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监委员40人聚餐。饭后,蒋对众人冷冷地说:“现在局势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现在请岳军朗读一遍,征求大家意见。”文告宣称:愿与中共“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但同时蒋介石又开出了对和平的五项先决条件,归结起来就是要在保存guó mín dǎng的“宪法”、“法统”和军队等条件下,才能同中共重新和谈。一句话,就是不要触动guó mín dǎng现存的独裁统治体制。至于蒋介石今后的进退未予明确说明,只在文告最后有所暗示:“只要和平可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从。”
张群念完文告之后,蒋介石征求聚餐者意见,当蒋问到李宗仁时,李答:“我与总统并无不同的意见。”在座的谷正纲、张道藩、王世杰等人均不赞成发表这个文告。蒋介石则愤愤地说:“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董显光:《蒋总统传》第599510页,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7年10月版。蒋所讲的“某一派系”显然指桂系。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的“求和”文告发表。同日,新华社广播了máo zé dōng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1月5日,新华社又播发了máo zé dōng撰写的《评战犯求和》的评论,揭露蒋介石“希望从白崇禧手里夺和平攻势的发明权,并在其新的商标下继续其旧的统治”。máo zé dōng的评论切中要害。1月14日,máo zé dōng又为中共中央撰写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政治主张。
其中首要条件就是惩办战争罪犯,以及废除伪宪法与伪法统等。这八项条件对蒋介石而言犹如五雷轰顶,视其为要他无条件投降的“哀的美敦书”,感到再无恋栈总统职位之必要。他对李宗仁称:“就当前局势来说,我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但是在离开之前,必须有所布置。”
蒋介石在下野之前预作什么布置呢?
首先在经济方面,为了保留guó mín dǎng日后的“一线生机”与拆李宗仁的台,蒋介石于1月14日召见俞鸿钧、席德懋二人,令其将国库37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和外汇移存台湾;同时将中央、中国银行存在美国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免无法提取。
其后,蒋又于1月18日在人事部署上安chā其亲信在要害部门。任命他最宠信的汤恩伯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令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
---------------
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4)
---------------
从蒋介石的上述部署看,他的确已感到大陆将不保,故将重点放在经营台湾,为其日后退路预作安排。
当一切布置就绪之后,蒋介石邀约五院院长就午餐,正式宣布引退。1月21日,guó mín dǎng中央社播发了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文告。文告称:
“中正毕生从事国民革命,服膺三民主义,自15年广州北伐,以至完成统一,无时不以保全民族,实现民主,康济民生为职志,现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决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战销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爰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9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之规定,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务望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一致协力,促成永久和平。”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3305页。
以上宣言不过是蒋介石的官样文章和故伎重演而已。蒋深深知道,他的此次下野是美国联合桂系推倒了他。后来他在中国guó mín dǎng七大作报告时。曾追述第三次下野时说:
“我之下野的决定,固不能说全无国际环境之影响,但其重要因素,还是由于我们内在矛盾的关系为多。”《革命文献》第77辑第92页。
蒋介石还称,他的下野还出于对台湾问题的考虑。“如果我不下野,死守南京,那台湾就不能兼顾,亦就不能成为‘fǎn gòng抗俄’的坚强堡垒。”《革命文献》第77辑第110页。
蒋这段话虽有些牵强,为自己下野寻找托词,但也符合蒋介石的思维逻辑。因为早在1946年10月蒋巡视台湾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yù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4卷第461462页。
当时蒋介石还没料到3年后他会被赶到台湾,但是他却看到了台湾的重要xìng及有利条件,初步形成了经营台湾以作为内战后盾的设想。后来他在guó mín dǎng七大上作政治报告时称:“就算是整个大陆被共产党拿去了,只要保着台湾,我就可以用来恢复大陆。因此,我就不顾一切,毅然决然的下野。”《革命文献》第77辑第93页。
据笔者观之,蒋介石之所以在下野时选中台湾作为他的“fǎn gòng复兴”基地,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其一,从台湾地理位置上讲,便于避居困守。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屿,位于大陆东南100多公里的海面上。东北隔着琉球群岛与日本遥遥相对;东面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西面和西南面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和广东省相望;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台湾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被誉为太平洋上一艘“永远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既易于仓皇败退至此的guó mín dǎng军队得以喘息,也易于蒋介石在此设置“流亡政府”,空做“反攻大陆”的幻梦。
其二,台湾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先进的工业、jiāo通基础。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虽然不足全中国面积的4%,但在台湾大小80余个岛屿中,却有驰名中外被誉为“台湾三宝”的米、糖、茶三大物产;有四季不断、品种繁多的水果;有约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森林面积总和的“森林宝库”;有200多种已探明的“地下矿藏”;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适应,台湾又是较早兴办洋务、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的地区。日本占据台湾之后,在50年的时间内,为榨取台湾人民的血汗与掠夺台湾资源,进行了广泛的投资,使发电、钢铁、机械、化学、金属等工业逐渐增长;运输、jiāo通、通讯、金融事业也很发达,农业也有所发展。日本投降后,guó mín dǎng政权全面接管了台湾的一切设施与行政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较先进的工业、jiāo通基础就可成为guó mín dǎng败军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其三,如败退台湾可以同美国进一步勾结,争取“外援”,以利“反攻”成功。尽管美国企图以李宗仁取代蒋介石,但从美国的贯立场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不会放弃对guó mín dǎng的支持。这一点蒋介石比别人看得清楚,所以在美国发表弃蒋白皮书时,蒋介石并未公开指责美国,这为后来的美、蒋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三点考虑,蒋介石在下野前,将其嫡系部队收缩至东南沿海一线,为其在台湾建立所谓“fǎn gòng基地”进行精心安排。待其一切布置就绪之后,蒋介石才宣布下野。当guó mín dǎng政权在大陆覆灭之后,蒋介石便将“国民政府”与中央党部迁至台湾。
对于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各界评论颇多。蒋介石自己称:“在当时如果我不下野,当然我仍在南京,我认为只要有海空完整无缺,那南京是可以守的,万一守不住,我亦决心死在南京。”《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5第134页。
---------------
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5)
---------------
很显然,蒋介石将guó mín dǎng在大陆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了李宗仁,这是有欠公道的。
蒋经国称他父亲的下野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又遭逢了一次厄运,几乎断送国脉”《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2辑第555页。。台湾史学界官修“国史”有这样的说法:蒋的下野使“政府失去领导中心,匪军乘机加紧全面叛乱,大陆因落匪手”④鸿鸣:《蒋家王朝》第279280页,香港中原出版社1986年11月版。。香港史学家鸿鸣先生对此说评论称:“这是一种推过于人、文过饰非的说法,藉此保存蒋的一代完人的形象”。④到底如何评价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我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
大陆的最后岁月(1)
---------------
蒋介石下野后,循前两次下野惯例,迅即离南京返抵故里浙江奉化溪口,以便“沉思与自省”。据董显光所著《蒋总统传》称:
1949年退守台湾前,蒋介石回奉化老家祭祀祖坟,身边是孙子孝文和孙女孝章,蒋经国恭敬地站在父亲身后。
在蒋初返奉化时。完全地“置身政治圈外”,过着艰苦、宁静的生活,除破例接见张治中外,毫无其他动作。然据笔者所查,董显光所言与历史事实出入甚大。仅在蒋身居奉化3个月内,就曾多次接见党政军要员,不断chā手政务,拆李宗仁的台,为他第三次上台作准备。
据蒋经国日记称:
1月25日,蒋电令顾祝同指挥北平中央军,对中共作战。同时令guó mín dǎng中央军作空运南撤准备。
1月28日,适逢农历除夕,蒋介石全家在报本堂(丰镐房)团聚度岁。蒋经国称这是他父亲自1913年至今36年第一次在家度岁。同来溪口度岁者,有guó mín dǎng要员张群、陈立夫、郑彦3人。
1月30日,蒋介石在老家召见行政院秘书长黄少谷,决定将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先行迁粤,其后加以整顿。
2月12日,蒋介石令蒋经国致电参谋总长顾祝同,令刘安祺死守青岛。
2月17日,蒋介石召见阎锡山,曾讨论guó mín dǎng党政军今后改造问题及政务问题。
2月19日,蒋介石召见刘为章时,谈及和谈问题,蒋介石告刘:“李宗仁以毛之八条件为和谈基础,直等于‘投降’。”
与此同时,蒋介石支持行政院长孙科与李宗仁闹矛盾,致使孙科将行政院迁至广州,使府院之争再度重演,李宗仁总统职权几乎被架空。当孙科气愤之下挂职而去后,行政院长一职竟无人问津。李宗仁请求何应钦组阁,但何称没有蒋先生的点头,不敢做任何事情。最后还是李宗仁派张治中、吴忠信到溪口见蒋,得到蒋的允许后,何应钦才于3月11日开始组阁。
上述事实一再说明:蒋介石引退之后,始终未放弃手中的权力,他坐镇溪口,仍以guó mín dǎng总裁的身份控制党政军特各部门。另据李宗仁后来回忆说:
“为便于控制全国各地一切军政措施,蒋先生返溪口之后,便在其故里建立电台7座,随意指挥,参谋总长顾祝同,对一兵一卒的调动完全听命于蒋先生。2月16日,我在总统府宴请留京高级军政人员阎锡山、于右任、居正、顾祝同等。众人方入席,侍从人员便来报告说,溪口蒋先生有电话给顾参谋总长。顾祝同只得放下碗箸去接电话。蒋先生这电话原先打到国防部,部里人说,代总统今日请客,参谋总长现在在总统府吃饭。蒋先生便命令将电话接到总统府。是晚我们一席未终,顾祝同先后接了三次溪口的电话。由此可见蒋先生对各项军政大事控制得严密,实与退休之前无异。”《李宗仁回忆录》第955956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李宗仁的回忆进一步证明董显光所言与事实不符,也说明蒋介石下野后绝非是一个“普通公民”。
当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蒋介石深感王朝灭亡在即,迅即结束了“隐居”溪口的生活,重返政治战场。其实他一刻也没离开过。4月22日。蒋飞抵杭州西子湖畔,召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王世杰、陶希圣、吴忠信等紧急磋商,研讨应对之策。会议结果商定一文告,包括下列内容:
(1)政府今后唯有对中共坚决作战。
(2)在政治方面,联合全国民主自由人士共同奋斗。
(3)在军事方面,由何应钦兼国防部长,统一陆海空军指挥。
(4)采取紧急、有效步骤,以加强guó mín dǎng内部团结和党政之间联系。为此,决定在党内设立“非常委员会”,蒋介石以guó mín dǎng总裁身份主持党政联系。《申报》1949年4月23日。
会议期间,李宗仁对于他代总统期间政出多门现象大发牢骚,并提出退职。蒋介石因拿到了“非常委员会”的大权,便故作姿态说:“不论你要怎样做,我总归支持你。”李得到蒋的再度许诺,不好再表示反对,遂于当日返抵南京。蒋介石又返溪口小住。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办公。许多政府要员纷纷自寻生路。连李宗仁为自己生存计也于当日临时决定飞抵桂林。此时的guó mín dǎng政权,已呈四分五裂状态。
4月24日,蒋介石得知南京失陷消息后,“精神之抑郁与内心之沉痛,不可言状”。为了防止家人做人民解放军的俘虏,遂决定将家人送往台湾,同时决定赴上海部署新的防御,企图固守淞沪。翌日,蒋介石携蒋经国到蒋母墓前辞行。本想再到丰镐房探视一次,而心又有所不忍;又想向乡间父老辞行,“又徒增依依之恋耳”,终于不告而别。当时,蒋经国描述父子的心情是:“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当日,“天气yīn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张群念完文告之后,蒋介石征求聚餐者意见,当蒋问到李宗仁时,李答:“我与总统并无不同的意见。”在座的谷正纲、张道藩、王世杰等人均不赞成发表这个文告。蒋介石则愤愤地说:“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董显光:《蒋总统传》第599510页,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7年10月版。蒋所讲的“某一派系”显然指桂系。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的“求和”文告发表。同日,新华社广播了máo zé dōng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1月5日,新华社又播发了máo zé dōng撰写的《评战犯求和》的评论,揭露蒋介石“希望从白崇禧手里夺和平攻势的发明权,并在其新的商标下继续其旧的统治”。máo zé dōng的评论切中要害。1月14日,máo zé dōng又为中共中央撰写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政治主张。
其中首要条件就是惩办战争罪犯,以及废除伪宪法与伪法统等。这八项条件对蒋介石而言犹如五雷轰顶,视其为要他无条件投降的“哀的美敦书”,感到再无恋栈总统职位之必要。他对李宗仁称:“就当前局势来说,我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但是在离开之前,必须有所布置。”
蒋介石在下野之前预作什么布置呢?
首先在经济方面,为了保留guó mín dǎng日后的“一线生机”与拆李宗仁的台,蒋介石于1月14日召见俞鸿钧、席德懋二人,令其将国库37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和外汇移存台湾;同时将中央、中国银行存在美国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免无法提取。
其后,蒋又于1月18日在人事部署上安chā其亲信在要害部门。任命他最宠信的汤恩伯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令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
---------------
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4)
---------------
从蒋介石的上述部署看,他的确已感到大陆将不保,故将重点放在经营台湾,为其日后退路预作安排。
当一切布置就绪之后,蒋介石邀约五院院长就午餐,正式宣布引退。1月21日,guó mín dǎng中央社播发了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文告。文告称:
“中正毕生从事国民革命,服膺三民主义,自15年广州北伐,以至完成统一,无时不以保全民族,实现民主,康济民生为职志,现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决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战销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爰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9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之规定,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务望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一致协力,促成永久和平。”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3305页。
以上宣言不过是蒋介石的官样文章和故伎重演而已。蒋深深知道,他的此次下野是美国联合桂系推倒了他。后来他在中国guó mín dǎng七大作报告时。曾追述第三次下野时说:
“我之下野的决定,固不能说全无国际环境之影响,但其重要因素,还是由于我们内在矛盾的关系为多。”《革命文献》第77辑第92页。
蒋介石还称,他的下野还出于对台湾问题的考虑。“如果我不下野,死守南京,那台湾就不能兼顾,亦就不能成为‘fǎn gòng抗俄’的坚强堡垒。”《革命文献》第77辑第110页。
蒋这段话虽有些牵强,为自己下野寻找托词,但也符合蒋介石的思维逻辑。因为早在1946年10月蒋巡视台湾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yù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4卷第461462页。
当时蒋介石还没料到3年后他会被赶到台湾,但是他却看到了台湾的重要xìng及有利条件,初步形成了经营台湾以作为内战后盾的设想。后来他在guó mín dǎng七大上作政治报告时称:“就算是整个大陆被共产党拿去了,只要保着台湾,我就可以用来恢复大陆。因此,我就不顾一切,毅然决然的下野。”《革命文献》第77辑第93页。
据笔者观之,蒋介石之所以在下野时选中台湾作为他的“fǎn gòng复兴”基地,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其一,从台湾地理位置上讲,便于避居困守。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屿,位于大陆东南100多公里的海面上。东北隔着琉球群岛与日本遥遥相对;东面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西面和西南面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和广东省相望;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台湾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被誉为太平洋上一艘“永远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既易于仓皇败退至此的guó mín dǎng军队得以喘息,也易于蒋介石在此设置“流亡政府”,空做“反攻大陆”的幻梦。
其二,台湾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先进的工业、jiāo通基础。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虽然不足全中国面积的4%,但在台湾大小80余个岛屿中,却有驰名中外被誉为“台湾三宝”的米、糖、茶三大物产;有四季不断、品种繁多的水果;有约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森林面积总和的“森林宝库”;有200多种已探明的“地下矿藏”;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适应,台湾又是较早兴办洋务、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的地区。日本占据台湾之后,在50年的时间内,为榨取台湾人民的血汗与掠夺台湾资源,进行了广泛的投资,使发电、钢铁、机械、化学、金属等工业逐渐增长;运输、jiāo通、通讯、金融事业也很发达,农业也有所发展。日本投降后,guó mín dǎng政权全面接管了台湾的一切设施与行政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较先进的工业、jiāo通基础就可成为guó mín dǎng败军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其三,如败退台湾可以同美国进一步勾结,争取“外援”,以利“反攻”成功。尽管美国企图以李宗仁取代蒋介石,但从美国的贯立场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不会放弃对guó mín dǎng的支持。这一点蒋介石比别人看得清楚,所以在美国发表弃蒋白皮书时,蒋介石并未公开指责美国,这为后来的美、蒋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三点考虑,蒋介石在下野前,将其嫡系部队收缩至东南沿海一线,为其在台湾建立所谓“fǎn gòng基地”进行精心安排。待其一切布置就绪之后,蒋介石才宣布下野。当guó mín dǎng政权在大陆覆灭之后,蒋介石便将“国民政府”与中央党部迁至台湾。
对于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各界评论颇多。蒋介石自己称:“在当时如果我不下野,当然我仍在南京,我认为只要有海空完整无缺,那南京是可以守的,万一守不住,我亦决心死在南京。”《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5第134页。
---------------
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5)
---------------
很显然,蒋介石将guó mín dǎng在大陆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了李宗仁,这是有欠公道的。
蒋经国称他父亲的下野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又遭逢了一次厄运,几乎断送国脉”《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2辑第555页。。台湾史学界官修“国史”有这样的说法:蒋的下野使“政府失去领导中心,匪军乘机加紧全面叛乱,大陆因落匪手”④鸿鸣:《蒋家王朝》第279280页,香港中原出版社1986年11月版。。香港史学家鸿鸣先生对此说评论称:“这是一种推过于人、文过饰非的说法,藉此保存蒋的一代完人的形象”。④到底如何评价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我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
大陆的最后岁月(1)
---------------
蒋介石下野后,循前两次下野惯例,迅即离南京返抵故里浙江奉化溪口,以便“沉思与自省”。据董显光所著《蒋总统传》称:
1949年退守台湾前,蒋介石回奉化老家祭祀祖坟,身边是孙子孝文和孙女孝章,蒋经国恭敬地站在父亲身后。
在蒋初返奉化时。完全地“置身政治圈外”,过着艰苦、宁静的生活,除破例接见张治中外,毫无其他动作。然据笔者所查,董显光所言与历史事实出入甚大。仅在蒋身居奉化3个月内,就曾多次接见党政军要员,不断chā手政务,拆李宗仁的台,为他第三次上台作准备。
据蒋经国日记称:
1月25日,蒋电令顾祝同指挥北平中央军,对中共作战。同时令guó mín dǎng中央军作空运南撤准备。
1月28日,适逢农历除夕,蒋介石全家在报本堂(丰镐房)团聚度岁。蒋经国称这是他父亲自1913年至今36年第一次在家度岁。同来溪口度岁者,有guó mín dǎng要员张群、陈立夫、郑彦3人。
1月30日,蒋介石在老家召见行政院秘书长黄少谷,决定将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先行迁粤,其后加以整顿。
2月12日,蒋介石令蒋经国致电参谋总长顾祝同,令刘安祺死守青岛。
2月17日,蒋介石召见阎锡山,曾讨论guó mín dǎng党政军今后改造问题及政务问题。
2月19日,蒋介石召见刘为章时,谈及和谈问题,蒋介石告刘:“李宗仁以毛之八条件为和谈基础,直等于‘投降’。”
与此同时,蒋介石支持行政院长孙科与李宗仁闹矛盾,致使孙科将行政院迁至广州,使府院之争再度重演,李宗仁总统职权几乎被架空。当孙科气愤之下挂职而去后,行政院长一职竟无人问津。李宗仁请求何应钦组阁,但何称没有蒋先生的点头,不敢做任何事情。最后还是李宗仁派张治中、吴忠信到溪口见蒋,得到蒋的允许后,何应钦才于3月11日开始组阁。
上述事实一再说明:蒋介石引退之后,始终未放弃手中的权力,他坐镇溪口,仍以guó mín dǎng总裁的身份控制党政军特各部门。另据李宗仁后来回忆说:
“为便于控制全国各地一切军政措施,蒋先生返溪口之后,便在其故里建立电台7座,随意指挥,参谋总长顾祝同,对一兵一卒的调动完全听命于蒋先生。2月16日,我在总统府宴请留京高级军政人员阎锡山、于右任、居正、顾祝同等。众人方入席,侍从人员便来报告说,溪口蒋先生有电话给顾参谋总长。顾祝同只得放下碗箸去接电话。蒋先生这电话原先打到国防部,部里人说,代总统今日请客,参谋总长现在在总统府吃饭。蒋先生便命令将电话接到总统府。是晚我们一席未终,顾祝同先后接了三次溪口的电话。由此可见蒋先生对各项军政大事控制得严密,实与退休之前无异。”《李宗仁回忆录》第955956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李宗仁的回忆进一步证明董显光所言与事实不符,也说明蒋介石下野后绝非是一个“普通公民”。
当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蒋介石深感王朝灭亡在即,迅即结束了“隐居”溪口的生活,重返政治战场。其实他一刻也没离开过。4月22日。蒋飞抵杭州西子湖畔,召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王世杰、陶希圣、吴忠信等紧急磋商,研讨应对之策。会议结果商定一文告,包括下列内容:
(1)政府今后唯有对中共坚决作战。
(2)在政治方面,联合全国民主自由人士共同奋斗。
(3)在军事方面,由何应钦兼国防部长,统一陆海空军指挥。
(4)采取紧急、有效步骤,以加强guó mín dǎng内部团结和党政之间联系。为此,决定在党内设立“非常委员会”,蒋介石以guó mín dǎng总裁身份主持党政联系。《申报》1949年4月23日。
会议期间,李宗仁对于他代总统期间政出多门现象大发牢骚,并提出退职。蒋介石因拿到了“非常委员会”的大权,便故作姿态说:“不论你要怎样做,我总归支持你。”李得到蒋的再度许诺,不好再表示反对,遂于当日返抵南京。蒋介石又返溪口小住。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办公。许多政府要员纷纷自寻生路。连李宗仁为自己生存计也于当日临时决定飞抵桂林。此时的guó mín dǎng政权,已呈四分五裂状态。
4月24日,蒋介石得知南京失陷消息后,“精神之抑郁与内心之沉痛,不可言状”。为了防止家人做人民解放军的俘虏,遂决定将家人送往台湾,同时决定赴上海部署新的防御,企图固守淞沪。翌日,蒋介石携蒋经国到蒋母墓前辞行。本想再到丰镐房探视一次,而心又有所不忍;又想向乡间父老辞行,“又徒增依依之恋耳”,终于不告而别。当时,蒋经国描述父子的心情是:“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当日,“天气yīn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