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生一事
丁老看着鲁善工拿着茶杯发呆,暗自点头,这才是匠人心性,见到高超手艺痴迷不已,这次带他来没有错。
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老人十分重视,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专门带他来见唐明。鲁善工天赋极高,为人谦虚好学,家传深厚,乃前所未见之百年奇才!
丁老已经年过古稀,名利财富已经看淡,反而对文化传承念念不忘。师傅耿宝昌已经九十高龄,身体越发衰弱,自己的师兄弟也寥寥无几,如果他们这一代全部逝去,那……
每次想到这些,老人惴惴不安,虽然年过七十,还不遗余力收徒传道,身体力行,就是想在生命最后几年,尽可能把毕生所学传承下去。
唐明看见鲁善工的表情也很欣赏,能在年轻人身上感觉到资深匠人的气质,特别是私下听完丁老的介绍和见过乾隆官窑修复的照片,对这个后辈充满好奇和期待。
鲁善工回过神,看着两人笑道:“不好意思,见到好手艺容易入神,唐老果然名不虚传!”
“好说,好说!”唐明掩饰不住满意之情,能得到同行高手的认同最爽,拿起茶壶道:“现在也老喽,达不到年轻时候的精力和手感,这门手艺虽然已经传给徒弟们,但毕竟需要时间累积,所以……”
“您放心,手艺绝对不会失传,这点我可以保证!”
唐明有些吃惊的看着满脸正色的鲁善工,拍拍他的肩膀,寄予厚望道:“好,有你们年轻人这句话在,我们老家伙死而无憾!”
时间不早,众人回去休息,这一窑成果不错,精品率达到百分之八,已经很不容易。
第二天鲁善工和丁老准备回京城,在景德镇已经呆了好几天,亲眼见识过唐家老窑,还得到一门高超手艺,可谓满载而归。
临行前鲁善工跟唐明达成合作意向,每个月固定收购三十个高档素胎,用于练习手艺。最后每个五千元成交,已经算是半卖半送。
听唐明介绍,景德镇制瓷有着千年历史,实际上开采高岭土已长达1700余年,而如今在高岭村已经没有任何瓷土资源。
目前就剩三宝蓬和宁村两个瓷矿还在开采,仅凭这两个矿的产量,根本无法维持景德镇制瓷需求,再过20年,景德镇将面临本地瓷土资源断档的局面。
特别是优质高岭土,一千斤瓷土才能选出不到十斤的精品,可想而知其珍贵程度。幸好唐家毕竟是背景深厚,自己拥有一个小私人矿,虽然出产不多,可自给自足基本能保证。
要不是大家成为朋友,每个唐家出品的素胎,市场被炒到一万五,很多时候还有价无市,这次算是另一个收获。
“是不是有点钱不够花的感觉?”
飞机上丁老看见鲁善工若有所思,笑问道:“原本以为两千万不少吧?结果……”
鲁善工叹口气,无奈道:“您老说的对,钱……真不太够花!”
“哈哈哈,现在你终于明白?”丁老大笑道:“你以为手艺人都过的很清贫?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悲催状态?”
“那是一般水平!真正手艺高超的匠人,生活远比普通人,甚至某些土豪过的滋润惬意!”
丁老喝口茶,问道:“我听说你们现在年轻人都崇尚什么慢生活?动不动就把回归田园,放飞心灵挂在嘴边?”
“我看电视还有大学生毕业不工作,直接跑到深山老林,追求所谓隐士生活,美其名曰效仿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起来好像很美,很悠闲,全是狗屁!”
鲁善工一愣,老爷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好奇道:“您老这是……”
丁老一字一句,斩钉截铁道:“在我看来,那不是隐士,而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
“人就应该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磨练,多积累,尽快融入社会,努力工作才是正道。”
“咱们不说陶渊明文化修养有多高,就光人家的背景,现在谁能比的了?”
“从祖父那辈就是名士,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传到他这里,虽然不如祖上荣光,但也是地主大户,虽然家遭突变,不复从前,可也是衣食无忧。”
“人家有资格悠然见南山,有修养整天吟诗作对,抚琴品香,甚至风花雪月,身边还有一大群名流文人追捧,可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
丁老越说愤慨,激动道:“我早就说过,一招鲜吃遍天,人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立足!”
“所有人都去考大学,好,现在都毕业出来,能干什么?”
“整整四年一无所获,白白浪费大好光阴,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去学门手艺?”
“咱们老祖宗留下多少好东西?其他的不说,就光瓷器一门,博大精深,老唐几代人都还没研究透,难道不能学?”
“很多人说传统手艺已经过时,老掉牙的东西?他们懂个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家老外都知道千里迢迢来国内学习手艺,收藏艺术品,难道别人都是傻子?”
“要说手艺人生活落魄,朝不保夕,旧社会的确是这样,可现在绝对不可能。你去景德镇问问,随便一个拉坯小工,每天最少两三百。”
“只要年轻人愿意学,老板包吃包住,免费教学,出师后还安排工作,现在哪个企业能做到这些?”
鲁善工沉默不语,慢慢给老爷子满上茶,这些谁都知道,可社会就是如此运作,手艺没落已经是不争事实,不是一两个人,几句话就是改变。
“哎……”
丁老长叹口气,慢慢放松下来,有些疲惫的靠在椅背上,许久道:“算了,这些话我只能跟你抱怨抱怨,手艺啊,苦啊!难啊!”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关键!
不是人都傻,也不是国家不明白,关键是学手艺太苦,太累,太慢!
随便一个动作就要练几个月,甚至几年,你让谁去干?用唐明话来说,他的徒弟都是当儿子养,几岁就跟在身边,衣食住行全包。
以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老爷子一手操办,这才能留住人才!
好家伙,一个拉坯天赋高的最少也要练两年才算出师,然后又是三年利坯,五年上釉,十年画工,二十年烧窑……
可不就是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老人十分重视,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专门带他来见唐明。鲁善工天赋极高,为人谦虚好学,家传深厚,乃前所未见之百年奇才!
丁老已经年过古稀,名利财富已经看淡,反而对文化传承念念不忘。师傅耿宝昌已经九十高龄,身体越发衰弱,自己的师兄弟也寥寥无几,如果他们这一代全部逝去,那……
每次想到这些,老人惴惴不安,虽然年过七十,还不遗余力收徒传道,身体力行,就是想在生命最后几年,尽可能把毕生所学传承下去。
唐明看见鲁善工的表情也很欣赏,能在年轻人身上感觉到资深匠人的气质,特别是私下听完丁老的介绍和见过乾隆官窑修复的照片,对这个后辈充满好奇和期待。
鲁善工回过神,看着两人笑道:“不好意思,见到好手艺容易入神,唐老果然名不虚传!”
“好说,好说!”唐明掩饰不住满意之情,能得到同行高手的认同最爽,拿起茶壶道:“现在也老喽,达不到年轻时候的精力和手感,这门手艺虽然已经传给徒弟们,但毕竟需要时间累积,所以……”
“您放心,手艺绝对不会失传,这点我可以保证!”
唐明有些吃惊的看着满脸正色的鲁善工,拍拍他的肩膀,寄予厚望道:“好,有你们年轻人这句话在,我们老家伙死而无憾!”
时间不早,众人回去休息,这一窑成果不错,精品率达到百分之八,已经很不容易。
第二天鲁善工和丁老准备回京城,在景德镇已经呆了好几天,亲眼见识过唐家老窑,还得到一门高超手艺,可谓满载而归。
临行前鲁善工跟唐明达成合作意向,每个月固定收购三十个高档素胎,用于练习手艺。最后每个五千元成交,已经算是半卖半送。
听唐明介绍,景德镇制瓷有着千年历史,实际上开采高岭土已长达1700余年,而如今在高岭村已经没有任何瓷土资源。
目前就剩三宝蓬和宁村两个瓷矿还在开采,仅凭这两个矿的产量,根本无法维持景德镇制瓷需求,再过20年,景德镇将面临本地瓷土资源断档的局面。
特别是优质高岭土,一千斤瓷土才能选出不到十斤的精品,可想而知其珍贵程度。幸好唐家毕竟是背景深厚,自己拥有一个小私人矿,虽然出产不多,可自给自足基本能保证。
要不是大家成为朋友,每个唐家出品的素胎,市场被炒到一万五,很多时候还有价无市,这次算是另一个收获。
“是不是有点钱不够花的感觉?”
飞机上丁老看见鲁善工若有所思,笑问道:“原本以为两千万不少吧?结果……”
鲁善工叹口气,无奈道:“您老说的对,钱……真不太够花!”
“哈哈哈,现在你终于明白?”丁老大笑道:“你以为手艺人都过的很清贫?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悲催状态?”
“那是一般水平!真正手艺高超的匠人,生活远比普通人,甚至某些土豪过的滋润惬意!”
丁老喝口茶,问道:“我听说你们现在年轻人都崇尚什么慢生活?动不动就把回归田园,放飞心灵挂在嘴边?”
“我看电视还有大学生毕业不工作,直接跑到深山老林,追求所谓隐士生活,美其名曰效仿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起来好像很美,很悠闲,全是狗屁!”
鲁善工一愣,老爷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好奇道:“您老这是……”
丁老一字一句,斩钉截铁道:“在我看来,那不是隐士,而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
“人就应该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磨练,多积累,尽快融入社会,努力工作才是正道。”
“咱们不说陶渊明文化修养有多高,就光人家的背景,现在谁能比的了?”
“从祖父那辈就是名士,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传到他这里,虽然不如祖上荣光,但也是地主大户,虽然家遭突变,不复从前,可也是衣食无忧。”
“人家有资格悠然见南山,有修养整天吟诗作对,抚琴品香,甚至风花雪月,身边还有一大群名流文人追捧,可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
丁老越说愤慨,激动道:“我早就说过,一招鲜吃遍天,人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立足!”
“所有人都去考大学,好,现在都毕业出来,能干什么?”
“整整四年一无所获,白白浪费大好光阴,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去学门手艺?”
“咱们老祖宗留下多少好东西?其他的不说,就光瓷器一门,博大精深,老唐几代人都还没研究透,难道不能学?”
“很多人说传统手艺已经过时,老掉牙的东西?他们懂个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家老外都知道千里迢迢来国内学习手艺,收藏艺术品,难道别人都是傻子?”
“要说手艺人生活落魄,朝不保夕,旧社会的确是这样,可现在绝对不可能。你去景德镇问问,随便一个拉坯小工,每天最少两三百。”
“只要年轻人愿意学,老板包吃包住,免费教学,出师后还安排工作,现在哪个企业能做到这些?”
鲁善工沉默不语,慢慢给老爷子满上茶,这些谁都知道,可社会就是如此运作,手艺没落已经是不争事实,不是一两个人,几句话就是改变。
“哎……”
丁老长叹口气,慢慢放松下来,有些疲惫的靠在椅背上,许久道:“算了,这些话我只能跟你抱怨抱怨,手艺啊,苦啊!难啊!”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关键!
不是人都傻,也不是国家不明白,关键是学手艺太苦,太累,太慢!
随便一个动作就要练几个月,甚至几年,你让谁去干?用唐明话来说,他的徒弟都是当儿子养,几岁就跟在身边,衣食住行全包。
以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老爷子一手操办,这才能留住人才!
好家伙,一个拉坯天赋高的最少也要练两年才算出师,然后又是三年利坯,五年上釉,十年画工,二十年烧窑……
可不就是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