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43章 唐德宗李适(壮志难酬)
唐德宗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第三长的皇帝,共在位26年,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派人寻找自己的生母睿真沈皇后,大海捞针般地寻人,等到的也只能是遥遥无期地思念。
德宗779年登基皇位,在他执政的前期,重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的气象。而且,他还做出武力削藩的睿智决断,这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想要重振雄风的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削藩不光要有想法,而且要付诸行动。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的节度使李宝臣病逝,按照惯例,节度使死后其官爵和土地由其儿子继承,所以李宝臣的儿子李维岳就上表皇帝请求继承节度使一职。
德宗早就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拥兵自重的弊端,对于李维岳的的请求,唐德宗当然一口回绝。
这可引起了边境诸多藩镇一把手儿的警惕,于是他们也私底下联合起来,准备武力对抗朝廷。这里边有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加上成德节度使,这些藩镇都分布在河北一带,都是安史之乱后留下的隐患。
唐德宗既然下定决心要削藩,就要动点儿真格的,他调集部队与东边的四镇展开了斗争,在武力削藩的前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只有魏博节度使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唐德宗李适很是欣慰,在削藩过程中,德宗主要采取以藩镇打藩镇的方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逐步削弱藩镇的目的,又可以保存中央部队的实力。
但这种巧妙的削藩方法引起了其它藩镇节度使的不满,幽州节度使朱滔就是其中之一。这朱滔心想:皇帝这样以藩打藩,早晚有一天,各藩镇都会被削弱的无力对抗中央,我也不例外,所以,继续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此,朱滔冒出了一个想法:联合众藩镇,武力向中央施压。
建中三年(782)年底,幽州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东都洛阳告急!
形势一下变得复杂起来,但还不算太糟,毕竟中央还有部队可以抽调到前线,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件让唐德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当时京兆尹供应的饭菜又都是最难吃的,一下子惹毛了这些士兵,大军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
唐德宗闻讯后急忙出逃奉天避难,值得讽刺的是,当时德宗信赖的禁军将领竟然招不到一兵一卒来保卫王室,反而是宫中的太监们兢兢业业的护送德宗逃往奉天。
哗变的泾原士兵推举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为帝,号称大秦,围攻奉天城。
京师被占,皇帝仓皇出逃,远在前线的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不得已从河北撤军,返回关中,唐德宗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李晟、李怀光等班师勤王,解了奉天之围。鉴于形势,德宗在784年正月颁布“罪己诏”,声明自己的皇帝做的不够好,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德宗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并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
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从此,中央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
此时,前来护驾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起了坏心思,他暗中联通朱泚,再举反叛大旗。
德宗不得不又逃往梁州,也就是今天的汉中。按德宗的意思,他其实想直接去蜀地避难,因为他对于自己还能再回长安城,已经失去了信心。好在李晟勇猛,经过数月的激战,将朱泚打败,收复了京师,德宗这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长安。
785年,李怀光兵败自杀。786年,李希烈被部下所杀。至此,“四王二帝”事件终于平息。
唐德宗在经历了逃亡生活重回长安城后,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点。
第一,由原本信任文武百官,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多疑。因为在“泾师之变”中,朝中大臣们的表现难以令皇帝信服。
第二,由原本的武力削藩,演变为对藩镇的姑息。这点不用说了,只因为各个藩镇已经形成了各自为政而又相互联系的小集团,中央很难再干预了。
第三,由继位之初对宦官的排斥,演变为委以重任。还是在“泾师之变”中,公公们的表现绝对称得上忠心。
第四,由前期的勤俭节约,演变为崇尚金钱。因为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够给予手下人一些额外的财物,他们就会很痛快的帮你办事,而且乐此不疲。德宗甚至还劝自己的大臣们不要太清廉,别人送的礼物收几个也是无妨的嘛!
这就是唐德宗,登基之初雷厉风行,想重振大唐的雄威,但没过几年就被迫与藩镇妥协。碌碌无为地虚度着自己的皇帝生涯......
时间来到了公元九世纪,805年正月里,唐德宗李适驾崩,被葬于崇陵。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唐德宗李适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但藩镇割据已经开始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李适对于削藩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纵观李适的一生,在位早期励精图治,想匡扶社稷,打压藩镇,但却急于求成,导致叛乱。不过在他执政的26年里,所说没有大的惊艳表现,但也未酿成全国藩镇的大叛乱。而且他还采取大臣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计划,使得之后的中唐政局得以稳定。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德宗779年登基皇位,在他执政的前期,重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的气象。而且,他还做出武力削藩的睿智决断,这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想要重振雄风的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削藩不光要有想法,而且要付诸行动。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的节度使李宝臣病逝,按照惯例,节度使死后其官爵和土地由其儿子继承,所以李宝臣的儿子李维岳就上表皇帝请求继承节度使一职。
德宗早就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拥兵自重的弊端,对于李维岳的的请求,唐德宗当然一口回绝。
这可引起了边境诸多藩镇一把手儿的警惕,于是他们也私底下联合起来,准备武力对抗朝廷。这里边有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加上成德节度使,这些藩镇都分布在河北一带,都是安史之乱后留下的隐患。
唐德宗既然下定决心要削藩,就要动点儿真格的,他调集部队与东边的四镇展开了斗争,在武力削藩的前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只有魏博节度使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唐德宗李适很是欣慰,在削藩过程中,德宗主要采取以藩镇打藩镇的方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逐步削弱藩镇的目的,又可以保存中央部队的实力。
但这种巧妙的削藩方法引起了其它藩镇节度使的不满,幽州节度使朱滔就是其中之一。这朱滔心想:皇帝这样以藩打藩,早晚有一天,各藩镇都会被削弱的无力对抗中央,我也不例外,所以,继续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此,朱滔冒出了一个想法:联合众藩镇,武力向中央施压。
建中三年(782)年底,幽州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东都洛阳告急!
形势一下变得复杂起来,但还不算太糟,毕竟中央还有部队可以抽调到前线,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件让唐德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当时京兆尹供应的饭菜又都是最难吃的,一下子惹毛了这些士兵,大军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
唐德宗闻讯后急忙出逃奉天避难,值得讽刺的是,当时德宗信赖的禁军将领竟然招不到一兵一卒来保卫王室,反而是宫中的太监们兢兢业业的护送德宗逃往奉天。
哗变的泾原士兵推举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为帝,号称大秦,围攻奉天城。
京师被占,皇帝仓皇出逃,远在前线的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不得已从河北撤军,返回关中,唐德宗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李晟、李怀光等班师勤王,解了奉天之围。鉴于形势,德宗在784年正月颁布“罪己诏”,声明自己的皇帝做的不够好,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德宗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并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
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从此,中央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
此时,前来护驾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起了坏心思,他暗中联通朱泚,再举反叛大旗。
德宗不得不又逃往梁州,也就是今天的汉中。按德宗的意思,他其实想直接去蜀地避难,因为他对于自己还能再回长安城,已经失去了信心。好在李晟勇猛,经过数月的激战,将朱泚打败,收复了京师,德宗这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长安。
785年,李怀光兵败自杀。786年,李希烈被部下所杀。至此,“四王二帝”事件终于平息。
唐德宗在经历了逃亡生活重回长安城后,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点。
第一,由原本信任文武百官,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多疑。因为在“泾师之变”中,朝中大臣们的表现难以令皇帝信服。
第二,由原本的武力削藩,演变为对藩镇的姑息。这点不用说了,只因为各个藩镇已经形成了各自为政而又相互联系的小集团,中央很难再干预了。
第三,由继位之初对宦官的排斥,演变为委以重任。还是在“泾师之变”中,公公们的表现绝对称得上忠心。
第四,由前期的勤俭节约,演变为崇尚金钱。因为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够给予手下人一些额外的财物,他们就会很痛快的帮你办事,而且乐此不疲。德宗甚至还劝自己的大臣们不要太清廉,别人送的礼物收几个也是无妨的嘛!
这就是唐德宗,登基之初雷厉风行,想重振大唐的雄威,但没过几年就被迫与藩镇妥协。碌碌无为地虚度着自己的皇帝生涯......
时间来到了公元九世纪,805年正月里,唐德宗李适驾崩,被葬于崇陵。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唐德宗李适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但藩镇割据已经开始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李适对于削藩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纵观李适的一生,在位早期励精图治,想匡扶社稷,打压藩镇,但却急于求成,导致叛乱。不过在他执政的26年里,所说没有大的惊艳表现,但也未酿成全国藩镇的大叛乱。而且他还采取大臣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计划,使得之后的中唐政局得以稳定。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