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让你这么折磨我了?”
老先生仍是慢悠悠地回答:“我这便打算要教你,你若不愿意学,大可以回去。”
纨绔子没学到什么哪敢回去?只好扮作一副可怜的样子对老先生说:“那好歹也得让我吃饱肚子啊!”
老先生微微点头说:“你要吃饱肚子也好办,我让管家把算账的一些规矩格式和诀窍都教给你,这样你就能吃到饭了。”
纨绔子见识过老先生的不好说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去跟管家学什么算账规矩了。这一天下来,按照现成的规则模式,纨绔子总算是完成了账目,也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随后的几天,纨绔子也都是如此度过。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纨绔子又找到了老先生,问道:“你什么时候真正开始教我?”
老先生说:“我已经教给你了。这些天你挨了几次饿,应该已经明白衣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xìng了吧?因此,一个人只要衣食充足就足以无忧无虑了。而这一点你的父亲已经为你打下了基础,如今你只需守成便可以了。”
纨绔子点点头说:“那我又该如何守成呢?”
老先生说:“我让你去算账便是要告诉你,有些事情虽然你自己不能创造出解决的办法,但是只要能够按照现成的规矩模式去办,也一样能够将事情办好。守成之道也是这样,你不需要做出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而只需要按照你父亲定下的规矩去做,便能高枕无忧了。”
纨绔子听完这番道理,低着头若有所思。
一般来说,已经创办的事业都有其一定的规矩模式可以遵循,对于这样的事业,若是没有足够开创新局面的智慧,还是不要轻易地变动为好。因为其中的种种规矩往往有其特定的道理,而且很可能环环相扣,若是自作聪明地去做一些更改,很可能就破坏了整个事业。而人的一生,说穿了其实也不过吃穿二字,只要衣食充足,则一切俱足。
第十六节 书要读,不忘本
老祖宗说话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不管家庭有多么贫穷困乏,也要让后代子孙读书;人无论多么富贵显达,也不能忘记田间耕种的艰辛。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一天到晚在地里刨食,有时为了多一些进项,还得去别人家帮工。
家中一个儿子眼见家里困难成这样,于是便对父亲提议说:“家里都穷成这样了,我的书还是不要念了吧,这样每年送给先生的几石大米就能省下来了。”
父亲听后大怒,扯着儿子的耳朵让他跪在祖宗牌位前,呵斥道:“不孝的东西,你说出这样的话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对得起你老子我每天的辛苦吗?”
儿子委屈地说:“我就是看到你每天太过辛苦,从天亮cāo劳到天黑,担心这样下去会坏了身体,所以才……”
父亲摇了摇头说:“你该知道,我之所以这么辛苦,无非是要让你能读的上书。其实这也不光是希望你能够光耀门楣,而是自古以来,读书便是知礼达义的唯一途径。所谓‘不读书,不知礼义春秋,是为愚’,为父便是不想咱们家一直就这么愚昧下去,所以无论有多么贫寒难耐,都一定要出一个读书人,这个希望便在你身上了!”
儿子听后点点头说:“那我以后还去读书,一定好好和先生学,可是也得允许我帮着干些地里的活儿。”
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你能将书读好便是了。”
这之后,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待得他到了可以参加科考的年龄时,终于金榜题名,中了探花,意气风发得很。
之后,探花郎被外放到地方当县令。或许是因为小的时候穷怕了,已经贵为一县父母官的探花郎,在经过一开始时的缩手缩脚后,见无人来约束自己,便开始肆无忌惮地收受钱财贿赂,甚至开始盘剥起他的治下子民来。
县中的百姓对于如此严苛的盘剥虽是有心愤怒,却是无力反抗。若是普通的县令还可以找找上官,然而这是探花郎,一般上官对于这种铁定前途无量的人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已经在前以身试法了,两个字:没用!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有人找到了探花郎已经年迈的老父亲,将探花郎的所作所为一一告之。老父亲听完后,气得七窍生烟,连夜赶到自己儿子所在的县,将正在县衙端坐的儿子拎了下来,让他当众对着自己带在身上的祖宗牌位下跪。大声呵斥道:“你这不孝子,我以前怎么教导你的!做人不能忘本,你也是苦人家出身,如今发达了,当思如何为百姓谋福,怎么敢向他们伸手?你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吗!”
探花郎被训斥得狗血淋头,终于幡然悔悟过来。
人最初是处于懵懂的状态,只有靠读书才能明白许多事理。让人读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本xìng良善的人通过读书能够更好地保持下去,而本xìng不良的人则通过读书达到劝人为善的目的,读书便是如此改变人的气质的!
而富贵之人推溯到以前,一定也是从贫穷中过来的,因此当然不能忘记从前的艰苦日子,如此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而不至于一朝得意,便忘形地开始败坏家业,这样富贵的家业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第十七节 老天不负苦心人
老祖宗说话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若是能刻苦努力,那么上天必然不会辜负他的良苦用心;做善事的人,必须要有自信。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乡村少年叫张娃,在县城和一个孙姓大拳师学拳。
张娃的身体偏瘦小,事实上并不适合孙拳师的路数,孙拳师本想劝他改拜别的拳师为师,但是张娃认死理,就是要跟孙拳师学。孙拳师见张娃身上有一股韧劲,心中也有些感动,就对张娃道:“我这一派是要走刚猛路线的,你的身子骨太小,天生力量有限,不过却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娃赶紧问道:“有什么办法?”
孙拳师说:“我也不能白白告诉你,这样吧,城西的河中有一颗大树,阻了不少船家的营生,每年都有船民因为船撞上去而丧生。你从明天开始,每日对着那颗大树挥拳一个时辰,直到将其捶倒,这也算是为县中百姓做善事了,等到那时我再告诉你办法吧!”
张娃牢牢记住了拳师的话,自此开始每日对树挥拳,夙兴夜寐,从无间断。
不知从哪一天起,县中的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整天对着水中大树挥拳的傻小子。有好奇的便会对其指指点点,更有好事的还会上前询问。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了,有个傻小子要将树捶倒,好使河道变得通畅。
于是便有好心人上前劝道:“傻小子,别在这里白费劲了,你那师傅明显是在用这种方法委婉地拒绝你,你看你捶了这么些天,这大树有动静没?”
张娃十分倔强,不肯放弃,他说:“我只知道天道酬勤,只要我每天在此挥拳,总有一天能把大树捶倒。况且,我这也是在为百姓做善事,我娘告诉过我,做善事要坚持,不能讲什么理由。”
好事的人见无法劝动张娃,只好摇摇头走了,嘴里还嘟囔着:“可怜的娃……”
不管周围的人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张娃依然勤奋地每日对树挥拳。
三年过去了,张娃身体变得结实无比,拳头挥出去虎虎生风,而那颗大树,也已经被打凹进去了一大块。此时的张娃每次挥拳都能带出一片木屑,再也不是以前那样,几天都打不出个动静了。
终于有一天,在张娃坚持不懈的挥拳下,大树轰然而倒,有在附近的人看到这一幕纷纷欢呼叫好。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河边,看着倒下的大树,畅通的河道,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张娃喝彩。
张娃抬手擦了擦汗,随后发现孙拳师竟然也在人群之中,于是赶忙冲到其跟前跪下说:“师傅,我办到了,现在您能教我了吧!”
孙拳师笑容满面地大声说:“天道最公,断不负苦心人,为善之人,须要自信。你这三年的努力我都看见了,此心可贵,岂能相负!如今你的身体已经锻炼得强健无比,正适合我的拳法路数,起来吧,以后我便将毕生所学都传授于你!”
事有难易,困难之事虽然看似不可能,但是事在人为。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终有一天能够达到目的,到那时再回首会发现,原来任何事都是可以办到的,只要坚持用心,上天是一定不会让人失望的。做善事也是这样,都说做一辈子善事难,其实只要内心足够坚定,若是能振奋信心去做,常做善事并不困难。
第十八节 助人在心不在钱
老祖宗说话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即使缺少钱财去帮助世人,只要有心处处给人方便,就可以称为有德的长者;即使天xìng并不聪明,只要事事都考虑得精详周到,就是一个能干的人。
过来人的故事
道长带着徒弟入世修行,想通过真实的事例来使徒弟悟通道理。
在繁华的街道上没走多久,便见路边跪着一个不到十来岁的小孩,身旁一块白布上写着几个稚嫩的字:卖身葬父!而就在他身后的木板上便是同样由白布盖着的人形,想来便是他要埋葬的父亲了。
徒弟看到这个孩子衣衫褴褛,一副凄惨的样子,心中虽然同情无比,但是身为方外人士,并无钱财上的进项,因此也只能无奈地对师傅说:“这小孩真是可怜,这么小便失了亲人,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办!可惜我们修道之人也是身无长物,不然也可以帮衬他一二了!”
道长抖了抖自己的拂尘,说:“有济世之心却因为缺少钱财而无法实施,你是否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徒弟点点头,深以为然道:“是这样的!我等修道之人虽自在无忧,修的道却也只是一人之道,只能成全自己,却帮不了别人,徒呼奈何!”
道长摇头笑笑说:“你真的这么想吗?那么你且看我的作为。”
道长说完走向了卖身葬父的小孩,让其抬起头,仔细地端详了一阵他的面孔后,高声说道:“无量天尊,我观你之面相,其后几十年福缘深厚,甚至可以泽被你身边的人,当可不必为以后担心。”
作出如此的断语后,道长便拉着自己的徒弟扬长而去。繁华的街上很多人都听到了道长的话,于是纷纷向卖身葬父的孩子围了上去。
远处,徒弟问道长:“师傅如此做,是何用意?”
道长说:“你没看见原本人人避之不及的场面现在却是人山人海吗?虽然我们无法在钱财上帮助他,但是却可以尽自己的力给他一些方便。相信经过我这么一说,很多人都会愿意将他买回去,而且人们对待‘福泽深厚’的人一般不会太坏,如此便是帮到他了。这样一来,你还会认为自己没有济世之力吗?”
徒弟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没有钱财却并不等于没有济世之力,只要有心给予他人方便,便是有德之人。”
道长一甩拂尘,道:“无量天尊,我等修道之人当如是。”
其后二人继续行走,为了锻炼弟子,凡遇上一些困难的事情,道长都会jiāo与徒弟去做,如此三番几次之后,徒弟苦着脸向师傅诉苦说:“师傅,我本不是天资聪慧之人,你却将这么些难办的事情jiāo给我,我虽有心,却实在是做不来啊。”
道长抚了抚自己的长须,说:“我知你生xìng并不聪颖,不过若非如此,也达不到磨练你的效果了。我且问你,你手上的这些事情,对于师傅我来说是否难办?”
徒弟忙回道:“对于师傅来说,自然是易如反掌。”
道长又说:“你可知当初你的师祖是如何评价我的?”
徒弟低头说:“弟子不知。”
道长说:“师祖对我的评价同样是‘才智不足,愚钝有加’。既然如此,为何同样的事情,对于你来说难于上青天,对于我却是易如反掌呢?”
徒弟深深思索说:“难道师傅有何诀窍?”
道长点头道:“是有诀窍,而且不难,不过是多思多想、考虑精详而已。只要做到这点,即使愚钝之人,也可成为能人。”
徒弟闻言,豁然开朗,不再抱怨师傅jiāo与的事情,而是一心一意尽心去办了。
济世助人并不一定只能用到钱财,很多时候,只需要举手之劳,便能够给予他人很大的方便,这其实也达到了济世助人的目的。这些举手之劳,有时可能仅仅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能够达到施与金钱所达不到的效果。关键就是要有心,有了济世助人之心,再用心去观察,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助人之法。
一个人天资可能并不聪明,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做不好事的理由。因为笨人也有笨人做事的方法,凡事只要仔细地考虑清楚,做好周详的计划、三思而行,就能够十分稳当地将事情做好。
第10章 辑三 世事须留心(1)
第一节 见微知著与尽人事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用心观察已经发生过的蛛丝马迹,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依据以往的经验常识,就可以推断出事情的发展态势和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老祖宗说话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只要观察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能够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老先生仍是慢悠悠地回答:“我这便打算要教你,你若不愿意学,大可以回去。”
纨绔子没学到什么哪敢回去?只好扮作一副可怜的样子对老先生说:“那好歹也得让我吃饱肚子啊!”
老先生微微点头说:“你要吃饱肚子也好办,我让管家把算账的一些规矩格式和诀窍都教给你,这样你就能吃到饭了。”
纨绔子见识过老先生的不好说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去跟管家学什么算账规矩了。这一天下来,按照现成的规则模式,纨绔子总算是完成了账目,也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随后的几天,纨绔子也都是如此度过。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纨绔子又找到了老先生,问道:“你什么时候真正开始教我?”
老先生说:“我已经教给你了。这些天你挨了几次饿,应该已经明白衣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xìng了吧?因此,一个人只要衣食充足就足以无忧无虑了。而这一点你的父亲已经为你打下了基础,如今你只需守成便可以了。”
纨绔子点点头说:“那我又该如何守成呢?”
老先生说:“我让你去算账便是要告诉你,有些事情虽然你自己不能创造出解决的办法,但是只要能够按照现成的规矩模式去办,也一样能够将事情办好。守成之道也是这样,你不需要做出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而只需要按照你父亲定下的规矩去做,便能高枕无忧了。”
纨绔子听完这番道理,低着头若有所思。
一般来说,已经创办的事业都有其一定的规矩模式可以遵循,对于这样的事业,若是没有足够开创新局面的智慧,还是不要轻易地变动为好。因为其中的种种规矩往往有其特定的道理,而且很可能环环相扣,若是自作聪明地去做一些更改,很可能就破坏了整个事业。而人的一生,说穿了其实也不过吃穿二字,只要衣食充足,则一切俱足。
第十六节 书要读,不忘本
老祖宗说话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不管家庭有多么贫穷困乏,也要让后代子孙读书;人无论多么富贵显达,也不能忘记田间耕种的艰辛。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一天到晚在地里刨食,有时为了多一些进项,还得去别人家帮工。
家中一个儿子眼见家里困难成这样,于是便对父亲提议说:“家里都穷成这样了,我的书还是不要念了吧,这样每年送给先生的几石大米就能省下来了。”
父亲听后大怒,扯着儿子的耳朵让他跪在祖宗牌位前,呵斥道:“不孝的东西,你说出这样的话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对得起你老子我每天的辛苦吗?”
儿子委屈地说:“我就是看到你每天太过辛苦,从天亮cāo劳到天黑,担心这样下去会坏了身体,所以才……”
父亲摇了摇头说:“你该知道,我之所以这么辛苦,无非是要让你能读的上书。其实这也不光是希望你能够光耀门楣,而是自古以来,读书便是知礼达义的唯一途径。所谓‘不读书,不知礼义春秋,是为愚’,为父便是不想咱们家一直就这么愚昧下去,所以无论有多么贫寒难耐,都一定要出一个读书人,这个希望便在你身上了!”
儿子听后点点头说:“那我以后还去读书,一定好好和先生学,可是也得允许我帮着干些地里的活儿。”
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你能将书读好便是了。”
这之后,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待得他到了可以参加科考的年龄时,终于金榜题名,中了探花,意气风发得很。
之后,探花郎被外放到地方当县令。或许是因为小的时候穷怕了,已经贵为一县父母官的探花郎,在经过一开始时的缩手缩脚后,见无人来约束自己,便开始肆无忌惮地收受钱财贿赂,甚至开始盘剥起他的治下子民来。
县中的百姓对于如此严苛的盘剥虽是有心愤怒,却是无力反抗。若是普通的县令还可以找找上官,然而这是探花郎,一般上官对于这种铁定前途无量的人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已经在前以身试法了,两个字:没用!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有人找到了探花郎已经年迈的老父亲,将探花郎的所作所为一一告之。老父亲听完后,气得七窍生烟,连夜赶到自己儿子所在的县,将正在县衙端坐的儿子拎了下来,让他当众对着自己带在身上的祖宗牌位下跪。大声呵斥道:“你这不孝子,我以前怎么教导你的!做人不能忘本,你也是苦人家出身,如今发达了,当思如何为百姓谋福,怎么敢向他们伸手?你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吗!”
探花郎被训斥得狗血淋头,终于幡然悔悟过来。
人最初是处于懵懂的状态,只有靠读书才能明白许多事理。让人读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本xìng良善的人通过读书能够更好地保持下去,而本xìng不良的人则通过读书达到劝人为善的目的,读书便是如此改变人的气质的!
而富贵之人推溯到以前,一定也是从贫穷中过来的,因此当然不能忘记从前的艰苦日子,如此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而不至于一朝得意,便忘形地开始败坏家业,这样富贵的家业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第十七节 老天不负苦心人
老祖宗说话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若是能刻苦努力,那么上天必然不会辜负他的良苦用心;做善事的人,必须要有自信。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乡村少年叫张娃,在县城和一个孙姓大拳师学拳。
张娃的身体偏瘦小,事实上并不适合孙拳师的路数,孙拳师本想劝他改拜别的拳师为师,但是张娃认死理,就是要跟孙拳师学。孙拳师见张娃身上有一股韧劲,心中也有些感动,就对张娃道:“我这一派是要走刚猛路线的,你的身子骨太小,天生力量有限,不过却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娃赶紧问道:“有什么办法?”
孙拳师说:“我也不能白白告诉你,这样吧,城西的河中有一颗大树,阻了不少船家的营生,每年都有船民因为船撞上去而丧生。你从明天开始,每日对着那颗大树挥拳一个时辰,直到将其捶倒,这也算是为县中百姓做善事了,等到那时我再告诉你办法吧!”
张娃牢牢记住了拳师的话,自此开始每日对树挥拳,夙兴夜寐,从无间断。
不知从哪一天起,县中的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整天对着水中大树挥拳的傻小子。有好奇的便会对其指指点点,更有好事的还会上前询问。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了,有个傻小子要将树捶倒,好使河道变得通畅。
于是便有好心人上前劝道:“傻小子,别在这里白费劲了,你那师傅明显是在用这种方法委婉地拒绝你,你看你捶了这么些天,这大树有动静没?”
张娃十分倔强,不肯放弃,他说:“我只知道天道酬勤,只要我每天在此挥拳,总有一天能把大树捶倒。况且,我这也是在为百姓做善事,我娘告诉过我,做善事要坚持,不能讲什么理由。”
好事的人见无法劝动张娃,只好摇摇头走了,嘴里还嘟囔着:“可怜的娃……”
不管周围的人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张娃依然勤奋地每日对树挥拳。
三年过去了,张娃身体变得结实无比,拳头挥出去虎虎生风,而那颗大树,也已经被打凹进去了一大块。此时的张娃每次挥拳都能带出一片木屑,再也不是以前那样,几天都打不出个动静了。
终于有一天,在张娃坚持不懈的挥拳下,大树轰然而倒,有在附近的人看到这一幕纷纷欢呼叫好。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河边,看着倒下的大树,畅通的河道,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张娃喝彩。
张娃抬手擦了擦汗,随后发现孙拳师竟然也在人群之中,于是赶忙冲到其跟前跪下说:“师傅,我办到了,现在您能教我了吧!”
孙拳师笑容满面地大声说:“天道最公,断不负苦心人,为善之人,须要自信。你这三年的努力我都看见了,此心可贵,岂能相负!如今你的身体已经锻炼得强健无比,正适合我的拳法路数,起来吧,以后我便将毕生所学都传授于你!”
事有难易,困难之事虽然看似不可能,但是事在人为。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终有一天能够达到目的,到那时再回首会发现,原来任何事都是可以办到的,只要坚持用心,上天是一定不会让人失望的。做善事也是这样,都说做一辈子善事难,其实只要内心足够坚定,若是能振奋信心去做,常做善事并不困难。
第十八节 助人在心不在钱
老祖宗说话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即使缺少钱财去帮助世人,只要有心处处给人方便,就可以称为有德的长者;即使天xìng并不聪明,只要事事都考虑得精详周到,就是一个能干的人。
过来人的故事
道长带着徒弟入世修行,想通过真实的事例来使徒弟悟通道理。
在繁华的街道上没走多久,便见路边跪着一个不到十来岁的小孩,身旁一块白布上写着几个稚嫩的字:卖身葬父!而就在他身后的木板上便是同样由白布盖着的人形,想来便是他要埋葬的父亲了。
徒弟看到这个孩子衣衫褴褛,一副凄惨的样子,心中虽然同情无比,但是身为方外人士,并无钱财上的进项,因此也只能无奈地对师傅说:“这小孩真是可怜,这么小便失了亲人,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办!可惜我们修道之人也是身无长物,不然也可以帮衬他一二了!”
道长抖了抖自己的拂尘,说:“有济世之心却因为缺少钱财而无法实施,你是否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徒弟点点头,深以为然道:“是这样的!我等修道之人虽自在无忧,修的道却也只是一人之道,只能成全自己,却帮不了别人,徒呼奈何!”
道长摇头笑笑说:“你真的这么想吗?那么你且看我的作为。”
道长说完走向了卖身葬父的小孩,让其抬起头,仔细地端详了一阵他的面孔后,高声说道:“无量天尊,我观你之面相,其后几十年福缘深厚,甚至可以泽被你身边的人,当可不必为以后担心。”
作出如此的断语后,道长便拉着自己的徒弟扬长而去。繁华的街上很多人都听到了道长的话,于是纷纷向卖身葬父的孩子围了上去。
远处,徒弟问道长:“师傅如此做,是何用意?”
道长说:“你没看见原本人人避之不及的场面现在却是人山人海吗?虽然我们无法在钱财上帮助他,但是却可以尽自己的力给他一些方便。相信经过我这么一说,很多人都会愿意将他买回去,而且人们对待‘福泽深厚’的人一般不会太坏,如此便是帮到他了。这样一来,你还会认为自己没有济世之力吗?”
徒弟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没有钱财却并不等于没有济世之力,只要有心给予他人方便,便是有德之人。”
道长一甩拂尘,道:“无量天尊,我等修道之人当如是。”
其后二人继续行走,为了锻炼弟子,凡遇上一些困难的事情,道长都会jiāo与徒弟去做,如此三番几次之后,徒弟苦着脸向师傅诉苦说:“师傅,我本不是天资聪慧之人,你却将这么些难办的事情jiāo给我,我虽有心,却实在是做不来啊。”
道长抚了抚自己的长须,说:“我知你生xìng并不聪颖,不过若非如此,也达不到磨练你的效果了。我且问你,你手上的这些事情,对于师傅我来说是否难办?”
徒弟忙回道:“对于师傅来说,自然是易如反掌。”
道长又说:“你可知当初你的师祖是如何评价我的?”
徒弟低头说:“弟子不知。”
道长说:“师祖对我的评价同样是‘才智不足,愚钝有加’。既然如此,为何同样的事情,对于你来说难于上青天,对于我却是易如反掌呢?”
徒弟深深思索说:“难道师傅有何诀窍?”
道长点头道:“是有诀窍,而且不难,不过是多思多想、考虑精详而已。只要做到这点,即使愚钝之人,也可成为能人。”
徒弟闻言,豁然开朗,不再抱怨师傅jiāo与的事情,而是一心一意尽心去办了。
济世助人并不一定只能用到钱财,很多时候,只需要举手之劳,便能够给予他人很大的方便,这其实也达到了济世助人的目的。这些举手之劳,有时可能仅仅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能够达到施与金钱所达不到的效果。关键就是要有心,有了济世助人之心,再用心去观察,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助人之法。
一个人天资可能并不聪明,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做不好事的理由。因为笨人也有笨人做事的方法,凡事只要仔细地考虑清楚,做好周详的计划、三思而行,就能够十分稳当地将事情做好。
第10章 辑三 世事须留心(1)
第一节 见微知著与尽人事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用心观察已经发生过的蛛丝马迹,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依据以往的经验常识,就可以推断出事情的发展态势和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老祖宗说话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只要观察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能够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