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最新章节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 满清北迁

  乾隆看着东北的地图,良久,良久,方才幽幽的说道,“祖宗们早已经为我们这些不孝的子孙安排好了退路了。”

  “陛下是要马上放弃关内?”福康安有些讶然,他也不会想到一向刚强的强龙竟然会萌生退意。

  乾隆说道。“朕仔细的思量了许久。正如同汉人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初,我们趁着明末大乱,方能趁乱入关,即使占据京师,对于掌控汉地,以睿亲王之雄才伟略,依然没有太大信心。我圣祖在朝,大清已然进入鼎盛,对于汉民之防范,依然不曾稍减,为此,依然加紧督建柳条边。朕自登极以来,犹自不敢稍有懈怠,就是为了保住这祖宗留给我们的风水宝地。有了它,我们就不能算败。反之,如若继续呆在中原,虽有一时之胜,无非是让我满人缓慢的流尽鲜血罢了。”

  福康安听出,乾隆如此言语,就是为自己说服自己做出的解释,并不需要别人宽慰,只要静静的听讲便是。

  终于,乾隆给福康安下了一道密令率领精锐,再次北上,扫除明逆在东北的最后几个据点。

  福康安有些担心,“陛下,京师残破,奴才正好护送您到新京,然后北征。”

  老皇帝眼光中露出少有的犀利,“不,朕暂时不能北上,必须为我满人北上创造一个缓冲的时机。否则,难保各地的墙头草会对我满人展开屠戮。”

  乾隆的决绝让福康安露出少有的真正尊重。话说乾隆这些年来由于失败的阴影,对于一些正直大臣的忠言逆耳十分抵触,反而对于和珅这样善于溜须拍马的弄臣十分亲近,似乎是为了逃避现实。这也难怪,越是颓废之人,越是不想别人在边上叨叨。不过,总算在最危及的时刻,显示出了英明之主的姿态。

  福康安说道,“那,陛下您的安全?”

  乾隆豪气的一挥袖子,“朕身边依然有精兵良将数十万,有海兰察这样勇冠三军的猛将护卫,明军虽众,又奈我何?”

  福康安更知道,明军遭遇接连打败,又怎么可能再次抽调大部队进攻京师?因此,福康安对老皇帝故作豪迈的举动就十分了然了。不过,凡事看破不说破,对于皇帝更要如此。

  半个月过后,福康安就率领10万精兵再次北上, 意图再次扫荡外东北地区,给东北这个所谓的龙兴之地创建一个安全的后方。

  与此同时,乾隆根本没有召集群臣廷议,直接决断专行的下令,在内地的各处满洲八旗驻防城内把其实并以及家属,还有包衣奴才为主的汉八旗士兵及家属全部北返。以京师为中转站,最终返回东北。

  乾隆自然明白这道命令一旦下达,所代表的意义,那就是,满清在汉地的统治即将崩盘。但是为了让满人能够得到善终,也只能如此了。不过,乾隆知道,自己一旦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宣布满人北迁,必然招致汉臣的反对,这些苍蝇的意见虽然不值得在意,但是在耳边嗡嗡嗡的也烦人不是。回到东北,这些汉族大臣似乎也不太需要了,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安抚汉族民众的需要。

  至于北方的基建。这些年,满清的东北建设也不是白费的。黑土地的富饶后世中国人都知道,几乎不用施肥,土地都肥得流油,与美国的耕地一样,是世界上仅有的大片未经耕作的土地了。而且,此时的满人还没有完全退化,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意志力都相当不错。在满清官府的督派下,开垦了一片又一片的良田,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需求,还大有富余。这也为满足人口回迁东北创造了条件。

  随着满族人口的北迁,北方老百姓都已经明白,即将变天了,更何况嗅觉灵敏的官员?这些官员在满清的奴性教育下,都已经站不直腰了,自然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在满人在的时候,自然是唯唯诺诺的奴才相,但是满人一旦北迁,他们马上变了副面孔。当然,让他们袭击满清的北迁队伍,他们是不敢的。不过,满人走了,城头变幻大王旗,说的就是他们,一如后世满清的总督c知府们脱掉官袍换上西装就成了革命者一样。

  结果就是,满人前脚走,后脚江山变色。大明不费一兵一卒,竟然就将自己的领土扩大了近乎一倍,除了京畿,汉地十八省其余大部已经悬挂了大明的旗帜,让黄冠诚目瞪口呆。

  黄冠诚这些日子以来十分烦恼,原本黑亮的头发都现出片片斑驳。没办法,原本形势大好的局面,就由于原本设想美好的分兵北上而惨遭大败,足足损失了二十万兵马,即使对于人多兵广的大明来说,也是痛彻心扉。此次的失败,据逃回来的涂宏达所说,就是由于新华夏的擅自退兵,可是却没有说他是咎由自取,新华夏已经做出警告。

  涂宏达的言语自然极大影响了黄冠诚对新华夏的观感,然而,黄冠诚却不好说什么。因为新华夏在出兵之前,就对大明的使者说,只负责协助大明占领京都,却不会帮助协防。大明已经默认了这个方案。更何况,此次出兵,新华夏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大明也不想因此而与新华夏交恶。黄冠诚只能独自吞下苦果。

  谁知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乾隆竟然下令满人北迁,让北方山河变色,大明竟然不战而胜。形势的变化竟然如同过山车般反复,让人讶然无语。

  不过,无论如何,扩大了自己的领土都算得上是好事情。于是,黄冠诚此时最大的工作量,不是来自国内的事务,而是不停的给北方宣布反正的满清官员下发委任状,让他们安抚民心,等待南方的救援。

  满清可不会老老实实的北迁。北方虽然贫瘠,但是蚊子还有二两肉,更何况是老百姓?再穷,你家总有点粮食吧?当然,满清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北方的汉人富户。以往,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满清还要对这些富户进行拉拢,但是,现在自己都要撤退了,还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吗?大抢特抢,掘地三尺,北方哀鸿遍野。

  没办法,一面是急剧扩大的领土,另一方面,却也是急剧扩大的贫困人口,嗷嗷待哺。黄冠诚有心下令大明军队对满清展开追击,可是部队损失惨重, 已经无力再战。没办法,只能下令南方加紧向北方运送粮食等赈灾物资。

  可是,表面繁荣的大明一旦想要赈灾,却发现自己似乎没有那么多粮食。虽然大明占据着此时中国最富饶的土地,其实也就两个地方盛产粮食,一是江南,而是湖广。只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人追逐经济利益,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侵吞了大量的粮食作物用地,导致原本富庶的江南,所产的粮食竟然不能够满足自身庞大人口所需,还需要从湖广调运粮食。

  因此,黄冠诚看到自己国内的粮食库存只有100万担不到的粮食。虽然看着不少,但是相对于北方三四千万的救灾人口,可就是杯水车薪了。

  “乾隆乾隆,你果然好狠呢。”黄冠诚再次头痛起来。

  这时候,外交部长朱佩仁建议,“据闻新华夏农地众多,粮食充裕,我们也许可以从新华夏购买粮食。”

  黄冠诚这些天由于新华夏不讲义气的举动,潜意识就不想想到新华夏,否则,以他的智慧,早就应该想到新华夏才是。黄冠诚摸着自己额头,“新华夏人一切向钱看,我们想要与他们交易粮食,可就免不得大量的金钱,可是我们连番大战,国库已经空的能跑耗子了。”

  “先赊欠吧。”朱佩仁倒是很想得开。

  黄冠诚拍着脑袋,“头痛医头,也只能如此了。另外,最好争取新华夏能够分几年时间让我们还清货款,最近几年,北方势必要耗费我们无穷财力。”

  安排朱佩仁前往新华夏谈判去了。

  新华夏对于大明的求购粮食的要求倒是痛快答应了。

  这些年,新华夏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可是高速增长中。也许是汉人农民对能够吃饱的追求太过迫切,明明家里面已经储备了足够三四年吃用的粮食了,还是在不停的开荒,种粮食。可是,新华夏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却不敢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还是不得不以保护价收购,导致国内的粮食储备已经足够国内消耗十年以上。

  我的天,这么多粮食堆积在仓库,变成陈粮,最后还怎么吃得下?又不是十年成酿。因此,新华夏一面发展养殖业c以及造酒等消耗粮食的轻工业,一面就是积极推销粮食出口。此时的欧陆就是新华夏的粮食出口大户,但是即使如此,新华夏的粮食库存还是维持在满足国内消耗的8年左右。

  这时候,大明突然冒出来紧急求购,则能不让新华夏喜出望外?

  双方很轻松的达成了向大明出口一千万担粮食的协议,大明可以在五年之内还清货款,免息。皆大欢喜。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