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三分天下 第一百九十三章曹子建--长春侯! 新
“大魏王遗令:
孤闻古之圣主治国,必广封宗室子弟,使之戍边镇土,以为羽翼,拱卫王室,昔日武王伐纣,封诸侯八百余国,而享国运八百余载,此皆分封制之大利也!
临淄侯-子建,聪慧伶俐,文采斐然,孤平生最爱之子也,时常携之左右,以为天伦之乐,然孤既为一国之主,又岂敢因私而废公耶?
特转封子建为长春乡侯,使其出镇东北之地,管辖鲜卑、乌丸、高句丽各部落,凡长刀所及之处,百姓有不安者、抚之,蛮夷有不臣者、讨之,以固金瓯,振我国威!
遗令已下,速速前往,东北一日未归于王化,子建一日不得重返中原,子子孙孙,永镇边疆,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皆当恪尽职守,勿负孤望,勉之!勉之!
建安十六年-春,二月初二日!”
宣读完毕之后,萧逸把遗令传阅众人,证明这是曹操临终之时,特意交给自己的,找一个合适机会,当着曹家所有人公布!
先王临终之时,竟然还留下一道遗令,是专门安排爱子曹植的,让他去东北之地戍边,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查看。
辛毗更是挤在最前面,瞪大了眼睛仔细查看,身为丞相长史,他对大王敕令最熟悉不过了,其材质都是特殊工艺制造的,工匠们终生不得离开丞相府,也不能私下传授技术,违者杀无赦!
而且每一道敕令上面,都有十几种秘押,有的要用手来摸,有的要对着太阳看,有的则见水才显示出来,想要伪造,难如登天!
不过也有胆大包天的,之前曹植不就伪造过遗令,掀起了这场青州叛乱吗,或许萧逸有样学样,也弄出一道假遗令呢?
伪造遗令,大逆不道,真要抓住这条小辫子,或许不足以置萧逸于死地,起码能削弱他的一些威望、实力,这对曹丕可是大大有利,问题是:
卷轴、布料、花纹……各种材质没有问题!
正面、背面、隐蔽之处……十几道秘押也没问题!
大汉丞相金印、魏王之宝……还是没有问题!
辛毗瞳孔贯血,两边眼角都快瞪裂了,也没发现任何破绽,这的确是丞相府发出的敕令,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不过吗,这道遗令的字迹刚劲有力,充斥着金戈铁马之气,当是出自大司马之手,只有最底下的落款,是曹操本人字迹!
这也不奇怪,曹操晚年重病,身体完全瘫痪,已经无法亲自执笔了,所有发布的军政敕令,都是由他人代笔的,本人查看无误,再行盖印发布!
至于这道遗令吗,很可能是曹操事先落好了款,加盖上了印章,临终之时由自己口述,让萧逸代为书写其中内容,如此也合情合理了,因为奸雄升天之时,萧逸就陪伴在身边!
卞夫人、以及各位王太妃,王子也先后查看过了,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道先王遗令是真的,也必须是真的!
卞夫人说是真的,是因为她要救自己的儿子,其余王太妃、王子也说是真的,则是厉害使然了!
试想啊,曹丕心狠手辣,今天如此迫害曹植,誓要取其性命,明天会不会对别的兄弟下手呢,未雨绸缪之下,大家谁不想留条后路?
这道遗令说的明白:‘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如此曹家诸子成年之后,都可以远离朝堂风波,到地方上做安乐侯了,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拒绝呢?
另外吗,汉家讲究‘长兄如父’,尤其父亲逝世之后,弟弟往往依靠哥哥生活,把哥哥当成父亲一般的尊敬、服从,可是曹丕不念骨肉之情,要杀一奶同胞亲兄弟,让其余的兄弟都很寒心啊!
萧逸却挺身而出,从刀口下救出了曹植,曹家诸子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这个姐夫更加亲近、依赖了,无形中取代了兄长的位置,这则是曹丕所始料不及的了!
“父王,还是您心疼孩儿啊-呜呜!”
“孩儿不孝,愧对您的一番厚爱,不该做出糊涂事啊!”
……
曹植膝行上前,双手接过了遗令,紧紧的抱在自己怀中,像个孩子般哇哇大哭起来,这次流下的却是幸福、激动的泪水了。
有了这道遗令,自己就不用回许昌城了,而是去东北戍边,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辈子不进中原半步,也就一辈子平安无事了。
虽说东北天气寒冷、人烟稀少,自己带着妻子女儿过去,恐怕要受不少的苦,可就眼前的局势来看,那里已经是最好的安身之地了,总比做刀下鬼强上万倍吧!
与此同时,曹植还颇为悔恨,如果自己早点知道、父亲留下了这道遗令,就绝不会为求自保,在青州举兵反叛了,结果惹出这么大的篓子,还吃了不少的苦!
‘等一等,父亲智深如海,安排事情一向滴水不透的,既然留下了这道遗令,为何不早点给自己呢,或者透露出一点风声呢?
非要等到手足相残,你死我活的时候,才拿出来化解矛盾,是萧逸故意不肯拿出来,还是说遗令本身有问题?’
知父莫过子,遗令的口吻很像父亲的,可模仿的再像,终究不是真的,一个大胆猜测出现的曹植脑海中,急忙目视身侧的姐夫,希望知道答案,后者只给予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
奸雄临终之时,真的给了萧逸一道遗令,让他保护好曹植、以及其他子嗣们吗?
当然不可能了,奸雄为防备萧逸篡权,一连安排了三道‘枷锁’,又岂会给他空白遗令,那不是太阿倒悬了吗?
不过有句名言说的好:‘自己动手,要啥有啥,实在没有,那就去抢!’
之前在定军山中,偷偷的干掉了夏侯渊,还得到了两道先王敕令,其中一道是要夺兵权的,已经彻底销毁了,另一道还是空白的,用金雕送到了萧逸手中!
萧逸本想留做一记‘杀手锏’,关键时刻再拿出来的,没想曹丕如此狠辣,让人持敕令、圣旨到了邺城,非要置曹植于死地!
无奈之下,只好发扬公德心了,写了这道册封曹植的遗令,让他到东北安家落户去,从此不准踏入中原半步,远离了政治斗争,也就远离了危险!
另外吗,从民族大义上考虑,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可是汉家人口非常之少,一直被鲜卑、乌丸、夫余、高句丽等部落控制着,还经常的派铁骑入侵,骚扰大汉东北疆域!
当年征伐辽东之战,把这几个部落打的元气大伤,还抢占了大片的领土,可是因为距离太远了,兼之人口严重不足,一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过上几十年,几只‘野狼’恢复了元气,东北边疆怕又要烽火连天了,朝廷再派大军远征,又免不了兴师动众,苦了黎民百姓!
因此萧逸灵机一动,册封曹植为长春侯,让他领着妻子儿女、部下属员,还有一些平叛过程中抓住的、罪恶不太大的俘虏,统统发配东北戍边去,开垦土地,抵御外患,为华夏民族开拓生存空间!
以曹植的聪明才智,对付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吗,如此内部矛盾解决了,外部威胁也铲除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有先王遗令,可是陛下亦有圣旨,临淄侯最好还是……算了,咱们走吧!”
另一边,辛毗郁闷成苦瓜脸了,从古至今,儿子是不能抗拒老子的,先王曹操的遗令一出现,曹丕的敕令就成了废纸,再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曹丕坚持己见,还非要召弟弟入朝的话,那就是大忤逆不孝了,轻则受世人唾骂,重则王位动摇呢,以曹丕的狡猾性格,是绝不会冒此大不韪的!
万幸的是,自己是带着敕令、圣旨一起来的,曹植凭着先王遗令,可以抗拒兄长的敕令,可是身为大汉臣子,他总不能抗拒皇帝圣旨吧?
圣旨让他入朝做太仆,他就得乖乖的遵旨,否则就是违背天子,意图谋反,照样人头落地的罪名……辛毗再次露出了冷笑,却很快再次凝固住了!
因为萧逸掏出一块金牌,长五寸、宽三寸、厚五分;通体由黄金打造,两侧刻有云龙纹饰,正面八个古老篆文:‘虽无銮驾,如朕亲临!’
中平六年,萧逸进宫面圣,陈述平定匈奴三策,汉灵帝龙心大悦之下,特意赏赐了这块金牌,准许萧逸自由进出皇宫!
汉灵帝的本意,是想好好培养一下萧逸,让他做储君的股肱之臣,可惜这步棋还没走完,灵帝就龙驭归天了,接近着就是天下大乱……
二十多年以来,萧逸一直珍藏着这块金牌,尤其是上朝、或者进皇宫的时候,必然要带在身上,如此就免了下跪之礼,偶尔还能摆一摆架子,训斥那位不听话的公主几句,满足下小男人的自尊心!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可是皇帝的权势再大,也得听老子的不是,先帝的金牌一出,当今皇帝的圣旨也就没用了。
辛毗什么也没说,捧着敕令、圣旨出了铜雀台大殿,带着随从们乘船渡漳水,直接回许昌城去了,一刻钟也不愿意多久,生怕自己会气的发疯--这样的对手,实在太可怕了!
………………………………
常言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了防止再节外生枝,就在第二天一早,曹植就辞别了母亲,踏上了上任的道路!
萧逸早把一切安排好了,曹植的妻子儿女、部下随员共计上万人,早就集合在邺城以北,一座军营之中了,还有充足的粮草、衣物、兵器、车马等物资!
又准备了两千名手艺人,有木匠、铁匠、篾匠、陶瓷匠、泥瓦匠、制纸匠、小炉匠……三百六十五行,几乎全都占齐全了,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到了东北就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子建多多保重吧,到了东北好好经营,粮食、兵器、布匹之类,我会让幽州官员支援你的,确保无后顾之忧!”
“多谢姐夫救命之恩,小弟没齿不忘,子孙亦永感恩德,愿立誓永驻东北之地,再不踏入中原一步,不过临行之际,小弟还有一事相问?”
“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先王封小弟为长春侯,但不知这长春,在什么地方呢?”
昨天夜里,曹植一宿都没睡觉,派人找来一份天下寰宇图,查看东北的山川形势,又翻越了不少书籍,了解东北的风土人情!
结果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封地也不是太差劲,虽然天气寒冷、人烟稀少,可是土地非常肥沃,各种物产也相当丰富,只是开发力度不够罢了!
自己的随从中人才济济,又有姐夫鼎力支持,只要肯吃苦卖力,必能在东北站稳脚跟,把封地建设成为一片乐土,自己则名垂青史,成为开发东北第一人,功绩不在凿穿西域的张骞之下,父亲泉下有知,也会为之自豪吧?
问题是,自己都快把地图翻烂了,也没找到长春在那里,汉家册封是以地为名的,如果找不到长春城,自己怎么做长春侯呢?
“哈哈,做人当胸襟开阔,目光长远,何必计较一座城池在那里呢?
东北地大物博,方圆何止万里,你在那里扎下根基,那里就是长春城了,你的双脚走到那里,那里就是你的封地,明白了吗?”
……
“哈哈,多谢姐夫指点,小弟明白了,东北大地,幅员万里,我曹子建来了--驾!”
/txt/74556/
。_手机版阅读网址: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孤闻古之圣主治国,必广封宗室子弟,使之戍边镇土,以为羽翼,拱卫王室,昔日武王伐纣,封诸侯八百余国,而享国运八百余载,此皆分封制之大利也!
临淄侯-子建,聪慧伶俐,文采斐然,孤平生最爱之子也,时常携之左右,以为天伦之乐,然孤既为一国之主,又岂敢因私而废公耶?
特转封子建为长春乡侯,使其出镇东北之地,管辖鲜卑、乌丸、高句丽各部落,凡长刀所及之处,百姓有不安者、抚之,蛮夷有不臣者、讨之,以固金瓯,振我国威!
遗令已下,速速前往,东北一日未归于王化,子建一日不得重返中原,子子孙孙,永镇边疆,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皆当恪尽职守,勿负孤望,勉之!勉之!
建安十六年-春,二月初二日!”
宣读完毕之后,萧逸把遗令传阅众人,证明这是曹操临终之时,特意交给自己的,找一个合适机会,当着曹家所有人公布!
先王临终之时,竟然还留下一道遗令,是专门安排爱子曹植的,让他去东北之地戍边,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查看。
辛毗更是挤在最前面,瞪大了眼睛仔细查看,身为丞相长史,他对大王敕令最熟悉不过了,其材质都是特殊工艺制造的,工匠们终生不得离开丞相府,也不能私下传授技术,违者杀无赦!
而且每一道敕令上面,都有十几种秘押,有的要用手来摸,有的要对着太阳看,有的则见水才显示出来,想要伪造,难如登天!
不过也有胆大包天的,之前曹植不就伪造过遗令,掀起了这场青州叛乱吗,或许萧逸有样学样,也弄出一道假遗令呢?
伪造遗令,大逆不道,真要抓住这条小辫子,或许不足以置萧逸于死地,起码能削弱他的一些威望、实力,这对曹丕可是大大有利,问题是:
卷轴、布料、花纹……各种材质没有问题!
正面、背面、隐蔽之处……十几道秘押也没问题!
大汉丞相金印、魏王之宝……还是没有问题!
辛毗瞳孔贯血,两边眼角都快瞪裂了,也没发现任何破绽,这的确是丞相府发出的敕令,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不过吗,这道遗令的字迹刚劲有力,充斥着金戈铁马之气,当是出自大司马之手,只有最底下的落款,是曹操本人字迹!
这也不奇怪,曹操晚年重病,身体完全瘫痪,已经无法亲自执笔了,所有发布的军政敕令,都是由他人代笔的,本人查看无误,再行盖印发布!
至于这道遗令吗,很可能是曹操事先落好了款,加盖上了印章,临终之时由自己口述,让萧逸代为书写其中内容,如此也合情合理了,因为奸雄升天之时,萧逸就陪伴在身边!
卞夫人、以及各位王太妃,王子也先后查看过了,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道先王遗令是真的,也必须是真的!
卞夫人说是真的,是因为她要救自己的儿子,其余王太妃、王子也说是真的,则是厉害使然了!
试想啊,曹丕心狠手辣,今天如此迫害曹植,誓要取其性命,明天会不会对别的兄弟下手呢,未雨绸缪之下,大家谁不想留条后路?
这道遗令说的明白:‘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如此曹家诸子成年之后,都可以远离朝堂风波,到地方上做安乐侯了,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拒绝呢?
另外吗,汉家讲究‘长兄如父’,尤其父亲逝世之后,弟弟往往依靠哥哥生活,把哥哥当成父亲一般的尊敬、服从,可是曹丕不念骨肉之情,要杀一奶同胞亲兄弟,让其余的兄弟都很寒心啊!
萧逸却挺身而出,从刀口下救出了曹植,曹家诸子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这个姐夫更加亲近、依赖了,无形中取代了兄长的位置,这则是曹丕所始料不及的了!
“父王,还是您心疼孩儿啊-呜呜!”
“孩儿不孝,愧对您的一番厚爱,不该做出糊涂事啊!”
……
曹植膝行上前,双手接过了遗令,紧紧的抱在自己怀中,像个孩子般哇哇大哭起来,这次流下的却是幸福、激动的泪水了。
有了这道遗令,自己就不用回许昌城了,而是去东北戍边,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辈子不进中原半步,也就一辈子平安无事了。
虽说东北天气寒冷、人烟稀少,自己带着妻子女儿过去,恐怕要受不少的苦,可就眼前的局势来看,那里已经是最好的安身之地了,总比做刀下鬼强上万倍吧!
与此同时,曹植还颇为悔恨,如果自己早点知道、父亲留下了这道遗令,就绝不会为求自保,在青州举兵反叛了,结果惹出这么大的篓子,还吃了不少的苦!
‘等一等,父亲智深如海,安排事情一向滴水不透的,既然留下了这道遗令,为何不早点给自己呢,或者透露出一点风声呢?
非要等到手足相残,你死我活的时候,才拿出来化解矛盾,是萧逸故意不肯拿出来,还是说遗令本身有问题?’
知父莫过子,遗令的口吻很像父亲的,可模仿的再像,终究不是真的,一个大胆猜测出现的曹植脑海中,急忙目视身侧的姐夫,希望知道答案,后者只给予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
奸雄临终之时,真的给了萧逸一道遗令,让他保护好曹植、以及其他子嗣们吗?
当然不可能了,奸雄为防备萧逸篡权,一连安排了三道‘枷锁’,又岂会给他空白遗令,那不是太阿倒悬了吗?
不过有句名言说的好:‘自己动手,要啥有啥,实在没有,那就去抢!’
之前在定军山中,偷偷的干掉了夏侯渊,还得到了两道先王敕令,其中一道是要夺兵权的,已经彻底销毁了,另一道还是空白的,用金雕送到了萧逸手中!
萧逸本想留做一记‘杀手锏’,关键时刻再拿出来的,没想曹丕如此狠辣,让人持敕令、圣旨到了邺城,非要置曹植于死地!
无奈之下,只好发扬公德心了,写了这道册封曹植的遗令,让他到东北安家落户去,从此不准踏入中原半步,远离了政治斗争,也就远离了危险!
另外吗,从民族大义上考虑,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可是汉家人口非常之少,一直被鲜卑、乌丸、夫余、高句丽等部落控制着,还经常的派铁骑入侵,骚扰大汉东北疆域!
当年征伐辽东之战,把这几个部落打的元气大伤,还抢占了大片的领土,可是因为距离太远了,兼之人口严重不足,一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过上几十年,几只‘野狼’恢复了元气,东北边疆怕又要烽火连天了,朝廷再派大军远征,又免不了兴师动众,苦了黎民百姓!
因此萧逸灵机一动,册封曹植为长春侯,让他领着妻子儿女、部下属员,还有一些平叛过程中抓住的、罪恶不太大的俘虏,统统发配东北戍边去,开垦土地,抵御外患,为华夏民族开拓生存空间!
以曹植的聪明才智,对付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吗,如此内部矛盾解决了,外部威胁也铲除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有先王遗令,可是陛下亦有圣旨,临淄侯最好还是……算了,咱们走吧!”
另一边,辛毗郁闷成苦瓜脸了,从古至今,儿子是不能抗拒老子的,先王曹操的遗令一出现,曹丕的敕令就成了废纸,再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曹丕坚持己见,还非要召弟弟入朝的话,那就是大忤逆不孝了,轻则受世人唾骂,重则王位动摇呢,以曹丕的狡猾性格,是绝不会冒此大不韪的!
万幸的是,自己是带着敕令、圣旨一起来的,曹植凭着先王遗令,可以抗拒兄长的敕令,可是身为大汉臣子,他总不能抗拒皇帝圣旨吧?
圣旨让他入朝做太仆,他就得乖乖的遵旨,否则就是违背天子,意图谋反,照样人头落地的罪名……辛毗再次露出了冷笑,却很快再次凝固住了!
因为萧逸掏出一块金牌,长五寸、宽三寸、厚五分;通体由黄金打造,两侧刻有云龙纹饰,正面八个古老篆文:‘虽无銮驾,如朕亲临!’
中平六年,萧逸进宫面圣,陈述平定匈奴三策,汉灵帝龙心大悦之下,特意赏赐了这块金牌,准许萧逸自由进出皇宫!
汉灵帝的本意,是想好好培养一下萧逸,让他做储君的股肱之臣,可惜这步棋还没走完,灵帝就龙驭归天了,接近着就是天下大乱……
二十多年以来,萧逸一直珍藏着这块金牌,尤其是上朝、或者进皇宫的时候,必然要带在身上,如此就免了下跪之礼,偶尔还能摆一摆架子,训斥那位不听话的公主几句,满足下小男人的自尊心!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可是皇帝的权势再大,也得听老子的不是,先帝的金牌一出,当今皇帝的圣旨也就没用了。
辛毗什么也没说,捧着敕令、圣旨出了铜雀台大殿,带着随从们乘船渡漳水,直接回许昌城去了,一刻钟也不愿意多久,生怕自己会气的发疯--这样的对手,实在太可怕了!
………………………………
常言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了防止再节外生枝,就在第二天一早,曹植就辞别了母亲,踏上了上任的道路!
萧逸早把一切安排好了,曹植的妻子儿女、部下随员共计上万人,早就集合在邺城以北,一座军营之中了,还有充足的粮草、衣物、兵器、车马等物资!
又准备了两千名手艺人,有木匠、铁匠、篾匠、陶瓷匠、泥瓦匠、制纸匠、小炉匠……三百六十五行,几乎全都占齐全了,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到了东北就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子建多多保重吧,到了东北好好经营,粮食、兵器、布匹之类,我会让幽州官员支援你的,确保无后顾之忧!”
“多谢姐夫救命之恩,小弟没齿不忘,子孙亦永感恩德,愿立誓永驻东北之地,再不踏入中原一步,不过临行之际,小弟还有一事相问?”
“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先王封小弟为长春侯,但不知这长春,在什么地方呢?”
昨天夜里,曹植一宿都没睡觉,派人找来一份天下寰宇图,查看东北的山川形势,又翻越了不少书籍,了解东北的风土人情!
结果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封地也不是太差劲,虽然天气寒冷、人烟稀少,可是土地非常肥沃,各种物产也相当丰富,只是开发力度不够罢了!
自己的随从中人才济济,又有姐夫鼎力支持,只要肯吃苦卖力,必能在东北站稳脚跟,把封地建设成为一片乐土,自己则名垂青史,成为开发东北第一人,功绩不在凿穿西域的张骞之下,父亲泉下有知,也会为之自豪吧?
问题是,自己都快把地图翻烂了,也没找到长春在那里,汉家册封是以地为名的,如果找不到长春城,自己怎么做长春侯呢?
“哈哈,做人当胸襟开阔,目光长远,何必计较一座城池在那里呢?
东北地大物博,方圆何止万里,你在那里扎下根基,那里就是长春城了,你的双脚走到那里,那里就是你的封地,明白了吗?”
……
“哈哈,多谢姐夫指点,小弟明白了,东北大地,幅员万里,我曹子建来了--驾!”
/txt/74556/
。_手机版阅读网址: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