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发布在8日早上股市开盘前。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公布,政府将向英国最大的8家银行机构注资总计500亿英镑。
作为回报,政府将持有这些银行机构的优先股,这部分优先股没有投票权,不参与分红,但在其他股东获利之前将获得固定利息。英国财政部表示,其他银行也可申请加入该方案。
此外,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将另外提供2000亿英镑的短期贷款,以增加各银行的资金流动xìng。政府还将拿出2500亿英镑来担保中期债务,以帮助恢复对银行业的信心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
迟来的欧洲救市路径与美国颇有不同,这让一直在危机中束手无策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深受启发。
此前美国的计划旨在将不良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剥离,而欧洲则意在增加各银行的资本和流动资金,使它们可以重新开始放贷,维持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全球信贷危机冻结了银行赖以融资的信贷市场,使得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英国大银行债务达到至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再融资成本不断飙升。
欧洲的救市路径启发了保尔森,欧美救市方式下一步很可能趋向一致。
此前,获得了国会批准收购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的财政部长保尔森,一直专注于财政部从难以剥离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手中收购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计划。保尔森周三发表讲话的腔调与以前截然不同。他强调了财政部向金融机构注资的新职权。
第28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0)
美国财政部也正在考虑效法英国向银行直接注资,以便让银行能获得新的资金并开始放贷。而几天前,直接注资还不在美国财政部的考虑范围之内。
国有化救市方式总是让这些欧美国家的政府身背道德风险,上周六峰会时四国领导人就提出要游说放宽禁止政府援助和垄断的欧洲规定。而在宣布救市计划前一天,英国政府已率先颁布该国银行业改革法案。此次银行业改革的核心是一项特别决议机制,该机制授权英国政府在银行陷入破产危机的时候出面进行干预,包括对即将破产的银行实施国有化,或将其转让给私营企业,或成立一家过渡银行来监管其资产。该法案的适用对象包括银行以及建房协会。英国反对党已表示,将支持该法案通过。
欧盟国家首脑们已表达了进行国有化救市的决心:英国首相布朗表示,欧盟国家不会让有偿债能力的银行因缺乏流动xìng而倒闭。法国财政部长则说,法国政府不会让任何一家法国银行倒闭
美国财政部在10月份则有了更宽泛的权限,根据近期颁布的一项法案,允许政府在财政部长与美联储主席磋商后认为对"推进金融市场稳定"有必要的时候买进任何"金融工具"。而保尔森还有另一招杀手锏,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以不变应万变:不予置评。
过去20年的情况显示人们实际上只是嘴上说说政府应该避免干预市场。我们曾把这当作自由市场的纲领:里根总统所谓的"政府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但现在人们却说"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我们正在经历历史。
一段没有人愿意经历的历史,一个只有在书本中的"1929年"才有过的历史;但如果人们忘记了历史,历史就会重演,让一场同样大的危机复活。
而此时,一个凯恩斯的幽灵也正在全球复活。
70多年前,凯恩斯就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认为由于"动物精神"的存在,市场本身并不能避免萧条,而政府能够在危机时发挥作用。全球央行本周的联手救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的必要xìng。
政府的信用,将是最后的信用,人们最后的信心所在。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树立的正是政府的信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大萧条"起被重新定义,混合经济被各国实践,争论焦点只是市场多一些,还是政府多一些?
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凯恩斯被怀疑、被抛弃,更加关注市场的古典自由主义以新自由主义的面貌复活。此后,以"撒切尔主义"为代表,欧洲国家开始将大批国有企业私有化。
美国也不甘落后,在"喧嚣的90年代",只要市场不要政府监管的潮流登峰造极,终于导致了网络泡沫、公司重组泡沫、金融泡沫的破灭。
第29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1)
当历史已经准备重演"1929"时,按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的说法:"美国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通过美联储不计后果的疯狂降息,"最后的审判"被推迟了,但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而且会更疯狂。
这一次破灭的是金融体系,是市场体系中最为市场化、最令新自由主义者骄傲和在全球推销的华尔街主义。华尔街死掉了,谁来平复"动物精神"?还是要靠政府的信用,一股国有化潮流又调头重来。
10月的第一周周,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政府已经准备接管那些奄奄一息的银行巨头,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终于也低下了头,表示还会有银行死掉,而政府除了出资救命外,不排除直接将银行机构国有化。据《纽约时报》称,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持有美国多家银行的所有权股份,以恢复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报道引用有关官员的话称,若财政部在解冻信贷市场方面进展甚微,可能采取上述举措。
也是在这一周,中国的招商银行在纽约开分行了,招行行长马蔚华说,"华尔街裁人,我们招人"。金融风暴眼之中,外汇储备丰裕的中国和中国的金融机构,反而成了全球市场的的救星。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避免了这场危机的直接打击,正是因为没有按照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度开放资本市场。
新自由主义死了,凯恩斯主义复活了。
国有化、政府干预又重新回到大家的怀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位关键人物的重要言论,就可以知道大家对政府的青睐。
让我们共同行动,重新构建一个受到监管的资本主义,它的各种金融活动将不再全都jiāo由市场cāo作者来评判。
--法国总统萨科齐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如何被告知绝不要救助倒闭的企业。但在最近的这一年,Fed救助了数十家倒闭的银行、按揭机构和其他公司。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过去20年的情况显示人们实际上只是嘴上说说政府应该避免干预市场。我们曾把这当作自由市场的纲领:里根总统所谓的"政府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但现在人们却说"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纽约大学研究金融业历史的学者西拉(Richard Sylla)
历史总是在走回头路,因为以前的路走得太极端;但是,最终平衡的力量会占到上风,因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只有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平衡,才能让社会得以生存和繁荣。
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xìng的反应将我们置于一个几代人也没法看清的一个位置。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
第30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2)
跨越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
对于华尔街的这次"金融海啸",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曾称,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动摇美国的国体"。而对于布什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的"大手笔",美国舆论则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美国彭博社9月22日发表了专栏作家威廉·白赛克(William Pesek)一篇题为《亚洲思考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的文章,文章提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亚洲遭遇金融危机时,美国提出了"减少政府支出和债务"、"放任房价下跌"等建议,不过在美国遭遇同样金融问题时,它却立刻抛弃了这些建议,提出了大规模的救市方案。文章说,某些亚洲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还开玩笑讨论美利坚合众国(USA)是如何演变成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USSA,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comrica)的。
英国《泰晤士报》经济专栏作家安纳图·凯尔斯盖(Anatole Kaletsky)称,"曾经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化国家的最资本主义化的政府,已经决定铲除这个国家最大、最重要的私人金融企业的老板,以政府任命的官僚取代之。"欧元太平洋资本(Euro Pacific Capital)总裁施夫(Peter Schiff)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对此也评论说,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前德意志银行高管罗杰·依lún伯格(Roger Ehrenberg)用"我们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来评论美国政府对这次华尔街危机的反应。依lún伯格说:"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xìng的反应将我们置于一个几代人也没法看清的一个位置。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有关资本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我看来只具有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那些反对布什政府救市计划的议员也给救市带上"社会主义"的帽子,参议员吉姆·邦宁(Jim
Bunning)就危言耸听地说,财政部提出的计划将驱走自由市场,在美国建立社会主义。
未来整个世界是否会再度向强化政府管制的"左"转,暂时还有待观察。不过,从过去两个30年的轮回历史中我们应该得到一点教训: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30年一轮回,世界向左转?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步调一致地同时降息,而没有降息空间的日本央行也表态强烈支持这次联合行动,堪称"史无前例"。这至少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的货币监管当局已经就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下一步应对举措达成基本共识:通过注入流动xìng来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bào发时,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危机发生国之间喋喋不休的争执形成了鲜明反差。
第31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3)
更大的反差体现在对上述两次本质相同的危机开出的不同yào方上,说起来,两次危机的根源都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泡沫破裂。当时,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是要求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加快"市场化"的结构改革,而它们提供资金援救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最大限度地撤除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星期前刚刚获得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核心恰恰是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实行暂时国有化,也就是说,加大而不是放松管制。
相同xìng质的病,截然相反的yào方,仅仅说明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私本xìng吗?恐怕不那么简单。如果将视野拉得更宽更远一点,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创造了30年经济繁荣"黄金期"的新自由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2008年注定要成为转折年的话,是不是从这一刻起,世界的钟摆向右已经摆到了终点,将掉头向左了呢?
曾经有一本书非常火热,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一个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的世界。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曾一度成为美国国内的焦点话题,但最后,消费者和企业似乎达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中国和部分前苏联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后,缓解了通货膨胀,开放了新的市场,并且增加了数以10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
现在,一本新书出现了,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弯的:全球经济中潜藏的危险》。作者戴维·斯米克在书中开始反思,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日渐落于下风。随着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开始崩塌,曾经无比荣光的"华盛顿共识",连带显赫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派,现在似乎已经破产了。全球化即美国化的道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
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避免自身的经济危机周期,现在可以说英美式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奉行"老欧洲"式资本主义的德国,情况相对较稳定。
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民主党人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所尊奉的哲学,加上刚刚在一战硝烟中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最初两个"五年计划"的眩目成果,当时,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强大效果,整个世界都深信不疑,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从上世纪30年代起--期间还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到60年代,大约用了30年时间,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在美国,凯恩斯革命所开创的福利资本主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作为回报,政府将持有这些银行机构的优先股,这部分优先股没有投票权,不参与分红,但在其他股东获利之前将获得固定利息。英国财政部表示,其他银行也可申请加入该方案。
此外,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将另外提供2000亿英镑的短期贷款,以增加各银行的资金流动xìng。政府还将拿出2500亿英镑来担保中期债务,以帮助恢复对银行业的信心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
迟来的欧洲救市路径与美国颇有不同,这让一直在危机中束手无策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深受启发。
此前美国的计划旨在将不良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剥离,而欧洲则意在增加各银行的资本和流动资金,使它们可以重新开始放贷,维持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全球信贷危机冻结了银行赖以融资的信贷市场,使得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英国大银行债务达到至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再融资成本不断飙升。
欧洲的救市路径启发了保尔森,欧美救市方式下一步很可能趋向一致。
此前,获得了国会批准收购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的财政部长保尔森,一直专注于财政部从难以剥离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手中收购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计划。保尔森周三发表讲话的腔调与以前截然不同。他强调了财政部向金融机构注资的新职权。
第28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0)
美国财政部也正在考虑效法英国向银行直接注资,以便让银行能获得新的资金并开始放贷。而几天前,直接注资还不在美国财政部的考虑范围之内。
国有化救市方式总是让这些欧美国家的政府身背道德风险,上周六峰会时四国领导人就提出要游说放宽禁止政府援助和垄断的欧洲规定。而在宣布救市计划前一天,英国政府已率先颁布该国银行业改革法案。此次银行业改革的核心是一项特别决议机制,该机制授权英国政府在银行陷入破产危机的时候出面进行干预,包括对即将破产的银行实施国有化,或将其转让给私营企业,或成立一家过渡银行来监管其资产。该法案的适用对象包括银行以及建房协会。英国反对党已表示,将支持该法案通过。
欧盟国家首脑们已表达了进行国有化救市的决心:英国首相布朗表示,欧盟国家不会让有偿债能力的银行因缺乏流动xìng而倒闭。法国财政部长则说,法国政府不会让任何一家法国银行倒闭
美国财政部在10月份则有了更宽泛的权限,根据近期颁布的一项法案,允许政府在财政部长与美联储主席磋商后认为对"推进金融市场稳定"有必要的时候买进任何"金融工具"。而保尔森还有另一招杀手锏,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以不变应万变:不予置评。
过去20年的情况显示人们实际上只是嘴上说说政府应该避免干预市场。我们曾把这当作自由市场的纲领:里根总统所谓的"政府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但现在人们却说"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我们正在经历历史。
一段没有人愿意经历的历史,一个只有在书本中的"1929年"才有过的历史;但如果人们忘记了历史,历史就会重演,让一场同样大的危机复活。
而此时,一个凯恩斯的幽灵也正在全球复活。
70多年前,凯恩斯就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认为由于"动物精神"的存在,市场本身并不能避免萧条,而政府能够在危机时发挥作用。全球央行本周的联手救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的必要xìng。
政府的信用,将是最后的信用,人们最后的信心所在。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树立的正是政府的信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大萧条"起被重新定义,混合经济被各国实践,争论焦点只是市场多一些,还是政府多一些?
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凯恩斯被怀疑、被抛弃,更加关注市场的古典自由主义以新自由主义的面貌复活。此后,以"撒切尔主义"为代表,欧洲国家开始将大批国有企业私有化。
美国也不甘落后,在"喧嚣的90年代",只要市场不要政府监管的潮流登峰造极,终于导致了网络泡沫、公司重组泡沫、金融泡沫的破灭。
第29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1)
当历史已经准备重演"1929"时,按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的说法:"美国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通过美联储不计后果的疯狂降息,"最后的审判"被推迟了,但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而且会更疯狂。
这一次破灭的是金融体系,是市场体系中最为市场化、最令新自由主义者骄傲和在全球推销的华尔街主义。华尔街死掉了,谁来平复"动物精神"?还是要靠政府的信用,一股国有化潮流又调头重来。
10月的第一周周,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政府已经准备接管那些奄奄一息的银行巨头,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终于也低下了头,表示还会有银行死掉,而政府除了出资救命外,不排除直接将银行机构国有化。据《纽约时报》称,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持有美国多家银行的所有权股份,以恢复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报道引用有关官员的话称,若财政部在解冻信贷市场方面进展甚微,可能采取上述举措。
也是在这一周,中国的招商银行在纽约开分行了,招行行长马蔚华说,"华尔街裁人,我们招人"。金融风暴眼之中,外汇储备丰裕的中国和中国的金融机构,反而成了全球市场的的救星。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避免了这场危机的直接打击,正是因为没有按照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度开放资本市场。
新自由主义死了,凯恩斯主义复活了。
国有化、政府干预又重新回到大家的怀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位关键人物的重要言论,就可以知道大家对政府的青睐。
让我们共同行动,重新构建一个受到监管的资本主义,它的各种金融活动将不再全都jiāo由市场cāo作者来评判。
--法国总统萨科齐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如何被告知绝不要救助倒闭的企业。但在最近的这一年,Fed救助了数十家倒闭的银行、按揭机构和其他公司。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过去20年的情况显示人们实际上只是嘴上说说政府应该避免干预市场。我们曾把这当作自由市场的纲领:里根总统所谓的"政府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但现在人们却说"市场是个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
--纽约大学研究金融业历史的学者西拉(Richard Sylla)
历史总是在走回头路,因为以前的路走得太极端;但是,最终平衡的力量会占到上风,因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只有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平衡,才能让社会得以生存和繁荣。
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xìng的反应将我们置于一个几代人也没法看清的一个位置。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
第30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2)
跨越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
对于华尔街的这次"金融海啸",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曾称,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动摇美国的国体"。而对于布什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的"大手笔",美国舆论则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美国彭博社9月22日发表了专栏作家威廉·白赛克(William Pesek)一篇题为《亚洲思考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的文章,文章提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亚洲遭遇金融危机时,美国提出了"减少政府支出和债务"、"放任房价下跌"等建议,不过在美国遭遇同样金融问题时,它却立刻抛弃了这些建议,提出了大规模的救市方案。文章说,某些亚洲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还开玩笑讨论美利坚合众国(USA)是如何演变成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USSA,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comrica)的。
英国《泰晤士报》经济专栏作家安纳图·凯尔斯盖(Anatole Kaletsky)称,"曾经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化国家的最资本主义化的政府,已经决定铲除这个国家最大、最重要的私人金融企业的老板,以政府任命的官僚取代之。"欧元太平洋资本(Euro Pacific Capital)总裁施夫(Peter Schiff)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对此也评论说,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前德意志银行高管罗杰·依lún伯格(Roger Ehrenberg)用"我们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来评论美国政府对这次华尔街危机的反应。依lún伯格说:"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xìng的反应将我们置于一个几代人也没法看清的一个位置。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有关资本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我看来只具有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那些反对布什政府救市计划的议员也给救市带上"社会主义"的帽子,参议员吉姆·邦宁(Jim
Bunning)就危言耸听地说,财政部提出的计划将驱走自由市场,在美国建立社会主义。
未来整个世界是否会再度向强化政府管制的"左"转,暂时还有待观察。不过,从过去两个30年的轮回历史中我们应该得到一点教训: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30年一轮回,世界向左转?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步调一致地同时降息,而没有降息空间的日本央行也表态强烈支持这次联合行动,堪称"史无前例"。这至少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的货币监管当局已经就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下一步应对举措达成基本共识:通过注入流动xìng来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bào发时,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危机发生国之间喋喋不休的争执形成了鲜明反差。
第31节:新自由主义死了(13)
更大的反差体现在对上述两次本质相同的危机开出的不同yào方上,说起来,两次危机的根源都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泡沫破裂。当时,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是要求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加快"市场化"的结构改革,而它们提供资金援救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最大限度地撤除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星期前刚刚获得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核心恰恰是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实行暂时国有化,也就是说,加大而不是放松管制。
相同xìng质的病,截然相反的yào方,仅仅说明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私本xìng吗?恐怕不那么简单。如果将视野拉得更宽更远一点,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创造了30年经济繁荣"黄金期"的新自由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2008年注定要成为转折年的话,是不是从这一刻起,世界的钟摆向右已经摆到了终点,将掉头向左了呢?
曾经有一本书非常火热,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一个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的世界。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曾一度成为美国国内的焦点话题,但最后,消费者和企业似乎达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中国和部分前苏联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后,缓解了通货膨胀,开放了新的市场,并且增加了数以10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
现在,一本新书出现了,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弯的:全球经济中潜藏的危险》。作者戴维·斯米克在书中开始反思,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日渐落于下风。随着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开始崩塌,曾经无比荣光的"华盛顿共识",连带显赫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派,现在似乎已经破产了。全球化即美国化的道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
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避免自身的经济危机周期,现在可以说英美式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奉行"老欧洲"式资本主义的德国,情况相对较稳定。
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民主党人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所尊奉的哲学,加上刚刚在一战硝烟中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最初两个"五年计划"的眩目成果,当时,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强大效果,整个世界都深信不疑,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从上世纪30年代起--期间还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到60年代,大约用了30年时间,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在美国,凯恩斯革命所开创的福利资本主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