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81章 泥美人
鲁善工一撇嘴,前几年政府下限制令,主要是黄龙山紫砂矿脉,可随着紫砂壶行情的飙升,有些商人就囤积紫砂泥在手中,并极力炒作紫砂泥即将绝迹,趁机抬高紫砂泥的售价。
2013年市场上的大致价格为普通紫砂泥两千一吨,底槽清紫砂泥2万元一吨左右,还有些精品紫砂泥不是以吨计,而是以斤售,这些价格比2005年初的时候暴涨十多倍。
但是宜兴丁蜀镇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坯手做壶为生,有的人家是世代做壶,有储备泥料的习惯,在政府颁布条例前,他们已经有数百吨的存粮。而做一把壶根本用不了多少泥料,囤积的泥料恐怕做一辈子也用不完。
要知道很多大师做一把壶,所用原料也就半公斤到1公斤,原料完全够用。
赵四海感叹道:“记得紫砂大师汪寅仙给我说过:原料就等于紫砂匠人的食粮,不过这种食粮永远不怕变质。”
“如果是熟泥,存放时间越长,陈腐时间越久,就越好做壶。有些原料如果存放时间太久干掉,只要重新回炼一下,完全可以再用。”
“她老人家每次看到好泥都会买一点,不是现在用,而是存起来留到以后用,家里地窖存着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的紫砂泥,越老越值钱,越老越有味道。”
“她以前在紫砂厂里做壶,一直做到退休。两个膝盖都有骨质增生,2002年差点瘫痪,这就是多年做紫砂壶落下的毛病。”
“后来把工作室安在家里,但年纪大了,一件东西要做很长时间。再加上社会活动也多,真正每年才做三四把壶。”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大师壶,汪寅仙作为继顾景舟以后的紫砂泰斗,现在市场上一把精品最少也大几十万,好的题材过百万也正常。
很多人托各种关系私人订制,等老人家已过世,那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投资潜力股。
连赵四海这种紫砂大神每年都要买几把新人的作品,投资的就是未来升值潜力,钱是其次,主要是考验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
“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国家级七位手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港澳台和岛国。后来又成立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工艺师、800名工艺师。”
“其实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不过150人,都集中在高级匠人手里。每年我去宜兴,见到不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
鲁善工拿起一把顾景舟,用心把玩着,感受着独特的质感,行话叫:砂性。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所谓砂性,就好像将黄豆、绿豆、大米、芝麻按不同比例调匀装在一个碗里的效果。
从直观上看到的,是不同粗细的颗粒带来的远近层次感和视觉变化,做出来的成品外观效果呈丰富的颗粒砂面。
紫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泥料:红泥和本山绿泥。这两种料子,一个艳红油润,一个嫩黄细腻,各有特色。
宜兴黄龙山本地所产的红泥料,尤其是深层矿井的好料子,往往成品在烧成温度适合的前提下,都能表现出铿锵的刚性、清晰的砂性、精气内蕴的水色、古朴温润的触感,细看颗粒外观圆润饱满。
本山绿泥,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赵四蝴鲁善工对紫砂产生兴趣,以对方的天赋悟性,加上瓷器的底子,说不定能成为最大潜力股,继续介绍道:“宜兴紫砂的生产制作基本上分布在丁山的东北面,上袁村、中袁村、西望村、双桥村。”
“特别是西南部的芳溪村,1980年代开始以贩卖老壶起步,主要做宝岛生意,老壶逐渐淘尽,就开始以做高仿壶。”
“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比较粗糙,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地下的水湿气,使得壶体表面失光。”
“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赵四海放下手里的紫砂壶,无奈道:“要我看现在就算在宜兴丁山,真正懂陈腐料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所谓练泥人根本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过程中不留意颗粒结构的公道搭配,一味的机械破碎摧毁过筛,导致泥料质感过分平均,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颗粒分布,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
“好的泥料,应该质感丰硕,光彩谦和,不招摇,应该蕴藉内敛。”
鲁善工深有感触,为什么说紫砂和瓷器是泥的艺术?说白了原料优劣决定成品好坏高低。
紫砂行话叫五色土,所谓紫砂泥料其实是由不同泥料相拼,加入适量氧化物,才会产生各种光彩变化,形成很多新的泥种。
团泥、朱砂泥、菜茄泥、豆碧泥、墨绿泥、天青泥、绿泥、枇杷黄色、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比如手里的这把顾景舟的半月壶,就是用上品团泥制作而成,摸起来就是四个字:骨多肉少!
因为好的团泥矿料是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颗粒结构的特征是砂感强烈,表面质感丰硕。
所以不同泥料摸起来,有不同手感,如同美女的肌肤,各有风韵,其中奥妙不足以言语道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2013年市场上的大致价格为普通紫砂泥两千一吨,底槽清紫砂泥2万元一吨左右,还有些精品紫砂泥不是以吨计,而是以斤售,这些价格比2005年初的时候暴涨十多倍。
但是宜兴丁蜀镇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坯手做壶为生,有的人家是世代做壶,有储备泥料的习惯,在政府颁布条例前,他们已经有数百吨的存粮。而做一把壶根本用不了多少泥料,囤积的泥料恐怕做一辈子也用不完。
要知道很多大师做一把壶,所用原料也就半公斤到1公斤,原料完全够用。
赵四海感叹道:“记得紫砂大师汪寅仙给我说过:原料就等于紫砂匠人的食粮,不过这种食粮永远不怕变质。”
“如果是熟泥,存放时间越长,陈腐时间越久,就越好做壶。有些原料如果存放时间太久干掉,只要重新回炼一下,完全可以再用。”
“她老人家每次看到好泥都会买一点,不是现在用,而是存起来留到以后用,家里地窖存着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的紫砂泥,越老越值钱,越老越有味道。”
“她以前在紫砂厂里做壶,一直做到退休。两个膝盖都有骨质增生,2002年差点瘫痪,这就是多年做紫砂壶落下的毛病。”
“后来把工作室安在家里,但年纪大了,一件东西要做很长时间。再加上社会活动也多,真正每年才做三四把壶。”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大师壶,汪寅仙作为继顾景舟以后的紫砂泰斗,现在市场上一把精品最少也大几十万,好的题材过百万也正常。
很多人托各种关系私人订制,等老人家已过世,那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投资潜力股。
连赵四海这种紫砂大神每年都要买几把新人的作品,投资的就是未来升值潜力,钱是其次,主要是考验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
“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国家级七位手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港澳台和岛国。后来又成立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工艺师、800名工艺师。”
“其实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不过150人,都集中在高级匠人手里。每年我去宜兴,见到不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
鲁善工拿起一把顾景舟,用心把玩着,感受着独特的质感,行话叫:砂性。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所谓砂性,就好像将黄豆、绿豆、大米、芝麻按不同比例调匀装在一个碗里的效果。
从直观上看到的,是不同粗细的颗粒带来的远近层次感和视觉变化,做出来的成品外观效果呈丰富的颗粒砂面。
紫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泥料:红泥和本山绿泥。这两种料子,一个艳红油润,一个嫩黄细腻,各有特色。
宜兴黄龙山本地所产的红泥料,尤其是深层矿井的好料子,往往成品在烧成温度适合的前提下,都能表现出铿锵的刚性、清晰的砂性、精气内蕴的水色、古朴温润的触感,细看颗粒外观圆润饱满。
本山绿泥,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赵四蝴鲁善工对紫砂产生兴趣,以对方的天赋悟性,加上瓷器的底子,说不定能成为最大潜力股,继续介绍道:“宜兴紫砂的生产制作基本上分布在丁山的东北面,上袁村、中袁村、西望村、双桥村。”
“特别是西南部的芳溪村,1980年代开始以贩卖老壶起步,主要做宝岛生意,老壶逐渐淘尽,就开始以做高仿壶。”
“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比较粗糙,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地下的水湿气,使得壶体表面失光。”
“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赵四海放下手里的紫砂壶,无奈道:“要我看现在就算在宜兴丁山,真正懂陈腐料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所谓练泥人根本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过程中不留意颗粒结构的公道搭配,一味的机械破碎摧毁过筛,导致泥料质感过分平均,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颗粒分布,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
“好的泥料,应该质感丰硕,光彩谦和,不招摇,应该蕴藉内敛。”
鲁善工深有感触,为什么说紫砂和瓷器是泥的艺术?说白了原料优劣决定成品好坏高低。
紫砂行话叫五色土,所谓紫砂泥料其实是由不同泥料相拼,加入适量氧化物,才会产生各种光彩变化,形成很多新的泥种。
团泥、朱砂泥、菜茄泥、豆碧泥、墨绿泥、天青泥、绿泥、枇杷黄色、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比如手里的这把顾景舟的半月壶,就是用上品团泥制作而成,摸起来就是四个字:骨多肉少!
因为好的团泥矿料是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颗粒结构的特征是砂感强烈,表面质感丰硕。
所以不同泥料摸起来,有不同手感,如同美女的肌肤,各有风韵,其中奥妙不足以言语道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