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攻战志
自古以来,所谓的“用兵之术”,说白了,就是用兵者如何绞尽脑汁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击敌人短处的方法。所以,无论是身为领军的将领,还是运筹帷幄的两府决策者,在战争之时,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清楚敌我双方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真正含义。
具体以宋军而言,在许多的领域,他们都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优势,而其中最有名的,除了守城术以外,便是水战术了。这一特点,可能也与宋人本身是一个技术民族有关。因为无论是守城还是水战,对于技术水平的依赖性,都是相当高的。
宋军除了众所周知的擅长于内河内湖的传统水战之外,较鲜为人知的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海军的时代,在某一段时间内,宋军曾经拥有相当庞大的海军,甚至还设置了中国史上最早的海军部——沿海制置使司。
但海军的建设并不顺利。较为直接的原因可能令人感到惊讶,南宋最为积极进取,最想恢复中原故土的皇帝与他的大臣们,为了这一未曾实现的雄心壮志,将军费开支大量向陆军倾斜,从而令得急迫性没那么强的海军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不过这并非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一个历史的铁律——人类所有的军队建设,都是以“够用就好”的原则进行的。军队这种东西,向来都是根据它的敌人或者潜在敌人而进行针对性发展的。正是因为在周边缺乏挑战,才令得宋朝海军缺少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反面的证据就是,宋朝海军发展最快的时代,正是宋朝的海防受到最严重挑衅的时代。在宋代,女真曾经是一个在航海领域享有相当声誉的民族,女真海盗曾经是平安日本与王氏高丽最头痛的困扰之一。但在宋金对抗的初期,强大的金兵在宋朝水军面前吃尽苦头;而南宋政府也一次次将大海视为他们最后的庇护所。为了征服南宋,金国的女真统治者们曾经决心重拾这一失落的光荣,组建强大的海军,泛海而下,夹击南宋。这种现实的刺激比什么样的大道理都管用,南宋迎来了一个海军大发展的时代。
在金主完颜亮南侵之时,金军曾以六百艘战船,七万水军(包括水手)的规模,大举南下,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这次海战的结局是,在陈家岛,故岳飞将军的部将李宝将军,凭借着拥有强大火药武器的优势,仅仅以一百二十艘战船,三千弓弩手的兵力,竟然全歼金国海军。
从此以后,来自北方的海上威胁,便几乎仅仅只停留在纸上了。而随着时间推移,宋金力量对比逐渐转换,金国灭亡南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海军的意义也终于降至最低。直至有一天,宋人终于被灭国于海上的战船之上。
呃,这不是我们为历史扼腕叹息的时间,还是来看看拥有十一世纪的强大水军的宋军,究竟是凭借什么建立他们的声誉的吧。
宋军拥有种类繁多的战船,与我们计算排水量的吨位不同,宋军的船舰以“料”或者“石”为单位,在宋代,这两个单位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相信,一料就是一石。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不易理解的,完全不同的系统,更让人感到头痛的是,在宋代,所谓的“民料”和所谓的“官料”是不同的,据说一艘官料为三百料的船,可能相当于民料的六百料船。为了统一,除非特别说明,我们接下来的“料”,都只指民料。
一般相信,宋军拥有的战船,最大的达到两千料级别,大约相当于轻排水量六百吨。这样的庞然大物,每艘船可以载有七八百名士兵与水手。有证据表明,宋军曾经同时拥有至少四十艘以上这样的战船。
而宋军的主战战船,一般是千料级的。轻排水量大约在255吨。这种战船适用于海战,也可以驰骋于大江大河之中,每艘战船一般装载两名艄公,48名水手,25到30人不等的战士。
而数量最多的,则是官料300料的普通船只。它的轻排水量只有100吨左右,主要适用于内河水军之作战。
不过,我必须说明一下,我们对轻排水量的换算,略微有点保守。
事实上,在船只的大小等级上,可能因为无此必要,宋军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标准化,很多船只又是军民两用,所以如果你在宋军的战船中看到140料,50料,560料这样的数据,也请不要太惊讶。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已经感觉到思维混乱,请冷静下来,事实上连大宋枢密院的专家们,对此也很感头痛,所以他们用别的方法来给他们的战船分类。
在枢密院的官僚们眼中,所谓的战船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儿八经列阵打仗的,这种包括楼船、斗舰、走舸、海鹘;另一种是用来潜袭的,这种包括蒙冲、游艇。什么?你说还有别的,抱歉,那是民船好不好?我们的枢密掌军是不管民船的。什么?你说还有八橹战船,先锋战船这样的名目?嗯,请你弄清楚一点,那只是下面将士的俗称,我们枢密院是高级政府机关,我们这里只说学名……
呃,这的确是一种省事的好办法。
还是先来看看枢密院的大人们说的楼船,游艇究竟是啥东西吧……
<strong>楼船</strong>
所谓的楼船,就是船中间建楼,一般是三层。当然,也有建到五层的。船上面有女墙战格,除了战旗以外,到处是弩窗,矛穴,外面有毡子,皮革之类的东西来防火,船楼上面有投石机、檑石、铁汁。此外,拍杆也是必备装置——这是厉害家伙,当年杨素伐陈,陈军十几艘战船就是被这拍杆砸碎的。长一点的楼船,可以在上面跑马来着,简而言之,楼船就是仗着自己船大船高,欺负人家船小船矮。不过楼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遇上暴风,这种又大又笨的船,根本无法控制,所以楼船其实不是特别受到宋军重视。
<strong>斗舰</strong>
斗舰可以视为楼船的精简版,是宋军的主力战船之一。它在船舷上设半人高的女墙,在船中间设战棚,战棚上面又设一层女墙,相当于一艘小楼船。
<strong>走舸</strong>
走舸没有斗舰那么大,它的特点是棹夫特别多,航速比斗舰快很多。一般来说,走舸上面,都是比较精锐的战士。在船中间,都设有金鼓旌旗。
<strong>海鹘</strong>
海鹘船是一种全天候战船,船头低船尾高,船身前宽后窄,舷的左右各有四到八具浮板,可以在风浪中稳定船只,阻挡侧浪,外形看起来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鹘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中,也能进行快速的攻击。这种战舰在唐代发明,但宋军在它的船舷两侧加装了铁板,在船首加装了犀利的铁尖,用以冲击敌舰,称为“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
宋军的海鹘船有大有小,大的据说达到千料级,分成11个水密隔舱,左右各有五橹,能载战士108人,水手42人,完全称得上主力战舰;小的有所谓的“四橹海鹘船”,不过官料140料而已。
<strong>蒙冲</strong>
蒙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攻击型快艇。船形狭长,航速极快,专门用来突袭。这种船用生牛皮蒙背,用桨为动力,前后左右都有弩窗矛穴,用以攻击敌舰。
<strong>游艇</strong>
请不要误会,这只是一种灵活快速的快艇。它的作用主要是侦察,但如果碰上特别有性格的主帅,这小小的游艇就可能成为主帅的座舰!
好了,看了这么多,我们差不多……且慢,且慢……怎么没有车船?怎么没有无底船?还有神舟呢?怎么宋军和唐军的船一模一样?该死的枢密院官僚,原来都是抄杜佑的……岂有此理!
让我们抛开这些官僚,去温州找个造船的工人问问……嗯,原来是这样……水密隔仓、平衡舵、船壳包板、企口拼接、硬式平衡纵帆、桅杆起倒……还有完美的横剖线与斜剖线……嗯,细节决定成败,宋朝的水军经常能在大雷电大暴雨中作战击败敌人,有一部分功劳,的确必须归功于温州、明州的这些造船工人们。
这里,有一个常识,也请诸位不要忘记,帆船时代的木质海船,除菲是铁犁木造的,否则全寿命期也不过九年。而且下水一年以后,就需要开始保养维修。
帆船时代水战最适要的是什么?呃,风向。那最麻烦的是什么?对了,指挥。没有无线电,也没有发明完善的旗语,在战斗中的指挥,是所有水军将领最苦恼的事情,如果平素缺少训练,战斗一旦开始,后面基本上就没主将什么事了……
当然,宋军还是有一个简单的指挥体系的。
在战斗中,各战舰都必须时刻注意主将将旗,将旗向前低垂,同时鼓声响起,就是全军前进,此后将旗会恢复直立;听到钲声响起,就要立即停止前进;如果同时将旗放倒,那就是退兵了。
如果有友军被敌人包围,需要救援,这时就要注意主将的红色大旗,红旗向敌军一点,则可以进兵相救,每点一下,便意味着派出一艘战船;如果红旗向前低垂,那是命令战船缓缓退兵;如果红旗向内点,每点一下,就是命令一艘战船退出战斗。
不过,这种旗语指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水军,在激烈的战场上,也难免会出现批漏。金鼓也一样靠不住,毕竟敌军也要用金鼓指挥的。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展现将领的指挥艺术,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宋军中,也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水军将领,他们会甘冒危险,坐上快艇,在自己的战舰间来回穿梭,直接向每一艘战舰发号施令,指挥调动。这也可能是在这个时代,唯一能展现水军统帅指挥艺术的方式。宋军水军名将虞允文,就是其中的身体力行者。
枢密院只给水军制定了一条战术原则——“帆橹轻便为上”。
这条战术原则,与火炮时代的“大船胜小船,多炮胜寡炮”定律,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事实证明,枢密院的这条定律,在无火炮的帆船时代,是很有道理的。宋军曾经为忽视这条原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将军的大船虽然在初期取得优势,但是当金军灵活快速的小船略加改造,趁着无风的时间出击,仅仅用火箭射帆这一简单的战术,就将韩世忠将军的八千水军烧了个全军尽没!
也许,必须承认,枢密院的官僚们看不起笨重的楼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鉴于宋军的主力战舰都是千料级以上的战船,鉴于宋军常常可以无视暴风骤雨而发动袭击,这些事实也表明宋军并非不重视大船,而应视为他们想在大船与速度、灵活中追求着某种平衡。
对火药武器的大量运用,可以认为是大宋水军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当他们的敌人也掌握了这种武器之后,便也立即成为对宋军的一次挑战。
对宋军水战术的简单介绍,就到这里为止了。最后的总结就是,枢密院的大人们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权柄卷·叄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具体以宋军而言,在许多的领域,他们都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优势,而其中最有名的,除了守城术以外,便是水战术了。这一特点,可能也与宋人本身是一个技术民族有关。因为无论是守城还是水战,对于技术水平的依赖性,都是相当高的。
宋军除了众所周知的擅长于内河内湖的传统水战之外,较鲜为人知的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海军的时代,在某一段时间内,宋军曾经拥有相当庞大的海军,甚至还设置了中国史上最早的海军部——沿海制置使司。
但海军的建设并不顺利。较为直接的原因可能令人感到惊讶,南宋最为积极进取,最想恢复中原故土的皇帝与他的大臣们,为了这一未曾实现的雄心壮志,将军费开支大量向陆军倾斜,从而令得急迫性没那么强的海军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不过这并非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一个历史的铁律——人类所有的军队建设,都是以“够用就好”的原则进行的。军队这种东西,向来都是根据它的敌人或者潜在敌人而进行针对性发展的。正是因为在周边缺乏挑战,才令得宋朝海军缺少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反面的证据就是,宋朝海军发展最快的时代,正是宋朝的海防受到最严重挑衅的时代。在宋代,女真曾经是一个在航海领域享有相当声誉的民族,女真海盗曾经是平安日本与王氏高丽最头痛的困扰之一。但在宋金对抗的初期,强大的金兵在宋朝水军面前吃尽苦头;而南宋政府也一次次将大海视为他们最后的庇护所。为了征服南宋,金国的女真统治者们曾经决心重拾这一失落的光荣,组建强大的海军,泛海而下,夹击南宋。这种现实的刺激比什么样的大道理都管用,南宋迎来了一个海军大发展的时代。
在金主完颜亮南侵之时,金军曾以六百艘战船,七万水军(包括水手)的规模,大举南下,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这次海战的结局是,在陈家岛,故岳飞将军的部将李宝将军,凭借着拥有强大火药武器的优势,仅仅以一百二十艘战船,三千弓弩手的兵力,竟然全歼金国海军。
从此以后,来自北方的海上威胁,便几乎仅仅只停留在纸上了。而随着时间推移,宋金力量对比逐渐转换,金国灭亡南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海军的意义也终于降至最低。直至有一天,宋人终于被灭国于海上的战船之上。
呃,这不是我们为历史扼腕叹息的时间,还是来看看拥有十一世纪的强大水军的宋军,究竟是凭借什么建立他们的声誉的吧。
宋军拥有种类繁多的战船,与我们计算排水量的吨位不同,宋军的船舰以“料”或者“石”为单位,在宋代,这两个单位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相信,一料就是一石。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不易理解的,完全不同的系统,更让人感到头痛的是,在宋代,所谓的“民料”和所谓的“官料”是不同的,据说一艘官料为三百料的船,可能相当于民料的六百料船。为了统一,除非特别说明,我们接下来的“料”,都只指民料。
一般相信,宋军拥有的战船,最大的达到两千料级别,大约相当于轻排水量六百吨。这样的庞然大物,每艘船可以载有七八百名士兵与水手。有证据表明,宋军曾经同时拥有至少四十艘以上这样的战船。
而宋军的主战战船,一般是千料级的。轻排水量大约在255吨。这种战船适用于海战,也可以驰骋于大江大河之中,每艘战船一般装载两名艄公,48名水手,25到30人不等的战士。
而数量最多的,则是官料300料的普通船只。它的轻排水量只有100吨左右,主要适用于内河水军之作战。
不过,我必须说明一下,我们对轻排水量的换算,略微有点保守。
事实上,在船只的大小等级上,可能因为无此必要,宋军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标准化,很多船只又是军民两用,所以如果你在宋军的战船中看到140料,50料,560料这样的数据,也请不要太惊讶。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已经感觉到思维混乱,请冷静下来,事实上连大宋枢密院的专家们,对此也很感头痛,所以他们用别的方法来给他们的战船分类。
在枢密院的官僚们眼中,所谓的战船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儿八经列阵打仗的,这种包括楼船、斗舰、走舸、海鹘;另一种是用来潜袭的,这种包括蒙冲、游艇。什么?你说还有别的,抱歉,那是民船好不好?我们的枢密掌军是不管民船的。什么?你说还有八橹战船,先锋战船这样的名目?嗯,请你弄清楚一点,那只是下面将士的俗称,我们枢密院是高级政府机关,我们这里只说学名……
呃,这的确是一种省事的好办法。
还是先来看看枢密院的大人们说的楼船,游艇究竟是啥东西吧……
<strong>楼船</strong>
所谓的楼船,就是船中间建楼,一般是三层。当然,也有建到五层的。船上面有女墙战格,除了战旗以外,到处是弩窗,矛穴,外面有毡子,皮革之类的东西来防火,船楼上面有投石机、檑石、铁汁。此外,拍杆也是必备装置——这是厉害家伙,当年杨素伐陈,陈军十几艘战船就是被这拍杆砸碎的。长一点的楼船,可以在上面跑马来着,简而言之,楼船就是仗着自己船大船高,欺负人家船小船矮。不过楼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遇上暴风,这种又大又笨的船,根本无法控制,所以楼船其实不是特别受到宋军重视。
<strong>斗舰</strong>
斗舰可以视为楼船的精简版,是宋军的主力战船之一。它在船舷上设半人高的女墙,在船中间设战棚,战棚上面又设一层女墙,相当于一艘小楼船。
<strong>走舸</strong>
走舸没有斗舰那么大,它的特点是棹夫特别多,航速比斗舰快很多。一般来说,走舸上面,都是比较精锐的战士。在船中间,都设有金鼓旌旗。
<strong>海鹘</strong>
海鹘船是一种全天候战船,船头低船尾高,船身前宽后窄,舷的左右各有四到八具浮板,可以在风浪中稳定船只,阻挡侧浪,外形看起来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鹘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中,也能进行快速的攻击。这种战舰在唐代发明,但宋军在它的船舷两侧加装了铁板,在船首加装了犀利的铁尖,用以冲击敌舰,称为“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
宋军的海鹘船有大有小,大的据说达到千料级,分成11个水密隔舱,左右各有五橹,能载战士108人,水手42人,完全称得上主力战舰;小的有所谓的“四橹海鹘船”,不过官料140料而已。
<strong>蒙冲</strong>
蒙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攻击型快艇。船形狭长,航速极快,专门用来突袭。这种船用生牛皮蒙背,用桨为动力,前后左右都有弩窗矛穴,用以攻击敌舰。
<strong>游艇</strong>
请不要误会,这只是一种灵活快速的快艇。它的作用主要是侦察,但如果碰上特别有性格的主帅,这小小的游艇就可能成为主帅的座舰!
好了,看了这么多,我们差不多……且慢,且慢……怎么没有车船?怎么没有无底船?还有神舟呢?怎么宋军和唐军的船一模一样?该死的枢密院官僚,原来都是抄杜佑的……岂有此理!
让我们抛开这些官僚,去温州找个造船的工人问问……嗯,原来是这样……水密隔仓、平衡舵、船壳包板、企口拼接、硬式平衡纵帆、桅杆起倒……还有完美的横剖线与斜剖线……嗯,细节决定成败,宋朝的水军经常能在大雷电大暴雨中作战击败敌人,有一部分功劳,的确必须归功于温州、明州的这些造船工人们。
这里,有一个常识,也请诸位不要忘记,帆船时代的木质海船,除菲是铁犁木造的,否则全寿命期也不过九年。而且下水一年以后,就需要开始保养维修。
帆船时代水战最适要的是什么?呃,风向。那最麻烦的是什么?对了,指挥。没有无线电,也没有发明完善的旗语,在战斗中的指挥,是所有水军将领最苦恼的事情,如果平素缺少训练,战斗一旦开始,后面基本上就没主将什么事了……
当然,宋军还是有一个简单的指挥体系的。
在战斗中,各战舰都必须时刻注意主将将旗,将旗向前低垂,同时鼓声响起,就是全军前进,此后将旗会恢复直立;听到钲声响起,就要立即停止前进;如果同时将旗放倒,那就是退兵了。
如果有友军被敌人包围,需要救援,这时就要注意主将的红色大旗,红旗向敌军一点,则可以进兵相救,每点一下,便意味着派出一艘战船;如果红旗向前低垂,那是命令战船缓缓退兵;如果红旗向内点,每点一下,就是命令一艘战船退出战斗。
不过,这种旗语指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水军,在激烈的战场上,也难免会出现批漏。金鼓也一样靠不住,毕竟敌军也要用金鼓指挥的。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展现将领的指挥艺术,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宋军中,也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水军将领,他们会甘冒危险,坐上快艇,在自己的战舰间来回穿梭,直接向每一艘战舰发号施令,指挥调动。这也可能是在这个时代,唯一能展现水军统帅指挥艺术的方式。宋军水军名将虞允文,就是其中的身体力行者。
枢密院只给水军制定了一条战术原则——“帆橹轻便为上”。
这条战术原则,与火炮时代的“大船胜小船,多炮胜寡炮”定律,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事实证明,枢密院的这条定律,在无火炮的帆船时代,是很有道理的。宋军曾经为忽视这条原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将军的大船虽然在初期取得优势,但是当金军灵活快速的小船略加改造,趁着无风的时间出击,仅仅用火箭射帆这一简单的战术,就将韩世忠将军的八千水军烧了个全军尽没!
也许,必须承认,枢密院的官僚们看不起笨重的楼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鉴于宋军的主力战舰都是千料级以上的战船,鉴于宋军常常可以无视暴风骤雨而发动袭击,这些事实也表明宋军并非不重视大船,而应视为他们想在大船与速度、灵活中追求着某种平衡。
对火药武器的大量运用,可以认为是大宋水军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当他们的敌人也掌握了这种武器之后,便也立即成为对宋军的一次挑战。
对宋军水战术的简单介绍,就到这里为止了。最后的总结就是,枢密院的大人们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权柄卷·叄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