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于兹室。鸣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于法。 故律为大乘。坏衣不饰。揣食不味。覆荐服役。凡出于生物者摈而勿用。不自知其慈。摄取调御。凡归于正真者动而成群。不自知其教。万行方厉一xìng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有弟子曰景秀。嗣居法会。yù广其师之德延于罔极。故申明陈辞俾刊之兹碑。铭曰。像教南被。及津而尊。威仪有严。载辟其门。吾师是嗣。
增浚道源。度众逾广。大明群昏。乃兴毗尼。微密是论。八万总结。彰于一言。
声闻熙熙。遐迩来奔。如木既拔。有植其根。乃法般舟。奥妙斯存。百亿冥会。
观于化元。同道祈祈。功庸以敦。如水期壅。流之无垠。帝求人师。登我先觉。
赫矣明命。表兹灵岳。于彼南阜。斋宫爰作。负揭致货。时靡要约。袒奋程力。 不呼而诺。是刈是凿。既涂既。层架孔硕。以延后学。出不牛马。服不絮帛。
匪安其躬。亦菲其食。勤而不劳。在用恒寂。纵而不傲。在舍恒得。洪融混合。
孰究其迹。懿兹遗光。式是嘉则。容貌往矣。轨仪无极。其徒追思。荐兹石。
(三十七己酉)顺宗诵改永贞(德宗长子。好浮图教。礼清凉为国师。xìng宽仁爱。尤善文隶。寿四十六崩咸宁殿。葬丰陵。居摄一年)
(三十八)是岁九月太尉中书令韦皋薨。皋初生。厥父饭僧祈福。忽有应真尊者至。斋毕rǔ媪抱儿求咒愿。尊者起谓众曰。此儿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于蜀。宜以武字之。言讫恍然不见。其后皋游官出处节义功名。大概与武侯相类。
治蜀二十有一年。封南康群王。有德在民。四川至今奉祀之。雅好释氏法。嘉州石像初成。皋为之托。略曰。头围千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世美其简而雅。又尝训鹦鹉念佛。鹦鹉毙以桑门故事维之。得舍利。皋为之记曰。元精以五气授万类。虽鳞介毛羽必有感清英纯粹者矣。或炳耀离火。或禀其苍精。皆应乎人文以奉若时政。则有革彼禽类习乎能言。了空相于不念。留真骨于已毙。 殆非元圣示现感于人心。同夫异缘用一真化。前岁有献鹦鹉鸟者曰。此鸟声容可观。音中华夏。有河东裴氏者。志乐金仙之道。闻西方有珍禽。群嬉和鸣演畅法音。以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意佛身所化。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比及辰后非时之食。终夕不视。固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lún。或教持佛名号曰。当由有念以至无念。则仰首奋翅若承善听。其后或俾之念佛。则默然而不答。或谓之不念。即唱言阿弥陀。历试如一曾无爽异。余谓其以有念为缘生。无念为真际。 皆生不答以为缘起也。真际虽言言本空也。每虚室戒曙发和雅音。穆如笙篁静鼓天风。下上其音念念相续。闻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鸣呼生有辰乎。缘其尽乎。以今年七月悴尔不怿。七日而甚。驯养者知将尽。乃鸣磬而告曰。将西归乎。为尔击磬。尔其存念。无一击磬一称弥陀佛。洎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翼委足不震不仆。然而绝。按释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殁有舍利。知其说者固不隔殊类哉。遂命以维之法焚之。余烬之末果有舍利十余粒。炯尔耀目莹然在掌。识者惊视闻者骇听。咸曰。可以诱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萨之化欤。时有高僧惠观。尝诣三学山巡礼圣迹。闻说此鸟涕泪悲泣。请以舍利于灵山用陶甓建塔旌异之。余谓此禽存而有道殁而有徵。古之所以通圣贤阶至化者。女娲蛇躯以嗣帝中。衍鸟身而建侯。纪乎册书。其谁曰语怪。而况此鸟有弘于道流圣证昭昭。胡可默已。是用不愧。直书于辞。是岁八月。顺宗逊于位。皇太子立。是为宪宗。初顺宗尝在东宫。问佛光如满禅师曰。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今佛在何处。答曰。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
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帝又问曰。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满复答曰。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帝闻大悦。又尝问心要于清凉国师。国师答之。其略曰。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xìng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 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xìng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相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yīn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启。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亡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唐(一丙戌)宗改元和(宗子。以北突厥承招使。白居易自中官者。天下安。咸中之主。北方天帝降。令佛法。帝不承命。 服丹。致xìng燥急。後中官弘志弑之。四十三。葬于景陵有名柳子厚退之元微之禹白居易等。在位十五年)
(二)信州湖大者。衢州江人也。姓徐氏。李翱。大悲用千手眼作。云。今上用公作。有一僧乞置塔。李尚云。教中不塔下。又作生。。僧。云。他得大提。上入。於麟德殿。有一法。。如何是四。云。上一帝。三帝何在。又。yù界。
居色界。此土何而立。云。法只知yù界。不知界yù。法云。 如何是。以手空。法。帝云。法。只一尚不奈何。
德曰。行住坐竟以何道。有曰。知者是道。曰。不可以知知。不可以。安得知者是道乎。有。分是道。曰。善能分法相。
於第一而不。安得分是道乎。有。四八定是道。曰。佛身不。安在四八定是道邪。皆杜口。又。帝尸利。大生如何xìng成佛。尸利云。佛xìng如水中月。可不可取。因帝曰。佛xìng非必。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何者是佛xìng。曰。不陛下所。帝默契真宗(三)益加重。於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寂。七十四。敕惠xìng之塔寒山子者。不知其氏族里。於台州唐寒岩。故父老以寒山子之。人野。好冠皮冠著木屐。裘衲若狂。笑歌自若。其所居近天台清寺。寺僧干者。亦非常人也。每自薪水力於杵臼。以用。寒山子方外友。先是干行赤城道中。啼草菜。之孩童十。其出初言。心之。引寺令除。以其得之於野。因名拾得。既陀苦行精敏。 甚干寒山所器。之偕。三人者相得甚。寺僧皆之。然中心疑而莫之省也。拾得日常器冀有[月*]。著以筒留寒山。二子皆能。或村保。寓事感有以意。或石壁。或。或酒肆中。皆超。
古名流未能彷也。自述云元非逸士。自山林人。在蒙白。旦裹疏巾。道有巢cāo。舜臣。猴罩帽子。非辟。又曰。yù得安居。
寒山可保。微吹幽松。近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老。十年不得。
忘道。又曰。有身身。是我非我。如此思量。延倚岩坐。足青草生。上。以世人。床施酒果。又曰。玉堂珠。中有娟子。貌神仙。容若桃李。家春合。西舍秋起。更足三十年。如甘蔗滓。其句若此者甚夥。拾得掌供。至食佛而食。又於如像前斥之曰。小根何者耶。寺僧深怪之。不使直供。又伽神粥多所。拾得杖神而曰。汝食不能。焉能伽乎。神遍寺僧曰。拾得鞭我。至旦互以及。一一皆同。志是之。干出。元末丘胤出守台州。yù之官我病。名莫差。干偶至其家。自善此疾。丘而之。干命水濡之。臾所苦除。因是大喜甚加敬焉。所。曰天台清。
曰彼有者不。曰有之。然不可以世故求也。寒山拾得利普示。二子混干清。公若之官就。不宜後也。丘南上事未久。入寺干。但茆宇虎伏舍。入寺二大士。寺僧引至後。丘拜二大士。起走曰。舌陀汝不。我何。遽返寒岩。次日丘令。寒山使至曰。
。遂入岩石。拾得亦去。後不知(四子亥)州城天皇道悟。律郎符撰碑。其略云。姓氏。婺州人。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二十五受戒於杭州竹林寺。初一服勤五年。大十一年于大梅山。建中初江西祖。二年石。乃大悟。遂紫陵山。後於南城有天皇寺。因火。僧修。乃曰。苟得悟化主必能福我。江陵尹右shè裴公稽首法。致迎至。素不迎送。
客皆坐而揖之。裴愈加敬。石之道盛于此。患背痛。大疾。
召典座近前。曰。。曰。不。拈枕子於地上。即便告寂。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世。曰惠真。曰幽。曰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也(五)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天王道悟入寂。唐正大夫部侍郎平章事南度使丘玄素。撰碑云。道悟渚人。姓崔氏。子玉之後胤也。年十五依沙寺翥律出家。二十三嵩山受戒。三十三石。沐指示曾未投。次忠。三十四侍者真南祖。祖曰。取自心本是佛。不次不假修持。自如如德。於言下大悟。祖曰。汝若住持莫。
蒙旨已便反州。去郭不草。後因使。左右申其端。使道。其路隘通。目荒榛曾未修削。睹怒令人擒於水中。
旌旆才乃遍衙火外洪焰莫可近之。唯空中曰。我是天王神。我是天王神。使回心拜。焰都息宛然如初。遂往江在水都不衣。使重申悔。迎在衙供。於府西造寺。天王。常云快活快活。及叫苦苦。又云。王取我也。院主曰。和尚被度使向水中。神色不。如今何得恁地。枕子云。汝道是如今是。院主。便入。八十二。夏六十三。嗣法一人。曰崇信。即潭也○曰(寂音尊者曰。州天王寺道悟。如所。曰道悟得法於石。所居寺曰天皇。婺州人。姓氏。年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披剃。年二十五。杭州竹林寺受具。首山一。服勤五年。大中抵陵。大。二夏。乃造石。元和丁亥四月示寂。六十。三十五。及所集五家宗派。曰道悟嗣祖。引唐丘玄素所撰碑文千言。其略曰。道悟。渚人。姓崔氏。即子玉後胤也。年十五於沙寺翥律出家。二十三嵩山律德得尸。石扣寂。二年所契悟。乃入安忠。三十四侍者真南大。大悟於言下。祝曰。他日莫。故渚。元和十三年戊戌。四月初示疾。十三日寂。八十二。六十三。考其。正如人。然玄素所曰。有法一人崇信。住澧州潭。南碑。唐人登。列法人于後。有道悟名圭峰。答裴相宗趣。列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山。今妄以二宗者。可一笑。出林○堂重校五家宗派序云。景德。僧道源集三十卷。自曹溪下列派一曰南。出大。一曰青原思。思出石。自派下又分五宗。大出八十四善知。有百丈海。海出大二人。下出玄。
故宗。下出仰山寂。故仰宗。八十四人又有天王悟。悟得潭信。
信得德山。得雪峰存。存下出偃。宗。次玄沙。出地藏琛。
琛出清。益法眼宗。次石出山天皇悟二人。悟下得惠真。真得幽。
得文三世便。唯山得岩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章。是曹洞宗。 今。收法眼宗。石下矣。同道悟有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者。渚人也。崔子玉之後。嗣祖。元和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化。
正大夫丘玄素撰塔。文千言。其略云。祖祝曰。他日莫。故渚。一曰。江陵城天皇寺道悟者。婺州人也。姓氏。嗣石。元和二年丁亥化。律郎符撰塔。二碑所。生出甚。但道原集之日非一一。往不宛。人捃拾而得其差可知也。自景德至今。天下四海以。列。位立宗者。不能略加究辨。惟丕相居士公及夏卿二君子。每宗中事。曰。石得山。山得曹洞。一宗教理行果言宛。且天皇道悟下出周金。呵雨。佛祖不敢其。恐自天皇或有差。寂音尊者亦疑之云道悟似有人。居士後於。
得唐符所撰天皇道悟塔。又得丘玄素所作天王道悟塔。以遍示方曰。
吾疑德山洞山同出石下。因甚垂示作用活不同。今以丘符二之。朗然明白。方信吾法人不耳。寂音曰。圭峰答斐相宗趣。列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山今妄以二宗者。可一笑。 略梗概以明者。庶知五家之正派如是而已) (六)江西北湖塘亮老。伏承兄得先真。瞻。以手胸示之。亮便拜。云。莫莫。亮云。兄也。某甲不兄。
云。汝先真。亮云。因什教某甲莫。云。何曾(七己丑)元和四年。上侍臣。政之猛孰先。宰相德。曰。唐家承隋苛虐以仁厚先。太宗皇帝明堂。即禁鞭背刑。列所循皆尚德教。故天大俄而夷。本朝之化感人心之深。帝曰。如公言。德善。
古今本末。以悟人主。相和不察察名。文章雅正。公卿侯王功德卓者。皆所。止外。其藉流。自然可慕。元元和羽(八)德著草衣宴坐曰。信州南有清宴坐之地。而在焉。所由莫得而。初州人析薪者遇之于野中。其形然草木俱。咨於州。乃延就地。三十年矣。州人不知其所以然也。遂以草衣焉。足不蹈地口不味。
日夜寒暑。寂默之境一床而已。有然此身不。其以三世五皆妄作。然後以有法十二。於正智中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增浚道源。度众逾广。大明群昏。乃兴毗尼。微密是论。八万总结。彰于一言。
声闻熙熙。遐迩来奔。如木既拔。有植其根。乃法般舟。奥妙斯存。百亿冥会。
观于化元。同道祈祈。功庸以敦。如水期壅。流之无垠。帝求人师。登我先觉。
赫矣明命。表兹灵岳。于彼南阜。斋宫爰作。负揭致货。时靡要约。袒奋程力。 不呼而诺。是刈是凿。既涂既。层架孔硕。以延后学。出不牛马。服不絮帛。
匪安其躬。亦菲其食。勤而不劳。在用恒寂。纵而不傲。在舍恒得。洪融混合。
孰究其迹。懿兹遗光。式是嘉则。容貌往矣。轨仪无极。其徒追思。荐兹石。
(三十七己酉)顺宗诵改永贞(德宗长子。好浮图教。礼清凉为国师。xìng宽仁爱。尤善文隶。寿四十六崩咸宁殿。葬丰陵。居摄一年)
(三十八)是岁九月太尉中书令韦皋薨。皋初生。厥父饭僧祈福。忽有应真尊者至。斋毕rǔ媪抱儿求咒愿。尊者起谓众曰。此儿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于蜀。宜以武字之。言讫恍然不见。其后皋游官出处节义功名。大概与武侯相类。
治蜀二十有一年。封南康群王。有德在民。四川至今奉祀之。雅好释氏法。嘉州石像初成。皋为之托。略曰。头围千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世美其简而雅。又尝训鹦鹉念佛。鹦鹉毙以桑门故事维之。得舍利。皋为之记曰。元精以五气授万类。虽鳞介毛羽必有感清英纯粹者矣。或炳耀离火。或禀其苍精。皆应乎人文以奉若时政。则有革彼禽类习乎能言。了空相于不念。留真骨于已毙。 殆非元圣示现感于人心。同夫异缘用一真化。前岁有献鹦鹉鸟者曰。此鸟声容可观。音中华夏。有河东裴氏者。志乐金仙之道。闻西方有珍禽。群嬉和鸣演畅法音。以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意佛身所化。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比及辰后非时之食。终夕不视。固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lún。或教持佛名号曰。当由有念以至无念。则仰首奋翅若承善听。其后或俾之念佛。则默然而不答。或谓之不念。即唱言阿弥陀。历试如一曾无爽异。余谓其以有念为缘生。无念为真际。 皆生不答以为缘起也。真际虽言言本空也。每虚室戒曙发和雅音。穆如笙篁静鼓天风。下上其音念念相续。闻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鸣呼生有辰乎。缘其尽乎。以今年七月悴尔不怿。七日而甚。驯养者知将尽。乃鸣磬而告曰。将西归乎。为尔击磬。尔其存念。无一击磬一称弥陀佛。洎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翼委足不震不仆。然而绝。按释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殁有舍利。知其说者固不隔殊类哉。遂命以维之法焚之。余烬之末果有舍利十余粒。炯尔耀目莹然在掌。识者惊视闻者骇听。咸曰。可以诱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萨之化欤。时有高僧惠观。尝诣三学山巡礼圣迹。闻说此鸟涕泪悲泣。请以舍利于灵山用陶甓建塔旌异之。余谓此禽存而有道殁而有徵。古之所以通圣贤阶至化者。女娲蛇躯以嗣帝中。衍鸟身而建侯。纪乎册书。其谁曰语怪。而况此鸟有弘于道流圣证昭昭。胡可默已。是用不愧。直书于辞。是岁八月。顺宗逊于位。皇太子立。是为宪宗。初顺宗尝在东宫。问佛光如满禅师曰。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今佛在何处。答曰。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
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帝又问曰。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满复答曰。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帝闻大悦。又尝问心要于清凉国师。国师答之。其略曰。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xìng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 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xìng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相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yīn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启。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亡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唐(一丙戌)宗改元和(宗子。以北突厥承招使。白居易自中官者。天下安。咸中之主。北方天帝降。令佛法。帝不承命。 服丹。致xìng燥急。後中官弘志弑之。四十三。葬于景陵有名柳子厚退之元微之禹白居易等。在位十五年)
(二)信州湖大者。衢州江人也。姓徐氏。李翱。大悲用千手眼作。云。今上用公作。有一僧乞置塔。李尚云。教中不塔下。又作生。。僧。云。他得大提。上入。於麟德殿。有一法。。如何是四。云。上一帝。三帝何在。又。yù界。
居色界。此土何而立。云。法只知yù界。不知界yù。法云。 如何是。以手空。法。帝云。法。只一尚不奈何。
德曰。行住坐竟以何道。有曰。知者是道。曰。不可以知知。不可以。安得知者是道乎。有。分是道。曰。善能分法相。
於第一而不。安得分是道乎。有。四八定是道。曰。佛身不。安在四八定是道邪。皆杜口。又。帝尸利。大生如何xìng成佛。尸利云。佛xìng如水中月。可不可取。因帝曰。佛xìng非必。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何者是佛xìng。曰。不陛下所。帝默契真宗(三)益加重。於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寂。七十四。敕惠xìng之塔寒山子者。不知其氏族里。於台州唐寒岩。故父老以寒山子之。人野。好冠皮冠著木屐。裘衲若狂。笑歌自若。其所居近天台清寺。寺僧干者。亦非常人也。每自薪水力於杵臼。以用。寒山子方外友。先是干行赤城道中。啼草菜。之孩童十。其出初言。心之。引寺令除。以其得之於野。因名拾得。既陀苦行精敏。 甚干寒山所器。之偕。三人者相得甚。寺僧皆之。然中心疑而莫之省也。拾得日常器冀有[月*]。著以筒留寒山。二子皆能。或村保。寓事感有以意。或石壁。或。或酒肆中。皆超。
古名流未能彷也。自述云元非逸士。自山林人。在蒙白。旦裹疏巾。道有巢cāo。舜臣。猴罩帽子。非辟。又曰。yù得安居。
寒山可保。微吹幽松。近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老。十年不得。
忘道。又曰。有身身。是我非我。如此思量。延倚岩坐。足青草生。上。以世人。床施酒果。又曰。玉堂珠。中有娟子。貌神仙。容若桃李。家春合。西舍秋起。更足三十年。如甘蔗滓。其句若此者甚夥。拾得掌供。至食佛而食。又於如像前斥之曰。小根何者耶。寺僧深怪之。不使直供。又伽神粥多所。拾得杖神而曰。汝食不能。焉能伽乎。神遍寺僧曰。拾得鞭我。至旦互以及。一一皆同。志是之。干出。元末丘胤出守台州。yù之官我病。名莫差。干偶至其家。自善此疾。丘而之。干命水濡之。臾所苦除。因是大喜甚加敬焉。所。曰天台清。
曰彼有者不。曰有之。然不可以世故求也。寒山拾得利普示。二子混干清。公若之官就。不宜後也。丘南上事未久。入寺干。但茆宇虎伏舍。入寺二大士。寺僧引至後。丘拜二大士。起走曰。舌陀汝不。我何。遽返寒岩。次日丘令。寒山使至曰。
。遂入岩石。拾得亦去。後不知(四子亥)州城天皇道悟。律郎符撰碑。其略云。姓氏。婺州人。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二十五受戒於杭州竹林寺。初一服勤五年。大十一年于大梅山。建中初江西祖。二年石。乃大悟。遂紫陵山。後於南城有天皇寺。因火。僧修。乃曰。苟得悟化主必能福我。江陵尹右shè裴公稽首法。致迎至。素不迎送。
客皆坐而揖之。裴愈加敬。石之道盛于此。患背痛。大疾。
召典座近前。曰。。曰。不。拈枕子於地上。即便告寂。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世。曰惠真。曰幽。曰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也(五)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天王道悟入寂。唐正大夫部侍郎平章事南度使丘玄素。撰碑云。道悟渚人。姓崔氏。子玉之後胤也。年十五依沙寺翥律出家。二十三嵩山受戒。三十三石。沐指示曾未投。次忠。三十四侍者真南祖。祖曰。取自心本是佛。不次不假修持。自如如德。於言下大悟。祖曰。汝若住持莫。
蒙旨已便反州。去郭不草。後因使。左右申其端。使道。其路隘通。目荒榛曾未修削。睹怒令人擒於水中。
旌旆才乃遍衙火外洪焰莫可近之。唯空中曰。我是天王神。我是天王神。使回心拜。焰都息宛然如初。遂往江在水都不衣。使重申悔。迎在衙供。於府西造寺。天王。常云快活快活。及叫苦苦。又云。王取我也。院主曰。和尚被度使向水中。神色不。如今何得恁地。枕子云。汝道是如今是。院主。便入。八十二。夏六十三。嗣法一人。曰崇信。即潭也○曰(寂音尊者曰。州天王寺道悟。如所。曰道悟得法於石。所居寺曰天皇。婺州人。姓氏。年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披剃。年二十五。杭州竹林寺受具。首山一。服勤五年。大中抵陵。大。二夏。乃造石。元和丁亥四月示寂。六十。三十五。及所集五家宗派。曰道悟嗣祖。引唐丘玄素所撰碑文千言。其略曰。道悟。渚人。姓崔氏。即子玉後胤也。年十五於沙寺翥律出家。二十三嵩山律德得尸。石扣寂。二年所契悟。乃入安忠。三十四侍者真南大。大悟於言下。祝曰。他日莫。故渚。元和十三年戊戌。四月初示疾。十三日寂。八十二。六十三。考其。正如人。然玄素所曰。有法一人崇信。住澧州潭。南碑。唐人登。列法人于後。有道悟名圭峰。答裴相宗趣。列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山。今妄以二宗者。可一笑。出林○堂重校五家宗派序云。景德。僧道源集三十卷。自曹溪下列派一曰南。出大。一曰青原思。思出石。自派下又分五宗。大出八十四善知。有百丈海。海出大二人。下出玄。
故宗。下出仰山寂。故仰宗。八十四人又有天王悟。悟得潭信。
信得德山。得雪峰存。存下出偃。宗。次玄沙。出地藏琛。
琛出清。益法眼宗。次石出山天皇悟二人。悟下得惠真。真得幽。
得文三世便。唯山得岩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章。是曹洞宗。 今。收法眼宗。石下矣。同道悟有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者。渚人也。崔子玉之後。嗣祖。元和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化。
正大夫丘玄素撰塔。文千言。其略云。祖祝曰。他日莫。故渚。一曰。江陵城天皇寺道悟者。婺州人也。姓氏。嗣石。元和二年丁亥化。律郎符撰塔。二碑所。生出甚。但道原集之日非一一。往不宛。人捃拾而得其差可知也。自景德至今。天下四海以。列。位立宗者。不能略加究辨。惟丕相居士公及夏卿二君子。每宗中事。曰。石得山。山得曹洞。一宗教理行果言宛。且天皇道悟下出周金。呵雨。佛祖不敢其。恐自天皇或有差。寂音尊者亦疑之云道悟似有人。居士後於。
得唐符所撰天皇道悟塔。又得丘玄素所作天王道悟塔。以遍示方曰。
吾疑德山洞山同出石下。因甚垂示作用活不同。今以丘符二之。朗然明白。方信吾法人不耳。寂音曰。圭峰答斐相宗趣。列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山今妄以二宗者。可一笑。 略梗概以明者。庶知五家之正派如是而已) (六)江西北湖塘亮老。伏承兄得先真。瞻。以手胸示之。亮便拜。云。莫莫。亮云。兄也。某甲不兄。
云。汝先真。亮云。因什教某甲莫。云。何曾(七己丑)元和四年。上侍臣。政之猛孰先。宰相德。曰。唐家承隋苛虐以仁厚先。太宗皇帝明堂。即禁鞭背刑。列所循皆尚德教。故天大俄而夷。本朝之化感人心之深。帝曰。如公言。德善。
古今本末。以悟人主。相和不察察名。文章雅正。公卿侯王功德卓者。皆所。止外。其藉流。自然可慕。元元和羽(八)德著草衣宴坐曰。信州南有清宴坐之地。而在焉。所由莫得而。初州人析薪者遇之于野中。其形然草木俱。咨於州。乃延就地。三十年矣。州人不知其所以然也。遂以草衣焉。足不蹈地口不味。
日夜寒暑。寂默之境一床而已。有然此身不。其以三世五皆妄作。然後以有法十二。於正智中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