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最新章节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着老翁拜了几拜后便回去继续用功了,不出几年果然金榜题名。

  人类存于天地间,相比于其他物种,实在是最得上天宠爱的。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可以弥补上天和大地所缺失的地方,上天与大地赋予人类足够多的理xìng与食物,使得人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长处,可见上天与大地实在是对人类太优厚了。既然如此,我们人类自己又怎么能够妄自菲薄呢?

  第十九节 自伐自矜是大戒

  老祖宗说话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伐”字中带着一个“戈”,“矜”字中带着一个“矛”,都有杀伤之意,因此自伐自矜这类自我夸耀的人应该对此有所警戒。“仁”字中带着一个“人”,“义”(繁体的)字下面则是一个“我”,可见讲求仁义不必远求他人,从我做起即可。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姓王的财主,十分喜欢在人前吹嘘自己,吹嘘的内容包括自己的万贯家财和自己一些得意之事。哪怕他偶尔做了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都要在人前炫耀半天,这样的人当然十分招人反感。

  有一次,王财主扭送了一位“梁上君子”到县衙,受到了县令的口头称赞。回来后,就把这事和自己的几位朋友吹的天花乱坠,说县令如何感动得泪如雨下,称赞他为县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县里的百姓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为社会风气开出了正面的先河。一通胡吹海吹,就差没说县令对他下跪喊爹了。

  几个朋友虽然知道王财主的xìng格就是如此,但是有时候实在难以忍受。这次,朋友张员外就皱着眉头开口道:“我说王老财,虽然你的确是受到了县令的表彰,不过你说一会儿也就罢了,老这么一直说下去,实在有不谦虚的嫌疑啊!咱老祖宗给咱留下的都是教人谦虚的古训,你这么一搞岂不是违背了老祖宗的祖训?你知道三国时许攸的教训吧?”

  王财主一听,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是人家确实说得有道理。于是梗着脖子问:“你说的许攸是怎么回事?”

  张员外暗暗鄙视王财主不学无术,然后解释说:“这许攸是三国时曹cāo手下一个著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时投奔曹cāo,并帮助曹cāo打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事后,许攸也是得意非常,常常自诩为功臣,拿着这个功劳四处炫耀。一开始,大家都还能忍他,后来时间久了,有人忍不住就把他给杀了。曹cāo知道后也没说什么,说明连曹cāo都忍他不了了。”

  王财主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张员外是在指桑骂槐,想反驳却找不到理由,只好跟着附和说:“的确让人警醒,那依张员外看,如何才是为人应当谨守之德呢?”

  张员外抚了抚胡须,说:“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人做事不过‘仁义’二字。”

  王财主闻言冷笑一声说:“圣人的话哪里是我们这些人轻易能够做到的,仁义说起来简单,但是又该从哪儿做起呢?”

  张员外见王财主一副抬杠的嘴脸,不屑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提着灯笼找亮光’‘睁着眼睛找眉毛’的说法呢?”

  王财主沉下脸问:“你什么意思?”

  张员外摆摆手,边朝外面走去边说:“没什么,仁义不在口头,而就在日常身边。言尽于此,告辞!”

  王财主心中暗恨,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员外扬长而去。

  自夸自大的人必定会惹人厌烦,就算是有一些长处,也不能时时吹嘘,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别人的炫耀。长此以往,周围的人定然会纷纷远离,或是在心中鄙视,更甚者,还会还以颜色。这便与“伐”的以戈自伐、“矜”的以矛自矜恰好相合,都是自我伤害,十分不可取。而要行仁义的话,不必向他处寻求,只需从身边做起,便是对仁义的最好诠释。

  第6章 辑二 安贫足以养xìng,积善可以兴家(1)

  第一节 慷慨之福与小气之灾

  贫贱的时候,要保有自己内心的尊严,绝不向别人谄媚、求取施舍。这样的话,即使外在仍然贫穷,却是个精神上的富翁。而物质上富贵的时候,也要牢记“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老祖宗说话

  桃实之ròu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ròu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桃子的果实暴露在外面,一点也不吝惜地让人们取食,因此人们在吃完后会把桃核种下去,从而有可能再长出桃树。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能够留下福泽。栗子的果ròu秘藏在壳内,深深地将自我保护起来,人们就会破开它的壳来吃里面的ròu,吃完后丢弃掉壳,完全没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吝啬小气之人必然很容易灭亡。

  过来人的故事

  某县张家是一个比较富足的大家族,这一代掌家的老爷因为小时候吃过一些苦,对于贫苦人家的难处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平时对待四邻街坊都十分慷慨,时不时地便会接济一下有困难的家庭,对待自家的佃户也颇为宽厚。也因此,张家在县里的名声十分不错。

  世上既有慷慨之人,便也有吝啬之人。同县的钱家也是个富户,其资产比起张家更要来得丰厚。不过,能够享受到这种丰厚财产的却只有钱家自己,外人休想得到一厘一毫。钱家对于家里的佃户压榨得也是十分厉害,一点一滴都要斤斤计较,抠门到了极点。钱家的街坊邻居休想得到钱家一丁点的帮助,于是人们便暗地里称钱家老爷为“钱老抠”。

  有一日,县里来了一些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听说是山东那边遭了蝗灾,官吏又互相推诿责任,不办实事,人们都过不下去了,这才纷纷向周边出逃。

  这些人经过长途跋涉,各个均是衣衫褴褛、一脸菜色,见者无不心生怜悯,但大多数人自身也并不富裕,只能尽力施舍一些口粮。

  张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县路口建起了施粥棚,并且对于衣服破损无法蔽体的人,还会发放一套干净的衣服。钱家却与张家的做法相反,不仅对流民的苦难视而不见,还对那些停留在他家门口的人大声呵斥,强行把他们赶走。

  此事过后不久,全国其他地方陆续遭遇天灾,各地流民在逃窜的时候,开始集结成群。随后,起义的队伍就像点燃的薪火一样迅速席卷天下。

  张家、钱家所在的县是最先被起义军占领的地方,那些家中有钱财的人都纷纷遭到了洗劫,甚至还有人遭到了杀身之祸。这其中,张家与钱家因为得到消息早,提前就带着家中钱财躲了起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两家终究还是被起义军搜了出来。而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戏剧xìng的一幕出现了:张家不仅没有被抢,反而被好好地安置在了原来的住处,甚至还有专门的人保护;而钱家却彻底遭了殃,万贯家财被抢了个空不说,还被起义军砍掉了脑袋,罪名是为富不仁。

  直到后来,张家才知道,当初被他们救济过的人当中,有个人当上了起义军的重要头目,因为这个原因张家才逃过一劫。

  知道这件事的人们纷纷感慨:积善有余庆,多藏必厚亡。

  所谓为善者有善报,自私者有恶果,不外如是。为善是一个良xìng循环,虽然给予他人看起来是自己损失了,但是他时他地,终会有回报。得到回报之时则是功德圆满,一个循环完成,用举手之劳换得了日后的回报。他人在之前获得了必要的帮助,日后则会力图回报,双方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而自私多藏者则陷在一个死胡同中,没有给予自然就没有回报,而且因为缺少付出与回报的循环,变得死气沉沉。外人为了得利当然要打破这种坚壳,于是作茧自缚的恶果便显现了。

  第二节 事在平常不难为

  老祖宗说话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肯将他人从困难中解救出来的人,便是人世间的活菩萨;能不受俗世牢笼的束缚,超然于外的,便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过来人的故事

  苏州城来了一个得道活佛,传言其智慧无双,天上地下,无所不知,很多人都上门去求教。

  有一个富商有心向佛,便备好礼品去见活佛,说:“人世之间,苦海无边,请问如何才能超脱彼岸,又如何能够立地成就菩萨果位?”

  活佛高喊一声佛号,然后缓缓地回答道:“有心脱离苦海者,便有成就菩萨的根xìng,有此根xìng后,第二步便需有行善之心。城中西面有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你且去为他们安置生活,回来之后我再告诉你如何成就菩萨。”

  富商满口答应,回去后便到城西寻找那群孤儿,然后将他们一一安排到酒肆当铺当伙计。安顿好后,富商又回到活佛身边问询,活佛说:“你已经是菩萨了,何必再向我问询。”

  富商闻言顿时觉得受骗了,高声质问:“你什么也没做,就说我已经是菩萨了,可我一点变化也没有,哪里有菩萨的样子?”

  活佛双手合十道:“肯救他人于坑坎中,便是人世间的活菩萨。你救助那群孤儿于苦难中,在那群孤儿的眼中,你又哪里不是菩萨了?若你救助的人越多,那么在越多的人心目中,你便是救苦救难大慈悲的真菩萨,如此而已!”

  富商还不死心,继续问:“可我想成为经文中描述的有大法力大愿力的菩萨。”

  活佛回答说:“生时处处为善成为活菩萨,死后到达彼岸自然会成为法力无边的金刚菩萨。”

  富商无言以对。

  又有一次,一个习武之人找到活佛,问道:“敢问活佛老前辈,我想成为大英雄,应该怎么做?”

  活佛说:“英雄意味着与凡人不同,而要与凡人不同,便需超脱世俗牢笼。”

  武人挠了挠头,想了想说:“你讲的太深了我听不懂,能不能说得明白点,就说我应该做些什么吧!”

  活佛点点头说:“传统的包袱,人世的俗见,乃至自己固有的一些偏见,这些都将人牢牢的束缚在凡俗之中。唯有凭借大智慧大勇气摆脱这些,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

  武人又挠了挠头说:“可是,我以为要做出一番大事才能成为大英雄的。”

  活佛微笑道:“做出一番大事的人只是让自己为众人所知而已,若是没有我所说的超脱世俗的大勇气与大智慧,就算自称豪杰好汉,也是不会被世人承认为大英雄的。你看历来闻名天下的英雄,哪个不是有着不同凡俗的气质!而只要能够超脱俗世牢笼,即使一时没有做出一番大事,迟早也会为天下所敬仰的!”

  武人听完活佛的话后,茅塞顿开,跪下磕了几个头后便大步离开了。

  所谓菩萨,最重要的一个品质便是救度他人于苦难的善心。因此,只要能够真心诚意地救助别人于苦难,就是一个现世中的活菩萨。

  而英雄则是自凡人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自然不会与凡俗中的人情、包袱乃至成见为伍。做到了这些,就能很容易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而要做到这些,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智慧。拥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人,难道还不能成为英雄吗?

  第三节 莲花开一季,春草吹又生

  老祖宗说话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莲花清晨开放,晚上闭合,等到不能再合起来的时候,则将要凋落。富贵而不知道收敛的人,应该以此为鉴;草木春天繁茂而冬天枯萎,等到干枯到极致时,则又到了生长繁盛的春天了,出身困穷而有振兴志向的人,也应当像这样才对。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画家,据说画作十分传神,许多人yù求其一画而不可得。

  一日,画家到苏州游玩,其人未到,消息便传开了。当地一些附庸风雅的富户便专程为其接风,并做好了一系列的游玩安排。

  游览期间,画家对于富户们的矫揉造作虽然不胜其烦,但身为客人,却也不好发作。只能冷冷地看着那些人口吐庸俗之言,行嚣张跋扈之事。

  好不容易挨到了结束,富户们又纷纷请画家留下画作,画家说:“我只一双手,只有能力作出一幅,行便行,不行便算。”

  富户们虽然不满画家的怠慢,但是人家名声太大,却也不敢如何。于是,便同意画家只作一幅画的要求,至于之后如何分配,各人心中各有盘算。

  画家扫了扫众人的表情,虽外表细节不同,但内在乾坤一致,皆充斥着急切与贪婪。画家摇了摇头便开始挥毫泼墨,片刻的功夫就做好了一幅莲花图。

  图中莲花自是饱满丰盈,然而却又嫌过于富态,花瓣均呈摇摇yù坠之状,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画自然是好画,笔法细腻,画风传神,然而内容上却颇有萧瑟之感。富户们虽然不懂得画家为何要将莲花画成如此模样,但是碍于画家的名声,也只好认为画家自有道理在其中。

  直到很久以后,富户们请人根据这幅画来题诗,方才知晓画家是在奚落他们,题诗为:高洁如莲,盈满亦落。这是暗中讽刺富户们便像这莲花一般,看起来风光无比,但因嚣张、不懂收敛而离败落不远了。

  又有一次,画家在一处林间赏雪,偶然迷了路。后来在林间见到一处茅草屋,便上前问路。

  茅屋的主人是个文弱书生,为了求学,变卖了家中能变卖的一切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