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后宫残虐
吕后问起何人可以委重后事时,病榻上的刘邦之所以未提及张良,是这时候的张良已在“避谷”的缘故。刘邦取得天下后,张良以自己的职志已完遂为理由,请求从此引退。他当时说的话是:望弃人间之事,但求赤松子一游。
赤松子是太古时代的仙人,而要成为仙人,第一个规定是绝不可食五谷,这叫做“避谷”。因此,对一个有意弃世的人,当然不能让他担任政事。
想要成为仙人,必须服用仙药,也就是所谓的仙丹。而服用仙丹之前,必先清扫胃肠。清扫胃肠的先决条件是禁食谷类。然而,不吃谷类,吃什么呢?
吞气绝谷。
这是称为仙术教科书的《抱朴子》中的一句话。就是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
一种说法是:张良所以求仙,是为了保身。
取得天下后,刘邦逐一肃清功臣。被肃清的有韩信、臧荼、韩王信、彭越、黥布等,此外,连儿时好友卢绾都成为被讨伐的对象,更勅命要处斩这批讨伐军的司令官樊哙。预见这一切状况的张良,当然尽可能回避以免见疑于皇上。对皇帝而言,一个弃世的人自然是最没有威胁的。
天下统一后,张良对刘邦来说,只是他叙述旧事的对象而已。谈到之外的事情,尤其是与政治有关的问题时,张良都以“这件事情与我无关”为挡箭牌而三缄其口。
张良因而得免于成为肃清对象。
刘邦死于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日这一天。
因皇帝之死樊哙得以保住一命。被免除讨伐卢绾军司令官职务、原本应在军中就地处斩的他,由于陈平决定将他送回长安接受处置,所以被五花大绑,利用囚车押解回京。继位皇帝不是戚夫人之子如意,而是吕后的独子盈。盈正是樊哙妻子胞姐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因此,樊哙再也没有被斩之虞。
另一方面,因皇帝之死而希望完全幻灭的是卢绾。
“说明后,一定会得到饶恕才对……”原本认为若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刘邦辩明,一定会得到饶恕的他,这下子诚可谓投诉无门了。如此一来,他的造反污名,不是永远没有洗雪的机会吗?
在长城附近观望的他,接到皇帝去世的消息时,就体认到自己已无希望,于是立刻亡命匈奴,匈奴给了他“东胡卢王”的名位。
在冒顿单于统治之下,新兴气象蓬勃的匈奴,由于急需各方面人才,所以格外优遇由汉亡命前来的人。韩王信也投靠匈奴,成为匈奴将军,后来与汉的柴将军交战中败死。
卢绾约一年后在匈奴病死。他的孙子和韩王信的孙子后来都再度向汉归降,被封为侯。
吕后遵照丈夫的遗言,委托相国萧何负责国政。而她最感谢的是,教授她利用四位在野贤老的计策、使太子盈得以确立地位的张良。她于是要求张良不要再“避谷”。
“人生短暂,何必这样受苦呢?你不要再勉强自己避谷吧!”
但张良还是坚决表示不愿从政。
“臣健康情形不佳,尚请皇后准予静养。”
既然以健康不佳为理由,吕后自然无法强其所难。于是改以审食其为她商量的对象。向来担任肃清功臣任务的此人,准备采用同样的方针。
——为了使年少、软弱的新帝地位稳固,最好的方法莫如将拥有重兵的将军全都杀尽!
他提出的建议可谓激烈至极。吕后由于爱子心切,遂同意采取这个手段。
但听到此事的郦商,立刻找审食其,并以无比严厉的态度诘问他:
“你是不是存心要使汉朝灭亡!你是否对汉有怨?周勃将军正拥二十万大军于燕地,灌婴将军则以十万兵力守着荥阳。听到诸将被诛杀的消息时,你想他们不会率领大军大举攻入关中吗?汉帝国不是要因此而灭亡吗?”
审食其听后,觉得郦商所言甚是,于是立即入宫向吕后进言此项方针必须作废。
无赖出身的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地纠合众人,最后取得天下,完全是因为吕氏一族在背后支援的结果——吕后坚信如此。然而,刘邦取得天下依靠吕氏是事实,不过,也不能说是完全仰赖吕氏一族的力量。最大的原因应该在于群臣的功劳,尤其是刘邦的领导有方。而吕后却认为自己一族的贡献最大。
吕氏一族应该受到优遇!这是她的想法。她认为诛杀功臣有所贡献的自己,应该算是功不可没。因此,她以内举不避亲的态度,逐一起用自己娘家的人。
她生有一男一女。女儿鲁元公主下嫁一名叫做张敖的人,险遭废立的独子盈,由于张良奇计而得以保住皇位。
皇位险些被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夺去——想到这一点,吕后就由衷痛恨戚夫人母子。丈夫刘邦晚年只宠爱戚夫人而根本不在意糟糠之妻——这也使得她痛恨有加。
“我绝不饶恕那对母子!”
吕后已是大权在握,成为皇帝的独子盈(即惠帝)又优柔寡断,所以,她一切都可为所欲为,于是先把戚夫人抓起来关进永巷。
永巷是幽禁犯罪宫女的场所。戚夫人头发被剃光,脖子上枷,穿着囚犯所穿的赭衣(红衣),被迫整日捣米。
有一首题为《永巷歌》的歌曲留存迄今。据说,这是戚夫人当时边捣米边唱的歌。
这首歌词未见记载于《史记》,只见于《汉书》中,因此,它很有可能是同情戚夫人的后人所作。
总而言之,吕后的复仇手段可谓残忍至极。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复仇的初步而已。
如歌词中“相离三千里”之语所指,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正以赵王身份,身处赵地,有意杀害这对母子的吕后,遂命令赵王如意上京。赵国宰相是建平侯周昌,他早看出吕后意图,因而对使者说:“先帝曾托微臣妥善保护赵王。如今赵王年幼,此刻实是有病在身,未克亲赴长安。”
使者前后往返三趟,周昌始终以先帝有守护如意的遗诏为托词,执意不从吕后命令。
怒不可遏的吕后遂改召周昌上京。对召见赵王如意的命令,周昌还可以抬出先帝遗诏,但对召见本人的命令则无法不服从。等到周昌离开赵国后,吕后再度派使者命令赵王上京。此时赵国已无胆敢拒绝此项命令的家臣。
诚如那四位贤人以“仁慈”称赞惠帝,惠帝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知道年幼的弟弟如意一旦进宫,一定会为母后所杀。因此,他亲自到霸上迎接这位弟弟——赵王如意,然后陪他一起入宫,与之共同起居。惠帝这样做,为的是不使母后有机会对自己的异母兄弟下手。
惠帝如此以身庇护,而吕后则虎视眈眈地等待机会。
十二月的某一天,惠帝一早就准备出去打猎。年幼的如意还不会打猎,而且根本没有早起的习惯。惠帝一边换装,一边望着还在酣睡的弟弟的脸,心想:“天还没有亮,母后应该还在安寝,所以,如意应该不会有事才对。”
事实上,这是惠帝的误算。他的身边随时都有吕后部署的奸细。奸细得到的指令是:无论深夜或凌晨,只要发现如意单独一人,就立刻报告。
吕后当然很快接获这项报告。于是她让女官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鸩毒,让如意喝下。
鸩毒是用一种叫做“鸩”的毒鸟羽毛浸泡制成的毒液。这种鸟以毒蛇为食,据说,被鸩的尿液撒到的石头会立即腐烂,其毒性之强烈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状类似雁、羽毛黑紫而喙颇长的鸟,应该归类于现在的何种鸟则不甚明了。这类具有剧毒的鸟,或许早已灭种也说不定。总之,饮下鸩毒的人是绝对无法救活的。
“如意皇子因急病暴毙了——”
狩猎回来的惠帝,在门口就听到家臣给他的报告。
他立刻跑进自己的房间,关起门来放声大哭。——他是一位生性懦弱的皇帝。
吕后使用鸩毒,轻易地就将年幼的如意杀害。但对恨之入骨的戚夫人可不这么便宜。她打算慢慢地折磨戚夫人,让她生不如死,以泄心头之恨。
她先把戚夫人的双手和双脚全都砍断。然后将她的眼珠挖出,再用火烧她的耳朵使她成为聋子,并且用药灌其口使她成为哑巴。最后,她把戚夫人置于厕所,名之谓“人彘”(人猪)。
这样的作为诚可谓残虐至极。遭受这等处置的人竟然没有因出血过量或休克立刻死去,而尚苟活数日,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件事。后来,吕氏一族被灭,所有的恶行全都归到吕后头上。吕后的恶行似乎被夸张渲染了。她是以最恶毒的手段,对丈夫的宠妃戚夫人进行报复,但“人彘”之事果真如史书所记载的吗?对于这一点,作者心存怀疑。吕后大概是将戚夫人折磨至死,对尸体百般凌辱后,再将死者称为“人彘”的吧?
吕后也把这“人彘”让自己的儿子惠帝看。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她指着蠕动的物体问道。
“孩儿看不出是什么。好像是生物,对不对?”
“是一头猪!”
“猪?猪怎么没有脚呢?”惠帝讶异地问道。
“是一只人猪!而且是母的!”
“什么……”听到这句话时,惠帝已有醒悟。但他不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母后再怎么残忍,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才对。他真想祈求上苍,自己的母亲不是这样的人。
“这就是戚夫人!”吕后直截了当地说。
“什么……”惠帝一声惊叫。霎时间,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一双眼睛紧紧闭起来。但适才看过的人猪模样,鲜明地映在他的眼前。他的膝盖开始发抖。他的牙齿咯咯作响。
“你好好看着吧!身为侧室而过分跋扈的女人,下场就是这样!”母后说的话,惠帝只听到这里。因为一阵耳鸣后,他已失去意识,当场瘫痪了。
心志软弱的惠帝自从目睹“人彘”后,由于所受震惊过巨,竟然病倒,直到一年后才逐渐痊愈。还躺在病榻上的他,派人对母后奏道:母后所为太悖人道。儿以生为母后之子为憾事,再也没有自信治理天下了。
打从这一天起,惠帝全然不管政事,整日沉湎在醇酒女人的生活中。如此一来,政治大权自然旁落到吕后手里。
“连先帝爱妾之命都守不住,这样的我还有资格保护天下万民、执行政事吗?”这是惠帝的想法。
孝惠者,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
后世史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惠帝的作为做如此批判。
刘邦极欲更换太子,也许就是因为忧虑惠帝如此神经质的缘故吧?他的这项打算,不见得完全出自于对戚夫人的爱情吧?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以现实为重的史家,他对皇帝都以“本纪”记述其事迹,而对惠帝则不然。或许,他认为身为皇帝的惠帝并没有做“皇帝”的实绩吧?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赤松子是太古时代的仙人,而要成为仙人,第一个规定是绝不可食五谷,这叫做“避谷”。因此,对一个有意弃世的人,当然不能让他担任政事。
想要成为仙人,必须服用仙药,也就是所谓的仙丹。而服用仙丹之前,必先清扫胃肠。清扫胃肠的先决条件是禁食谷类。然而,不吃谷类,吃什么呢?
吞气绝谷。
这是称为仙术教科书的《抱朴子》中的一句话。就是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
一种说法是:张良所以求仙,是为了保身。
取得天下后,刘邦逐一肃清功臣。被肃清的有韩信、臧荼、韩王信、彭越、黥布等,此外,连儿时好友卢绾都成为被讨伐的对象,更勅命要处斩这批讨伐军的司令官樊哙。预见这一切状况的张良,当然尽可能回避以免见疑于皇上。对皇帝而言,一个弃世的人自然是最没有威胁的。
天下统一后,张良对刘邦来说,只是他叙述旧事的对象而已。谈到之外的事情,尤其是与政治有关的问题时,张良都以“这件事情与我无关”为挡箭牌而三缄其口。
张良因而得免于成为肃清对象。
刘邦死于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日这一天。
因皇帝之死樊哙得以保住一命。被免除讨伐卢绾军司令官职务、原本应在军中就地处斩的他,由于陈平决定将他送回长安接受处置,所以被五花大绑,利用囚车押解回京。继位皇帝不是戚夫人之子如意,而是吕后的独子盈。盈正是樊哙妻子胞姐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因此,樊哙再也没有被斩之虞。
另一方面,因皇帝之死而希望完全幻灭的是卢绾。
“说明后,一定会得到饶恕才对……”原本认为若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刘邦辩明,一定会得到饶恕的他,这下子诚可谓投诉无门了。如此一来,他的造反污名,不是永远没有洗雪的机会吗?
在长城附近观望的他,接到皇帝去世的消息时,就体认到自己已无希望,于是立刻亡命匈奴,匈奴给了他“东胡卢王”的名位。
在冒顿单于统治之下,新兴气象蓬勃的匈奴,由于急需各方面人才,所以格外优遇由汉亡命前来的人。韩王信也投靠匈奴,成为匈奴将军,后来与汉的柴将军交战中败死。
卢绾约一年后在匈奴病死。他的孙子和韩王信的孙子后来都再度向汉归降,被封为侯。
吕后遵照丈夫的遗言,委托相国萧何负责国政。而她最感谢的是,教授她利用四位在野贤老的计策、使太子盈得以确立地位的张良。她于是要求张良不要再“避谷”。
“人生短暂,何必这样受苦呢?你不要再勉强自己避谷吧!”
但张良还是坚决表示不愿从政。
“臣健康情形不佳,尚请皇后准予静养。”
既然以健康不佳为理由,吕后自然无法强其所难。于是改以审食其为她商量的对象。向来担任肃清功臣任务的此人,准备采用同样的方针。
——为了使年少、软弱的新帝地位稳固,最好的方法莫如将拥有重兵的将军全都杀尽!
他提出的建议可谓激烈至极。吕后由于爱子心切,遂同意采取这个手段。
但听到此事的郦商,立刻找审食其,并以无比严厉的态度诘问他:
“你是不是存心要使汉朝灭亡!你是否对汉有怨?周勃将军正拥二十万大军于燕地,灌婴将军则以十万兵力守着荥阳。听到诸将被诛杀的消息时,你想他们不会率领大军大举攻入关中吗?汉帝国不是要因此而灭亡吗?”
审食其听后,觉得郦商所言甚是,于是立即入宫向吕后进言此项方针必须作废。
无赖出身的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地纠合众人,最后取得天下,完全是因为吕氏一族在背后支援的结果——吕后坚信如此。然而,刘邦取得天下依靠吕氏是事实,不过,也不能说是完全仰赖吕氏一族的力量。最大的原因应该在于群臣的功劳,尤其是刘邦的领导有方。而吕后却认为自己一族的贡献最大。
吕氏一族应该受到优遇!这是她的想法。她认为诛杀功臣有所贡献的自己,应该算是功不可没。因此,她以内举不避亲的态度,逐一起用自己娘家的人。
她生有一男一女。女儿鲁元公主下嫁一名叫做张敖的人,险遭废立的独子盈,由于张良奇计而得以保住皇位。
皇位险些被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夺去——想到这一点,吕后就由衷痛恨戚夫人母子。丈夫刘邦晚年只宠爱戚夫人而根本不在意糟糠之妻——这也使得她痛恨有加。
“我绝不饶恕那对母子!”
吕后已是大权在握,成为皇帝的独子盈(即惠帝)又优柔寡断,所以,她一切都可为所欲为,于是先把戚夫人抓起来关进永巷。
永巷是幽禁犯罪宫女的场所。戚夫人头发被剃光,脖子上枷,穿着囚犯所穿的赭衣(红衣),被迫整日捣米。
有一首题为《永巷歌》的歌曲留存迄今。据说,这是戚夫人当时边捣米边唱的歌。
这首歌词未见记载于《史记》,只见于《汉书》中,因此,它很有可能是同情戚夫人的后人所作。
总而言之,吕后的复仇手段可谓残忍至极。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复仇的初步而已。
如歌词中“相离三千里”之语所指,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正以赵王身份,身处赵地,有意杀害这对母子的吕后,遂命令赵王如意上京。赵国宰相是建平侯周昌,他早看出吕后意图,因而对使者说:“先帝曾托微臣妥善保护赵王。如今赵王年幼,此刻实是有病在身,未克亲赴长安。”
使者前后往返三趟,周昌始终以先帝有守护如意的遗诏为托词,执意不从吕后命令。
怒不可遏的吕后遂改召周昌上京。对召见赵王如意的命令,周昌还可以抬出先帝遗诏,但对召见本人的命令则无法不服从。等到周昌离开赵国后,吕后再度派使者命令赵王上京。此时赵国已无胆敢拒绝此项命令的家臣。
诚如那四位贤人以“仁慈”称赞惠帝,惠帝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知道年幼的弟弟如意一旦进宫,一定会为母后所杀。因此,他亲自到霸上迎接这位弟弟——赵王如意,然后陪他一起入宫,与之共同起居。惠帝这样做,为的是不使母后有机会对自己的异母兄弟下手。
惠帝如此以身庇护,而吕后则虎视眈眈地等待机会。
十二月的某一天,惠帝一早就准备出去打猎。年幼的如意还不会打猎,而且根本没有早起的习惯。惠帝一边换装,一边望着还在酣睡的弟弟的脸,心想:“天还没有亮,母后应该还在安寝,所以,如意应该不会有事才对。”
事实上,这是惠帝的误算。他的身边随时都有吕后部署的奸细。奸细得到的指令是:无论深夜或凌晨,只要发现如意单独一人,就立刻报告。
吕后当然很快接获这项报告。于是她让女官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鸩毒,让如意喝下。
鸩毒是用一种叫做“鸩”的毒鸟羽毛浸泡制成的毒液。这种鸟以毒蛇为食,据说,被鸩的尿液撒到的石头会立即腐烂,其毒性之强烈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状类似雁、羽毛黑紫而喙颇长的鸟,应该归类于现在的何种鸟则不甚明了。这类具有剧毒的鸟,或许早已灭种也说不定。总之,饮下鸩毒的人是绝对无法救活的。
“如意皇子因急病暴毙了——”
狩猎回来的惠帝,在门口就听到家臣给他的报告。
他立刻跑进自己的房间,关起门来放声大哭。——他是一位生性懦弱的皇帝。
吕后使用鸩毒,轻易地就将年幼的如意杀害。但对恨之入骨的戚夫人可不这么便宜。她打算慢慢地折磨戚夫人,让她生不如死,以泄心头之恨。
她先把戚夫人的双手和双脚全都砍断。然后将她的眼珠挖出,再用火烧她的耳朵使她成为聋子,并且用药灌其口使她成为哑巴。最后,她把戚夫人置于厕所,名之谓“人彘”(人猪)。
这样的作为诚可谓残虐至极。遭受这等处置的人竟然没有因出血过量或休克立刻死去,而尚苟活数日,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件事。后来,吕氏一族被灭,所有的恶行全都归到吕后头上。吕后的恶行似乎被夸张渲染了。她是以最恶毒的手段,对丈夫的宠妃戚夫人进行报复,但“人彘”之事果真如史书所记载的吗?对于这一点,作者心存怀疑。吕后大概是将戚夫人折磨至死,对尸体百般凌辱后,再将死者称为“人彘”的吧?
吕后也把这“人彘”让自己的儿子惠帝看。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她指着蠕动的物体问道。
“孩儿看不出是什么。好像是生物,对不对?”
“是一头猪!”
“猪?猪怎么没有脚呢?”惠帝讶异地问道。
“是一只人猪!而且是母的!”
“什么……”听到这句话时,惠帝已有醒悟。但他不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母后再怎么残忍,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才对。他真想祈求上苍,自己的母亲不是这样的人。
“这就是戚夫人!”吕后直截了当地说。
“什么……”惠帝一声惊叫。霎时间,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一双眼睛紧紧闭起来。但适才看过的人猪模样,鲜明地映在他的眼前。他的膝盖开始发抖。他的牙齿咯咯作响。
“你好好看着吧!身为侧室而过分跋扈的女人,下场就是这样!”母后说的话,惠帝只听到这里。因为一阵耳鸣后,他已失去意识,当场瘫痪了。
心志软弱的惠帝自从目睹“人彘”后,由于所受震惊过巨,竟然病倒,直到一年后才逐渐痊愈。还躺在病榻上的他,派人对母后奏道:母后所为太悖人道。儿以生为母后之子为憾事,再也没有自信治理天下了。
打从这一天起,惠帝全然不管政事,整日沉湎在醇酒女人的生活中。如此一来,政治大权自然旁落到吕后手里。
“连先帝爱妾之命都守不住,这样的我还有资格保护天下万民、执行政事吗?”这是惠帝的想法。
孝惠者,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
后世史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惠帝的作为做如此批判。
刘邦极欲更换太子,也许就是因为忧虑惠帝如此神经质的缘故吧?他的这项打算,不见得完全出自于对戚夫人的爱情吧?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以现实为重的史家,他对皇帝都以“本纪”记述其事迹,而对惠帝则不然。或许,他认为身为皇帝的惠帝并没有做“皇帝”的实绩吧?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