正文 第三十五章 迷雾重重
其余亲兵见状,也都赶忙跳水援救。慕容则匆匆赶来,望见李延青落水,暗道糟糕,倘若他脸上面具遇水剥离,当众泄露真容,这可如何是好?
奔到近前,李延青已自行上岸,看看他容貌未变,慕容则堪堪松了口气。又见他通身透湿,水迹淋漓,赶忙搀扶。众亲兵也将另外两人救了上来。
好在李延青反应及时,那两名亲兵衣衫着火,却也不曾烧伤,兀自惊魂未定,待得回神,慌忙连滚带爬上前道谢。李延青方才一番剧斗,复又落水,此时脑中晕眩不已,抬手扶额,摆了摆手,闭上眼睛却不说话。
慕容则低声道:“可有受伤?”
李延青停了一会儿才道:“无事。申王怎样?”
慕容则悄声道:“不成了,我看像是毒发!”
李延青嗯了一声:“此事蹊跷。”
慕容则扶他站起道:“如何是好?”
李延青睁开眼睛道:“只有勉力一试。”
这一场变故惹得申王府上下大乱,早有消息传入宫中。得知申王遇刺,明皇本要亲临王府,被高力士劝阻,只得连夜令太医署一众太医前去救治,又命高力士代为探看。心中担忧,彻夜难眠,直到鸡鸣,高力士匆匆赶回复命,这才慌忙披衣起身。
高力士带着太医令行至殿外,悄声道:“方才所言,太医可听清了?”
太医令慌忙道:“高公放心,老夫不敢胡说。”
高力士点了点头,两人进入殿中,屏退左右,这才使太医令上前奏告。
太医令跪地颤声道:“主上容禀。申王并非利器所伤,乃是中毒。”
明皇看了高力士一眼,凝声道:“可有性命之忧?”
太医令犹疑片刻,结舌道:“性命无虞。只是只是毒入骨髓,怕只有半年光景了”
明皇勃然大怒,拍案喝道:“一群废物!”吓得太医令一个哆嗦,伏地不起。
高力士忙道:“大家息怒!”
明皇阖目长吁,抑制心头怒火,高力士悄悄遣退太医令,执手侍立。过了片刻低声唤道:“大家”
明皇凝声道:“怎么回事?申王怎会中毒?”
高力士道:“府中家人说,是申王误服丹药所致臣以为不然。”
明皇看了他片刻,道:“你且说来。”
高力士道:“主上可记得太宗朝曾有方士娑婆寐献长生药?”
明皇点头道:“自然记得。太宗服其丹药,旋即驾崩。高宗时娑婆寐又来,李绩道:‘此人再来,容发衰白,已改于前,何能长生。’娑婆寐被高宗遣归,未及行便已老死。”
高力士道:“为申王献药方士名叫娑婆晏,已遁逃多日,身份大有可疑。臣在王府丹房之中,寻见金丹数枚,暗令太医检验,其中皆有慢毒。服食半年便会积重难返。”
明皇道:“依你之见,此人蓄意加害申王?”
高力士道:“臣不敢断言,但今夜申王确曾遇刺,更是蹊跷。多亏李将军相救。”
明皇奇道:“李将军?”
高力士道:“正是。臣赶到之时,申王情况危急,也是李将军回府取来解毒灵药,这才转危为安。”
明皇闻言沉吟不语。高力士又道:“将军此刻便在殿外。”
明皇点头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诺,令李延青入内面圣,亲自到殿外把守。直至平旦,李延青才从殿内步出,不知他与明皇说些甚么,虽然疲惫,神情却甚松快,对高力士抱拳低声道:“辛苦高公!”
高力士悠悠笑道:“寥寥数语,谈何辛苦,怎比得将军。昔日狄梁公对李唐皇室这份情谊,教老夫敬佩三分,多年以来,惯见无数王侯将相,也只有将军一人能与之相比。”
李延青道:“小子不敢。”
高力士悄声道:“玉真公主早已告知老夫。将军放心。”
李延青点点头,感激道:“多谢!”对高力士一抱拳,倒退两步,转身而去。
高力士瞧他背影微微一笑,叫来内侍送上一钟参茶,推门进殿。明皇犹自披衣端坐,阅看奏章,高力士悄悄捧了参茶奉上,明皇随手接过,喝了两口。
高力士轻轻为他揉捏肩背道:“李将军忠贞为国,主上可以宽心。”
明皇笑意不明道:“只怕他肯为国尽忠,却不愿为朕效命。”
高力士道:“忠君之人,未必贤臣;社稷之臣,定不负君。主上早已知晓,否则又岂会重用宋璟。”
明皇摇头笑骂道:“老狐狸!”
慕容则在丹凤门外等了许久,终于见李延青出来,赶忙问道:“如何?”
李延青长出一口气道:“妥。”
慕容则道:“那就好只是你为何说,今夜之事蹊跷?”
李延青看了他一眼,道:“因为那两个黑衣人,并不是要行刺申王。”
“诶?”慕容则颇觉愕然,“不是行刺,那来申王府作甚?偷丹药么?”
李延青道:“他们都用双手剑,要想行刺,早已得手了。你可记得其中一人受了伤?”
慕容则道:“不是你伤了”说着戛然而止,惊声道:“怎么?不是你伤了他?”
李延青摇头道:“你我赶到之前,他怕就已受伤了。”
慕容则颤声道:“那那”
李延青道:“方才跟随高公去搜丹房,我看见梁头东角的蛛网落地,只怕你进去救申王时,屋里还有旁人。”
慕容则倒吸一口凉气,后怕道:“我竟未察觉!”
李延青道:“谁能想到刺客另有其人?幸好他不曾起意杀你!”说话之间,报晓鼓次第而鸣,两人这才发觉东方霞光隐露,天已破晓。
申王李捴突发重病,明皇连夜派太医诊治,第二日亲临王府视疾,又赐药饵。长安各府公卿却都耳闻,申王昨夜遇刺,大难不死,只不知何人所为。不过半日,这番议论又被明皇一道敕旨盖过,文武臣僚纷纷将目光转向兴庆宫。两日后勤政务本楼赐宴新科进士,可称得上朝中大事。
慕容则一夜未合眼,正在房里蒙头大睡,被家仆叫醒,匆匆起来接旨,兀自呵欠连天。诸弟见他一脸睡眼惺忪的模样,无不诧异。
慕容齐道:“大哥不觉惶恐?”
慕容则道:“惶恐?”
慕容卓道:“也不高兴?”
慕容则眯眼道:“高兴?”哼了一声,将敕旨往他手中一塞,摆手道:“平白扰我清梦!”说着大步便走,自去回笼。
慕容齐兄弟捧着敕旨面面相觑,心说这位兄长不羁狂放,颇有魏晋文士风骨,也难怪大伯屡加责备。
李延青午后醒转,不急着起身,干脆躺在榻上闭目养神。转头一瞥,斜阳透户而入,落在窗边坐榻上,光影点点。蓦地想起幼年时自己这般午睡,母亲坐在窗前看书,鬟发如云,冶容丰盈,侧颜沉和安静,好似江峡中倒映的月影。父亲有时就在一旁默默看她。
一日半睡半醒,听得母亲低声问道:“看我做甚么?”
父亲的声音透着笑意:“不知怎么就爱看了。”
母亲似乎也微微一笑,喃喃道:“我一直想问,李将军盖世英豪,刚直严正,却是几时对女子也动心了?”
父亲却不答反问道:“你又是几时动了心?”
耳听母亲默然许久,才道:“兴许兴许是看你为了救人”转而又道:“当时,我何尝见过像你这样的男人,居然为了不相干的人豁出性命。如今觉得,我不曾看错,你确是英雄。”那时他年纪幼小,也不知这些旧事,只听得母亲言语之间的感佩唏嘘,委实真切。
但听父亲道:“当时我道自己必死无疑,除了想到大人,竟还想到你在此之前,我又何尝想过哪个女子?”顿了一顿又道:“如今也还是你。”
母亲道:“我可是上了你的当,早知如此,说甚么也不唔”
父亲笑道:“现在说甚么也都晚了!”
母亲嗔道:“你无赖!”李延青沉沉睡去之际,只知道母亲快步出了房门。
他自幼惯见父母相敬相爱,夫妻情深,此时想来,不禁一笑。与双亲分别近一年之久,这番旧事不免勾起心底思亲之情。辗转反侧间,却见里侧枕下露出白绢一角,伸手摸出看时,是一块两寸长方的绢条,写着“酉时城西二十里渭水畔”一行小字,赫然便是父亲李元芳的笔迹。
这绢帛边缘参差,墨迹犹新,显然是今晨他回来之前刚刚塞在枕下的。李延青骨碌爬了起来,看看快到申时,慌忙穿戴洗漱,带齐诸般物事,备马出门。却不直取城北渭水,而是纵马向西北赶去,出了开远门一路西行,奔出二十里再转向北。原来河道弯曲,李延青暗想从城北沿渭水行二十里,与城东西相距也只十余里,父亲所说必是从长安城直行二十里,再到渭水,那才真是他等候之处。
一路奔到渭河沿岸,刚到酉时,流水映着斜阳粼粼泛波,两岸芦苇浩荡成片。他勒停坐骑,东西遥望,只见远处一棵歪脖子柳树下,系着一叶孤舟,青青苇荡间,一个渔夫头戴斗笠,正自垂钓。相隔甚远,也看得出那渔夫身形高大,与李元芳背影相仿,只是发色花白,散落肩头,半边虬髯也成浅灰。
他跳下马背,不敢贸然呼唤,只是远远站着。约莫一盏茶功夫,那渔夫侧坐芦荻之中,兀自脊背笔直,竟没有半分疲累佝偻之意。李延青微微一笑,父亲出身行伍,坐立端正,十余年未曾改变,倘若眼前真是一个老朽渔夫,岂能有如此体力。当下快步上前,在他身旁蹲下,伸手扯过鱼竿,将鱼线提回道:“久久无鱼上钩,怕是杆头少饵。”鱼线抖动之际,钩上空空如也。
那渔夫轻哼一声,侧目相视,容貌虽然改换,一双犀利眸子,却是李元芳无疑,沉声道:“臭小子,临去之时,我嘱咐甚么来?惹出这等麻烦,是怕你老子清闲?”
李延青与父亲久别重逢,心中欢喜无已,他出言训斥,也只得低头扶额,乖乖听着,不敢出声辩驳。待见他向小舟一摆手,赶忙上船坐进舱内。李元芳起身去解船缆,泊舟入河,将船停在了渭水中央,东天玉兔初升,沿岸并无人迹,只有苇荡中缕缕轻烟浮在水面。
李元芳昔年统御下属甚严,兼之性情坚毅,久而久之自有一身夺人威势,此时虽已年过五十,气魄一如往昔。便是李延青也觉心惊胆战,不敢去看父亲,只得埋首道:“爹爹说过,诸事可为,莫要为官”
李元芳沉声道:“你倒好,十九岁就在御前走动,胆子大么。”暗想自己似他这般年纪,尚在甘南道军中摸爬滚打,到得二十三岁入京为官,已是当时朝中最年轻的四品大员,但狄仁杰曾嘱咐莫教李延青入仕,自己也不想违背他意愿。是以言语虽有责备之意,一时竟也不知,心中究竟是喜是怒。
李延青不敢辩驳,也不多说其中隐情,吸了吸鼻子,悄声道:“爹爹怎么知道?”
李元芳道:“听说林见虹要来寻你,我就已到了京城,后来看你无事,本想相见,却在永嘉别苑窥见圣上。我知你定要被他留下,索性离开长安去了凉州。虽隔千里,你闹出如此动静,我岂能不知?”顿了顿道:“你娘和弟弟都好。”
李延青暗暗吃惊:“莫非林见虹来见我,爹爹当时竟然在场?我未察觉倒也罢了,看林见虹等人,竟也被蒙在鼓里。”又想父亲后来认出了明皇,这才未曾现身便去,但既然到了凉州,怎会月余间去而复返?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奔到近前,李延青已自行上岸,看看他容貌未变,慕容则堪堪松了口气。又见他通身透湿,水迹淋漓,赶忙搀扶。众亲兵也将另外两人救了上来。
好在李延青反应及时,那两名亲兵衣衫着火,却也不曾烧伤,兀自惊魂未定,待得回神,慌忙连滚带爬上前道谢。李延青方才一番剧斗,复又落水,此时脑中晕眩不已,抬手扶额,摆了摆手,闭上眼睛却不说话。
慕容则低声道:“可有受伤?”
李延青停了一会儿才道:“无事。申王怎样?”
慕容则悄声道:“不成了,我看像是毒发!”
李延青嗯了一声:“此事蹊跷。”
慕容则扶他站起道:“如何是好?”
李延青睁开眼睛道:“只有勉力一试。”
这一场变故惹得申王府上下大乱,早有消息传入宫中。得知申王遇刺,明皇本要亲临王府,被高力士劝阻,只得连夜令太医署一众太医前去救治,又命高力士代为探看。心中担忧,彻夜难眠,直到鸡鸣,高力士匆匆赶回复命,这才慌忙披衣起身。
高力士带着太医令行至殿外,悄声道:“方才所言,太医可听清了?”
太医令慌忙道:“高公放心,老夫不敢胡说。”
高力士点了点头,两人进入殿中,屏退左右,这才使太医令上前奏告。
太医令跪地颤声道:“主上容禀。申王并非利器所伤,乃是中毒。”
明皇看了高力士一眼,凝声道:“可有性命之忧?”
太医令犹疑片刻,结舌道:“性命无虞。只是只是毒入骨髓,怕只有半年光景了”
明皇勃然大怒,拍案喝道:“一群废物!”吓得太医令一个哆嗦,伏地不起。
高力士忙道:“大家息怒!”
明皇阖目长吁,抑制心头怒火,高力士悄悄遣退太医令,执手侍立。过了片刻低声唤道:“大家”
明皇凝声道:“怎么回事?申王怎会中毒?”
高力士道:“府中家人说,是申王误服丹药所致臣以为不然。”
明皇看了他片刻,道:“你且说来。”
高力士道:“主上可记得太宗朝曾有方士娑婆寐献长生药?”
明皇点头道:“自然记得。太宗服其丹药,旋即驾崩。高宗时娑婆寐又来,李绩道:‘此人再来,容发衰白,已改于前,何能长生。’娑婆寐被高宗遣归,未及行便已老死。”
高力士道:“为申王献药方士名叫娑婆晏,已遁逃多日,身份大有可疑。臣在王府丹房之中,寻见金丹数枚,暗令太医检验,其中皆有慢毒。服食半年便会积重难返。”
明皇道:“依你之见,此人蓄意加害申王?”
高力士道:“臣不敢断言,但今夜申王确曾遇刺,更是蹊跷。多亏李将军相救。”
明皇奇道:“李将军?”
高力士道:“正是。臣赶到之时,申王情况危急,也是李将军回府取来解毒灵药,这才转危为安。”
明皇闻言沉吟不语。高力士又道:“将军此刻便在殿外。”
明皇点头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诺,令李延青入内面圣,亲自到殿外把守。直至平旦,李延青才从殿内步出,不知他与明皇说些甚么,虽然疲惫,神情却甚松快,对高力士抱拳低声道:“辛苦高公!”
高力士悠悠笑道:“寥寥数语,谈何辛苦,怎比得将军。昔日狄梁公对李唐皇室这份情谊,教老夫敬佩三分,多年以来,惯见无数王侯将相,也只有将军一人能与之相比。”
李延青道:“小子不敢。”
高力士悄声道:“玉真公主早已告知老夫。将军放心。”
李延青点点头,感激道:“多谢!”对高力士一抱拳,倒退两步,转身而去。
高力士瞧他背影微微一笑,叫来内侍送上一钟参茶,推门进殿。明皇犹自披衣端坐,阅看奏章,高力士悄悄捧了参茶奉上,明皇随手接过,喝了两口。
高力士轻轻为他揉捏肩背道:“李将军忠贞为国,主上可以宽心。”
明皇笑意不明道:“只怕他肯为国尽忠,却不愿为朕效命。”
高力士道:“忠君之人,未必贤臣;社稷之臣,定不负君。主上早已知晓,否则又岂会重用宋璟。”
明皇摇头笑骂道:“老狐狸!”
慕容则在丹凤门外等了许久,终于见李延青出来,赶忙问道:“如何?”
李延青长出一口气道:“妥。”
慕容则道:“那就好只是你为何说,今夜之事蹊跷?”
李延青看了他一眼,道:“因为那两个黑衣人,并不是要行刺申王。”
“诶?”慕容则颇觉愕然,“不是行刺,那来申王府作甚?偷丹药么?”
李延青道:“他们都用双手剑,要想行刺,早已得手了。你可记得其中一人受了伤?”
慕容则道:“不是你伤了”说着戛然而止,惊声道:“怎么?不是你伤了他?”
李延青摇头道:“你我赶到之前,他怕就已受伤了。”
慕容则颤声道:“那那”
李延青道:“方才跟随高公去搜丹房,我看见梁头东角的蛛网落地,只怕你进去救申王时,屋里还有旁人。”
慕容则倒吸一口凉气,后怕道:“我竟未察觉!”
李延青道:“谁能想到刺客另有其人?幸好他不曾起意杀你!”说话之间,报晓鼓次第而鸣,两人这才发觉东方霞光隐露,天已破晓。
申王李捴突发重病,明皇连夜派太医诊治,第二日亲临王府视疾,又赐药饵。长安各府公卿却都耳闻,申王昨夜遇刺,大难不死,只不知何人所为。不过半日,这番议论又被明皇一道敕旨盖过,文武臣僚纷纷将目光转向兴庆宫。两日后勤政务本楼赐宴新科进士,可称得上朝中大事。
慕容则一夜未合眼,正在房里蒙头大睡,被家仆叫醒,匆匆起来接旨,兀自呵欠连天。诸弟见他一脸睡眼惺忪的模样,无不诧异。
慕容齐道:“大哥不觉惶恐?”
慕容则道:“惶恐?”
慕容卓道:“也不高兴?”
慕容则眯眼道:“高兴?”哼了一声,将敕旨往他手中一塞,摆手道:“平白扰我清梦!”说着大步便走,自去回笼。
慕容齐兄弟捧着敕旨面面相觑,心说这位兄长不羁狂放,颇有魏晋文士风骨,也难怪大伯屡加责备。
李延青午后醒转,不急着起身,干脆躺在榻上闭目养神。转头一瞥,斜阳透户而入,落在窗边坐榻上,光影点点。蓦地想起幼年时自己这般午睡,母亲坐在窗前看书,鬟发如云,冶容丰盈,侧颜沉和安静,好似江峡中倒映的月影。父亲有时就在一旁默默看她。
一日半睡半醒,听得母亲低声问道:“看我做甚么?”
父亲的声音透着笑意:“不知怎么就爱看了。”
母亲似乎也微微一笑,喃喃道:“我一直想问,李将军盖世英豪,刚直严正,却是几时对女子也动心了?”
父亲却不答反问道:“你又是几时动了心?”
耳听母亲默然许久,才道:“兴许兴许是看你为了救人”转而又道:“当时,我何尝见过像你这样的男人,居然为了不相干的人豁出性命。如今觉得,我不曾看错,你确是英雄。”那时他年纪幼小,也不知这些旧事,只听得母亲言语之间的感佩唏嘘,委实真切。
但听父亲道:“当时我道自己必死无疑,除了想到大人,竟还想到你在此之前,我又何尝想过哪个女子?”顿了一顿又道:“如今也还是你。”
母亲道:“我可是上了你的当,早知如此,说甚么也不唔”
父亲笑道:“现在说甚么也都晚了!”
母亲嗔道:“你无赖!”李延青沉沉睡去之际,只知道母亲快步出了房门。
他自幼惯见父母相敬相爱,夫妻情深,此时想来,不禁一笑。与双亲分别近一年之久,这番旧事不免勾起心底思亲之情。辗转反侧间,却见里侧枕下露出白绢一角,伸手摸出看时,是一块两寸长方的绢条,写着“酉时城西二十里渭水畔”一行小字,赫然便是父亲李元芳的笔迹。
这绢帛边缘参差,墨迹犹新,显然是今晨他回来之前刚刚塞在枕下的。李延青骨碌爬了起来,看看快到申时,慌忙穿戴洗漱,带齐诸般物事,备马出门。却不直取城北渭水,而是纵马向西北赶去,出了开远门一路西行,奔出二十里再转向北。原来河道弯曲,李延青暗想从城北沿渭水行二十里,与城东西相距也只十余里,父亲所说必是从长安城直行二十里,再到渭水,那才真是他等候之处。
一路奔到渭河沿岸,刚到酉时,流水映着斜阳粼粼泛波,两岸芦苇浩荡成片。他勒停坐骑,东西遥望,只见远处一棵歪脖子柳树下,系着一叶孤舟,青青苇荡间,一个渔夫头戴斗笠,正自垂钓。相隔甚远,也看得出那渔夫身形高大,与李元芳背影相仿,只是发色花白,散落肩头,半边虬髯也成浅灰。
他跳下马背,不敢贸然呼唤,只是远远站着。约莫一盏茶功夫,那渔夫侧坐芦荻之中,兀自脊背笔直,竟没有半分疲累佝偻之意。李延青微微一笑,父亲出身行伍,坐立端正,十余年未曾改变,倘若眼前真是一个老朽渔夫,岂能有如此体力。当下快步上前,在他身旁蹲下,伸手扯过鱼竿,将鱼线提回道:“久久无鱼上钩,怕是杆头少饵。”鱼线抖动之际,钩上空空如也。
那渔夫轻哼一声,侧目相视,容貌虽然改换,一双犀利眸子,却是李元芳无疑,沉声道:“臭小子,临去之时,我嘱咐甚么来?惹出这等麻烦,是怕你老子清闲?”
李延青与父亲久别重逢,心中欢喜无已,他出言训斥,也只得低头扶额,乖乖听着,不敢出声辩驳。待见他向小舟一摆手,赶忙上船坐进舱内。李元芳起身去解船缆,泊舟入河,将船停在了渭水中央,东天玉兔初升,沿岸并无人迹,只有苇荡中缕缕轻烟浮在水面。
李元芳昔年统御下属甚严,兼之性情坚毅,久而久之自有一身夺人威势,此时虽已年过五十,气魄一如往昔。便是李延青也觉心惊胆战,不敢去看父亲,只得埋首道:“爹爹说过,诸事可为,莫要为官”
李元芳沉声道:“你倒好,十九岁就在御前走动,胆子大么。”暗想自己似他这般年纪,尚在甘南道军中摸爬滚打,到得二十三岁入京为官,已是当时朝中最年轻的四品大员,但狄仁杰曾嘱咐莫教李延青入仕,自己也不想违背他意愿。是以言语虽有责备之意,一时竟也不知,心中究竟是喜是怒。
李延青不敢辩驳,也不多说其中隐情,吸了吸鼻子,悄声道:“爹爹怎么知道?”
李元芳道:“听说林见虹要来寻你,我就已到了京城,后来看你无事,本想相见,却在永嘉别苑窥见圣上。我知你定要被他留下,索性离开长安去了凉州。虽隔千里,你闹出如此动静,我岂能不知?”顿了顿道:“你娘和弟弟都好。”
李延青暗暗吃惊:“莫非林见虹来见我,爹爹当时竟然在场?我未察觉倒也罢了,看林见虹等人,竟也被蒙在鼓里。”又想父亲后来认出了明皇,这才未曾现身便去,但既然到了凉州,怎会月余间去而复返?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