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救世与救人最新章节 > 救世与救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卷2 第6章,妥协是一种过渡

  日本并没有按原时空那样发动偷袭珍珠港。这让赫斯很失望。他本希望通过这一事件与日本宣战,争取美国的同情。

  仔细想来也合理。原时空中,德国同时牵制了英国和苏联,日本才觉得有空间在太平洋上做点大动作。看来日本也是机会主义者。

  赫斯当时压力太大,竟然忘记了应有的同情心。他并不希望看到美国被袭击。他知道原时空的结局,以为美国被日本袭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并规划了相应的向美国争取同情的计划。当事实与期望不一致时,首先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望感,而忘记了幸灾乐祸实际上是一种不好的心态。

  但他也绝不是那种纵火后再救火的人。若那样的话,他会让海德里奇怂恿日本袭击美国,然后再趁机出卖日本。而事实上是,他一上来就主动地让海德里奇编造理由疏远日本。估计这样的行为,也让日本一定程度地感到孤立,而没有轻易地展开袭击美国的计划。

  既然希特勒死了,墨索里尼就想做意大利和德国联盟的老大,他周围的人对他过滤了很多消息,使得他无法看到德国的改变。赫斯也不想与他争。反正做坏蛋出头的,下场都不会好。当然,欧洲其他国家对这个没有什么实力的老大缺乏兴趣,更愿意随从的,是赫斯这个有实力的老二。

  斯大林在东欧集结了上百万军队,意图不明,但对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赫斯让人安排收集了苏联制造的东波兰屠杀和乌克兰饥荒的证据,却通过间谍途径,以英国人的名义在美国c英国等媒体上揭露出来。苏联在国际上陷入更大的孤立。赫斯估计斯大林进攻德国的可能性会下降。

  果然,斯大林对英国c美国很恼恨,就又想与德国加强关系。

  赫斯并没有立即表示巨大的欢迎,反而在德国能影响的东欧国家建立马奇诺式的防线。显然,苏军还不适应这种壁垒战,特别是在芬兰战役中,受到过极大的挫伤。同时,这也是表示要在东线防守,看看苏联怎样处置在边境上堆积的上百万军队。

  斯大林表露出要在边界共同裁军的意愿。德国也想腾出精力搞经济,就与苏联签订了边界裁军协议,又与苏联搞一定程度的经济合作。德国很想从苏联加大石油进口量,但在这个问题上,与苏联的谈判相当困难。

  德国也趁机调整武器装备,将各国原有的武器都安置在东欧边界的防线上,其中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撤下了大批武器,很受东欧各国欢迎。这也给德军腾出空间合理化升级陆军装备。

  总的规划大致是,让各国的坦克生产线能在高度机密下生产统一的坦克底座,并拥有自行用底座生产自行炮车,反坦克炮车的能力。德国提供坦克炮,外载装甲,发动机,瞄准装置等。减少德国对陆军军费的投入,靠武器效率和海军抑制苏联。

  对于畏惧苏联的东欧国家来说,虽然有些国家,如在苏联手中失去了土地的芬兰,更希望德国进攻苏联。但大多数国家却更希望和平,对这样的转变是表欢迎态度的。

  虽然德国目前还不知道苏联秘密储备的,强大的,能大批量生产的t34坦克,但赫斯还是将这个消息交给了古德里安。德国开始开发外挂装甲的豹坦克。德国也自然地将原有的一些坦克改成反坦克炮车,自行炮车这类防御武器并卖给东欧各国。

  赫斯委托贝肯鲍尔改善军队装备的标准化。并规划37毫米防空,陆地助攻双用坦克,自行炮车等一系列产品,但以加大对战实验,环境实验和生产线改造并标准化为主,却降低直接订单。为了对付苏联坦克,靠动能击穿敌方装甲的穿甲弹和德国先推出的破甲弹(heat)显然是研究中心。穿甲弹和相应的长炮管高速火炮是德国的强项,这使得德国火炮和坦克的远距离打击力大于敌方。英国还有一种hesh震荡弹,可惜现在与其为敌,无法获取这样的技术。

  破甲弹的原理是锥形爆炸,形成一束高速的金属穿透对方的装甲。这个穿透孔不一定很大,却对坦克有很大的杀伤力。为了保证同样的重量下的装甲厚度,坦克就要拼命压缩体积。因此很多坦克,特别是苏联坦克,对乘员的身高体重都有限制,要求都不能是大个子。坦克内部紧凑,一旦被穿透,总能造成损伤,轻的是人员受伤,仪器或机械装置破坏,重的是起火爆炸等。这使得破甲弹能够有效地打击坦克。破甲弹能穿透的钢板厚度,在二战初期的设计,最好的是炮弹口径的25倍。二战后期,据说能达到炮弹口径的4倍左右。也就是说75毫米的炮弹,若内部口径是65毫米的话,大概能穿透260毫米的钢板,也就是说,最好的75毫米破甲弹能打击当时最重型的坦克。其实破甲弹的钢板穿透能力,一般都超过了穿甲弹。

  破甲弹的使用有几个优点,一是不在乎击中装甲的速度,二是弹体较轻,适合步兵使用。一般认为,隔空装置,如隔离在坦克外面的钢板或网状金属等能使得破甲弹提前爆炸,削弱破甲弹的破坏力。但也有人在破甲弹的有效爆炸距离上做了更多的研究,认为可以达到更远的有效爆炸距离。总之,破甲弹有很多的优点,也较难防御。

  破甲弹还有一个关键优点,是不需要使用当时德国紧缺的稀有金属钨。

  但破甲弹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炮弹的旋转会极大地减少其威力。也就是说,当时的来复线的炮膛的火炮,不适合发射破甲弹。原时空,德军在炮弹上加了一个橡皮圈,以增大炮弹出膛时的摩擦力,减少来复线造成的炮弹旋转。但这也造成了一个缺陷,那就是炮弹的精准度是靠旋转维持的,这使得德国的步兵常用的75毫米榴弹炮的实际有效攻击坦克的范围减小到了300米到500米。也就是说,远距离作战,特别是坦克或装甲战车之间的对战等,只能依靠膛速高,并靠高速旋转稳定弹道的,远程精确度更高的穿甲弹。穿甲弹能攻击敌方的距离,都能达到1500米以上。

  为此,赫斯又让许世平在原时空做了一番调查,并提前开发了舵翼稳定的破甲弹。这种破甲弹的稳定飞行的舵翼平时是折叠在炮弹内的。在发射并离开炮口后,自动打开。德国的金属钨会逐渐紧缺,这样的破甲弹有效射程会远一些,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

  当然,成本更低,便于步兵携带,能迅速地瞄准激发,可以一次性使用的近距反坦克弹,也是德国研究的重点。在原时空,这样的研究得到的是一种叫坦克拳的一次性武器,其中后期设计得较好的版本,穿透能力有200多毫米,且能在装甲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其作战距离为100米,采取的是弹出折叠翼的破甲弹炮弹和无后坐力炮一体的设计,其重量不到7公斤。

  破甲弹的特点是口径越大,穿透力越强,造成的弹洞和击穿后的破坏也越大。所以就击伤击毁坦克的效率来说,反而是步兵近距离用的这些破甲弹效果最好。在原时空,德国能远程防御的火炮数量明显不足,要大量地依靠这类的破甲弹来对付坦克。坦克拳破甲弹生产数目相当大,有些数据认为最终的生产数目高达数百万枚。然而使用坦克拳破甲弹本身意味着士兵与坦克的近距离作战,相当于人们说的与坦克拼刺刀。坦克拳产生的后爆气体很大,很容易暴露发射者的位置,在近距离内,几乎意味着用生命去发射。这样的生产并投放战场的数目,也意味着大量的德人的牺牲。从心理上,赫斯有点怀疑这种网络数据的真实性。

  但许世平查到的资料,却是在原时空,德国在80年代左右研制出了一种后推重物的一次性无后坐力炮。这样,虽然反射出的重物本身很危险,反坦克拳本身重量也增加了,超过了8公斤,成本也增加了。却提高了膛速和发射稳定性,有效作战距离也达到了约200米。

  最重要的进步,还是发射痕迹小了很多,方便士兵隐蔽。想来当初西德的武器专家在几十年后反思二战,为士兵大量的牺牲感到非常痛心,就特地设计了这一武器。据许世平在2016年网上查询,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在配备这样的武器,那就是德国。

  赫斯在一种伤心和崇敬的心态下,让当时的军事专家们也抄袭了这一武器。只是技术能力自然比不上原时空的80年代,设计出来的一次性无后坐力炮重量要大一些。为了军事保密,赫斯特地安排设计了与破甲弹等同重量和弹道的燃烧弹配备给部队。燃烧弹也能阻止坦克,却明显没有破甲弹效果好。这样,军队平时的训练都用燃烧弹。若真的爆发与苏联的大战,再突然换上破甲弹。苏军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前期损失,也能为德国赢得反应时间。

  赫斯希望用化肥技术改善农业并提高欧洲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许世平自然同意了,并积极帮他上网查技术内容。德国经济终于有了一些空间,就开始用ib平台概念,进一步提升欧洲大陆的工业水平,也提出了各种道路交通和能源建设计划。欧洲大陆各国对德国的好感逐渐升温,德国的宣传部门趁机组织舆论,让民众对英国封锁海洋的做法怨声载道。

  赫斯自从穿越过来后,做的一系列事情,进行得都非常辛苦。他希望在纳粹党内搞点民主,却发现这一民主了,这些人就要跳墙。要说服他们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很多时候,都是赫斯拿出了独裁的大棒,强行推行的。他很纳闷,就问许世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许世平一开始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只觉得在具体生活中,要说服人朝一个方向做事是困难的,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但赫斯问道:“为什么你要我做什么都那么轻松,我去说服他们却那么困难呢?”,心中却埋怨说,你这个顾问真好当,跟个董事长似的。

  许世平回答到:“我们知道德国原来的悲剧,或者说是知道未来,所以方向容易一致。”,但这时,一个声音却突然在他的脑海里告诉他,这并不准确。

  于是他再度回想一下,就说:“我说服你的,主要是一件事情的正义与不正义,而你说服他们的,却往往是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利益和得失。”

  “用一件事情的正义与不正义去主导行动方向,是顺服神。从长远的目标来说,正义必胜,不正义必然会落入失败的悲剧,但人在短期看到的却往往不一样。盲目地追逐利益最大化,最终一定会走向失败。”

  赫斯明白了,原来是因为正义与邪恶,与成和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正义与邪恶相对容易判断,所以许世平说服他比较容易。成和败就很难说了,所以他要在纳粹党中大费口舌,甚至还要挥舞独裁大棒。

  许世平再想了想,觉得最好不要让赫斯对部下的顺从度期望过高。当人期望过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事实与期望不符合造成失望。过多的失望,会打击信心,影响情绪,破坏团结,甚至导致叛逆等等。所以教会总是要提醒大家都是罪人,要相互宽恕。也就是说,要有高的追求,追求神赋予的目标,却对具体世界发生的事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像耶稣上十字架那样的牺牲的准备。《圣经》里也记载了像犹大那样的叛徒,以及以利那样的败坏的祭司等例子。

  他就再度回想牧师讲道的内容。牧师讲道时,曾经讲过一个指挥交响乐的例子。许世平记得的大致意思是,好的交响乐指挥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照顾这个乐队中落在最后的那个人,这样整个乐队才能和谐。

  赫斯听了有点气馁,原来即使多讲正义,少讲利益胜败等,做德国总理还是很累的。许世平就笑了,说你以为来参观的啊。又鼓励他要多发挥周围的人的积极性,而不要动不动就挥舞独裁大棒。

  其实德国人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讲纪律,赫斯的日子是相对轻松的。因为如此,他抽出来关心具体的武器设计的时间,大概超过了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幸好许世平能在原时空帮他修正很多武器的概念,也能在网上查到一些军事技术和战术上的取舍。否则他很可能像希特勒一样,对军事进行瞎指挥。

  赫斯意识到自己性格有些内向,实际关心部下的时间较少。他就与许世平交流了这些内容,并要许世平多负责军事技术,自己则多关心部下。赫斯更乐意做这件事情,毕竟他周围的那些人大多都是足球高手,大家可以在一起多踢足球。

  赫斯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果坚持了正义,最终却因为难以掌控的原因,陷入了悲剧,该怎么办呢?

  许世平叹了一口气,说:“我不是牧师,对神义学等了解得不深入。但你要相信神在掌管一切。另外,不要单纯地以这个世界的成与败来衡量事情。因为最终每个人都会逝去,而人类社会也会终结。但神不是准备了天堂与地狱吗?”

  赫斯觉得很有道理,心情舒缓了一些。但他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很困难,就自嘲到:“斯大林肯定想象不到,我们在与他进行政治妥协的时候,却在这里大谈正义与不正义。”

  许世平要坚固赫斯的信心,就说:“其实我们可以在德国逐渐恢复谈一件事情的正义与不正义的风气,也用不着为这事情隐瞒斯大林。我想他听见了,一定会嘲笑我们。”

  赫斯年轻,好胜心强,就说:“我们一定能笑到最后”。

  许世平说:“其实我们不要在乎他人的嘲笑。因为上帝会将我们所做的一切保守到最后,我们追随就好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