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 > 幻之盛唐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分卷阅读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权算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权算

  “这就是唐人用的火器”

  西北边境,一处隐秘的山坳里,营帐列布,刁斗森严,井然有序,众多穿着皮毛毡衣的甲士,游弋期间,行伍行禁,竟然没有太大的声音,只有在鸟鸣猿吠都彻底禁绝后,才能听到一些沙沙的震响。

  一个用整块巨大白色驼毛挂毯围拢起来的帐篷内,这个营地的首领,也在观察者眼前几个形状各异的物体,

  “这是石炮,车弩用的飞雷。属于火器中建构最简单的”

  说话的人,指着其中一个粗糙的就像个寻常装酒的小坛子,只是封口的地方有些特别。

  “其实就是个装猛火油的罐子,最神奇的就是这口子上的竹管,里头填的药棉,可以延时发火,按照远近设定好,投到敌阵上空,正好烧裂开来。”

  “这马鬃尾子的是投手用的发火雷,”

  那人又轻车熟路的拿起一只臂粗的椭圆物体,质料却是更加匀实的细沙陶。

  “以健有臂力者,可旋而丢出三十尺,引火用的是云梦特有的一种苇管,只要用力一拉就可以引燃,填装的是猛火油里提炼的油精,虽说分量少了,但是性子更加爆裂。遇水则飞溅开来。一个士兵可以随身携带六枚。又被称作防御型,最适合用来居高临下的守营垒。”

  “而这个略小一些的,被称为进攻型,因为轻巧,可以边跑边投,据说还混杂了一些其他成色,可以空爆成火雨,一个军卒可以带十枚。”

  “就为了这几件东西,我们前后死了多少健儿,几乎把河西这些年的大半经营,都给搭了进去。”

  首领看着眼前几个被拆解开来的弹体,突然转头对一个域外装束的老者道

  “上师你怎么看。”

  被称为上师的老者小心的拿起一件,用手指伸入沾了一些,放在鼻前嗅了嗅,脸色凝重起来,又掏出块黄色的帕子,倒上一些,放在牛粪块的火塘上烘了两下,顿时升起一团明亮的光焰,变成幽蓝后随即消逝,老者脸色几乎纠结在一起。

  “圣火的秘密,果然已经被泄露了啊。不过那些唐人又加了其他的成色,我就无法分辨出来了。”

  “大。大人,到底什么时候才出手啊。”

  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推开帐外的护兵,猛然掀帘闯进来。

  “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族人都要死绝了啊。”

  “时机未到。”

  “什么时机还未到啊。”

  来人气急败坏的说。

  “这些日子的交锋,唐人的神机营,还没出全力啊。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只要你们能够试出唐人火器的优劣长短,再多的牛羊人口,再多的肥美水草之地,都可以加倍的补偿给你。”

  “用低地人的说法,叫做知己知彼。”

  说道这里,意犹未尽的首领,又在心里偷偷加上这么一句。

  “或者说,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尔。”

  “这是南平府c荆南道,新开军屯庄的名录,”

  薛景仙又拿出一桩公文

  “共计十三个申报的庄子,平成熟地一千三百二十七倾又二十三亩,傍山的梯田四百六十一倾又十一亩,半山半泽的沙田。”

  听着他报出一长串的数字,我已经有些见怪不怪的麻木了。

  军屯庄的优势,在于计划经济模式下,带来的效率和实行能力,以垦荒的例子来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缺少未开发的荒地,象湖广c象东北,但是这些地方虽然有适宜的气候和足够肥沃的土地,但是往往需要改造地形,从交通和水利上大量的先期投入。

  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下,那些农户个体根本无法承担先期投入的巨大成本,而作为有一定经济实力也有组织能力的大宗族来说,除非是为了逃避战乱之类迫不得已的理由,否则也不会将家族的资源,轻易消耗在这些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晚的项目上。更别说对开垦过程中的风险和灾害抵抗能力。

  再加上官方缺少统一经营的意识,因此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富熟之地,其实都是靠历朝历代百姓自发的小规模开垦,不断的与环境做斗争,一点点一点点的逐渐积累足够的数量,千百年后才完成质变。

  于是军屯庄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来自军队背景的移民开垦团,所拥有的强大资源调配能力和足够的人力,让这些因素被弱化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由于新作物的引进,土地的利用率也大大增加,除了适合种植传统稻麦的水浇地c旱田,那些房前屋后的山地,也可以种上耐旱耐贫瘠的土豆c地瓜,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这些年开拓的太多,经营的人力眼见跟不上”

  “为什么。”

  我疑惑了一下,这些年到处抓拐诱骗,没少弄到人。

  “自从本军还京,大量青壮被抽调北还经营关内,南边的补充只有一些南海奴,可要将这些土人驯养成合格的农人,需要足够的监管人手,还有足够的时日啊。”

  我默然,自从天下平定,从战争中获得俘虏的来源越来越少。

  河西北路经过龙武军这些年的练兵和扫荡,那些大小胡族部落,或远逃或散亡,留下来的都变成驻军的附庸,能抓到的青壮几乎微乎其微,光靠渤海战争中买卖的那点人口,连当地满足当地的劳役需求都很勉强。而江南的平定,也让那些用粮食诱拐人口的手段,效果越来越小。

  “不是还有合作社代耕么。”

  我又想起一个办法。

  “那些承包劳役代耕的商家,现在正是分身无暇,都在经营边军的业务啊。”

  我顿时想起那个枢密院正在边军推行的小额信贷扶助和新作物推广计划,似乎还比这个更加重要一些,顿时无语了。

  “好吧,也许你可以去找李相公。他不是刚加了知枢密院事。补训营应该也有些人手用的上。”

  我记得李泌手上还有十几万解甲没归田的退役军人吧,花点代价借点人来种田加管理,应该问题不大吧。补训营的那些伤残老兵做体力活或许有些勉强,但是用来监管那些南海土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吧。

  “这是千秋节大礼的礼单。请主上过目”

  说完朝中和军中的公事,然后是我幕府的事情,薛景仙又递上一份册子。

  “真是亏大了啊。”

  我看了眼礼单上的东西,不由牢骚道,

  现在朝廷内有今上c太上c上皇三位天子三世同堂,所以一年要过三次千秋节,送的东西也要很讲究,要有针对性的体现出差别,又不能让别人找到厚此薄彼的借口,而且还要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意。

  象去年给开元上皇的礼物,最核心的就是一套《开元大乐典》,编撰了六年,收集了开过以来历代名家的曲做词谱,除了官定的二十四部乐,还有大量来自民间的俚歌俗谣。给乾元天子的,则是一套《乾元药藏》,乃是是由仁济院所属一品堂供养的宿老大夫们,编撰四年初成,收集了自古以来存世的各种药方和养生之法。

  现在又多了个当今圣上小白。这次给他准备的,是一套最新版特大号大比例的寰宇图,主要是多出可萨人和大食人都城在内的一些城邑。

  小白虽然没法常常上我家打秋风,但隔三差五,还会把我找去召对,在世人眼中,需要皇帝和枢密使亲自商议的,当然是很重要的国家大事。当然事实正好相反,这个召对,只是小白处置国事累了,找个由头让我做掩护,给自己放松片刻而已,讨论的也不过是长安城中的风月敝菽,海内外的奇闻异事而已。

  “这是京学,新一期拜谢座师的名单。”

  见我默许了,他又翻出下一份,念了起来。我听了一遍,问了两个问题,调整了几个名次和位置,就算通过了。却见他又翻出一份附条。

  “扬州府江都县当地士绅,抵制三附学开办的分校,至今都收不到生员。”

  “理由是什么。”

  “工匠c吏目此乃贱业,兴学与经理之道并举,有辱圣人学问。”

  “由他们去了。是在不行,换个地方好了”

  我冷笑道。

  “一群腐骨而已。历史上淮扬的衰败,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为什么史上那些大儒c名士c宗师什么的,越往前推,影响越大呢,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生活的不发达,和受限于交通资讯的缘故,知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些人多少家有恒产,不用为生计发愁,平时也比寻常人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支持他们收集古代的典籍,潜心做学问受徒,通过家人c亲族c门生弟子的代代传承和传播,很容易就形成巨大的社会关系网。

  而在教育不发达的古代,有知识的人总是比别人更容易进入社会舆论和官府的视线,乃至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也很容易获得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士林清流的人望。

  但是学校诞生,并普及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古老传承的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和影响。虽然现下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将越拉越大,所谓顺昌逆亡,既有王维这样识相知趣的人,当然也有试图抗拒历史潮流的人。

  “这是殿下新收门人的名录,请主上过过目。”

  说话间,温哲也通报进来,束手站到一边。

  虽然那个一群女人把持朝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女子参政的传统和气氛,依旧被沿袭下来,后宫嫔妃接见大臣,公主们对某件朝议发表看法,乃至依靠夫人乃至娘家的背景,获得仕途上的助力,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特别是作为宗室成员,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参加朝会,但却可以通过举荐推举的门人,在朝堂上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比亲王c皇子之类男性皇室成员,距离皇帝的血缘越近,越要谨小慎微的考虑当今皇帝的想法不同,大唐的公主们就自由的多了,不但可以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还可以通过与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推荐一些人直接成为官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位姑婆玉真大长公主,象王维当初也做过她的门客,而被推荐给皇帝才步入仕途的。

  当然,被推荐的人,自身也要有足够的名气或者说人望,不然让一个强有力的担保者,推荐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出任官职,只能是一场笑料。

  因此,那些年轻的士子们奔走于公卿大臣的门第,积极参加各种公众性活动,好让自己的作品获得更多的传播和认可,也就不稀奇了,只要能闯出名声,就算科举不第,也还有依靠名望的积累,被强力权贵保举为官的可能性。

  我的名下,主要都是正对武职一途,对文职方面,多少要避嫌,但是以小丫头的名义,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实际上这些年,好些人都是以她门人的名义,外放出去的。

  “居然还有现职的品官。”

  要知道做谁的门人,就打上了谁的烙印,作为有点身份的官场中人,除非一些仕途无望,或者得罪人太狠走投无路(比如温哲c郑元和),一般不会过早背上太过鲜明的背景,影响自己发展的空间。

  “你昏了么。居然想拜到那位的门下”

  另一个地方,投贴的当事人,新进的吏部员外郎窦参,面对的是同年的友人新科庶吉士郭士伦的苦劝。

  “窦家好歹是北朝以来的名门啊。”

  “什么名门,靠祖上荫泽混个小吏的名门么。”

  “就算你想找个靠山,那也应该找郭令公,李大夫这般的。”

  “郭李算什么,”

  “什么。”

  “郭令公虽然军中人望无可匹敌,但是毕竟已经老了,李大夫中兴战功第一,偏偏是个胡人。”

  说道这里,他脸上透出几分潮红的得色。

  “相比之下梁枢密虽然根基浅薄,崛起的时间也太短,反而还有上进的空间和余地啊,更关键的是他足够年轻啊。不足三旬就已经是侍奉三朝的少壮元老,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取代那两位根本不成话下啊。”

  “出身差,根基浅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更需要足够的人来帮衬,这才是我辈的机会啊。”

  “可他毕竟是个武人,对我们这些文途影响有限啊。要避嫌的”

  “你又错了,正因为他受限于军中的身份,才需要在朝野政务中,有一些外围的耳目和呼应啊。”

  “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又能够体现出用处和价值来。”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