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楚王之后
前院的书房被某个有些恶趣味的大少爷命名为南书房,南书房中,李大少爷在一张快散架的破椅子上正襟危坐,原名朱思蕊现名李英春的小丫头可怜兮兮的站在他面前。
李继坤很玩味的打量着这个丫头,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瘦弱,营养不良,至于好不好看等她十七八岁咱在评论吧。
“呵呵,朱思蕊是吧,跟少爷说说吧,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实话懂吧?”
李继坤的话音刚落,小丫头便跪在了地上,她的眼神有些凄苦声音虽清冷但还带着一些悲凉的童音。
朱思蕊的讲述并不生动,但李继坤也听出了个大概。好家伙,这个朱思蕊的来历可不简单,她居然真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人。只不过她的命运不济,按李继坤的说法这丫头完全是投错了胎。她的降生离富贵仅仅一墙之隔,墙内之人大富大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墙外之人被卖做奴隶如今改名李英春是也。
朱思蕊的祖宗是朱元璋的第六子,第一代楚王朱桢。这个楚昭王朱桢可是个牛人,朱桢的军事才华很牛,是明初数得上号的人物之一,当年他就藩的时候带的护卫比成祖朱棣还多。只是朱思蕊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这一枝命运太差,投胎一直就没投对过,一直都是庶出,离那些天潢嫡派总是差那么一道坎。
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这万余人对朱桢来说都是他的子孙,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这万余人仅少数是“天潢嫡派”,其余都是“旁支庶宗”。
天潢嫡派捧着明太祖亲赐给朱桢的“金饭碗”代代相袭,过着纸醉金迷c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而绝大多数的旁支庶宗,随着明朝的衰落c府库的空虚,也时常饥寒交迫,岁供禄米不足糊口,而朱元璋所立“祖训”又不允其从事四民之业。故明末楚王旁支庶宗中人,公开抢劫,暗中偷盗,大有人在,朝廷也并不因为他们是朱元璋的裔孙而宽容他们,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这些投错胎的倒霉孩子过的日子都不如那些农民佃户。
朱思蕊的家里也不例外,前年爷爷得病四处求医问诊,结果不但病没治好反而欠了一屁股债。朱思蕊的父亲为了还高利贷变卖了家中的祖宅一一一一紧邻第九代楚王朱华奎的院子。朱思蕊的父亲谋生无路,最后铤而走险,决定带着自家的大儿子去盗墓。
朱思蕊的父亲对于盗墓这一行很陌生,这家伙专业知识匮乏,一不会探墓二不会辨别土壤,结果在第一次试探性挖掘中发生了严重的事故一一一一塌方。童鞋们,万事开头难啊。
朱思蕊的大哥带着朱思蕊和朱鸣孺将被活埋的父亲草草安葬,为求生计,朱思蕊的大哥子承父业。这个倒霉孩子为避免重蹈其父的覆辙,决定去盗比较熟悉的墓地,最后他选中了自己的祖爷爷一一一一第六代楚王朱荣的墓。
俗话说不是你的财你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朱思蕊的大哥盗自家祖坟其罪论死,被武昌知府派人装入铁框沉了滚滚长江。朱思蕊和朱鸣孺两人因年纪幼小,再加上与当今楚王是同宗,楚定王朱华奎看着这俩孩子也确实可怜便跟知府打了个招呼,最后结果一一一驱除出境。
无家可归的朱思蕊想进京见皇上,她带着弟弟一路乞讨,结果悲催的遇到了拍花子的,几番流离被卖到山东澄州,然后随船抵达了码头营,最后沦落成李继坤的家奴。
朱思蕊讲完,李继坤皱着眉陷入了沉思。史书记载:朱家后人一个个非富即贵,纸醉金迷。他们喝民血吃民膏,欺行霸市为恶乡里。皇庄王店无处不在,豪奴恶仆欺压良善。明朝赋税之重前所未见,农民分分揭竿而起到处造反。可是,这个朱思蕊的事情史书怎么解释呢?
“英春你起来吧,你们老朱家的后人像你这种情况的多么?”
李英春爬起来揉揉跪的发麻的腿,然后站直身子回答:
“回少爷,像我家这种旁支庶宗都差不多,好多人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不过多数都被杀头了。”
李继坤用双手搓搓脸,这个,这个见闻实在和史料记载的相去有点远,一时之间不大好接受。那么真实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呢?李继坤皱着眉想了想又问道:
“英春,你是朱家后人,你一路乞讨也走过不少地方,那么你对当今的大明朝如何看?”
李英春没想到少爷会问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但她毕竟是朱家后人,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她们这些孩子讲先祖的事迹,偶尔还会给她们讲一些时政,所以她连想都没想就开始复述其爷爷的观点:
“少爷,我爷爷说过,自先秦已降,唯我大明赋税最低,农家每亩上田只税三升五合(45斤),凡小民经商者皆免税,故此我大明朝的百姓人人富足。
太祖时期朝廷设养济院(社会福利院,每月每人免费发放米三斗,布一匹),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老有所养;又设漏泽园(国家公墓,免费安葬孤寡),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皆有所葬;再设惠民药局(免费医疗),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病有所医。
英宗时期,凡我大明子民年过古稀(70岁)者朝廷皆发米粮。这些国策无不惠民顾民,实乃开万世之先河,比肩日月之光辉。故,凡日月之所照,皆我大明之地,凡皇恩之所到,皆我大明子民,愿我大明永昌。”
李英春的一席话听的李继坤目瞪口呆,心神都有些震撼,大明朝还有这些好政策?少爷我咋不知道?这些政策听起来比后世都先进,这你妹的可都是全民免费福利啊!这朱元璋那家伙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李继坤抬头看看李英春,我靠,这小丫头打鸡血了?只见李英春小脸虽脏衣服虽破烂,但她此时傲然而立两眼放光,宛若一只骄傲的孔雀,这是为自家祖宗自豪吗?
看着李英春此时的样子,李继坤不由弱弱的问道:
“那个英春,大明的政策如此之好,那你怎么混成这样?”
此句一出,小丫头的精气神全泻,宛若斗败了的公鸡。不过她深吸一口气后又精神了些,只听她冷冷的哼了一声:
“哼,如今的大明全是被那些文官所害,远有孔孟诸子,近有东林遗祸。他们这些读书人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肚子男盗女娼,治国的本事一丝没有,贪污纳贿专营苟且样样精通。
太祖开国之初,那些因贪贿专营而被剥皮实草的读书人不计其数,所以太祖和成祖宁愿提拔富民为官也不愿用书生,就是怕这些蛀虫侵害天下百姓。可如今,朝廷惠民的政策一直没变,但为官的全是那些读书人。他们贪腐成风,欺上瞒下,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所以我大明朗朗乾坤却蒙尘,天下无数百姓生活艰辛,千错万错全是读书人的错。”
李继坤错愕的望着那个气愤不已的李英春,这孩子太偏激了,这特么的都谁教你的啊?这都啥理论?要知道,少爷我也是读书人,还是秀才级别的。
就李继坤所知,明朝有很多很有名气的读书人,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比如点秋香的唐伯虎,比如研究药材的李时珍,比如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比如研究洋枪洋炮的孙元化,比如撰写《天工开物》的赵南星,比如四大名著明朝出其三,等等等等。
上述这些可都是读书人,你个小丫头怎么能一棒子全都打死呢,咱们只骂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的读书人就好,可不能一打一大片,那可是要犯众怒的!再者说,你们老朱家的皇上是大明朝的老大,俗话说的好,火车要想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皇上虽然不出紫禁城,但他是不是也要担负一些责任?你怎么能把责任全都怪到读书人头上呢?
李继坤无奈的摇摇头,这丫头的思想以后要好好教育教育,有些无语的李继坤挥挥手,叮嘱她以后管好李英太的嘴,别到处乱说给本少爷惹不必要的麻烦,然后赶紧让这个思想比较极端的丫头该干嘛干嘛去。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李继坤很玩味的打量着这个丫头,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瘦弱,营养不良,至于好不好看等她十七八岁咱在评论吧。
“呵呵,朱思蕊是吧,跟少爷说说吧,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实话懂吧?”
李继坤的话音刚落,小丫头便跪在了地上,她的眼神有些凄苦声音虽清冷但还带着一些悲凉的童音。
朱思蕊的讲述并不生动,但李继坤也听出了个大概。好家伙,这个朱思蕊的来历可不简单,她居然真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人。只不过她的命运不济,按李继坤的说法这丫头完全是投错了胎。她的降生离富贵仅仅一墙之隔,墙内之人大富大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墙外之人被卖做奴隶如今改名李英春是也。
朱思蕊的祖宗是朱元璋的第六子,第一代楚王朱桢。这个楚昭王朱桢可是个牛人,朱桢的军事才华很牛,是明初数得上号的人物之一,当年他就藩的时候带的护卫比成祖朱棣还多。只是朱思蕊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这一枝命运太差,投胎一直就没投对过,一直都是庶出,离那些天潢嫡派总是差那么一道坎。
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这万余人对朱桢来说都是他的子孙,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这万余人仅少数是“天潢嫡派”,其余都是“旁支庶宗”。
天潢嫡派捧着明太祖亲赐给朱桢的“金饭碗”代代相袭,过着纸醉金迷c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而绝大多数的旁支庶宗,随着明朝的衰落c府库的空虚,也时常饥寒交迫,岁供禄米不足糊口,而朱元璋所立“祖训”又不允其从事四民之业。故明末楚王旁支庶宗中人,公开抢劫,暗中偷盗,大有人在,朝廷也并不因为他们是朱元璋的裔孙而宽容他们,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这些投错胎的倒霉孩子过的日子都不如那些农民佃户。
朱思蕊的家里也不例外,前年爷爷得病四处求医问诊,结果不但病没治好反而欠了一屁股债。朱思蕊的父亲为了还高利贷变卖了家中的祖宅一一一一紧邻第九代楚王朱华奎的院子。朱思蕊的父亲谋生无路,最后铤而走险,决定带着自家的大儿子去盗墓。
朱思蕊的父亲对于盗墓这一行很陌生,这家伙专业知识匮乏,一不会探墓二不会辨别土壤,结果在第一次试探性挖掘中发生了严重的事故一一一一塌方。童鞋们,万事开头难啊。
朱思蕊的大哥带着朱思蕊和朱鸣孺将被活埋的父亲草草安葬,为求生计,朱思蕊的大哥子承父业。这个倒霉孩子为避免重蹈其父的覆辙,决定去盗比较熟悉的墓地,最后他选中了自己的祖爷爷一一一一第六代楚王朱荣的墓。
俗话说不是你的财你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朱思蕊的大哥盗自家祖坟其罪论死,被武昌知府派人装入铁框沉了滚滚长江。朱思蕊和朱鸣孺两人因年纪幼小,再加上与当今楚王是同宗,楚定王朱华奎看着这俩孩子也确实可怜便跟知府打了个招呼,最后结果一一一驱除出境。
无家可归的朱思蕊想进京见皇上,她带着弟弟一路乞讨,结果悲催的遇到了拍花子的,几番流离被卖到山东澄州,然后随船抵达了码头营,最后沦落成李继坤的家奴。
朱思蕊讲完,李继坤皱着眉陷入了沉思。史书记载:朱家后人一个个非富即贵,纸醉金迷。他们喝民血吃民膏,欺行霸市为恶乡里。皇庄王店无处不在,豪奴恶仆欺压良善。明朝赋税之重前所未见,农民分分揭竿而起到处造反。可是,这个朱思蕊的事情史书怎么解释呢?
“英春你起来吧,你们老朱家的后人像你这种情况的多么?”
李英春爬起来揉揉跪的发麻的腿,然后站直身子回答:
“回少爷,像我家这种旁支庶宗都差不多,好多人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不过多数都被杀头了。”
李继坤用双手搓搓脸,这个,这个见闻实在和史料记载的相去有点远,一时之间不大好接受。那么真实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呢?李继坤皱着眉想了想又问道:
“英春,你是朱家后人,你一路乞讨也走过不少地方,那么你对当今的大明朝如何看?”
李英春没想到少爷会问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但她毕竟是朱家后人,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她们这些孩子讲先祖的事迹,偶尔还会给她们讲一些时政,所以她连想都没想就开始复述其爷爷的观点:
“少爷,我爷爷说过,自先秦已降,唯我大明赋税最低,农家每亩上田只税三升五合(45斤),凡小民经商者皆免税,故此我大明朝的百姓人人富足。
太祖时期朝廷设养济院(社会福利院,每月每人免费发放米三斗,布一匹),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老有所养;又设漏泽园(国家公墓,免费安葬孤寡),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皆有所葬;再设惠民药局(免费医疗),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病有所医。
英宗时期,凡我大明子民年过古稀(70岁)者朝廷皆发米粮。这些国策无不惠民顾民,实乃开万世之先河,比肩日月之光辉。故,凡日月之所照,皆我大明之地,凡皇恩之所到,皆我大明子民,愿我大明永昌。”
李英春的一席话听的李继坤目瞪口呆,心神都有些震撼,大明朝还有这些好政策?少爷我咋不知道?这些政策听起来比后世都先进,这你妹的可都是全民免费福利啊!这朱元璋那家伙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李继坤抬头看看李英春,我靠,这小丫头打鸡血了?只见李英春小脸虽脏衣服虽破烂,但她此时傲然而立两眼放光,宛若一只骄傲的孔雀,这是为自家祖宗自豪吗?
看着李英春此时的样子,李继坤不由弱弱的问道:
“那个英春,大明的政策如此之好,那你怎么混成这样?”
此句一出,小丫头的精气神全泻,宛若斗败了的公鸡。不过她深吸一口气后又精神了些,只听她冷冷的哼了一声:
“哼,如今的大明全是被那些文官所害,远有孔孟诸子,近有东林遗祸。他们这些读书人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肚子男盗女娼,治国的本事一丝没有,贪污纳贿专营苟且样样精通。
太祖开国之初,那些因贪贿专营而被剥皮实草的读书人不计其数,所以太祖和成祖宁愿提拔富民为官也不愿用书生,就是怕这些蛀虫侵害天下百姓。可如今,朝廷惠民的政策一直没变,但为官的全是那些读书人。他们贪腐成风,欺上瞒下,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所以我大明朗朗乾坤却蒙尘,天下无数百姓生活艰辛,千错万错全是读书人的错。”
李继坤错愕的望着那个气愤不已的李英春,这孩子太偏激了,这特么的都谁教你的啊?这都啥理论?要知道,少爷我也是读书人,还是秀才级别的。
就李继坤所知,明朝有很多很有名气的读书人,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比如点秋香的唐伯虎,比如研究药材的李时珍,比如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比如研究洋枪洋炮的孙元化,比如撰写《天工开物》的赵南星,比如四大名著明朝出其三,等等等等。
上述这些可都是读书人,你个小丫头怎么能一棒子全都打死呢,咱们只骂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的读书人就好,可不能一打一大片,那可是要犯众怒的!再者说,你们老朱家的皇上是大明朝的老大,俗话说的好,火车要想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皇上虽然不出紫禁城,但他是不是也要担负一些责任?你怎么能把责任全都怪到读书人头上呢?
李继坤无奈的摇摇头,这丫头的思想以后要好好教育教育,有些无语的李继坤挥挥手,叮嘱她以后管好李英太的嘴,别到处乱说给本少爷惹不必要的麻烦,然后赶紧让这个思想比较极端的丫头该干嘛干嘛去。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