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救世与救人最新章节 > 救世与救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1章,生命的灵粮

  对于我父亲那个奇怪的梦,我是在今天才基本找到较完整的答案。耶稣曾经说过,“真理必叫你得自由”。我想这个梦,一定是要帮助他得到心灵的自由。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他最大的担忧,是中国重新回到他所经历过的各种动荡的年代。以我自己的解释,这个梦是神告诉他,他的心愿神知道。既然如此,也就表明神认识他。在《新约圣经》中,耶稣会用“我不认识你”,表示神对一个人的弃绝。所以神承认认识他,就自然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当然,我作为一个儿子,自然要为父亲往好处想。愿我的解释符合神的心愿。

  所以他这个梦中,中文字摆出(化为)的十字,很可能是“中华”的意思,代表我父亲对祖国的爱和担忧。201按8进制解释为311,一来与这个数字关联的那个人的名字有“传统的勤奋”的含义,二来也因为那次日本地震的经历,我相信有被洪水淹没的意义。这意味着他一生经历的,勤奋的中国人民经历的社会震荡,以及他现在的“居安思危”的忧虑。中文字的具体内容记不清楚了,也可能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他内心的不甘。我母亲一方面坚持传统的美德,一心想做贤妻良母,一方面又受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脾气很大,经常将我父亲当出气筒。我自己也说过,洪水本身也象征情绪激荡的意思。所以他自己的一生,也是在这种被我母亲勤奋的服务和不断的愤怒批评的包围中度过的。

  至于那个十字,既是医治,也是十字架的意思。应该是说我的父亲会得到医治,也会得到耶稣用上十字架的牺牲,带给我们的救赎。

  我父亲对社会的认识有些偏激。他对社会评价的话中,让我觉得最好的一句,是“中国人这样勤奋,不应该饿肚子”。记得当年(75年左右)他出差去了一个叫“筠连”的地方,回来说起了一件悲伤的事情。他说他去面馆要了一碗面,刚刚要吃,就有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坐在了他的面前。他看她们可怜,就将那碗面给了她们。没想到那个妇女拿起面来,就只顾自己吃。孩子在一旁凄惨地哭着喊妈妈,她却根本不理会。

  那个年代的根本错误,不仅是个人崇拜之类的错误,而且是盲目地消灭各种差异,却忘记了人是有惰性的,也忘记了差异动力的因素。现代社会这个矛盾依然存在,人们总是追求买最便宜的商品,大型零售店,网上购物等,代替了传统的小商店。结果是不断挤压经济活动的利润空间。当经济活动的利润空间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就只能不断地拼规模,这样浪费就代替了消费,很多企业也会无法生存,市场也将变得不再健康。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康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靠自身经济维持运作,而不需要过于依赖出口。如何保护发达国家的市场和利润空间等,都是社会迫切关注的话题。亚马逊c沃尔玛的股票创新高,t一yr这样的传统玩具店的倒闭,都有隐藏的危机。

  作为基督徒,能够帮助的,或许是尽量买质量好,价格中等偏上的物品,而不要盲目地图便宜。买东西,少而精,比多而粗糙好。去小店,比去大店好。去店里买,比去网上购物好。这样做,就是在保护市场,就是在对社会作贡献。大家都愿意这样做的时候,市场就会健康起来。很怀念80年代时见到的德国产品。那时从德国带回来一个二手的吹风机,一直用了十多年。后来换新的,也不是因为那吹风机坏了,而是因为新的吹风机太便宜了。剃须刀自然不能买二手的,带回来一个,也用了十几年,直到充电电池无法再充电为止。

  我见很多美国中年c老年人喜欢去小店买东西,不仅是那些人有品味,我想他们也是以前的习惯,应该说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心。现在美国社会的隔阂在加大,我觉得左派确实有些问题,动不动就讲权利,很少讲责任。内心总盼望美国家庭尽量地将好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提到了饥饿。人类社会直到20世纪,才总体上摆脱饥饿的环境。即使在现在,也还有局部地区的人被饥饿和营养不良困扰。慈善事业中,最基本的也是帮助战胜饥饿的慈善活动。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动物研究学者也强调食物的重要性,以及获取食物的活动在动物生活中的比重。《圣经》中,神关注人的需求,也强调食物的重要性,如摩西律法规定一系列的土地权,又规定收割时要将田角的庄稼留给穷人等。

  摩西五经中就已经提到了神的话与食物等同(“人活着不仅靠食物,还要靠神的话”)。《新约圣经》中,耶稣再次强调了神的话语,神的公义和爱,是与粮食同等重要,甚至比粮食更加重要。

  在《约翰福音》的6章开始处,记载了耶稣行神迹喂饱5千人的故事,这是为数不多的在四本福音书都有相同记载的故事。这记载说明了早期传道时解决食物问题的困难,耶稣和他的使徒们因此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以及神如何使用超自然的能力帮助他们。在解读这段经文后,我们也可以发挥一下想像力,想像一下使徒们后来是如何受鼓励并解决传道中的食物问题的。

  《约翰福音》6:1一15。其他福音书对同一事件的记载,见《马太福音》14:13一21,《马可福音》6:32一44,《路加福音》9:10一17,这是少见的四本福音书都有相同记载的故事。

  6:1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

  6:2 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6:3 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

  6:4 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注解:逾越节是所有犹太男性都必须到耶路撒冷庆祝的年节之一。逾越节是纪念神带犹太人出埃及的节日之一,具体经文出处见《出埃及记》12章及《申命记》16章的相关章节)

  6:5 耶稣举目看见到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6:6 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么行。

  (注解:腓力是耶稣的门徒之一。他的出生地离当地最近,耶稣问他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然而后面的经文显示出他们面临困境。有人或许会疑问耶稣是否忽视现实中的困境,所以该段经文强调,其实耶稣都知道并有安排,只是借此考验信徒。在教育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家长较多地陷入的一个缺陷,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学校成绩,英文是“acadeic suess”,限制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不做家务。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成人能做的事情,基本不让孩子参与。对孩子来说,笨手笨脚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是在浪费成人的时间。这两者似乎都能提高效率,短期也较有成效,特别适合中国教育中的“拼高考”。然而孩子失去参与机会的那些事情,他们的体会就会较浅,甚至会影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信心。可以想像,这件事情的参与者腓力是获益最多,印象最深的。中国最著名的智慧人物诸葛亮一方面事必亲躬,另一方面却导致蜀国后继无人,这说明他时间投入上的错失,也说明我们人自身的智慧,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丰足和成熟。我们要学习来自神的智慧。神的智慧也是以神的爱为中心的。80年代改革开放时中国有句口号,叫“时间就是金钱”,中国的文学批评家鲁迅也说过“浪费他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的话。从神来的智慧告诉我们,时间就是爱。必要的时间投入,是爱的代表,是爱的长期投资。)

  6:7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注解:腓力的回答很单调。他只是单纯地做算术,说要大家吃饱,需要多少银两。并没有主动地想办法。他或许应该想想既然住在附近,或者可以动员一些捐助。但耶稣了解人心,并没有因此抛弃他,反而不断地培养使徒们。)

  6:8一9 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德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c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注解:安德烈在想办法。最可爱的是有一个小孩子,愿意在这种情形下,将自己的食物捐献出来。很多牧师讲道时,都会强调这个小孩子行为的可贵。只是安德烈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在神的手中,这小小的无私捐助能起什么作用。古人说话是很谦卑的,做了好事自己不留名。所以这个孩童,甚至可能是安德烈自己。用孩童这个称呼,很可能在谦虚地表明自己属灵的不足。)

  6:10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注解:根据《马太福音》的经文记载,是男性的总人数约有五千人。这是当时计数的惯例,耶稣也没有特意去更改。若加上妇女和孩子,应该有上万人。用精炼的文字记载一件事情,取材是很重要的。这里用了草多这个词汇来描述环境,应该是当时环境中的确草多。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取材。古人经常用草形容生命的旺盛和生命的轻贱,如白居易的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代人也还在沿用“草民”的称呼。)

  6:11 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

  6:12 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6:13 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注解:从属灵的角度上看,这个小孩子做的事情,被耶稣分享了,就能让很多成年人心灵感动,属灵生命暂得饱足。耶稣行的这神迹,我们也是要从属灵的角度体会的。耶稣共有十二个使徒,这里或许隐喻着这十二个使徒也很有收益。也或许隐喻着这样的分享不仅能让当时的人饱足,还能有多余的给使徒们传福音用)

  6:14 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6:15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注解:耶稣的计划是天国的建立,以及神在天国做王。但这里人群误解为要在当时的条件下恢复以色列国,并让耶稣做世俗君王。这实际上是人暂时不能接受神的目标的一种表示。神会因为爱和怜悯主动接近人,但当人不能接受的时候,神也会主动地拉远距离。因为神代表的,也是真理和真相。这里,真相就是因为人的目的与神不一致,之间就自然地有了距离和隔阂,所以耶稣就用独自退到山上的举动将这样的距离和隔阂显现出来。当然,在解释耶稣用神迹医治后离开大众的原因时,我们的解释是耶稣拒绝在错误目的下的狂热崇拜。这两种不同的解释角度,是神的行为在人的概念和思维体系内,不同观察角度的解释。从科学上讲,就像三维的一个形体,可能在不同的二维平面造成不同的投影那样。又像人双眼观察到的图像可能略微不同,反而给人带来一种立体视觉那样。总之,只要符合《圣经》原本的精神,都是适合的解释。这也鼓励基督徒排除教派成见,从不同的牧师c长老和教友那里学习。)

  虽然我们以属灵含义解释了这段经文,但我们也要相信神会在特殊环境下用特别的手段为他喜悦的人提供食物。这对早期使徒们解决传道过程中的食物困难是非常重要的。在二战期间,也有一些战士因战争落在了特殊的环境中,而靠在原始条件下获取食物维生的例子。另外,人毕竟是神的造物,有自信心的,也都能掌握一些生存的诀窍。我自己的父亲一直喜欢钓鱼,在近代中国的50年代末的饥荒中,都对他和他的家庭的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在我们分享更多的经文之前,让我们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人对食物的看法。一个故事是,有一个懒惰的孩子被他的父母宠坏了,整天躺在床上。有一天他的父母不得不远行。他们有很多食物,但他们仍然担心他会饿死,因为他太懒了,不能做饭。他们用面包做了一层铺盖来盖住他。

  但是当他们回家时,他们发现他们的孩子最终死了。他只是吃完了脖子边上的食物。

  我们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但看看我们的皇帝,自称为天子。他们只听到包围着他们的人的话,他们注定了属灵的死亡。对不起,我必须强调这一点,因为“皇帝文化”仍然在中国广泛传播。当人们谈论爱的时候,有时他们正在谈论如何让他们心爱的人像皇帝一样活着。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也喜欢像皇帝一样行事。有无数的电影,试图将皇帝描绘成一个非常积极的形象,以有意或无意牺牲皇帝周围的人的尊严为代价。

  另一个说法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古代药草通常味苦。在现代,用先进的技术,药品的味道好多了。甚至传道人的讲道也都变得非常有趣。然而,耶稣的目的是医治和重生人的灵。我们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治疗灵魂时有麻醉药吗?

  《约翰福音》第6章接下来的内容,在简短地简绍了耶稣在水面行走的一段神迹后,就属灵的粮食这个问题进行的一段深邃的讨论。限于篇幅,请允许我简略地介绍这段讨论,然后介绍耶稣在水面行走的经文的含义。

  《约翰福音》6:24一26

  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为见了神迹,乃是因为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而要为那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这段经文说大家又将耶稣找到了。可以想像,这中间也有人停止寻找了的。当神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寻找。这里也有一些寻找的智慧,根据学者的解说,迦百农的地理c人文和信仰因素决定了,是耶稣最可能再次出现的地方。在今日,我们自然要回教会去寻找。这些活动对人既是考验,也是有益的。

  耶稣开始修正人们的目的,看他们能否和神的目的达到一致。所以祂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食物和为永生准备的属灵食物的差别。这属灵食物,就是《新约圣经》启示给我们的一系列神的教训,以及圣灵。后面的经文显示,也是耶稣本身。

  在引用了神在旷野用吗哪供应以色列人的事情,并导致一番辩论后,耶稣做了如下宣称。

  《约翰福音》6:32一40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略去数段经文)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们复活。”

  这里,耶稣强调了粮食的属灵含义:“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也强调了只有永生才能让人的灵魂真正满足。也提出了末日复活的概念。

  然而,神的计划在此再度遭到挫败。一些法利赛人的不信和议论,引来了耶稣进一步的解释。我们将看到,这些解释在当时遭遇了暂时的挫败。但因为这是神的话语,是真理,这些解释却成为了今天指导基督徒的重要依据。

  《约翰福音》6:43一66(摘录)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了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议说:“这个人怎么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c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c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从此他的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吃人肉,喝人血是难以想像的。后来基督徒的传道过程中,也因此被罗马人猜疑,认为他们是食肉的野蛮人。这里耶稣说的完全是属灵含义。然而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却完全照字面去理解了。其实这些人本身最大的问题,也是在照字面含义理解和运用《旧约圣经》,因此将神的充满活力的启示搞成了死板的律法,并以此维持自己的利益和权势。

  这段经文中,耶稣回到了《创世纪》经文中对人的生命出处的原始解释。在《创世纪》2:7节谈到神造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了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纪》3:19节谈到因亚当犯罪后,神对人的惩戒:“你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根据古人的语言习惯和直观认知,学者们认为这两段经文中,说人出于尘土,是因为人们的食物是尘土里生长出来的,而生命又出于食物。

  也就是说,耶稣在这里说的,是生命出于食物,属灵的生命出于属灵的食物。而他自己的血肉成为食物,则象征着他的舍己之心。也因为他本是从永活着的神而来,所以吃他的血与肉的人,就在生命中与他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也就因耶稣而有了永远活着的属灵生命。

  以我个人从科学角度的理解,耶稣当时已经知道了这些人暂时不能领会他的意图,所以这段话是对将来的人说的。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对生物界的食物链已经有了完备的研究。从神创造天地万物以来,除了那些特别被埋藏在地下作为化石能源的生命外,其他的生命,最终都成为了食物链的一环。也就是说,生命的传承不仅仅靠传宗接代,也靠逝去的生命成为新生命的食物。

  或者说,吃肉和饮血,象征着继承一个生命的遗产。对人来说,继承的自然是精神遗产。

  这样的比喻对人消除仇恨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文化中形容仇恨,都用食其肉,饮其血来形容。但耶稣在此,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在继承被仇恨者的精神遗产,这精神遗产很可能就是那人的罪恶和仇恨。《旧约圣经》中,犹太人杀死敌人,将敌人在木头上挂着示众,并要在日落前就将死人取下了埋葬。这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死者是罪有应得,示众是为了大家汲取教训。在日落前埋葬这敌人,就是不要过分关注此人的罪恶,也不要再让仇恨继续。

  当然,耶稣更要我们得到正面的属灵食粮。因为忘记仇恨并不能满足我们生命的目的,只有得到神的爱,得到永生的赐予才能满足我们的属灵生命的需要。

  至于那些离去的门徒,他们认为是说耶稣说得太深奥了,使得自己不能跟随。他们把自己离开耶稣,归咎于一种技术因素。让我惊讶的是,耶稣并没有一定要再次解释,证明自己没有说错,却任由他们这样推卸责任了。信耶稣久一点,特别是想在实际生活中劝人信耶稣时,就会发现人归咎于神的情形特别多。然而牧师长老们都不去过于辩驳。这样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永恒的生命的问题,不是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意,信不信,接不接受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内心选择的问题,信神的人更相信这也是神的拣选。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不是对错问题。这里,耶稣身处于一种辩论的环境中,却没有采取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样的雄辩得胜之道,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其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虽然雄辩得胜了,但他心里也明白,那场得胜并没有起到影响吴国选择的作用,以至于他后来还要去找周瑜,并用激将法试探。而真正帮助孙权决定的,还是孙权对自己的权势和生命的权衡。认真学习这段经文,也能帮助当时喜欢雄辩的希腊人谦卑下来,改变他们的内心。

  在“喂饱五千人”和“耶稣宣告自己是生命的灵粮”这两个事件中,《约翰福音》按时间顺序插入了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经文。实际上,那段经文真正体现的,是耶稣对门徒的一种培训。也就是说,耶稣在宣告自己是生命的灵粮时,并不只是空谈,而是先用超自然的神迹作证,更用对门徒的训练(可以看着是生命的喂养)作为实践。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方法的。这让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我由衷地仰慕。

  在《约翰福音》第6章结束时,当很多人都离开耶稣后,这十二个门徒却还在继续跟随耶稣,这也表明了神在实施其重要计划时精心的拣选。类似的拣选在《旧约圣经》中也有记载,如《士师记》5:5一7中,耶和华神为士师基甸拣选三百战士的故事。

  让我们用记载得较详细的《马太福音》14:22一33的“耶稣在水面行走”的经文,来分享这段耶稣对门徒的特别培训,或者说耶稣对门徒的生命的喂养。当然,这只是耶稣培训门徒的一个简单缩影。

  《马太福音》14:22一33

  14:22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

  (注解:根据经文,耶稣此时刚刚行过让喂饱五千人的神迹。根据《约翰福音》的对应记载,众人的回应是想立即拥戴他,恢复古以色列国,作世俗君王。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面对这样的诱惑,耶稣先将灵命尚未成熟的门徒遣走,再独自应对。这个细节《马可福音》也记载了。我们可与《创世纪》第三章面对蛇的诱惑,亚当不知保护夏娃,让夏娃独自面对对比。后来,耶稣上十字架时,也是先将门徒谴走,并印证了他说的“好牧人为羊舍命”的话。从这里看,这种意识不是在最后一刻才突然拥有的,而是平时就具备的。至于叫众人散开,说明他虽不愿意接受众人的目的,却负责地遣散了聚会。)

  14:23 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地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

  (注解:我们解释过,耶稣离开众人,也代表着神的目的与众人的目的不一致时,自然地产生的隔阂。这里耶稣没有立即去和门徒聚集,自然也意味着当时门徒的想法,和众人大概都一致,是在后来耶稣逐渐的带领过程中改变的。祷告是与神沟通的方式,意味着耶稣在行为上遵从人应尽的份,此时在用祷告寻求神对人的宽恕,并保持与神的心意的一致。耶稣虽然是道成肉身,却事事按人的身份应做的事情侍奉神,也是我们常说的“以身作则”。)

  14:24 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注解:是环境中发生的真实事情。作者描述这样的事情时,对环境的取材,象征着当时因人心不能顺服神产生的风浪。这个描述使得后面发生的事情显得非常生动。)

  14:25 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注解:学者认为“四更天”是罗马记时法而不是犹太人的记时法。因为犹太人的计时法,夜间只有三更。这时大约在早晨3一6时之间。从后续的经文看,应该有一定的能见度,说明约是要天亮的时候。在海面上走,与前文的风浪对比,应该是象征着一种战胜困难和考验的历程。

  我们也许会说,这人性格太无常了,一会儿将门徒丢下,一会儿又去找他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生冲突时,主动去寻求和解的一方也常被这样误会。这种误会是一种错误的单线条思维。拉开距离表明的是不一致,不认同,这是神公义的维度。再度寻找门徒,表明的是神的爱的维度,表明愿意宽恕罪人,继续带领他们。这是两个维度的转换,不但不冲突,我们也要习惯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正是“恨恶罪,爱罪人”的方式。从神学的意义上说,耶稣在山上的祷告,就是呼求神心意回转,从公义的角度往爱的角度转向。在日常生活中,若孩子犯错误了,我们也当如此行,先与他们拉开距离,采用一定的批评甚至惩戒。然后向神祷告,并等一段时间,再与孩子沟通,重新用爱引导他们。)

  请允许我在这里暂停一下,解释在耶稣在水面行这样一个神迹的更多的含义。我个人理解,《创世纪》1:1一2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由于这时即将天亮,很可能耶稣行这神迹,另一重含义也是要表明他代表着神的灵。另外,水常被用作象征魂,或人的情感世界。这里世界的风浪导致的,自然先是人的情绪波动。所以这也象征着用圣灵驾驭人的魂或情绪世界的能力。水也常被用作象征生命,这也可以象征着用神的灵驾驭生命的能力。

  中文的“永”字也有巧合。它是水面上的一点构成的。我们可以用这个巧合来帮助我们记忆。中文字有另一个巧合,就是“家”字和“冢”字只有一个不同的点。什么点是如此重要,能导致这样大的变化,没有它家就变成了冢,有了它冢就重新变回为家?

  14:26 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

  (注解:这本是门徒们对耶稣施展的超自然能力的自然反应。人因为生活在有罪的世界上,对陌生的事物的直接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属灵含义上,也可以对应着对主动寻求和解的人,最初的负面反应。一般人往往赌气地说:“见鬼了,刚刚闹了分歧,就来找我来了。”)

  14:27 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注解:耶稣此时代表着神的爱,前来寻求使徒们。耶稣及时地表明身份,能自然地代表神的爱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灵活应用。比如你坚持说,我是某某。对方往往更生气,会反驳说:“我就知道你是那个鬼某某。”,但你若及时说:“我是好心,是来寻求和解的,心里是爱你的。”等等,效果就不一样了。)

  14:28 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这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注解:彼得是门徒中唯一及时回应的。这说明他反应和学习的能力比他人快,也具备领导能力。日后耶稣安排彼得成为门徒们的首领,也是基于他的这些回应。信奉独一真神的人,要求神自己进一步辨明身份,是很正当的。对应的错误行为,是拜多神或拜偶像的,看到一点点眼前利益,纳头就拜。这里彼得的用心也是很纯正的,是要效法耶稣的行为。对应的,若人发生了争执,一方寻求和解时,另一方也可以说,让我也学习你,克服困难寻求和解。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处多了。不要小看彼得这样的回应。想像一下,贪心的人可能会说:“主啊,如果是你,请叫这船装满了黄金。”。实际生活中,一方寻求和解时,另外一方很可能立即认定是自己对了,对方屈服了,甚至立即要求各种补偿。人若心思这样,将爱和寻求和解的美意一定要当作对方认错,我们往往就会说:“这样的人真没救。”。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教训一般人靠自己是很难教会孩子的。要带孩子去教会里,让牧者带领。)

  14:29 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

  (注解:这个行为代表着彼得真心效法耶稣。真正愿意将生命付出,并付诸行动的人,都明白完全效法耶稣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很大的信心。这也是耶稣先用超自然的神迹激发彼得和门徒的信心的原因。这里耶稣甚至直接将圣灵转到了彼得身上,让他也体会一下圣灵所能赋予的超自然能力。要往耶稣那里去,也象征着基督徒的终极目标。)

  14:30 只因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

  (注解:彼得信心还是不够足,又被风浪分散了注意力,忘记了他要往耶稣那里去的目标。很多牧师在此都强调彼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定睛在耶稣的身上,或许就能完全靠自己战胜风浪了。彼得情急中的喊叫,被学者们称为《圣经》中记载的最简短的祷告。

  我个人的体会是,彼得的反应是在耶稣的预计中的,这也是耶稣要上十字架为我们赎罪的原因。在耶稣上十字架时,也预言了彼得会三次不认祂。那次彼得信心大失,连祷告都没有了。直到耶稣复活后,亲自为他恢复信心。这些我们将进一步介绍。)

  14:31 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啊,为什么疑惑呢?”

  (注解:疑惑导致彼得落水下沉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疑惑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的属灵生命沉落的时候。这时候祷告并寻求神的帮助很重要。我觉得,大多数基督徒真正的属灵生命,都是这样被耶稣拉着手在水面行的。)

  14:32一33 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

  这次风浪具体的原因,按《约翰福音》的上下文,是众人要耶稣做世俗的君王。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也是当时很多犹太人的,要搞革命或起义的错误判断。这样的来自众人的压力是巨大的。《马太福音》的上下文中,提到的却是为耶稣作证的施洗约翰被当时的统治者希律王杀头。这说明门徒们对环境的体验也略有不同,也说明这风浪所代表的考验其实非常大。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追随神的心意,驾驭自身和追随者的情绪,驾驭生命的方向和付出,并和平地培训门徒,传播福音,需要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样的精神力量的来源,只有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和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教在一世纪时,在各种迫害中迅速地和平兴起,从历史上证实了这种精神力量的真实存在。耶稣自比为基督徒生命的灵粮,既是对信徒的一种指导,也是有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为证的。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