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大战开启(78)
徐州一战,刘澜不会与袁绍交锋,且不说没有必胜的把握,就算赢了,也只是守住了青州,刘澜敢北渡黄河吗,不敢那么为何要和袁绍取拼呢?一点好处不说,反而还会彼此互相消耗,这样的消耗战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反观曹操就不同了,刘澜要更占优势,再加上他来主动挑衅,如果袁绍不介入,刘澜自然要对他敲打敲打,虽然曹操是他最重视的人,但在如今的局面之下,把他拉回到谈判桌来远比为了打仗而打仗更有意义。
在这一点上,刘澜和徐庶有着充分的考虑,首先袁绍和曹操都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或者说野心,一个意在青州,一个要吃掉徐州,那么他把青州送给了袁绍之后,如果能在徐州重创甚至是小胜曹操,把他拉回谈判桌,甚至是让他不敢再觊觎徐州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数年间里,刘澜治下将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时期。
在刘澜重心南移之后,袁绍不会碰徐州,曹操不敢碰徐州,袁术没有实力碰徐州的前提下,刘澜便有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收拾南方的乱局,甚至是在北面出现新的乱局之后,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对付袁术。
示意,在他眼中,青徐不重要,是因为他要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因为掌握青徐,已经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了,这样夹在这三大诸侯之间,每年都要遭受战火的局面他不想再要了,如果继续下去,迟早他就要被拖垮。
而青徐两州,徐州又相对重要,只要徐州在,那么在中原他就会有一定的话语权,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的存在,虽然看起来有些惹眼,但没有了青州,也就没有了袁绍的威胁,剩下曹操和袁术不爽,如鲠在喉,偏生又是他乐意见到的,对这两大诸侯势力,刘澜虽然说不上是知根知底,但多少都有些了解,当年刘澜和他们的都有些交集,如果不是这两人,刘澜也不可能从雒阳安全撤离。
故而对这两人不显生分,尤其是袁术,该收拾就收拾,谁叫他在淮南不得人心呢,虽然不清楚他现在的情况还会不会称帝,不管称不称帝,只要刘澜出兵,那必然受到淮南百姓的的热烈欢迎,完全就是王师北定的情景还原,当然了,现在还不能那么着急,虽然袁术失去了民心,可还有氏族之心,或者说还有袁绍这一个威胁。
原以为他们兄弟两人反目成仇,但从他收到的情报来看,兄弟终归是兄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不然这一次也不会因为九江之战而南下青州,到时候如果刘澜真要去灭袁术,袁绍会放任不理?
另一个时空,袁绍放弃了,那是因为袁术称帝,可袁绍又没有放弃,如果不是刘备,袁术早跑去冀州安度晚年了,所以他现在所面对的袁术反之要比另一个时空的袁术更难对付,这让他有些失落,只要袁术一天不称帝,刘澜就不能冒失的去灭他,当然如果在他放弃青州之后,能惹得袁绍和曹操反目,提前进行官渡之战的话,那他的机会同样会出现。
不过到时候结局会如何,谁会成为胜出者,刘澜可就没多少把握了,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胜出之人的下个目标绝对会是他。
其实刘澜和徐庶在船舱里说商议出来的最漂亮的一招就是礼让青州,不仅把仇恨转移出去,更会得到袁绍的好感,那么袁绍是要稳步的发展还是冒失的南下徐州,显而易见,是个人都会选择一个最稳妥的选择,可以说,刘澜主动放弃青州,就是要以退为进,把仇恨甩给曹操,这样做看起来有点不厚道,可何尝不是他目前最佳的选择。
当然这也要考量两人的关系到底如何,如果两人当真是铁板一块,一致对外的话,那么刘澜的这点小把戏自然没用,徐州不保,只能偏安秣陵,伺机而动,可如果两人早已貌合神离,刘澜这一举动,自然会招来两家最终的决裂,并能借两人交锋之时,捞取最大的利益。
而就从刘澜说掌握的情报来看,两人应该在曹操迎接献帝之后已经貌合神离了,所以袁绍必然会稳步发展,先取兖州。
不得不说,刘澜这一招,如果被曹操知道的话,势必会让他暴跳如雷,不过他必然会想办法弥补,至于能不能说服袁绍,那就不是他说知晓的了,但有一点,不管是成还是败,最少他都会在南方过得风生水起,到时候埋头发展的刘澜完全不用考虑别人,也不会在为青许二州操心,不然的话,像现在,刘澜内部的这情况,部队够了,可支撑部队作战的粮秣却只能勉强维持,如果遇到荒年,啥事都做不成,所以与其继续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用兵,倒不如先发展内政,把经济提升起来,在经历了两次徐州之战之后,刘澜算是彻底开窍了。
张南回到屋中,一阵感叹,虽然不是第一次与刘澜见面,但算得上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见到刘澜在处理事务时的模样,这感觉确实让他耳目一新,这世上有多少人怀才不遇,不管是他还是陈矫,能有现在这个局面,真的是幸运,还有多少人比他们有才能,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说陈矫,之所以被误会,不就是因为陈登的推荐嘛,可是如果他有机会毛遂自荐的话,那还会有现在的尴尬?
以前,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奢望,但如今刘澜在秣陵招贤令颁布,让多少怀才男子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才华和机会。
对于他们这类人太重要,没有才华有机会也没多大的用,没有机会,有才华同样也没用,就拿徐庶来说,不就是这样的嘛,所以不要怪别人不识货,只不过是缺少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机会。
不管你是才华横溢,也不管你是迂腐书生,不管你是推销自己还是毛遂自荐,终归似徐庶这样的情况太少了,试问有多少人能像徐庶这样,一文不名之时一直能够在刘澜身边?
就算刘澜是伯乐,可你这匹千里马没有进入他的视线范围,那必然要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这就是现实,不然的话,这么多年下来,刘澜帐下什么样的人才都涌现而出,可却始终没有涌现出第二个徐庶。
不过有人都再传,荆州有一位毛头小子,乃是刘澜看重的人选,至于刘澜是否要重用他,众说纷纭,不过从现在来看,好像都是传言,不然的话,那毛小子为何没有跟着刘澜从荆州一道回来?
虽然传闻众多,但对张南来说,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就好像当年刘澜发掘徐庶一样,又发现一位年轻人也不是说不过去,如果那些鼓吹对付年纪还未及冠,就说他能力不足,难免偏颇,毕竟历史上不是也出现过甘罗这样的少年天才吗?
不过看起来,现在刘澜不用他,多少还是不确定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说以他现在的情况,是安排在将军府还是地方,是直接去给徐庶当副手,还是留在身边当幕僚?
其实刘澜没有带回来诸葛亮,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诸葛亮因为他,在如今的秣陵名声太响了,如果把他就这么带回秣陵,那么所有人的眼睛就都盯着他,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这对于诸葛亮是好是坏?现在刘澜还不好确定。
首先诸葛亮这个年纪,性子还没有确定,在聚光灯下,迷失自我,或者在压力之下,愁眉不展,郁郁寡欢都有可能。
如果现在诸葛亮已经及冠,那么刘澜完全能够给他一个合理的安排,就算撒手不管,他也能够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可是他现在这个年纪,正在确立价值观之时,很多时候,在诱惑之下,万一迷失了,那他可就真要抑郁而终了。
如果因为他的出现,导致对诸葛亮拔苗助长,最后变成了伤仲永,说实话,刘澜真要后悔死,把这也的人物用废了,刘澜实在是舍不得,不忍心,既然这样,那就不如让他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大不了,他多等几年,到时候在给他一个合理的安排,这才是最符合对诸葛亮的任命安排,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
由黄承彦去培养他,显然比自己直接去培养更好,虽然这时代的年轻人更早成熟,可是不管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好,还是他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罢,叛逆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现在诸葛亮确实不错,比当初刘澜遇到徐庶要强的多的多,可当年的徐庶已经成年,早过了叛逆期,留在刘澜身边,刘澜培养他他必然能够成才。
但是诸葛亮呢?他要是能受约束,会离郑玄而去?就算现在他听刘澜的,可是刘澜管不管他?管的话,那必然会发生和类似郑玄的情况,到时候他直接跑了这么办?
这可不是刘澜多虑,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你看现在黄承彦对诸葛亮,就完全是放任的态度,这一点不清楚他是否与郑玄有通过书信,彼此交流过,但放任绝对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培养选择。
但诸葛亮能在黄承彦哪里如此培养,却不能来秣陵,很简单,因为黄承彦那里,终归他每日所遇到的都是些学子士子,他们就算再如何有心计,三观不正,对诸葛亮的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可是刘澜把他拐到秣陵呢,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成人的世界,一个除了黑白还夹杂着灰的世界,他所要面对的,也不是那些单纯的学子,而是一众老奸巨猾,有大忠似奸也有大奸似忠,有权臣有佞臣,到时候不说刘澜是不是能把这块璞玉打磨成玉,如果受到丁点腐蚀,那刘澜不得悔青肠子。
所以他您可把诸葛亮多留在荆州几年,也不想过早接过来,让他自然成长,做符合规律,才能最终收获。
张南坐在房间里,想到了许多许多,别看他现在这个管理太守,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关羽的举荐,如果说战功,第二次徐州之战论功行赏,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管理太守,这是实话实说,他能有几天,话里的蜕变,不就是因为关羽嘛。
虽然他没掺和任何党派之争,可现在说句掏心窝的话,他不就是刘澜的人嘛,他也懂得什么是知遇之恩,何况他还多少有那些店傲气,可正因为有,所以才会更明显的表露出来。
这类事情,张南比任何人都清楚,不管是不是野心勃勃,找一颗大树,确实更好乘凉。
就说那陈矫,你当他真的傻,如果不是现在徐州系失宠,他会对陈登敬而远之?
有些话,大家心里明白就行,没必要说出来,不然面子上过不去,但若说不厚道,这个陈矫还真是不厚道。
有奶的时候就是娘,没奶的时候,踢在一旁,这广陵马上就要鸡飞狗跳了,不过这类事情,对于张南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官场呆久了,什么样的事情没遇到过,这算什么,更何况,这些不过都是陈登池子里养的一些小鱼小虾,他们被拾掇了,陈登连眼泪都不会留,更别说是在割肉了,甚至他都怀疑,陈矫敢如此明目张胆,这背后都有可能是陈登授意。
还别不信,这没什么不可能的,比起留着这些小鱼小虾和扶植一个陈矫起来,陈登这么做都对。
更何况他明里暗里陈矫还和他撇清了关系,这些人就算恨,也恨不到陈登身上,可最后呢,受益的,完全可能就是陈登。
比起这位湖海之士的手段来,别说整个徐州了,把秣陵的那些大佬有一个算一个,几个人是对手?
张南来到广陵时,和陈登有过一面之缘,第一印象就是眼前一亮,惊为天人,根本就不需多说什么,人家心里早把你那点想法看透了。
这种冷汗直流的感觉,比见刘澜更甚。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反观曹操就不同了,刘澜要更占优势,再加上他来主动挑衅,如果袁绍不介入,刘澜自然要对他敲打敲打,虽然曹操是他最重视的人,但在如今的局面之下,把他拉回到谈判桌来远比为了打仗而打仗更有意义。
在这一点上,刘澜和徐庶有着充分的考虑,首先袁绍和曹操都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或者说野心,一个意在青州,一个要吃掉徐州,那么他把青州送给了袁绍之后,如果能在徐州重创甚至是小胜曹操,把他拉回谈判桌,甚至是让他不敢再觊觎徐州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数年间里,刘澜治下将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时期。
在刘澜重心南移之后,袁绍不会碰徐州,曹操不敢碰徐州,袁术没有实力碰徐州的前提下,刘澜便有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收拾南方的乱局,甚至是在北面出现新的乱局之后,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对付袁术。
示意,在他眼中,青徐不重要,是因为他要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因为掌握青徐,已经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了,这样夹在这三大诸侯之间,每年都要遭受战火的局面他不想再要了,如果继续下去,迟早他就要被拖垮。
而青徐两州,徐州又相对重要,只要徐州在,那么在中原他就会有一定的话语权,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的存在,虽然看起来有些惹眼,但没有了青州,也就没有了袁绍的威胁,剩下曹操和袁术不爽,如鲠在喉,偏生又是他乐意见到的,对这两大诸侯势力,刘澜虽然说不上是知根知底,但多少都有些了解,当年刘澜和他们的都有些交集,如果不是这两人,刘澜也不可能从雒阳安全撤离。
故而对这两人不显生分,尤其是袁术,该收拾就收拾,谁叫他在淮南不得人心呢,虽然不清楚他现在的情况还会不会称帝,不管称不称帝,只要刘澜出兵,那必然受到淮南百姓的的热烈欢迎,完全就是王师北定的情景还原,当然了,现在还不能那么着急,虽然袁术失去了民心,可还有氏族之心,或者说还有袁绍这一个威胁。
原以为他们兄弟两人反目成仇,但从他收到的情报来看,兄弟终归是兄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不然这一次也不会因为九江之战而南下青州,到时候如果刘澜真要去灭袁术,袁绍会放任不理?
另一个时空,袁绍放弃了,那是因为袁术称帝,可袁绍又没有放弃,如果不是刘备,袁术早跑去冀州安度晚年了,所以他现在所面对的袁术反之要比另一个时空的袁术更难对付,这让他有些失落,只要袁术一天不称帝,刘澜就不能冒失的去灭他,当然如果在他放弃青州之后,能惹得袁绍和曹操反目,提前进行官渡之战的话,那他的机会同样会出现。
不过到时候结局会如何,谁会成为胜出者,刘澜可就没多少把握了,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胜出之人的下个目标绝对会是他。
其实刘澜和徐庶在船舱里说商议出来的最漂亮的一招就是礼让青州,不仅把仇恨转移出去,更会得到袁绍的好感,那么袁绍是要稳步的发展还是冒失的南下徐州,显而易见,是个人都会选择一个最稳妥的选择,可以说,刘澜主动放弃青州,就是要以退为进,把仇恨甩给曹操,这样做看起来有点不厚道,可何尝不是他目前最佳的选择。
当然这也要考量两人的关系到底如何,如果两人当真是铁板一块,一致对外的话,那么刘澜的这点小把戏自然没用,徐州不保,只能偏安秣陵,伺机而动,可如果两人早已貌合神离,刘澜这一举动,自然会招来两家最终的决裂,并能借两人交锋之时,捞取最大的利益。
而就从刘澜说掌握的情报来看,两人应该在曹操迎接献帝之后已经貌合神离了,所以袁绍必然会稳步发展,先取兖州。
不得不说,刘澜这一招,如果被曹操知道的话,势必会让他暴跳如雷,不过他必然会想办法弥补,至于能不能说服袁绍,那就不是他说知晓的了,但有一点,不管是成还是败,最少他都会在南方过得风生水起,到时候埋头发展的刘澜完全不用考虑别人,也不会在为青许二州操心,不然的话,像现在,刘澜内部的这情况,部队够了,可支撑部队作战的粮秣却只能勉强维持,如果遇到荒年,啥事都做不成,所以与其继续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用兵,倒不如先发展内政,把经济提升起来,在经历了两次徐州之战之后,刘澜算是彻底开窍了。
张南回到屋中,一阵感叹,虽然不是第一次与刘澜见面,但算得上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见到刘澜在处理事务时的模样,这感觉确实让他耳目一新,这世上有多少人怀才不遇,不管是他还是陈矫,能有现在这个局面,真的是幸运,还有多少人比他们有才能,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说陈矫,之所以被误会,不就是因为陈登的推荐嘛,可是如果他有机会毛遂自荐的话,那还会有现在的尴尬?
以前,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奢望,但如今刘澜在秣陵招贤令颁布,让多少怀才男子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才华和机会。
对于他们这类人太重要,没有才华有机会也没多大的用,没有机会,有才华同样也没用,就拿徐庶来说,不就是这样的嘛,所以不要怪别人不识货,只不过是缺少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机会。
不管你是才华横溢,也不管你是迂腐书生,不管你是推销自己还是毛遂自荐,终归似徐庶这样的情况太少了,试问有多少人能像徐庶这样,一文不名之时一直能够在刘澜身边?
就算刘澜是伯乐,可你这匹千里马没有进入他的视线范围,那必然要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这就是现实,不然的话,这么多年下来,刘澜帐下什么样的人才都涌现而出,可却始终没有涌现出第二个徐庶。
不过有人都再传,荆州有一位毛头小子,乃是刘澜看重的人选,至于刘澜是否要重用他,众说纷纭,不过从现在来看,好像都是传言,不然的话,那毛小子为何没有跟着刘澜从荆州一道回来?
虽然传闻众多,但对张南来说,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就好像当年刘澜发掘徐庶一样,又发现一位年轻人也不是说不过去,如果那些鼓吹对付年纪还未及冠,就说他能力不足,难免偏颇,毕竟历史上不是也出现过甘罗这样的少年天才吗?
不过看起来,现在刘澜不用他,多少还是不确定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说以他现在的情况,是安排在将军府还是地方,是直接去给徐庶当副手,还是留在身边当幕僚?
其实刘澜没有带回来诸葛亮,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诸葛亮因为他,在如今的秣陵名声太响了,如果把他就这么带回秣陵,那么所有人的眼睛就都盯着他,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这对于诸葛亮是好是坏?现在刘澜还不好确定。
首先诸葛亮这个年纪,性子还没有确定,在聚光灯下,迷失自我,或者在压力之下,愁眉不展,郁郁寡欢都有可能。
如果现在诸葛亮已经及冠,那么刘澜完全能够给他一个合理的安排,就算撒手不管,他也能够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可是他现在这个年纪,正在确立价值观之时,很多时候,在诱惑之下,万一迷失了,那他可就真要抑郁而终了。
如果因为他的出现,导致对诸葛亮拔苗助长,最后变成了伤仲永,说实话,刘澜真要后悔死,把这也的人物用废了,刘澜实在是舍不得,不忍心,既然这样,那就不如让他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大不了,他多等几年,到时候在给他一个合理的安排,这才是最符合对诸葛亮的任命安排,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
由黄承彦去培养他,显然比自己直接去培养更好,虽然这时代的年轻人更早成熟,可是不管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好,还是他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罢,叛逆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现在诸葛亮确实不错,比当初刘澜遇到徐庶要强的多的多,可当年的徐庶已经成年,早过了叛逆期,留在刘澜身边,刘澜培养他他必然能够成才。
但是诸葛亮呢?他要是能受约束,会离郑玄而去?就算现在他听刘澜的,可是刘澜管不管他?管的话,那必然会发生和类似郑玄的情况,到时候他直接跑了这么办?
这可不是刘澜多虑,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你看现在黄承彦对诸葛亮,就完全是放任的态度,这一点不清楚他是否与郑玄有通过书信,彼此交流过,但放任绝对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培养选择。
但诸葛亮能在黄承彦哪里如此培养,却不能来秣陵,很简单,因为黄承彦那里,终归他每日所遇到的都是些学子士子,他们就算再如何有心计,三观不正,对诸葛亮的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可是刘澜把他拐到秣陵呢,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成人的世界,一个除了黑白还夹杂着灰的世界,他所要面对的,也不是那些单纯的学子,而是一众老奸巨猾,有大忠似奸也有大奸似忠,有权臣有佞臣,到时候不说刘澜是不是能把这块璞玉打磨成玉,如果受到丁点腐蚀,那刘澜不得悔青肠子。
所以他您可把诸葛亮多留在荆州几年,也不想过早接过来,让他自然成长,做符合规律,才能最终收获。
张南坐在房间里,想到了许多许多,别看他现在这个管理太守,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关羽的举荐,如果说战功,第二次徐州之战论功行赏,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管理太守,这是实话实说,他能有几天,话里的蜕变,不就是因为关羽嘛。
虽然他没掺和任何党派之争,可现在说句掏心窝的话,他不就是刘澜的人嘛,他也懂得什么是知遇之恩,何况他还多少有那些店傲气,可正因为有,所以才会更明显的表露出来。
这类事情,张南比任何人都清楚,不管是不是野心勃勃,找一颗大树,确实更好乘凉。
就说那陈矫,你当他真的傻,如果不是现在徐州系失宠,他会对陈登敬而远之?
有些话,大家心里明白就行,没必要说出来,不然面子上过不去,但若说不厚道,这个陈矫还真是不厚道。
有奶的时候就是娘,没奶的时候,踢在一旁,这广陵马上就要鸡飞狗跳了,不过这类事情,对于张南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官场呆久了,什么样的事情没遇到过,这算什么,更何况,这些不过都是陈登池子里养的一些小鱼小虾,他们被拾掇了,陈登连眼泪都不会留,更别说是在割肉了,甚至他都怀疑,陈矫敢如此明目张胆,这背后都有可能是陈登授意。
还别不信,这没什么不可能的,比起留着这些小鱼小虾和扶植一个陈矫起来,陈登这么做都对。
更何况他明里暗里陈矫还和他撇清了关系,这些人就算恨,也恨不到陈登身上,可最后呢,受益的,完全可能就是陈登。
比起这位湖海之士的手段来,别说整个徐州了,把秣陵的那些大佬有一个算一个,几个人是对手?
张南来到广陵时,和陈登有过一面之缘,第一印象就是眼前一亮,惊为天人,根本就不需多说什么,人家心里早把你那点想法看透了。
这种冷汗直流的感觉,比见刘澜更甚。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