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一波未平
刘郁白一直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围点必须打援。所以他才会坚持在平拜火教徒前先平僧格林沁。
按理说这条路子是没错的,现在僧格林沁被打回了草原,东拼西凑招募来的十万大军也被败了个干净,回去以后就会陷入各部首领的责难中,别说一时半会儿,恐怕漠南重回战乱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刘郁白再回到甘肃时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好的方法因为一些因素限制,是不能具体实施的。
比如不少陕西籍的拜火教徒表示,愿意接受招安,甚至表示,只要刘郁白肯招安他们,他们甚至愿意放弃信仰,只求回家务农,不留在甘肃继续挨饿。抱着这种想法的其实也不在少数。
但刘郁白却不愿招安这些拜火教徒。叛乱初期,拜火教徒们便烧杀掳掠,除了少部分城镇内的拜火教徒没有参与,其余的拜火教徒手里都沾染着汉人的鲜血。而他们被赶跑后留下的不动产也都被分给了当地的汉人。如果这些拜火教徒回来,那么当地的汉人都要牵涉进来。这无异于虎口拔牙,而且没有人能保证这些拜火教徒不会再次叛乱。
于是刘郁白便假意将拜火教徒们招安,再把他们安置在甘陕交界处,待到愿意投降的拜火教徒们都集结的差不多时,便将其全部杀死,单这一次,便杀死了足足百万拜火教徒。
谁知朝廷里竟然有御史因此弹劾刘郁白,说刘郁白杀良冒功。说到杀良冒功,这也是历朝历代留下的积弊了,说刘郁白这次冒功倒还勉强说得上,不过要说杀良,这百万拜火教徒中,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手中都沾满了陕甘非拜火教徒的鲜血。
可仗不住朝廷就吃这一套,于是刘郁白便被别有用心之人推上了风口浪尖,性命堪忧。
刘郁白也知道这点,这时刘郁白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立马打入甘肃,平定拜火教徒;另一条是等朝廷的诏书下来,被一撸到底。
刘郁白只要脑子没问题,肯定是选前者的。如果选了后者,京城里的皇帝和大员们会很高兴的把他扔到边关或某个烟瘴之地当戍卒,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刘郁白无奈之下,不得不在各路援军还在陕西剿灭拜火教徒时,硬着头皮向甘肃进军。
此时的甘肃比先前刘郁白到兰州时乱的更厉害了。
一方面,青海的二十万拜火教徒造反,大肆屠杀当地汉人,和硕特人和羌人,藏人。当地的和硕特蒙古人联合了青海的汉族乡兵团练和藏人奴隶主,集结了十几万骑兵大军,和拜火教徒开了个片儿。双方都伤亡惨重,联军死了两c三万人,拜火教徒也死了十来万。剩下的不到十万拜火教徒只得也到了甘肃去投奔大部队去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看起来数字差不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拜火教徒往往全家上阵,男女老少都算人数,作战全凭一股血勇,武器装备是能找到啥就用啥。而十几万联军则是青壮,且有一定的军事训练,装备也还过得去,和没有军事训练的平民自然高下立判。
再说甘肃方面,刘郁白的到来和王老将军的突击,勉强打退了拜火教徒,连接到了甘肃东部,王老将军的十几万大军早已饿得不成人形,全靠背水一战的一口气才杀了出来。
刘郁白赶忙接应,也只是给众人饱饱肚子,不得不又改道宁夏补了一波粮草。
王老将军被刘郁白救回的消息传到了京城,王老将军那在大夏国是一代军神一般的人物,刘郁白立下如此大功,在京城的口碑一时间来了个大反转。朝廷震惊,这是大功劳啊,可给刘郁白一撸到底的诏书都发下去好几天了。想追都追不回来。无奈只得重新起草一份诏书,给刘郁白写了份官复原职又加官一等。
刘郁白却是才回了宁夏,还没来得及出去,便收了线报,陕甘的不少汉民也成了敌人。
却说这根本原因还是拜火教徒,拿董福祥来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个人是当时最大的流寇首领。
甘肃环县的大户人家董福祥,自幼擅长使刀弄棍,武艺很好。
本来他也是一守法的良民,可是叛乱发生以后,陕西拜火教徒进入了甘肃,到处杀掠抢劫,董福祥一看形势不妙,附近又没有官军,为了自保平安,他也成立了一个“还乡团”。没想到他聚集的这群人还真能打,什么拜火教徒土匪之类的,见谁灭谁,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到他附近来抢粮。
这下一来二去的,名声大噪,周围的汉人,也都纷纷来投奔他,人越聚越多,居然聚了几十万,接着,为了解决这么多哥们的吃饭问题,他就只能真的当了宋江。
除了董福祥,甘肃还产生了另外一些汉族流寇,比如著名的有张福满,扈彰之类,形成的原因跟董福祥都是一样,最初都是为了自保,然后人越聚越多,最后无饭可吃,于是就四处抢掠,目标一般都是陕西,尤其是陕北,因为靠的近。
最可怕之处在于,这些人有点像病毒,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破坏了当地的生产,然后这里的人,就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被杀死饿死,要么去当流寇,再去抢别人,让别人再去考虑这两个选择,所以流民越卷越多,已经发展到陕西境内。
当刘郁白平了僧格林沁,再次回来的时候,忽然发现这里的局势,已经恶化得不是一般化了,甘肃已经全省皆匪,普通老百姓,不当匪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他赶快让分了一只部队守住榆林,又写信要山西巡抚带领着山西兵守住了黄河,防止流寇这个病毒传到山西去。
对于流寇,刘郁白可不敢掉以轻心,想当年,大明就是被陕西的流寇李自成,张献忠推翻的,而现在西北流寇的规模,已经接近明末的水平。
不过他很快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对于流寇来说,军事胜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论你击溃他们多少回,活捉过他们多少的首领,只要你不把他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他们还是要继续闹事的,这就是明末,怎么剿也不剿绝流寇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一方面命令刘松山从山西渡过黄河,先从军事上去压制住陕北的流寇,另一方面,他必须马上解决钱和粮的问题,才能安置被裹挟的流民,否则无论刘松山打了多少个胜仗,都没有意义。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按理说这条路子是没错的,现在僧格林沁被打回了草原,东拼西凑招募来的十万大军也被败了个干净,回去以后就会陷入各部首领的责难中,别说一时半会儿,恐怕漠南重回战乱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刘郁白再回到甘肃时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好的方法因为一些因素限制,是不能具体实施的。
比如不少陕西籍的拜火教徒表示,愿意接受招安,甚至表示,只要刘郁白肯招安他们,他们甚至愿意放弃信仰,只求回家务农,不留在甘肃继续挨饿。抱着这种想法的其实也不在少数。
但刘郁白却不愿招安这些拜火教徒。叛乱初期,拜火教徒们便烧杀掳掠,除了少部分城镇内的拜火教徒没有参与,其余的拜火教徒手里都沾染着汉人的鲜血。而他们被赶跑后留下的不动产也都被分给了当地的汉人。如果这些拜火教徒回来,那么当地的汉人都要牵涉进来。这无异于虎口拔牙,而且没有人能保证这些拜火教徒不会再次叛乱。
于是刘郁白便假意将拜火教徒们招安,再把他们安置在甘陕交界处,待到愿意投降的拜火教徒们都集结的差不多时,便将其全部杀死,单这一次,便杀死了足足百万拜火教徒。
谁知朝廷里竟然有御史因此弹劾刘郁白,说刘郁白杀良冒功。说到杀良冒功,这也是历朝历代留下的积弊了,说刘郁白这次冒功倒还勉强说得上,不过要说杀良,这百万拜火教徒中,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手中都沾满了陕甘非拜火教徒的鲜血。
可仗不住朝廷就吃这一套,于是刘郁白便被别有用心之人推上了风口浪尖,性命堪忧。
刘郁白也知道这点,这时刘郁白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立马打入甘肃,平定拜火教徒;另一条是等朝廷的诏书下来,被一撸到底。
刘郁白只要脑子没问题,肯定是选前者的。如果选了后者,京城里的皇帝和大员们会很高兴的把他扔到边关或某个烟瘴之地当戍卒,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刘郁白无奈之下,不得不在各路援军还在陕西剿灭拜火教徒时,硬着头皮向甘肃进军。
此时的甘肃比先前刘郁白到兰州时乱的更厉害了。
一方面,青海的二十万拜火教徒造反,大肆屠杀当地汉人,和硕特人和羌人,藏人。当地的和硕特蒙古人联合了青海的汉族乡兵团练和藏人奴隶主,集结了十几万骑兵大军,和拜火教徒开了个片儿。双方都伤亡惨重,联军死了两c三万人,拜火教徒也死了十来万。剩下的不到十万拜火教徒只得也到了甘肃去投奔大部队去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看起来数字差不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拜火教徒往往全家上阵,男女老少都算人数,作战全凭一股血勇,武器装备是能找到啥就用啥。而十几万联军则是青壮,且有一定的军事训练,装备也还过得去,和没有军事训练的平民自然高下立判。
再说甘肃方面,刘郁白的到来和王老将军的突击,勉强打退了拜火教徒,连接到了甘肃东部,王老将军的十几万大军早已饿得不成人形,全靠背水一战的一口气才杀了出来。
刘郁白赶忙接应,也只是给众人饱饱肚子,不得不又改道宁夏补了一波粮草。
王老将军被刘郁白救回的消息传到了京城,王老将军那在大夏国是一代军神一般的人物,刘郁白立下如此大功,在京城的口碑一时间来了个大反转。朝廷震惊,这是大功劳啊,可给刘郁白一撸到底的诏书都发下去好几天了。想追都追不回来。无奈只得重新起草一份诏书,给刘郁白写了份官复原职又加官一等。
刘郁白却是才回了宁夏,还没来得及出去,便收了线报,陕甘的不少汉民也成了敌人。
却说这根本原因还是拜火教徒,拿董福祥来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个人是当时最大的流寇首领。
甘肃环县的大户人家董福祥,自幼擅长使刀弄棍,武艺很好。
本来他也是一守法的良民,可是叛乱发生以后,陕西拜火教徒进入了甘肃,到处杀掠抢劫,董福祥一看形势不妙,附近又没有官军,为了自保平安,他也成立了一个“还乡团”。没想到他聚集的这群人还真能打,什么拜火教徒土匪之类的,见谁灭谁,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到他附近来抢粮。
这下一来二去的,名声大噪,周围的汉人,也都纷纷来投奔他,人越聚越多,居然聚了几十万,接着,为了解决这么多哥们的吃饭问题,他就只能真的当了宋江。
除了董福祥,甘肃还产生了另外一些汉族流寇,比如著名的有张福满,扈彰之类,形成的原因跟董福祥都是一样,最初都是为了自保,然后人越聚越多,最后无饭可吃,于是就四处抢掠,目标一般都是陕西,尤其是陕北,因为靠的近。
最可怕之处在于,这些人有点像病毒,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破坏了当地的生产,然后这里的人,就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被杀死饿死,要么去当流寇,再去抢别人,让别人再去考虑这两个选择,所以流民越卷越多,已经发展到陕西境内。
当刘郁白平了僧格林沁,再次回来的时候,忽然发现这里的局势,已经恶化得不是一般化了,甘肃已经全省皆匪,普通老百姓,不当匪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他赶快让分了一只部队守住榆林,又写信要山西巡抚带领着山西兵守住了黄河,防止流寇这个病毒传到山西去。
对于流寇,刘郁白可不敢掉以轻心,想当年,大明就是被陕西的流寇李自成,张献忠推翻的,而现在西北流寇的规模,已经接近明末的水平。
不过他很快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对于流寇来说,军事胜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论你击溃他们多少回,活捉过他们多少的首领,只要你不把他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他们还是要继续闹事的,这就是明末,怎么剿也不剿绝流寇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一方面命令刘松山从山西渡过黄河,先从军事上去压制住陕北的流寇,另一方面,他必须马上解决钱和粮的问题,才能安置被裹挟的流民,否则无论刘松山打了多少个胜仗,都没有意义。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