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论道
隆庆山庄。
此时已是酉时三刻,除了几盏飘摇幽深的烛火外,大部分屋宇都已漆黑一片,来回巡逻的禁宫侍卫睁着警醒的眼睛谨守着自己的岗位,几点寒星落在天外,深远而明净。
“张教主深夜造访,可是为十五年前老夫与阳教主的论道之约而来?”此刻,徐启同与张无忌相对而坐,显露出智者的威仪气度,房中的烛火也似为这气度所染,俱都稳定地闪耀出火红的光芒,丝毫不为穿行的气流所动。
“不错,在下正是为当年的论道之约而来。十五年前,徐大人以一介布衣之身与师尊论道于大光明顶,并力阻我教精锐入京,助当今太后一举平定宁王之乱。师尊每每言及此事,都道徐大人身俱经天纬地之才,乃是自令祖徐翦之后的至圣至贤,我九州天地若遇千古未有之变,唯徐大人可力挽狂澜,内安天下黎庶,外御诸国列强。只可惜师尊与徐大人所论大道只做了半局,待要再续,师尊即已仙逝,实是人间憾事。张某不才,愿替师尊完成另外半场的经道大论,以明九州千年时变。”身为大光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的衣钵弟子,张无忌的武略才学已有青出于蓝之势,此刻与身为前辈的徐启同侃侃而谈,竟是不输半分气势。
“好,张教主有此决心,阳教主泉下有知,必当欣慰。”徐启同轻笑一声说道。
“徐大人昔日曾言,当今太后萧氏乃巾帼之才,女中丈夫,由她掌政必可安定民生,致民富足,故而力阻师尊放弃燕京之行,以今日来看,萧氏掌政的十多年间,减免税赋,并举农商,天下倒也安定,但为何八年前渤海海战,大明海军一败涂地,致使西学东渐,金发碧眼之人驰骋华夏,此为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未有之耻,敢问徐大人,您作何解释?”张无忌一问徐启同。
“西夷之利,皆在其理学之术,如火药一物,在我炎黄子孙眼中,只是制作烟火爆竹的奇技淫巧,而在西夷眼里却是制作火炮弹药,攻城略地的致胜利器,如这等杀人的手段虽可得一时之势,却非天地正道。以历史而论,两宋时期,无论是辽国,西夏,还是金国,蒙古都是武力强盛一时的蛮夷之邦,其铁骑兵锋曾给两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创伤,金主为了一阕极尽江南繁华的《望海潮》而挥兵南下,终成靖康之变,忽必烈领着茹毛饮血的蒙古铁骑国灭南宋,但历史证明,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成了我华夏子民的一部分,此为以夷变夏,所以我华夏子民的强盛之处皆在其文化涵养,这就像满腹诗书的圣人门徒与不识道理的乡野村夫,若论武力,圣人门徒绝非乡野村夫的对手,但论涵养境界,则世人皆以圣人门徒为耀,所以若一定要说出一个渤海之败的缘由,则是我大明败在西方理学上,但知耻而后勇,以一场败局而使我大明朝堂得以放眼世界,看清时变,改革气象,吐故纳新,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须知天下之道,莫过于求,求而生变,变而成道,如此方能成就我华夏礼仪之邦,文明之国。”
“徐大人之言当真字字珠玑,晚辈佩服。但今日的太平教众已达二十万,揭竿而反之心昭然若揭,若当真民生富足,百姓安康,何来这二十万之众,当今天子的德化教养又在何处?”张无忌二问徐启同。
“太平教之结在贪。以西夷的天主教教义为基,宣扬天下大同的平富思想,再辅之以惑心妖媚之术,这即是太平教兴起的发端。边民愚昧,但得一些恩惠便能以性命相报,但国之一道,有上位者必有下位者,有富者则必有贫者,此为人心殊异所致,千古不易。所谓天下大同不过是愚昧人心的妄想,只是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太平日久,人心思变,求富贵荣华者日众,不甘现状贫贱者亦众,这才有如此多的百姓流民成为太平教众,再加上教中五姓王不仅野心勃勃,更有纵横之才,因缘际会,这才成就太平教今日威势。但我大明只要谨守护民,爱民之根本,这揭竿而反也终是纤芥之疾,无关社稷大局。但以此而观,天下流毒莫过于邪教害民,以后圣君在位,则必当对所有异端妖邪防范于未然,将所有隐患诛灭于星火之间。”
“以当今时局而论,西学东渐已成必然趋势,请问徐大人,以后数百年间,我华夏子弟当以何面目应对西学这一千古未有之变,以何精神使我汉室江山存千百年而不灭?”张无忌三问于徐启同。
“张教主此问甚好,老夫苦思十余年,终悟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法以应对当今时局,以儒学立心,以西学处世,应时而易,顺时而动,心怀至善,则诸般技艺皆可为器。尧舜以来,我泱泱华夏皆以修心求道为根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修缮己心,不断追求合乎六德,六行,六艺的至圣至贤之道,才是我华夏子民的至尊大道,但与蛮夷残暴之辈不可语诗书,一旦遇到武力强横的残虐异族,我华夏之民难免会深陷险境,惨遭他族蹂躏,究其原因,则是我辈不修术,技之道,以权术治人心,纵横捭阖,从而强盛武力,制敌先机,而后以应世之技精研超越西夷的火枪,火炮等争雄之器,并不断革故鼎新,使我华夏之技永葆天下诸国之上,则内可保华夏山河,外可制霸天下诸国,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教主学识卓然,自然明白老夫所言。而现在,欧罗巴诸国的混战已过泰半,待战事完结,诸国为体恤民生,补充国力,则必然东来寻衅与我大明开战,只因在西夷眼中,如今的大明已成了愚昧,贫穷,卑微,懦弱的代名词,只要战舰所到之处,必能劫掠丰富,满载而归,进而瓜分华夏,宰割九州,所以,这百年之间,系我华夏生死存亡之关键,大明不能乱,九州更不能乱,但请张教主以我四万万华夏子民为重,摒弃前嫌,助大明皇室一臂之力。”徐启同说着向张无尽深深一揖,神情真挚而诚恳,以堂堂帝师之尊而行此大礼,这天下间除了当今天子之外只怕也只有这位教众三万的大光明教教主了。
见徐启同施礼,张无忌并未出手阻拦,只是负手而立站了许久,才缓缓说道:“徐大人护守华夏之心,张某深感佩服。昔年,我大光明教千万教众曾在元末战乱时,为驱逐鞑虏,恢复汉室立下过不朽功勋,但太祖皇帝忌惮我大光明教势大,遂以妖惑之名禁绝我教,屠戮我教众子弟达三十万众,我大光明教一脉与朱明更成死敌,此为帝室专权之祸。但时移世易,若有外虏入侵,欲谋我汉室江山,我教绝不会作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蠢事。当今天子的富国强兵之决心在下看在眼里,虽有匡扶之心,但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我大光明教中依旧顶着叛逆之名,徐大人让我三千万教众如何信服,而且累世之仇,更非一日所能消解,若当今天子当真有心,当知如何作为,在下且与徐大人订下三年之约,若当今天子能表明悔过,宽容之诚心,我大光明教一脉当助朝廷一臂之力。但张某心中所守护与信奉的,并非一朝之天子,更非一国之信重,而是这华夏土地上的四万万生民,但有一日,帝王荒虐,家国不兴,则我大光明教三千万教众必是推翻旧朝,建立新朝之先锋,我大光明教历代教主则是历朝社稷之监视者,无论是谁当朝,但有行差踏错,则我大光明教必行矫正,若有官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我教中弟子必将其严惩,这即是张某心中所愿,以一教之力而行以武犯禁之事,致天下生民于平安喜乐之境,方不负我武者襟怀。”张无忌一语说完,垂然而坐,神情间俱是心怀天下苍生的悲悯。在场之人听了张无忌的言语,皆为其襟怀气度所折服,纷纷露出敬重神情。
“今日能听张教主一席言语,当浮人生一大白。”徐启同拊掌而笑,举起手中酒杯,道:“老夫敬张教主一杯,无论以后时局如何,但凡秉持张教主之理念者都是我隆庆山庄座上贵宾,老夫随时扫榻以迎。”
“徐大人抬爱之情,张某铭感五内,请!”张无忌拿过酒杯,与徐启同举杯而饮,空气中弥漫着理想主义者的荣光与英雄惜英雄的相知,及至许多年后,当在场之人回忆起这一晚的种种情形时,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似历历在目,身居崇高理想的求道者往往有这样的魅力,与其说是魅力,不如说是至圣之道的荣光。
过了一会儿,张无忌道:“方才张某所言之事还请徐大人费心,你我时下尚是敌对,张某这便回去了。徐兄,你我有缘,江湖再见。”张无忌向徐昭抱了抱拳,随即带着慕容从容离去。
须臾,但见两条身影自月光下映照出的淡淡的剪影,整个天地又复沉寂。
“啪啪啪”清脆的掌声自密室中渐渐传出,当今天子朱祁钰携宣王朱炽,内阁首辅张居正依次走入了偏厅,徐氏父子见了,急忙行礼,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诸位免礼。”朱祁钰挥了挥手,端坐于方才张无忌坐的红木椅上,道:“江湖传闻,都说当今魔教之主张无忌身怀麒麟之才,乃是百年以来,魔教第一英雄,今日一见当真不凡。太傅,为魔教昭雪一事你怎么看?”
“魔教一脉起于波斯,乃是不逊于西夷天主教,天竺佛教的世界三大教派之一,传入我中土已有千年,其经典教义已卓然成势,杀之不尽,灭之不绝,宜抚不宜剿。”徐启同见天子微微颔首,顿了顿,又道:“方才陛下已听了微臣与张无忌的谈话,那张无忌既有保家卫国之心,又有三千万教众为其挥使,倒不如遂了张无忌的愿,令其为国效力,以抗西夷。而且这大光明教另有一层用途,想大光明教在波斯被奉为国教,我们可利用中原一脉与波斯总教的关系,联合波斯帝国,共同抗击欧罗巴诸国的袭扰,减轻我朝压力。”
“太傅之计甚好,只是方才张无忌说要做朝廷的监视者,以武犯禁,这却是天下变乱之源,当如何解?”朱祁钰神色深沉地问道。
“历朝社稷,皆以民心而定,如张无忌所说的以武犯禁,若是顺应民心民意,陛下纵是下旨清剿,必当剿之不尽,但张无忌之流一旦错杀无辜,行差踏错,不用朝廷动手,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必将群起而攻之,以收清正之名,更何况失德之君最忌于如芒在背的监察之剑,陛下乃至圣明君,所行所为皆是为天下生民计,无愧于心,又何惧窥监之人,微臣若有失言之处,但请陛下治罪。”徐启同说完,跪伏于地,静静地等待着天子的裁决,身后的徐睿,徐昭二人亦随其父跪伏于地,纵然徐氏兄弟人才华卓绝,心性坚韧,但听了方才父亲言语,俱是神色微变,隐隐有冷汗透出,由此可见,这帝家之威如莫测雷霆,令人思之生寒。
不见丝毫犹豫,朱祁钰展颜一笑,伸手扶起徐启同道:“古人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太傅所言皆是为大明社稷考虑,何罪之有,何况古人刺政,谓之美刺,朕既有雄心开拓大明鼎盛之世,如何会容不下张无忌这根乡野之刺,无愧者无畏,唯有那些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的残虐之主才会容不得狂傲之人,朕之用人,当效唐太宗海纳百川的气量,太傅谋国至诚,朕心甚慰。”
“陛下心胸如海,必当成为一代圣主明君,微臣得遇陛下乃苍天眷顾。”徐启同激动地说道。
“太傅过谦了,今日能见得大光明教教主,朕收益良多。太傅与张教主约定之事,朕知道如何行事,决不有负太傅与张教主的信重。夜已深了,太傅早些休息。”朱祁钰说完,行了个弟子礼,随即踱步出了偏厅,向自己的居所行去。身后的宣王朱炽与宰辅张居正随之出房门。
夜更深了。
自离开隆庆山庄后,张无忌与慕容一路疾行,约莫两刻之后,即已行至一处山坳处,红艳艳的篝火映照出几个淡淡的身影,正是大光明教麾下修罗王徐天正等人。诸人见张无忌毫发无伤地回来,都轻轻吁了一口气,等张无忌走到近前,众人已将所有的担心忧虑都已收拾干净,向张无忌行礼道:“属下参见教主。”
“诸位免礼。”张无忌扶起了徐天正,并向众人挥了挥手,旋即道:“传令焰火系弟子,召本将五行旗主,一十六方祭酒,八大长老以及五散人,四法王,左右护法齐聚大光明顶,于十五日后召开明道大会,若有不遵号令者,一律教规处置。”
“我等领命!”徐天正领了号令,又问道:“此次隆庆山庄之事,我等当如何行事,请教主示下。”
“秘密撤离所有教众,那翼王石达开既有谋略,本教不妨坐山观虎斗,称量一下太平教的实力。切记,这次与太平教接触的所有教众都要查问清楚,绝不能让太平教有任何可乘之机。”张无忌的眸眼间陡地闪过一丝杀机,穿过沉沉地黑暗,直望向天地之南,在那里,号称十万兵甲的太平军已吹响了杀伐的号角,淡淡的血腥之气似乎穿过关山万里遥遥飘来。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此时已是酉时三刻,除了几盏飘摇幽深的烛火外,大部分屋宇都已漆黑一片,来回巡逻的禁宫侍卫睁着警醒的眼睛谨守着自己的岗位,几点寒星落在天外,深远而明净。
“张教主深夜造访,可是为十五年前老夫与阳教主的论道之约而来?”此刻,徐启同与张无忌相对而坐,显露出智者的威仪气度,房中的烛火也似为这气度所染,俱都稳定地闪耀出火红的光芒,丝毫不为穿行的气流所动。
“不错,在下正是为当年的论道之约而来。十五年前,徐大人以一介布衣之身与师尊论道于大光明顶,并力阻我教精锐入京,助当今太后一举平定宁王之乱。师尊每每言及此事,都道徐大人身俱经天纬地之才,乃是自令祖徐翦之后的至圣至贤,我九州天地若遇千古未有之变,唯徐大人可力挽狂澜,内安天下黎庶,外御诸国列强。只可惜师尊与徐大人所论大道只做了半局,待要再续,师尊即已仙逝,实是人间憾事。张某不才,愿替师尊完成另外半场的经道大论,以明九州千年时变。”身为大光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的衣钵弟子,张无忌的武略才学已有青出于蓝之势,此刻与身为前辈的徐启同侃侃而谈,竟是不输半分气势。
“好,张教主有此决心,阳教主泉下有知,必当欣慰。”徐启同轻笑一声说道。
“徐大人昔日曾言,当今太后萧氏乃巾帼之才,女中丈夫,由她掌政必可安定民生,致民富足,故而力阻师尊放弃燕京之行,以今日来看,萧氏掌政的十多年间,减免税赋,并举农商,天下倒也安定,但为何八年前渤海海战,大明海军一败涂地,致使西学东渐,金发碧眼之人驰骋华夏,此为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未有之耻,敢问徐大人,您作何解释?”张无忌一问徐启同。
“西夷之利,皆在其理学之术,如火药一物,在我炎黄子孙眼中,只是制作烟火爆竹的奇技淫巧,而在西夷眼里却是制作火炮弹药,攻城略地的致胜利器,如这等杀人的手段虽可得一时之势,却非天地正道。以历史而论,两宋时期,无论是辽国,西夏,还是金国,蒙古都是武力强盛一时的蛮夷之邦,其铁骑兵锋曾给两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创伤,金主为了一阕极尽江南繁华的《望海潮》而挥兵南下,终成靖康之变,忽必烈领着茹毛饮血的蒙古铁骑国灭南宋,但历史证明,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成了我华夏子民的一部分,此为以夷变夏,所以我华夏子民的强盛之处皆在其文化涵养,这就像满腹诗书的圣人门徒与不识道理的乡野村夫,若论武力,圣人门徒绝非乡野村夫的对手,但论涵养境界,则世人皆以圣人门徒为耀,所以若一定要说出一个渤海之败的缘由,则是我大明败在西方理学上,但知耻而后勇,以一场败局而使我大明朝堂得以放眼世界,看清时变,改革气象,吐故纳新,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须知天下之道,莫过于求,求而生变,变而成道,如此方能成就我华夏礼仪之邦,文明之国。”
“徐大人之言当真字字珠玑,晚辈佩服。但今日的太平教众已达二十万,揭竿而反之心昭然若揭,若当真民生富足,百姓安康,何来这二十万之众,当今天子的德化教养又在何处?”张无忌二问徐启同。
“太平教之结在贪。以西夷的天主教教义为基,宣扬天下大同的平富思想,再辅之以惑心妖媚之术,这即是太平教兴起的发端。边民愚昧,但得一些恩惠便能以性命相报,但国之一道,有上位者必有下位者,有富者则必有贫者,此为人心殊异所致,千古不易。所谓天下大同不过是愚昧人心的妄想,只是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太平日久,人心思变,求富贵荣华者日众,不甘现状贫贱者亦众,这才有如此多的百姓流民成为太平教众,再加上教中五姓王不仅野心勃勃,更有纵横之才,因缘际会,这才成就太平教今日威势。但我大明只要谨守护民,爱民之根本,这揭竿而反也终是纤芥之疾,无关社稷大局。但以此而观,天下流毒莫过于邪教害民,以后圣君在位,则必当对所有异端妖邪防范于未然,将所有隐患诛灭于星火之间。”
“以当今时局而论,西学东渐已成必然趋势,请问徐大人,以后数百年间,我华夏子弟当以何面目应对西学这一千古未有之变,以何精神使我汉室江山存千百年而不灭?”张无忌三问于徐启同。
“张教主此问甚好,老夫苦思十余年,终悟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法以应对当今时局,以儒学立心,以西学处世,应时而易,顺时而动,心怀至善,则诸般技艺皆可为器。尧舜以来,我泱泱华夏皆以修心求道为根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修缮己心,不断追求合乎六德,六行,六艺的至圣至贤之道,才是我华夏子民的至尊大道,但与蛮夷残暴之辈不可语诗书,一旦遇到武力强横的残虐异族,我华夏之民难免会深陷险境,惨遭他族蹂躏,究其原因,则是我辈不修术,技之道,以权术治人心,纵横捭阖,从而强盛武力,制敌先机,而后以应世之技精研超越西夷的火枪,火炮等争雄之器,并不断革故鼎新,使我华夏之技永葆天下诸国之上,则内可保华夏山河,外可制霸天下诸国,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教主学识卓然,自然明白老夫所言。而现在,欧罗巴诸国的混战已过泰半,待战事完结,诸国为体恤民生,补充国力,则必然东来寻衅与我大明开战,只因在西夷眼中,如今的大明已成了愚昧,贫穷,卑微,懦弱的代名词,只要战舰所到之处,必能劫掠丰富,满载而归,进而瓜分华夏,宰割九州,所以,这百年之间,系我华夏生死存亡之关键,大明不能乱,九州更不能乱,但请张教主以我四万万华夏子民为重,摒弃前嫌,助大明皇室一臂之力。”徐启同说着向张无尽深深一揖,神情真挚而诚恳,以堂堂帝师之尊而行此大礼,这天下间除了当今天子之外只怕也只有这位教众三万的大光明教教主了。
见徐启同施礼,张无忌并未出手阻拦,只是负手而立站了许久,才缓缓说道:“徐大人护守华夏之心,张某深感佩服。昔年,我大光明教千万教众曾在元末战乱时,为驱逐鞑虏,恢复汉室立下过不朽功勋,但太祖皇帝忌惮我大光明教势大,遂以妖惑之名禁绝我教,屠戮我教众子弟达三十万众,我大光明教一脉与朱明更成死敌,此为帝室专权之祸。但时移世易,若有外虏入侵,欲谋我汉室江山,我教绝不会作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蠢事。当今天子的富国强兵之决心在下看在眼里,虽有匡扶之心,但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我大光明教中依旧顶着叛逆之名,徐大人让我三千万教众如何信服,而且累世之仇,更非一日所能消解,若当今天子当真有心,当知如何作为,在下且与徐大人订下三年之约,若当今天子能表明悔过,宽容之诚心,我大光明教一脉当助朝廷一臂之力。但张某心中所守护与信奉的,并非一朝之天子,更非一国之信重,而是这华夏土地上的四万万生民,但有一日,帝王荒虐,家国不兴,则我大光明教三千万教众必是推翻旧朝,建立新朝之先锋,我大光明教历代教主则是历朝社稷之监视者,无论是谁当朝,但有行差踏错,则我大光明教必行矫正,若有官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我教中弟子必将其严惩,这即是张某心中所愿,以一教之力而行以武犯禁之事,致天下生民于平安喜乐之境,方不负我武者襟怀。”张无忌一语说完,垂然而坐,神情间俱是心怀天下苍生的悲悯。在场之人听了张无忌的言语,皆为其襟怀气度所折服,纷纷露出敬重神情。
“今日能听张教主一席言语,当浮人生一大白。”徐启同拊掌而笑,举起手中酒杯,道:“老夫敬张教主一杯,无论以后时局如何,但凡秉持张教主之理念者都是我隆庆山庄座上贵宾,老夫随时扫榻以迎。”
“徐大人抬爱之情,张某铭感五内,请!”张无忌拿过酒杯,与徐启同举杯而饮,空气中弥漫着理想主义者的荣光与英雄惜英雄的相知,及至许多年后,当在场之人回忆起这一晚的种种情形时,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似历历在目,身居崇高理想的求道者往往有这样的魅力,与其说是魅力,不如说是至圣之道的荣光。
过了一会儿,张无忌道:“方才张某所言之事还请徐大人费心,你我时下尚是敌对,张某这便回去了。徐兄,你我有缘,江湖再见。”张无忌向徐昭抱了抱拳,随即带着慕容从容离去。
须臾,但见两条身影自月光下映照出的淡淡的剪影,整个天地又复沉寂。
“啪啪啪”清脆的掌声自密室中渐渐传出,当今天子朱祁钰携宣王朱炽,内阁首辅张居正依次走入了偏厅,徐氏父子见了,急忙行礼,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诸位免礼。”朱祁钰挥了挥手,端坐于方才张无忌坐的红木椅上,道:“江湖传闻,都说当今魔教之主张无忌身怀麒麟之才,乃是百年以来,魔教第一英雄,今日一见当真不凡。太傅,为魔教昭雪一事你怎么看?”
“魔教一脉起于波斯,乃是不逊于西夷天主教,天竺佛教的世界三大教派之一,传入我中土已有千年,其经典教义已卓然成势,杀之不尽,灭之不绝,宜抚不宜剿。”徐启同见天子微微颔首,顿了顿,又道:“方才陛下已听了微臣与张无忌的谈话,那张无忌既有保家卫国之心,又有三千万教众为其挥使,倒不如遂了张无忌的愿,令其为国效力,以抗西夷。而且这大光明教另有一层用途,想大光明教在波斯被奉为国教,我们可利用中原一脉与波斯总教的关系,联合波斯帝国,共同抗击欧罗巴诸国的袭扰,减轻我朝压力。”
“太傅之计甚好,只是方才张无忌说要做朝廷的监视者,以武犯禁,这却是天下变乱之源,当如何解?”朱祁钰神色深沉地问道。
“历朝社稷,皆以民心而定,如张无忌所说的以武犯禁,若是顺应民心民意,陛下纵是下旨清剿,必当剿之不尽,但张无忌之流一旦错杀无辜,行差踏错,不用朝廷动手,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必将群起而攻之,以收清正之名,更何况失德之君最忌于如芒在背的监察之剑,陛下乃至圣明君,所行所为皆是为天下生民计,无愧于心,又何惧窥监之人,微臣若有失言之处,但请陛下治罪。”徐启同说完,跪伏于地,静静地等待着天子的裁决,身后的徐睿,徐昭二人亦随其父跪伏于地,纵然徐氏兄弟人才华卓绝,心性坚韧,但听了方才父亲言语,俱是神色微变,隐隐有冷汗透出,由此可见,这帝家之威如莫测雷霆,令人思之生寒。
不见丝毫犹豫,朱祁钰展颜一笑,伸手扶起徐启同道:“古人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太傅所言皆是为大明社稷考虑,何罪之有,何况古人刺政,谓之美刺,朕既有雄心开拓大明鼎盛之世,如何会容不下张无忌这根乡野之刺,无愧者无畏,唯有那些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的残虐之主才会容不得狂傲之人,朕之用人,当效唐太宗海纳百川的气量,太傅谋国至诚,朕心甚慰。”
“陛下心胸如海,必当成为一代圣主明君,微臣得遇陛下乃苍天眷顾。”徐启同激动地说道。
“太傅过谦了,今日能见得大光明教教主,朕收益良多。太傅与张教主约定之事,朕知道如何行事,决不有负太傅与张教主的信重。夜已深了,太傅早些休息。”朱祁钰说完,行了个弟子礼,随即踱步出了偏厅,向自己的居所行去。身后的宣王朱炽与宰辅张居正随之出房门。
夜更深了。
自离开隆庆山庄后,张无忌与慕容一路疾行,约莫两刻之后,即已行至一处山坳处,红艳艳的篝火映照出几个淡淡的身影,正是大光明教麾下修罗王徐天正等人。诸人见张无忌毫发无伤地回来,都轻轻吁了一口气,等张无忌走到近前,众人已将所有的担心忧虑都已收拾干净,向张无忌行礼道:“属下参见教主。”
“诸位免礼。”张无忌扶起了徐天正,并向众人挥了挥手,旋即道:“传令焰火系弟子,召本将五行旗主,一十六方祭酒,八大长老以及五散人,四法王,左右护法齐聚大光明顶,于十五日后召开明道大会,若有不遵号令者,一律教规处置。”
“我等领命!”徐天正领了号令,又问道:“此次隆庆山庄之事,我等当如何行事,请教主示下。”
“秘密撤离所有教众,那翼王石达开既有谋略,本教不妨坐山观虎斗,称量一下太平教的实力。切记,这次与太平教接触的所有教众都要查问清楚,绝不能让太平教有任何可乘之机。”张无忌的眸眼间陡地闪过一丝杀机,穿过沉沉地黑暗,直望向天地之南,在那里,号称十万兵甲的太平军已吹响了杀伐的号角,淡淡的血腥之气似乎穿过关山万里遥遥飘来。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