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一碗水难端平
张老爷子和张老太太蔡氏坐在主位,张老爷子左手边是张老三一家,张安仁和老三媳妇,老三媳妇的怀里抱着三岁的女儿小桂花;右手边是张老大一家,张安平和媳妇王氏,王氏嫁进张家的时间最久,前面生了两个丫头,最后拼命才生下了个儿子,取名柱子,今年三两岁,大女儿今年刚成婚,旁边的女娃小娟是她们的小女儿,比初夏大五岁。
离主座最远的是初夏这一世的一家三口,父亲张安民,母亲刘氏,坐在两人中间的则是张初夏。
如果一视同仁,那么座位应该按长幼顺序;以主为尊,以左为贵,从这座位的顺序,也能看出来谁在这家里受欢迎。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一碗水太难端平,前世她就看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从她这些天的观察来看,张老爷子和蔡氏对小儿子是真爱,对老大一家也还不错,相比之下,自己一家就是炮灰。
她还记得以前有个研究,家里有三个小孩,最小的孩子往往是获得父母最多疼爱的,因为小被宠爱;而老大,因为初为父母,所以付出的也多点;而作为中间出生的老二,往往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
她只能用这个结论来解释为什么自家爹没有其他两个叔伯受张老爷子和蔡氏欢迎。
以前看古装剧,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王公贵族,衣着鲜亮华丽,长裙飘逸,少见贫农形象,书里的描写也多是粗布麻衣。
张家虽然穷,但在村里也属于生活水平中等的人家,大多数人都穿麻布做的衣服,这是一种以各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布料,透气耐洗,也很便宜,不好的就是舒适度不够;全家除了老三家穿的稍好的棉衣外,基本上都是麻衣。
“吃饭了”,张老爷子出声,率先动起了碗筷,这是吃饭的信号,大家也才开始动起来。
桌面上用大陶碗装的野菜,蒸土豆,以及自家腌制的萝卜,今晚还烙了点葱饼,算是加餐。
农家惜油,自家地里种点油菜,成熟后大部分卖掉,小部分运到镇上的炼油作坊里榨油,就这一点油,要管一年,要是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菜里能有两滴油就不错了。
老太太蔡氏开始给大家打粥,勺掌握在蔡氏的手里,每天由蔡氏进行分配,粥少人多,碗里有多少,能不能吃得饱,那就得看蔡氏了。
先给张老三一家,再给老大一家,最后才轮到初夏一家,锅里的粥已经没有多少,舀起来的时候勺子还抖一抖,这让她想起前世在大学里的食堂阿姨,每次打饭的时候,都喜欢这样操作一番,生怕食物给多了。
给张安民的还好点,刘氏和初夏的都快能映出人脸了。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张安民见女儿的碗里没有多少,便准备把自己碗里的粥分点过去。
初夏护住自己的碗,“爹,不用,你干活了多吃点,我人小吃的少”,她怎么好意思要?张安民干活那么累,本来他碗里的粥也不多,就那么一点,估计也吃不饱。
“别管她的,一个丫头片子,又不干活,还想吃多少,给她吃?明天你有力气下地干活?”老太太蔡氏斜眼一挑开口说道。
“初夏她爹,娘说的对,你别管她”,刘氏心疼丈夫,也心疼女儿,可老太太说的对,丈夫是家中的劳动力。
张安民在刘氏的眼神下将碗收了回来。
“鱼,我要吃鱼”,大伯母王氏怀里抱着的栓子手里握着筷子叫了起来。
“乖孙子,想吃鱼啊,明天让你二叔叔去抓好不好?”老太太听见小孙子要吃鱼,给他碗里夹了一块饼哄逗着。
“不,我就要现在吃。”
家里四个女娃,只有栓子一个男孙,又是长孙,自然很受张老爷子和蔡氏的喜欢;对于老大家来说,这是老来子,更是当做宝贝,孩子被养的有点娇惯。
王氏假意拍拍儿子,“听奶奶的话。”
“咱们栓子人小福气好,看你奶奶多疼你啊,想吃鱼就让你二叔叔去抓,平时大家都吃不到呢”,坐在王氏对面的老三媳妇似笑不笑的说。
张老三媳妇人虽然长得一般,但是比她的两位嫂子会收拾打扮,加上不怎么做家务活,人看起来比较年轻,身上穿的是新做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根钗子,走起路来头上的钗一摇一晃的。
作为最小的媳妇,会说话,经常哄得蔡氏开心,加上娘家条件比较好,三婶嫁过来的时候可是带着不少的嫁妆,所以一开始,三婶在三个媳妇中是最受偏爱的。
可老人盼的就是子孙满堂,张家香火能延续,自己生了个丫头后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而大房却生了个儿子,这让三婶很不爽。
“看弟媳这话说的,爹娘什么时候不疼小桂花了?”
初夏喝着碗里的粥,看着王氏和三婶之间你来我往。
这个时候,碗里出现了一块饼,她侧头一看,正是刘氏偷偷夹过来的,而她注意到,刘氏的碗里只有点野菜。
放了点油和葱花的饼闻着真的好香,这对于这段时间天天吃清汤寡水的她无疑是个诱惑,猛的一口吃下去,味道真好。
张安仁吃完饭率先将碗搁在桌上,“爹,娘,我这胳膊今天干活的时候好像伤到了,明天我就不下地干活了,想在家休息。”
“老三,伤哪了?要不要紧啊”,老太太蔡氏一听问道。
“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
张安仁的皮肤比家里其他人要白,从小没怎么干活,张家是想把他当做官老爷来培养的,为了他读书,从小没少给他花银子,可临到了,连个童生都没考上,读了十几年书,最后在村里做了个教书先生。
但是村里本身比较穷,读书需要的银子可不少,能让孩子读书的人家也不多,所以教书先生的名声听着好听又比做农活轻松,但实际上没有多少钱,所以张安仁的收入不多,教书之余也要帮家里从事生产。
张安仁哪里是受伤了,只不过是想找个借口休息,农活又重又累,虽然他也没干多少。
张老爷子吃饭的时候喜欢喝点杂粮酒,这种杂粮酒是最便宜的,他喝掉碗里的酒才说,“那老三就明天休息,老二你明天早点起来下地干活。”
“爷,我爹他也受伤了,背上肿了好大一块”,初夏听张老爷子这样说,将张安民背后有伤的事情也讲了出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离主座最远的是初夏这一世的一家三口,父亲张安民,母亲刘氏,坐在两人中间的则是张初夏。
如果一视同仁,那么座位应该按长幼顺序;以主为尊,以左为贵,从这座位的顺序,也能看出来谁在这家里受欢迎。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一碗水太难端平,前世她就看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从她这些天的观察来看,张老爷子和蔡氏对小儿子是真爱,对老大一家也还不错,相比之下,自己一家就是炮灰。
她还记得以前有个研究,家里有三个小孩,最小的孩子往往是获得父母最多疼爱的,因为小被宠爱;而老大,因为初为父母,所以付出的也多点;而作为中间出生的老二,往往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
她只能用这个结论来解释为什么自家爹没有其他两个叔伯受张老爷子和蔡氏欢迎。
以前看古装剧,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王公贵族,衣着鲜亮华丽,长裙飘逸,少见贫农形象,书里的描写也多是粗布麻衣。
张家虽然穷,但在村里也属于生活水平中等的人家,大多数人都穿麻布做的衣服,这是一种以各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布料,透气耐洗,也很便宜,不好的就是舒适度不够;全家除了老三家穿的稍好的棉衣外,基本上都是麻衣。
“吃饭了”,张老爷子出声,率先动起了碗筷,这是吃饭的信号,大家也才开始动起来。
桌面上用大陶碗装的野菜,蒸土豆,以及自家腌制的萝卜,今晚还烙了点葱饼,算是加餐。
农家惜油,自家地里种点油菜,成熟后大部分卖掉,小部分运到镇上的炼油作坊里榨油,就这一点油,要管一年,要是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菜里能有两滴油就不错了。
老太太蔡氏开始给大家打粥,勺掌握在蔡氏的手里,每天由蔡氏进行分配,粥少人多,碗里有多少,能不能吃得饱,那就得看蔡氏了。
先给张老三一家,再给老大一家,最后才轮到初夏一家,锅里的粥已经没有多少,舀起来的时候勺子还抖一抖,这让她想起前世在大学里的食堂阿姨,每次打饭的时候,都喜欢这样操作一番,生怕食物给多了。
给张安民的还好点,刘氏和初夏的都快能映出人脸了。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张安民见女儿的碗里没有多少,便准备把自己碗里的粥分点过去。
初夏护住自己的碗,“爹,不用,你干活了多吃点,我人小吃的少”,她怎么好意思要?张安民干活那么累,本来他碗里的粥也不多,就那么一点,估计也吃不饱。
“别管她的,一个丫头片子,又不干活,还想吃多少,给她吃?明天你有力气下地干活?”老太太蔡氏斜眼一挑开口说道。
“初夏她爹,娘说的对,你别管她”,刘氏心疼丈夫,也心疼女儿,可老太太说的对,丈夫是家中的劳动力。
张安民在刘氏的眼神下将碗收了回来。
“鱼,我要吃鱼”,大伯母王氏怀里抱着的栓子手里握着筷子叫了起来。
“乖孙子,想吃鱼啊,明天让你二叔叔去抓好不好?”老太太听见小孙子要吃鱼,给他碗里夹了一块饼哄逗着。
“不,我就要现在吃。”
家里四个女娃,只有栓子一个男孙,又是长孙,自然很受张老爷子和蔡氏的喜欢;对于老大家来说,这是老来子,更是当做宝贝,孩子被养的有点娇惯。
王氏假意拍拍儿子,“听奶奶的话。”
“咱们栓子人小福气好,看你奶奶多疼你啊,想吃鱼就让你二叔叔去抓,平时大家都吃不到呢”,坐在王氏对面的老三媳妇似笑不笑的说。
张老三媳妇人虽然长得一般,但是比她的两位嫂子会收拾打扮,加上不怎么做家务活,人看起来比较年轻,身上穿的是新做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根钗子,走起路来头上的钗一摇一晃的。
作为最小的媳妇,会说话,经常哄得蔡氏开心,加上娘家条件比较好,三婶嫁过来的时候可是带着不少的嫁妆,所以一开始,三婶在三个媳妇中是最受偏爱的。
可老人盼的就是子孙满堂,张家香火能延续,自己生了个丫头后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而大房却生了个儿子,这让三婶很不爽。
“看弟媳这话说的,爹娘什么时候不疼小桂花了?”
初夏喝着碗里的粥,看着王氏和三婶之间你来我往。
这个时候,碗里出现了一块饼,她侧头一看,正是刘氏偷偷夹过来的,而她注意到,刘氏的碗里只有点野菜。
放了点油和葱花的饼闻着真的好香,这对于这段时间天天吃清汤寡水的她无疑是个诱惑,猛的一口吃下去,味道真好。
张安仁吃完饭率先将碗搁在桌上,“爹,娘,我这胳膊今天干活的时候好像伤到了,明天我就不下地干活了,想在家休息。”
“老三,伤哪了?要不要紧啊”,老太太蔡氏一听问道。
“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
张安仁的皮肤比家里其他人要白,从小没怎么干活,张家是想把他当做官老爷来培养的,为了他读书,从小没少给他花银子,可临到了,连个童生都没考上,读了十几年书,最后在村里做了个教书先生。
但是村里本身比较穷,读书需要的银子可不少,能让孩子读书的人家也不多,所以教书先生的名声听着好听又比做农活轻松,但实际上没有多少钱,所以张安仁的收入不多,教书之余也要帮家里从事生产。
张安仁哪里是受伤了,只不过是想找个借口休息,农活又重又累,虽然他也没干多少。
张老爷子吃饭的时候喜欢喝点杂粮酒,这种杂粮酒是最便宜的,他喝掉碗里的酒才说,“那老三就明天休息,老二你明天早点起来下地干活。”
“爷,我爹他也受伤了,背上肿了好大一块”,初夏听张老爷子这样说,将张安民背后有伤的事情也讲了出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