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最新章节 >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二部 开放年代 三五、华西常青

  华西村被视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榜样。和大邱庄以及南街村一样,华西村领悟出富裕的秘诀在于发展工业。华西村属于江苏省江阴管辖。距离上海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江阴,本身也是一个经济极度发达的县级市。因为它发达的经济和它的乡村建设,华西村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1961年,华西村正式组建。33岁的吴仁宝成为这个新村庄的党支部书记。“招财进宝,为富要仁”,后来,一个记者在一篇关于吴仁宝的报道中,这样解释这个村官的名字。但是在40多年前,没有人会把这个江南小村同招“财进宝”和“财富”联系到一起。人们能够想到的只是这个拥有667名农民和841亩耕地的村庄,是如何破败,想到它的茅草屋、泥垛墙和弯曲的村间泥泞小路。

  不过到了2003年时,这个位于苏南的江南小村的村办工厂销售额已经达到106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个百亿村。2006年时,华西村的固定资产总额超过了160亿元人民币,全村销售额超过400亿,纳税额达到7亿元。华西村村办的60多家企业,生产着1万多种产品,其中有些产品还远销到海外。它还把“天下第一村”的头衔从另一个著名的村庄天津大邱庄头上抢了过来。和曾经风光无限的大邱庄不同,华西村和吴仁宝一直挺立在苏南的大地上,不卑不亢,但却不断发展。当包括大邱庄在内的中国著名村庄都已经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时,华西村仍然作为天下第一村吸引来无数游人;只要80岁的吴仁宝愿意讲话,他仍能够占据众人的注意力。

  和大多数中国著名的村庄一样,华西村的著名也是由于它很适时地出现在时代为表演者搭建的舞台上。只是和大多数中国著名的村庄不同的是,华西村似乎总是很适时的出现在这个舞台上,无论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已经多么不同,它总能准确地跟着音乐的节拍起舞。从华西村诞生和吴仁宝当家之后,它在每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是中国农村中的先进典型,从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到科学种田典型,到乡镇企业典型,再到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每一次风向的转变华西村和吴仁宝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无论是政治上的风向,还是经济上的。

  1964年,吴仁宝带领着华西村民改造华西河山,他们踏遍全村1300多块土地和40多条河流。“到1972年,华西搬掉了984条田岸,削平了57个土墩,填平了39条废河沟渠,挑走了110万立方米土,把原来1300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400多块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大田”,新华社的报道中说。官方报道的语气和华西的业绩,都让人想起陈永贵领导下的大寨如何削山造田,或者红旗渠如何改造河山。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吴仁宝也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劳动模范,华西村也只能是一个被政治表彰的典型。但是1968年的吴仁宝却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农业,华西可能永远无法摆脱穷困命运,那一年,华西人口比1961年建村时增加了142个,可是土地却只增加了6亩。这是一个典型的马尔萨斯似的命题。如果不寻找新的出路,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增长不能匹配,对于村庄来说前途只能是贫穷,对于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而言,结局必然是战争和瘟疫。

  和比他小两岁的禹作敏一样,吴仁宝选择了创办工厂的方式。他也相信,无工不富。只是在1968年这种做法其时相当于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他带着20个村民就办起了一个小五金厂。“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就进了工厂。”吴仁宝的儿子回忆说。

  结果,等到1978年小五金厂可以不再遮掩,浮出水面时,它已经为华西村贡献了135万元的利润。吴仁宝盘点家产时,华西村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另外还存着三年的口粮。后来,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学习安徽凤阳的小岗,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到了工业甜头的吴仁宝却当机立断,办了一个给农田打农药用的喷雾器厂,1984年一年这个喷雾器厂就赚了200万。此后,钢铁、毛纺、冶金,华西村的工厂越办越多。到了1988年,华西村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了1个亿,成为当时少有的亿元村。

  吴仁宝最漂亮的一役是他在1992年做出的借款囤积原材料的决定。这年的3越1日凌晨两点多,上床休息之前,65岁的吴仁宝在《深圳特区报》和《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邓小平南巡的报道。吴仁宝马上通知华西村的村干部和村属各家工厂的厂长到华西南院宾馆403会议室开会,“我看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马上就要到来!我们华西村如果不抓住这一次机遇,就会痛失一百次的腾飞机会!为此,我提出当前我们华西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四个字……借钱吃足!”华西村动用一切自有资金,大量囤积生产原材料,一向坚持“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吴仁宝,甚至亲自出马找到无锡市市长,借到了2000万外债。用这些钱,华西购进了万余吨钢坯和千吨铝锭及数百吨电解铜。结果,华西村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

  华西村还用自己的品牌生产了名为“华西村”的香烟。1995年前后,仅仅华西村香烟一项,华西村没有投入一分钱,就拿到了大约2000万的纯利润。1999年,华西村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市的村中,融资2.9亿。2002年,华西村投资12亿,在河北唐山建立起产量120万吨的钢铁厂“北钢”。历来不容民营企业染指的烟草、2002年稀缺的上市名额以及大都为国有企业盘踞的钢铁业,华西村能够做到这些,同吴仁宝和华西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经济上的收益也带来了村民们生活的改善。华西是全国第一个别墅村,第一个轿车村,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电脑村。吴仁宝还把华西建成了一个外界看来有些古怪的游乐园。华西内有花费2000多万元铸造、重达140吨的世界第一大钟,还有世界第一大鼓。华西村庆祝建村35周年的时候,吴仁宝用了1.2亿元,两年半时间修建了一个亦中亦洋的华西金塔。由于吴仁宝说华西村只收意见不收礼品。前来祝贺的单位于是都不带礼品,只为华西村建的金塔送来配套的石狮子。这些狮子就成了华西的狮子林。华西还建起了24孝博物馆。华西甚至还模仿着世界各国的知名建筑,在华西村内和华西周围建起了长城、白宫、悉尼歌剧院……

  华西村为何能够常青不衰,1997年前后,有一次吴仁宝在报告中自己解释说:“一个单位要健康长寿,我的体会是三点:一要有自主权,二要有自知之明,三要有高度的事业心。我们华西人既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我们要相信下一代,一定能一代胜过一代,但主要责任在我们这一代。我工作了30多年,人家问我的成功秘诀是啥?我说,实事求是。前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当第一把手最难。30多年来,我长期当村官,也当过乡官、县官,经历了一个‘听、顶、拼、醒’的曲折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路线上从不实事求是,走向实事求是的过程。五十年代‘听’。那时年纪轻,没有经验,官比吴仁宝大的话都听,上面说啥就做啥,照搬照套。大跃进,放卫星,跟着说蠢话干蠢事。1958年报产量,人家报粮食亩产一万斤,我报三千七百斤,批评人家报的是假的,我报的虽然比人家低,但也是假的。搞积肥铲脚泥,新房坌五寸,老房挖一尺,结果老百姓吃苦头,后来看看不行了,不干这些蠢事了。青年人说,你吴仁宝有这么多缺点,我说青年人不要见笑我,如果你们也不讲实事求是,今后犯错误要大于我。六十年代‘顶’。开始是硬顶,一听到不符合实际的事情,就当面顶回去,结果上面说‘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独立王国,这还了得’,眼看实事求是要明‘吃亏’,自己丢掉乌纱帽无所谓,农民要吃大苦头,后来就硬顶改软顶,当面坚决答应,谢谢领导关心,背后决不执行。因为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鞭长莫及,‘口头落实’就等于‘行动落实’了。当然,过去办事缺乏实事求是精神不能全部怪上级领导,下面基层干部也有责任,汇报讲好的,视察看好的,参观的路线定好的,上面不按指定的路线参观,心里还有意见。七十年代‘拼’。那时,头戴村支部书记和县委书记两只乌纱帽,担子重、压力大,于是大干社会主义,拼命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以粮为纲,两熟改三熟,平整土地,开河筑路,河里沟里都种稻。什么都拼着命于,既有干对的,也有干错的,干对的多,错的少。八十年代‘醒’。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什么事情都得从实际出发,对的坚持,错的改正,所以,华西从八十年代以来,就发展很快,变化很大。”

  如果和禹作敏做比,吴仁宝显然更能体现东方式的生存智慧,“我们根据华西村的特点,抓住两点不放:一是集体、个人越富,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二是赞扬声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看到不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吴仁宝总是把身段放得很低,在政治上从不树敌,对任何来访者都笑容满面、点头作揖。今天通往华西的路上,树立的大标语牌仍然是:欢迎来到中国江苏无锡江阴华西,尽管华西村的名声可能要比它上面的两个行政区划无锡和江阴大得多。

  禹作敏经常想在政治上和陈永贵比较,陈永贵后来官至国务院副总理。而当时身为江阴县委书记和中共江苏省省委委员的吴仁宝,在1980年5月意外落选江阴党代会代表之后,坚持要求回华西村,从此一直不再图谋政治职务上的进取,但却一直为自己保持极高的政治威望。

  禹作敏大红大紫之时,大邱庄的访客欲见庄主一面而不得。华西村的旅游项目中却有一项,就是老书记吴仁宝出门见客。在每周一个特定的时刻,吴仁宝会出现在大礼堂的讲台上,对台下的来访者做一场报告,之前,主持人会用吴仁宝和华西村的名义欢迎来访的客人,其中稍有头脸者还会叫出名字来。接下来,吴仁宝就坐到台上,操着一口江阴土语讲话,旁边他的助手几乎是同声把他的发言翻译成普通话。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对参观来访的领导,华西村还准备了特别的文艺节目。

  吴仁宝的四个儿子,分别叫做协东、协德、协平、协恩,意思是协助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周恩来。2003年时,一直声称自己要干到80岁德吴仁宝卸任,选定了四子吴协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只是在整个江阴,吴仁宝仍然是声望最高的企业家,这位从来没有自己办公室的老人,据说仍然保持着每天出门巡视,走村串厂的习惯。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