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对劲,联想到范蠡的不告而别,聪明人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陆陆续续的,计倪、曳庸等辞职的辞职,告老的告老,往日同心同德的老臣去了一大半。功劳最大的,唯有文种不去。
范蠡走后,曾托人带信给文种,说勾践为人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你要是不赶紧走,只怕将来难逃大祸。文种将信将疑,他实在不相信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君主会是那样的嘴脸,他也舍不得几乎是自己一手重建的越国。因此,当旧日同僚相继引去之时,他虽然也犹豫过,但是他还是舍不得走,便称病在家,他还打算观望一段时间。
他不知道,范蠡一走,就只有他让勾践不安,最该走的人其实是他,可他偏偏选择留下来。勾践早就窝了一肚子气又不好明说,左右侍臣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现今文种称病不朝,勾践左右趁机馋道:“文种自认为功劳甚大而得不到大王的赏赐,因此心怀怨恨,故意称病不朝,实际上他是暗中准备谋反。”
勾践本来就有心病,文种的才能他自然知道,现在吴国也灭了,反正将来也用不着他了,假如他真的做起乱来,倒还真是无人可制。思来想去,勾践越来越觉得文种不死,对自己,对越国始终是心腹大患。虽然一起吃苦的日子他没有忘记,文种的尽心尽力他也没有忘记,然而,谁叫他是一国之君,谁叫文种有如此出众之才呢?归根到底,文种是死于自己的才能,与他勾践何干呢?这么一想,勾践心中顿时舒坦了许多,此时他的心底只有一个声音:文种,必须死。
出其不意的,勾践来到文种家中探病。
寒暄一阵后,大家都默默无语,一个是满心狐疑不敢开口,一个是心里有话口难开。
终于,勾践有意无意说道:“寡人听说‘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当年你提出了‘灭吴七策’,只用了其中三策就灭了吴国,还剩下四策没有用到,真是太可惜了,你觉得我们应该用在哪里呢?”
勾践一开口就是生啊死啊的,文种拿不准他在打什么主意,不敢胡乱揣测,当下只是答道:“臣不知该用在何处。”
勾践道:“不如这样吧,你将其他四策用于辅助我越国先王谋于地下,如何?”说毕起身回宫,留下目瞪口呆的文种和一把佩剑。
文种回过神来,拾起佩剑,剑匣上刻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属镂”,这是夫差赐死伍子胥所用之剑,如今,这把剑又担负起结束另一位忠臣xìng命的重任了。
文种持剑叹道:“古人云‘大德不报。’我不听范少伯之言,今日终为越王所杀,真是愚蠢的可笑!”复又大笑道:“百世之后,自有公道,我又有什么好叹息的!”言罢自刎身亡。勾践离去之后,一直派人紧盯着文种,文种的死讯传来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复又勾引一丝忧伤,传令厚葬文种。自此,方觉得高枕无忧,安心称霸。
此后不过两三年光景,勾践终于安心的去了,在位总共二十七年,其子王继位。
4、范蠡其人
范蠡原为楚国宛地人(今河南南阳),他有经世之才而不入俗流,在当地被认为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当时文种是宛地的小官员,也曾听过有关范蠡的种种狂妄之言与狂妄之行。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看待范蠡,反而觉得他是个深藏不露的智者,要亲自前往拜访。手下人很不解,文种解释道:“世间凡是有贤德才能的人,其言行必然大异于常人,才藏于内而不外露,这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认识的。”范蠡开始不屑于文种的造访,避而不见。文种越发敬仰,造访不绝。范蠡见他如此有心,也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文种高谈阔论,相见恨晚。
一次言谈之间,范蠡说道:“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已破,霸王之气,见于地户,不在吴,就在越,不如我二人前去此二国,定可成就一番事业。”文种也是胸怀大才而不得志,闻听此言道:“伍子胥已经在吴国,我们去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作为,不如我二人前往越国。”不久之后,二人果然前往越国,侍奉越王勾践。从此,伴随着勾践,经历二十来年的沉沉浮浮,果然成就了一番功名。
范蠡是个智者,懂得顺应天时的道理。身处乱世,谁人不想成就一番事业,名垂青史呢?他来到越国,是顺应天时,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平的抱负,管他国君何人呢?可是,越灭吴之后,他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清他的君主。
多年的跟随,朝夕相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勾践的xìng格,在越王勾践入主吴宫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明白,他们君臣的缘分尽了,他与越国的缘分也尽了。于是留书一封道:“臣闻‘主辱臣死。’从前大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yù忍隐成越之功也。今吴已灭矣,大王倘免臣会稽之诛,臣原乞骸骨,老于江湖也。”自此,不再现于越之朝堂。
第二天勾践发觉时,范蠡已经远去了。勾践闷闷不乐,问文种是否可以把范蠡追还来?文种回答说范蠡有神鬼不测之机,不可追也。后来,范蠡又设法给文种送来书信,告诫他勾践是个不能共富贵的君主,劝说他远走高飞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可惜文种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离去,最后落得被逼自刎的下场。
且说范蠡离开越国之后,一路游走,来到滨海大国齐国定居,自号“鸱夷子皮”,从此,率领儿子仆人在那里苦身戮力,辛劳耕作。由于范蠡头脑灵活,经营得法,几年时间,从白手起家富至家财千万,一时之间传为奇迹和美谈。由此也引起了齐国君臣的注意,聘请他为齐国的宰相。
忽一日,范蠡心有所感,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居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尽散家财与朋友相亲,自己带领家人,带着一些本钱离开了齐国,继续游走。当他行到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是天下各国商品jiāo易的jiāo通要道,他敏锐的感觉到如果在此定居,jiāo易有无,一定可以致富,于是便在此地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如前一般,父子劳作,侯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再次致资千万,闻名于天下,也成为古今以来人们称颂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后来,范蠡老死于陶地,而他的名号,他的传奇人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至今为人所称道。
5、一代倾城逐浪花
提到勾践灭吴,很少有人能够不想到西施。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在灭吴的过程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初文种向勾践献出“灭吴七策”,其中之一即为贡献美色,消磨其意志。
就这样,在国家政治的yīn谋下,西施光彩照人的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她到底有多美呢?传说当她从乡下乘着马车进城时,满城的人围堵得水泄不通。颇有经济头脑的范蠡献计说谁要是想见美人一面先jiāo一文钱,结果因此而收上来的前大大充盈了国库。这个传说也许有点夸张,但是由此可见西施的迷人。
原本送去吴国的美女除了西施还有郑旦。但有选择的时候,不自觉间人总是偏向其中自己认为最好的,郑旦虽然也是绝色的美女,毕竟容貌风姿不及西施,受到了夫差的忽视,所以,至吴一年多之后,便郁郁而终。夫差这时候才发觉自己冷落了美人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着实伤心哀叹了一场,厚葬于黄茅山,立祠祭祀。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从此之后,他对西施更加宠爱。为她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宫殿,遍植奇花异草,开渠凿湖,以供玩乐,更有管弦丝竹轻歌曼舞以娱xìng情。
渐渐的,在西施的嫣嫣笑意里,在她的甜言蜜语中,在她浓浓深情的包围下,夫差犹如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活力,消磨了意志。当勾践率领着气势汹汹的越人杀过来时,他的梦被彻底的击碎了,而他再也没有意志和力量重建一个霸主之梦,他选择了逃避,逃避在西施美艳不可方物的容颜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国破家亡,直到身死命丧。而从此之后,西施的行踪也成了一个谜,一个千古不解的谜。
究竟西施去了哪里?后人对此多有猜测。
有人说他与范蠡泛舟五湖,过上了神仙美眷的生活,也有人说他被勾践斥为“祸国殃民”的祸水沉江而亡,也有人说把她负石沉江的是勾践的夫人,毕竟后宫女人的斗争向来都是血海腥风的。然而我想,与范蠡泛舟五湖也许只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圆满的向往吧。范蠡无论如何也没这样的胆子,敢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再说,以西施的美貌不管到了哪里都是隐瞒不住的,再加上范蠡的传奇人生,假如他们要是真在一起,注定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对,历史上不可能没有记载。她的结局多半是伴随着吴国的灭亡悲惨的死去,一个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女人,一个能够亡国灭身的女人,勾践没有理由还留着她,她对越国的功劳再大,能大得过文种吗!
『8』第五章尾声
在勾践的打击下,吴国永久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越国却还在继续他的进程。
勾践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之后王不寿、王翁、王翳、王之侯等子子孙孙相继而立,约百年间大体上比较平静,虽然霸业见衰,日子也还过的去。
事情就出在王之侯之后的王无强身上。
王无强时,早已经是战国时期,当时天下最强的诸侯国乃齐、楚、燕、韩、赵、魏、秦,号称“战国七雄”,其余国家虽多,也大多附属于大国存在,还常常因为跟错了老大而被扁。
王无强眼巴巴看着战国七雄坐大,回想祖宗的辉煌,心里十分不甘,遂cāo练兵马,兴师争雄。
先是准备攻伐齐国,齐王派遣使者一番游说,从地理位置说到历史纠纷,直说到王无强改变主意,攻打楚国。楚国当时是楚威王在位,这位也不是好惹的,任用昭阳为令尹,命他率兵敌越,结果王无强争雄不成,反而丢了xìng命。楚国趁势一举拿下了越国,从此,越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归到了楚国的名下,越王的子孙四零飘散,仅仅剩下立足之地,作为楚国的附属国而存在,再也无力逐鹿中原。越国,也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寿终正寝。
曾经轰轰烈烈的东南之国,就这样完结在历史中。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txtnovel.net---【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馨馨)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37572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16sy.com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陆陆续续的,计倪、曳庸等辞职的辞职,告老的告老,往日同心同德的老臣去了一大半。功劳最大的,唯有文种不去。
范蠡走后,曾托人带信给文种,说勾践为人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你要是不赶紧走,只怕将来难逃大祸。文种将信将疑,他实在不相信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君主会是那样的嘴脸,他也舍不得几乎是自己一手重建的越国。因此,当旧日同僚相继引去之时,他虽然也犹豫过,但是他还是舍不得走,便称病在家,他还打算观望一段时间。
他不知道,范蠡一走,就只有他让勾践不安,最该走的人其实是他,可他偏偏选择留下来。勾践早就窝了一肚子气又不好明说,左右侍臣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现今文种称病不朝,勾践左右趁机馋道:“文种自认为功劳甚大而得不到大王的赏赐,因此心怀怨恨,故意称病不朝,实际上他是暗中准备谋反。”
勾践本来就有心病,文种的才能他自然知道,现在吴国也灭了,反正将来也用不着他了,假如他真的做起乱来,倒还真是无人可制。思来想去,勾践越来越觉得文种不死,对自己,对越国始终是心腹大患。虽然一起吃苦的日子他没有忘记,文种的尽心尽力他也没有忘记,然而,谁叫他是一国之君,谁叫文种有如此出众之才呢?归根到底,文种是死于自己的才能,与他勾践何干呢?这么一想,勾践心中顿时舒坦了许多,此时他的心底只有一个声音:文种,必须死。
出其不意的,勾践来到文种家中探病。
寒暄一阵后,大家都默默无语,一个是满心狐疑不敢开口,一个是心里有话口难开。
终于,勾践有意无意说道:“寡人听说‘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当年你提出了‘灭吴七策’,只用了其中三策就灭了吴国,还剩下四策没有用到,真是太可惜了,你觉得我们应该用在哪里呢?”
勾践一开口就是生啊死啊的,文种拿不准他在打什么主意,不敢胡乱揣测,当下只是答道:“臣不知该用在何处。”
勾践道:“不如这样吧,你将其他四策用于辅助我越国先王谋于地下,如何?”说毕起身回宫,留下目瞪口呆的文种和一把佩剑。
文种回过神来,拾起佩剑,剑匣上刻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属镂”,这是夫差赐死伍子胥所用之剑,如今,这把剑又担负起结束另一位忠臣xìng命的重任了。
文种持剑叹道:“古人云‘大德不报。’我不听范少伯之言,今日终为越王所杀,真是愚蠢的可笑!”复又大笑道:“百世之后,自有公道,我又有什么好叹息的!”言罢自刎身亡。勾践离去之后,一直派人紧盯着文种,文种的死讯传来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复又勾引一丝忧伤,传令厚葬文种。自此,方觉得高枕无忧,安心称霸。
此后不过两三年光景,勾践终于安心的去了,在位总共二十七年,其子王继位。
4、范蠡其人
范蠡原为楚国宛地人(今河南南阳),他有经世之才而不入俗流,在当地被认为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当时文种是宛地的小官员,也曾听过有关范蠡的种种狂妄之言与狂妄之行。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看待范蠡,反而觉得他是个深藏不露的智者,要亲自前往拜访。手下人很不解,文种解释道:“世间凡是有贤德才能的人,其言行必然大异于常人,才藏于内而不外露,这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认识的。”范蠡开始不屑于文种的造访,避而不见。文种越发敬仰,造访不绝。范蠡见他如此有心,也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文种高谈阔论,相见恨晚。
一次言谈之间,范蠡说道:“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已破,霸王之气,见于地户,不在吴,就在越,不如我二人前去此二国,定可成就一番事业。”文种也是胸怀大才而不得志,闻听此言道:“伍子胥已经在吴国,我们去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作为,不如我二人前往越国。”不久之后,二人果然前往越国,侍奉越王勾践。从此,伴随着勾践,经历二十来年的沉沉浮浮,果然成就了一番功名。
范蠡是个智者,懂得顺应天时的道理。身处乱世,谁人不想成就一番事业,名垂青史呢?他来到越国,是顺应天时,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平的抱负,管他国君何人呢?可是,越灭吴之后,他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清他的君主。
多年的跟随,朝夕相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勾践的xìng格,在越王勾践入主吴宫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明白,他们君臣的缘分尽了,他与越国的缘分也尽了。于是留书一封道:“臣闻‘主辱臣死。’从前大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yù忍隐成越之功也。今吴已灭矣,大王倘免臣会稽之诛,臣原乞骸骨,老于江湖也。”自此,不再现于越之朝堂。
第二天勾践发觉时,范蠡已经远去了。勾践闷闷不乐,问文种是否可以把范蠡追还来?文种回答说范蠡有神鬼不测之机,不可追也。后来,范蠡又设法给文种送来书信,告诫他勾践是个不能共富贵的君主,劝说他远走高飞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可惜文种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离去,最后落得被逼自刎的下场。
且说范蠡离开越国之后,一路游走,来到滨海大国齐国定居,自号“鸱夷子皮”,从此,率领儿子仆人在那里苦身戮力,辛劳耕作。由于范蠡头脑灵活,经营得法,几年时间,从白手起家富至家财千万,一时之间传为奇迹和美谈。由此也引起了齐国君臣的注意,聘请他为齐国的宰相。
忽一日,范蠡心有所感,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居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尽散家财与朋友相亲,自己带领家人,带着一些本钱离开了齐国,继续游走。当他行到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是天下各国商品jiāo易的jiāo通要道,他敏锐的感觉到如果在此定居,jiāo易有无,一定可以致富,于是便在此地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如前一般,父子劳作,侯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再次致资千万,闻名于天下,也成为古今以来人们称颂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后来,范蠡老死于陶地,而他的名号,他的传奇人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至今为人所称道。
5、一代倾城逐浪花
提到勾践灭吴,很少有人能够不想到西施。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在灭吴的过程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初文种向勾践献出“灭吴七策”,其中之一即为贡献美色,消磨其意志。
就这样,在国家政治的yīn谋下,西施光彩照人的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她到底有多美呢?传说当她从乡下乘着马车进城时,满城的人围堵得水泄不通。颇有经济头脑的范蠡献计说谁要是想见美人一面先jiāo一文钱,结果因此而收上来的前大大充盈了国库。这个传说也许有点夸张,但是由此可见西施的迷人。
原本送去吴国的美女除了西施还有郑旦。但有选择的时候,不自觉间人总是偏向其中自己认为最好的,郑旦虽然也是绝色的美女,毕竟容貌风姿不及西施,受到了夫差的忽视,所以,至吴一年多之后,便郁郁而终。夫差这时候才发觉自己冷落了美人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着实伤心哀叹了一场,厚葬于黄茅山,立祠祭祀。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从此之后,他对西施更加宠爱。为她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宫殿,遍植奇花异草,开渠凿湖,以供玩乐,更有管弦丝竹轻歌曼舞以娱xìng情。
渐渐的,在西施的嫣嫣笑意里,在她的甜言蜜语中,在她浓浓深情的包围下,夫差犹如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活力,消磨了意志。当勾践率领着气势汹汹的越人杀过来时,他的梦被彻底的击碎了,而他再也没有意志和力量重建一个霸主之梦,他选择了逃避,逃避在西施美艳不可方物的容颜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国破家亡,直到身死命丧。而从此之后,西施的行踪也成了一个谜,一个千古不解的谜。
究竟西施去了哪里?后人对此多有猜测。
有人说他与范蠡泛舟五湖,过上了神仙美眷的生活,也有人说他被勾践斥为“祸国殃民”的祸水沉江而亡,也有人说把她负石沉江的是勾践的夫人,毕竟后宫女人的斗争向来都是血海腥风的。然而我想,与范蠡泛舟五湖也许只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圆满的向往吧。范蠡无论如何也没这样的胆子,敢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再说,以西施的美貌不管到了哪里都是隐瞒不住的,再加上范蠡的传奇人生,假如他们要是真在一起,注定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对,历史上不可能没有记载。她的结局多半是伴随着吴国的灭亡悲惨的死去,一个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女人,一个能够亡国灭身的女人,勾践没有理由还留着她,她对越国的功劳再大,能大得过文种吗!
『8』第五章尾声
在勾践的打击下,吴国永久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越国却还在继续他的进程。
勾践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之后王不寿、王翁、王翳、王之侯等子子孙孙相继而立,约百年间大体上比较平静,虽然霸业见衰,日子也还过的去。
事情就出在王之侯之后的王无强身上。
王无强时,早已经是战国时期,当时天下最强的诸侯国乃齐、楚、燕、韩、赵、魏、秦,号称“战国七雄”,其余国家虽多,也大多附属于大国存在,还常常因为跟错了老大而被扁。
王无强眼巴巴看着战国七雄坐大,回想祖宗的辉煌,心里十分不甘,遂cāo练兵马,兴师争雄。
先是准备攻伐齐国,齐王派遣使者一番游说,从地理位置说到历史纠纷,直说到王无强改变主意,攻打楚国。楚国当时是楚威王在位,这位也不是好惹的,任用昭阳为令尹,命他率兵敌越,结果王无强争雄不成,反而丢了xìng命。楚国趁势一举拿下了越国,从此,越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归到了楚国的名下,越王的子孙四零飘散,仅仅剩下立足之地,作为楚国的附属国而存在,再也无力逐鹿中原。越国,也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寿终正寝。
曾经轰轰烈烈的东南之国,就这样完结在历史中。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txtnovel.net---【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馨馨)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37572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16sy.com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