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谢道韫传奇最新章节 > 谢道韫传奇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三回 伪科学荧惑守心,兄弟相残是真情

  李势听完李广的陈奏之后,觉得李广的话很是可疑,又极为刺耳,他心中极为不悦,遂生愠怒之感,当即悻悻的说道:“朕还不到四十岁,自觉身心未老,现在即眷顾后事,为时尚早,从即日开始,此事不准再议!”

  也有不善于察言观色的愚笨大臣,纷纷站出来为李广说话。有两位大臣,一名叫马当,一名叫解思明,先后出班奏道:“臣等斗胆,再次奉劝皇帝。我皇本来兄弟不多,若出现废退,则益州必危,益州出现危乱,则皇权也不保矣。故此,臣等以为,李将军之言,也属未雨绸缪之计,不无道理,还望吾皇三思而后定!”

  马当c解思明的极力规劝,不但未能使李势的决心稍有松动,反而更家增加了他的疑心。他心中暗想道:“你们这样做,是否图谋不轨,合谋而为之?”

  李势心中进一步想道:“你们两个人,如此一唱一和,肯定早有预谋。朕还健在,你们就迫不及待的想逼朕退位,除了要密谋造反,难道还有第二种解释不成吗?”

  既然皇帝李势已经对马当c解思明二人作出了有罪推定,那么马当c解思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时过不久,李势即派遣太保李奕,突然带兵赶赴涪城,一举将李广擒获,然后将其押回cd,交由董皎,将李广收监下狱。时隔数日,便又传出马当c解思明被杀,并夷其三族的消息;由于李势念及与李广是亲兄弟这层关系,对他网开一面,死罪免去,活罪不饶,一纸诏书将李广贬为临邛侯,李广懊恼气愤,悲愤难耐,不久便在家中自缢而死了。

  解思明一生计谋满腹,胆子也大,敢于直言,强谏善诤,不意最后却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马当也为人正直,又能体谅黎民百姓疾苦,因此甚得民心人心,不想也落得个血洒黄土c诛灭三族的悲惨结果。此景此情,无不令益州百姓心灰意冷,对李势政权信任全失,从此便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一个失去民心民意的政权,到底还能维持多久,那就只有天知c神知c鬼知了。自此以后,再没有谁敢出面,在李势面前直言谏诤了。

  目睹马当c解思明c李广的下场,不得不又引起曾经助纣为虐的李奕的深刻反思,他思来想去,认为就只有举兵造反这条路可走了。李奕举兵起事之后,得到了众多蜀人的响应,他的人马迅速壮大,不数日间,便众至数万。李奕开始攻打益州城。李势闻讯后,立即登城拒敌。无奈李奕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强势的李势面前,也落了个败北的结果。李奕单枪匹马,妄图突破城门,乘势而进,不想却被守城将士飞矢射中,落马毙命!

  由于李奕谋划不周,身先士卒去冲城门,实属轻敌妄动,故有此败。李势既诛李奕,又除掉一个心头之患,立即大赦境内,并改年号曰“嘉宁”。李势不去消除弊政,单靠改一个年号就想获得安宁,这与痴人说梦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蜀地境内,原本没有“獠”这个民族,可是到了李势执政这个时期,他们便突然从茫茫山林中倾巢而出,北至犍为c梓潼,露居山谷,建立村落,不下十余万户,对于这些无拘无束c野居惯了的民族,官府未能妥善管理,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袭扰。这件事情的发生,更使得李势一筹莫展c焦头烂额,寝食难安,他终日如坐针毡,彷徨不定。

  李势此人,生性喜爱财色,平日里,只要他看上了谁家的妻子姿色出众,必欲杀其夫而掳其妻,荒淫无度,凶恶残忍,不择手段,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由于贪恋美色,必然不理朝政。由于獠族人的突然叛袭,守卫城池的军队忙于去镇压反民,城守缺少军兵,境内安全必然受到极大威胁。李势终日局促不安。再加之荒年歉收,人民衣食全无保证,导致反对李势的人越来越多,本就害怕别人加害于他的疑忌之心,也越来越严重了。为了消除异己,确保自己的安全,李势便时常以莫须有的罪名,滥加刑狱,诛杀残害大臣,迫使人人寻求自保,各怀危惧之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之下,李势连对自己的近亲大臣也失去信任,黜官罢爵,统统换做善于投机取巧c巧言令色c投机钻营的势利小人,给予了群小恶丑以作威作福的机会。殊不知他这种远贤臣c亲小人的做法,正好适得其反,为自己的最后毁灭埋下了祸根。

  正当李势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忽接下官李川禀报:“皇上,大事不好了!”

  李势听完李川的禀报后,像被电击一般,吓得他浑身痉挛,四肢抽筋,差一点没从金銮圣座上倒栽下来!

  李势好一阵没有理清思路,半天之后,这才颤抖着声音,问李川道:“你是不是要对朕说,益州南面的蛮獠们,又开始闹事了?”

  李川知道,李势慌乱之中并未听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得不又重新禀报说:“陛下,微臣说的不是南川的獠蛮,而是东晋大将军桓温,他统领大军,已经攻进我们益州来了!”

  李势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好悬没把他给吓晕过去!他虽然心内发怵,但却故作平静的说道:“这怎么可能呢?想我这益州,山峦纵横,水网密布,又有滚滚长江纵贯其间,还有猿啼猴鸣的崇山峻岭作为自然屏障,又有数不尽的道道隘口,每处都设有重兵把守,莫说是他桓温的兵马,就是飞鸟,也很难飞过呀!难道说他桓温是神兵天降不成,他怎么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攻进我益州境内来了呢?”

  李川被李势问的张口结舌,一时也找不出适当的言词来回答,只得喃喃的说道:“回皇上的问话!下官也搞不清,桓温他是如何进入我益州境内来的!”

  要回答桓温此次兴兵伐蜀,作者不得不再从头讲起了。此次桓温统兵伐蜀入川,时间是在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元年十一月间,亦即是公元345年冬季,事先经过了充分谋划与准备。桓温令参军袁乔,还有一个小名叫袁羊的下级军官,统带二千兵马为先锋,桓温自统主力大军殿后,向皇帝司马聃上表得到允准后,就领兵出发了。

  对于桓温这次伐蜀,虽然朝廷内外也有不少议论,但是桓温决心已定,且又得到了皇上司马聃的允准,再多的议论也是无济于事了。朝中的议论大多认为,蜀道地形复杂,道路艰险,山高水复,再加之路途遥远,桓温兵力又少,要取得此次伐蜀的胜利,实属不易,因此多数人并不看好这次伐蜀之役。

  唯有挚友刘惔出面力挺桓温。刘惔对众大臣慷慨陈词:“从古以来,凡是为将帅者,无不以超凡的思维,过人的胆量,周密的筹划,出人意料的来夺取胜利。凡为将帅者,不但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还要有运筹帷幄的本领,故而言之,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多而在勇!以我对桓将军的了解,他既然能主动承担伐蜀的重任,可见他早已成竹在胸了。刘惔敢担保,这次伐蜀,桓将军必定会取得完胜,凯旋而归!”

  刘惔之所以会敢于挺身而出,为桓温作担保,绝不是仅凭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出自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和深刻的了解。一次,桓温与刘惔一同约定,到位于建邺城东侧的覆舟山去游玩,畅游之后又畅饮,二人不知不觉就喝了个酩酊大醉。在睡意朦胧之间,刘惔无意间将自己的臭脚搭在了桓温的脖颈上,奇臭无比又恶气熏鼻的脚臭气,把桓温从睡梦中熏醒了。桓温实在无法忍受这刺鼻的臭气,就用力将刘惔的臭脚丫子给搬开了,对此,刘惔却还浑然不觉。

  虽然,此事刘惔也是出自无意,但是两人都是晋朝名贵,也皆是有身份的人,桓温对此还是稍有不悦之感,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他亦曾闷闷不乐过。

  回到寓所之后,刘惔见桓温面带不悦之色,就问王长史道:“我二人结伴出去游玩,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吗,为什么桓大人还面带不悦之色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王长史对刘惔学说道:“主公啊,你可能还全然不知呢,这是发生在你睡梦中的事情。你睡熟之后,竟把自己的臭脚丫子搭在了人家桓大人的脖子上,脚臭气又把人家桓大人从梦中熏醒了过来,这怎么还能不令人家生气呢?”

  刘惔这才恍然醒悟,他赶忙找到桓温,对他说明情况,并表示了歉意,二人这才又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还有一次,桓温登堂入室,去拜会刘惔,见刘惔斜躺在床铺上,却没有站起身来迎接他,桓温就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弹弓,装上泥土做的弹丸,对准刘惔的枕头边就射了过去!弹丸射在了枕头上,立时被撞击得粉碎,散落的泥丸碎片,掉落在刘惔脸旁,刘惔立刻被惊起,他止不住火气上涌,坐起身来,对桓温大声呵斥道:“桓太守!你是不是以为,你用弹弓击碎了我刘惔的脑袋,这就等于你在战场上获得的胜利了哇?”

  受到刘惔的训斥后,桓温自知自己的行动也太过于鲁莽了,一时脸上也顿露惭愧之色,他神情难堪,不停的对刘惔道歉,说好话,这才平息了刘惔对他的不悦。不过,这样的小插曲,终究未影响二人的友谊与交往。

  纵观至今,假如一个人并不熟悉和了解另一个人,即使他的行动再正确,无论是力挺或者是支持,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以上下级而论,人才的提拔与重用,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所以本作者认为,大胆的支持与任用,必然是以透彻的瞭解与信任为基础的,舍此,必定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随意捧场罢咧。

  桓温统领并指挥晋军,由建邺启程,千帆竟进,溯江而上,过三峡,入巫峡,战夔门,昼夜兼程,千里转战,晋军就像离弦的飞箭,直插蜀地心脏。此时的李势,还在皇宫中,做着他贪财好色的如意美梦呢。皇上如此,下面又能怎样?所以当李势得到晋军攻入蜀地的消息的时候,桓温的兵马已经到达了他的床边,此时的李势,已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他就只有乖乖的做俘虏的份了。

  桓温此次伐蜀,一战破敌,灭亡了益州由氏族建立的成汉政权,俘获了成汉皇帝李势,这个胜利,是自打晋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前大胜利,不但收复了益州的大片领土,也极大的振奋了东晋朝野的民心与士气!

  不过,令世人感到遗憾的是,推翻一个政权,必然要以一个全新的政权来代替,只有这样做,新政权才会得到巩固。可惜的是,桓温并没有如此做,当他将成汉皇帝李势俘获后,就想当然的以为,成汉帝国已不复存在,并未做新政权的建立巩固工作,以致在东晋军队撤出蜀地之后,成汉国内的反晋势力又重新抬头,给东晋历史留下了一个抹不去大遗憾。

  在万众欢呼的同时,当人们冷静下来再细心思考的时候,总是觉得桓温此次伐蜀的胜利,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比如,在笮桥战斗中,东晋军久攻不克,还一度处于溃败的边缘,此时,由于参军袁乔在关键时刻的奋勇杀敌,才使桓温没有遭受惨败,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话虽如此说,桓温谋定有方,进攻成汉的决心果断,又及时采纳了袁乔的意见,以及桓温本人在关键时刻的身先士卒c沉着冷静和果断镇定,无不充分展示出桓温的军事才干,故此方有此胜。毋庸讳言的是,正是桓温这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与成功,却为他日后的北伐埋下了祸根。这是因为,这次伐蜀成功,使桓温忽略了策略方面的缺憾,桓温并没有注重对收复地区的政权的巩固,也未对当地百姓进行充分的安置与抚慰,在他的大军离开益州以后,那里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说是前面擒狼,后面纵虎也并不过分。

  由于桓温在伐蜀之战中消灭了成汉王朝,立了大功,受到朝廷嘉奖,被赐封为征西将军c开府仪同三司,还被封为临贺郡公称号。谯王司马无忌被加封为前将军,袁乔被封为龙骧将军,后又被封为湘西伯。

  唯有这开府仪同三司一节,作者不得不略加说明。那么,这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按照东晋惯例,意思就是设置的官邸与进出的仪式都与三司一样。古人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建筑形制c建造规模都不相同,即使接受赐封的人再有钱,也不准许建造更大的府第,否则即被认为是违反规制和欲谋反叛的前兆,是会被判以重罪的。

  同样,官员离户出门,也有严格的规定,非骑马即坐轿,由喽啰兵鸣锣开道,众多随从各手举旗c牌c伞c扇,且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说,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官职,但也不仅仅是个荣誉,它也是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当桓温伐蜀得胜凯旋归来的时候,小皇帝司马聃才刚满三岁,不要说管理朝政,就连桓温是何方人士,他也弄不明白,对于消灭成汉这样的国家大事,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过问,这种靠世袭而得到的权利,如果说他还能维持长久的话,那就只有天知c地知c神知c鬼知了!正是这种婴儿掌权的现实,刺激了桓温的皇帝梦!

  来自朝廷的是文武大臣的祝贺与恭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桓温家人对他的恭贺与迎接。

  已经年近六旬的桓温的幕僚车胤,此时偕同自己的结发妻子刘氏,迈着颤巍巍的脚步,从院门外走进了桓温的府邸,他用真诚的心意,来对桓温表示祝贺。桓温见此情形,赶忙躬身施礼道:“车公,此次,你跟随本将军一同伐蜀,涉过千山万水,步履维艰,回来后就该在家颐养生机,为何还要偕同嫂夫人一道,到舍下来行此礼节呢?”

  未等车胤开口,他的妻子刘氏即代车胤回答说:“本来,我的相公人老体衰,此次他随同您桓将军一同去伐蜀,已是不胜筋骨之苦,是我强拉硬拽,硬要求他陪我前来的。贫妇以为,不如此不足以表达我对桓大人您的敬重之情啊!”

  桓温见车胤面带菜色,嘴唇青紫,说话还带有颤抖的声音,断定他一定是身染病疾,不胜辛劳,便十分关切的问他道:“车公,此次,你随本将军一同进蜀出蜀,刚回来还不到半日时间,你怎么就变得形同两人了呢?”

  车胤哆哆嗦嗦的回答说:“桓将军不必介意,人老体弱,无法在年轻人面前逞筋骨之能,因为极度疲乏劳累,便突发病症,这也是人之常情。武子我自我感觉还算良好,请桓将军不必挂牵!”

  在古时候,熟人好友之间互相交谈,大多以字代名,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车胤在与桓温交谈中,都用的“武子”这个字号,而不是名字,其意就在于对对方的敬重。

  车胤拉住桓温的双手,用稍带昏花的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桓温,止不住泪眼汪汪,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过了半晌,车胤才终于说道:“桓温老弟,老夫有一句真心话,现在说与兄弟你听,想来已无大碍。这次伐蜀,我原本不想随同将军您一同前往的,目下皇帝尚在襁褓之中,但考虑到此乃褚皇太后发出的谕旨,武子可怜她是个女流之辈,治理朝政困难颇多,这才答应了她的任命。所以说此次跟随将军伐蜀,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呀。不过还好,这次没把我这把老骨头撩在蜀地,也算是万幸了!”

  车胤话中所提到的褚皇太后,她的名字叫褚蒜子,她原本是晋康帝司马岳的妻子,晋穆帝司马聃的生母。建元二年,即公元344年,晋康帝司马岳不幸病逝,年仅两岁的司马聃继承父位,当上了皇帝,是为晋穆帝。试想,一个两岁的孩子,是还未断奶的年龄,即使被人捧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如何能懂得治理朝纲,发布谕旨,号令全国呢?这一切,不得不由他的母亲褚蒜子一手来操控了。如此一来,褚蒜子即成为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开创鼻祖了。

  司马聃是褚蒜子与晋康帝司马岳唯一的儿子。为了扶植司马聃登上皇帝宝座,褚蒜子没在背后少动脑筋,她暗地里怂恿司徒蔡谟等大臣出面奏陈:“少皇帝自幼聪慧伶俐,理当嗣位,继承皇权,如是者方能天下归心,万民仰赖。太后陛下亦为妇道中之典范,女中楷模,臣敢断言,就算是周武王的母亲太姒转世,也不能与褚皇太后相提并论啊!”

  司徒蔡谟的话,说得并不过分。想那昔日的太姒,她是周文王的正配王妃,是周武王的生身母亲,她天生姝丽,聪明贤淑,帮夫理政,为国分忧,严教子女,恤下尊上,深得文王厚爱,也广受大臣们的敬重,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文母”,也是深受社会尊敬的贤妻良母般人物。故此,在中国最早的诗篇“诗经”中,和古代规范妇女行为的书籍“烈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之词。

  晋康帝司马岳的妻子褚蒜子,原是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她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从小就生长在读书人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从点滴学起,即养成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她的祖父名叫褚洽,曾经担任过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左将军宫c兖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文静聪颖,加之从小就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不但人生的美丽漂亮,而且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她见识独到,气度海宏,精明过人,处事端庄,实为女子中的佼佼者也。

  褚蒜子从十多岁起,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司马岳即皇帝位之后,她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司马岳的皇后了。此时,褚蒜子才刚满二十岁。没成想司马岳是个短命的皇帝,他二十岁登上皇帝位,当了才不到两年的皇帝,就突然一命呜呼,死时年仅二十二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二十岁的褚蒜子,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寡妇。这乃是:

  富贵荣华又如何,过眼烟云如昙花;

  即使贵如皇太后,空卧牙床亦凄惶。

  不肖之徒怀歹意,大臣诡谲难猜测;

  孤儿寡母掌朝政,不效吕雉又奈何!

  从此以后,年轻的褚皇后就挑起了治理大晋朝的重担。接踵而至的不幸,又接连降临到这位褚太后的身上。儿子司马聃在当了十年皇帝以后,也以十八岁的年龄离开了人世,这犹如五雷轰顶,把个三十七岁的皇太后褚蒜子打了个蒙头转向。既然生在了那个时代,又接连摊上不幸的事件,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以孱弱的身躯,肩扛重鼎,挺胸面对,昂首向前,后退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这个年轻孀妇,以前所未有的执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力压,使出浑身解数,强力应对,她力排众议,又为大晋朝物色到一位接班人,这个继位的皇帝不是别人,他就是晋成帝司马衍之子,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司马丕。这司马丕生于建康七年,即位时才刚满二十一岁。按说,已过弱冠之年的司马丕,正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大展宏图的黄金年龄,他本可以对大晋朝有所作为。但是令他的婶母褚蒜子没有料到的是,这司马丕却是一位既没有才能,也无任何抱负的短命皇帝!

  有诗为证:短命遇上短命人,两岁皇帝意昏昏;

  即使聪明赛神仙,治理国政也靠人。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