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突围或困顿 第五节 形势越来越严重
但是形势越来越严重了。农民军在陕西又迅速成长壮大,从几万发展到几十万,不仅陕西岌岌可危,而且已然波及到周围几省。
更要命的是,农民军还编了歌谣,大意是说陈奇瑜智商低,斗不过李自成。还说农民军能屈能伸,车箱峡诈降是屈,现如今如火如荼是伸。
歌声嘹亮,很快就传到了陈奇瑜的耳朵里,听得他是恼羞成怒,胆战心惊。
恼羞成怒是出于一个男人的尊严。
一个男人是不可以被说成智商低的,即使他真的智商低。
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五省总督。
胆战心惊是因为农民军唱出了“诈降”两个字,这两个字要命啊。这说明这场暴乱从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有预谋的,他陈奇瑜确实是被骗了。
陈奇瑜被骗问题还不严重,严重的是皇上也被骗了。皇上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逮捕了练国事,认为是这个姓练的坏了抚局,这不正说明……说明皇上有眼无珠吗?陈奇瑜现在唯一的愿望是农民军们别高声歌唱,这歌千万不能让皇上听到——皇上如果知道他和陈奇瑜一样智商低,会很那个的。
但是崇祯很快就听到了这首歌。
不过,他假装听不到。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真是他奶奶的进退两难。
崇祯悻悻然:如果这些“流匪”早一些唱这首歌,按照我朱某人的智商,怎么会抓练国事呢?
事实证明,练国事一眼就看穿了“流匪”玩的诈降把戏,宝鸡知县李嘉彦还一口气杀了三十六个“流匪”,他们都是有先见之明啊。可我……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唉,都怪陈奇瑜恶人先告状,混淆了是非,搞得我一怒之下错抓了人——这个陈奇瑜,明显地把我的智商等同于他的智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现在怎么办?马上放人显得我这个皇帝过于糊涂、轻率;如果不放人,牺牲练国事成全我天子尊严,好是好,可陕西困局怎么解?以主抚见长的陈奇瑜真的能摆平陕西吗?
崇祯一时拿不定主意。
百官们却不管皇上心里怎么想,纷纷上疏为练国事鸣冤叫屈。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见练国事入狱,兔死狐悲,马上写了一封致全体官员的公开信——《我眼中的车箱峡事件真相》,这封公开信没有小道消息,没有八卦式的分析,却说了很多他和陈奇瑜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官场髙层绝对隐私的公开发布,一时间流传甚广,洛阳纸贵。广大大明七品以上官员通过对这封公开信的学习,进一步擦亮了双眼,提高了警惕,明辨了是非,站稳了队伍。与此同时,陈奇瑜的官场支持率直线下降,人人同情练国事,BS这个姓陈的。
耐人寻味的是,皇上虽然对这封公开信的广为流传心知肚明却并未制止,这在百官当中引起了种种联想——皇上会不会弃陈呢?
陈奇瑜当然也有这样的联想。何止联想,简直是直觉啊——陕西的形势越来越糟糕,几十万“流匪”剿也不是,抚也不是,简直是一场噩梦!练国事因为他陈奇瑜的缘故含冤入狱,洪承畴已经公开拿冷眼看他了。作为三边总督,一直以来洪承畴在军中的威信都在“火箭式干部”陈奇瑜之上,军队中要他出任五省总督的呼声向来很高。只是因为皇上出于某种难与人言的原因才意外地选中陈奇瑜坐这个位置。而现在,倒陈风暴骤起,洪承畴很可能会借势扳倒他陈奇瑜。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其实,人生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上台就是下台的前奏。
没有人可以永远在台上。皇上也不可以。
区别只在于在台上时间的长短。
崇祯到最后还是没有放过陈奇瑜。他派了锦衣卫到陕西,逮捕了陈奇瑜。
事实已经很残酷了。陕西的局面已经势若累卵,如果继续把患得患失的陈奇瑜放在那儿,大明的江山肯定就不完整了。崇祯不愿意冒这个险。他还紧急任命了洪承畴为五省总督——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一个有实力、在军中有威信的人站出来担此大任,而洪承畴已是不二人选。
当然,对洪承畴的防范心理崇祯依旧存在,只是他将这个隐秘的心理深埋起来,让它暗无天日。先解围再说——就像袁崇焕一样,在凌迟之前,大明还得靠他和他军中的那些得力部下为大明解围啊。解围之后,再慷慨赴死。
没有办法,谁叫你生在大明呢?这是你们的宿命,也是大明的宿命。可别怨我崇祯啊。
其实,我的命也比你们好不了多少——我最后怎么死的,只有苍天知道——谁叫我是天子呢。
当然,天子是有尊严的,而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委屈你了,练国事。你只能呆在狱中和陈奇瑜做伴了。唯有如此,百官们才看不出我崇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对谁错,谁错谁对,谁都说不好。说不好就别说了吧,天意从来高难问,而世界上的事情,真正能说清说透的又有几件?!
只有如此。
只好如此。
不过如此。
崇祯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到了崇祯皇帝的心里面。
一夜之间,几十万农民军突出于陕西、山西、湖广等省,会集于河南。
然而洪承畴手下却只有七万五千兵,一万五千匹马。这还是他理论上所能支配的兵马。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这些兵马并未全部到位:西兵二万五在路上,北兵一万八在路上,南兵二万一在路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牌军也统统在路上。他们都奉了兵部的调令火速赶往河南。
兵到用时方恨少。多事之秋,辽东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东北不保。现在,河南也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河南不保。河南一旦不保,直隶危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哎,官兵越来越少,“匪兵”越来越多,昨日的官兵一转眼就成今日的“匪兵”,这仗还怎么打?好在这次皇上也想明白了,打仗打的就是钱,因此忍痛拿出七十多万两饷银,让大明的官兵们很是热血沸腾了一下,同时也明白,现在的形势已到了如何危急的程度。
一般来说,皇上给的饷银与时局的危急程度成正比。局势越危急,皇上钱掏得越多。当然这算是主定律。在这主定律之下同时隐藏着一个副定律:皇上钱掏得越多,脾气也就越坏;脾气越坏,落地的人头就越多。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谁掏钱谁是老大嘛——哪有没脾气的老大?!
所以这一次,崇祯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六个月之内,必须让“流匪”从地球上消失。否则你老人家从地球上消失。洪承畴明白,皇上是真会这么干的。皇上一生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一个又一个人才(当然不可避免也发现了很多伪人才),然后把这些人才扔到种种历史的险境和宿命之中,看他们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或者迎接失败。迎接失败的自不必说——咔嚓一下了事;赢得胜利的那些人才命运也不能说一帆风顺,他们必然要在今后的岁月中去排除更大的困难,争取更多的胜利,同时还要承受皇上一以贯之经久不息的多疑目光的审视。全部通过了,OK,你可以退休了。有通不过的,那对不起,还得咔嚓一下。
所以在大明做一个人才,不管是文才还是武才,都没什么鸟意思。但是没鸟意思也要做,毕竟这个国家现在处在危难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啊。
但是农民军却很不给洪承畴面子。这边洪总督还在调兵遣将,那边农民军就急不可待地往南直隶奔去了。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鲜美的奶酪,崇祯最为珍视的奶酪。
这个奶酪在凤阳府。约有六千官兵在替崇祯看护着这个奶酪。
它就是朱元璋的祖坟,是大明王朝最敏感的末梢神经,也是崇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动什么别动我的奶酪。
但这一回农民军决定:这奶酪,不妨一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更要命的是,农民军还编了歌谣,大意是说陈奇瑜智商低,斗不过李自成。还说农民军能屈能伸,车箱峡诈降是屈,现如今如火如荼是伸。
歌声嘹亮,很快就传到了陈奇瑜的耳朵里,听得他是恼羞成怒,胆战心惊。
恼羞成怒是出于一个男人的尊严。
一个男人是不可以被说成智商低的,即使他真的智商低。
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五省总督。
胆战心惊是因为农民军唱出了“诈降”两个字,这两个字要命啊。这说明这场暴乱从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有预谋的,他陈奇瑜确实是被骗了。
陈奇瑜被骗问题还不严重,严重的是皇上也被骗了。皇上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逮捕了练国事,认为是这个姓练的坏了抚局,这不正说明……说明皇上有眼无珠吗?陈奇瑜现在唯一的愿望是农民军们别高声歌唱,这歌千万不能让皇上听到——皇上如果知道他和陈奇瑜一样智商低,会很那个的。
但是崇祯很快就听到了这首歌。
不过,他假装听不到。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真是他奶奶的进退两难。
崇祯悻悻然:如果这些“流匪”早一些唱这首歌,按照我朱某人的智商,怎么会抓练国事呢?
事实证明,练国事一眼就看穿了“流匪”玩的诈降把戏,宝鸡知县李嘉彦还一口气杀了三十六个“流匪”,他们都是有先见之明啊。可我……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唉,都怪陈奇瑜恶人先告状,混淆了是非,搞得我一怒之下错抓了人——这个陈奇瑜,明显地把我的智商等同于他的智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现在怎么办?马上放人显得我这个皇帝过于糊涂、轻率;如果不放人,牺牲练国事成全我天子尊严,好是好,可陕西困局怎么解?以主抚见长的陈奇瑜真的能摆平陕西吗?
崇祯一时拿不定主意。
百官们却不管皇上心里怎么想,纷纷上疏为练国事鸣冤叫屈。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见练国事入狱,兔死狐悲,马上写了一封致全体官员的公开信——《我眼中的车箱峡事件真相》,这封公开信没有小道消息,没有八卦式的分析,却说了很多他和陈奇瑜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官场髙层绝对隐私的公开发布,一时间流传甚广,洛阳纸贵。广大大明七品以上官员通过对这封公开信的学习,进一步擦亮了双眼,提高了警惕,明辨了是非,站稳了队伍。与此同时,陈奇瑜的官场支持率直线下降,人人同情练国事,BS这个姓陈的。
耐人寻味的是,皇上虽然对这封公开信的广为流传心知肚明却并未制止,这在百官当中引起了种种联想——皇上会不会弃陈呢?
陈奇瑜当然也有这样的联想。何止联想,简直是直觉啊——陕西的形势越来越糟糕,几十万“流匪”剿也不是,抚也不是,简直是一场噩梦!练国事因为他陈奇瑜的缘故含冤入狱,洪承畴已经公开拿冷眼看他了。作为三边总督,一直以来洪承畴在军中的威信都在“火箭式干部”陈奇瑜之上,军队中要他出任五省总督的呼声向来很高。只是因为皇上出于某种难与人言的原因才意外地选中陈奇瑜坐这个位置。而现在,倒陈风暴骤起,洪承畴很可能会借势扳倒他陈奇瑜。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其实,人生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上台就是下台的前奏。
没有人可以永远在台上。皇上也不可以。
区别只在于在台上时间的长短。
崇祯到最后还是没有放过陈奇瑜。他派了锦衣卫到陕西,逮捕了陈奇瑜。
事实已经很残酷了。陕西的局面已经势若累卵,如果继续把患得患失的陈奇瑜放在那儿,大明的江山肯定就不完整了。崇祯不愿意冒这个险。他还紧急任命了洪承畴为五省总督——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一个有实力、在军中有威信的人站出来担此大任,而洪承畴已是不二人选。
当然,对洪承畴的防范心理崇祯依旧存在,只是他将这个隐秘的心理深埋起来,让它暗无天日。先解围再说——就像袁崇焕一样,在凌迟之前,大明还得靠他和他军中的那些得力部下为大明解围啊。解围之后,再慷慨赴死。
没有办法,谁叫你生在大明呢?这是你们的宿命,也是大明的宿命。可别怨我崇祯啊。
其实,我的命也比你们好不了多少——我最后怎么死的,只有苍天知道——谁叫我是天子呢。
当然,天子是有尊严的,而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委屈你了,练国事。你只能呆在狱中和陈奇瑜做伴了。唯有如此,百官们才看不出我崇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对谁错,谁错谁对,谁都说不好。说不好就别说了吧,天意从来高难问,而世界上的事情,真正能说清说透的又有几件?!
只有如此。
只好如此。
不过如此。
崇祯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到了崇祯皇帝的心里面。
一夜之间,几十万农民军突出于陕西、山西、湖广等省,会集于河南。
然而洪承畴手下却只有七万五千兵,一万五千匹马。这还是他理论上所能支配的兵马。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这些兵马并未全部到位:西兵二万五在路上,北兵一万八在路上,南兵二万一在路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牌军也统统在路上。他们都奉了兵部的调令火速赶往河南。
兵到用时方恨少。多事之秋,辽东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东北不保。现在,河南也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河南不保。河南一旦不保,直隶危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哎,官兵越来越少,“匪兵”越来越多,昨日的官兵一转眼就成今日的“匪兵”,这仗还怎么打?好在这次皇上也想明白了,打仗打的就是钱,因此忍痛拿出七十多万两饷银,让大明的官兵们很是热血沸腾了一下,同时也明白,现在的形势已到了如何危急的程度。
一般来说,皇上给的饷银与时局的危急程度成正比。局势越危急,皇上钱掏得越多。当然这算是主定律。在这主定律之下同时隐藏着一个副定律:皇上钱掏得越多,脾气也就越坏;脾气越坏,落地的人头就越多。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谁掏钱谁是老大嘛——哪有没脾气的老大?!
所以这一次,崇祯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六个月之内,必须让“流匪”从地球上消失。否则你老人家从地球上消失。洪承畴明白,皇上是真会这么干的。皇上一生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一个又一个人才(当然不可避免也发现了很多伪人才),然后把这些人才扔到种种历史的险境和宿命之中,看他们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或者迎接失败。迎接失败的自不必说——咔嚓一下了事;赢得胜利的那些人才命运也不能说一帆风顺,他们必然要在今后的岁月中去排除更大的困难,争取更多的胜利,同时还要承受皇上一以贯之经久不息的多疑目光的审视。全部通过了,OK,你可以退休了。有通不过的,那对不起,还得咔嚓一下。
所以在大明做一个人才,不管是文才还是武才,都没什么鸟意思。但是没鸟意思也要做,毕竟这个国家现在处在危难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啊。
但是农民军却很不给洪承畴面子。这边洪总督还在调兵遣将,那边农民军就急不可待地往南直隶奔去了。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鲜美的奶酪,崇祯最为珍视的奶酪。
这个奶酪在凤阳府。约有六千官兵在替崇祯看护着这个奶酪。
它就是朱元璋的祖坟,是大明王朝最敏感的末梢神经,也是崇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动什么别动我的奶酪。
但这一回农民军决定:这奶酪,不妨一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