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2章 皇帝还朝
朱由校前世曾经看过一位著名历史学家的文章,这位学者写道:“以史为鉴”是中国的传统,可惜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以外,成了地道的哈哈镜。
历史学家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在明清交替时,明廷不少文官武将都投降清廷,剃发改制。拒不剃发,以死自誓者为数也不少。在大敌来临之时,有些“忠臣”不是坚决反抗而是选择自杀,这样他们就达到了留名青史的目的。这种所谓的“忠臣”一生好名,与其说是以身殉国,不如说是以身殉名。从征服者的清朝来说,自然最喜欢这种表率人物。朱由校不喜欢这类绣花枕头,他喜欢的是为民族存亡反抗到最后的硬汉——比如说眼前的阎应元。
满清朝廷压迫汉民,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手段强迫汉人改变自己的文化习惯。面对野蛮的鞑子,江阴百姓做出了“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的决定,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领导义民反抗清军的领袖就是江阴城的原任典史阎应元。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军统帅多铎见江阴蕞尔小城竟敢于抗命,派降将刘良佐领兵数万来攻打。刘良佐屡攻不下,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书信劝降,甚至亲自来到城下现身说法,要阎应元投降。阎应元在城头痛斥刘良佐的背叛明朝,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刘良佐无言以对。
多铎随后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领所部兵马协助进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夷大炮前往攻城。江阴的抗争从六月初五开始,在此之后,阎应元多次派人出城联络各地义师,却始终没有等到援兵。坚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军集中大炮轰击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阎应元不屈遇害。
清军攻破江阴城以后,义兵没有投降还在拼死巷战,最后屠城三日,城内百姓只剩下五十三人。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阴百姓的抗争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朱由校前世读到阎应元的事迹时,他觉得非常感动,如今英雄就在眼前,更让他激动、振奋不已。
皇上强行冷静下来,用尽量心平气和的语言跟阎应元讲话:“阎应元,听左大人说你有一身的好武艺,这是真的吗?”
“回陛下,草民从小习武,打起架来,六七个壮汉近不了我的身。草民从小练习射箭,臂力过人,我能拉开一百五十斤的硬弓,百步穿杨不在话下。”阎应元非常自信地回答皇帝的询问。
“你可曾学过什么文章典籍吗?”
“回陛下,草民熟读过的典籍只有《论语》和《孙子兵法》,其他的典籍也读过,但只是粗学大意、不求甚解罢了。”
“为何单单研习《论语》和《孙子兵法》呢?”
“回陛下,《论语》教会草民处世之道和做人的基本,《孙子兵法》教会草民应敌的谋略计策。”
“说得不错,现在正是国家用兵的时节,辽东战火不停,其余的边疆隐患内地草寇都在伺机而动,阎应元你可愿意参军为国效力,在沙场上建立功勋,在青史上留下威名。”
“陛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草民愿意从军报国,只是家中父母健在。所以我还有些顾虑。”
“这个你不必担心,朕会派人将你的父母接到京城,给他们一个舒适而体面的生活。”
“谢陛下,草民愿意为我大明天下征战沙场、马革裹尸。”
皇帝微微一笑,感叹自己真是捡到宝了。他让曹化淳紧急安排回京城的快船。天子在济宁城多呆了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与徐霞客畅谈天下大势。徐霞客提醒皇帝,他去过贵州探访当地的山水,他发现贵州土司心存不轨,想反抗明朝廷的统治。
徐霞客还去过陕西西安府登太和山,他说道当地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说到具体情形竟潸然泪下。朱由校也很受触动,了解了不少民情。
畅谈过后,朱由校让徐霞客留在济宁协助左光斗治河,他派一队锦衣卫去接徐霞客和阎应元的父母进京城。皇上自己和阎应元以及护卫们乘快船走运河回京城,在聊城,朱由校想起在济南有两艘御船,上面还装着不少财物,他让锦衣卫千户王阳武去召回那两艘船,皇上毫不停歇准备回朝执政。
出来的时间很长,主要是微服私访花了不少时间,回去的速度就非常快,朱由校乘快船没有几天的功夫就回到了京城。
紫禁城的文华殿里,孙承宗正在长吁短叹,叹气的原因是最近内阁收到的奏章十封里有八封是在弹劾当今的内阁首辅。弹劾的内容非常激烈,不少官员指责孙承宗任意扩军、招兵买马,安排心腹担任京军要职,无故屠戮过往行商,是当今的王莽、曹操和司马懿。孙承宗在内阁根本就待不住了,只好跑到文华殿避避风头。
这些弹劾奏章都是东林党和与晋商交好的一部分官员写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到处散播首辅大人要造反当皇上的谣言。东林党有三个人反对这样做,他们是杨涟、刘一燝和黄尊素。杨涟认为查无实据,不可造谣诽谤;刘一燝认为现在国家大局稳定,虽然皇帝经常不走寻常路,干出一些脱线的事,但目前来讲维稳是最好的;黄尊素认为皇帝极度信任孙承宗,弹劾他没有成功的希望。
礼部尚书袁可立在文华殿也有自己的书房,他知道内阁首辅最近这些天非常不好过。他来安慰孙承宗,说皇上慧眼如炬,不会冤枉自己的重臣。内阁首辅摆摆手,苦笑道:
“礼卿,你不必安慰我了。三人成虎啊,假的也变成真的了,我孙承宗只能等皇上回来秉政,我写辞官的奏章才能证明我的清白。礼卿,你才华横溢、见识深远,我会在辞官前举荐你为内阁首辅。”
“稚绳,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袁可立不是落井下石的小人,皇帝回来,我会为你辩解讲清事实的。”
“没办法,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吗,谁都有辞官的那一天!”孙承宗说完就瘫坐在椅子上。
“谁要辞官啊,大明首辅要是辞官,朕的朝廷还怎么管啊!”一个响亮爽朗而又熟悉的声音在帝师耳旁响起。朱由校风风火火的迈进文华殿的里门,来到两位社稷之臣的面前。
大明天子回到了紫禁城,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执掌朝政。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历史学家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在明清交替时,明廷不少文官武将都投降清廷,剃发改制。拒不剃发,以死自誓者为数也不少。在大敌来临之时,有些“忠臣”不是坚决反抗而是选择自杀,这样他们就达到了留名青史的目的。这种所谓的“忠臣”一生好名,与其说是以身殉国,不如说是以身殉名。从征服者的清朝来说,自然最喜欢这种表率人物。朱由校不喜欢这类绣花枕头,他喜欢的是为民族存亡反抗到最后的硬汉——比如说眼前的阎应元。
满清朝廷压迫汉民,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手段强迫汉人改变自己的文化习惯。面对野蛮的鞑子,江阴百姓做出了“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的决定,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领导义民反抗清军的领袖就是江阴城的原任典史阎应元。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军统帅多铎见江阴蕞尔小城竟敢于抗命,派降将刘良佐领兵数万来攻打。刘良佐屡攻不下,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书信劝降,甚至亲自来到城下现身说法,要阎应元投降。阎应元在城头痛斥刘良佐的背叛明朝,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刘良佐无言以对。
多铎随后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领所部兵马协助进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夷大炮前往攻城。江阴的抗争从六月初五开始,在此之后,阎应元多次派人出城联络各地义师,却始终没有等到援兵。坚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军集中大炮轰击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阎应元不屈遇害。
清军攻破江阴城以后,义兵没有投降还在拼死巷战,最后屠城三日,城内百姓只剩下五十三人。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阴百姓的抗争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朱由校前世读到阎应元的事迹时,他觉得非常感动,如今英雄就在眼前,更让他激动、振奋不已。
皇上强行冷静下来,用尽量心平气和的语言跟阎应元讲话:“阎应元,听左大人说你有一身的好武艺,这是真的吗?”
“回陛下,草民从小习武,打起架来,六七个壮汉近不了我的身。草民从小练习射箭,臂力过人,我能拉开一百五十斤的硬弓,百步穿杨不在话下。”阎应元非常自信地回答皇帝的询问。
“你可曾学过什么文章典籍吗?”
“回陛下,草民熟读过的典籍只有《论语》和《孙子兵法》,其他的典籍也读过,但只是粗学大意、不求甚解罢了。”
“为何单单研习《论语》和《孙子兵法》呢?”
“回陛下,《论语》教会草民处世之道和做人的基本,《孙子兵法》教会草民应敌的谋略计策。”
“说得不错,现在正是国家用兵的时节,辽东战火不停,其余的边疆隐患内地草寇都在伺机而动,阎应元你可愿意参军为国效力,在沙场上建立功勋,在青史上留下威名。”
“陛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草民愿意从军报国,只是家中父母健在。所以我还有些顾虑。”
“这个你不必担心,朕会派人将你的父母接到京城,给他们一个舒适而体面的生活。”
“谢陛下,草民愿意为我大明天下征战沙场、马革裹尸。”
皇帝微微一笑,感叹自己真是捡到宝了。他让曹化淳紧急安排回京城的快船。天子在济宁城多呆了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与徐霞客畅谈天下大势。徐霞客提醒皇帝,他去过贵州探访当地的山水,他发现贵州土司心存不轨,想反抗明朝廷的统治。
徐霞客还去过陕西西安府登太和山,他说道当地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说到具体情形竟潸然泪下。朱由校也很受触动,了解了不少民情。
畅谈过后,朱由校让徐霞客留在济宁协助左光斗治河,他派一队锦衣卫去接徐霞客和阎应元的父母进京城。皇上自己和阎应元以及护卫们乘快船走运河回京城,在聊城,朱由校想起在济南有两艘御船,上面还装着不少财物,他让锦衣卫千户王阳武去召回那两艘船,皇上毫不停歇准备回朝执政。
出来的时间很长,主要是微服私访花了不少时间,回去的速度就非常快,朱由校乘快船没有几天的功夫就回到了京城。
紫禁城的文华殿里,孙承宗正在长吁短叹,叹气的原因是最近内阁收到的奏章十封里有八封是在弹劾当今的内阁首辅。弹劾的内容非常激烈,不少官员指责孙承宗任意扩军、招兵买马,安排心腹担任京军要职,无故屠戮过往行商,是当今的王莽、曹操和司马懿。孙承宗在内阁根本就待不住了,只好跑到文华殿避避风头。
这些弹劾奏章都是东林党和与晋商交好的一部分官员写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到处散播首辅大人要造反当皇上的谣言。东林党有三个人反对这样做,他们是杨涟、刘一燝和黄尊素。杨涟认为查无实据,不可造谣诽谤;刘一燝认为现在国家大局稳定,虽然皇帝经常不走寻常路,干出一些脱线的事,但目前来讲维稳是最好的;黄尊素认为皇帝极度信任孙承宗,弹劾他没有成功的希望。
礼部尚书袁可立在文华殿也有自己的书房,他知道内阁首辅最近这些天非常不好过。他来安慰孙承宗,说皇上慧眼如炬,不会冤枉自己的重臣。内阁首辅摆摆手,苦笑道:
“礼卿,你不必安慰我了。三人成虎啊,假的也变成真的了,我孙承宗只能等皇上回来秉政,我写辞官的奏章才能证明我的清白。礼卿,你才华横溢、见识深远,我会在辞官前举荐你为内阁首辅。”
“稚绳,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袁可立不是落井下石的小人,皇帝回来,我会为你辩解讲清事实的。”
“没办法,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吗,谁都有辞官的那一天!”孙承宗说完就瘫坐在椅子上。
“谁要辞官啊,大明首辅要是辞官,朕的朝廷还怎么管啊!”一个响亮爽朗而又熟悉的声音在帝师耳旁响起。朱由校风风火火的迈进文华殿的里门,来到两位社稷之臣的面前。
大明天子回到了紫禁城,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执掌朝政。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