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涟水无疑是一场大胜仗,它不但保住了涟水城,使得华中低迷的局势为之一振,也为华中区的领导机关转移山东争取了时间,同时给风头甚健的张灵甫当头一棒,破除了整编第74师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此,中共方面大力宣传报道,欢呼“涟水大捷”的胜利。 十一月六日,新华社华中前线发出电讯稿,报道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就涟水保卫战与涟南追击战发表战绩公报:“战斗自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历时十四昼夜,共毙伤俘敌军九千余人,包括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五十一旅全部,五十七、五十八两旅各一部,及二十八师李良荣部一九二旅大部。” 可能是由于情报误差或者为战时宣传所需,公报中所称全歼74师51旅并不确实。不过一战涟水“歼敌九千余”后来成为不少军史著作广为认可的权威数字,并且将其中六千左右归为74师的损失,三千左右为28师192旅的损失。《涟水保卫战》一书有一张战绩统计表,具体列出敌毙伤人数为八千四百六十四人,俘虏七百三十六人,证明了“歼敌九千余”之说。在这九千余人中,根据华野向中央报告的《涟水保卫战战况》,五千余人应是截止十月二十七日的涟水保卫战的战果,那么其余约四千人,应该是后来涟南追击战的战果。不过由军事科学院编著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 (第二卷)》(一九九六年版)在叙述涟水保卫战时,对于前面将近十天守城战的具体战果未有提及,只确认了涟南追击战的歼敌数为两千余人。 按照当时的战绩公报,按理说这样的大捷足以与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任何一捷媲美,可是粟裕对战果却不甚满意,战役结束的当天,他在向中央和陈毅等人的报告中对战役检讨说:“涟水之战,由于部署欠妥,方针未明,部队往返调动,不仅在战略战役上处于被动,战斗上也处于被动(敌兵力、火力均已展开,且一部已突入城内),故我伤亡较大,俘虏不多。三十日晚继续进攻南岸之敌时,该区敌已构成据点网,逐村抵抗,节节后退,也未达大量歼敌目的。现敌已退至钦工、马场、王家口、席桥之线,构成更顽固之据点网顽抗,拟在固守待援。我为避免消耗,争取主动,决定停止进攻该顽,以便对另一敌开展攻势。”(1)后来谈到一战涟水,粟裕在回忆录里自承,就战役本身而言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华野自己也损失了六千余人,还牺牲了10纵司令员谢祥军。谢祥军是十月二十四清晨在该纵84团察看阵地的时候腹部中弹负伤,由于后方医院远在三四十公里以外,没能得到及时抢救,后送路上又遭遇飞机沿途轰zhà延误了时间,在半路上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二岁,他是三年内战期间华野在战地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 陈士榘则毫不讳言一战涟水未能达成战役目的:“这次集中的部队不少,经过几天苦战,虽给敌人以严重打击,但未能达到全歼第七十四师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七十四师系蒋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队‘王牌’,战斗力较强,其部队队形密集,装备精良,很难分割。此次作战不但未能达到歼灭敌人,阻止其东进,收复两淮之目的,而且由于山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离开了陇海路东段,南调沭阳一带,敌人即乘机占领了兰陵,并控制了陇海铁路东段大部地区。”(2)华野在涟水有所得,是以山野在山东有所失为代价,陈士榘当时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他从山野的角度衡量得失,对一战涟水评价低调也就不难理解了。 张灵甫对战役结果有何说法呢?一般战史均无提及。薛岳在战役过程中曾经向蒋介石和陈诚等人多次发出战报,上报74师在涟水作战中的进展。据这几份战报所报称的战果,74师各部战绩惊人,57旅毙伤共军人数约达六千余;51旅次之,毙伤人数五千余;58旅因作为后方预备队参战不多,仅得毙伤五百余人的战绩(3)。至于74师记录的自身伤亡数字,据解放军总政治部整理的涟水之战《敌档和敌俘提供资料》的统计数据(4):74师51旅伤亡最重,达千余人,57旅伤亡近千人,58旅在后来的涟南追击战中才正式接战,故损失较小,解放军方面也仅称袭击该旅172团一个营和旅工兵营,并将该旅一个警戒连歼灭,故前述三旅共计伤亡为两千多人。加上192旅的损失,国军方面在一战涟水的损失,估计约在四千左右。 这一阶段,徐州绥署的关注焦点在鲁南,薛岳命张灵甫进攻涟水,也是意图用74师吸引华野和山野的主力南下,把对方牵制在苏北,以策应徐州绥署在北面乘虚而入的行动,单从这一角度而言,薛岳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一战涟水打成这样的结果,对于“常胜将军”张灵甫来说却是难以启齿,即使不说是一场灾难,至少对他自信心是一个沉重打击,这一当头棒喝,让张灵甫从“淮yīn大捷”的飘飘然中清醒了不少,他开始重新认识和评判对手真正的水平和实力。整编第74师在事后写出一篇“作战经验与教训”的战役总结,把“上下轻视‘匪’军,对可能增援之‘匪’军,未加计算在内”列为第一条败因,并引用孙子兵法“攻坚则暇者坚,攻暇则坚者暇”自诫:“今后对敌情之估计,不可过低。”结论是今后“对‘匪’作战,在战略上应稳扎稳打,在战术上应兴旺盛之企图,采包围迂回之行动,各级指挥官特别应当机立断,以收围歼之效。”总结的几条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一是骄傲轻敌,低估对手实力,二是主攻方向地形不利,一遭反击难以立足,三是两团制之旅,形成重点困难,指挥上颇感不便。张灵甫到底对共军刮目相看了,他承认棋逢对手,认真总结了对手的优点,认为对手敢于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部队调动神速,战斗意志顽强(5)。从此,张灵甫在作战上稳重小心起来,不再肆无忌惮横冲直撞。一战涟水能够使张灵甫这样躬身自省,悉心研究对手的长短,达到知己知彼,也算是他及时亡羊补牢。 一个月后,整编第74师尚未来得及舔净自身的伤口,张灵甫又再度率军北上直逼涟水城下,他结合刚刚吸取的经验教训,又上演了一场“二战涟水”。 起5D点5D中5D文5D网5D授权发布TXT之梦 第三章苏北,谁主沉浮? 第三章 苏北,谁主沉浮?(目录) (起4P点4P中4P文4P网更新时间:2006-8-13 2:34:00 本章字数:122) 第一节 王牌军长与“御林军” 第二节 不恋秦淮温柔乡 第三节 剑拔弩张 第四节 淮yīn,昙花一现 第五节 棋逢对手 - 涟水故事之一 第六节 声东击西 涟水故事之二 TXT之梦 第四章 日落孟良崮 第四章 日落孟良崮(目录) (起4C点4C中4C文4C网更新时间:2006-8-13 2:42:00 本章字数:171) 第一节 鲁南警钟 第二节 ‘常胜将军‘变‘懒牛‘ 第三节 临蒙公路之战 第四节 谁在冒进? 第五节 目标坦埠 第六节 上山 第七节中心开花 第八节日暮途穷 第九节 中国版的《罗生门》- 张灵甫之死 第十节 栏杆拍遍亦枉然 TXT之梦 第四章 日落孟良崮 第三节 临蒙公路之战(一) (起0U点0U中0U文0U网更新时间:2007-4-22 18:06:00 本章字数:2994) [钟子麟按:本文是拙作《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书稿的第四章《日落孟良崮》的第三节。因已属约稿,谢绝平面媒体的转载、文摘、编辑或其它任何形式的发表。网络转贴,请先征得本人同意,并须全文照转(包括本作者按语),切勿对本文作任何删改、剪贴、发挥或以其它形式任意处理,谢谢合作!] 一 在向沂蒙山区进发之前,汤恩伯第1兵团在临沂时下辖六个整编师,即整编第25师、28师、57师、65师、74师和83师,不久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也从第3兵团划归汤兵团。汤恩伯起初将各部分成三个纵队,李天霞任第1纵队司令,李良荣任第2纵队司令,张淦任第3纵队司令。 这种纵队原是guó mín dǎng军战时为便于协同行动而由几个师编组成立的临时xìng作战单位,张灵甫在年初也曾经担任过淮陇兵团的司令官,随着战况的变化,这种编组是随时可变的,这类所谓的兵团、纵队,并不是后来建立的兵团那种正式的建制,所谓的纵队司令,一般是由编组内资历相对其他师(军)长较深者担任,其本身的军职也还是相当于军级的整编师长不变,算不得真正的司令官,所以纵队司令指挥队内其他同级别的整编师长,有时碍于情面只能商量着来,更有其他军师长根本不买纵队司令帐的,造成矛盾重重。本来由一个兵团司令官直接指挥属下几个师也应该游刃有余,多了一层临时纵队,实践起来反而叠床架屋,说是为了便于野战协同指挥,效果有时适得其反。 一个典型的失败例子就是汤兵团的原第1纵队。汤恩伯起初将张灵甫的整74师、黄百韬的整25师与李天霞的整83师凑在一起,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和谐的组合。李天霞能当上这个纵队司令,只不过他比张灵甫资深,而黄百韬属非黄埔系杂牌出身,所以才轮到他过一把“司令官”的瘾。可是把张灵甫调归第1纵队听候李天霞的节制,无异是让两个冤家重又聚头。张灵甫在74军还是李天霞下属的时候就看不起李的为人和水平,现在他早就与李平起平坐,而且在苏北战场的风头冠盖全军,连蒋介石给他函电也是称兄道弟热络的很。反观李天霞,先是在苏中被粟裕打得灰头土脸,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就有他的一份“贡献”,后来因为苏北作战不力还受过处分。再说张灵甫知道李天霞对他的迅速窜红心怀嫉恨,又素来讨厌李天霞打仗滑头善于贪人之功,所以总提防着李别故意让74师吃亏。毛森在山东就听过张灵甫的怨言:“牺牲硬拼总是我,功劳是李天霞的。” 在这种情形下,张灵甫怎么能高兴李天霞来对他指手划脚呢?而黄百韬也非善类,他的资历其实不浅,抗战期间曾经在第三战区给顾祝同当过参谋长,与顾祝同私jiāo甚密,因此黄百韬在李天霞面前也要摆一摆老资格,凡是李天霞召集纵队师长开会,黄百韬只派参谋长参加,本人基本是不到会的,后来在四月中旬进攻蒙yīn的第二期作战时,汤恩伯干脆划出一个第四纵队,让黄百韬统辖整25师和整65师自己当纵队司令。所以李天霞这个纵队司令当得很没趣,他在部下面前也是牢骚不断:“看张、黄二人红得发紫去吧!”“张灵甫不愿听我指挥,黄百韬卖老资格也不愿归我指挥,纵队司令官当不当都没有什么,这个仗不好打。”(1) 一个纵队三个整编师长,大家目高于顶,谁也不服谁,将帅不和,这个仗的确是不好打。就这样,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别别扭扭组成的第1纵队,与汤兵团另外两个纵队一起开进了沂蒙山区。 二 guó mín dǎng军徐州陆军总部的鲁中会战第一期计划,打算在三月底打通津浦路,同时向费县、梁邱、城前、泗水一带山地进行清剿,先打通临沂、费县、太平邑、大桥、泗水、曲阜的公路线,为随后的重点攻势做准备。依照部署,这期间汤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新安镇至临沂一线地区的工事,同时派两个师对费县及梁邱东南侧地区展开扫dàng。汤恩伯派出74师和83师向临沂西北推进,三月二十五和二十七日,张灵甫和李天霞各自带着部队以左右两路向费县进发。这一带的华东野战军主力早在三月初就陆续转移,根据地老百姓搞起了坚壁清野,两个师在山区兜来兜去,连个问路的人都难找,偶尔碰见一个还一问三不知,清剿了十来天,只和遇到的小股地方武装有些小战斗,根本碰不到解放军主力。74师于出发当日进占临沂西北面的义堂集,张灵甫磨蹭了四天,到了二十九日才进至费县东北的薛村、朱满、毛沟,与同日攻占费县的83师会师。随后两师各派出一个旅,向在梁邱山地活动的解放军鲁南军区张光中部进攻,四月五日,74师58旅攻占梁邱,次日将防地jiāo于前来会合的65师,主力退回临沂附近(2)。 这番清剿虽然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的公路,并且占领了鲁西南地区,guó mín dǎng军方面对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动向还是雾里看花,一片懵懂。想决战找不着对手,总司令顾祝同倒不着急,与薛岳大刀阔斧咄咄逼人的指挥风格不同,顾祝同比较稳重保守,guó mín dǎng军统帅部也吸取了前一阶段兵力分散到处被各个击破的惨痛教训,采取纵深梯次配备、集团滚进、稳扎稳打的战术,企图以强大的兵力密度,将华东野战军一步步压向黄河以北或胶东地区,迫使其无路可走出来决战。对于鲁中会战第二期作战,顾祝同依然是集中兵力,齐头并进,他布置汤恩伯的第1兵团从临沂进攻蒙yīn、沂水,王敬久的第2兵团占领泰安后向莱芜方向进犯,欧震的第3兵团从泗水进犯新泰,三大兵团构成一个略显弧形的包围线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推进。 四月十九日,顾祝同发布第七号作战命令,汤恩伯的第1兵团各部向临沂、费县地区集结,准备北进夺取葛沟镇、青驼寺、上治、垛庄、桃墟、蒙yīn,尔后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沂蒙山中间地区决战。第1纵队的具体作战任务是于四月二十一日开始向葛沟镇、青驼寺方面进剿,限二十二日以前占领青驼寺,再向东北或西北挺进。 青驼寺位于临蒙公路的中段,自青驼寺沿着基本呈南北走向的临蒙公路上行,沿途经过双堠集、石崖子、小埠、泉桥(又称泉桥子)、垛庄、界碑、桃墟几个jiāo通要点,便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