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
看着眼前四件玉器,巧夺天工,乃明清玉雕手艺之大成之作。
特别是一捧雪,就算拿到故宫也是出类拔萃,如果没有记错,故宫那件同类型的背面有条黑筋,也是因为这个瑕疵才被评为二级文物。
自己手里的完美无缺,整料全是羊脂玉,要知道就算现在有电动工具辅助,雕刻也是一件难度极大,对创意要求极高的手艺,更何况是古代。
鲁善工脑中闪过一幕幕场景,只见工匠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捣沙研浆!
因为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全部,而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9度。
第二步是解料,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第三步才是扎砣,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步是冲砣,也就是粗磨,相当于做胚。靠工匠一双巧手把原石打磨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磨砣,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然后是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上花,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最后是透光,利用雕刀进行镂雕和透雕,是最考验手艺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件玉器都经历四个过程:.采玉;2.量料取材;3.因材施艺;4.进入市场。
玉料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原生矿是指蕴藏于海拔4,000米雪线以上的原生矿体,因山陡缺氧,开采工作十分困难,开采下来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矿是指从原矿体剥离成小块之后,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将其冲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采集的玉料,俗称水料或仔料。
古人将水料的采集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为真,其实是每年月份当地民众沿河采拾被冰水冲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盘,重达千公斤者是为罕见。
玉器的造型与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不同,立体的少,平面的多。在立体玉器中,浑圆的球体极为少见,而大多是扁体或较矮的,这是由于子玉的料胎形状决定的。
按照古代琢玉流程,第-3道是学徒工做,4-道才是玉匠的本分。
根据: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冈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的玉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一枚价值五六十金。
别人治玉用砂碾,子冈治玉用刀雕刻。徐渭在诗中也有相同的说法: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冈。”
诗中的昆吾刀,传说是陆子冈雕玉的用刀。
以前只听说陆子冈的手艺,今天终于有实物在手,鲁善工虽然没有涉及玉雕领域,但一理通百理明,能看出很多细节。
民间传说陆子冈非上好的白玉不雕,其实不然,故宫有件的清宫旧藏,在扭里藏有暗款的子冈制青玉杯,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个杯就应该是白玉杯而不是青玉杯。
子冈牌虽小,但对材质要求很高,不能象做圆雕那样根据原始玉料的情况进行设计,对材质不好的地方安排剔除或采用巧雕,子冈牌要求整块牌子尽量做到质地、色泽等一致,因此做子冈牌是很费料。按照当时玉料的珍贵程度,用上好白玉制作子冈牌的确是很奢侈的事情。
磨地子!
鲁善工闭上眼睛,用心把玩着玉牌,手指能感觉到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细节,简单地说就是在紧挨着阳文附近的地子呈磨砂状,糙如磨砂玻璃,这就是传说中的“磨地子”。
在明中晚期的玉雕中,可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玉器一般加工较粗犷,有浮雕图案时地子磨得不够平整,后人诟之以粗大明。
而南派的制玉则多玲珑奇巧,陆子冈是南派的代表,传说磨地子工艺为他所创。
由于磨地子的存在,即便是薄意浅浮雕形式,也显得图案立体感极强,隔一段距离看其图案也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如果用放大镜观看,应该能看见状如虫蚀,似用针尖点凿成,与工艺中的影雕效果颇有类似之处,而与常规玉雕中的砣轮碾磨或钻琢而成的地子截然不同。
光这一点就令人赞叹,要在如此细微之处“磨”出这种效果恐非易事!
和田玉虽然被列入软玉范畴,但它的硬度只是比翡翠稍低,硬度6—6.5,好的和田玉甚至可达到或略高于7,可以划动硬度为7的玻璃。
在硬度如此高的玉石上,又是在如此细微之处,采用过去的工艺作出这种磨地子,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个特色是其刀法,过去和田玉器的雕琢是用砣具以为介质沾水进行碾磨,而非用刀雕刻,严格说起来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刀法。
而子冈牌不同,比起其他杂乱而粗糙的文饰琢线,其文饰琢线十分准确、肯定、灵动而又精细有序,似用刀精心雕琢刻划而成,居然能营造出一种书画中才有的笔法或笔意。
鲁善工越研究越吃惊,脑中居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是在放大镜底下完成?”
正是因为上述两种工艺的特别,非常人所能及,因此传说子冈治玉用刀雕刻,而且是气势如虹的昆吾刀,甚至有个别专家猜测陆子冈的昆吾刀可能是用到镶嵌有钻石的工具做成。
玉器竟然能表现出书画才有的笔墨情趣!
不愧是琢玉第一人!
就连鲁善工都不由感叹,陆子冈的手艺真乃巧夺天工,不愧是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
明末以后交通逐渐发达,玉器越来越多,在晚明或子冈后的子冈牌中,偶尔也能看到其它的两种不同的磨地子。其一做法只是将那部分地子不抛光,而其剔地的手法采用的是常规的碾磨,而且范围比较宽,虽有深浅变化,但立体感及反映出来的层次不够强。
还有一种甚至算不得磨地子,在阳文与地子的交界处用砣具大角度斜交阳文走线碾出许多细小密集的齿沟,汇集成一道大沟。
粗看也有点象磨地子,虽增强立体感,但没有深浅层次变化,而且阳文边部呈小齿状,阳文线条有失润滑流畅。
清代子冈牌则干脆未见有磨地子的,所以清代子冈牌中的薄意浅浮雕立体感不强,只适于近处把玩细看。为增强立体感,在清代中晚期的子冈牌往往采用高浮雕的形式。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特别是一捧雪,就算拿到故宫也是出类拔萃,如果没有记错,故宫那件同类型的背面有条黑筋,也是因为这个瑕疵才被评为二级文物。
自己手里的完美无缺,整料全是羊脂玉,要知道就算现在有电动工具辅助,雕刻也是一件难度极大,对创意要求极高的手艺,更何况是古代。
鲁善工脑中闪过一幕幕场景,只见工匠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捣沙研浆!
因为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全部,而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9度。
第二步是解料,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第三步才是扎砣,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步是冲砣,也就是粗磨,相当于做胚。靠工匠一双巧手把原石打磨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磨砣,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然后是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上花,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最后是透光,利用雕刀进行镂雕和透雕,是最考验手艺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件玉器都经历四个过程:.采玉;2.量料取材;3.因材施艺;4.进入市场。
玉料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原生矿是指蕴藏于海拔4,000米雪线以上的原生矿体,因山陡缺氧,开采工作十分困难,开采下来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矿是指从原矿体剥离成小块之后,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将其冲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采集的玉料,俗称水料或仔料。
古人将水料的采集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为真,其实是每年月份当地民众沿河采拾被冰水冲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盘,重达千公斤者是为罕见。
玉器的造型与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不同,立体的少,平面的多。在立体玉器中,浑圆的球体极为少见,而大多是扁体或较矮的,这是由于子玉的料胎形状决定的。
按照古代琢玉流程,第-3道是学徒工做,4-道才是玉匠的本分。
根据: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冈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的玉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一枚价值五六十金。
别人治玉用砂碾,子冈治玉用刀雕刻。徐渭在诗中也有相同的说法: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冈。”
诗中的昆吾刀,传说是陆子冈雕玉的用刀。
以前只听说陆子冈的手艺,今天终于有实物在手,鲁善工虽然没有涉及玉雕领域,但一理通百理明,能看出很多细节。
民间传说陆子冈非上好的白玉不雕,其实不然,故宫有件的清宫旧藏,在扭里藏有暗款的子冈制青玉杯,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个杯就应该是白玉杯而不是青玉杯。
子冈牌虽小,但对材质要求很高,不能象做圆雕那样根据原始玉料的情况进行设计,对材质不好的地方安排剔除或采用巧雕,子冈牌要求整块牌子尽量做到质地、色泽等一致,因此做子冈牌是很费料。按照当时玉料的珍贵程度,用上好白玉制作子冈牌的确是很奢侈的事情。
磨地子!
鲁善工闭上眼睛,用心把玩着玉牌,手指能感觉到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细节,简单地说就是在紧挨着阳文附近的地子呈磨砂状,糙如磨砂玻璃,这就是传说中的“磨地子”。
在明中晚期的玉雕中,可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玉器一般加工较粗犷,有浮雕图案时地子磨得不够平整,后人诟之以粗大明。
而南派的制玉则多玲珑奇巧,陆子冈是南派的代表,传说磨地子工艺为他所创。
由于磨地子的存在,即便是薄意浅浮雕形式,也显得图案立体感极强,隔一段距离看其图案也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如果用放大镜观看,应该能看见状如虫蚀,似用针尖点凿成,与工艺中的影雕效果颇有类似之处,而与常规玉雕中的砣轮碾磨或钻琢而成的地子截然不同。
光这一点就令人赞叹,要在如此细微之处“磨”出这种效果恐非易事!
和田玉虽然被列入软玉范畴,但它的硬度只是比翡翠稍低,硬度6—6.5,好的和田玉甚至可达到或略高于7,可以划动硬度为7的玻璃。
在硬度如此高的玉石上,又是在如此细微之处,采用过去的工艺作出这种磨地子,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个特色是其刀法,过去和田玉器的雕琢是用砣具以为介质沾水进行碾磨,而非用刀雕刻,严格说起来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刀法。
而子冈牌不同,比起其他杂乱而粗糙的文饰琢线,其文饰琢线十分准确、肯定、灵动而又精细有序,似用刀精心雕琢刻划而成,居然能营造出一种书画中才有的笔法或笔意。
鲁善工越研究越吃惊,脑中居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是在放大镜底下完成?”
正是因为上述两种工艺的特别,非常人所能及,因此传说子冈治玉用刀雕刻,而且是气势如虹的昆吾刀,甚至有个别专家猜测陆子冈的昆吾刀可能是用到镶嵌有钻石的工具做成。
玉器竟然能表现出书画才有的笔墨情趣!
不愧是琢玉第一人!
就连鲁善工都不由感叹,陆子冈的手艺真乃巧夺天工,不愧是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
明末以后交通逐渐发达,玉器越来越多,在晚明或子冈后的子冈牌中,偶尔也能看到其它的两种不同的磨地子。其一做法只是将那部分地子不抛光,而其剔地的手法采用的是常规的碾磨,而且范围比较宽,虽有深浅变化,但立体感及反映出来的层次不够强。
还有一种甚至算不得磨地子,在阳文与地子的交界处用砣具大角度斜交阳文走线碾出许多细小密集的齿沟,汇集成一道大沟。
粗看也有点象磨地子,虽增强立体感,但没有深浅层次变化,而且阳文边部呈小齿状,阳文线条有失润滑流畅。
清代子冈牌则干脆未见有磨地子的,所以清代子冈牌中的薄意浅浮雕立体感不强,只适于近处把玩细看。为增强立体感,在清代中晚期的子冈牌往往采用高浮雕的形式。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