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匡人
孔子一行人在离开卫国后便前往陈国,途径宋地,可惜时运不济,屋漏偏逢连夜雨。www.其时,匡地长官叫简子,与民人曾受阳虎欺压,恰逢孔子到来,就身形而言,阳虎与孔子皆身材高大威猛,故而匡人以为孔子即阳虎,围而不释。
可怜当时没有今日之技术,孔子弟子虽声称非阳虎之徒,匡人却只是不信。若时北辰等人此刻也在,可能不免感叹阳虎之恶。
鲁国历史上曾有数次家臣叛乱之事,唯独阳虎之乱前无古人。由于季平子的赏识,导致季桓子执政时阳虎已经成为元老大夫,三桓皆受阳虎压迫而不敢轻举妄动。宋、卫等国,在鲁国为晋国出兵攻伐时,也多因阳虎之暴虐专横而产生嫌隙。
故孔子等人此行之遭遇,全然是托了阳虎之福。
不过,匡人围了孔子一行,导致子路大怒,举起大戟就准备迎战。匡人畏惧,亦不敢有所动作。
不料孔子却制止了子路:“怎么可能会有修身重德,务求行事合乎于道义,却依旧被他人所怨恨的事情?不讲习诗经和尚书,又不练习礼和乐,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如果说,因为遵循先王的正道,喜欢古代沿革损益后形成的法令与制度而遇到了灾祸,那完全是由于命运的必然性,而不是我自己的罪过所导致的结果。www.子路,你来唱歌吧,我跟着你一起唱!”
子路是一个真诚的人,因此他想起来自己最初遇见老师时候的情况。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并不友好,当时,子路穿着戎服来见孔子,一见面,他就拔出配剑开始起舞,最后,子路带着挑衅的意思问道:“古之君子也会用剑来自我防卫吗?”
孔子并未被子路舞剑吓到,而是平静的答道:“古代的君子,把忠于自我当作最本质的东西,而把对自己之爱,对他人之爱视作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因此,即便他们不出自己的居室,也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子路有些不解,怒道:“不出环堵之室,怎么可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莫要欺我!”
孔子应道:“正因为忠于自我,君子才能以诚心对待他人,正因为对他人仁爱,又加以诚心,故而他人也能以友善的方式对待君子。古代的那些富有声望的君王就是这样来治理一个国家的,不是凭着自己的智谋,而是凭着众人的智谋,不是凭着自己的仁,而是凭着众人的仁来管理国家。现在,即便是普通人,只要拥有美德,同样可以像古代的君王一样有这样的成就。www.因为每个人所知有限,但把彼此的所知如实相告,则这些智谋可以知晓天下大事。”
子路沉默不语,半晌才问道:“遇不善者,该将如何?遇侵伐者,该当如何?”
孔子应道:“古代的君子遇到不善的事情,并不是立即举剑就去厮杀,因为那不过是匹夫之勇。古代那些明达的君主遇到不善的事情,首先会真诚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过错,如果不是,就以身作则教给不善者忠于自身的方法,因此不善者也能学会反思;如果遇到了侵伐之事,明达的君主也会先反思自己是否有错,如果不是自己的错,就教给这些人仁爱他人的方法。如此一来,君王的对错天下人都能看得分明,军旅之人必因为君王遵从王道而报国!”
子路本就是军人,事实上,他并不喜欢昏君,这也是后来他跟随孔子,在老师尚不需要辞去大司寇官职时就拼命催促老师离开昏庸的鲁国的原因。
在孔子的劝说下,子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诚心恳请孔子收自己为徒。
但此刻子路并未认输,因为在他心中,真正的仁与忠是不需要学习就能具备的,这才是真正的本质,学习过才能掌握的东西总不如天生就具备来得好。
孔子看出来子路的想法,便问道:“你有什么样的爱好?”
子路应道:“好长剑。”
孔子有感于子路的真挚,笑着说道:“我并不是要询问你这个问题,而是说,凭着你自己勇武的才能,再加上后天的学问,试问谁还能赶得上你?”
子路忍不住好奇:“学习难道也能加强我的武力?”
孔子点头说道:“一国之君,如果身旁只是趋炎附势之徒,而没有一个能够正谏的大臣,那么他的行为一定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这对国家而言是不幸;一个士人,如果身边没有一个能指明他过错的朋友,那这个士人必然会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驾驭着一匹狂奔之马,驾车的人就绝不敢丢掉手上的鞭子;常常使用弓箭打仗的武士,就绝不敢扔掉檠(注:矫正弓弩形状的器具)任由弓弩变形。木料用绳墨来进行辅助,就能锯得很直;人接受了劝谏,就会变得聪明睿智。努力学习知识,无论经验亦或书本,只要重视它们,做事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你诋毁善良仁爱,憎恶规正劝诫你的朋友,恐怕自己的行为将来很可能触犯刑法。所以,君子不能不接受学习。”
子路听完这一大段话,傲然道:“南山有竹,不需要匠人揉制,自然而然的就极为笔直,把它们砍伐下来,直接就能射穿犀牛的皮!这样看来,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
子路这话是对自己质美的称赞,在他看来,自己勇猛无敌,即便不学习,也跟学习的人一样强大。
孔子知道子路的心态,说道:“在箭括上安上羽毛,再把箭头磨得更锋利些,那它不就能将犀牛皮射得更深吗?”
子路想了想,最后拜了两次,诚恳说道:“今后我一定接受您的教诲!”
如今,跟随在孔子身边已经过去了很久,他已经学会了谦忍,故能撇下早年的戾气,放声高歌起来。
此刻他唱的不是一般的山歌,而是诗经,这些歌词透漏着先贤的智慧,此刻带着激昂的声调,着实动人心弦。
匡人士兵听了片刻,甚疑孔子一行人可能并非阳虎之流,便报告了简子。简子也注意多时,暗自思衬,那阳虎虽聪慧勇猛,却暴虐异常,绝非在险境之中仍可放声高歌不动其心之人。
后见孔子师徒讲诵诗、书,才明孔子绝非阳虎,连忙谢罪,释放了孔子师徒一行。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可怜当时没有今日之技术,孔子弟子虽声称非阳虎之徒,匡人却只是不信。若时北辰等人此刻也在,可能不免感叹阳虎之恶。
鲁国历史上曾有数次家臣叛乱之事,唯独阳虎之乱前无古人。由于季平子的赏识,导致季桓子执政时阳虎已经成为元老大夫,三桓皆受阳虎压迫而不敢轻举妄动。宋、卫等国,在鲁国为晋国出兵攻伐时,也多因阳虎之暴虐专横而产生嫌隙。
故孔子等人此行之遭遇,全然是托了阳虎之福。
不过,匡人围了孔子一行,导致子路大怒,举起大戟就准备迎战。匡人畏惧,亦不敢有所动作。
不料孔子却制止了子路:“怎么可能会有修身重德,务求行事合乎于道义,却依旧被他人所怨恨的事情?不讲习诗经和尚书,又不练习礼和乐,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如果说,因为遵循先王的正道,喜欢古代沿革损益后形成的法令与制度而遇到了灾祸,那完全是由于命运的必然性,而不是我自己的罪过所导致的结果。www.子路,你来唱歌吧,我跟着你一起唱!”
子路是一个真诚的人,因此他想起来自己最初遇见老师时候的情况。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并不友好,当时,子路穿着戎服来见孔子,一见面,他就拔出配剑开始起舞,最后,子路带着挑衅的意思问道:“古之君子也会用剑来自我防卫吗?”
孔子并未被子路舞剑吓到,而是平静的答道:“古代的君子,把忠于自我当作最本质的东西,而把对自己之爱,对他人之爱视作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因此,即便他们不出自己的居室,也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子路有些不解,怒道:“不出环堵之室,怎么可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莫要欺我!”
孔子应道:“正因为忠于自我,君子才能以诚心对待他人,正因为对他人仁爱,又加以诚心,故而他人也能以友善的方式对待君子。古代的那些富有声望的君王就是这样来治理一个国家的,不是凭着自己的智谋,而是凭着众人的智谋,不是凭着自己的仁,而是凭着众人的仁来管理国家。现在,即便是普通人,只要拥有美德,同样可以像古代的君王一样有这样的成就。www.因为每个人所知有限,但把彼此的所知如实相告,则这些智谋可以知晓天下大事。”
子路沉默不语,半晌才问道:“遇不善者,该将如何?遇侵伐者,该当如何?”
孔子应道:“古代的君子遇到不善的事情,并不是立即举剑就去厮杀,因为那不过是匹夫之勇。古代那些明达的君主遇到不善的事情,首先会真诚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过错,如果不是,就以身作则教给不善者忠于自身的方法,因此不善者也能学会反思;如果遇到了侵伐之事,明达的君主也会先反思自己是否有错,如果不是自己的错,就教给这些人仁爱他人的方法。如此一来,君王的对错天下人都能看得分明,军旅之人必因为君王遵从王道而报国!”
子路本就是军人,事实上,他并不喜欢昏君,这也是后来他跟随孔子,在老师尚不需要辞去大司寇官职时就拼命催促老师离开昏庸的鲁国的原因。
在孔子的劝说下,子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诚心恳请孔子收自己为徒。
但此刻子路并未认输,因为在他心中,真正的仁与忠是不需要学习就能具备的,这才是真正的本质,学习过才能掌握的东西总不如天生就具备来得好。
孔子看出来子路的想法,便问道:“你有什么样的爱好?”
子路应道:“好长剑。”
孔子有感于子路的真挚,笑着说道:“我并不是要询问你这个问题,而是说,凭着你自己勇武的才能,再加上后天的学问,试问谁还能赶得上你?”
子路忍不住好奇:“学习难道也能加强我的武力?”
孔子点头说道:“一国之君,如果身旁只是趋炎附势之徒,而没有一个能够正谏的大臣,那么他的行为一定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这对国家而言是不幸;一个士人,如果身边没有一个能指明他过错的朋友,那这个士人必然会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驾驭着一匹狂奔之马,驾车的人就绝不敢丢掉手上的鞭子;常常使用弓箭打仗的武士,就绝不敢扔掉檠(注:矫正弓弩形状的器具)任由弓弩变形。木料用绳墨来进行辅助,就能锯得很直;人接受了劝谏,就会变得聪明睿智。努力学习知识,无论经验亦或书本,只要重视它们,做事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你诋毁善良仁爱,憎恶规正劝诫你的朋友,恐怕自己的行为将来很可能触犯刑法。所以,君子不能不接受学习。”
子路听完这一大段话,傲然道:“南山有竹,不需要匠人揉制,自然而然的就极为笔直,把它们砍伐下来,直接就能射穿犀牛的皮!这样看来,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
子路这话是对自己质美的称赞,在他看来,自己勇猛无敌,即便不学习,也跟学习的人一样强大。
孔子知道子路的心态,说道:“在箭括上安上羽毛,再把箭头磨得更锋利些,那它不就能将犀牛皮射得更深吗?”
子路想了想,最后拜了两次,诚恳说道:“今后我一定接受您的教诲!”
如今,跟随在孔子身边已经过去了很久,他已经学会了谦忍,故能撇下早年的戾气,放声高歌起来。
此刻他唱的不是一般的山歌,而是诗经,这些歌词透漏着先贤的智慧,此刻带着激昂的声调,着实动人心弦。
匡人士兵听了片刻,甚疑孔子一行人可能并非阳虎之流,便报告了简子。简子也注意多时,暗自思衬,那阳虎虽聪慧勇猛,却暴虐异常,绝非在险境之中仍可放声高歌不动其心之人。
后见孔子师徒讲诵诗、书,才明孔子绝非阳虎,连忙谢罪,释放了孔子师徒一行。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