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新章节 > 梁山伯与祝英台TXT下载
错误举报

八、师母为冰人

  自从梁山伯伺候祝英台病体转愈之后,祝英台对梁山伯的友谊,更进了一步。梁山伯也想要个什么东西,还不曾开口要呢,那东西已经在手边了。

  梁山伯心里也很受了感动,对祝英台道:“假如我兄弟是两个,那小弟像贤弟一样,那我作什么事,也是放心的,那真是有弟万事足了。”

  祝英台站在梁山伯身边从容的道:“小弟侍候兄长,情愿侍候一辈子,也和兄长有个小弟一样呀。”

  梁山伯看了一看,笑道:“但贤弟也是兄弟一人呀!将来读书回家之后,撑持门户,岂能随兄一辈子?”

  祝英台道:“但是唯其是一个人,更要随兄一辈子。”

  梁山伯哈哈大笑道:“贤弟的话,好像三五岁小孩子,请兄吃糖。但小孩子请兄吃糖,完全是真意,我是知道的。”

  祝英台想了一想,也就只微微一笑。两个人在学校里攻读,又是两年八九个月。一天,梁山伯习字,祝英台伏在桌子边,用笔调和墨丸。这墨九是用漆烟同松煤两种东西做成的。那时,已经不用竹斗盛汁,改用凹心砚。将墨丸调和以后,笔染了墨汁写。祝英台尽管伸了头,调和墨汁,身子上半截就横桌子当心。梁山伯见祝英台半边脸上溅了几点墨汁,于是掏出手绢,给英台擦掉。他拿着罗绢,卷了右手中指和食指,正在脸上擦,他忽然哎哟一声,手拿了罗绢,坐了下来。

  祝英台放下墨丸,站起来问道:“梁兄何以忽然惊讶失声?”

  梁山伯道:“贤弟耳朵缘上,有耳环穿孔,是什么缘故?”

  祝英台道:“梁兄问的这个,这原因很简单。是我未满十岁,家母因我是孤儿,就对佛盟誓,穿下两耳,算是向佛国讨下来一条牛喂养着。”

  梁山伯道:“原来如此。伯母对此小儿,未免太妈妈经了。”

  祝英台道:“正是如此。好在这是过去之事,现在不必提了。”

  梁山伯因为父母疼惜儿女,果然有这类事,当真就不提了。不过祝英台想把这事说破,又没有这个胆量,这事总在心里,忐忑不定。这事又过了三个月,已经是三月尾上,梁祝同窗已经是三年了。祝英台无事,正在后门口散步。忽然过来一人施礼,口称相公。祝英台见是王顺,便道:“你又来了,有信没有?”

  王顺道:“老安人有病,请相公快点回去。有信,相公请看,便知明白。”

  说着,从怀里取出信来,双手呈上。古人的信,有一尺多长。还没有信封,里外一卷,把口子糊上。祝英台接过信,就拆开一看,果然说是母亲病了,赶快回家探望。

  祝英台问道:“你知老安人是什么病?”

  王顺道:“我只知道病了,就睡在床上。什么病,信上想必写明。”

  祝英台拿着信,低头一想,记得起程前夕,答应母亲有病,即刻回家。管她是真病是假病,回家是无可推诿的。再说,留学已经三年,也应当回去看看。

  于是向王顺道:“好,我回去。但是我还得料理料理行装,至早明日动身,你看如何?”

  王顺道:“但凭相公。”

  祝英台道:“还是你挑担先走,我和银心随后跟着。”

  王顺说是。祝英台命他休息,匆匆回来,碰见银心告知此事,叫她收拾东西。然后进得屋来,见梁山伯正襟而坐,在长案上看书。这时候心里难过,无可形容。便走近书案旁,站定了脚对梁山伯看看。便道:“梁兄。”

  梁山伯把书抛下,抬头问道:“贤弟有什么事?”

  祝英台道:“我们来此攻书,于今几年了。”

  梁山伯道:“算起来,也不为短,于今三整年了。贤弟问起此话,一定有缘故?”

  祝英台道:“正是。刚才家中来信,说老母生病,应该即速回家。不过据弟推测,老母纵然有病,有也不重。只是离家三载,不为不久,叫我回去,倒是不能不去。梁兄之意如何?”

  梁山伯道:“当然要回去,况有伯母来信叫你回去,只是……。”梁山伯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望望祝英台。

  祝英台道:“我何曾舍得梁兄,不过,望梁兄散学回家,早早到我家去……就是。”

  梁山伯道:“贤弟何时起程,愚兄要送你一程。”

  祝英台道:“打算明日动身。梁兄相送,小弟不敢当呀。”

  正说着,外面四九跑来,见了梁山伯,便道:“银心告诉我说,祝二相公来了家信,家中要他回去,相公,你挽留一下子吗?”

  梁山伯道:“母亲有病,叫他回家,也是正理。只是我和祝贤弟意气相投,万难割舍,明天你我二人相送一程吧。”

  银心跟着话走进来,便道:“梁相公要送一程,这话不错。我家相公有话相赠呢。”

  四九道:“银心,你的担子让我挑一肩,我不会说话,这就算是四九哥哥的交情吧!”

  祝英台道:“可以的。我还要禀告周先生呢。银心和我同去。我拜过先生,你也拜上一拜,你在这里也吵闹三个整年了。”

  银心说是。于是就在祝英台头里走。到了周士章房间里。

  周士章道:“贤弟有何事问我吗?”

  祝英台站在房门边道:“弟子有话禀告。”

  周士章坐着的,于是把对面椅子指了一指道:“请坐,有话慢慢讲吧。”

  祝英台未肯坐下,便道:“刚才接到家中来信,老母说是病了,叫弟子赶快回去,所以前来请问老师一声。”

  周士章道:“既是老安人病了,当然回去,你是哪天动身呢?”

  祝英台道:“打算明日动身,弟子还要拜别师母。”

  周士章对他看看,又摸摸自己的胡子,因道:“你也要拜别师母,好,请她出来,与你作别,请你稍等一等。”

  祝英台答应是。周士章起身,自往里面去。不多一会,何氏出来。对祝英台道:“刚才周先生说,贤弟要回家去了。”

  祝英台道:“是。吵闹师母三年,特意前来辞行。”

  何氏道:“师徒一家,何言吵闹二字。”

  祝英台手摸摸衣领子,便道:“就是银心,也常来吵闹师母。他常常说师母为人太好。”

  何氏听他的话,见银心站在他身后,静垂了两只手,可是脸上有一种想说话的样子。

  于是何氏笑了一笑,便道:“无非借点东西,这是一件极小的事呀。”

  祝英台想抬步走开,但脸上又透出不愿走的样子。

  何氏道:“祝贤弟有什么话要说,只管说出来。”

  祝英台又牵了一牵衣服领子,便道:“弟子要走,这段秘密,也不怕泄漏了,师母,我主仆两个……”

  她心里徘徊了一会,最后终于说出来,因道:“我主仆两个并非男子。只因周先生设馆授徒,是难得的机会,所以女扮男装,前来拜师。”

  何氏道:“我早已看出来了。但是你主仆十分谨慎,瞒得甚好,我就不放在心里。请坐,有话慢慢谈吧。”

  说着,拖了一拖椅子,自己坐下,接着,向对面指了一指。但是祝英台并不坐下。走近了一步,对何氏道:“那位梁山伯仁兄,虽然亲如兄弟一般,人却十分忠厚,同窗已经三年,他却丝毫不知。”

  何氏点头道:“这真是难得。”

  祝英台道:“虽然说是难得,始终是瞒着他,我却对他过意不去。”

  何氏道:“那你就告诉他吧。”

  祝英台道:“这样告诉他,那不是让他很难过吗?所以三年之内,我有意想说,但说了就没法同窗了。因之隐忍至今。现在我要走了,有请师母……”

  何氏笑道:“那没有难处,我决定告诉他,还有什么话吗?”

  祝英台道:“光告诉他,那也不是报答手足情深,所以请师母去告诉他,就说我三年共砚,此身已不容再许旁人,望他早……”

  何氏道:“好的,我作你们一个冰人吧!你可能给一点凭证呢?”

  祝英台伸手衣服内摸索一会,摸出一个玉蝴蝶来,交给何氏。因道:“这是我从小就带的。那个时候,爹妈疼爱我,叫我九妹呢。师母见了他,就叫他以玉蝴蝶为凭吧。”

  何氏接过玉蝴蝶看了一看,笑道:“好,我准办到。”

  祝英台道:“多亏师母照顾,秘密幸而保全。请周先生出来,弟子要拜辞了。”

  何氏就带了笑容,高声叫了两句士章。周先生出来,祝英台对他夫妻两个,各拜几拜。银心也过来拜了几拜。然后高兴的回到自己屋子里。只见梁山伯已把自己东西归到一边。

  祝英台道:“梁兄,你我攻读,比亲生兄弟恩情还深,零用的东西,已经难分你我了,所以梁兄收拾,我认为难分出彼此。”

  梁山伯将两手一拍,笑道:“可不就是你说的情形吗?这只好就大致说,凡是贤弟喜欢的,就算是贤弟的吧。”

  祝英台道:“这是梁兄偏疼小弟,有好些东西,小弟喜欢的,梁兄也就喜欢,只是怎样的分法。”

  他说这话时,已经步行到桌子边,见凡是自己所爱的,已归到桌子边篮子里面。祝英台低头一看,见有一对小鸳鸯站在水孟子边。这些东西是钢制的,全体有碗大。便弯身拴起来,放在桌子上。便道:“这样东西,梁兄喜欢他在小弟以上呀。”

  梁山伯道:“因贤弟喜欢这东西,愚兄也跟着喜欢这样东西,因愚兄观弟,常常看了发呆,这喜欢的限度,分明是在我以上呀。”

  祝英台用手摸摸那鸳鸯的扁嘴,摇摇他的翎毛,两只鸳鸯的形势,差不多挤到一处去。她又用一只手,在两只鸳鸯背上盖着。便道:“不,这鸳鸯的形势,有点像兄的境遇,弟若去后,将这对鸳鸯天天抚摸,也许抚摸得出所以然来。”

  梁山伯哈哈大笑道:“贤弟要把这些东西留给我,留给我就是了。至于贤弟的譬方,愚兄倒是不解。”

  祝英台以为自己是要走之人,想在东西上点破于他,偏偏梁山伯不懂。因道:“你分的东西,也许还有当留下来的,小弟应当检查检查吧?”

  梁山伯站在桌子里边,就用手抚摸着桌子边,对篮子望着道:“贤弟就检查检查吧。”

  祝英台将篮子一翻,拿出一只陶器笔筒(注:晋朝尚无瓷器。所以陶器最为上品),那笔筒上画的花,是一棵石榴。

  祝英台道:“梁兄,这笔筒何以归小弟。”

  梁山伯道:“这也无须解释呀,每当提到家庭人口稀少,贤弟总是笑。后来我明白了,贤弟所买笔筒,大有用意。”

  祝英台歪着头,对他笑了一笑,问他道:“有什么用意哩?”

  梁山伯道:“石榴这项果木,最容易结子。所以贤弟留下这笔筒,预报他年结子之多。贤弟,你是个独生孤儿,正要结子之多,这一猜猜着了吧?”

  祝英台道:“猜是猜着了。我问梁兄,你是不是独生孤儿?”

  梁山伯道:“正是同贤弟一样。”

  祝英台将那笔筒拿在手上,看了一看,见有一个石榴笑破了口,那石榴子暴了出来。笑道:“这石榴子,意思是暴了出来,请问,这要送人,还是要送人家先生呢,还是送人家的大娘呢?”

  梁山伯道:“笔筒送人,当然送人家先生。”

  祝英台点点头道:“我还记得,笔筒是我所买,算我送给梁兄。预报他年结子之多吧?”

  梁山伯道:“这是贤弟盛意。但贤弟何以不要?”

  祝英台看看屋子里,并无第三人,心想现在点破于他吧!因道:“弟吗!只要兄有,弟自然有呀!”

  梁山伯道:“这是什么意思,愚兄不解。”

  祝英台心想,话都说明了,还是不解。这实在没奈何。把手上那笔筒放在两只鸳鸯一起,然后对梁山伯道:“小弟还要检点检点。”

  梁山伯道:“就再凭弟检点检点。”

  祝英台弯腰随手翻去,翻到一块陶器板,正是压书所用,陶器有六七寸宽,长也如之,版上画了一双五彩大蝴蝶。祝英台看了心里动了一动,连忙捡了起来,向梁山伯看了一看,将陶器版一扬,因道:“这是梁兄捡了给小弟的?”

  梁山伯道:“是的呀!你不是很喜欢吗,我看你看书,总离不开它,它总压着书的。”

  祝英台道:“是的。我总喜欢这双大蝴蝶,我捡起来,特意送给梁兄。”

  梁山伯对他望着,因道:“这个你也送给我?我见贤弟没有哪样东西,比他还可爱的了。我要过来,贤弟如有所失呀。”

  祝英台道:“原因正是我所喜欢,所以送给梁兄。自我去后,梁兄看到这一双蝴蝶,有你有我,忽然大悟起来,一定大为感动。”

  梁山伯道:“你这话不对了。画匠画的是一雌一雄,不会两只都是公蝴蝶,哪里有你有我?”

  祝英台看看手上的陶器,又看看梁山伯,见他并没有欢喜的样子。话说到这里,已经大门洞开,只要伸头一望,哦!原来祝英台是女的。然而他不向这方面猜,也看不到这里洞开的大门,这便怎样办?想到这里,忽然噗嗤一笑。

  梁山伯望了他很久,因道:“贤弟,你为何失笑。”

  祝英台笑:“我兄真是忠厚长者。不过这些东西,一定要兄收下。”说着,把手上的陶器、笔筒和鸳鸯一齐放在一处。

  梁山伯道:“一齐放下就是。贤弟尚有何言语?”

  祝英台心想,我还有什么话说,我说的已经开门见山了。便道:“没有什么话说了。明日尊兄还要送第一程。一路之上,也许见物思人,看见的什么东西,说上一两句吧。”

  梁山伯始终没有料到祝英台是个女子,所以,他有些话理上欠通点,也许是心乱如麻,所以语气不顺。这样想颇觉有理,也就不追究所以然了。因之就点头说是。两人又把东西检点一次,整理了一担,王顺来了,担子齐了便走。剩了些零碎东西,交给银心挑。

  吃过晚饭,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话。祝英台端了一把木椅靠木壁坐下,两手放在大腿上,尽管去缓缓低拍,因道:“梁兄,放学之时,你回家少待,望急速朝弟家中去,须知弟回家中,唯一的事,就是盼尊兄前来。”

  梁山伯坐在对面桌子边,将桌子沿推敲着道:“贤弟既然如此盼兄,兄一定前来。但弟盼兄急迫,莫非吾弟喜事有消息吗?”

  祝英台忽然听到喜事两字,有点红潮上脸,因道:“小弟有何喜事?”

  梁山伯笑道:“弟家催弟回去甚急,莫非寻到了岳家吧!贤弟有贤弟妇,兄也很喜欢啦。”

  祝英台不由得笑起来,因道:“梁兄这样猜法,越猜越远。好在自小弟去后,梁兄自然明白。

  梁山伯道:“哦!我自然会明白。”

  祝英台微笑。两人谈谈说说,又将三鼓。

  四九就朦胧着两眼,走进房来道:“二位相公该睡觉了。明日,梁大相公还要起早,送祝二相公一程,睡得太晚了,怕起不来啊!”

  梁祝二人方才去睡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