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最新章节 >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2 章

  是蒋介石未能预料到的,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蒋介石决定采取措施,遏制"CC"势力。这第一条措施就是要把陈果夫调离中央,去江苏执政,对蒋介石的这一手,开始陈果夫并未察觉,只是四年以后才明白,结果两个人闹得个撕破脸皮,不欢而散。

  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一条至高无上的准则:忠于领袖,结党为蒋。没有这个"忠"字,少了这个"蒋"字,可以说,陈果夫、陈立夫不可能有任何作为。然而,陈果夫、陈立夫在奉行"忠于领袖"的同时,随着自身地位和身价的抬高,也有意识地确立了另一个标准,即"忠于CC"。忠于领袖与忠于自己在通常情况下是统一一致的,因为陈果夫、陈立夫所做的事大都是蒋介石的事,是奉蒋介石的旨意行事。但在某些时候,二者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陈果夫、陈立夫推行的是双重标准,即表面上奉行"忠于领袖",而暗地里却推行"忠于自己"的原则。关于这一点,蒋介石看出来了,心里也有数,只不过不去挑明罢了。因为,蒋介石毕竟站的要高一些,他要用人,要去成就一番大业,这个大业少不了陈果夫、陈立夫这样的干才。所以,蒋介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动声色,只是偶尔急了也要骂他们几句。

  实事求是地说,二陈兄弟为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顺从的党务系统,这对蒋介石来说,功劳确实不小。但是,二陈只是在党务、文化、教育系统活动,而蒋介石要统揽全局,由于站在不同地位,从不同角度上看问题,也就难免有不一致的地方。二陈和蒋关系密切,二陈的部下们有时难免受到蒋介石的呵责。为了让CC分子们更加忠于自己,很多时候,二陈都敢为受了冤枉的手下出面辩护,有时甚至不惜蒙骗蒋介石。

  1931年3月2日,南京特别市党部监察委员会委员,接近CC派的黄埔学生田戴龙主办的《文化日报》,忽然接到蒋介石签发的一个手令。手令说:"《文化日报》记载不确,造谣惑众,即行停刊为妥。中正"田戴龙见此手令,惶惶然不知所措。他不明白《文化日报》究竟哪儿出错得罪了蒋介石。他很想知道,但下达手令的人声称他只是奉命行事,并不知情。田戴龙位卑职微,又怎敢向蒋介石直接请示呢?

  不久,陈立夫知道了这件事,对此事甚表惋惜。陈知道田戴龙虽毕业于黄埔,但对自己确是忠心耿耿,不能让他伤心。思考再三,陈立夫有了主意,《文化日报》一切照旧,只要改名就行。并当即亲笔题写《建设日报》四个字,托人带给田戴龙。正在愁眉苦脸的田戴龙得此消息,欣喜万分,当即决定《建设日报》继承《文化日报》的一切权利。当晚立即出刊,发行照旧。只是为了不让蒋发觉此事,原来每天要呈送《文化日报》的guó mín dǎng中央、国民政府和国民军总部几处地方不再呈送《建设日报》了。

  这样,蒋介石的手令在陈立夫的袒护下成了《文化日报》主办者手中的一张废纸。《文化日报》改头换面后照样出刊,而蒋介石在事后却一直蒙在鼓里。这场风波之后,田戴龙及《文化日报》的主办者对陈立夫更是感恩戴德了,陈立夫用这种手法更赢得了手下的忠诚。

  第十部分 2.功高震主(2)

  据说陈果夫也常玩些小手法来拉拢手下的人。陈果夫在召见手下人时,有时时间过长,感觉疲倦,或有时手下讲话过于健谈,过于冗长,陈果夫听得不耐烦,往往利用名片背面,聚精会神地给手下人画像。手下人常常误以为陈果夫正在记录自己谈话的要点,往往会为自己如此受"重视"而受宠若惊。殊不知陈正不耐烦呢。

  总之,陈果夫、陈立夫虽然高唱"忠于领袖",要求自己的手下人绝对地服从"领袖",但如果服从"领袖"与忠诚于自己发生矛盾时,二陈就要舍弃"领袖"而偏向自己了。而蒋介石虽也曾放手让二陈在党务内发展忠于自己的势力,但随着二陈势力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蒋介石也不得不有所防范了。

  尤其是在guó mín dǎng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前,蒋介石为了确保实现"总统梦",让二陈cāo纵大会。此时,陈果夫正在莫干山疗养,主要工作就jiāo给了陈立夫。陈立夫亲自出马,布置各地党部选派自己的"同志"充任大会代表,指示他们要"忠诚于领袖"。不料,这群"不堪大任"的"同志",竟错误领会了意图,犯了个"弥天大错",差一点要了陈立夫的命。

  由于大会代表大多为二陈亲信选派,"政治上绝对可靠",因而在大会选举时,陈立夫的选票竟比蒋介石还多了四票!陈立夫很不好意思,自己怎能超过"领袖"呢?于是亲自在黑板上擦去一个"正"字,这样,陈的得票就比蒋介石少了1票。发表时陈就以这个结果发表。不久,有人向蒋介石暗中汇报了这件事。蒋听后,脸色铁青。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最高权威,即使是他最亲信的人。当即蒋介石做出决定要把陈扣留起来。

  陈立夫在发生这件事以后,内心也颇为不安,暗地也派人去探听蒋介石的态度。因此当蒋做出决定不久,陈立夫也知道了消息。陈立夫了解蒋介石为人心狠手辣,就赶紧躲到天目山去"养病",并托了许多人去向蒋请罪,说好话。陈氏家族中,以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最为亲密,所以陈其美的遗孀姚文英也被陈立夫请了出来。姚文英哭哭啼啼找到蒋介石,哀求道:"我儿子死了,立夫就是我的儿子,他有多大胆子敢不听委员长话!你难道忍心英士(陈其美的字)绝后吗?"

  在姚文英的眼泪攻势下,蒋介石勉强在表面上谅解了陈立夫,才没有扣留他。但蒋介石已经极其敏锐地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xìng,如果说对其他任何问题都可以谅解,那么在事关蒋家统治的问题上,蒋介石是绝不会手软的。关于这件事蒋介石和陈立夫都终生没忘,因为,就是这件事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陈立夫的命运。应当说,蒋介石是一个相当高明的人,他看到陈家政治势力对他的潜在危险,但不露声色,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当高明的手法削弱了陈果夫、陈立夫的势力,陈果夫开始竟没察觉到。

  第十部分 3.蒋介石有意分散陈果夫对政治的注…

  蒋介石最初遏制二陈势力所采取的手段是分散二陈对政治的注意力,让陈果夫去治理淮河。陈果夫出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也是事出有因,结果蒋介石给他来了个顺水推舟。

  陈果夫养女陈泽宝是任职于导淮委员会的沈百先的儿媳fù。因为有这层关系,沈百先经常向陈果夫叙说一些与导淮有关的事情。由于陈果夫和蒋介石关系特殊,有时沈百先有些事情,就请他代为转呈。陈果夫在转呈报告时,常要和蒋介石谈及有关导淮的工程情况,谈话中,既表现出他对导淮工程的热心,同时,也显露出他对水利工程的熟悉和研究有素。

  一次,陈果夫在代沈百先转呈报告后,还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些有关导淮方面的建议。蒋介石听了,一时没有回答,他沉吟半晌,突然说:"你去帮我办这件事,好不好?"陈果夫吃了一惊。他平时虽说对导淮工程十分关注,但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去指挥这一重大工程,他实在没有思想准备,便说:"我是外行。"他想以此作为托词。他说的也是实话,他毕竟是搞政治的,过去在学校也从来没学过工程技术。但蒋介石坚持说:"你知道注意这件事,而且所建议的并不是外行话,所以这件事,就是你去办吧!"陈果夫深知蒋介石的脾气,他坚持的主张是难于改变的,也就不好再拒绝了。

  这样,1932年7月,陈果夫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为什么蒋介石要将长期从事党务的陈果夫调去负责水利工程呢?实际上,这并非蒋介石用人不当,乱点鸳鸯谱。陈果夫对水利问题一直十分注意,并多有研究。陈果夫从小就对水利发生了兴趣。还在幼年的时候,陈果夫家乡常遭水灾,每当这种时候,陈果夫总爱到湖州驿西桥的管驿河头去看那汪洋恣肆的大水。有一次,亲眼看到一只逃难的小船刚出桥头,便被大水卷走了,顷刻之间在附近沉没,船上四人死于非命。这可怕的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陈果夫的妹夫沈百先考入河海工程学校,每次见面,陈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沈在学校所学的有关水利工程方面的问题,从工程设计、施工到工程预算等大小问题,都问得十分仔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沈百先毕业后,先后在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华北子牙河、上海浚浦局、广东韩江等水利工程处工作。这期间,陈果夫对水利的兴趣更加浓厚,常常与沈百先一起讨论有关水利工程的问题,学习到一些水利工程的知识,并由于沈百先的关系,先后认识了许多水利专家,与他们结成好朋友。

  当蒋介石要他具体指挥治淮这一大型导水工程时,幼年时见到的那一幕大水卷走小船的悲剧又闪现在他脑际。他静下来一想,现在具体指挥治淮这一大型导水工程,不正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么?因此,也就十分坦然地接受了这一任命。导淮委员会委员长由蒋介石自兼,副委员长本是蒋的盟兄黄郛。但导淮委员会徒有其名,空设机构,既无权力,又无资金,所以黄郛一直未到职,于是设了代理副委员长。陈果夫这时早已卸去guó mín dǎng中央组织部长一职,而所任的监察院副院长,又是一个闲差,所以接任导淮委员会代理副委员长后,立即着手研究工程动工、筹款及如何配合等事宜。

  第十部分 4.蒋介石有意分散陈果夫对政治的注…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从1928年后,黄河多次决口,夺淮入海,其所挟带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河床,使中游变成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整个水系被打乱,每遇汛期,不能畅通泄水,以至破堤决口,泛滥成灾,千里淮河两岸,"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成为洪、涝、旱灾俱全的重灾区,"数千百万之全淮民众,无日不沦于饥馑,无刻不泣对洪波,此淮之导,所以不容稍缓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治理淮河,在建设委员会下设立了整理导淮图案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后,主要任务是搜罗关于导淮计划、图表及各方面的建议,并进行整理、分类,并印成《导淮图案报告》一书,为导淮工程作准备。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整理导淮图案委员会顺利完成了任务。

  1929年初,guó mín dǎng中央正式成立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为了表示对导淮工程的重视,亲自担任委员长。具体工作由副委员长负责,特派委员20人,并聘请德国汉诺威工程大学方修斯教授为顾问工程师,同时广泛征集专门人才,进行导淮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从1929到1931年,导淮委员会集中了全国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淮河入江入海各路线进行了实地勘查、测量,广泛调查、搜集各方面资料,进行反复论证、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拟定了整个导淮工程的总体计划,呈报国民政府核准后再予实施。导淮工程计划确定了江海分疏原则,即整治淮河入江入海的水道,使之便于航运、防洪、发电等。据概算,整个工程需经费二亿元。由于蒋介石正和各军阀混战,军费开支都十分困难,哪来如此巨款去搞导淮工程呢?所以在此期间,导淮工程始终是纸上谈兵,不能付诸实施。

  1932年7月,陈果夫正式就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主持导淮具体工作。陈果夫一上任就发现按照中国历史上治水的惯例,都是治水必先治下游这一做法的弊病。原来,淮河下游都是不毛之地,治淮先治下游,等于是在淮河下游开了一个大塘,与上游的水接不起来。

  同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导淮委员会组织法》,赋予导淮委员会在淮河流域内对公私土地清丈、登记、使用、整理等处理大权。陈果夫鉴于工程浩大,费用过巨、筹款不易,便决定先借用庚款,到时还本付息及自筹资金等办法,并采取分期施工的形式。陈果夫与水利专家一起制定了两年施工及整理土地的第一期工程方案,即建造三河活动坝、邵伯船闸、淮yīn船闸等一系列船闸,进行三河坝上下切滩,对淮yīn闸上下、张福河上下进行疏浚整理,使淮河入江水道得以整治,然后再进行导淮入海的工程,计划工程费用1380万元。工程计划经国民政府通过后,陈果夫便急忙筹钱。他亲自到中英庚款会要钱,并派专人进行催促,使庚款会不得不立即开会研究。

  庚款会的主要董事是上海英商商会会长马歇尔。他见陈果夫急着要钱,慢条斯理地说:"你们为什么这样急,不能拖些时日吗?"陈果夫说:"导淮工程倡了六七十年之久,现在才做,不能算急了。"马歇尔说:"你们钱都没有准备好,就做起来,太冒险了。"陈果夫说:"钱在你们庚款会很多,我不怕没钱,只希望你们赶快通过我们的提案。不然我们的工程停顿,那将是你们的责任。"

  马歇尔不敢再拖延,于是,庚款会很快开会研究,通过了提案,并如数拨了款子。

  第十部分 5.蒋介石有意分散陈果夫对政治的注…

  陈果夫得到钱后,便将这笔款项用于张福河道疏浚工程中。通过一个夏季的奋战,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程。在按期完成张福河第一期疏浚工程任务后,陈果夫请中英庚款会的董事们去参观,并趁机提出了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