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到三十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房间之小可以想像。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他与太太住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梁亮胜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有个住处
梁亮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亮胜就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办起了丝宝集团。一起与梁亮胜到香港的四十多人现在还是打工仔,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在香港做工总比原来在国内做工要好很多。因为们却没有象梁亮胜这样强烈的成功yù望,所以他们不过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都只是打工仔,为别人赚钱。
眼光
在井底之蛙的眼中,天空永远只有三尺见方的井口那么大;而对于一个翱翔于九霄的雄鹰来说,其视野足以俯瞰整个宇宙!南方商人的眼光,自然是有别与于常人的。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一个生产塑胶花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长江实业集团",其财富秘诀自然有许多,但“志向远大,目光长远”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比如,一九六七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此时投资者普遍失去信心,香港房价暴跌。但李嘉诚却凭借过人的眼光和开拓魄力,人弃我取,趁机低价大肆收购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在七十年代香港楼宇需求大幅回升时,他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盈。在李嘉诚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类似的事例很多。他超人一筹的长远眼光是他发现商机的最佳保证,是他志向远大的必然结果。
从战略上看,如果一个创业者胸无大志、目光短浅,那么,他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捞一把,是一把”,缺少长远发展的科学规划,也没有应有的信用和品牌意识,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不少企业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的原因也在于此。
眼光长远的企业会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在这目标的指引下奋斗,才不至于失去方向或半途而废。目标是一个企业寻求创新和成长的冲动,能使企业保持不断开拓进取、永不满足。然而,不少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你在哪一个产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只以赚钱为目标的话,往往导致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目标应该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而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的目标。
放眼世界,任何成功企业都有长远的目标,也就是有远大的志向。美国的微软、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的索尼、松下以及德国的奔驰和大众等世界知名企业无不将自己放在一个宏伟的远景之中。甚至一些中小公司的创始人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和战略规划。可以说,没有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就不可能成功。有了长远的目标,就不会为暂时的蝇头小利而迷失双眼,而是先夯实根基,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作好了这一切,赚钱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当初杉杉集团把总部从宁波迁到上海,公司有好多人不能理解,但集团总裁郑永刚说:“我们要的就是上海这个环境。”他说:“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做大了,当地政府会给予很多扶持政策,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等。这个扶持那个扶持,对企业眼前利益可能会有好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未必有利。因为扶持、吃小灶,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制造不公平竞争的氛围。一个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必须要遵循靠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在上海,我们得不到什么照顾,而且生产成本也变高了。但上海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信息、人才、研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了这个环境,我们做起事情就游刃有余,发展也就比较顺。”
由于郑永刚的正确决策,杉杉集团的搬迁是成功的。搬迁之后,公司的从一个品牌发展到现在的十三个,资产规模也从十八亿元增长到四十二亿元。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也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从战术上上来讲,同样的商机,目光长远的人能看见,而鼠目寸光的人就看不见,甚至会将商机拱手相送。等别人发了财,才想起那个赚钱的机会本来是属于他的。
八十年代末,湖北省医yào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胃yào,取名为“迪乐”。当时,该研究所急需一台制剂干燥机,但苦于没有钱,所以就提出:谁能提供干燥机(折算成钱就是三万),谁就可以作为“迪乐”的共同研制者,并获得生产权。武汉市一家制yào厂与研究所是近邻,他们最先得到这个信息,但厂里决策层在‘花三万元是否划算“的问题上,统一不了认识,最后不了了之。几年后,广东“丽珠”制yào厂得知这个被人信息,他们目光长远,具体分析了“迪乐”的yào理xìng能,联系自己厂里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准确地预测到了开发生产此yào的前景。决心抓住人家放弃的商机,不惜重金独家买断此yào。于是,厂领导亲自赶到武汉,以四十万元获得该yào的生产技术和新yào证明书,并将原来yào名“迪乐”改为和厂名、yào物效应相谐和的“丽珠得乐”,迅速投产。仅在第二年,“丽珠得乐”的产值便达一亿两千万元。
务 实
实事求是
南方人能够赚钱首先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与态度是务实的。
他们敬钱如神,始终把赚钱看作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但是他们既没有葛朗台般爱财如命的贪yù,更没有想赚钱又羞羞答答、畏畏缩缩的虚伪,而是清清白白作人,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赚钱。钱挣得干干净净,平平常常,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正是以这种心态作生意,南方商人表现出出奇地神闲气定、随意自如,也出奇地精明而又有运气。
南方人是否作某项生意,既不看领导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是看实践中需要不需要,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而且又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
比如:农民手里有钱却没有城镇户口,进不了城,他们就集资建一个农民城;城里的国营商场不卖自己产品,他们就把国有商场的柜台租下来自己卖;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创办信用社、基金会,发展民间金融,实行浮动利率,自己给自己找资金;分散的家庭经济规模,而且被斥之为私有制的样板,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合作制,既解决规模小的问题,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
引导人们行为的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陈旧、呆板的人行为必定也保守、死板。南方人的思维则是灵活多变、法无定法的。他们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作什么生意,不管你旁人怎么讲,只要自己认为能赚钱,都要试试看。不能赚钱就算了,能赚钱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同时,南方人思维中,没有“等、靠、要”这些概念,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市场,寻找商机 。
南方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或半手工工厂;总之,他们要干事业就是要挣钱,就是面对现实,干实实在在实的事情。
费孝通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考察时,发现当地的修鞋匠竟然都是从江浙一带过去的。他十分感慨:在那样一个穷的地方,这钱还是让江浙人赚走了。
南方商人务实不务虚,多以实业为主,很少从事投机取巧的事情。比如李书福对股市的描述词就是:猫腻、联手cāo纵、黑幕等,他说:“我一直不赞成股票炒来炒去,投机倒把,而不是用来实实在在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收入来增加股民分红,而是通过猫腻、通过联手cāo纵、通过黑幕,制造假信息来骗取小股民的钱,这算什么?我对这些是最反感的。”他这话充分展示了南方人赚钱的光明磊落与实事求是。
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南方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佳的演绎。
去年,由亚龙集团投资开发的四星级酒店公寓----亚龙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这个位于浦东的房地产项目从品质和地段来说,均可卖到每平方米八千元,但是张文荣坚持只卖七千元。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来自小股东的责怪。张文荣对此表示,因为只售价七千元一平方米,所以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些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亚龙开发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
“赚钱不要赚到尽”,这是张文荣的口头禅,此话反映出他作为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而他本人也意识到,这也正是他在上海几年打拼下来一直稳步前进的主要原因。他的观点是,做生意和做人都一样,要着眼长远利益,而不要盯着眼前的一点得失。这种平和心态,就是张文荣多年来来的经营秘诀。
张文荣曾说过,赚钱不要希望一夜暴富,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财富最让人放心。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张文荣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实业为本,并且以自身累积发展为主。他对自己的经营风格的评价是“谨慎,非常谨慎。”他曾自豪地说,,在亚龙集团投资房产之前,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至今,企业的负债率仍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内。
曾经有一个酒店要出售给张文荣,评估价是一亿六千万元,而酒店老板卖给他只要七千万元。安装评估价, 张文荣可以向银行贷款一亿,相当于不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拥有这家酒店,但是他没有要这家酒店。因为他做了一些调查,觉得酒店以后的租金收益率可能比不过银行的利息。
有许多人认为他这套实业为本的思路太过落后,张文荣说:“他们说我傻,我是挺傻的, 但是我做生意要对我下面所有的员工负责,对我的家人负责。”
如果读者以张文荣谨慎的投资风格和以实业为本的传统观念,就判断他是一个胆小保守的商人,那就错了。
张文荣发家靠的就是当时被认为是“投机倒把”的买卖。八十年代初,张文荣离开故乡温州,走南闯北干起了营销,几次成功的经历至今令他难忘。一次是他抓住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对新潮服饰的渴望,从广东等地批发梦特娇T恤至温州,为自己赢得了二三十万元的纯利,这是他人生第一笔较大的财富。
还有他在东北作生意,发现当地日本摩托车售价比浙江、福建等地每辆车便宜很多,于是他调动所有资金在当地收购了三百部摩托车运回南方销售,他在三个月里赚了一百万。
此后不久,张文荣带着的第一桶金开始闯dàng上海滩。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口物资的流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上海的国有工业企业有大量铜材作为废料堆积,但温州企业却由于缺乏工业原材料而开不了工。张文荣利用手中资金从上海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废铜再运往温州出售,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了他的财富积累。
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加速,电缆需求大增,张文荣寻求上海电缆厂作为合作伙伴,趁势成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当时,与国有大企业建立合营公司,张文荣算是勇创上海之先。此后,张文荣又相继建立了电器、灯具等工厂,公司的产品进入了浦东国际机场、市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一九九七年,张文荣再吃吃螃蟹,成功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浦东电缆厂扭亏为盈,年产值超过两亿元,造就了张文荣“电缆王”的称号。
如今,张文荣的亚龙集团已发展成净资产十二亿元,年产值超过三十亿元,员工近两千人的规模。虽然集团旗下产业分为工业、教育、房产三块,但张文荣的定位很清楚,工业将长期作为公司的主业和基础产业。他认为中国企业在电缆、电线生产上有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国外进口产品不仅标准与国内不同,而且成本上不存在任何竞争力,就算其在国内生产,利用国内劳动力,但由于电缆电线科技含量低,外资也没有什么突出优势,而且工业产品虽然利润薄,但却是长期稳定的基础行业,值得做大做强。教育将作为公司长期的品牌战略来经营,未来盈利值得期待,同时在短期内为树立企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房地产开发虽然目前占用了集团近百分之七十的资金,也是集团贡献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张文荣始终认为房产属于短期投资行为,市场一旦饱和就应及时全身而退。
张文荣精确的战略眼光再次反映了南方人务实的经商风格。
脚踏实地
南方人在经商中,经营手法平实,注重实际的效果,不搞噱头。在无意之中遵循了“讷于言、敏于事、慎于行”这样的为人处世标准。
在九八年全国抗洪救灾晚会上,杭州未来食品老板蒋敏德捐出了百万巨款,但面对记者的现场采访,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浙江富阳的一个个体户"。既不说自己是谁,也没有提企业的名字。多好的宣传机会啊,他却放弃了。
宗庆后也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个xìng:我这个人一向主张稳妥,我的原则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我不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梁亮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亮胜就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办起了丝宝集团。一起与梁亮胜到香港的四十多人现在还是打工仔,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在香港做工总比原来在国内做工要好很多。因为们却没有象梁亮胜这样强烈的成功yù望,所以他们不过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都只是打工仔,为别人赚钱。
眼光
在井底之蛙的眼中,天空永远只有三尺见方的井口那么大;而对于一个翱翔于九霄的雄鹰来说,其视野足以俯瞰整个宇宙!南方商人的眼光,自然是有别与于常人的。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一个生产塑胶花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长江实业集团",其财富秘诀自然有许多,但“志向远大,目光长远”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比如,一九六七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此时投资者普遍失去信心,香港房价暴跌。但李嘉诚却凭借过人的眼光和开拓魄力,人弃我取,趁机低价大肆收购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在七十年代香港楼宇需求大幅回升时,他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盈。在李嘉诚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类似的事例很多。他超人一筹的长远眼光是他发现商机的最佳保证,是他志向远大的必然结果。
从战略上看,如果一个创业者胸无大志、目光短浅,那么,他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捞一把,是一把”,缺少长远发展的科学规划,也没有应有的信用和品牌意识,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不少企业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的原因也在于此。
眼光长远的企业会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在这目标的指引下奋斗,才不至于失去方向或半途而废。目标是一个企业寻求创新和成长的冲动,能使企业保持不断开拓进取、永不满足。然而,不少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你在哪一个产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只以赚钱为目标的话,往往导致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目标应该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而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的目标。
放眼世界,任何成功企业都有长远的目标,也就是有远大的志向。美国的微软、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的索尼、松下以及德国的奔驰和大众等世界知名企业无不将自己放在一个宏伟的远景之中。甚至一些中小公司的创始人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和战略规划。可以说,没有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就不可能成功。有了长远的目标,就不会为暂时的蝇头小利而迷失双眼,而是先夯实根基,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作好了这一切,赚钱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当初杉杉集团把总部从宁波迁到上海,公司有好多人不能理解,但集团总裁郑永刚说:“我们要的就是上海这个环境。”他说:“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做大了,当地政府会给予很多扶持政策,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等。这个扶持那个扶持,对企业眼前利益可能会有好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未必有利。因为扶持、吃小灶,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制造不公平竞争的氛围。一个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必须要遵循靠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在上海,我们得不到什么照顾,而且生产成本也变高了。但上海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信息、人才、研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了这个环境,我们做起事情就游刃有余,发展也就比较顺。”
由于郑永刚的正确决策,杉杉集团的搬迁是成功的。搬迁之后,公司的从一个品牌发展到现在的十三个,资产规模也从十八亿元增长到四十二亿元。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也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从战术上上来讲,同样的商机,目光长远的人能看见,而鼠目寸光的人就看不见,甚至会将商机拱手相送。等别人发了财,才想起那个赚钱的机会本来是属于他的。
八十年代末,湖北省医yào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胃yào,取名为“迪乐”。当时,该研究所急需一台制剂干燥机,但苦于没有钱,所以就提出:谁能提供干燥机(折算成钱就是三万),谁就可以作为“迪乐”的共同研制者,并获得生产权。武汉市一家制yào厂与研究所是近邻,他们最先得到这个信息,但厂里决策层在‘花三万元是否划算“的问题上,统一不了认识,最后不了了之。几年后,广东“丽珠”制yào厂得知这个被人信息,他们目光长远,具体分析了“迪乐”的yào理xìng能,联系自己厂里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准确地预测到了开发生产此yào的前景。决心抓住人家放弃的商机,不惜重金独家买断此yào。于是,厂领导亲自赶到武汉,以四十万元获得该yào的生产技术和新yào证明书,并将原来yào名“迪乐”改为和厂名、yào物效应相谐和的“丽珠得乐”,迅速投产。仅在第二年,“丽珠得乐”的产值便达一亿两千万元。
务 实
实事求是
南方人能够赚钱首先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与态度是务实的。
他们敬钱如神,始终把赚钱看作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但是他们既没有葛朗台般爱财如命的贪yù,更没有想赚钱又羞羞答答、畏畏缩缩的虚伪,而是清清白白作人,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赚钱。钱挣得干干净净,平平常常,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正是以这种心态作生意,南方商人表现出出奇地神闲气定、随意自如,也出奇地精明而又有运气。
南方人是否作某项生意,既不看领导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是看实践中需要不需要,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而且又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
比如:农民手里有钱却没有城镇户口,进不了城,他们就集资建一个农民城;城里的国营商场不卖自己产品,他们就把国有商场的柜台租下来自己卖;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创办信用社、基金会,发展民间金融,实行浮动利率,自己给自己找资金;分散的家庭经济规模,而且被斥之为私有制的样板,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合作制,既解决规模小的问题,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
引导人们行为的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陈旧、呆板的人行为必定也保守、死板。南方人的思维则是灵活多变、法无定法的。他们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作什么生意,不管你旁人怎么讲,只要自己认为能赚钱,都要试试看。不能赚钱就算了,能赚钱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同时,南方人思维中,没有“等、靠、要”这些概念,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市场,寻找商机 。
南方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或半手工工厂;总之,他们要干事业就是要挣钱,就是面对现实,干实实在在实的事情。
费孝通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考察时,发现当地的修鞋匠竟然都是从江浙一带过去的。他十分感慨:在那样一个穷的地方,这钱还是让江浙人赚走了。
南方商人务实不务虚,多以实业为主,很少从事投机取巧的事情。比如李书福对股市的描述词就是:猫腻、联手cāo纵、黑幕等,他说:“我一直不赞成股票炒来炒去,投机倒把,而不是用来实实在在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收入来增加股民分红,而是通过猫腻、通过联手cāo纵、通过黑幕,制造假信息来骗取小股民的钱,这算什么?我对这些是最反感的。”他这话充分展示了南方人赚钱的光明磊落与实事求是。
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南方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佳的演绎。
去年,由亚龙集团投资开发的四星级酒店公寓----亚龙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这个位于浦东的房地产项目从品质和地段来说,均可卖到每平方米八千元,但是张文荣坚持只卖七千元。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来自小股东的责怪。张文荣对此表示,因为只售价七千元一平方米,所以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些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亚龙开发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
“赚钱不要赚到尽”,这是张文荣的口头禅,此话反映出他作为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而他本人也意识到,这也正是他在上海几年打拼下来一直稳步前进的主要原因。他的观点是,做生意和做人都一样,要着眼长远利益,而不要盯着眼前的一点得失。这种平和心态,就是张文荣多年来来的经营秘诀。
张文荣曾说过,赚钱不要希望一夜暴富,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财富最让人放心。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张文荣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实业为本,并且以自身累积发展为主。他对自己的经营风格的评价是“谨慎,非常谨慎。”他曾自豪地说,,在亚龙集团投资房产之前,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至今,企业的负债率仍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内。
曾经有一个酒店要出售给张文荣,评估价是一亿六千万元,而酒店老板卖给他只要七千万元。安装评估价, 张文荣可以向银行贷款一亿,相当于不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拥有这家酒店,但是他没有要这家酒店。因为他做了一些调查,觉得酒店以后的租金收益率可能比不过银行的利息。
有许多人认为他这套实业为本的思路太过落后,张文荣说:“他们说我傻,我是挺傻的, 但是我做生意要对我下面所有的员工负责,对我的家人负责。”
如果读者以张文荣谨慎的投资风格和以实业为本的传统观念,就判断他是一个胆小保守的商人,那就错了。
张文荣发家靠的就是当时被认为是“投机倒把”的买卖。八十年代初,张文荣离开故乡温州,走南闯北干起了营销,几次成功的经历至今令他难忘。一次是他抓住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对新潮服饰的渴望,从广东等地批发梦特娇T恤至温州,为自己赢得了二三十万元的纯利,这是他人生第一笔较大的财富。
还有他在东北作生意,发现当地日本摩托车售价比浙江、福建等地每辆车便宜很多,于是他调动所有资金在当地收购了三百部摩托车运回南方销售,他在三个月里赚了一百万。
此后不久,张文荣带着的第一桶金开始闯dàng上海滩。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口物资的流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上海的国有工业企业有大量铜材作为废料堆积,但温州企业却由于缺乏工业原材料而开不了工。张文荣利用手中资金从上海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废铜再运往温州出售,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了他的财富积累。
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加速,电缆需求大增,张文荣寻求上海电缆厂作为合作伙伴,趁势成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当时,与国有大企业建立合营公司,张文荣算是勇创上海之先。此后,张文荣又相继建立了电器、灯具等工厂,公司的产品进入了浦东国际机场、市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一九九七年,张文荣再吃吃螃蟹,成功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浦东电缆厂扭亏为盈,年产值超过两亿元,造就了张文荣“电缆王”的称号。
如今,张文荣的亚龙集团已发展成净资产十二亿元,年产值超过三十亿元,员工近两千人的规模。虽然集团旗下产业分为工业、教育、房产三块,但张文荣的定位很清楚,工业将长期作为公司的主业和基础产业。他认为中国企业在电缆、电线生产上有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国外进口产品不仅标准与国内不同,而且成本上不存在任何竞争力,就算其在国内生产,利用国内劳动力,但由于电缆电线科技含量低,外资也没有什么突出优势,而且工业产品虽然利润薄,但却是长期稳定的基础行业,值得做大做强。教育将作为公司长期的品牌战略来经营,未来盈利值得期待,同时在短期内为树立企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房地产开发虽然目前占用了集团近百分之七十的资金,也是集团贡献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张文荣始终认为房产属于短期投资行为,市场一旦饱和就应及时全身而退。
张文荣精确的战略眼光再次反映了南方人务实的经商风格。
脚踏实地
南方人在经商中,经营手法平实,注重实际的效果,不搞噱头。在无意之中遵循了“讷于言、敏于事、慎于行”这样的为人处世标准。
在九八年全国抗洪救灾晚会上,杭州未来食品老板蒋敏德捐出了百万巨款,但面对记者的现场采访,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浙江富阳的一个个体户"。既不说自己是谁,也没有提企业的名字。多好的宣传机会啊,他却放弃了。
宗庆后也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个xìng:我这个人一向主张稳妥,我的原则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我不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