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八八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 26
<><>在史书当中,对王龁的记载相对而言比起王陵要多得多。『可乐言情首发』『可乐言情首发』【手机用户直接访问同步更新】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四十七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皮牢,拔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龁死。
而相对于王龁的记载,王陵的记载则是少得可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月围邯郸,不能拔。”
秦王复使起为将,欲使伐赵,白起适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将王陵,陵率军十万伐赵,围邯郸城。赵王使廉颇御之,颇设守甚严,复以家财募死士,时时夜缒城往砍秦营,王陵兵屡败。
……
但是从一点可以看出,王陵当其时与王龁应该是并列的秦国将军。
因为即使是王陵领兵作战的记载较少,但是其能够单独率军围攻邯郸,足以证明其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差于王龁。
而在长平之战的初期而言,王龁也就是率军与廉颇僵持,直到赵括担任赵军主帅之后,王龁才成为白起的副将,继续参与长平之战。
可以说,两人在秦昭襄王或者是秦方的地位,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
……………………………………………………分割线……………………………………
而王翦的军功更多是其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王翦若是无人保举,恐怕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王陵兄弟很有可能担任了这个角色。
在史书当中,王翦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的记载,是公元前236年的事情。
也许在这之前,王翦已经有单独领军作战的资格,而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国郡县。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
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当其时王贲攻下的,应该就是之后昌君之乱的那一片地区。若非是王贲攻下这一片淮水上游的土地。昌君兄弟应该也不会被派往招抚当地的楚国平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说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美名流传至后世。
……
王翦当其时有没有预料到昌君兄弟作乱,最终导致李信蒙武第一次征伐楚国,最终功败垂成,甚至是李信一路的部队惨败的下场,这一点,张嘉师询问过王离,但是后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而王离随后则是说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那六十万大军,有三十万左右是驻守在淮上一带区域的预备队。
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王翦很有可能会想到昌君兄弟作乱的事情,并且就这一点劝告秦王政。
但是当其时的秦王政很信任昌君兄弟,在王翦旁敲侧击一次之后,秦王政并不信服王翦的推断,王翦自然也不希望自讨没趣。
而王离提出了一点,那就是当其时王翦预留三十万军队在淮上地区,除了保护后方的道路之外,还有威慑齐国的情况。
毕竟当其时齐国即使是有后胜这个二五仔,但是毫无疑问,齐王田建若是突然之间明白到唇亡齿寒的道路,直接派兵南下支援楚国,那么这三十万留守在淮上地区的秦军部队,就是最好的应对手段。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这三十万大军会在蒙武的指挥下,直接从淮上地区攻入齐国。
听到了王离的这句话,张嘉师不得不表示,他有可能再次被太史公给坑了。
当然,这个想法也就是张嘉师自己在心里面的吐糟,而不会对王离说出来。
……
而在历史当中,王贲的功绩也不差。最起码比起其儿子王离,要强得多。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取得魏国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派王贲与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灭亡燕国。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彻底消灭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于是,秦王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齐王建,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为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
从这些关于王贲的记载可以看到的是几个问题:
第一个,史记并没有记载王贲麾下秦军有没有在大梁城破的时候,杀死魏王假。杀死魏王假的记载出自《烈女传》,而在《史记索隐》当中,魏王假被秦军俘虏,然后押送到咸阳,以俘虏的身份拜见秦王政。
第二个,王贲进攻淮上一带的时间是公元前226年,而非公元前225年。
第三个,王贲最起码是在公元前219年封禅泰山的时候还活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四十七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皮牢,拔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龁死。
而相对于王龁的记载,王陵的记载则是少得可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月围邯郸,不能拔。”
秦王复使起为将,欲使伐赵,白起适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将王陵,陵率军十万伐赵,围邯郸城。赵王使廉颇御之,颇设守甚严,复以家财募死士,时时夜缒城往砍秦营,王陵兵屡败。
……
但是从一点可以看出,王陵当其时与王龁应该是并列的秦国将军。
因为即使是王陵领兵作战的记载较少,但是其能够单独率军围攻邯郸,足以证明其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差于王龁。
而在长平之战的初期而言,王龁也就是率军与廉颇僵持,直到赵括担任赵军主帅之后,王龁才成为白起的副将,继续参与长平之战。
可以说,两人在秦昭襄王或者是秦方的地位,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
……………………………………………………分割线……………………………………
而王翦的军功更多是其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王翦若是无人保举,恐怕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王陵兄弟很有可能担任了这个角色。
在史书当中,王翦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的记载,是公元前236年的事情。
也许在这之前,王翦已经有单独领军作战的资格,而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国郡县。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
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当其时王贲攻下的,应该就是之后昌君之乱的那一片地区。若非是王贲攻下这一片淮水上游的土地。昌君兄弟应该也不会被派往招抚当地的楚国平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说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美名流传至后世。
……
王翦当其时有没有预料到昌君兄弟作乱,最终导致李信蒙武第一次征伐楚国,最终功败垂成,甚至是李信一路的部队惨败的下场,这一点,张嘉师询问过王离,但是后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而王离随后则是说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那六十万大军,有三十万左右是驻守在淮上一带区域的预备队。
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王翦很有可能会想到昌君兄弟作乱的事情,并且就这一点劝告秦王政。
但是当其时的秦王政很信任昌君兄弟,在王翦旁敲侧击一次之后,秦王政并不信服王翦的推断,王翦自然也不希望自讨没趣。
而王离提出了一点,那就是当其时王翦预留三十万军队在淮上地区,除了保护后方的道路之外,还有威慑齐国的情况。
毕竟当其时齐国即使是有后胜这个二五仔,但是毫无疑问,齐王田建若是突然之间明白到唇亡齿寒的道路,直接派兵南下支援楚国,那么这三十万留守在淮上地区的秦军部队,就是最好的应对手段。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这三十万大军会在蒙武的指挥下,直接从淮上地区攻入齐国。
听到了王离的这句话,张嘉师不得不表示,他有可能再次被太史公给坑了。
当然,这个想法也就是张嘉师自己在心里面的吐糟,而不会对王离说出来。
……
而在历史当中,王贲的功绩也不差。最起码比起其儿子王离,要强得多。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取得魏国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派王贲与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灭亡燕国。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彻底消灭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于是,秦王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齐王建,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为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
从这些关于王贲的记载可以看到的是几个问题:
第一个,史记并没有记载王贲麾下秦军有没有在大梁城破的时候,杀死魏王假。杀死魏王假的记载出自《烈女传》,而在《史记索隐》当中,魏王假被秦军俘虏,然后押送到咸阳,以俘虏的身份拜见秦王政。
第二个,王贲进攻淮上一带的时间是公元前226年,而非公元前225年。
第三个,王贲最起码是在公元前219年封禅泰山的时候还活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