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杜聿明不执行他的命令而向中国境内撤退造成迷失方向。史迪威在日军的追击下,只带少数人徒步逃往印度,他知道这是蒋介石在遥控,所以中国军队才不听他的指挥。史迪威怒骂蒋介石:"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此后,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作战,开始独断专行,既不与蒋介石联络,也不向蒋介石报告。凡是史迪威认为不听他命令的guó mín dǎng军将领,都以"不合作"的罪名驱逐回中国,然后调美国军官直接指挥中国驻印、缅的军队。同时,史迪威还散布中国军官贪污、吃缺额,他不通过军部、师部,直接把粮食发到团,以示他对中国高级将领的不信任。有时,史迪威将中国军队调动了而中国军官还不知道。
史迪威的这些做法,伤害了中国官兵的民族感情,高级将领尤为愤慨,廖耀湘、孙立人等直接发电报给蒋介石,控诉史迪威的行为。廖耀湘等人还请示蒋介石,要求率军经西藏回国,不愿再寄人篱下,受人侮辱。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所作所为当然是十分恼怒的,大骂史迪威是"帝国主义者",把"我们当北洋军阀"。但是,蒋介石不愿因这些"小事"得罪史迪威,从而得罪美国。
因为他知道史迪威是马歇尔的好友,罗斯福对马歇尔又是言听计从的。
结果,廖耀湘、孙立人等的控诉全部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蒋介石此举不因小事而得罪大人物,其实也是在"芝麻"与"西瓜"的选择上的明智之举。因为得罪史迪威与马歇尔、罗斯福"闹翻",势必失去大量的美援,对他的"中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在"大"与"小"的比较中,决不因小失大是蒋介石的为人和处事原则之一。
第三部分 30.声势动众造假,虚张声势惑人
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蒋介石确定了新的方针: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得救。蒋介石认为,随着中国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不仅不会抛弃中国,还将不断地援助中国,于是他决定利用美援,装备和壮大guó mín dǎng的军队,贮存丰厚的战略物资,待抗战胜利后,用于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为此,从太平洋战争开始,蒋介石就采取了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不对日军发动战略xìng反攻。
在蒋介石千方百计向美国要钱,醉心于获取额外军用物资贮备之时,美国则希望蒋介石用美援去打日本。为着美国的根本利益,罗斯福一面热心援助蒋介石政权,一面希望蒋介石政权实行一些有效的改革,有效地利用美援。为此,罗斯福派出第一位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赴中国,直接了解蒋介石政权。
1942年10月1日,蒋介石发表声明,表示隆重迎接威尔基。guó mín dǎng政府打算在威尔基身上下一番功夫,以达到多要美援,让美国更多投入空军力量的目的。同时,蒋介石还想通过威尔基向罗斯福施加影响,把与自己作对的史迪威替换掉。
在接待威尔基来访的过程中,蒋介石政府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为装潢门面,重庆市警察全体出动,拆除临街破棚屋,把乞丐赶到市区以外,破陋的小店铺在威尔基访问期间关门停业,大街上挂满中美国旗,街道两旁站满挥手欢呼的小学生。
威尔基到达中国后,接连不断地参加政府宴会、各界要人名流私人宴请及各种招待会,使他在忙于吃喝中搞得精疲力竭。在重庆,威尔基看到的是衣着华丽、手套雪白的军官率领着头戴钢盔、装备精良、正步通过检阅台的专门用于检阅的国军,而不是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训练,就送往前线的骨瘦如柴的士兵。
威尔基想知道几亿美元的援助对稳定中国通货膨胀起到了多大作用,然而,蒋介石没有告诉他。
威尔基还要求视察中国战区战场情形,实地了解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的使用情况,从而向罗斯福jiāo差。昆明当时是美国援助的军用物资集中地。但在昆明的黑市上,从yào品到美国军用卡车,应有尽有,蒋介石也是想尽办法不让他去昆明。
为了阻止威尔基到昆明,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何应钦提议威尔基到西安附近的黄河边视察抗日前线。这时,史迪威忍无可忍了,面对宴会厅里的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众多中国高级将领,史迪威大声说:"威尔基先生当然应该去看一看,决不应该错失良机。那里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日本人和中国人在那里互相jiāo换他们各自需要从对方得到的一切商品。"
然而,当威尔基到达黄河边时,他没有看到史迪威所说的中日jiāo易市场,在蒋介石的巧妙安排下,这里布置成了专供外国来宾参观的一个jiāo界前线。蒋纬国陪同威尔基坐在视察火车的餐车里,抱来礼物赠送客人,礼物是几把日军骑兵军刀和几瓶上等法国酒,说这是突击队昨夜渡过黄河袭击日军缴获的战利品,并说还抓到了俘虏,但是,却又没有让威尔基看到一个俘虏。
一位拍照的新闻记者发现这些"战利品"是假的,因为其中有一只钢盔,一位报社记者曾在上面刻了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而这只钢盔在另外一个战场上参观时,他看见过。显然,这些东西是运来运去,专门供外国人参观的。
蒋介石这次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成功了。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威尔基"完全被蒋介石夫fù骗住了"。威尔基"不是疲倦不堪,就是对我非常冷淡"。
【点评】蒋介石此番虚张声势的好戏,其实就是一出玩假的好戏。
三国时,诸葛亮大唱"空城计",让一座空城布满疑兵,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坐失良机。而这一次蒋介石以一出"实城计",让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大上其当,两者都是玩假,其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部分 31.夫人外jiāo,巧打贤内牌
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及其一行秘密离开重庆,取道阿斯马拉(伊索比亚)、阿克拉(加纳)、纳塔尔(巴西),迂回赴美,27日抵达纽约,罗斯福总统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机场迎接。宋美龄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的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形势,赴美争取更多的外援;二是为了治病。对宋美龄之行,蒋介石在11月16日致罗斯福的信中说得很清楚:"此次内子之病,承蒙鼎力协助,得以提前赴美早日就医,私衷至为感谢……内子非仅为中之妻室,且为中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彼对中意志之了解,并非他人所能及。故请阁下坦率畅谈,有如对中之面罄者也。余深信内子此行更能增进余两人私jiāo及扩展我两大民国之睦谊也。"
宋美龄抵达纽约后,随即住进了哥lún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医院,为保密起见,中国方面包下了医院整个12层楼。同她一道乘车去医院的霍普金斯这样写道:"在医院的路上,她告诉我,她想向总统清楚表明,她到这里除了医疗和休息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然而,接着她就谈起许多关于中国和美国的问题。"显而易见,宋美龄此行是蒋介石施展的"夫人外jiāo"策略,争取更多的美援,是其主要目标。
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夫人来看望了她,转达罗斯福总统"希望和代表蒋委员长的宋美龄对于战后问题多多jiāo换意见",双方"所谈极洽"。事后,罗斯福夫人对人表示:"我很想帮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顾她,好像她是我的女儿一样。"
对于宋美龄在美国一事,保守秘密是不可能的。白宫发布了一条消息,证实中国的"第一夫人"住在纽约医院。于是,书信雪片般飞来。住院期间,宋美龄平均每天收到1000多封信件。随同蒋夫人此行的董显光说,有必要取得大使馆的帮助,以便答复来信。同时,各种来访者也络绎不绝。她抱病会见了美国很多头面人物,其中,1942年12月23日、1943年1月2日,宋美龄还两次会见霍普金斯,jiāo换了对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问题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1943年2月12日,经过70多天住院治疗的宋美龄出院后公开露面,作为罗斯福总统夫fù的贵宾,在纽约郊外海德公园的总统别墅小住,准备赴美国各地访问的计划和演说稿,特别是起草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的演讲稿。为此,她还专门打电报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对宋美龄准备在美国国会演讲一事十分重视,12日电示宋美龄:"对美国国会讲演,照来电所述之意甚妥。此外应注重各点,略述如下:(一)中、美两国传统友谊过去一百六十年间,毫无隔阂之处,是世界各国历史所未有之先例。(二)代表中国感谢美国朝野援助中国抗战之热忱;(三)今后世界重心将由大西洋移于太平洋,如yù获得太平洋永久和平,必须使侵略成xìng之日本,不能再为太平洋上之祸患。若yù达成此目的,必须太平洋东西两大国家之中、美两国有共同之主义与长期合作,否则步骤不一,宗旨不明,必授侵略者以隙;如此不惟二十年后,日本侵略者仍将为害于中、美。而且太平洋上永无和平之希望。(四)战后太平洋各国应以开发西太平洋沿岸之亚洲未开发之物资与解放其被压迫民族,使世界人类得到总解放为第一要务。盖如此方不辜负此次大战中所牺牲之军民同胞,乃能达到此次大战之目的。(五)中美两国乃为太平洋上东西两岸惟一之大国,亦为太平洋永久和平之两大柱石,此两国同为民主主义之国家,且同为爱好和平之民族。将来太平洋能否永久和平与全人类能否获得真正幸福,其前途如何,实以此二大民主国家之主义与政策如何而定:而其责任则全在吾辈,即此一时代两国国民共同之肩上也。"13日,蒋介石又给宋美龄连发三份电报,补充电示演说要点及应向美国朝野呼吁之处。16日,宋美龄回电蒋介石:"文、兄各电均悉,所告卓见非常感佩。妹向国会及各地演词,当予分别遵照电示,总以维持我国家尊严,宣扬抗战对全世界之贡献,及阐明中美传统友好关系为原则。私人谈判,当晓谕美国当局以我国抗战之重要xìng;公开演讲,则避免细节,专从大处着眼,以世界眼光说明战后合作之必要。"
最后,宋美龄说:"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相同,不仅为吾人本身,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然仅宣布吾人之理想,甚或确信吾人具有此种理想,尚嫌不足,盖yù保存,支撑、并维系此等理想,有时必须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甘冒失败之危险,以努力促其实现。吾人已故领袖孙逸仙博士所示之训范,已给予吾国人民奋斗前进之毅力,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的演说,"使国会觉得是在'听世界上的一位伟人在讲话'"。尽管演讲词很短,像一篇"加以修饰"的散文,却使听众十分激动。一位议员说:"了不起,我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事。蒋夫人使我的眼泪差不多要夺眶而出了。"当她说道,不仅要有理想和宣言,而且必须付诸行动,全场掌声雷动。当她说道,不要屈辱地承认失败,而要光荣地去冒险,这时听众都大声欢呼起来。演说结束时,会场中的议员及旁听者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达数分钟之久。
所有美国电台都播送了她的演说,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她的演说词。宋美龄在国会演说获得空前成功后,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美国最著名的两份周刊《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都以她为封面人物。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蒋夫人的照片以竹和中国画,作为色彩柔和的背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图片下的标题说明是:"她和中国懂得坚忍不拔的含意。"
宋美龄此次访美,争取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支持,以后在国内的蒋介石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美援。
【点评】有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内助。蒋介石能够"辉煌一时",确实离不开宋美龄。蒋介石曾向一位记者说过,宋美龄的价值胜过二十个师!宋美龄chā手外jiāo事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抗日战争期间,在向美国及世界各国宣传中国的工作中,她已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经常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发表讲话,在美国各地的刊物辟栏刊载她的文章,备受注目。此次访美,蒋介石巧打夫人牌,终于大获成功。
第三部分 32.软拖巧拖,耐心拖延
1943年11月27日,开罗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带着大国领袖地位的自豪感和英美将协同反攻缅甸的保证,飞返重庆。不料,几天后,英、美表示不能协同反攻缅甸了,蒋介石火冒三丈,要求美国提供10亿美元贷款、增加援华飞机、增加空运物资,否则,中国战区将崩溃。史迪威通过宋美龄警告蒋介石不要搞敲诈。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也向华盛顿建议说,给中国提供再多的贷款也无济于事解决中国的问题。
对此,1944年1月5日,罗斯福又致信中国,正式拒绝了蒋介石对经济援助的要求。蒋介石复信,含糊其辞地警告说,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战争。
不久,美国为配合在太平洋上的攻势,罗斯福几次电促蒋介石出兵缅北,蒋介石则因英军不答应在缅南配合登陆,一直拖延不动。按着罗斯福的指示,史迪威停止了供应中国远征军物资,并表示等待远征军入缅作战后,才能再恢复军物供应。蒋介石在美国的强力压迫下,于1944年4月14日,被迫下令远征军入缅作战。
随后,史迪威没有通过蒋介石,自行决定把原在编的中国远征军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此后,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作战,开始独断专行,既不与蒋介石联络,也不向蒋介石报告。凡是史迪威认为不听他命令的guó mín dǎng军将领,都以"不合作"的罪名驱逐回中国,然后调美国军官直接指挥中国驻印、缅的军队。同时,史迪威还散布中国军官贪污、吃缺额,他不通过军部、师部,直接把粮食发到团,以示他对中国高级将领的不信任。有时,史迪威将中国军队调动了而中国军官还不知道。
史迪威的这些做法,伤害了中国官兵的民族感情,高级将领尤为愤慨,廖耀湘、孙立人等直接发电报给蒋介石,控诉史迪威的行为。廖耀湘等人还请示蒋介石,要求率军经西藏回国,不愿再寄人篱下,受人侮辱。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所作所为当然是十分恼怒的,大骂史迪威是"帝国主义者",把"我们当北洋军阀"。但是,蒋介石不愿因这些"小事"得罪史迪威,从而得罪美国。
因为他知道史迪威是马歇尔的好友,罗斯福对马歇尔又是言听计从的。
结果,廖耀湘、孙立人等的控诉全部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蒋介石此举不因小事而得罪大人物,其实也是在"芝麻"与"西瓜"的选择上的明智之举。因为得罪史迪威与马歇尔、罗斯福"闹翻",势必失去大量的美援,对他的"中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在"大"与"小"的比较中,决不因小失大是蒋介石的为人和处事原则之一。
第三部分 30.声势动众造假,虚张声势惑人
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蒋介石确定了新的方针: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得救。蒋介石认为,随着中国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不仅不会抛弃中国,还将不断地援助中国,于是他决定利用美援,装备和壮大guó mín dǎng的军队,贮存丰厚的战略物资,待抗战胜利后,用于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为此,从太平洋战争开始,蒋介石就采取了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不对日军发动战略xìng反攻。
在蒋介石千方百计向美国要钱,醉心于获取额外军用物资贮备之时,美国则希望蒋介石用美援去打日本。为着美国的根本利益,罗斯福一面热心援助蒋介石政权,一面希望蒋介石政权实行一些有效的改革,有效地利用美援。为此,罗斯福派出第一位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赴中国,直接了解蒋介石政权。
1942年10月1日,蒋介石发表声明,表示隆重迎接威尔基。guó mín dǎng政府打算在威尔基身上下一番功夫,以达到多要美援,让美国更多投入空军力量的目的。同时,蒋介石还想通过威尔基向罗斯福施加影响,把与自己作对的史迪威替换掉。
在接待威尔基来访的过程中,蒋介石政府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为装潢门面,重庆市警察全体出动,拆除临街破棚屋,把乞丐赶到市区以外,破陋的小店铺在威尔基访问期间关门停业,大街上挂满中美国旗,街道两旁站满挥手欢呼的小学生。
威尔基到达中国后,接连不断地参加政府宴会、各界要人名流私人宴请及各种招待会,使他在忙于吃喝中搞得精疲力竭。在重庆,威尔基看到的是衣着华丽、手套雪白的军官率领着头戴钢盔、装备精良、正步通过检阅台的专门用于检阅的国军,而不是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训练,就送往前线的骨瘦如柴的士兵。
威尔基想知道几亿美元的援助对稳定中国通货膨胀起到了多大作用,然而,蒋介石没有告诉他。
威尔基还要求视察中国战区战场情形,实地了解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的使用情况,从而向罗斯福jiāo差。昆明当时是美国援助的军用物资集中地。但在昆明的黑市上,从yào品到美国军用卡车,应有尽有,蒋介石也是想尽办法不让他去昆明。
为了阻止威尔基到昆明,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何应钦提议威尔基到西安附近的黄河边视察抗日前线。这时,史迪威忍无可忍了,面对宴会厅里的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众多中国高级将领,史迪威大声说:"威尔基先生当然应该去看一看,决不应该错失良机。那里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日本人和中国人在那里互相jiāo换他们各自需要从对方得到的一切商品。"
然而,当威尔基到达黄河边时,他没有看到史迪威所说的中日jiāo易市场,在蒋介石的巧妙安排下,这里布置成了专供外国来宾参观的一个jiāo界前线。蒋纬国陪同威尔基坐在视察火车的餐车里,抱来礼物赠送客人,礼物是几把日军骑兵军刀和几瓶上等法国酒,说这是突击队昨夜渡过黄河袭击日军缴获的战利品,并说还抓到了俘虏,但是,却又没有让威尔基看到一个俘虏。
一位拍照的新闻记者发现这些"战利品"是假的,因为其中有一只钢盔,一位报社记者曾在上面刻了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而这只钢盔在另外一个战场上参观时,他看见过。显然,这些东西是运来运去,专门供外国人参观的。
蒋介石这次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成功了。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威尔基"完全被蒋介石夫fù骗住了"。威尔基"不是疲倦不堪,就是对我非常冷淡"。
【点评】蒋介石此番虚张声势的好戏,其实就是一出玩假的好戏。
三国时,诸葛亮大唱"空城计",让一座空城布满疑兵,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坐失良机。而这一次蒋介石以一出"实城计",让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大上其当,两者都是玩假,其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部分 31.夫人外jiāo,巧打贤内牌
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及其一行秘密离开重庆,取道阿斯马拉(伊索比亚)、阿克拉(加纳)、纳塔尔(巴西),迂回赴美,27日抵达纽约,罗斯福总统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机场迎接。宋美龄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的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形势,赴美争取更多的外援;二是为了治病。对宋美龄之行,蒋介石在11月16日致罗斯福的信中说得很清楚:"此次内子之病,承蒙鼎力协助,得以提前赴美早日就医,私衷至为感谢……内子非仅为中之妻室,且为中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彼对中意志之了解,并非他人所能及。故请阁下坦率畅谈,有如对中之面罄者也。余深信内子此行更能增进余两人私jiāo及扩展我两大民国之睦谊也。"
宋美龄抵达纽约后,随即住进了哥lún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医院,为保密起见,中国方面包下了医院整个12层楼。同她一道乘车去医院的霍普金斯这样写道:"在医院的路上,她告诉我,她想向总统清楚表明,她到这里除了医疗和休息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然而,接着她就谈起许多关于中国和美国的问题。"显而易见,宋美龄此行是蒋介石施展的"夫人外jiāo"策略,争取更多的美援,是其主要目标。
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夫人来看望了她,转达罗斯福总统"希望和代表蒋委员长的宋美龄对于战后问题多多jiāo换意见",双方"所谈极洽"。事后,罗斯福夫人对人表示:"我很想帮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顾她,好像她是我的女儿一样。"
对于宋美龄在美国一事,保守秘密是不可能的。白宫发布了一条消息,证实中国的"第一夫人"住在纽约医院。于是,书信雪片般飞来。住院期间,宋美龄平均每天收到1000多封信件。随同蒋夫人此行的董显光说,有必要取得大使馆的帮助,以便答复来信。同时,各种来访者也络绎不绝。她抱病会见了美国很多头面人物,其中,1942年12月23日、1943年1月2日,宋美龄还两次会见霍普金斯,jiāo换了对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问题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1943年2月12日,经过70多天住院治疗的宋美龄出院后公开露面,作为罗斯福总统夫fù的贵宾,在纽约郊外海德公园的总统别墅小住,准备赴美国各地访问的计划和演说稿,特别是起草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的演讲稿。为此,她还专门打电报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对宋美龄准备在美国国会演讲一事十分重视,12日电示宋美龄:"对美国国会讲演,照来电所述之意甚妥。此外应注重各点,略述如下:(一)中、美两国传统友谊过去一百六十年间,毫无隔阂之处,是世界各国历史所未有之先例。(二)代表中国感谢美国朝野援助中国抗战之热忱;(三)今后世界重心将由大西洋移于太平洋,如yù获得太平洋永久和平,必须使侵略成xìng之日本,不能再为太平洋上之祸患。若yù达成此目的,必须太平洋东西两大国家之中、美两国有共同之主义与长期合作,否则步骤不一,宗旨不明,必授侵略者以隙;如此不惟二十年后,日本侵略者仍将为害于中、美。而且太平洋上永无和平之希望。(四)战后太平洋各国应以开发西太平洋沿岸之亚洲未开发之物资与解放其被压迫民族,使世界人类得到总解放为第一要务。盖如此方不辜负此次大战中所牺牲之军民同胞,乃能达到此次大战之目的。(五)中美两国乃为太平洋上东西两岸惟一之大国,亦为太平洋永久和平之两大柱石,此两国同为民主主义之国家,且同为爱好和平之民族。将来太平洋能否永久和平与全人类能否获得真正幸福,其前途如何,实以此二大民主国家之主义与政策如何而定:而其责任则全在吾辈,即此一时代两国国民共同之肩上也。"13日,蒋介石又给宋美龄连发三份电报,补充电示演说要点及应向美国朝野呼吁之处。16日,宋美龄回电蒋介石:"文、兄各电均悉,所告卓见非常感佩。妹向国会及各地演词,当予分别遵照电示,总以维持我国家尊严,宣扬抗战对全世界之贡献,及阐明中美传统友好关系为原则。私人谈判,当晓谕美国当局以我国抗战之重要xìng;公开演讲,则避免细节,专从大处着眼,以世界眼光说明战后合作之必要。"
最后,宋美龄说:"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相同,不仅为吾人本身,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然仅宣布吾人之理想,甚或确信吾人具有此种理想,尚嫌不足,盖yù保存,支撑、并维系此等理想,有时必须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甘冒失败之危险,以努力促其实现。吾人已故领袖孙逸仙博士所示之训范,已给予吾国人民奋斗前进之毅力,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的演说,"使国会觉得是在'听世界上的一位伟人在讲话'"。尽管演讲词很短,像一篇"加以修饰"的散文,却使听众十分激动。一位议员说:"了不起,我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事。蒋夫人使我的眼泪差不多要夺眶而出了。"当她说道,不仅要有理想和宣言,而且必须付诸行动,全场掌声雷动。当她说道,不要屈辱地承认失败,而要光荣地去冒险,这时听众都大声欢呼起来。演说结束时,会场中的议员及旁听者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达数分钟之久。
所有美国电台都播送了她的演说,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她的演说词。宋美龄在国会演说获得空前成功后,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美国最著名的两份周刊《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都以她为封面人物。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蒋夫人的照片以竹和中国画,作为色彩柔和的背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图片下的标题说明是:"她和中国懂得坚忍不拔的含意。"
宋美龄此次访美,争取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支持,以后在国内的蒋介石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美援。
【点评】有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内助。蒋介石能够"辉煌一时",确实离不开宋美龄。蒋介石曾向一位记者说过,宋美龄的价值胜过二十个师!宋美龄chā手外jiāo事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抗日战争期间,在向美国及世界各国宣传中国的工作中,她已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经常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发表讲话,在美国各地的刊物辟栏刊载她的文章,备受注目。此次访美,蒋介石巧打夫人牌,终于大获成功。
第三部分 32.软拖巧拖,耐心拖延
1943年11月27日,开罗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带着大国领袖地位的自豪感和英美将协同反攻缅甸的保证,飞返重庆。不料,几天后,英、美表示不能协同反攻缅甸了,蒋介石火冒三丈,要求美国提供10亿美元贷款、增加援华飞机、增加空运物资,否则,中国战区将崩溃。史迪威通过宋美龄警告蒋介石不要搞敲诈。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也向华盛顿建议说,给中国提供再多的贷款也无济于事解决中国的问题。
对此,1944年1月5日,罗斯福又致信中国,正式拒绝了蒋介石对经济援助的要求。蒋介石复信,含糊其辞地警告说,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战争。
不久,美国为配合在太平洋上的攻势,罗斯福几次电促蒋介石出兵缅北,蒋介石则因英军不答应在缅南配合登陆,一直拖延不动。按着罗斯福的指示,史迪威停止了供应中国远征军物资,并表示等待远征军入缅作战后,才能再恢复军物供应。蒋介石在美国的强力压迫下,于1944年4月14日,被迫下令远征军入缅作战。
随后,史迪威没有通过蒋介石,自行决定把原在编的中国远征军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