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庚辰双行夹批:至此方出宝玉。】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从这两条批语中,可以看出,脂砚与元春(曹福金)在京城有jiāo往,并以姐妹相称.从史料看,何焯入狱的那一年(1715年),其女(脂砚)只有五六岁,被曹福金收留并教以识字.由于何焯与曹寅是平辈知jiāo,曹福金是曹寅之女,作为何焯之女的脂砚称曹福金为"姐",很正常,脂砚批点石头记时,曹福金已去世,故脂批中会有"俺先姐"三字.妙玉进贾府后,受到贾母关爱,更重要的是,在早期石头记抄本中,有元春省亲时亲到时妙玉庵中看望妙玉并题字的描写。说明妙玉进贾府很可能是元春(曹福金)的安排。笔者提出的脂砚是何焯之女是书中妙玉的解说,处处能与脂批相合。特别是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字下的批语,与何焯之女的不幸身世太相合了。不仅年龄上相合,事件上相合,而且各处批语都能相合,象这样能做到多重相合的情况,不可能是巧合。故笔者能认定脂砚就是何焯之女。
附录二十三:再论《金玉缘》与《红楼梦》的关系
作者: 齐斋
经过阅读比较,《金玉缘》后四十回与《红楼梦》后四十回大同小异;就回目来看,有些回目完全一致,有些回目虽不一致,但明显可以看出是做了人为的改动。例如:《红楼梦》第八十一回的回目是"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金玉缘》的第四回是:"占旺相小姐钓游鱼,奉严词公子入家塾"。《红楼梦》第八十二回的回目是:"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金玉缘》第五回的四目为:"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小妹痴魂惊恶梦";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又如,《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的回目为:"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金玉缘》的第六回回目为:"省宫闱吴渊妃染恙,闹闺阃董如金吞声";《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的回目为:"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金玉缘》第七回的回目为:"试文字麒麟始提亲,探惊风吴才重结怨。"再看《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金玉缘》第八回为:"吴善道报升郎中任,董如虎复惹放流刑",《红楼梦》的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与《金玉缘》的第九回,第十回在回目上完全一致,均为"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和"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再看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也大部分是一字不差,只是人名有所改动。通过遂回对照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金玉缘》的后四十回是同一作者,同一版本。那么,是《红楼梦》抄袭了《金玉缘》,还是《金玉缘》抄袭了《红楼梦》?笔者的判断是,既不是《红楼梦》抄袭了《金玉缘》,也不是《金玉缘》抄袭了《红楼梦》,它们都是对同一抄本《风月宝鉴》的改写,且《金玉缘》更接近《风月宝鉴 》,甚至可以说《金玉缘》就是《风月宝鉴 》的换名。
为什么要这样说,其道理何在,笔者暂时不作解释,待弄清高鹗续书的根据后,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高鹗要续写红楼梦后40回,必须要有所依据,这种依据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红楼梦》前80回的分析研究,二是依据曹雪芹的遗稿。红楼梦后40回在艺术成就上显然不如前80回,但是在文笔、人物对话、遣词造句各个方面却有惊人的一致xìng,难道高鹗真有本事写得维妙维肖?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高鹗续补《红楼梦》后四十回始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次年(1792年),程甲本一百二十回本就开始问世,先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鹗就能续写出《红楼梦》后四十回,并且续写的维妙维肖,这也太有些神乎其技了,事实上是根本做不到。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上卷论续书底不可能》一文中就曾指出:"凡好的文章,都有个xìng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xìng越是活活泼泼地。因为如此,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底个xìng,续书人也有他底个xìng,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底手段,却要勉强去合做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②我们今天看《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与前八十回有一定差距,但在文笔与风格上却有惊人的相似xìng,这说明后四十回很可能是根据曹雪芹的手稿改写而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曹雪芹生前有没有写过《红楼梦》后四十回?笔者可以肯定地回答,写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作者自叙与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可知,早在脂评石头记完成之前,曹雪芹就已写出过一部与《红楼梦》故事相差无多的初稿本--《风月宝鉴 》,《红楼梦》前80回正是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经过10年的修改,增删而成,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人们却忘记或者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风月宝鉴 》中有《红楼梦》的完整故事。高鹗完全可以根据他所得到的《风月宝鉴 》抄本补写出《红楼梦》后40回!
事实恰恰正是如此。
程伟元、高鹗很可能是因为得到了脂评石头记与《风月宝鉴 》两个抄本,并弄清了两个抄本之间的承传关系,才决定对两个抄本进行嫁接,即用《风月宝鉴 》后四十回嫁接到《红楼梦》前80回之后,形成全璧。这是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支持这一判断的证据有四个方面:
1、程伟元在《红楼梦》序中说的一段话:"然原来目录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2、高鹗在《红楼梦》序中说的一段话:"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处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遂襄其役,……。"3、俞平伯先生1959年6月26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题为《略谈新发见的<红楼梦>抄本=一文中曾指出:"……在程高未刊《红楼梦》以前约两三年,已有全书'秦关百二'的传说,即已有了一百二十回本。从前不过见于记载,传闻之词,现在却看到实物了。我前在八十回校本序言上说,这后四十回,不很像程伟元高鹗做的,至今还是一个谜。这个谜底,快要揭晓了。"③4、网站上出现的《金玉缘》,其内容让人们感到很象是《红楼梦》的初稿本《风月宝鉴 》,其后40回的文字内容与《红楼梦》后40回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所改动的地方正是需要与《红楼梦》前80回相合拍的地方。
再看程高本引言:
《红楼梦》引言
程伟元、高鹗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yù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
且不yù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一、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一、向来奇书小说,题序署名,多出名家。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
一、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
(原载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木活字本120回《绣像红楼梦》(即程乙本)卷首。)
引言中所谓"今得后四十回"与"书中后四十回,......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两句话值得深思。它透露的正是得到初稿本后如何改写的实情。从现有资料来看,程伟元得到初稿本〈风月宝鉴〉后,委托高鹗对〈风月宝鉴〉后四十回进行改写与嫁接,以便与前八十回"合成全璧"(便于出书)。所谓"今得后四十回"。主要是指得到了初稿本〈风月宝鉴〉。
附录二十四:关于《红楼梦》的一则民间传说
关于《红楼梦》的一则民间传说 冯秀霞 于 2005-04-07 发表在 衍生红楼
搜集/付林
整理/冯秀霞
乾隆年间《红楼梦》手抄本流传极广,其文彩深得世人爱戴。只是,传世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不知什么原因后半部分却并未能流布。在那个时候,使有许多好事之士或作书为续,或收集校评,或效其手法而另起炉灶写书。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号"红楼外史",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秀才,名叫高鹗,字兰墅,其人有书斋名"月小山房"书斋。这个高鹗,屡次应试均未中举,喜好舞文弄墨,尤喜八股文章。新近娶了一房小妾,是贫困文人张问陶之妹,名张筠,年纪才十七岁。
这一天,高鹗正在书斋内批阅《红楼梦》,好友程伟元来访,而且还带来一个三十来岁的陌生人。那人倒也算一表人材,只是眼窝深陷,颧骨略高,一望而知是一个过着诗酒放诞生活的失意文人。互通名姓的时候,那人只说"自号'西楼居士'",并不提名字。
高鹗心中正诧异程伟元为什么带这位"西楼居士"来访,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yào。程伟元说道:"兰墅兄,小弟出身诗礼之家,每日放诞于诗酒,尤嗜诗、文、书、画,此外更无它好。这位西楼居士与小弟气味相投,我二人知兄素好《红楼》,因此有一事相商。"说到这里,望了望西楼居士一眼。西楼居士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放在桌子上,说:"高先生请指教。"高鹗略感纳闷,打开那布包,见里面是一部书稿,封面三个大字《金玉缘》。略略一翻,见其中叙述语句极似《红楼梦》神韵,唯有人名不同。高鹗放下书稿,问道:"二位究竟何意?"程伟元yù言又止,只望着西楼居士。西楼居士侃侃而谈地说:"在下幼读《红楼梦》,心切慕之,但自知无才,不敢续貂,便效仿《红楼》之意,写了这部共四十三卷的《金玉缘》。望先生资助,使之刊刻问世。"高鹗沉吟未决,程伟元说:"高兄不必即刻答复,还是让西楼居士在府上盘桓些时日,等兄阅完全卷再做决定不迟。"高鹗望了望桌上的书稿,点头答应了。
西楼居士在高家这一住就住了半年之久。有一天,西楼居士午睡起来,无所事事,便闲逛到了高家的花园。这花园虽然不大,但里面清山秀水,亭台楼阁,田畦野鸭,倒也一应俱全。
西楼居士正在欣赏风景,忽然听见有人轻轻抽泣之声。他急忙循声望去,只见假山后有一个清丽的少女,做少fù装束,正在伤心落泪。
西楼居士趋步上前,施礼问道:"小生袁卫慎,自号'西楼居士'。敢问小姐因何在此悲泣?"那小姐抬头看了看袁卫慎, 道:"原来你就是西楼居士。奴家张筠,张问陶是我兄长。"袁卫慎对张问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也是一个博学多识的才子。当下他问道:"那么,你就是高兰墅先生的如夫人了?""正是。"张筠答道。
"高先生待你不好吗?你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袁卫慎问。
这一问,引得张筠又哭泣起来。她告诉袁卫慎,她并不是心甘情愿嫁给高鹗的,只是家晨穷,又遭人陷害,实在无可投奔,才不得己攀附高家的。谁知,高鹗自命风流,年虽已过六旬,却日日折磨于她。使得她生不如死。她说自己就像那"笼中的燕子,想飞也飞不到白云上去。"袁卫慎既同情张筠的际遇,又有些疑虑,他问:"高先生是这样的人吗?"张筠说:"日子久了,你就明白了。"从此后,袁卫慎和张筠常常在花园中相会,一起吟诗作赋,一起游春赏景,倒也逍遥自在。
一天,袁卫慎兴冲冲地做好了一首诗,jiāo给张筠过目。张筠接过来看时,只见写的是:
"满园美景草萋萋,携手翩跹游翠畦。
几片碧荷绿映水,数枝扬柳舞垂堤。
声声鸟语未曾和,朵朵花香目岂迷?
青鸟殷殷来解语,吾心惟有燕悲啼。"
看完,张筠扑在袁卫慎的怀里,哭着说:"袁郎,来世奴家一定嫁你为妻。只是今生怕是无望了!"袁卫慎也不觉伤心落泪。
正当他们二人互叙衷肠的时候,高鹗与程伟元却在密谋一件大事。原来,他们发现:《金玉缘》的文笔贴近《红楼梦》,故事也相近,就商议着变换人名,再删改一些段落,使之接榫于《红楼梦》前八十回处,可谓天衣无缝。
于是,高鹗与程伟元将袁卫慎找来,说:"你的书写得很好,有望付梓问世。来,今天我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从这两条批语中,可以看出,脂砚与元春(曹福金)在京城有jiāo往,并以姐妹相称.从史料看,何焯入狱的那一年(1715年),其女(脂砚)只有五六岁,被曹福金收留并教以识字.由于何焯与曹寅是平辈知jiāo,曹福金是曹寅之女,作为何焯之女的脂砚称曹福金为"姐",很正常,脂砚批点石头记时,曹福金已去世,故脂批中会有"俺先姐"三字.妙玉进贾府后,受到贾母关爱,更重要的是,在早期石头记抄本中,有元春省亲时亲到时妙玉庵中看望妙玉并题字的描写。说明妙玉进贾府很可能是元春(曹福金)的安排。笔者提出的脂砚是何焯之女是书中妙玉的解说,处处能与脂批相合。特别是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字下的批语,与何焯之女的不幸身世太相合了。不仅年龄上相合,事件上相合,而且各处批语都能相合,象这样能做到多重相合的情况,不可能是巧合。故笔者能认定脂砚就是何焯之女。
附录二十三:再论《金玉缘》与《红楼梦》的关系
作者: 齐斋
经过阅读比较,《金玉缘》后四十回与《红楼梦》后四十回大同小异;就回目来看,有些回目完全一致,有些回目虽不一致,但明显可以看出是做了人为的改动。例如:《红楼梦》第八十一回的回目是"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金玉缘》的第四回是:"占旺相小姐钓游鱼,奉严词公子入家塾"。《红楼梦》第八十二回的回目是:"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金玉缘》第五回的四目为:"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小妹痴魂惊恶梦";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又如,《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的回目为:"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金玉缘》的第六回回目为:"省宫闱吴渊妃染恙,闹闺阃董如金吞声";《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的回目为:"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金玉缘》第七回的回目为:"试文字麒麟始提亲,探惊风吴才重结怨。"再看《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金玉缘》第八回为:"吴善道报升郎中任,董如虎复惹放流刑",《红楼梦》的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与《金玉缘》的第九回,第十回在回目上完全一致,均为"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和"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再看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也大部分是一字不差,只是人名有所改动。通过遂回对照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金玉缘》的后四十回是同一作者,同一版本。那么,是《红楼梦》抄袭了《金玉缘》,还是《金玉缘》抄袭了《红楼梦》?笔者的判断是,既不是《红楼梦》抄袭了《金玉缘》,也不是《金玉缘》抄袭了《红楼梦》,它们都是对同一抄本《风月宝鉴》的改写,且《金玉缘》更接近《风月宝鉴 》,甚至可以说《金玉缘》就是《风月宝鉴 》的换名。
为什么要这样说,其道理何在,笔者暂时不作解释,待弄清高鹗续书的根据后,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高鹗要续写红楼梦后40回,必须要有所依据,这种依据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红楼梦》前80回的分析研究,二是依据曹雪芹的遗稿。红楼梦后40回在艺术成就上显然不如前80回,但是在文笔、人物对话、遣词造句各个方面却有惊人的一致xìng,难道高鹗真有本事写得维妙维肖?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高鹗续补《红楼梦》后四十回始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次年(1792年),程甲本一百二十回本就开始问世,先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鹗就能续写出《红楼梦》后四十回,并且续写的维妙维肖,这也太有些神乎其技了,事实上是根本做不到。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上卷论续书底不可能》一文中就曾指出:"凡好的文章,都有个xìng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xìng越是活活泼泼地。因为如此,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底个xìng,续书人也有他底个xìng,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底手段,却要勉强去合做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②我们今天看《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与前八十回有一定差距,但在文笔与风格上却有惊人的相似xìng,这说明后四十回很可能是根据曹雪芹的手稿改写而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曹雪芹生前有没有写过《红楼梦》后四十回?笔者可以肯定地回答,写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作者自叙与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可知,早在脂评石头记完成之前,曹雪芹就已写出过一部与《红楼梦》故事相差无多的初稿本--《风月宝鉴 》,《红楼梦》前80回正是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经过10年的修改,增删而成,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人们却忘记或者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风月宝鉴 》中有《红楼梦》的完整故事。高鹗完全可以根据他所得到的《风月宝鉴 》抄本补写出《红楼梦》后40回!
事实恰恰正是如此。
程伟元、高鹗很可能是因为得到了脂评石头记与《风月宝鉴 》两个抄本,并弄清了两个抄本之间的承传关系,才决定对两个抄本进行嫁接,即用《风月宝鉴 》后四十回嫁接到《红楼梦》前80回之后,形成全璧。这是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支持这一判断的证据有四个方面:
1、程伟元在《红楼梦》序中说的一段话:"然原来目录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2、高鹗在《红楼梦》序中说的一段话:"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处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遂襄其役,……。"3、俞平伯先生1959年6月26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题为《略谈新发见的<红楼梦>抄本=一文中曾指出:"……在程高未刊《红楼梦》以前约两三年,已有全书'秦关百二'的传说,即已有了一百二十回本。从前不过见于记载,传闻之词,现在却看到实物了。我前在八十回校本序言上说,这后四十回,不很像程伟元高鹗做的,至今还是一个谜。这个谜底,快要揭晓了。"③4、网站上出现的《金玉缘》,其内容让人们感到很象是《红楼梦》的初稿本《风月宝鉴 》,其后40回的文字内容与《红楼梦》后40回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所改动的地方正是需要与《红楼梦》前80回相合拍的地方。
再看程高本引言:
《红楼梦》引言
程伟元、高鹗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yù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
且不yù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一、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一、向来奇书小说,题序署名,多出名家。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
一、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
(原载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木活字本120回《绣像红楼梦》(即程乙本)卷首。)
引言中所谓"今得后四十回"与"书中后四十回,......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两句话值得深思。它透露的正是得到初稿本后如何改写的实情。从现有资料来看,程伟元得到初稿本〈风月宝鉴〉后,委托高鹗对〈风月宝鉴〉后四十回进行改写与嫁接,以便与前八十回"合成全璧"(便于出书)。所谓"今得后四十回"。主要是指得到了初稿本〈风月宝鉴〉。
附录二十四:关于《红楼梦》的一则民间传说
关于《红楼梦》的一则民间传说 冯秀霞 于 2005-04-07 发表在 衍生红楼
搜集/付林
整理/冯秀霞
乾隆年间《红楼梦》手抄本流传极广,其文彩深得世人爱戴。只是,传世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不知什么原因后半部分却并未能流布。在那个时候,使有许多好事之士或作书为续,或收集校评,或效其手法而另起炉灶写书。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号"红楼外史",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秀才,名叫高鹗,字兰墅,其人有书斋名"月小山房"书斋。这个高鹗,屡次应试均未中举,喜好舞文弄墨,尤喜八股文章。新近娶了一房小妾,是贫困文人张问陶之妹,名张筠,年纪才十七岁。
这一天,高鹗正在书斋内批阅《红楼梦》,好友程伟元来访,而且还带来一个三十来岁的陌生人。那人倒也算一表人材,只是眼窝深陷,颧骨略高,一望而知是一个过着诗酒放诞生活的失意文人。互通名姓的时候,那人只说"自号'西楼居士'",并不提名字。
高鹗心中正诧异程伟元为什么带这位"西楼居士"来访,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yào。程伟元说道:"兰墅兄,小弟出身诗礼之家,每日放诞于诗酒,尤嗜诗、文、书、画,此外更无它好。这位西楼居士与小弟气味相投,我二人知兄素好《红楼》,因此有一事相商。"说到这里,望了望西楼居士一眼。西楼居士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放在桌子上,说:"高先生请指教。"高鹗略感纳闷,打开那布包,见里面是一部书稿,封面三个大字《金玉缘》。略略一翻,见其中叙述语句极似《红楼梦》神韵,唯有人名不同。高鹗放下书稿,问道:"二位究竟何意?"程伟元yù言又止,只望着西楼居士。西楼居士侃侃而谈地说:"在下幼读《红楼梦》,心切慕之,但自知无才,不敢续貂,便效仿《红楼》之意,写了这部共四十三卷的《金玉缘》。望先生资助,使之刊刻问世。"高鹗沉吟未决,程伟元说:"高兄不必即刻答复,还是让西楼居士在府上盘桓些时日,等兄阅完全卷再做决定不迟。"高鹗望了望桌上的书稿,点头答应了。
西楼居士在高家这一住就住了半年之久。有一天,西楼居士午睡起来,无所事事,便闲逛到了高家的花园。这花园虽然不大,但里面清山秀水,亭台楼阁,田畦野鸭,倒也一应俱全。
西楼居士正在欣赏风景,忽然听见有人轻轻抽泣之声。他急忙循声望去,只见假山后有一个清丽的少女,做少fù装束,正在伤心落泪。
西楼居士趋步上前,施礼问道:"小生袁卫慎,自号'西楼居士'。敢问小姐因何在此悲泣?"那小姐抬头看了看袁卫慎, 道:"原来你就是西楼居士。奴家张筠,张问陶是我兄长。"袁卫慎对张问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也是一个博学多识的才子。当下他问道:"那么,你就是高兰墅先生的如夫人了?""正是。"张筠答道。
"高先生待你不好吗?你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袁卫慎问。
这一问,引得张筠又哭泣起来。她告诉袁卫慎,她并不是心甘情愿嫁给高鹗的,只是家晨穷,又遭人陷害,实在无可投奔,才不得己攀附高家的。谁知,高鹗自命风流,年虽已过六旬,却日日折磨于她。使得她生不如死。她说自己就像那"笼中的燕子,想飞也飞不到白云上去。"袁卫慎既同情张筠的际遇,又有些疑虑,他问:"高先生是这样的人吗?"张筠说:"日子久了,你就明白了。"从此后,袁卫慎和张筠常常在花园中相会,一起吟诗作赋,一起游春赏景,倒也逍遥自在。
一天,袁卫慎兴冲冲地做好了一首诗,jiāo给张筠过目。张筠接过来看时,只见写的是:
"满园美景草萋萋,携手翩跹游翠畦。
几片碧荷绿映水,数枝扬柳舞垂堤。
声声鸟语未曾和,朵朵花香目岂迷?
青鸟殷殷来解语,吾心惟有燕悲啼。"
看完,张筠扑在袁卫慎的怀里,哭着说:"袁郎,来世奴家一定嫁你为妻。只是今生怕是无望了!"袁卫慎也不觉伤心落泪。
正当他们二人互叙衷肠的时候,高鹗与程伟元却在密谋一件大事。原来,他们发现:《金玉缘》的文笔贴近《红楼梦》,故事也相近,就商议着变换人名,再删改一些段落,使之接榫于《红楼梦》前八十回处,可谓天衣无缝。
于是,高鹗与程伟元将袁卫慎找来,说:"你的书写得很好,有望付梓问世。来,今天我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