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定秦曲最新章节 > 定秦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一一三章

  在北宋逐渐平息作为国历史又一次较为长久的混乱时期——五代十国之后,道教的发展也逐渐迎来了又一次的高峰期。

  在这个基础,宋太宗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道教发展重要阶段。

  而在之前,宋太祖赵匡胤借助一个道教传说当的重要人物,来巩固新兴宋帝国的民间统治。

  这个道教人物是陈抟。

  ……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陈传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为主,兼融道家易。

  他从等书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的本体依据,也为形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

  从隋唐内丹道的流变看,内丹道流也多征引“专气致柔”等语为典要。这是陈传学术思想的主要来源。陈传将内丹理论系统地建立在对与道家易的阐发,他以老庄易相发明的思想方法,深受先秦道家与王弼及唐人的影响。

  陈抟继承先秦两汉等道家易思想,在的注,陈传引用的说法,以“视之不见”的道、解释所谓“易”:

  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易者,希微玄虚凝寂之称也。及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书有“道生一”云云,陈传继承的观点,以“通”与“易”相论释,谓易变为一,是万物形体生成变化的开始,这是从探绩万物之“原”’的意义将二者融合起来,在,这个“原”被概括为“复归于无极”。

  后世认为,的说法以及划分颇多,其陈抟更为清晰、系统地描绘了这种丹道修炼的次第和学说基础,为后世不同门派的丹法流派起到了奠基作用。

  张三丰继承陈抟之思想,称“易道”即“太极道”,所以他在完善陈抟的易道思想,创立太极道体系,把丹道和太极内功紧密联系在一起。据明末黄宗炎所载,为五个图形,分别代表修炼所能够达到的五个不同境界。

  乃古圣先师密授之图,据明末黄宗炎载:

  此图本名,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此图创自老子、河公,魏伯阳得之著,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吕洞宾与陈图南同隐华山,因此得以授予陈抟。

  从看到无极图思想渊源的四个方面:其一、河公所发挥的老子思想,宇宙生成论及“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神仙理论。其二、符合魏伯阳的炼丹与火候学说。其三、继承发挥了钟吕内丹修炼的理论体系。其四、陈抟自己用理的宇宙生成过程假易而论丹道。是方士修炼之术,发挥黄老哲学思想,述老庄之玄微,明逆修可以成丹之法及得道成仙的思想。

  纵观模式,“其图自下而,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逆之使下则火不螵烈,惟温养而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则水不卑湿,惟滋养而光泽。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

  按逆行规律,其最下圈“○”,名为玄牝,玄牝即谷神。牝者窍也,谷者虚也,指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即医所称“肾间动气”,气之所由以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经络气血之功能皆根于此。

  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得窍”阶段,叫做“玄府受气”。再行祖气升,即稍一圈“○”,名为炼精化气。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茫之气;炼依稀呼吸之气,化为出入有无之神,使之贯穿通达于五脏六腑。

  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炼己”阶段。所以第三个稍小点的“○”标志着炼气化神,即由下丹田所炼真元之气贯穿于五脏六腑,以养五脏之神。再向既为层之五行相生并形成“五气朝元”的景象。此一丹道修炼阶段称之为“和合”。

  五行演八卦,取坎填离,则水火而为孕;坎离颠倒,而后天返先天,进入黑白相间的大圆圈,即“三返二”的“结圣胎”阶段,亦即“得药”。再向是不断炼去胎之阴质,使之变成金丹,进而炼神还虚,复返于太极而无始,即为最面大圆圈的“脱胎成仙”阶段。

  所以,凡丹道修炼“盖始于得窍,次于炼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药,终于脱胎求仙”的逆向求索,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炼气化神,合二为一;炼神还虚,一归无极。这构成了一个逆炼返本的系统,这是所谓“逆则成仙”,返本还原内丹修炼的人体长寿科学原理。

  ……

  周世宗喜好道士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有人把陈抟的名奏朝廷。

  后周显德三年,周世宗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留陈抟在皇宫居住了一个多月,周世宗向陈抟询问点化金银的法术。陈抟回答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应当以致力治国为念,怎么留意黄白方术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不责怪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辞谢接受这一职务。

  已经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方术,周世宗放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诏令该州长官逢年过节慰问陈抟。

  后周显德五年,成州刺史朱宪向皇帝辞别赴任时,周世宗命令他带五十匹帛、三十斤茶叶赐给陈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陈抟来宋朝进觐,太宗对待他很优厚。

  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朝觐,皇帝更加以厚礼对待他。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为势态利益所干扰,才是真正的方外之士啊。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估计年龄将近一百岁了。陈抟自己说他经历五代离乱之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进觐我,与他交谈,听听他说的是值得的。”于是派使送陈抟到书省,宋琪等人从从容容询问陈抟说:“先生得到的玄默修养的方法,可以传授别人吗?”

  陈抟回答说:“我是一个山野隐士,对当下的世道没有什么用处,我也不知道神仙炼丹化成金银之事、吐纳养生之理,无此类方术可以传授。假使能让白日冲天,对当今世道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圣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外表,博古通今,深究治乱,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现在正是君臣下同心同德,兴起改革以使天下太平的时候,勤行修炼的功劳也不及此。”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皇对陈抟更加器重。

  北宋雍熙元年,宋太宗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宫,命令官吏扩增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皇多次与陈抟和唱诗赋,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而陈抟被认为对历史以及道学的最大贡献在于“象数”。

  所谓“象”,是指卦象和爻象,以及用卦象和爻象表现世界生成发育的万有现象,从寻求万物变化的规律。

  陈抟的是其象学代表。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邵雍的易学被称为先天易学,据一些史料称,其与陈抟所传之先天图有关。所谓先天图,主要指的是乾坤坎离的图式。

  所谓“数”,是指的数学、数理以及“河图”、“洛书”的符号数学规律。陈抟的是其数学代表。

  易类有陈抟一卷,卷八十五保留有一。陈抟创作的,在国道教史和科技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以“易图”建构各学科的框架体系,还是以易理为指导思想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走向,都对华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象数”一词最早见于:“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言龟以象示,筮以数告,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占所以知古凶。”象数为所固有。虽不言数而用象、数,则多言象数之处。认为“象”在易有重大作用:“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象、卦、辞为组成的三种形式。“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系辞焉得尽其言。”

  数主要用于占筮定卦,反复强调数对的意义,认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参天两地而倚数”,“极数知来之谓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六十四卦最初没有字说明,后系之以简约占卜辞,彖辞,象辞则从象、数角度解释卦爻辞,赋予其哲理。

  义理即由象数变化而出。象和数是的基础,所有变化皆由此出。后发展为象数之学。汉代孟喜、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创立卦气、纳甲、爻辰、互体等学说。“象数学”由此产生,北宋邵雍又创“先天学”。

  “象”、“数”含义不断扩展,演变成包含天、历法,乐律、道教、养生在内的庞杂的象数学体系。“象数”原本包括在“术数”之,最早的易本为术数,术数内容庞杂,汉代象数和术数仍然难以分开,宋以后直至清代才有一定分界,一般以象数为探究宇宙生成秩序的自然哲学,而以术数为占测人事祸福的方法。

  而对象数及象数学后世褒贬不一。否定者认为象数派所言“象数”背离原义,走存象忘意歧途。赞成者认为象数学丰富了易学,不仅与吻合,而且与天地万物之理相符,是实用而科学的宇宙模式。

  而在陈抟对于象数的理解以及运用,主要是在其喜好读,手不释卷。常常自号扶摇子,撰写八十一章,阐述引导养生及使水银还成丹的事情。宰相王溥也撰写了八十一章来笺注的要旨。

  据说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有大瓢挂在墙壁,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旋即知道他的意思,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

  陈抟叫侍者取瓢给贾休复。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

  有个叫郭沆的人,小时候居住在华阴,曾夜宿云台观。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你可以不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

  //24/24427/l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