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只恐日後有噬脐之悔。”徐秉哲也说:“娘娘底话,亦是权宜之计,岂可轻信!”张邦昌拍案而起,厉声说:“王尚书,徐大尹,事到如今,你们尚出此不臣之言!容我奏禀太后,处分两个逆臣!”王时雍也并不示弱,他用威胁的口吻说:“张相公,你私入大内,轻薄太上底华国夫人,玷污坤宁殿,仅此一端,亦已罪不容诛!”
张邦昌正准备反辱相讥,只见范琼慌忙进入,说:“启禀相公,今有宗室叔向率精兵五万,屯於青城,并已连夜占夺自宣化门至南薰门底城壁。”王时雍和徐秉哲立时大惊失色。张邦昌用讥刺的口吻说:“范太尉,你杀害吴统制,甚是英雄,如今正可与叔向一决雌雄。”范琼说:“叔向兵势厚重,非我所能敌。当时杀吴太尉,亦是事出无奈,唯求相公以一床锦被遮盖。”张邦昌又转向王时雍和徐秉哲两人说:“王尚书,徐大尹,你们又有甚分晓?”徐秉哲也软下来,说:“自家们与相公亦是患难相助,求相公开一线生机。”张邦昌这时根本无意於在官场勾心斗角,只求息事宁人,早早移jiāo政权,退隐田里,他说:“你们不可再萌生异志,同心匡扶大宋,方是正道。”王时雍等三人只能唯唯诺诺。张邦昌立即吩咐吏胥说:“可请吕尚书与邵大官夤夜去南薰门,与叔向备说太后听政之事,以免误伤官兵。”
赵叔向的军队只有七千,却号称五万,先声夺人。他在四月四日夜与吕好问、邵成章会面,商定翌日进城。五日上午,他命令陈烈、姚侑和罗彦守青城营寨,王兰、高林和李德三人分别守宣化门、普济水门和南薰门,自己与赵士佑、杨再兴统精兵五百,沿御街北上,市民们箪食壶浆,热烈欢迎第一支重返京城的宋军。他们首先进入都堂,同张邦昌和吕好问相见,赵叔向特别警告王时雍等人说:“你们须与张太宰、吕尚书共扶王室,将功折罪,若敢另有贰志,便如此桌!”他一面说,一面拔剑将书案斩去一角。王时雍还算能言善辩,他说:“太尉自可放心,我追随张相公迎请太后,岂能怀有二心?”张邦昌瞧着王时雍,却也不想当众戳穿。
孟太后当天就开始在祥曦殿垂帘听政,张邦昌率百官举行上朝仪式。退朝以後,赵叔向同杨再兴前去广亲宅,开封城里的皇族按支系分居不同的大宅院,广亲宅是赵廷美一系子孙的住所。他步入空无一人的宅院,才知本系宗族,包括自己的兄弟妻儿,已全部被金人所掳,不剩一人。庭院屋宇,萧条破败,在围城期间,由於薪柴奇缺,附近的居民不得不进入空宅,取走家具,用於炊食,所以连完整的家具也不留一件。面对此情此景,赵叔向虽然也是一条硬汉,也由不得伤心掉泪,杨再兴等人也陪着掉泪。最後,他只能跪在庭院,对天发誓说:“我若不能长驱漠北,报仇雪恨,誓不为人!”
孟太后退朝以後,命令邵成章将赵佑单独召入延福宫。孟太后被废时,赵士佑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儿童。但她在幽居瑶华宫时,赵士佑出於同情心,还是多次找机会看望,并且在逢年过节,又经常叫妻子前去请安和送礼。孟太后对宋朝宗室几乎很少相识,唯有对赵士却相当熟识和信赖。两人寒暄过後,孟太后赐坐,并且屏退宦官和宫女,与他单独谈话,她说:“老婆一个女流,岂能主政,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婆思忖已久,如九九哥贤能,在危难之际,可受江山社稷之托。”
赵士佑顿时满头大汗,他慌忙起身,说:“启奏娘娘,微臣是疏属,并无拨乱反正之才,自古以来,承大业当命亲属,以杜内乱之源。”接着,他就详细叙述了自己和张所、赵子崧向康王上劝进状的经过。孟太后说:“老婆并非不知康王有皇弟之亲,然而景王命邵九传言,言道须另择疏属。”赵士佑说:“若是太上或官家有旨,另当别论,景王亦是一介亲王,娘娘自当断以己意。”孟后想了一想,又召邵成章进殿,对他说明情况,问道:“老婆不知,景王此说,是否即官家之旨?”邵成章说:“小底遵祖宗之制,只是传六大王之言,并非是官家之旨。帝位是国家第一大事,岂容小底置喙,自须娘娘主张。”孟太后说:“太上、主上与青宫诸王北辕,唯留下康王一人,亦足见天命有归。老婆当即日下诏,播告天下。你们可择日启程,护送圭宝、乘舆、服御等物,前往济州,请康王登基。”
由汪藻起草的孟太后手诏,很快就公开发表,传送济州,其中说:“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手诏中引用了东汉光武帝和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典故,强调了“天意”,这在古代,当然是令人信服的。张邦昌也派专人,将“大宋受命之宝”的御玺,送往济州。
三五、从济州到南京(1)
宗泽率军在三月下旬到达韦城县後,很快得到探报,说是金军已拘押徽、钦二帝等北撤。他连忙率本部人马急速渡过黄河,直抵北京大名府,准备西出磁州,拦截金军。北京留守张悫告诉宗泽,说金军拘押二帝,已进入金境,大势无可挽回。宗泽只能北向跪拜,痛哭流涕,说:“臣救援来迟,万诛何赎!”他与张悫商议後,又急於统兵南下,屯驻卫南县,准备出兵开封,消灭伪楚政权。实际上,他和张悫都只是得到了金人以完颜阿懒偏师北撤,而制造的假情报。押送宋徽宗的的金军,正是在宗泽进兵北京和回师卫南的间歇,北撤到真定府。
宗泽到达卫南後,接到康王一封信,命令他暂且按兵不动,不要急於进攻开封。宗泽见到信上的一段文字说:“二圣、二后、东宫诸王北渡大河,五内殒裂,不如无生,便yù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而僚属不容,谓祖宗德泽,主上仁圣,臣民归戴,天意未改。”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惨笑,说:“好一个愿身膏草野,以救君父底九大王!”说着,又情不自禁地迸流着热泪。然而他身为副元帅,竟无在部属,甚至在儿子面前发泄感情的自由,只能独自在空房哭笑怒骂。他一人在空房来回踱步,最後又长叹一声,取过文房四宝,亲自写了一份劝进状。写完以後,又觉得言有未尽,再提笔补写了另一份谏诤的札子,然後先後派人,分两天传递济州。
轻躁的康王在特殊的环境下,经历了半年的磨练,他逐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当口不应心的两面派。他最初学会“奉命出使,不敢辞难”之类豪言,必须经常挂在嘴边,接着又学会“为救君父,虽身膏贼手,死而无憾”之类壮语,必须经常写在笔下。他对父母宗族之难,虽然内心有几分庆幸,而表面上必须装出悲痛yù绝的模样。他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时而垂衣拱手,时而装聋作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哀不自胜。诸如此类,虽然还说不上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而其长进之快,也足以使人刮目相看。这是生活给这个年轻而聪明的藩王所上的第一堂政治课。当然,他的长进也有韩公裔等人从旁指点的功劳。
康王正式得到金人立伪楚的诏书後,立即升汪伯彦为元帅,并将黄潜善召到济州。众人谁也没有奇谋妙策,无非是黄、汪两人早就主张的退避江南之策。大家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金军留驻开封,汪伯彦说得最为直率:“便是虏人留兵二三千,王师亦不可径攻京城,须与通使议和。”黄潜善也说:“矫激沽誉,与虏相抗,此乃负虚名而受实祸。”康王表示完全赞同,说:“虽父兄之仇,不可不报。然而度目今事力,亦可与张邦昌画江为界,暂且休兵息民,另作他图。”不料此後开封却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喜讯,确实使康王等人喜出望外。
现在是半年以来,康王心境最好的时期。面对纷至沓来的劝进状,他又接受韩公裔的提议,故作姿态,佯装谦逊辞避。他懒於自己披阅劝进状,却又将听读此类文件,当作一种娱乐和享受。虽然康王在半年之内,其实无半点功德可言,而此类文件却大多有一些词藻华丽的奉承话,如“大王孝悌通於神明,忠勇闻於中外”,“以大元帅之重,节制海内,盛德茂勋,注人耳目”,“聪明仁信,温恭勤俭,风动海内,忠孝特立,亘古所未尝有,则德孰盛於大王;克敌制胜,虑无遣策,狂虏虽炽,畏威而不敢迩,则功孰高於大王”等谀词,使他感到舒心快意。他有时令韩公裔等人宣读,然後命耿延禧当场起草回函,有时乾脆在深宅後院,搂抱着张莺哥,叫她宣读,因为在几十名女子中,唯独她有此文化水平。
今天有康履等宦官在场,康王命令韩公裔宣读宗泽的札子,韩公裔粗看一下,就推辞说:“宗元帅底札子言语不顺,下官不敢宣读,须请九大王自阅。”康王取来,只见札子上写道:“天下百姓所注耳目而系其望者,惟在大元帅府康王一人。大元帅行之得其道,则天下将自安,宗庙、社稷将自宁,二帝、二后、诸王将自回,彼之贼虏将自剿绝殄灭。大元帅行之不得其道,则天下从而大乱,宗庙、社稷亦从而倾危,二帝、二后、诸王无夤缘而回,贼势愈炽,亦无夤缘而亡。此事在大元帅行之得其道与不得其道耳。如何可谓之道?泽谓其说有五:一曰近刚正而远柔邪,二曰纳谏诤而拒谀佞,三曰尚恭俭而抑骄侈,四曰体忧勤而忘逸乐,五曰进公实而退私伪。是五者甚易知,甚易行,然世莫能知,莫能行者,由刚正、谏诤、恭俭、忧勤、公实之事多逆於心也,柔邪、谀佞、骄侈、逸乐、私伪之事,多逊於志也。”
康王看到这里,就气得不愿意再往下看,他将这份札子撕个粉碎,发怒说:“我尚未即位,宗老汉却先骂我是个无道之主!”韩公裔当即下跪说:“下官启禀大王,闻得仁宗皇帝在盛暑时召对谏官余靖,退入後宫,方说是被一汗臭汉薰杀,喷唾在面。愿大王效法仁祖,恕宗元帅底狂悖,曲示优容,以收揽人心。”
康王想了一想,就命宦官们退出,自己与韩公裔单独谈话。一段时期以来,康王与他商议,可以避开黄潜善和汪伯彦,却不避宦官,如今屏退宦官,足以使韩公裔明白这次谈话的重要xìng。原来康王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称帝後的人事安排。他感到难以安排显要差遣的正是韩公裔,一是他与自己母亲的暧昧关系,二是宋朝对吏胥出身的官员,升迁有严格限制,不能当大官,三是康王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认为他对小事聪明有馀,却不可能委任军国大计。康王说:“我行将称帝,你有何见教?”
韩公裔说:“下官不过是庸陋小吏,误辱娘子与大王母子底深恩,方得攀龙附凤,然而下官赋分绵薄,当知满盈之戒。如若大王垂怜,日後可赐一个宫祠差遣,使下官得安愚分。”宋时的宫观官是一种以主管道教宫观为名的冗员,坐享俸禄,而全无公务。康王对他主动引退,感到非常满意,说:“韩机宜此说,深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意,甚好!然而我当命你奉朝请,以辅我之不逮。”韩公裔当即下跪谢恩。
康王又问:“我即位以後,不可无相,你不妨直言,以何人为宜?”韩公裔说:“耿相公追随九大王多时,我知大王恶其为人。”康王说:“他为人jiān佞,离间两宫,人所共知,我真yù手剑取他底首级!”韩公裔说:“他既是靖康帝底宫僚,日後责罚,似不可太重,以免彰靖康帝之失。”康王点头,说:“此说有理。”
韩公裔说:“下官知九大王底意思,当重用汪元帅与黄元帅。”康王说:“汪伯彦虽然老成持重,然而图事揆策,似尚逊黄潜善一筹。”韩公裔说:“依下官愚见,两人谋身重於谋国。”康王万没有料想到韩公裔会说出这种话,不由大吃一惊,韩公裔连忙作出解释:“我观两人底立身行事,以爱护九大王为名,而行苟全xìng命之实。”康王说:“我从不闻你与两人有何异议。”
韩公裔说:“九大王出使与开元帅府时,须以安泊为上,称帝以後,却须以扶保江山为上。宗元帅尽瘁国事,奋不顾身。大王若能将三个元帅各用其所长……”他言犹未了,康王立即打断他的话,用斩钉截铁般的口气说:“宗泽迂拙执拗,决不可任宰执!”
韩公裔说:“李纲负天下重望,若只用汪、黄二元帅,而不用李纲,只恐难以服众。”康王说:“九九叔来此,也力荐李纲,你可代我为李纲草一信,以明此意。”他所说的“九九叔”就是赵士佑,他已和邵成章押送皇帝御物,来到了济州。韩公裔马上为康王写一草稿,康王提笔对草稿稍加修改,写道:“乘舆蒙尘,心如刀割。方今生民之命,急於倒悬,谅非不世之才,何以协济事功。阁下学究天人,忠贯金石,泽被斯人,功垂竹帛,乃公素志。想投袂而起,以振天下之溺,以副苍生之望。构顿首。”
康王写完信件,只见站在一旁的韩公裔,又有点口yù言而嗫嚅的模样,问道:“你尚有何说?”韩公裔说:“下官此言,恐遭怨谤。”康王说:“你对我忠心耿耿,直说不妨。”韩公裔说:“太上养後宫一万,又动辄进宫女位号,耗竭财力,负谤天下。道路传言,说九大王尚未身登大宝,深宅女子已纷纷请求封号。目今财力虚耗,宫女进一位号,便须增多少俸禄。前事不忘,後事之师,请九大王三思。”韩公裔的话其实还是半吞半吐,但聪明的康王已完全明白他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张邦昌正准备反辱相讥,只见范琼慌忙进入,说:“启禀相公,今有宗室叔向率精兵五万,屯於青城,并已连夜占夺自宣化门至南薰门底城壁。”王时雍和徐秉哲立时大惊失色。张邦昌用讥刺的口吻说:“范太尉,你杀害吴统制,甚是英雄,如今正可与叔向一决雌雄。”范琼说:“叔向兵势厚重,非我所能敌。当时杀吴太尉,亦是事出无奈,唯求相公以一床锦被遮盖。”张邦昌又转向王时雍和徐秉哲两人说:“王尚书,徐大尹,你们又有甚分晓?”徐秉哲也软下来,说:“自家们与相公亦是患难相助,求相公开一线生机。”张邦昌这时根本无意於在官场勾心斗角,只求息事宁人,早早移jiāo政权,退隐田里,他说:“你们不可再萌生异志,同心匡扶大宋,方是正道。”王时雍等三人只能唯唯诺诺。张邦昌立即吩咐吏胥说:“可请吕尚书与邵大官夤夜去南薰门,与叔向备说太后听政之事,以免误伤官兵。”
赵叔向的军队只有七千,却号称五万,先声夺人。他在四月四日夜与吕好问、邵成章会面,商定翌日进城。五日上午,他命令陈烈、姚侑和罗彦守青城营寨,王兰、高林和李德三人分别守宣化门、普济水门和南薰门,自己与赵士佑、杨再兴统精兵五百,沿御街北上,市民们箪食壶浆,热烈欢迎第一支重返京城的宋军。他们首先进入都堂,同张邦昌和吕好问相见,赵叔向特别警告王时雍等人说:“你们须与张太宰、吕尚书共扶王室,将功折罪,若敢另有贰志,便如此桌!”他一面说,一面拔剑将书案斩去一角。王时雍还算能言善辩,他说:“太尉自可放心,我追随张相公迎请太后,岂能怀有二心?”张邦昌瞧着王时雍,却也不想当众戳穿。
孟太后当天就开始在祥曦殿垂帘听政,张邦昌率百官举行上朝仪式。退朝以後,赵叔向同杨再兴前去广亲宅,开封城里的皇族按支系分居不同的大宅院,广亲宅是赵廷美一系子孙的住所。他步入空无一人的宅院,才知本系宗族,包括自己的兄弟妻儿,已全部被金人所掳,不剩一人。庭院屋宇,萧条破败,在围城期间,由於薪柴奇缺,附近的居民不得不进入空宅,取走家具,用於炊食,所以连完整的家具也不留一件。面对此情此景,赵叔向虽然也是一条硬汉,也由不得伤心掉泪,杨再兴等人也陪着掉泪。最後,他只能跪在庭院,对天发誓说:“我若不能长驱漠北,报仇雪恨,誓不为人!”
孟太后退朝以後,命令邵成章将赵佑单独召入延福宫。孟太后被废时,赵士佑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儿童。但她在幽居瑶华宫时,赵士佑出於同情心,还是多次找机会看望,并且在逢年过节,又经常叫妻子前去请安和送礼。孟太后对宋朝宗室几乎很少相识,唯有对赵士却相当熟识和信赖。两人寒暄过後,孟太后赐坐,并且屏退宦官和宫女,与他单独谈话,她说:“老婆一个女流,岂能主政,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婆思忖已久,如九九哥贤能,在危难之际,可受江山社稷之托。”
赵士佑顿时满头大汗,他慌忙起身,说:“启奏娘娘,微臣是疏属,并无拨乱反正之才,自古以来,承大业当命亲属,以杜内乱之源。”接着,他就详细叙述了自己和张所、赵子崧向康王上劝进状的经过。孟太后说:“老婆并非不知康王有皇弟之亲,然而景王命邵九传言,言道须另择疏属。”赵士佑说:“若是太上或官家有旨,另当别论,景王亦是一介亲王,娘娘自当断以己意。”孟后想了一想,又召邵成章进殿,对他说明情况,问道:“老婆不知,景王此说,是否即官家之旨?”邵成章说:“小底遵祖宗之制,只是传六大王之言,并非是官家之旨。帝位是国家第一大事,岂容小底置喙,自须娘娘主张。”孟太后说:“太上、主上与青宫诸王北辕,唯留下康王一人,亦足见天命有归。老婆当即日下诏,播告天下。你们可择日启程,护送圭宝、乘舆、服御等物,前往济州,请康王登基。”
由汪藻起草的孟太后手诏,很快就公开发表,传送济州,其中说:“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手诏中引用了东汉光武帝和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典故,强调了“天意”,这在古代,当然是令人信服的。张邦昌也派专人,将“大宋受命之宝”的御玺,送往济州。
三五、从济州到南京(1)
宗泽率军在三月下旬到达韦城县後,很快得到探报,说是金军已拘押徽、钦二帝等北撤。他连忙率本部人马急速渡过黄河,直抵北京大名府,准备西出磁州,拦截金军。北京留守张悫告诉宗泽,说金军拘押二帝,已进入金境,大势无可挽回。宗泽只能北向跪拜,痛哭流涕,说:“臣救援来迟,万诛何赎!”他与张悫商议後,又急於统兵南下,屯驻卫南县,准备出兵开封,消灭伪楚政权。实际上,他和张悫都只是得到了金人以完颜阿懒偏师北撤,而制造的假情报。押送宋徽宗的的金军,正是在宗泽进兵北京和回师卫南的间歇,北撤到真定府。
宗泽到达卫南後,接到康王一封信,命令他暂且按兵不动,不要急於进攻开封。宗泽见到信上的一段文字说:“二圣、二后、东宫诸王北渡大河,五内殒裂,不如无生,便yù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而僚属不容,谓祖宗德泽,主上仁圣,臣民归戴,天意未改。”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惨笑,说:“好一个愿身膏草野,以救君父底九大王!”说着,又情不自禁地迸流着热泪。然而他身为副元帅,竟无在部属,甚至在儿子面前发泄感情的自由,只能独自在空房哭笑怒骂。他一人在空房来回踱步,最後又长叹一声,取过文房四宝,亲自写了一份劝进状。写完以後,又觉得言有未尽,再提笔补写了另一份谏诤的札子,然後先後派人,分两天传递济州。
轻躁的康王在特殊的环境下,经历了半年的磨练,他逐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当口不应心的两面派。他最初学会“奉命出使,不敢辞难”之类豪言,必须经常挂在嘴边,接着又学会“为救君父,虽身膏贼手,死而无憾”之类壮语,必须经常写在笔下。他对父母宗族之难,虽然内心有几分庆幸,而表面上必须装出悲痛yù绝的模样。他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时而垂衣拱手,时而装聋作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哀不自胜。诸如此类,虽然还说不上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而其长进之快,也足以使人刮目相看。这是生活给这个年轻而聪明的藩王所上的第一堂政治课。当然,他的长进也有韩公裔等人从旁指点的功劳。
康王正式得到金人立伪楚的诏书後,立即升汪伯彦为元帅,并将黄潜善召到济州。众人谁也没有奇谋妙策,无非是黄、汪两人早就主张的退避江南之策。大家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金军留驻开封,汪伯彦说得最为直率:“便是虏人留兵二三千,王师亦不可径攻京城,须与通使议和。”黄潜善也说:“矫激沽誉,与虏相抗,此乃负虚名而受实祸。”康王表示完全赞同,说:“虽父兄之仇,不可不报。然而度目今事力,亦可与张邦昌画江为界,暂且休兵息民,另作他图。”不料此後开封却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喜讯,确实使康王等人喜出望外。
现在是半年以来,康王心境最好的时期。面对纷至沓来的劝进状,他又接受韩公裔的提议,故作姿态,佯装谦逊辞避。他懒於自己披阅劝进状,却又将听读此类文件,当作一种娱乐和享受。虽然康王在半年之内,其实无半点功德可言,而此类文件却大多有一些词藻华丽的奉承话,如“大王孝悌通於神明,忠勇闻於中外”,“以大元帅之重,节制海内,盛德茂勋,注人耳目”,“聪明仁信,温恭勤俭,风动海内,忠孝特立,亘古所未尝有,则德孰盛於大王;克敌制胜,虑无遣策,狂虏虽炽,畏威而不敢迩,则功孰高於大王”等谀词,使他感到舒心快意。他有时令韩公裔等人宣读,然後命耿延禧当场起草回函,有时乾脆在深宅後院,搂抱着张莺哥,叫她宣读,因为在几十名女子中,唯独她有此文化水平。
今天有康履等宦官在场,康王命令韩公裔宣读宗泽的札子,韩公裔粗看一下,就推辞说:“宗元帅底札子言语不顺,下官不敢宣读,须请九大王自阅。”康王取来,只见札子上写道:“天下百姓所注耳目而系其望者,惟在大元帅府康王一人。大元帅行之得其道,则天下将自安,宗庙、社稷将自宁,二帝、二后、诸王将自回,彼之贼虏将自剿绝殄灭。大元帅行之不得其道,则天下从而大乱,宗庙、社稷亦从而倾危,二帝、二后、诸王无夤缘而回,贼势愈炽,亦无夤缘而亡。此事在大元帅行之得其道与不得其道耳。如何可谓之道?泽谓其说有五:一曰近刚正而远柔邪,二曰纳谏诤而拒谀佞,三曰尚恭俭而抑骄侈,四曰体忧勤而忘逸乐,五曰进公实而退私伪。是五者甚易知,甚易行,然世莫能知,莫能行者,由刚正、谏诤、恭俭、忧勤、公实之事多逆於心也,柔邪、谀佞、骄侈、逸乐、私伪之事,多逊於志也。”
康王看到这里,就气得不愿意再往下看,他将这份札子撕个粉碎,发怒说:“我尚未即位,宗老汉却先骂我是个无道之主!”韩公裔当即下跪说:“下官启禀大王,闻得仁宗皇帝在盛暑时召对谏官余靖,退入後宫,方说是被一汗臭汉薰杀,喷唾在面。愿大王效法仁祖,恕宗元帅底狂悖,曲示优容,以收揽人心。”
康王想了一想,就命宦官们退出,自己与韩公裔单独谈话。一段时期以来,康王与他商议,可以避开黄潜善和汪伯彦,却不避宦官,如今屏退宦官,足以使韩公裔明白这次谈话的重要xìng。原来康王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称帝後的人事安排。他感到难以安排显要差遣的正是韩公裔,一是他与自己母亲的暧昧关系,二是宋朝对吏胥出身的官员,升迁有严格限制,不能当大官,三是康王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认为他对小事聪明有馀,却不可能委任军国大计。康王说:“我行将称帝,你有何见教?”
韩公裔说:“下官不过是庸陋小吏,误辱娘子与大王母子底深恩,方得攀龙附凤,然而下官赋分绵薄,当知满盈之戒。如若大王垂怜,日後可赐一个宫祠差遣,使下官得安愚分。”宋时的宫观官是一种以主管道教宫观为名的冗员,坐享俸禄,而全无公务。康王对他主动引退,感到非常满意,说:“韩机宜此说,深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意,甚好!然而我当命你奉朝请,以辅我之不逮。”韩公裔当即下跪谢恩。
康王又问:“我即位以後,不可无相,你不妨直言,以何人为宜?”韩公裔说:“耿相公追随九大王多时,我知大王恶其为人。”康王说:“他为人jiān佞,离间两宫,人所共知,我真yù手剑取他底首级!”韩公裔说:“他既是靖康帝底宫僚,日後责罚,似不可太重,以免彰靖康帝之失。”康王点头,说:“此说有理。”
韩公裔说:“下官知九大王底意思,当重用汪元帅与黄元帅。”康王说:“汪伯彦虽然老成持重,然而图事揆策,似尚逊黄潜善一筹。”韩公裔说:“依下官愚见,两人谋身重於谋国。”康王万没有料想到韩公裔会说出这种话,不由大吃一惊,韩公裔连忙作出解释:“我观两人底立身行事,以爱护九大王为名,而行苟全xìng命之实。”康王说:“我从不闻你与两人有何异议。”
韩公裔说:“九大王出使与开元帅府时,须以安泊为上,称帝以後,却须以扶保江山为上。宗元帅尽瘁国事,奋不顾身。大王若能将三个元帅各用其所长……”他言犹未了,康王立即打断他的话,用斩钉截铁般的口气说:“宗泽迂拙执拗,决不可任宰执!”
韩公裔说:“李纲负天下重望,若只用汪、黄二元帅,而不用李纲,只恐难以服众。”康王说:“九九叔来此,也力荐李纲,你可代我为李纲草一信,以明此意。”他所说的“九九叔”就是赵士佑,他已和邵成章押送皇帝御物,来到了济州。韩公裔马上为康王写一草稿,康王提笔对草稿稍加修改,写道:“乘舆蒙尘,心如刀割。方今生民之命,急於倒悬,谅非不世之才,何以协济事功。阁下学究天人,忠贯金石,泽被斯人,功垂竹帛,乃公素志。想投袂而起,以振天下之溺,以副苍生之望。构顿首。”
康王写完信件,只见站在一旁的韩公裔,又有点口yù言而嗫嚅的模样,问道:“你尚有何说?”韩公裔说:“下官此言,恐遭怨谤。”康王说:“你对我忠心耿耿,直说不妨。”韩公裔说:“太上养後宫一万,又动辄进宫女位号,耗竭财力,负谤天下。道路传言,说九大王尚未身登大宝,深宅女子已纷纷请求封号。目今财力虚耗,宫女进一位号,便须增多少俸禄。前事不忘,後事之师,请九大王三思。”韩公裔的话其实还是半吞半吐,但聪明的康王已完全明白他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