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参议官铁忠亦均逃去。诸军人见大事已成,不能无统率,乃挟请鄂军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元洪惧,诺之。遂改咨议局为军政府。召集官绅,宣布党纲四条,大旨以建立共和政府为主。革命军既得武昌,即渡江据汉阳兵工厂,令工匠奋力制造,以供军事之用。复于汉口立军政分府,以保中外人民之生命财产。盖不三日间,武汉三镇俱为革命军所得矣。
○第一百一节 革命军起义于武汉二
清政府闻三镇既失,恐武昌之革命军乘热北上,直捣燕京,遂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兵两镇赴鄂剿办。又令萨镇冰率海军赴鄂救应。八月二十六日,荫昌抵信阳,其先锋队已至汉口之北。萨镇冰乘楚有兵船,亦至。所统建安、建威等六pào舰,湖隼、湖膺、湖鹗等各雷艇,俱驶至汉口,泊于江心。其兵威之盛,见者皆为革命军危。及二十七日,革命军与荫昌之先锋队开战于刘家庙,先锋队大受挫折。已而荫昌之陆军大至,革命军复与之战,勇猛异常,故荫昌所部之军屡战屡败。其泊于江中之pào舰,萨镇冰虽命驶赴上游,发pào相应,百无一中。而武昌pào台与汉口革命军又两面攻之,故不能抵御而退。兵舰既退,北来陆军之势益孤,遂为革命军痛击,丧失粮械无算。事闻,清政府急起袁世凯于彰德,使南下督师。世凯知战之非计,密请政府召还荫昌,而以冯国璋等代领其军。复遣使示意于黎元洪,yù与议和,不得要领。于是冯国璋又率北军前进,所持者多机关pào。革命军稍不能支,遂退。冯国璋既抵汉口,疑其居民yīn助革命军,遂纵兵队焚毁华界房屋至十之八九,屠戮居民至数万人。外人之观战者,诋为野蛮残酷,惨无人道。清政府虽下罪己之诏,以期笼络人心,已无及矣。
○第一百二节 各省宣布独立
方鄂军之初变也,虽举黎元洪为都督,以抵抗北来攻鄂之师,惟恐众寡不敌,必至功败垂成。且环顾各省,类不知革命之真相,有作壁上观者。乃宣布其事,以号召四方。其略曰:
满洲以东胡残种入主中原,残德相沿,几三百载。yín威虐政,未遑具论。然以神明华胄,而戴此犬羊遗孽,以为宗主,是旷世之奇羞,绝代之巨耻也。我鄂军都督黎元洪激于公愤,赫然振怒,义帜一张,全军响应,半日之间,三镇环,足见人心思汉,天下乔诘卓鸷而不甘雌伏于建虏之下者,已非一日。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乃伪政府不知天命,反肆行抵抗,调将遣师,水陆并进。甫一jiāo锋,俱遭败北。陆师则退保信阳,水军则几遭沉没。瓦解之势已成,倒戈之期日迫。我义师一方却敌,一方保民,外教外商,尤为周密。故世界愿认为战团,各国皆目为义举。然湖北居天下之中,当四战之地,进取则有余,保守则不足。是故一军出河洛以达宛平,而辽东三省,可以檄定。一军出宜昌以攻成都,而西藏可以遥制。一军趋衡岳而连百粤。一军下九江,而扬子江下流诸省,悉归掌握。大功之成,易于反掌。但义师崛起,兵力犹孤。进取之军,或不足以供遣派,则恐时机一去,而大局全非,汉族兴亡间不容发。昔者洪、杨之役,湖北旋得旋失。此诚便于进取,不便于保守之故也。现在巴蜀义民犹知抗敌,武汉上游,或无足虑。然后河北无响应之军,江东无兵马之助。我义师内无接应,外无声援,水陆jiāo攻,腹背受敌,鄂军纵强,其如寡不敌众何!即幸而不败,亦不能克日dàng平,已深足为诸父兄之患。况鄂军一败,则汉族全亡,而中国无复革命之望。时乎时乎,不可失也。愿各省父老昆季,一垂察焉。河北为燕赵故都,人民率多豪侠,讨贼复仇,此皆诸父兄之所优为,而今日未遑计及者也。夫畿辅之下,压制森严,虐政流传,诸父兄殆受之而不觉。庚子之乱,受创尤深。究其祸源,皆政府失职之咎。昔者父兄先民,多借jiāo报仇以伸民困,岂有身受切肤之痛,而作壁上之观者乎?窃为诸父兄所不取也。山东文物之邦,夙明大义。孔孟之遗风,朱家之豪侠,史册流传,口碑载道。春秋复九世之仇,当亦父老昆季之所稔知。今者义帜已张,国基已立,稍加协助,便可奏功,尚何惮于一发耶?至于江东子弟,越国君子,皖江志士,向以仗义闻天下。鼎革之初,故老遗民,屡图恢复。天下佑汉,忍辱至今。吴、徐之暗杀,熊、赵之义师,盖闻风而兴起者也。故革命较各省为先,而受祸亦较各省为烈。扬州、嘉定、江yīn之屠,此皆父兄先民之所身受,而不能一刻忘者。鄂军起义之初,逆忆响应之军,当首推吴越。盖结怨深而思报切,此人情之常,而不料竟失之于诸父兄也。两广为百粤故地,数被胡寇,人民多激烈。抚其邦者,向多酷吏。人民乔诘不堪,屡思起义。天国功败于垂成,广州计疏于仓卒,此皆诸父兄之所深痛,而急思报复者也。云、贵地近南徼,瘴雨蛮烟,伪政府早视为化外。故不恤割其土地,以饷友邦,片马割让,尤其末事。为今之计,非革命告成,恐终难保其故土,前者曾组织敢死队以抗外邦,而何以竟疏于恕无可恕之建虏耶?至于关中健儿,勇于战斗,龙蛇起陆,大动杀机。豪杰建功,固当如是。湘淮旧卒,亦当杀贼致果,以功赎前日惨杀同胞之罪。至若长江之哥老,北地之三合,东三省之马贼,夫汝本良民,因胡xìng苛刻,致汝于穷迫饥寒,流而为盗。虏吏不恤,加以匪名,横加屠戮,实非汝之罪也。故汝党之魁,作威福,结死党,劫夺民豪,戕杀污吏,以立强于天下,慨然有古游侠之风,其谊有足多者。今者鄂军起义,汝等当蜂起相助,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以销宿愤,而除公敌。大功告成,当锡汝爵。无功者亦收为良民,而同安畎亩。惟行军之中,当知纪律。凡戕杀外人,焚毁教堂,劫夺良民者,杀无赦。望稍为留意焉可也。要之湖北当天下jiāo冲之地,尤汉族兴亡所关,凡我同仇,均当协力。长于权变者以参军政,富于资财者以输军饷,勇于敢死者以从军事,精于战略者以司军令。结天下之盟,作国之民气。统率义师,宣言北伐。执彼虏魁,投之遐塞。伏望同胞,闻风兴起。石勒倚啸于东门,陈涉辍耕于陇上。草泽匹夫,犹怀大志,神明贵胄,忍作胡奴?此真英雄用武之秋,豪杰建功之会也。
是文一布,全国响应。九月初一日,陕西、湖南先告独立。初二日,九江继之。初五日,贵州继之。初十日,云南继之。十二日,江西继之。十三日,上海继之。十五日,江苏、浙江继之。十六日,两广继之。十八日,安徽继之。十九日,福建继之。而四川、甘肃、新疆等省,亦接踵而起。不数旬间,清廷大势全失。惟山东既告独立,又即取销。模棱两可,未免贻笑外人。江苏之江宁省城,以议独立无成,卒开兵衅。
○第一百三节 江宁之战一
当苏、浙未独立之前,江宁绅士先谒江督张人骏,请其宣告独立,以保全城生命。人骏以无论独立与否,我惟拚一死为词。绅士复苦劝之,意稍动,乃于次日召各官会议。类多中立,惟将军铁良、统领张勋等,颇极端反对,于是独立之议不能决。是时,江宁新军有请给子弹者,人骏虑其变,勒不与,反使统制徐绍桢率其所部,出驻秣齄旃亍V撂良所统之旗兵,张勋所统之防兵,一一给以子弹,令守卫江宁。新军闻之,大愤。嗣以苏、松,常镇,皆已独立,遂于九月十七日,全体俱变,由秣棱关直薄江宁南门。内应者同时攻督署,被防营所抗,不得入,乃退至北极阁,再谋进攻。张人骏已乘乱逃出督署,匿于防兵营内。张勋挟之以为重,发令严闭城门,一律搜杀。凡剪发、白帽结、白辫线、身系白带、手执白巾之学生及非学生,张勋悉诬为革命党,命防兵屠戮之,数达千余。张勋住居附近,尸骸满地,血流成渠,亦一时浩劫也。
○第一百四节 江宁之战二
自江宁既开战,新军继续进攻。以缺乏yào弹,不能制胜,乃退至镇江,待组织援师。江苏都督程德全,闻新军战不利,张勋日残害无辜,愤甚,檄诸军克期往救。九月下旬,苏军将启行,程都督遂宣布誓师之辞。略曰:
盖闻托体国民,以拯救国亡为天职,抗颜人类,以主持人道为良能。本都督始以国民天职而举义旗,继以人类良能而诛残贼,事非得已,心实无他。盖本都督服国民公役有年矣,甫闻政事之日,已丁板dàng之年。每鉴列强,略知政要。其日夜所希望,惟求改专制为立宪,使吾中华大国得一位置于列强之间。万语千言,众闻共见。乃自缩短筹备清单,而好恶之拂民愈甚;组织责任内阁,而亲贵之私利尤多。凡诸立宪之要求,适增专制之罪恶。急而知悔,言岂由衷?观听徒淆,国家何赖?本都督蜀人也,不敢衔蜀人一隅之愤,而不能不恤全国胥溺之忧。自武汉首倡大义,凡有血气,云合影从。盖无不知yù求政体之廓清,端赖国体之变革。无汉无满,一视同仁。惟国惟民,各求在我。将泯亲疏贵贱为一大平等,即合行省藩属为一大共和。但有切实改革之诚,并无力征经营之意。从国民多数之心理,奠华夏后此之邦基。其所以从武汉之后,而黾勉以救国亡者,如此而已。夫人即昧于大同之公理,拘于草昧之陈言,谓君主为天与之yín威,谓臣民为一姓之奴隶。虽有愧国民之常识,亦何至为人道之深仇。乃近则张勋荼dú于江宁,远则冯国璋焚杀于汉口。生命财产,蹂躏天赋之人权;子女玉帛,餍饫凶人之涎吻。此岂目所忍睹,耳所愿闻?无论兄弟急难,父老颠危,凡属含生负气之lún,敢忘匍匐救丧之义?此则为人道所驱,不得已而诉之于武力者也。是用甘舍微躯,亲临前敌。我将士仗义而来,不惜赴汤蹈火;本都督拊膺而叹,何心饱食安居!共和为治理之最高,本无进退待商之余地;xìng命为有生所同具,止有安危与共之血诚。其可敫然号于有众首,舍死忘生之举,不过为胜残去杀之谋。非仇故君,非敌百姓。枕戈以待,鼓行而前,一举而歼张寇,肃清江南;再战而覆清都,长驱冀北。仗诸君热力,再造河山。是民国义师,咸遵纪律。肤功立奏,今为发轫之初;血气皆亲,是用掬心以示。布告将士,咸使闻知。
于是苏军西赴镇江。已而上海吴淞之军又至,浙江、广东援师亦先后至。与江苏诸军联合,故称为联军。十月初三日,程都督复亲往视师,士气大振。时萨镇冰所部海军,大半降于镇江军政府。镇冰早逸去,故联军公推程都督为海陆军总司令。旋进驻高资,分联军为三路:北路沿江岸铁路线进攻太平门,南路由句容淳化镇进攻聚宝门,中路傍鸡笼、玉龙等山,进攻朝阳门。张勋率兵七八千,分三路御之。初五日,遂大战,历五六时之久,张勋兵力不支,渐次败退。无何,北路军据乌龙、幕府、狮子山各pào台,南路军据雨花台pào台,中路军既占马群、李陵卫一带,复夺取紫金山之天保城。张人骏、铁良等见联军愈逼愈进,急遣胡令宣至联军议和,不能决,遂匿日本领事馆。张勋率马队二千以遁,而江宁遂破,时十月十二日也。
○第一百五节 革命军组织临时政府
方东南各省之宣告独立也,其宗旨在与清政府分离。而一切改革之进行,不能无所承受,故群认武昌为中央军政府。及联军攻破金陵,更期组织之完备,乃由各省代表之在上海者,联名电达外洋,请孙文返国。孙文闻电,即偕美国人花墨黎等同行。十一月初六日抵上海。越四日,直隶、奉天、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十七省代表,假金陵咨议局,开临时大总统正式选举会,孙文适当选。代表团推汤尔和等至沪迎之。十三日,孙文偕特派代表员等,乘沪宁汽车赴江宁,履总统任。濒行,上海各军队在车站擎qiāng排列,各团体均举代表敬送,莅止者不下万余人。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处,人民皆欢呼万岁,为一时盛举。是晚,抵金陵,入总统府,行受任礼。当布宣言书曰: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dú,至二百余年,日益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若是之速者。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尽扫专制之流dú,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族,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者,对于满清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未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划一,夫岂其难?是曰军政之统一。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次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以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第一百一节 革命军起义于武汉二
清政府闻三镇既失,恐武昌之革命军乘热北上,直捣燕京,遂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兵两镇赴鄂剿办。又令萨镇冰率海军赴鄂救应。八月二十六日,荫昌抵信阳,其先锋队已至汉口之北。萨镇冰乘楚有兵船,亦至。所统建安、建威等六pào舰,湖隼、湖膺、湖鹗等各雷艇,俱驶至汉口,泊于江心。其兵威之盛,见者皆为革命军危。及二十七日,革命军与荫昌之先锋队开战于刘家庙,先锋队大受挫折。已而荫昌之陆军大至,革命军复与之战,勇猛异常,故荫昌所部之军屡战屡败。其泊于江中之pào舰,萨镇冰虽命驶赴上游,发pào相应,百无一中。而武昌pào台与汉口革命军又两面攻之,故不能抵御而退。兵舰既退,北来陆军之势益孤,遂为革命军痛击,丧失粮械无算。事闻,清政府急起袁世凯于彰德,使南下督师。世凯知战之非计,密请政府召还荫昌,而以冯国璋等代领其军。复遣使示意于黎元洪,yù与议和,不得要领。于是冯国璋又率北军前进,所持者多机关pào。革命军稍不能支,遂退。冯国璋既抵汉口,疑其居民yīn助革命军,遂纵兵队焚毁华界房屋至十之八九,屠戮居民至数万人。外人之观战者,诋为野蛮残酷,惨无人道。清政府虽下罪己之诏,以期笼络人心,已无及矣。
○第一百二节 各省宣布独立
方鄂军之初变也,虽举黎元洪为都督,以抵抗北来攻鄂之师,惟恐众寡不敌,必至功败垂成。且环顾各省,类不知革命之真相,有作壁上观者。乃宣布其事,以号召四方。其略曰:
满洲以东胡残种入主中原,残德相沿,几三百载。yín威虐政,未遑具论。然以神明华胄,而戴此犬羊遗孽,以为宗主,是旷世之奇羞,绝代之巨耻也。我鄂军都督黎元洪激于公愤,赫然振怒,义帜一张,全军响应,半日之间,三镇环,足见人心思汉,天下乔诘卓鸷而不甘雌伏于建虏之下者,已非一日。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乃伪政府不知天命,反肆行抵抗,调将遣师,水陆并进。甫一jiāo锋,俱遭败北。陆师则退保信阳,水军则几遭沉没。瓦解之势已成,倒戈之期日迫。我义师一方却敌,一方保民,外教外商,尤为周密。故世界愿认为战团,各国皆目为义举。然湖北居天下之中,当四战之地,进取则有余,保守则不足。是故一军出河洛以达宛平,而辽东三省,可以檄定。一军出宜昌以攻成都,而西藏可以遥制。一军趋衡岳而连百粤。一军下九江,而扬子江下流诸省,悉归掌握。大功之成,易于反掌。但义师崛起,兵力犹孤。进取之军,或不足以供遣派,则恐时机一去,而大局全非,汉族兴亡间不容发。昔者洪、杨之役,湖北旋得旋失。此诚便于进取,不便于保守之故也。现在巴蜀义民犹知抗敌,武汉上游,或无足虑。然后河北无响应之军,江东无兵马之助。我义师内无接应,外无声援,水陆jiāo攻,腹背受敌,鄂军纵强,其如寡不敌众何!即幸而不败,亦不能克日dàng平,已深足为诸父兄之患。况鄂军一败,则汉族全亡,而中国无复革命之望。时乎时乎,不可失也。愿各省父老昆季,一垂察焉。河北为燕赵故都,人民率多豪侠,讨贼复仇,此皆诸父兄之所优为,而今日未遑计及者也。夫畿辅之下,压制森严,虐政流传,诸父兄殆受之而不觉。庚子之乱,受创尤深。究其祸源,皆政府失职之咎。昔者父兄先民,多借jiāo报仇以伸民困,岂有身受切肤之痛,而作壁上之观者乎?窃为诸父兄所不取也。山东文物之邦,夙明大义。孔孟之遗风,朱家之豪侠,史册流传,口碑载道。春秋复九世之仇,当亦父老昆季之所稔知。今者义帜已张,国基已立,稍加协助,便可奏功,尚何惮于一发耶?至于江东子弟,越国君子,皖江志士,向以仗义闻天下。鼎革之初,故老遗民,屡图恢复。天下佑汉,忍辱至今。吴、徐之暗杀,熊、赵之义师,盖闻风而兴起者也。故革命较各省为先,而受祸亦较各省为烈。扬州、嘉定、江yīn之屠,此皆父兄先民之所身受,而不能一刻忘者。鄂军起义之初,逆忆响应之军,当首推吴越。盖结怨深而思报切,此人情之常,而不料竟失之于诸父兄也。两广为百粤故地,数被胡寇,人民多激烈。抚其邦者,向多酷吏。人民乔诘不堪,屡思起义。天国功败于垂成,广州计疏于仓卒,此皆诸父兄之所深痛,而急思报复者也。云、贵地近南徼,瘴雨蛮烟,伪政府早视为化外。故不恤割其土地,以饷友邦,片马割让,尤其末事。为今之计,非革命告成,恐终难保其故土,前者曾组织敢死队以抗外邦,而何以竟疏于恕无可恕之建虏耶?至于关中健儿,勇于战斗,龙蛇起陆,大动杀机。豪杰建功,固当如是。湘淮旧卒,亦当杀贼致果,以功赎前日惨杀同胞之罪。至若长江之哥老,北地之三合,东三省之马贼,夫汝本良民,因胡xìng苛刻,致汝于穷迫饥寒,流而为盗。虏吏不恤,加以匪名,横加屠戮,实非汝之罪也。故汝党之魁,作威福,结死党,劫夺民豪,戕杀污吏,以立强于天下,慨然有古游侠之风,其谊有足多者。今者鄂军起义,汝等当蜂起相助,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以销宿愤,而除公敌。大功告成,当锡汝爵。无功者亦收为良民,而同安畎亩。惟行军之中,当知纪律。凡戕杀外人,焚毁教堂,劫夺良民者,杀无赦。望稍为留意焉可也。要之湖北当天下jiāo冲之地,尤汉族兴亡所关,凡我同仇,均当协力。长于权变者以参军政,富于资财者以输军饷,勇于敢死者以从军事,精于战略者以司军令。结天下之盟,作国之民气。统率义师,宣言北伐。执彼虏魁,投之遐塞。伏望同胞,闻风兴起。石勒倚啸于东门,陈涉辍耕于陇上。草泽匹夫,犹怀大志,神明贵胄,忍作胡奴?此真英雄用武之秋,豪杰建功之会也。
是文一布,全国响应。九月初一日,陕西、湖南先告独立。初二日,九江继之。初五日,贵州继之。初十日,云南继之。十二日,江西继之。十三日,上海继之。十五日,江苏、浙江继之。十六日,两广继之。十八日,安徽继之。十九日,福建继之。而四川、甘肃、新疆等省,亦接踵而起。不数旬间,清廷大势全失。惟山东既告独立,又即取销。模棱两可,未免贻笑外人。江苏之江宁省城,以议独立无成,卒开兵衅。
○第一百三节 江宁之战一
当苏、浙未独立之前,江宁绅士先谒江督张人骏,请其宣告独立,以保全城生命。人骏以无论独立与否,我惟拚一死为词。绅士复苦劝之,意稍动,乃于次日召各官会议。类多中立,惟将军铁良、统领张勋等,颇极端反对,于是独立之议不能决。是时,江宁新军有请给子弹者,人骏虑其变,勒不与,反使统制徐绍桢率其所部,出驻秣齄旃亍V撂良所统之旗兵,张勋所统之防兵,一一给以子弹,令守卫江宁。新军闻之,大愤。嗣以苏、松,常镇,皆已独立,遂于九月十七日,全体俱变,由秣棱关直薄江宁南门。内应者同时攻督署,被防营所抗,不得入,乃退至北极阁,再谋进攻。张人骏已乘乱逃出督署,匿于防兵营内。张勋挟之以为重,发令严闭城门,一律搜杀。凡剪发、白帽结、白辫线、身系白带、手执白巾之学生及非学生,张勋悉诬为革命党,命防兵屠戮之,数达千余。张勋住居附近,尸骸满地,血流成渠,亦一时浩劫也。
○第一百四节 江宁之战二
自江宁既开战,新军继续进攻。以缺乏yào弹,不能制胜,乃退至镇江,待组织援师。江苏都督程德全,闻新军战不利,张勋日残害无辜,愤甚,檄诸军克期往救。九月下旬,苏军将启行,程都督遂宣布誓师之辞。略曰:
盖闻托体国民,以拯救国亡为天职,抗颜人类,以主持人道为良能。本都督始以国民天职而举义旗,继以人类良能而诛残贼,事非得已,心实无他。盖本都督服国民公役有年矣,甫闻政事之日,已丁板dàng之年。每鉴列强,略知政要。其日夜所希望,惟求改专制为立宪,使吾中华大国得一位置于列强之间。万语千言,众闻共见。乃自缩短筹备清单,而好恶之拂民愈甚;组织责任内阁,而亲贵之私利尤多。凡诸立宪之要求,适增专制之罪恶。急而知悔,言岂由衷?观听徒淆,国家何赖?本都督蜀人也,不敢衔蜀人一隅之愤,而不能不恤全国胥溺之忧。自武汉首倡大义,凡有血气,云合影从。盖无不知yù求政体之廓清,端赖国体之变革。无汉无满,一视同仁。惟国惟民,各求在我。将泯亲疏贵贱为一大平等,即合行省藩属为一大共和。但有切实改革之诚,并无力征经营之意。从国民多数之心理,奠华夏后此之邦基。其所以从武汉之后,而黾勉以救国亡者,如此而已。夫人即昧于大同之公理,拘于草昧之陈言,谓君主为天与之yín威,谓臣民为一姓之奴隶。虽有愧国民之常识,亦何至为人道之深仇。乃近则张勋荼dú于江宁,远则冯国璋焚杀于汉口。生命财产,蹂躏天赋之人权;子女玉帛,餍饫凶人之涎吻。此岂目所忍睹,耳所愿闻?无论兄弟急难,父老颠危,凡属含生负气之lún,敢忘匍匐救丧之义?此则为人道所驱,不得已而诉之于武力者也。是用甘舍微躯,亲临前敌。我将士仗义而来,不惜赴汤蹈火;本都督拊膺而叹,何心饱食安居!共和为治理之最高,本无进退待商之余地;xìng命为有生所同具,止有安危与共之血诚。其可敫然号于有众首,舍死忘生之举,不过为胜残去杀之谋。非仇故君,非敌百姓。枕戈以待,鼓行而前,一举而歼张寇,肃清江南;再战而覆清都,长驱冀北。仗诸君热力,再造河山。是民国义师,咸遵纪律。肤功立奏,今为发轫之初;血气皆亲,是用掬心以示。布告将士,咸使闻知。
于是苏军西赴镇江。已而上海吴淞之军又至,浙江、广东援师亦先后至。与江苏诸军联合,故称为联军。十月初三日,程都督复亲往视师,士气大振。时萨镇冰所部海军,大半降于镇江军政府。镇冰早逸去,故联军公推程都督为海陆军总司令。旋进驻高资,分联军为三路:北路沿江岸铁路线进攻太平门,南路由句容淳化镇进攻聚宝门,中路傍鸡笼、玉龙等山,进攻朝阳门。张勋率兵七八千,分三路御之。初五日,遂大战,历五六时之久,张勋兵力不支,渐次败退。无何,北路军据乌龙、幕府、狮子山各pào台,南路军据雨花台pào台,中路军既占马群、李陵卫一带,复夺取紫金山之天保城。张人骏、铁良等见联军愈逼愈进,急遣胡令宣至联军议和,不能决,遂匿日本领事馆。张勋率马队二千以遁,而江宁遂破,时十月十二日也。
○第一百五节 革命军组织临时政府
方东南各省之宣告独立也,其宗旨在与清政府分离。而一切改革之进行,不能无所承受,故群认武昌为中央军政府。及联军攻破金陵,更期组织之完备,乃由各省代表之在上海者,联名电达外洋,请孙文返国。孙文闻电,即偕美国人花墨黎等同行。十一月初六日抵上海。越四日,直隶、奉天、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十七省代表,假金陵咨议局,开临时大总统正式选举会,孙文适当选。代表团推汤尔和等至沪迎之。十三日,孙文偕特派代表员等,乘沪宁汽车赴江宁,履总统任。濒行,上海各军队在车站擎qiāng排列,各团体均举代表敬送,莅止者不下万余人。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处,人民皆欢呼万岁,为一时盛举。是晚,抵金陵,入总统府,行受任礼。当布宣言书曰: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dú,至二百余年,日益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若是之速者。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尽扫专制之流dú,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族,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者,对于满清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未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划一,夫岂其难?是曰军政之统一。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次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以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