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的革命民主思想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在传播民主爱国革命思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宣传 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便是其杰出代表。 章炳麟在1903年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针对康有为散布的中国人 民 “民智未开”,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指出: “公理之未明,即 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只在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 和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自存。 邹容在1903年发表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革命军》,他以满腔热情讴歌革 命,指出:中国人民要想获得民族的独立和社会进步,必须打倒已成为帝国 主义的 “奴隶总管”的清王朝。《革命军》在知识界影响很大。 陈天华1903年写成了 《猛回头》、《警世钟》两本宣传革命救国的小册 子。他满怀爱国热情,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清政府的卖国罪行,
4
阐发了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他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进行反 清革命,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提出:“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不能讲勤王。”他号召人民一致起来, “必须苦苦死战,才能救得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真正成熟,是1905年10月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提出的三民主义,这是对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的概括。民主主义包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 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把中国变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 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 和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为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他 们的这一纲领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比较 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体现了中 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带着强烈的爱国色彩。 在资产阶级民主派传播革命思想的过程中,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905年进 行了一场大论战,对传播革命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战主要是围绕同盟会 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进行的,即: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改良派无视清政府对外卖 国投降的罪行,竟然宣称 “排满”革命是无的放矢,是种族复仇主义。并宣 称革命将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不但不能救国,反而会导致亡国。革命派严厉 批判了改良派的谬论,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清政府所犯下的罪行,民族革命 是必要的。他们指出:要爱国,就必须进行暴力革命以推翻清王朝,革命才 是救国良yào。 革命派在论战中虽然有许多弱点,但论战取得了巨大胜利。他们传播了 革命救国的新的爱国思想,使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主张获得日益广泛的 支持和拥护。 革命派通过积极传播革命救国的爱国新思想,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一 定的群众基础,而且给这次救国创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爱国革命组织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大力开展革命宣传的同时,还积极建立革命组织,这 些革命组织大都以爱国为宗旨。这些组织一建立就把革命同爱国联系在一起 了。 1894年 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名为 “兴中会”的组织,这是我 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爱国革命组织。在其章程中说: “夫以四百兆苍生 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及以庸奴误国,荼dú 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对中国处境表示深切忧虑,斥责了清统治者 的误国。明确提出立会的宗旨是 “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创兴 是会以民志而扶国宗。”表明了孙中山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 兴中会成立以后,随着知识界中革命思潮的发展,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 主体的革命团体,比较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 1903年,留日学生在日本组织了一个爱国组织 “拒俄义勇队”,他 们除在日本活动外,还积极派人回国进行革命工作,华兴会便是由被派遣回 湖南活动的黄兴发起组织的,成立于1904年2月,主要领导是黄兴、陈天华、 宋教仁等。光复会 (1904年冬)是由留日学生龚宝铨等推动的,主持中国教
育会的蔡元培被推为会长。 科学补习所是1904年7月由湖北革命人士刘静庵、吕大森等在武汉成立 的革命团体,主要在军队中开展工作。1904年前后,各地还陆续成立其他一 些小的革命团体,如上海、福建的学生会,江西的自强会,安徽的武毅会等。 华兴会、光复会及其他革命团体,构成成份很复杂,但领导人和主要成 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团体一般规模比较小,处于秘密状态,还没 有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活动范围也很有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 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它们的最高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小 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的发展,他们活动的地区也很快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中心。 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爱国运动的高涨,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政 党领导这次革命。而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分散活动、力量不够集中,行动 无法统一,日益显得不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这时同盟会便应运而生。 1905年夏天,根据革命形势的要求,孙中山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 光复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于 是在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各革命团体负责人,在东 京集会,决定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 成立,总部设在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在国内外许多地方设立支部。 尽管同盟会内部有分歧,思想也复杂,是一个比较分散的联盟,但它的 成立还是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明确纲领、 有组织机构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 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力量日渐壮大,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爱国热潮及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爱国武装起义的发动 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在理论上 区分了新旧爱国主义,而且一开始就把革命救国同武装斗争结合在一起。从 兴中会成立后的第二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开始,中国资产阶级中越 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发动 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斗争,直至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在革 命斗争中,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虽然遭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但他们始终坚持革命救国,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 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起革命组织以后,他们就没有停止过武装起义的 组织和发动,把爱国热情付诸行动。这些起义在1904年以前主要是兴中会发 起的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同盟会成立以后,武装起义 也越来越多,比较著名的有: 1906年在湘赣两省jiāo界的萍乡、浏阳、醴陵bào发的大规模起义。 1907年5月的饶平黄岗起义;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州、廉州 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 1908年3月的钦州马笃山起义;4月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另外还有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熊成基等于1907、1908年发
动的两次起义。 这些武装起义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连遭失败,但革命党人发扬爱国主义 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精神却是彪炳 史册、永照后世的。 在这些爱国志士之中,孙中山是首次提出 “振兴中华”的伟大口号的, 他虽然遭到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勇赴国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信念始终未 动摇过。 在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救国的壮举中,爱国志士,为 “振兴中华”,挽救 民族危亡,矢志不渝地坚持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他们不气馁;在敌 人的qiāng林弹雨面前,他们不退缩;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他们不屈服,充 分表现了他们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在这些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 中,黄花岗起义的勇士们,尤其显得英雄壮烈。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一次起义,是革命党人 “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之最后一搏”,是历次起义中准备最充分, 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多的一次。原想占领广州后,由黄兴、赵声分别率军出湖 南、江西,会师于长江,几经波折,起义终于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 起义总指挥黄兴率领百余健儿,由小东营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 他们放火烧了督署,转攻督练公所,途中与清兵发生激战。黄兴手足负伤, 仍率队且战且退,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才躲入一家商店,忍着剧烈的疼 痛,左右shè击,消灭防营七八人后,化装出城。在起义中林觉民随黄兴攻督 署,挥弹当先,直冲署内,腰部中弹倒地,又纵身跃起,杀敌多人,数处受 伤,鲜血淋漓,终于力竭被俘。喻培lún身背一大束zhà弹,左手握号筒,右手 执qiāng,容貌威猛,在战斗中,一人当先,抛掷zhà弹,敌人为之披靡。奋战一 昼夜弹尽粮绝,突围被捕,被俘后仍大义凛然,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喻培 lún说: “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李德山就义时豪迈地表示: “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饶辅臣烈士被捕后惨遭酷刑,最后英勇牺 牲。事后72具烈士尸体被收葬在黄花岗,因此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其实在这次起义中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远非这些。 在革命救国的壮举中,华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为革命捐助了巨额 经费,仅黄花岗之役,就募集了18万余元的巨款。许多华侨为革命捐款,不 惜倾家dàng产。除了邓荫南、李卓铎外,还有华侨资本家林受之倾家捐助,致 使子女因而成为佣工;谭德栋“为国而毁家”;肖竹琦为了支持黄花岗起义, 也把他的田产全部售出。更可宝贵的是华侨中干苦力的,尽管生活困难,也 倾其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 广大爱国华侨不仅慷慨解囊、资助经费,还有不少人亲临战场,参加武 装起义,把鲜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爱 国华侨。他们有的很早就从事革命工作,如南洋华侨李炳辉,很早加入同盟 会,热心宣传革命,他虽身在国外, “而救国之志,未尝一日去诸怀”,在 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献身。越南华侨罗联,在黄花岗起义中不幸被捕,临刑前 高呼 “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气馁。”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中华儿女即使身在天涯海角,孤身漂流 海外,也念念不忘中华民族这块热土。广大华侨的爱国事迹,便是一种见证。 孙中山曾以 “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盛赞海外华侨在革命 中的功绩。
革命的胜利和最终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士兵一夜间取得了起义的胜利,为清朝 统治敲响了丧钟。 1910年前后,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活动以及资产 阶级收回利权的运动,都进一步开展起来,全国的革命形势更加高涨。1911 年的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使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同盟会的一些领导人看 到起义的良机已经到来,都主张由革命力量较充实的武汉方面首先发动起 义。这时活跃在湖北新军中有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他们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组成了统一领导机构,并准备在10 月6日起义,后又改为10月11日。10日晚,工程兵第八营的士兵首先发难, 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qiāng,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局,随后而起的革命党人纷纷 赶到,公推守楚望台的左队队官吴兆麟为总指挥,马上分路向督署进攻,11 日上午全部占领武昌,下午成立军政府,12日占领汉口,13日占领汉阳。武 汉三镇,全入革命军之手。这次起义是在主要领导人蒋翊武、孙武等不在的 情况下发动的,如果没有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赴后继的 斗争,没有革命士兵的爱国热情,是不会有武昌起义的胜利的。 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在 10月、11月间,全国22个省 有17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了军政府,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形成我 国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浪潮。11月,上海人民起义,12月,革命军克复南京, 革命重心由武汉移动到长江下游。这时多年奔走革命,在人民心中有很高威 望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回到上海,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 旦,孙中山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4
阐发了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他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进行反 清革命,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提出:“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不能讲勤王。”他号召人民一致起来, “必须苦苦死战,才能救得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真正成熟,是1905年10月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提出的三民主义,这是对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的概括。民主主义包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 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把中国变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 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 和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为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他 们的这一纲领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比较 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体现了中 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带着强烈的爱国色彩。 在资产阶级民主派传播革命思想的过程中,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905年进 行了一场大论战,对传播革命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战主要是围绕同盟会 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进行的,即: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改良派无视清政府对外卖 国投降的罪行,竟然宣称 “排满”革命是无的放矢,是种族复仇主义。并宣 称革命将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不但不能救国,反而会导致亡国。革命派严厉 批判了改良派的谬论,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清政府所犯下的罪行,民族革命 是必要的。他们指出:要爱国,就必须进行暴力革命以推翻清王朝,革命才 是救国良yào。 革命派在论战中虽然有许多弱点,但论战取得了巨大胜利。他们传播了 革命救国的新的爱国思想,使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主张获得日益广泛的 支持和拥护。 革命派通过积极传播革命救国的爱国新思想,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一 定的群众基础,而且给这次救国创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爱国革命组织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大力开展革命宣传的同时,还积极建立革命组织,这 些革命组织大都以爱国为宗旨。这些组织一建立就把革命同爱国联系在一起 了。 1894年 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名为 “兴中会”的组织,这是我 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爱国革命组织。在其章程中说: “夫以四百兆苍生 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及以庸奴误国,荼dú 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对中国处境表示深切忧虑,斥责了清统治者 的误国。明确提出立会的宗旨是 “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创兴 是会以民志而扶国宗。”表明了孙中山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 兴中会成立以后,随着知识界中革命思潮的发展,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 主体的革命团体,比较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 1903年,留日学生在日本组织了一个爱国组织 “拒俄义勇队”,他 们除在日本活动外,还积极派人回国进行革命工作,华兴会便是由被派遣回 湖南活动的黄兴发起组织的,成立于1904年2月,主要领导是黄兴、陈天华、 宋教仁等。光复会 (1904年冬)是由留日学生龚宝铨等推动的,主持中国教
育会的蔡元培被推为会长。 科学补习所是1904年7月由湖北革命人士刘静庵、吕大森等在武汉成立 的革命团体,主要在军队中开展工作。1904年前后,各地还陆续成立其他一 些小的革命团体,如上海、福建的学生会,江西的自强会,安徽的武毅会等。 华兴会、光复会及其他革命团体,构成成份很复杂,但领导人和主要成 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团体一般规模比较小,处于秘密状态,还没 有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活动范围也很有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 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它们的最高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小 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的发展,他们活动的地区也很快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中心。 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爱国运动的高涨,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政 党领导这次革命。而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分散活动、力量不够集中,行动 无法统一,日益显得不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这时同盟会便应运而生。 1905年夏天,根据革命形势的要求,孙中山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 光复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于 是在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各革命团体负责人,在东 京集会,决定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 成立,总部设在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在国内外许多地方设立支部。 尽管同盟会内部有分歧,思想也复杂,是一个比较分散的联盟,但它的 成立还是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明确纲领、 有组织机构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 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力量日渐壮大,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爱国热潮及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爱国武装起义的发动 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在理论上 区分了新旧爱国主义,而且一开始就把革命救国同武装斗争结合在一起。从 兴中会成立后的第二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开始,中国资产阶级中越 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发动 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斗争,直至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在革 命斗争中,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虽然遭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但他们始终坚持革命救国,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 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起革命组织以后,他们就没有停止过武装起义的 组织和发动,把爱国热情付诸行动。这些起义在1904年以前主要是兴中会发 起的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同盟会成立以后,武装起义 也越来越多,比较著名的有: 1906年在湘赣两省jiāo界的萍乡、浏阳、醴陵bào发的大规模起义。 1907年5月的饶平黄岗起义;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州、廉州 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 1908年3月的钦州马笃山起义;4月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另外还有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熊成基等于1907、1908年发
动的两次起义。 这些武装起义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连遭失败,但革命党人发扬爱国主义 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精神却是彪炳 史册、永照后世的。 在这些爱国志士之中,孙中山是首次提出 “振兴中华”的伟大口号的, 他虽然遭到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勇赴国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信念始终未 动摇过。 在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救国的壮举中,爱国志士,为 “振兴中华”,挽救 民族危亡,矢志不渝地坚持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他们不气馁;在敌 人的qiāng林弹雨面前,他们不退缩;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他们不屈服,充 分表现了他们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在这些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 中,黄花岗起义的勇士们,尤其显得英雄壮烈。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一次起义,是革命党人 “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之最后一搏”,是历次起义中准备最充分, 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多的一次。原想占领广州后,由黄兴、赵声分别率军出湖 南、江西,会师于长江,几经波折,起义终于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 起义总指挥黄兴率领百余健儿,由小东营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 他们放火烧了督署,转攻督练公所,途中与清兵发生激战。黄兴手足负伤, 仍率队且战且退,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才躲入一家商店,忍着剧烈的疼 痛,左右shè击,消灭防营七八人后,化装出城。在起义中林觉民随黄兴攻督 署,挥弹当先,直冲署内,腰部中弹倒地,又纵身跃起,杀敌多人,数处受 伤,鲜血淋漓,终于力竭被俘。喻培lún身背一大束zhà弹,左手握号筒,右手 执qiāng,容貌威猛,在战斗中,一人当先,抛掷zhà弹,敌人为之披靡。奋战一 昼夜弹尽粮绝,突围被捕,被俘后仍大义凛然,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喻培 lún说: “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李德山就义时豪迈地表示: “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饶辅臣烈士被捕后惨遭酷刑,最后英勇牺 牲。事后72具烈士尸体被收葬在黄花岗,因此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其实在这次起义中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远非这些。 在革命救国的壮举中,华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为革命捐助了巨额 经费,仅黄花岗之役,就募集了18万余元的巨款。许多华侨为革命捐款,不 惜倾家dàng产。除了邓荫南、李卓铎外,还有华侨资本家林受之倾家捐助,致 使子女因而成为佣工;谭德栋“为国而毁家”;肖竹琦为了支持黄花岗起义, 也把他的田产全部售出。更可宝贵的是华侨中干苦力的,尽管生活困难,也 倾其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 广大爱国华侨不仅慷慨解囊、资助经费,还有不少人亲临战场,参加武 装起义,把鲜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爱 国华侨。他们有的很早就从事革命工作,如南洋华侨李炳辉,很早加入同盟 会,热心宣传革命,他虽身在国外, “而救国之志,未尝一日去诸怀”,在 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献身。越南华侨罗联,在黄花岗起义中不幸被捕,临刑前 高呼 “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气馁。”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中华儿女即使身在天涯海角,孤身漂流 海外,也念念不忘中华民族这块热土。广大华侨的爱国事迹,便是一种见证。 孙中山曾以 “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盛赞海外华侨在革命 中的功绩。
革命的胜利和最终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士兵一夜间取得了起义的胜利,为清朝 统治敲响了丧钟。 1910年前后,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活动以及资产 阶级收回利权的运动,都进一步开展起来,全国的革命形势更加高涨。1911 年的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使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同盟会的一些领导人看 到起义的良机已经到来,都主张由革命力量较充实的武汉方面首先发动起 义。这时活跃在湖北新军中有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他们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组成了统一领导机构,并准备在10 月6日起义,后又改为10月11日。10日晚,工程兵第八营的士兵首先发难, 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qiāng,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局,随后而起的革命党人纷纷 赶到,公推守楚望台的左队队官吴兆麟为总指挥,马上分路向督署进攻,11 日上午全部占领武昌,下午成立军政府,12日占领汉口,13日占领汉阳。武 汉三镇,全入革命军之手。这次起义是在主要领导人蒋翊武、孙武等不在的 情况下发动的,如果没有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赴后继的 斗争,没有革命士兵的爱国热情,是不会有武昌起义的胜利的。 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在 10月、11月间,全国22个省 有17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了军政府,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形成我 国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浪潮。11月,上海人民起义,12月,革命军克复南京, 革命重心由武汉移动到长江下游。这时多年奔走革命,在人民心中有很高威 望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回到上海,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 旦,孙中山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