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黑色皮箱最新章节 > 黑色皮箱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7 章

  语家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换。从中川透、中川淳一、那珂川透、中河通等名称,到蔷薇小路刺麻吕这种堂上华族①败家子似的名字,甚至还有如青井久利、Q卡姆巴亚格林这种国籍不明的笔名。在我打工的地方,大家用蔬菜来形容同事的时候,胸部的毛病再加上长得苍白、又瘦得像根黄瓜的我,就被称作“绿黄瓜”,Q卡姆巴亚格林这个古怪名字,就是从这里得来的灵感。

  ①明治维新以后,旧贵族转为华族,堂上华族为华族中原本在公家做事的人.

  或许会有人认为,我是因为当时郁郁不得志,所以希望借改笔名来改运,但是我完全没有这么想过,只是觉得:反正自己是个默默无名的新人,笔名取什么,都无所谓罢了。

  决定用鲇川哲也这个名字,是写完《黑色皮箱》之后。当时讲谈社的编辑,叫我快点儿取个笔名,我慌乱地想了又想,却想不到适合的名字。于是我就借用《黑色皮箱》之中的人物名称来救急,然后重新给那个角色一个叫蚁川的姓。所以,我的笔名并没有什么特殊来历。

  人xìng的探寻鲇川本格的真内涵

  笠井洁

  以埃德加爱lún坡的《莫格街凶杀案》为起点的逻辑推理小说(在日本被称为“本格派”侦探小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美两国,得到了飞跃xìng的发展。其后,阿加莎克里斯蒂、SS范达因和埃勒里奎因等人的杰作,陆续被翻译并介绍到同时代的日本,从江户川乱步发表《两分铜币》的1923年到1935年,日本兴起了本格侦探小说的第一波潮;顺带一提,第二波潮始于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在杂志上连载的1946年到1960年。第三波高潮以绫行人的《十角馆杀人预告》为出发点,兴起于1987年,并一直延续到如今的2006年。

  从埃德加爱lún坡的时代,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bào发,在这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美国、英国和法国,都偶尔闪现过一些本格侦探小说的作品。

  这个时代的代表xìng著作,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诸如《巴斯克维尔猎犬》等一批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侦探主角的阿瑟柯南道尔系列作品。可是一战之前,英、美两国都没有出现过数十名专业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同时进行创作活动的现象。即便是阿瑟柯南道尔,其主业也是历史小说的创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美等国才真正将本格侦探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进行区分。

  本格侦探小说这一特殊的流派,诞生于一战所造成的文明史冲击中。在一战期间,机关qiāng、长距离大pào、dú气瓦斯等大规模杀伤xìng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延续四年的战争,让七百余万人失去了生命。德国东西国界线上的战壕,被支离破碎的尸体,掩埋成一座尸山。这场惨剧,动摇了十九世纪称霸世界的欧洲文明的根本。当时一度畅销的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正是对这段历史最完美的阐释。欧洲的衰亡,同时还意味着作为近代文明之主体的“人”,这一概念的死去。

  在此之前,欧洲一直致力于培养“自由平等的、精神深处拥有无限潜力的、充满个xìng的人”,而这个人类的概念,在大规模杀伤xìng武器的作用下,被掩埋在战场的、无姓名、无意义的大量尸体给摧毁了。

  就这样,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一辈人群中,出现了许多本格侦探小说的新写手。或许有人会认为,那场死伤不可计数的战争,已经摧毁了当时大众的精神,使之一蹶不振,而这种以杀人为娱乐的故事,正好迎合了大众病态的嗜好。因此,本格侦探小说才会在一战后大范围流行。可是,这种理解却是肤浅的。或许“人xìng”已然被战争摧毁,而本格侦探小说的出现,则正是为了这一概念的救赎,这种意志从一开始,便深深镌刻在本格侦探小说的灵魂深处。

  人类初次体验的大规模杀戮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残留下来的大量尸体,都使得埃德加爱lún坡所发明的侦探小说这一形式,带着二十世纪的特征,被加以极端化。二十世纪的战争,让人们体验到了何为大量死亡。为此,人们急需将那些已然成为过去的、有尊严、有个xìng的“人”的死,变成虚构故事加以复活。

  与那些被大规模杀伤xìng武器袭击,而变得支离破碎的战场的死者相比,本格侦探小说里的死者,被饰以了双重的光环,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成了拥有特权的死者。第一重光环,便是犯人制定的、精致而详尽的犯罪计划;第二重光环,则是侦探为破解犯罪计划,所进行的精致而详尽的推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美读者,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本格侦探小说,恐怕就是为了拼尽浑身解数,同二十世纪无名之死的yīn影相抗衡吧。哪怕这种抗衡,仅止于虚构的故事而已。

  日本的本格侦探小说第一波高潮中,其代表作家便是江户川乱步〈以埃德加爱lún坡的日语发音为谐音的笔名》。江户川乱步在创作初期,曾发表过不少逻辑推理路线的短篇小说,但其创作风格,后来逐渐转向冒险和奇异幻想的领域。

  发表了众多侦探小说翻译作品,同时也热心培育日本作家的《新青年》杂志总编辑,后来转行,成为专业作家的横沟正史,也曾以创作英、美的逻辑推理小说,亦即“本格侦探小说”为目标,但始终无法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由此从中看到了某种局限xìng。如此一来,“第一波高潮”的时代,最终只能以英美豳译小说为中心,虽说期间也出现了乱步的《yīn兽》和横沟正史的《珍珠郎》等优秀的作品,但日本作家所创作的本格侦探小说,还是成果寥寥。

  针对这一现象,最为普遍的解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bào发前的日本社会,尚残存着大量半近代、半封建的因素。美国侦探小说史家霍华德海格拉夫曾经进行过如下论述:在不存在现代化司法制度的国家,不可能出现本格侦探小说的流行。因为那样的社会,警方带有偏见的调查,和对疑犯的严刑拷问,占据了主流,相反,客观的证据收集,与经过合理推断、指证犯人,这些本格侦探小说必备的要素,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日本以1867年的改革(即明治维新)为契机,与封建社会诀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之前,这个国家一直都处于以天皇为绝对权力的专制主义状态,其民主和自由,都是不充分的。到1930年前后,侵华战争即将bào发之时,天皇国家的强权主义,更加暴露无遗,市民的自由被彻底压抑。当时担任日本共产党干部的作家小林多喜二①先生,在被警方逮捕后,因遭到严刑拷打而惨死狱中,这一镇压事件,充分说明那个时期的日本,根本不具备现代化的司法制度。再举个例子,侵华战争初始,日本政府曾模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以“扰乱治安”和“不合时局”为理由,禁止了侦探小说的出版。

  ①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日本著名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小林多喜二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最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1928-1929年,积极参加日本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运动,思想上产生了飞跃,写出了第一部 长篇小说《防雪林》(1928)、报告文学《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中篇小说《蟹工船》(1929)和《在外地主》(1929)等作品。1930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以后,又写了《沼尾村》(1932)、《为党生活的人》(1933)等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表现了日本的工农运动和日本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塑造了一批革命者形象。小林多喜二与中国进步文学界有较多jiāo往,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可是,单纯因为二战前的日本,尚处于近代化初期的独裁主义状态下,所以,本格侦探小说无法得到长足发展,海格拉夫的这一论述,究竟能否准确概括“第一波潮”的局限xìng呢?至少在日本,到了1935年前后,已经有许多读者,成为翻译侦探小说的拥趸,日本本土作家,也展开了积极的创作活动。因此,“第一波高潮”的真正局限xìng,应该如江户川乱步所说的,在于本格侦探小说的“本格xìng”,亦即作品“理论xìng”的不足。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英、美两国的本格侦探小说,迎来了全盛时期。可是,日本并没有正面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波高潮”的作家们,也都不曾目睹过掩埋战壕的尸山。如果说一战造成的文明史冲击,让英、美的侦探小说,在战时便兴盛起来,那么,日本的“第一波潮”对这种冲击,就是毫无感应的。因此,我们恐怕应该从这一点出发,去寻找以“本格xìng”、“理论xìng”为中心的,“第一波潮”之不彻底xìng的根源。

  随着侵华战争转化为日美间的战争,1945年,日本终于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在美占领军的指挥下,日本采用了强调国民主权,和放弃战争的新宪法,天皇的地位转变为国家的象征。同时,司法制度也实现了现代化。如此一来,继1867年的改革之后,1945年的改革,终于让日本成为自由、民主的国家。但必须指出的是,人们为此做出的牺牲却是巨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牺牲了三百万国民,以东京为首的各主要都市,都在美军的战机下,变成一堆瓦砾。一战中毫发无伤的日本人,在二战中却不得不直面这一惨状。而横沟正史则在战后第二年,便发表了杰作《本阵杀人事件》,紧接着,又接连完成了《蝴蝶杀人事件》《狱门岛》这两部作品。三部作品的质量,丝毫不逊于英、美在战争期间,出版的本格侦探小说杰作,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那些杰作的优秀作品。并且,被评价为横沟正史之最杰作的《狱门岛》,还采用了东南亚战场的复员士兵,作为故事的主角。以此为契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日本本格侦探小说的“第二波高潮”便勃然兴起。

  直到战后复兴逐渐达到潮,战败的记忆也被悄然淡忘的20世纪60年代为止,“第二波高潮”都一直持续着。该时期发表的本格侦探小说,数不胜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坂口安吾的《不连续杀人事件》、木彬光的《刺青杀人事件》以及与之相媲美的鲇川哲也的《黑色皮箱》。

  跟《不连续杀人事件》及《刺青杀人事件》一样,《黑色皮箱》也将故事的舞台,安放在了二战之后、化作一片废墟的日本本土上。不过,《黑色皮箱》却把年代设定在了战争结束四年后的1949年,从这个设定也可以看出,作品中所描绘的日本社会,刚刚从战败后的混乱状态中挣脱出来。

  大火肆虐后的废墟上,逐渐建起了简易小木屋,战时混乱不堪的列车运行时间,也开始恢复正常。即便如此,血腥的战争记忆,也还是深深地镌刻在了《黑色皮箱》出场人物的灵魂深处。且不说充当侦探这一角色的鬼贯警部,其昔日的恋人,近松千鹤夫的妻子由美子,也同样未能挣脱战争的梦魇。作者还在书中暗示,最后选择了近松千鹤夫、而非鬼贯警部的由美子,曾在中国东北,遭到苏联士兵的强暴.不仅如此,近松还为了自保,刻意无视妻子的惨痛经历。因为这一番战时经历,近松夫妻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由美子在听闻丈夫自杀的消息后,甚至不为所动。

  在1956年出版的《黑色皮箱》之前,鲇川还有一部同样是以鬼贯警部为侦探角色的处女长篇,即1950年刊登在杂志《别册宝石》上的《佩特罗夫事件》(出版年份是1960年》。《佩特罗夫事件》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鬼贯警部在大连担任警官时调查的一个事件。从客观上来讲,鬼贯警官作为侵略中国东北的日本殖民主义者的一员①,在此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直至日本战败归国。

  ①本篇解说是笠井洁在《黑色皮箱》中文版面市之际,受新星出版社的邀请,特意面向中国读者撰写的,因此文中不免有讨好中国读者之意,其实鲇川哲也对鬼贯警部在中国搞侵略是持肯定、赞扬态度的。

  鬼贯警部的这些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鲇川哲也的人生。鲇川哲也1919年生于东京,小学时跟随担任“南满洲铁路”测量师的父亲移居大连。期间虽然因为学业,一度返回过日本,但直到1944年,全家回国之前,鲇川几乎都是在大连生活的。

  可是,虽说在当时的日本殖民地大连长大,鲇川哲也却并没有成长为肯定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青年。从政府禁止发行侦探小说这一举措,也可以得知,当时几乎所有热衷于侦探小说的青年,都是厌恶军国主义、崇尚自由民主的。其中甚至还有诸如《死灵》作者埴谷雄高那般,被以共产主义者之名,投入监狱的侦探小说爱好者。

  鲇川哲也的这一思想立场,在最初的被害者马场番太郎的人物设定中,也可略略窥见一、二。作品中的登场人物蚁川爱吉,是这样评价马场的:“在我们那个崇尚自由的校园里,他根本就是一只格格不入的dú蝎子。他是极权主义的盲目信奉者,也是视自由主义为仇敌的军国主义分子。”

  作者在作品中,将马场番太郎定义为不折不扣的极权主义、军国主义者,并把为人衍、xìng格卑劣的近松千鹤夫,设定为利用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谋求私利的小人。而来自同一所大学的一对友人膳所善造和蚁川爱吉,以及充当侦探角色的鬼贯警部,则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便对日本的军国主义风潮,报以反感的自由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