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九十节 新的时代
1866年2月15日,农历虎年正月初一。请大家看最全!
这一天北亰的天很冷,所有人都感到彻骨的寒冷,慈禧在这萧瑟的季节回到了紫禁城,看到除了墙壁外,被搬的毛都不剩的皇宫,她抱着同治皇帝嚎啕痛哭,她觉得她们孤儿寡母的日子真的是难过极了,这一幕让无数大臣动容,也跟着抹眼泪。
一贫如洗的皇宫,一贫如洗的国库,却要背负高额的赔款。
所有人都觉得未来很暗淡,但这更坚定了一些大臣的忠心,尤其是一些广東籍大臣,他们纷纷表示要捐款捐物为大清国筹集赔款,因为大明源起广東,让一部分广東籍大臣竟然产生了一种愧疚的情感。
人心真的很难懂,这些人算是道德低下的人吗?
也很难说。
慈禧哭了很久,然后抹干净眼泪,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她坚决带着小皇帝住进了这座寒冷的毫无御寒功能的宫殿。
相比身体上的寒冷来说,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恐惧,让他们的心更冷。
大明从南跨海而来,攻城掠地势不可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一种亡国的危机感。
这股情感如此强烈,甚至让人感到绝望,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种来自海上的,依靠坚船利炮的威胁,短短几年之间,京师两次被人洞开,这已经不能在关起门来掩耳盗铃在用天潮上邦来自我麻醉了。
洋人曾经带来的失败,更多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耻辱,而南方新兴的朱敬伦大明王朝,却让他们切实感到了亡国的危机感。
清廷对大明是一种切实的危机感,同样洋人也突然发现,他们需要重新审视大明这个新兴的国家了,他们陡然意识到,这个国家的建立,让东亚的局势突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就在大明朝宣布自己成立之后,无数的评论家一下子开始关注这个国家。他们发现,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竟然一跃而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供应国,日益扩大的生丝生产国,东亚与西方最大的贸易国。
而且他们更发现,这个国家跟清廷完全不同,他们更乐于与西方接触,更乐于与西方人做贸易,尽管还有许多掣肘,但他们的皇帝不止一次对各国外交官表示,欢迎来自西方的商人,也表现出一副愿意与西方国家积极交往的态度,这一切都跟清廷不同,也跟东亚其他国家不同,不管是东北的日本和朝鲜,还是南方的越南,这些东亚国家都竭尽所能的将自己封闭起来,对西方的交流和通过无比消极。
大明国的这种态度,西方人是欢迎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他们纷纷接受了大明国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让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要让他们做出让步,也必须有对等的利益给他们。
大明要求清廷将大连c青岛c秦皇岛和宁波交给他们管辖,正面的好处是西方国家,主要是英法也可以通过这里打开大清国的内部市场,但面临的潜在风险则是这些商路会像天京一样,被大明的商人垄断,所以一开始英法两国反对激烈,哪怕大明政府做出开放的保证,他们依然不肯接受。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英国,拿破仑三世在这个时代,几乎就是英国外交的跟随者,论起在中国的利益,主要还是英国的利益,法国在中国的商业开拓跟英国不是一个量级的,甚至排在美国和俄国之后,勉强列为第四,跟丹麦c瑞典等小国相差无几。
真正让英国人做出让步的是,大明接受让英国控制的清廷海关介入这几个城市,也就是说大明尽管要求控制大连等地的土地和行政,但是这里的海关还是属于清廷的海关,依然跟清廷其他领土上的海关一样,接受英国人的管理。
英国人让步了,法国人也就不会说什么,美国人更是抱着乐享其成的态度,但是俄国人却激烈的反对,因为修建铁路的问题。
大明提出要在大连等地修建铁路,洋人一开始很奇怪,大明本国还连一条铁路都没有,却要在大清国的土地上修铁路,但英法等国不反对,因为大明承诺,大明管辖的清国港口,全都是自由贸易港口,欢迎各国前来贸易,那么大明开拓出来的利益,各国都能分享一份,尤其是美国对这个要求格外支持。
但俄国强烈反对,因为俄国认为一条从大连修到他们边境的铁路,会极大的威胁到他们东方的领土安全。
在这个问题上,大明政府跟俄国政府进行了激烈的磋商和谈判,最终达成了分赃式的一致,大明和俄国达成协议,一旦大明开始修建大连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修建线路一定要跟俄国商议并经过同意之后,才能开始修建。同时这条铁路必须有俄国的投资,并且在运营之后,必须由中俄两国共同管理。以免大明将这条铁路用于对俄国领土的威胁上来。
其实不过是以领土安全为借口,老毛子也希望利用一条东北的铁路,对满清的老家进行渗透。在广袤的东北修建一条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对俄国同样十分有利。比如可以彻底改变中俄之间的商业路线,将过去漫长的陆路交通,变为海路和铁路联运。从俄国谈判代表提出线路要求就能看出来,他们建议大明修建的铁路线终点在恰克图,而恰克图则是中俄商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重镇,是俄国商人和晋商经营了两百年的一个贸易城。
大明的老百姓也感觉到时代不一样了。
他们此前在大明和清廷之间保持中立,仿佛根本不知道广東等地已经改朝换代,沉默的过着他们惯常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麻木,不懂得思考,他们分的清好坏,他们知道大明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首先是商人阶层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再也没有随意敲诈勒索他们的官吏,没有随时剥夺他们财产甚至威胁他们人身安全的官府,尽管要缴纳比过去多得多的税,但在一种透明的制度下,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安全感。而且随着科学的管理,以及政策上的开放,商人们得到的商业机会比过去大大增加了,比如天京商道那样的机会,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那是一种有祖国大炮巨舰在背后支持的生意,是国家权力为他们争取到的机会。
天京商道还只是一个特例,更普遍的机会则是大明执行开放政策之后,跟西方国家日益密切的商业贸易带来的机会,赫德打造的高效率海关,和以九龙交易所为代表的商业机构,大大扩大了旧有的贸易基础。
当然得利的不止是商人,其实大明政权的建立,受益的是整个社会阶层,即便是最穷苦的佃户,也分享了这个政权建立的红利,最起码的一点是,从朱敬伦开始扩张势力开始,没控制一地,基本上都以各种名义免去各地税负,到目前为止,大明政府的运作,竟然已经脱离了对地丁税的依靠,完全改为从商业系统中抽取税收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可能让人无动于衷,无数人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早就做出了他们自己的衡量,只是之前他们畏惧于强权,心里有对满清两百多年来统治的阴影,加上一种对旧时代的习惯和留恋,他们不敢表明他们的立场。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明王师北伐,攻占满清京师,逼迫满清割地赔款,这一切让他们打消最后的顾虑,让他们知道大明朝已经站稳了脚跟。
然后他们不怕了,他们敢表明立场了,他们敢在阳光下站在大明这面旗帜之下,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大明人了。
登基大典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庆祝,甚至一些人以剪辫子表明他们的立场。
但依然有一批人固执己见,甚至对那些自称大明子民的百姓嗤之以鼻,乃至恶语相向,这些人不但顽固的认为他们的辫子是祖宗之物,还斥骂那些剪掉辫子的百姓为数典忘祖,最可怕的是,在这一批最顽固的人中间,有一大批读书人,甚至是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一部分人,他们发出的声音影响力很大。
他们甚至开始在日益常见的报纸上写文章,对大明各种污蔑和诋毁,不断的表达他们大清忠臣孝子的态度,号召读书人识大礼明大义,不要为伪明效力。
面对这股反勭的力量,一些大明官员也看不下去了,建议朱敬伦严惩他们,查封刊登这些人文章的报纸,逮捕甚至流放这些悖逆之徒。
但朱敬伦笑着摇头拒绝了,他说这些人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旧人罢了,一群活在他们幻想的忠诚道义之中的可怜虫而已。
这些人不值得自己动手,时代迟早会将他们淘汰。
朱敬伦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几只嗡嗡的苍蝇,还不足以让他浪费精力,当前时期,他最关心的,是苦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惜要跟大英帝国较较劲。未完待续。</br></br>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这一天北亰的天很冷,所有人都感到彻骨的寒冷,慈禧在这萧瑟的季节回到了紫禁城,看到除了墙壁外,被搬的毛都不剩的皇宫,她抱着同治皇帝嚎啕痛哭,她觉得她们孤儿寡母的日子真的是难过极了,这一幕让无数大臣动容,也跟着抹眼泪。
一贫如洗的皇宫,一贫如洗的国库,却要背负高额的赔款。
所有人都觉得未来很暗淡,但这更坚定了一些大臣的忠心,尤其是一些广東籍大臣,他们纷纷表示要捐款捐物为大清国筹集赔款,因为大明源起广東,让一部分广東籍大臣竟然产生了一种愧疚的情感。
人心真的很难懂,这些人算是道德低下的人吗?
也很难说。
慈禧哭了很久,然后抹干净眼泪,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她坚决带着小皇帝住进了这座寒冷的毫无御寒功能的宫殿。
相比身体上的寒冷来说,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恐惧,让他们的心更冷。
大明从南跨海而来,攻城掠地势不可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一种亡国的危机感。
这股情感如此强烈,甚至让人感到绝望,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种来自海上的,依靠坚船利炮的威胁,短短几年之间,京师两次被人洞开,这已经不能在关起门来掩耳盗铃在用天潮上邦来自我麻醉了。
洋人曾经带来的失败,更多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耻辱,而南方新兴的朱敬伦大明王朝,却让他们切实感到了亡国的危机感。
清廷对大明是一种切实的危机感,同样洋人也突然发现,他们需要重新审视大明这个新兴的国家了,他们陡然意识到,这个国家的建立,让东亚的局势突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就在大明朝宣布自己成立之后,无数的评论家一下子开始关注这个国家。他们发现,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竟然一跃而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供应国,日益扩大的生丝生产国,东亚与西方最大的贸易国。
而且他们更发现,这个国家跟清廷完全不同,他们更乐于与西方接触,更乐于与西方人做贸易,尽管还有许多掣肘,但他们的皇帝不止一次对各国外交官表示,欢迎来自西方的商人,也表现出一副愿意与西方国家积极交往的态度,这一切都跟清廷不同,也跟东亚其他国家不同,不管是东北的日本和朝鲜,还是南方的越南,这些东亚国家都竭尽所能的将自己封闭起来,对西方的交流和通过无比消极。
大明国的这种态度,西方人是欢迎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他们纷纷接受了大明国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让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要让他们做出让步,也必须有对等的利益给他们。
大明要求清廷将大连c青岛c秦皇岛和宁波交给他们管辖,正面的好处是西方国家,主要是英法也可以通过这里打开大清国的内部市场,但面临的潜在风险则是这些商路会像天京一样,被大明的商人垄断,所以一开始英法两国反对激烈,哪怕大明政府做出开放的保证,他们依然不肯接受。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英国,拿破仑三世在这个时代,几乎就是英国外交的跟随者,论起在中国的利益,主要还是英国的利益,法国在中国的商业开拓跟英国不是一个量级的,甚至排在美国和俄国之后,勉强列为第四,跟丹麦c瑞典等小国相差无几。
真正让英国人做出让步的是,大明接受让英国控制的清廷海关介入这几个城市,也就是说大明尽管要求控制大连等地的土地和行政,但是这里的海关还是属于清廷的海关,依然跟清廷其他领土上的海关一样,接受英国人的管理。
英国人让步了,法国人也就不会说什么,美国人更是抱着乐享其成的态度,但是俄国人却激烈的反对,因为修建铁路的问题。
大明提出要在大连等地修建铁路,洋人一开始很奇怪,大明本国还连一条铁路都没有,却要在大清国的土地上修铁路,但英法等国不反对,因为大明承诺,大明管辖的清国港口,全都是自由贸易港口,欢迎各国前来贸易,那么大明开拓出来的利益,各国都能分享一份,尤其是美国对这个要求格外支持。
但俄国强烈反对,因为俄国认为一条从大连修到他们边境的铁路,会极大的威胁到他们东方的领土安全。
在这个问题上,大明政府跟俄国政府进行了激烈的磋商和谈判,最终达成了分赃式的一致,大明和俄国达成协议,一旦大明开始修建大连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修建线路一定要跟俄国商议并经过同意之后,才能开始修建。同时这条铁路必须有俄国的投资,并且在运营之后,必须由中俄两国共同管理。以免大明将这条铁路用于对俄国领土的威胁上来。
其实不过是以领土安全为借口,老毛子也希望利用一条东北的铁路,对满清的老家进行渗透。在广袤的东北修建一条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对俄国同样十分有利。比如可以彻底改变中俄之间的商业路线,将过去漫长的陆路交通,变为海路和铁路联运。从俄国谈判代表提出线路要求就能看出来,他们建议大明修建的铁路线终点在恰克图,而恰克图则是中俄商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重镇,是俄国商人和晋商经营了两百年的一个贸易城。
大明的老百姓也感觉到时代不一样了。
他们此前在大明和清廷之间保持中立,仿佛根本不知道广東等地已经改朝换代,沉默的过着他们惯常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麻木,不懂得思考,他们分的清好坏,他们知道大明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首先是商人阶层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再也没有随意敲诈勒索他们的官吏,没有随时剥夺他们财产甚至威胁他们人身安全的官府,尽管要缴纳比过去多得多的税,但在一种透明的制度下,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安全感。而且随着科学的管理,以及政策上的开放,商人们得到的商业机会比过去大大增加了,比如天京商道那样的机会,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那是一种有祖国大炮巨舰在背后支持的生意,是国家权力为他们争取到的机会。
天京商道还只是一个特例,更普遍的机会则是大明执行开放政策之后,跟西方国家日益密切的商业贸易带来的机会,赫德打造的高效率海关,和以九龙交易所为代表的商业机构,大大扩大了旧有的贸易基础。
当然得利的不止是商人,其实大明政权的建立,受益的是整个社会阶层,即便是最穷苦的佃户,也分享了这个政权建立的红利,最起码的一点是,从朱敬伦开始扩张势力开始,没控制一地,基本上都以各种名义免去各地税负,到目前为止,大明政府的运作,竟然已经脱离了对地丁税的依靠,完全改为从商业系统中抽取税收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可能让人无动于衷,无数人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早就做出了他们自己的衡量,只是之前他们畏惧于强权,心里有对满清两百多年来统治的阴影,加上一种对旧时代的习惯和留恋,他们不敢表明他们的立场。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明王师北伐,攻占满清京师,逼迫满清割地赔款,这一切让他们打消最后的顾虑,让他们知道大明朝已经站稳了脚跟。
然后他们不怕了,他们敢表明立场了,他们敢在阳光下站在大明这面旗帜之下,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大明人了。
登基大典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庆祝,甚至一些人以剪辫子表明他们的立场。
但依然有一批人固执己见,甚至对那些自称大明子民的百姓嗤之以鼻,乃至恶语相向,这些人不但顽固的认为他们的辫子是祖宗之物,还斥骂那些剪掉辫子的百姓为数典忘祖,最可怕的是,在这一批最顽固的人中间,有一大批读书人,甚至是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一部分人,他们发出的声音影响力很大。
他们甚至开始在日益常见的报纸上写文章,对大明各种污蔑和诋毁,不断的表达他们大清忠臣孝子的态度,号召读书人识大礼明大义,不要为伪明效力。
面对这股反勭的力量,一些大明官员也看不下去了,建议朱敬伦严惩他们,查封刊登这些人文章的报纸,逮捕甚至流放这些悖逆之徒。
但朱敬伦笑着摇头拒绝了,他说这些人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旧人罢了,一群活在他们幻想的忠诚道义之中的可怜虫而已。
这些人不值得自己动手,时代迟早会将他们淘汰。
朱敬伦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几只嗡嗡的苍蝇,还不足以让他浪费精力,当前时期,他最关心的,是苦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惜要跟大英帝国较较劲。未完待续。</br></br>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