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最新章节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2 章

  “土特产”,其旨在不时提醒仁宗皇帝不忘关心民间疾苦。

  后来,范仲淹老先生担任杭州知州,当时吴中一带又发生饥荒,范仲淹立刻开谷仓接济饥民,同时还派人四处慰问,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上救济贫民。

  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救荒的手段并不是只有这么两招。吴地人喜欢竞赛划船,也喜欢请和尚念佛诵经,范仲淹便放手让市民去湖中比赛,又召集各佛寺的主持,允许他们雇佣逃荒的饥民来修建佛寺。这样一来,很多因为逃荒而生活无着落的人找到了一份生计,比如摆摊、饮食、船工、泥瓦活等等。

  百姓受了范仲淹的恩惠,自然众口称赞他,使他留下了千古美名。

  由此可见,官职到手后,能够一心为民而不是大贪特贪,那么这个官便会做得舒服,也会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

  和当官一样,很多人眼巴巴地希望自己能够手握千金,同样的问题是,手握千金后又该如何做呢?吃喝嫖赌抽?一掷千金?炫富?非也,请看大富翁范蠡是怎么做的。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得力手下,帮助勾践打败吴国后归隐乡间,白手起家做起了生意,因为经营得当,很快就赚到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

  人有了钱之后很容易忘乎所以,当然,化名陶朱公的范蠡并不是这样的人。他赚了这么多的钱后,并没有把它们捂在手中发芽,而是散发给了周围穷困的人,赚多少散发多少,非常干脆,一点不拖泥带水,所谓“三聚三散”钱财,说的也就是这位陶朱公了。

  都说有钱人常常得提心吊胆地过活,生怕别人觊觎自己钱财、谋害自己,而范蠡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富裕后能够广施善缘,帮助别人,那么日子便能过得十分舒心。

  第11章 辑三 世事须留心(2)

  人人都想当官,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当官后就是贵人了,当官有权力,有了权力什么好处就都跟着来了。可以说,这种人一旦当了官,那真是世间的不幸,因为他当官后只一心想着为自己捞好处去了,至于当官应当承担的责任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其实官源自于民,自然应该为民请命,若不如此,一心吸食民脂民膏,那么迟早会被拉下台来。

  太多人想变富裕,但是却并不清楚富裕后应该怎么做,只是一心寻欢作乐,大肆享福挥霍。如此作为,不过只能得到一时的风光,很快就会因为炫富、嚣张、为富不仁而败落下去,所谓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样一些人。而唯有善用自己的财富广泛接济他人、帮助他人一起富裕,才能将财富长久地保存下去,就如同国外许多家族那样,将慈善当作事业来做。

  第六节 急出错与悔不该

  老祖宗说话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一旦遇到未曾预料的突发事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慎重处理,以免日后后悔自己思虑不周;家庭中不幸起了纷争,要懂得尽量忍让求全,不要因为倔强而失掉了以前的和谐。

  过来人的故事

  在过去,一大家子人经常会住在一起,所谓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家族群落。这里就有一个陈氏家族中发生的故事。

  在大家族中,许多大事都必须jiāo由一家之主来决定。虽然整个家族也就百十多人,看起来不多,但是各种事情却不少。

  这天,陈家主忙里偷闲坐在后院中喝茶,可是还没尝出茶是什么味道就被急匆匆赶来报告的管家打断了:“家主,不好了,不好了。”

  “慢点说,不要急。”陈家主放下茶杯问。

  “西房那边闹着要分家,这会儿已经吵得不可开jiāo了。”管家忙答道。

  “什么?”陈家主霍然起身,“怎么回事?”

  原来,陈氏家族是按照嫡幼分为东、南、西、北四房的,西房在四房中位列第三,因为其顶梁柱也就是陈家主的第三个弟弟,遭遇不幸过世了,导致西房在四房中一直不受重视,这次竟是要闹分家了。

  陈家主突然听到这种事关家族兴衰的大事,也被惊得有些懵。待得清醒一些后,也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房要闹分家,而是决定立刻要亲自去弹压西房,绝了他们分家的心思。

  正当要起身走的时候,陈家主的夫人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诉苦说儿子被打了,要家主给她做主。此时陈家主心思全在西房分家的事情上,哪有心思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说话口气不免有些难听,陈夫人也不是什么温和xìng子,见丈夫一副敷衍的态度,不依不饶地要他给个说法。

  陈家主被搅得一阵烦闷,什么家庭以和为贵,什么忍让曲全乃是持家之道,都被扔到脑后去了,扬手就给了夫人一个耳光,扔下一句“我没时间和你扯皮”就走了。

  到了前院,陈家主见一片闹哄哄的样子,先是一声大吼将各种嘈杂之声压下去,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西房的一群人就是一顿训斥,什么“祖宗基业岂可擅自败坏”,什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训斥非但没有让西房回心转意,反而起了相反的效果。西房众人纷纷气道:“这个家是待不下去了,儿子欺负我们西房,老子也跟着来踩一脚,再待下去岂不是连下人都不如了!”

  说完,西房的人便毅然决然地各自回去收拾东西,誓要将分家进行到底了。

  陈家主听到西房抱怨的话,顿时觉得不妙,打听清楚原因后,这才知道是自己儿子欺负西房的人欺负得太狠了,激得西房的人要闹分家,自己没细细考虑清楚就对西房一阵训斥,自然使事态更加恶化了。

  陈家主心力jiāo瘁地想:“若是此时能够找到儿子,过去和西房道一声歉,或许还能有所挽回。”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去找自己那个孽子,然而下人却说夫人带着少爷不告而别了。

  陈家主闻讯彻底懵了,木然坐在地上,喃喃道:“急出错,这真是急出错啊!可为什么却连个‘悔不该’的机会也不给我啊!”

  古语有云:yù速则不达。一件突发事件,其各种机缘必然不在掌握之中,若是不思考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是贸贸然随意为之,必然会出差错。但若是能够事前三思,就能有针对xìng地解决问题,即使问题本身是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事前思考也能使得最终损失降到最低。而家庭和睦是一个人能够安心做事的坚实后盾,因此,忍让曲全以保持家庭稳定是绝对正确的持家之道,否则便会发生各种让人悔之不及的憾事。

  第七节 积极的态度能改变人生

  老祖宗说话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上天虽然有好生之德,但是也难以救活那些一心求死的人;人若能为自己求福,就能够避免原本要发生的灾祸,得到上天的赦免。

  过来人的故事

  医院里来了两个病人,称为a君和b君。

  a君病情虽然很重,但因为只是一般的肿瘤,还是有希望能治好的;而b君则被直接诊断为癌症,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年的寿命了,让他趁自己还活着,赶紧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

  两个人在病房中相遇了。令人惊奇的是,病情相对较轻的a君整天一副沮丧的表情,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而病情已经无可挽回的b君却是满面春光,手中一直捧着个本子在写些什么。

  后来a君实在忍不住,问道:“你的病都没治了,为什么每天还这么高兴?”

  b君把自己每天像宝贝一样捧在手里的本子拿给a君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很多条目:1.趁现在活着到处去旅游,至少要把天下值得去的地方都游览一遍,以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2.若是还没死,还想去趟北极,最好能见到北极熊,这样一想似乎南极也不错,能和企鹅在冰川上一起拍照很值得期待。3.要写一本游记,最好能出版。4.在一座小岛上自己盖一间小房子,就像鲁滨逊漂流记中写的那样。5.在各座名山上为自己祈福。6.最好能死在家乡,当然,做了这么多想做的事,说不定心情好就不会死了……

  等到a君看完本子上的条目,b君解释说:“我高兴是因为,终于有理由去做这些我一直想做却碍于种种原因而没做的事情了。虽然医生说我只有两年好活,但是谁又能说得准呢?不是有科学节目说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延长寿命吗?说不定我活的时间比医生预言的更久呢!”

  a君瞪大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b君,摇了摇头说:“你还真能想,癌症这种东西是看心情就能改变的吗?我可不会像你一样不切实际地幻想着到处乱跑。我现在只想和家人待在一起,过一天算一天。”

  b君不理解地说:“你又不是癌症,听说你只是得了肿瘤,医生说还是大有希望治好的呀,为什么做出一副快要死的样子。”

  a君依然摇头说:“说什么有希望,其实只是安慰我罢了,我的病有多重我心里知道,肯定没救了。”

  b君虽然想劝a君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作罢。

  ……

  两年后,b君如他所写的那般游览完了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为自己祈福的言语。在阿拉斯加,他完成了到达北极圈的愿望;在南中国海的一座小岛上搭了个小房子;他的游记因为精彩异常,也成功出版了……原先在本子上写的那些事他几乎都做到了。随后,他回到医院进行最后的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癌细胞竟然有希望控制住,这一消息让b君喜出望外。十分巧合的是,b君在这里见到了a君的家人,只见他们都是一脸悲伤的神色。问明情况后才知道,原来a君肿瘤发生病变,前几天已经去世了。

  这世上本没有绝对的事情,抱着积极的态度,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而若是抱着悲观的态度,原本并非必然的坏事也有可能变得不可挽救。一切都只在于人的内心修养,即所谓人之内在会影响物之外在,内心软弱则事不可为,内心强大则无往不胜。我们应当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内心,才是正道。

  第八节 身体力行与集思广益

  老祖宗说话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

  事情不能都推给别人去做,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有所收获;做事不能死守着自己的意见不放,要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考虑周全,做起事来便不会遇到困难。

  过来人的故事

  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带领着一众僧人修行,其中一个小和尚十分机灵可爱,高僧很喜欢他,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一次,小和尚跟着高僧在经房里抄写经书。因为抄写工作需要集中精神,眼睛要专注于笔和纸上,手腕需端平正,时间一长便很容易觉得累。半个时辰过去后,小和尚的手就酸得不得了,他抬眼偷望了高僧一眼,见其仍笔直端坐,运笔平稳有力,于是忍不住问道:“师傅,您抄了这么久的经书,难道手不累吗?”

  高僧回答说:“师傅也是人,时间长了,手自然也会酸痛。”

  小和尚闻言,眼珠子转了转,又问:“师傅,既然抄写经书的工作又枯燥又累,为什么您不让师兄们代为抄写呢?您的话他们一定不敢不听的。”

  高僧停下笔,拍了拍手说:“好主意,如此我便轻松多了,就照你说的去办。”

  小和尚见高僧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心中也十分高兴,正要起身去叫师兄过来,却听高僧语气一转:“可是,现在我能够让别人代我抄写经书,那么以后必须由我亲自执笔的时候,我又该找谁来代笔呢?”

  小和尚双眼疑惑地看着高僧,不解道:“师傅,那您……”

  高僧微笑地看着小和尚说:“痴儿啊,我且问你,你抄写的这段经文在你脑中的印象比你平时诵读时如何?”

  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印象要深刻许多,甚至可以出口成诵。”

  高僧满意道:“这便是了,若是将抄写经书的事情推给他人,自己又如何能够有所收获呢?况且佛祖也教我们凡事要身体力行,不可荒废。古时有位明惠禅师为了体认佛祖以身饲虎的慈悲,亲身到深山老林中去,每日与野兽为伍,身体力行去感悟生死。不如此,就无法成功悟通佛理。”

  小和尚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师傅,我一定认真抄写经书,绝不找别人帮忙。”

  高僧微微颔首。

  又一日,小和尚将寺外有流民乞讨的事情报告给高僧,询问其该如何做,高僧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我等可以将平日节省下来的一些饭食施予他们。”

  小和尚见高僧做出了决定,便要马上去办,但是高僧却叫住了他,让他召集寺中众师兄一起商量。

  小和尚不解说:“师傅您不是已经决定了吗?为什么还要和别人商量呢?”

  高僧挥了挥手说:“先去把他们都叫过来吧,回头我再与你说。”

  很快,寺中众僧聚集在了一起,高僧将救济流民的事情告与众人后,大家便一人一句地讨论开了。很快,关于如何救济流民的一些细节慢慢成形了,包括:每天具体施予的数目,如何安排流民歇息的地点,以及给予流民一些比较好种的花生种子,并指导他们在荒地种植等具体事宜。

  最后,高僧将众人的意见汇总到一起,就形成一个比较周全的计划了。这时,高僧叫来小和尚,问:“现在,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吐了吐舌头说:“明白了,一个人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