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章 宏愿
这番话,秦汉说的是慷慨激昂,饱含深情。
谢飞惊呆了,他没想到,偏隅一岛的秦家居然出现这么一个另类,居然心系天下汉民,想要维持汉民朝廷的正统地位。
这,是惊,也是喜。
惊的是,秦汉眼界之阔,远超乎他想象。喜的是,秦汉雄心壮志,欲挽民众于水火之中。
这难道不正是他心中向往的明主么?
想到这里,谢飞不由得跪倒在地上,叩首道:“主公之志,如鲲鹏嬉于海天之间,非常人之所能妄度。臣有幸追随主公,实乃三生有幸!”
秦汉急忙挽着谢飞的胳膊,再次将他扶起。
谢飞激动地说道:“臣身为边民,常见异族侵边掠边,却不能阻敌于边境之外,只是被动防御,得过且过。哪怕心中愤恨,也惟有慨叹时运之不济。
今日主公之言,剖朝廷之弊病,言汉民之所思,振聋发聩,解我之惑,明我之志,使广元大有收益。请主公再受我一拜!”
说完,他还要强行跪拜。
秦汉急忙挽着他的双臂,不使他跪下。
近些时日,秦汉收集了大量关于异族残害边民的信息。自古及今,凡在边境附近生活的汉民,哪个不亲眼目睹过异族侵边,烧杀劫掠的一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晋朝,边境何曾安宁过?
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边民之血泪,可以浸染透华夏边疆之土地。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民族,这种种族间的争斗,延续了几千年。谁对谁错?
在秦汉的心中,他自然偏向汉民。因为自古及今,汉民多农耕,攻击性几乎为零。即使有汉民侵扰异族的情况,也是奸商为利和守边将领为功所为。
但灾难落到了谁的身上,是手无寸铁的农民身上。这种倚强凌弱的民族劣根性,到处都可以见到。
上古时期,华夷或夷夏观念,属于地域或民族观念;自周初分封诸侯,在封建过程中确立内外服制,将蛮夷戎狄视为化外之民,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特质开始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孔子作《春秋》,揭示“内华夏而外夷狄”的主旨。华夏概念及内涵铸件图片地域和民族的范畴,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容,用于区别尊卑上下、文明和野蛮。
自古,儒家讲究威怀远夷,施恩于夷,不服则打,打后臣服,则继续施恩。这种做法,无异于养虎为患,且不利于民族融合。
而晋朝对异族实行的政策,几乎可以说是半绥靖政策。即对异族的入侵,积极打击。打败对方后,对方上表称臣,然后皇帝封其官爵,以示皇恩浩荡。
然而,被烧杀劫掠的边民的利益,谁又看在眼里?朝堂之上,没有一人。
边民的血泪在寒冽的北风中,流了干,干了流,永无休止。
谢飞深有感受,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朝廷明明有实力打击异族,却始终纵容呢?难道边民不是汉民么,就不应该受到保护么?
秦汉直言不讳地抨击朝廷对外族的政策,以及他内心中对异族的深刻警惕和防范,还有对边民的深切关怀,让谢飞看到了边民期盼的“明主”。
这才是谢飞拜了又拜的原因。他为抗击异族而牺牲的谢家先祖跪拜,也为边民能够安居乐业跪拜。
这一刻,谢飞心中所想的再不是小小谢家,而是边境的数万汉民。
秦汉强挽着谢飞,温和地说道:“广元,有了目标,我们就要共同去努力。这一切的改变,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求天求地求别人。事实上,我应该跪拜边民,祈求他们莫要对我汉民的正统失去信任。”
说着,他就跪倒在地上,向着北部边境的方向,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谢飞很是不解,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尴尬地站立在那里。
看到秦汉起身,他疑惑地问道:“边民受辱,与主公无关,为何主公要下跪呢?”
秦汉肃穆地说道:“秦家以商行天下,当以薄利而惠民;以力争天下,当以仁德而爱民。朝堂中衮衮诸公,眼睛里唯有高官和利禄,边民生死,在他们眼中如同草芥。
而我秦汉,既然要兴除边弊,当感念边民之艰辛,奠祭边民之血泪。数百年边民之苦痛,我磕几个头,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番操作,秦汉不免有作秀的成分,正所谓哀民生之艰曰仁,痛民生之苦曰德。以仁德而示人,怀民远徕。
只不过,秦汉是动了真感情的。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他心中的宏愿便是:破杀汉如草芥之历史,塑汉民万古盛世之未来。
谢飞真正的心悦诚服了。他蓦然发现,眼前这少年,恍然真如鲲鹏翱游于海天之间,吸风鼓浪,使天地激荡,令万物咸服。
降兵的交接工作持续了近二个时辰,缴械、登记、问话、进食。秦建计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开始纳降的时候,秦汉就命人通知秦建计,让他妥善安排,他只参与了缴械的过程。
秦汉走入军帐,看着账内诸豪强头目,有的安之若素,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如热锅蚂蚁,有的却坐立不安,总而言之,得失心愈重,越难以淡然等候。
看到秦汉进入军帐,账内诸人尽皆坐正身体。可当他们看到谢飞恭敬地跟在秦汉身后时,他们面上大都露出诧异之色。
秦汉并未理会他们的小心思,只是看向诸人道:“诸位远道而来,并非良朋,我就不高兴地欢迎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因为,现场出现了突发事件,居然有人笑了,而且是几个豪族的人。
他有些无奈,看来这些人还真是有恃无恐啊!真以为他不敢动手杀几个小鸡儆儆猴。到时候,估计他们就该真哭了。
不过,秦汉不为己甚。他并不需要太多的豪族投靠,拉拢一小批,表明不排斥地方豪强的态度。然后依照朝廷法律,严惩奸佞、为非作恶之徒,查封豪族的财产和土地,聚拢各种资源,吸引更多的百姓投靠,这才是他发展壮大的依靠。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谢飞惊呆了,他没想到,偏隅一岛的秦家居然出现这么一个另类,居然心系天下汉民,想要维持汉民朝廷的正统地位。
这,是惊,也是喜。
惊的是,秦汉眼界之阔,远超乎他想象。喜的是,秦汉雄心壮志,欲挽民众于水火之中。
这难道不正是他心中向往的明主么?
想到这里,谢飞不由得跪倒在地上,叩首道:“主公之志,如鲲鹏嬉于海天之间,非常人之所能妄度。臣有幸追随主公,实乃三生有幸!”
秦汉急忙挽着谢飞的胳膊,再次将他扶起。
谢飞激动地说道:“臣身为边民,常见异族侵边掠边,却不能阻敌于边境之外,只是被动防御,得过且过。哪怕心中愤恨,也惟有慨叹时运之不济。
今日主公之言,剖朝廷之弊病,言汉民之所思,振聋发聩,解我之惑,明我之志,使广元大有收益。请主公再受我一拜!”
说完,他还要强行跪拜。
秦汉急忙挽着他的双臂,不使他跪下。
近些时日,秦汉收集了大量关于异族残害边民的信息。自古及今,凡在边境附近生活的汉民,哪个不亲眼目睹过异族侵边,烧杀劫掠的一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晋朝,边境何曾安宁过?
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边民之血泪,可以浸染透华夏边疆之土地。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民族,这种种族间的争斗,延续了几千年。谁对谁错?
在秦汉的心中,他自然偏向汉民。因为自古及今,汉民多农耕,攻击性几乎为零。即使有汉民侵扰异族的情况,也是奸商为利和守边将领为功所为。
但灾难落到了谁的身上,是手无寸铁的农民身上。这种倚强凌弱的民族劣根性,到处都可以见到。
上古时期,华夷或夷夏观念,属于地域或民族观念;自周初分封诸侯,在封建过程中确立内外服制,将蛮夷戎狄视为化外之民,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特质开始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孔子作《春秋》,揭示“内华夏而外夷狄”的主旨。华夏概念及内涵铸件图片地域和民族的范畴,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容,用于区别尊卑上下、文明和野蛮。
自古,儒家讲究威怀远夷,施恩于夷,不服则打,打后臣服,则继续施恩。这种做法,无异于养虎为患,且不利于民族融合。
而晋朝对异族实行的政策,几乎可以说是半绥靖政策。即对异族的入侵,积极打击。打败对方后,对方上表称臣,然后皇帝封其官爵,以示皇恩浩荡。
然而,被烧杀劫掠的边民的利益,谁又看在眼里?朝堂之上,没有一人。
边民的血泪在寒冽的北风中,流了干,干了流,永无休止。
谢飞深有感受,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朝廷明明有实力打击异族,却始终纵容呢?难道边民不是汉民么,就不应该受到保护么?
秦汉直言不讳地抨击朝廷对外族的政策,以及他内心中对异族的深刻警惕和防范,还有对边民的深切关怀,让谢飞看到了边民期盼的“明主”。
这才是谢飞拜了又拜的原因。他为抗击异族而牺牲的谢家先祖跪拜,也为边民能够安居乐业跪拜。
这一刻,谢飞心中所想的再不是小小谢家,而是边境的数万汉民。
秦汉强挽着谢飞,温和地说道:“广元,有了目标,我们就要共同去努力。这一切的改变,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求天求地求别人。事实上,我应该跪拜边民,祈求他们莫要对我汉民的正统失去信任。”
说着,他就跪倒在地上,向着北部边境的方向,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谢飞很是不解,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尴尬地站立在那里。
看到秦汉起身,他疑惑地问道:“边民受辱,与主公无关,为何主公要下跪呢?”
秦汉肃穆地说道:“秦家以商行天下,当以薄利而惠民;以力争天下,当以仁德而爱民。朝堂中衮衮诸公,眼睛里唯有高官和利禄,边民生死,在他们眼中如同草芥。
而我秦汉,既然要兴除边弊,当感念边民之艰辛,奠祭边民之血泪。数百年边民之苦痛,我磕几个头,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番操作,秦汉不免有作秀的成分,正所谓哀民生之艰曰仁,痛民生之苦曰德。以仁德而示人,怀民远徕。
只不过,秦汉是动了真感情的。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他心中的宏愿便是:破杀汉如草芥之历史,塑汉民万古盛世之未来。
谢飞真正的心悦诚服了。他蓦然发现,眼前这少年,恍然真如鲲鹏翱游于海天之间,吸风鼓浪,使天地激荡,令万物咸服。
降兵的交接工作持续了近二个时辰,缴械、登记、问话、进食。秦建计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开始纳降的时候,秦汉就命人通知秦建计,让他妥善安排,他只参与了缴械的过程。
秦汉走入军帐,看着账内诸豪强头目,有的安之若素,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如热锅蚂蚁,有的却坐立不安,总而言之,得失心愈重,越难以淡然等候。
看到秦汉进入军帐,账内诸人尽皆坐正身体。可当他们看到谢飞恭敬地跟在秦汉身后时,他们面上大都露出诧异之色。
秦汉并未理会他们的小心思,只是看向诸人道:“诸位远道而来,并非良朋,我就不高兴地欢迎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因为,现场出现了突发事件,居然有人笑了,而且是几个豪族的人。
他有些无奈,看来这些人还真是有恃无恐啊!真以为他不敢动手杀几个小鸡儆儆猴。到时候,估计他们就该真哭了。
不过,秦汉不为己甚。他并不需要太多的豪族投靠,拉拢一小批,表明不排斥地方豪强的态度。然后依照朝廷法律,严惩奸佞、为非作恶之徒,查封豪族的财产和土地,聚拢各种资源,吸引更多的百姓投靠,这才是他发展壮大的依靠。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