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品水浒最新章节 > 品水浒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一章 黄文炳的悲剧

  水浒世界中所描写的大宋王朝,其所属官吏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如林冲c杨志。个人能力超群,做事尽职尽责,勤勉于王事。但是恪尽职守的职业军官却往往时运不济,为那个朝廷c那个官场所不容。

  第二种如宋江这样的能吏。不仅能力超群,而且还长于权谋。但自己本身却没有更好的途径在官场上飞黄腾达。替朝廷打工完全是为了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出人头地,所以自己尽可能的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广交黑白两道人士,为自己营造更多的安全空间。对政府而言,这些人对王朝的律法都是敷衍了事,毫无内心的尊重与敬畏,甚至与“反贼”们暗通款曲,拿法律做人情,随时准备反戈一击。

  第三种如蔡九c高廉这样身居要职的官吏。他们大多无能无德,是当政者通过血缘关系向帝国源源不断输送的政治家。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欺压百姓敲诈下属。他们激起了沸腾的民怨,为王朝不断的拉仇恨。但由于他们大多“根正苗红”,在朝廷有强大的靠山,他们的贪污行为只要玩得巧妙,大多不会给他们带来处分,甚至会青云直上。这类官员是政府最大的蛀虫。

  第四种官员就如黄文炳。他们寒窗苦读出身,有学识也有能力。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为了找到晋身之道,一方面勤恳地为朝廷办事,另一方面牺牲自己的自尊,扭曲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品行污染得和官场一种颜色。因此对百姓而言他是坏蛋,对朝廷而言却是忠良。由于没有蔡太师这样的父亲,高太尉这样的兄长。在官场他们有先天的不足,只能厚颜去攀附蔡太师这样的大树。但这种攀附来的关系并不牢靠,大官们也只是利用他们办事,未必把他们看成嫡系。而一般百姓和有良心的官员却不齿其为人,不愿与他们为伍。这样的官员上庙堂无门,下江湖无路。

  所以黄文炳一出场,水浒就给他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是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话虽如此,但书中却没有对他的斑斑劣迹有过任何只言片语的描写。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黄文炳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人才还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但黄文炳的结局却无比悲惨,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不仅自己的安全得不到所效忠政府的保护,就连自己的全家也受到牵连被灭门,让人唏嘘不已。

  黄文炳也并未身居要职而是一个在闲通判。在宋代,通判是知州的副官,大概相当于副州长这个级别,算个中级官员。但在帝制时代,主官和副官的级别只差一点,权力却有天壤之别。做通判的大多是科举出身,通过任通判处理各种公务的历炼,然后一步步升为主官。

  黄文炳怎样被罢免实缺,赋闲在家,书中未做交代。应该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受到了政敌的打压。因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生活作风问题,贪官污吏遍地都是,无官不贪,所以绝对不可能是因为贪污被法办。要么就是办事不利得罪上司,被整了下来。总而言之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硬靠山。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如果有蔡京c高俅那样的靠山,自己又怎么会赋闲在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的黄文炳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找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江州的蔡九,当朝太师蔡京的亲儿子。

  但就算黄文炳拿到了宋江谋反的证据,也不敢贸然跑到蔡九的府上,而是“闻知公宴,不敢擅入”,黄文炳大费周章的过江去探望蔡九,因为蔡九家摆公宴而不敢进去,可知他根本进不了蔡九这些“公子党”的圈子。而且还极有可能在蔡九的公宴之中就有黄文炳得罪过的某一位官员,也正是那位官员的排挤,黄文炳才赋闲在家。

  想想这是何等的耻辱,作为一个寒窗苦读出身,混了一官半职又被罢官的人,想走关系投找门路,重新做官,应算是一种最合理的期望。即便是困难重重,黄文炳始终想尽职尽责的在体制内寻求一条出路。

  黄文炳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没有什么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却有妙笔生花的话语权,擅长咬文嚼字寻章摘句。所以浔阳楼上宋江写的诗在他的解读下变得大有寓意。

  当读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自己冷笑道:“这人自负不浅!”又读道:“‘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侧着头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又读:“‘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又笑道:“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是个配军。”又读道:“‘他年若得报仇仇,血染浔阳江口!’”摇头道:“这厮报仇兀谁,却要在此间报仇?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又读诗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一点头道:“这两句兀自可恕。”又读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伸着舌,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再读了“郓城宋江作,”想道:“我也曾闻这个名字,那人多管是个小吏。”

  其实刚看到宋江题写的诗句,黄文炳并没有太大的过激反应,只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但是越读越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一句句剥丝抽茧的解读,最后黄文炳断定这是一首反诗,尤其是“敢笑黄巢不丈夫”,简直就是在裸的宣称把国家机器拆成零件。

  告发宋江题反诗,对黄文炳来说自己绝非诬告。因为黄文炳是个见多识广的精细之人,从黄文炳的反映可知,黄文炳就算不认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宋江,也肯定听过宋江的不良记录,所以他马上向酒保打听作者的音容相貌。

  黄文炳便唤酒保来问道:“作这两篇诗词,端的是何人题下在此?”酒保道:“夜来一个人,独自喝了一瓶酒,醉后疏狂,写在这里。”黄文炳道:“约莫甚么样人?”酒保道:“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里人。生得黑矮肥胖。”黄文炳道:“是了。”

  黄文炳的回答是“是了”,说明黄文炳已经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个人就是宋江。然后将诗句抄写下来之后,怕宋江矢口否认,当场吩咐“酒保休要刮去了”,第一时间保护好现场。

  为了红色江山长治久安,黄文炳怀揣着宋江的反诗兴奋不已地跑到蔡九的府衙。在听到蔡公子叙述父亲蔡京信中所说的京城童谣和异常天象,他又立即想到“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和题写反诗的“郓城宋江”是一人,将普通的民事案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把酒后失言的宋江定义为破坏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正是将两条不相干的证据一对照,才发现了重大问题。这是何等的尽职尽责,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黄文炳时刻警惕民间对朝廷不满的迹象。

  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轻轻松松的就把装疯卖傻的宋江打回原形。

  接着宋江很滑稽的被捕,罪名是谋反,证据是童谣。黄文炳捕风捉影,拿下了宋江,虽没有确凿证据,但是宋江一点都不冤。

  直到吴用等人伪造蔡京书信,亦被经验老道的黄文炳识破其中有诈。可见其逻辑推理严密,精明过人。而且有了私通梁山贼寇的信,宋江谋反的罪名算是坐实了,有了信,那就是证据确凿,也不用请示上级。

  他又建议蔡九将宋江c戴宗就地正法,早除后患,免得夜长梦多。

  这种政治敏锐性,这种细致清醒而又当机立断的办事风格,可见黄文炳绝对是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官员,行政能力c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水平都杠杠的。作为王朝培养的官员,如果看到不寻常的舆情而熟视无睹,面对罪犯的破绽而不能识破,才是最大的失职。

  对宋江而言,因题写反诗而被关进死囚牢,是因言获罪,是不折不扣的文字狱,但罪有应得。

  对黄文炳而言,朝廷既然将题写反诗视为“谋反”c“犯罪”,他及时侦破是为人臣的本份。

  黄文炳在具体事务面前通达敏捷,政治警觉性高。但他没有看到他满怀希望的大宋王朝已是外强中干,他也没想到堂堂的江州府官兵,在梁山贼寇面前不堪一击,更没想到蔡九会犯那样的低级错误,斩首私通梁山强寇的要犯,竟然事前不清场,不关闭城门,让梁山人像回娘家似的从容进来劫法场。对法场一旦被劫的应急预案也不做,让劫了法场的人从容不迫地全身而退,对于黄文炳如此重要的举报人,也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黄文炳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太相信朝廷的能力。

  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是个大善人,他对弟弟的所作所为很担忧,骂他说:“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倘若有天理之时,报应只在眼前,却不是反遭其祸!”作为官员的黄文炳,主动揭发侦破宋江题写反诗c通贼的种种行为,却被“大善人”视为“害人”。蔡九c慕容这样的昏庸之官,位置却坐得很稳,而宋江c朱仝这样的官吏,为强盗通风报信c甚至私放盗贼的人却被民间尊为“义士”。大宋王朝在老百姓心中形象是何等的不堪!

  有仇必报正是宋江这号人行走江湖的不二法门,咬牙切齿的宋江指名道姓要将黄文炳一家斩尽杀绝。

  只见:

  晁盖c宋江等呐声喊杀将入去,众好汉亦各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

  宋江的报复是那样的残酷c没有人性。

  黄文炳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群丧尽天良的不法之徒在自己院子里杀人放火,心情可想而知。当最后张顺把心如死灰的黄文炳抓到宋江面前时,黄文炳还是表现出了一个读书人的气节,说了句:“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

  一切尘埃落定,与他再无瓜葛。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