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五月五
又四天后,风尘仆仆的他们终于来到楼兰城邑外的一座乡邑,就在乡邑外的水渠边扎下帐篷,搜集柴木c放牧牲畜。
这座乡邑只有简单c低矮的一道石砌矮墙,比寻常村落的木栅栏c篱笆高级一些。
一样的蓝天,一样广袤无垠的干旱平原c荒漠地带,只是看着面前的乡邑石墙,仿佛空气中都有一种人文气息。
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牲畜圈养发酵来的酸臭味道,还有听不清楚若有若无的喧哗c吵闹声音,比寂静只有风声的荒原更能令人放松。
热汤沐浴后,赵安国披着黄褐色粗麻纺织的贯头衣,四四方方的贯头衣穿在身上十分宽松,腰间扎一条黑色布带,脚上踩着新扎好的木履,在临时营地中走动,检查人员c牲畜和物资。
还没擦干的头发迎着风,带给他格外的凉爽。
一处树荫下,张骞手握匕首削切柳木片,他身旁的张任也握着一把短匕将裁好的柳木片钻眼,张任身边的赵宽将牛皮绳绑在柳木片上,扎成木履形制。
三人默契合作制着木履,张骞嘴上说着:“辛亥日至今已是第五日,辛卯日。算起来,已是五月初五,正是龙城大祭之日。匈奴今年战与不战,就看今日会议如何了。我以为匈奴在今年内不敢大起战端,原因无他,那军臣单于垂垂老矣。各部心怀鬼胎,平日相安无事还好,若是聚兵于一处,群情激愤,已不是军臣单于所能再制之事。”
“可若诸部名王c万骑长主战,军臣单于又不能硬阻c强压。故,军臣单于必然会拖延此事,即便匈奴要兴大军与大汉倾国一战,只会在明年,而不是今年。”
马邑之围爆发时,张骞他们身在河西,也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还是从西域商人嘴里得知的,马邑之围对匈奴统治c形象震动非常大,以至于他们有些难以适从,不明白汉帝国到底想干什么。
汉军边郡在强势边将统率下发动反击是匈奴常见的事情,对此不会有什么意外;可马邑之围是汉新帝继位后,不声不响间调集三十万重兵发动的伏击,欲效仿李牧的战法,诱敌深入,一举将匈奴主力歼灭。
别说匈奴,就连张骞他们都被自家皇帝的大手笔给吓了一跳。
军臣单于也被吓得不轻,这两年汉军警惕匈奴报复,匈奴也在警惕着汉军。
匈奴被李牧的诱杀战术打的覆亡十余万人,同样蒙恬也用三十万秦军打的险些灭亡。李牧是诱杀设伏,蒙恬则是快节奏的袭击,连续攻击c驱逐,使匈奴各部惶惶逃窜,始终无法完成丁壮集结和战争准备。
差点被汉军围歼,逃回去后的匈奴自然会想到蒙恬的战法,生怕汉军紧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全线出击。以至于马邑之围后,双方瞪大眼睛警惕着对方,反倒平安了两年,今年是第三年。
三年时间也足够匈奴调查清楚汉帝国内部发生的事情,不是某个汉帝国的某个封疆大吏发疯,也不是某个好大喜功的天子近臣在唆使c推动这场战争,而是汉天子本人积极推动的战争。
稍稍沉默,张骞说出了自己的战争猜想:“我以为匈奴会分遣精骑入塞试探汉军将士,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不求胜利,但求无败。”
他的话被赵安国听到,赵安国走近,右肩斜倚在柳树上,双臂环抱在胸前:“张公有当世一流的眼界c胸怀,这是这战争,就非张公所擅长了。或许张公适合庙堂之算,这临阵变化之妙,就不是张公能轻易参透之事。”
楼兰近在咫尺,完成补给后就要折身向西南去若羌,远离匈奴控制区域,张骞自然心情放松,笑吟吟:“公子有何高见?”
“张公以大汉c匈奴来看这场战争,仿佛大汉c匈奴会全力以赴似得。我以为不妥,如今大汉新帝继位上下一心,而匈奴正值新旧交替之际,以上下一心之汉军,对心怀二意之匈奴,这战争走势就不能以寻常的胜负来推论。”
赵安国指尖捏起一只从树干爬到他臂上的黑头大蚂蚁,细细看了看,弹飞:“对军臣单于来说,这一战非胜即败,无有平手的说法。其实,若站在汉军的立场来说,我倒希望军臣能胜。这场胜利能让他压制中立贵族,使得龙城内的匈奴贵族分成新旧两派,矛盾激化相互对立。这样的军臣单于,要么以一半匈奴国力打赢汉军,要么汉军在侧,匈奴先打一场内战。”
“一半国力的匈奴,进攻汉军毫无胜算;而内战,军臣单于也无胜算,他日益年老,偏偏太子左大都尉又年幼,威望浅薄不足以服众。开启内战,即便打胜后,其太子继位时,还要面临另一场内战。连续两场内战,匈奴需要多少年来恢复折损的元气?”
“另,若内战中军臣单于败亡,或老死,其子孙势必被诛杀一空。故,我以为若非到绝境,军臣单于不会开启内战。总之,今年这场战争,匈奴与汉之间胜败如何,都将是汉军继续占优势。非是汉军如何强横,实乃匈奴内患如此,非战之罪。”
赵安国纯粹是知道后天的结果,再根据今天的信息推导明天的过程。不论他语句有怎样的漏洞,他言语中的自信是十分强烈的,极具感染力。
张骞缓缓点头:“这就是公子始终认为汉军必胜的因由?”
赵安国拍了拍衣衫抖掉可能爬上的蚁虫,离开树干走两三步,双臂做着扩胸姿势,眯眼望着天际幽蓝:“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汉帝积极进取,而军臣单于年老,会在初期交锋时落败,立于颓势;第二是匈奴为限制右部发展自断一臂,否则边塞疆域漫长,匈奴则无孔不入,会使汉军疲于应对。汉虽广袤,人口充盈物产丰富,可久守必失。”
“这第三,则是因为大汉有张公这样见识卓远的英雄,而且如张公这样的英伟之士辈出;而匈奴之中我这样谋求私利重于国家者,更是比比皆是,只恨卖国无门。”
赵安国说着摇头自嘲:“汉军一定会赢,但匈奴也是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我们这一代开战,子辈c孙辈依旧会如此,不时停战只是为了休养元气,为下一战做战备而已。汉难灭匈奴,匈奴将自内而亡;匈奴亦难灭汉,汉亦将自内而亡。”
这是一个大漩涡,刀剑c箭矢金属碎片组成的风暴漩涡,卷进去就会被剐成血泥。
张骞皱眉,他不喜欢听到汉室灭亡这类话,偏偏赵安国话里的意思挺有道理,符合他的认知。
以天汉之大,除了自内灭亡外,他实在是找不到周围还有哪个国家有潜力能灭亡天汉。
见几个人都皱眉不语,赵安国自觉讨了个没趣儿,就到别处溜达,沿着田垄观察楼兰人的种植作物。
他面前是成片的苜蓿田,开着紫色花簇,花色养眼宜人;蜜蜂成群,他的马匹c骆驼c驴子就在苜蓿田里悠闲进食,他的奴隶也在田中采摘鲜嫩的苜蓿新枝叶。田垄边上,还有藩篱围起的成片胡萝卜,已经有奴隶翻进去拔出新长出,只有指头粗细的胡萝卜吃了起来。
西域三十六国是一个概称,这些国家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定居的城邦国,一种是四处游牧的行国。城邦国有畜牧业c农业和商业,行国就是单纯的牧业。至于说城邦国c行国的强弱,算经济实力的话,城邦国的抗灾能力更强一点,他们的经济实力对游牧为主的行国没有任何意义。
军事实力方面,自然是游牧的行国更强一些。
说来可笑,比城邦国落后的行国,反而能聚集更多的兵力。
他们的军事实力来自人口c军队数量,而不是因为落后c野蛮。
除了诸夏c泛希腊外,其他国家c部族都是一样的野蛮c落后,没必要比谁更野蛮,谁更落后。
畜牧业c农业c商业综合发展的城邦国,而且抗灾能力更强的城邦国竟然比不上游牧行国的人口没错,事实就是这样,城邦国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分裂成两个,从最初的附庸关系,再到后来的从属c平等以至于对立关系。
所以匈奴右部西征之前,西域始终维持着基本盘,行国在行国的传统区域里放牧,城邦国在城邦国的范围相互入侵c发展。
赵安国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他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他只知道右部征服西域后,将几个有成长为大国大邦的城邦国进行了肢解,最有名的就是车师六国,由一个大城邦联合体,被肢解成了六个小城邦国。
正因为始终没有霸主级别c王国级别的城邦国,所有的城邦国分散发展c相互竞争。始终没能联合起来,去驱逐c兼并行国,向西域北部发展。
行国是不稳定因素,一场难以抗拒的天灾,就能逼的游牧为主的行国陷入绝境。一个行国遭遇这样的灾难,其周围的行国必然也会是这样的。在死亡压力下,为了求生,这些人行国会在饿死前疯狂对外扩张,以掠夺生存资源。
所以行国偶尔会爆发一下,短期内以常人难以理解的速度完成联盟c征服,形成一个大国。这种大国往往会随着物产充足而内乱c分解,重新变成一堆行国。
同理,如果现在匈奴广袤的疆域遭受一场雪灾,所有匈奴部落都在严峻气候威胁下,那么这就是军臣单于的大解药。天灾c气候问题面前,任何的内战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向汉军发动决战,只有击败汉军才有一条活路。
所有匈奴人都投入到这场不胜就死就的战争中,军臣单于父子才能摆脱现在的僵局。
不过汉军已经完成战备工作,即便有天灾逼迫c动员匈奴人不得不决战,战果估计也是悲哀的。
毕竟有鲜明的例子可以参照,比如唐初有名的草原十八部突厥,一场大雪灾能让他们爆发出极高的作战热情,可唐军当时已完成战备,就在雪灾中全线推进,一举歼灭分裂后的东边的突厥。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这座乡邑只有简单c低矮的一道石砌矮墙,比寻常村落的木栅栏c篱笆高级一些。
一样的蓝天,一样广袤无垠的干旱平原c荒漠地带,只是看着面前的乡邑石墙,仿佛空气中都有一种人文气息。
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牲畜圈养发酵来的酸臭味道,还有听不清楚若有若无的喧哗c吵闹声音,比寂静只有风声的荒原更能令人放松。
热汤沐浴后,赵安国披着黄褐色粗麻纺织的贯头衣,四四方方的贯头衣穿在身上十分宽松,腰间扎一条黑色布带,脚上踩着新扎好的木履,在临时营地中走动,检查人员c牲畜和物资。
还没擦干的头发迎着风,带给他格外的凉爽。
一处树荫下,张骞手握匕首削切柳木片,他身旁的张任也握着一把短匕将裁好的柳木片钻眼,张任身边的赵宽将牛皮绳绑在柳木片上,扎成木履形制。
三人默契合作制着木履,张骞嘴上说着:“辛亥日至今已是第五日,辛卯日。算起来,已是五月初五,正是龙城大祭之日。匈奴今年战与不战,就看今日会议如何了。我以为匈奴在今年内不敢大起战端,原因无他,那军臣单于垂垂老矣。各部心怀鬼胎,平日相安无事还好,若是聚兵于一处,群情激愤,已不是军臣单于所能再制之事。”
“可若诸部名王c万骑长主战,军臣单于又不能硬阻c强压。故,军臣单于必然会拖延此事,即便匈奴要兴大军与大汉倾国一战,只会在明年,而不是今年。”
马邑之围爆发时,张骞他们身在河西,也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还是从西域商人嘴里得知的,马邑之围对匈奴统治c形象震动非常大,以至于他们有些难以适从,不明白汉帝国到底想干什么。
汉军边郡在强势边将统率下发动反击是匈奴常见的事情,对此不会有什么意外;可马邑之围是汉新帝继位后,不声不响间调集三十万重兵发动的伏击,欲效仿李牧的战法,诱敌深入,一举将匈奴主力歼灭。
别说匈奴,就连张骞他们都被自家皇帝的大手笔给吓了一跳。
军臣单于也被吓得不轻,这两年汉军警惕匈奴报复,匈奴也在警惕着汉军。
匈奴被李牧的诱杀战术打的覆亡十余万人,同样蒙恬也用三十万秦军打的险些灭亡。李牧是诱杀设伏,蒙恬则是快节奏的袭击,连续攻击c驱逐,使匈奴各部惶惶逃窜,始终无法完成丁壮集结和战争准备。
差点被汉军围歼,逃回去后的匈奴自然会想到蒙恬的战法,生怕汉军紧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全线出击。以至于马邑之围后,双方瞪大眼睛警惕着对方,反倒平安了两年,今年是第三年。
三年时间也足够匈奴调查清楚汉帝国内部发生的事情,不是某个汉帝国的某个封疆大吏发疯,也不是某个好大喜功的天子近臣在唆使c推动这场战争,而是汉天子本人积极推动的战争。
稍稍沉默,张骞说出了自己的战争猜想:“我以为匈奴会分遣精骑入塞试探汉军将士,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不求胜利,但求无败。”
他的话被赵安国听到,赵安国走近,右肩斜倚在柳树上,双臂环抱在胸前:“张公有当世一流的眼界c胸怀,这是这战争,就非张公所擅长了。或许张公适合庙堂之算,这临阵变化之妙,就不是张公能轻易参透之事。”
楼兰近在咫尺,完成补给后就要折身向西南去若羌,远离匈奴控制区域,张骞自然心情放松,笑吟吟:“公子有何高见?”
“张公以大汉c匈奴来看这场战争,仿佛大汉c匈奴会全力以赴似得。我以为不妥,如今大汉新帝继位上下一心,而匈奴正值新旧交替之际,以上下一心之汉军,对心怀二意之匈奴,这战争走势就不能以寻常的胜负来推论。”
赵安国指尖捏起一只从树干爬到他臂上的黑头大蚂蚁,细细看了看,弹飞:“对军臣单于来说,这一战非胜即败,无有平手的说法。其实,若站在汉军的立场来说,我倒希望军臣能胜。这场胜利能让他压制中立贵族,使得龙城内的匈奴贵族分成新旧两派,矛盾激化相互对立。这样的军臣单于,要么以一半匈奴国力打赢汉军,要么汉军在侧,匈奴先打一场内战。”
“一半国力的匈奴,进攻汉军毫无胜算;而内战,军臣单于也无胜算,他日益年老,偏偏太子左大都尉又年幼,威望浅薄不足以服众。开启内战,即便打胜后,其太子继位时,还要面临另一场内战。连续两场内战,匈奴需要多少年来恢复折损的元气?”
“另,若内战中军臣单于败亡,或老死,其子孙势必被诛杀一空。故,我以为若非到绝境,军臣单于不会开启内战。总之,今年这场战争,匈奴与汉之间胜败如何,都将是汉军继续占优势。非是汉军如何强横,实乃匈奴内患如此,非战之罪。”
赵安国纯粹是知道后天的结果,再根据今天的信息推导明天的过程。不论他语句有怎样的漏洞,他言语中的自信是十分强烈的,极具感染力。
张骞缓缓点头:“这就是公子始终认为汉军必胜的因由?”
赵安国拍了拍衣衫抖掉可能爬上的蚁虫,离开树干走两三步,双臂做着扩胸姿势,眯眼望着天际幽蓝:“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汉帝积极进取,而军臣单于年老,会在初期交锋时落败,立于颓势;第二是匈奴为限制右部发展自断一臂,否则边塞疆域漫长,匈奴则无孔不入,会使汉军疲于应对。汉虽广袤,人口充盈物产丰富,可久守必失。”
“这第三,则是因为大汉有张公这样见识卓远的英雄,而且如张公这样的英伟之士辈出;而匈奴之中我这样谋求私利重于国家者,更是比比皆是,只恨卖国无门。”
赵安国说着摇头自嘲:“汉军一定会赢,但匈奴也是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我们这一代开战,子辈c孙辈依旧会如此,不时停战只是为了休养元气,为下一战做战备而已。汉难灭匈奴,匈奴将自内而亡;匈奴亦难灭汉,汉亦将自内而亡。”
这是一个大漩涡,刀剑c箭矢金属碎片组成的风暴漩涡,卷进去就会被剐成血泥。
张骞皱眉,他不喜欢听到汉室灭亡这类话,偏偏赵安国话里的意思挺有道理,符合他的认知。
以天汉之大,除了自内灭亡外,他实在是找不到周围还有哪个国家有潜力能灭亡天汉。
见几个人都皱眉不语,赵安国自觉讨了个没趣儿,就到别处溜达,沿着田垄观察楼兰人的种植作物。
他面前是成片的苜蓿田,开着紫色花簇,花色养眼宜人;蜜蜂成群,他的马匹c骆驼c驴子就在苜蓿田里悠闲进食,他的奴隶也在田中采摘鲜嫩的苜蓿新枝叶。田垄边上,还有藩篱围起的成片胡萝卜,已经有奴隶翻进去拔出新长出,只有指头粗细的胡萝卜吃了起来。
西域三十六国是一个概称,这些国家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定居的城邦国,一种是四处游牧的行国。城邦国有畜牧业c农业和商业,行国就是单纯的牧业。至于说城邦国c行国的强弱,算经济实力的话,城邦国的抗灾能力更强一点,他们的经济实力对游牧为主的行国没有任何意义。
军事实力方面,自然是游牧的行国更强一些。
说来可笑,比城邦国落后的行国,反而能聚集更多的兵力。
他们的军事实力来自人口c军队数量,而不是因为落后c野蛮。
除了诸夏c泛希腊外,其他国家c部族都是一样的野蛮c落后,没必要比谁更野蛮,谁更落后。
畜牧业c农业c商业综合发展的城邦国,而且抗灾能力更强的城邦国竟然比不上游牧行国的人口没错,事实就是这样,城邦国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分裂成两个,从最初的附庸关系,再到后来的从属c平等以至于对立关系。
所以匈奴右部西征之前,西域始终维持着基本盘,行国在行国的传统区域里放牧,城邦国在城邦国的范围相互入侵c发展。
赵安国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他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他只知道右部征服西域后,将几个有成长为大国大邦的城邦国进行了肢解,最有名的就是车师六国,由一个大城邦联合体,被肢解成了六个小城邦国。
正因为始终没有霸主级别c王国级别的城邦国,所有的城邦国分散发展c相互竞争。始终没能联合起来,去驱逐c兼并行国,向西域北部发展。
行国是不稳定因素,一场难以抗拒的天灾,就能逼的游牧为主的行国陷入绝境。一个行国遭遇这样的灾难,其周围的行国必然也会是这样的。在死亡压力下,为了求生,这些人行国会在饿死前疯狂对外扩张,以掠夺生存资源。
所以行国偶尔会爆发一下,短期内以常人难以理解的速度完成联盟c征服,形成一个大国。这种大国往往会随着物产充足而内乱c分解,重新变成一堆行国。
同理,如果现在匈奴广袤的疆域遭受一场雪灾,所有匈奴部落都在严峻气候威胁下,那么这就是军臣单于的大解药。天灾c气候问题面前,任何的内战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向汉军发动决战,只有击败汉军才有一条活路。
所有匈奴人都投入到这场不胜就死就的战争中,军臣单于父子才能摆脱现在的僵局。
不过汉军已经完成战备工作,即便有天灾逼迫c动员匈奴人不得不决战,战果估计也是悲哀的。
毕竟有鲜明的例子可以参照,比如唐初有名的草原十八部突厥,一场大雪灾能让他们爆发出极高的作战热情,可唐军当时已完成战备,就在雪灾中全线推进,一举歼灭分裂后的东边的突厥。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