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领导的指挥艺术 第三十九章 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落实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领导者,他对一个新来的干部,首先表示欢迎他到这个单位来工作,然后让他与原有的人见见面,向他简单介绍几句本单位的情况,再后,三言两语交代一下他做什么工作,然后,就扔下他不管了。另有一些领导者在布置工作时,常常犯一种毛病,就是从来不明确地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他以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东西,下属也应该懂得;或是有意识地不向下属交底,放任不管,而当下属的工作没有达到他所要求的标准时,他就批评一顿。这些做法都是不当的。
向下级布置工作的正确做法应当是:
交代必须明确。在布置工作时,以下各项应当十分清楚:什么任务,属什么性质,有什么意义;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什么时候完成;向谁请示汇报;应遵循哪些政策原则;执行任务者在人、财、物和处理问题方面有哪些权力;步骤、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当然,以上各项要因人因事而宜。重要的事就要交代得严肃、明确、具体,简单的事就可以粗略一些;对于头脑聪明、经验丰富、一点就透的人,可以简明扼要,不必耳提面命,啰啰嗦嗦;对于新手和能力差的人,要尽可能把想到的东西都告诉他,使他少走弯路。
要同下属商量。下达指令、布置任务之前,自然要充分准备,把问题想得周密些。但在向下属交代的时候,还是应当抱着商量的态度。对于自己感到不太有把握的意见,要虚心向下属征询,如果下属的意见有道理,就要及时采纳;即使对于自己的设想感到很有把握,也要善于启发下属动脑筋,提看法,以便使指令更完善、更切合实际;如果执行者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供,可以通过适当的问话,来检验一下他对指令是否充分理解了,是否变成了他自己的思想;对于那些执行者有权随机处理的细枝末节,则不必过多纠缠,议论不休,以免束缚下属的手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形成领导者居高临下,一二三四布置一大套,执行者俯首听命、机械服从、不置一辞的僵硬气氛。事实证明,在布置任务时只有对下属抱着信任、尊重、平等、虚心的态度,下属才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也才能更好地执行。
任务与职能相称。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你所分配的任务应当是他的职责范围之内的,是属于他岗位责任制范围之内的事,而不能把本应属于上层的事交给下一层去干,把下层的事交给上一层去干,或是把本应由甲完成的任务让乙去做,乙的事让甲去做。如果那样乱摊派,势必打乱工作秩序,使人无所适从。当然,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任务,也需要临时变通,但不能太多,特殊情况一过,还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所分配的任务要与他的能力相一致,有多大能力的人就分配给他多重的活儿,如果不然,让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去干简单的活儿,既浪费了人才,又使他心情不舒畅,认为领导瞧不起他,重要的事不让他去做;如果让能力差、水平低的人去完成复杂、艰巨的任务,不仅容易误事,而且执行任务的人也会反感,认为领导是故意找别扭,强人所难。此外,在工作量上也要考虑,工作交得太多,会使他感到承担不了,太少又使他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有布置而无检查,是领导者失职的表现;虽有检查,但不得其法,缺乏这方面的领导艺术,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许多领导者的经验,要做好检查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事先要有准备。检查工作是一件严肃而细致的事情,如果毫无准备,心中无数,就不要下去,而应准备好了再说。所谓准备,就是对所要检查的工作,在总形势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方针政策上比较熟悉,对倾向性问题也要心中有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不然,下去之后,就容易出现一问三不知,或说错话,出歪主意的现象。同时,对检查的重点在哪里,哪个是关键部位,何处是薄弱环节,也要基本掌握,不然就会收效甚微。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复杂的检查项目,事先要有一个较详尽的计划,人力如何配备、时间如何安排、达到什么要求、采取哪些方法步骤,都应事先讨论明确,然后按照要求分工,各负其责。
不要为检查而检查。检查下属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看下属是否准确迅速、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各项任务,这是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但检查工作不是一件单一的、孤立的事情,如前所述,它也是搜集信息、考察培养干部、推进工作、提高自身领导素质的重要渠道。既然检查工作这件事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应当把它放到应有的突出位置上,下大力量抓好。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为检查而检查,或把检查工作看得过于简单,在行动上,就不会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而是自觉地把上述要求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坚持标准,从严要求,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检查要有标准。检查工作没有标准,大家就无所遵循。一般地说,要以原来制订的目标和计划为标准,但是又不能把这个标准看死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是说必须拿目标、计划作为尺度来衡量实际工作情况,非此不成为检查工作。所谓不确定的,就是不能削足适履,硬要客观事实符合主观认识。为此,检查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以既定目标和计划为标准,衡量工作进展情况及绩效;第二步是以实践结果为标准,同时,也有利于领导者集思广益;第三步是专门班子与领导者相结合。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洞察一切,即使是有才干的领导者,也无法靠自己来检查一切工作、掌握一切信息。所以在检查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反馈系统、监督系统等职能机构的作用,或者组成临时性的专门班子,吸收各种职能机构的专家参与工作。然而,领导者亲身参加检查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检查总结是领导者的一项职能,不亲身参加,就难以对贯彻执行决策的情况有深切了解和亲身感受,当然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检查工作的作用,对于再决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有需要指正的地方,也要看准了再说,不要乱表态。作为上级领导的意见,下面的同志是很重视的。如果乱发议论,不但会使自己被动,降低自己的威信,而且会给下级造成思想压力,形成瞎指挥,给工作带来损失。
要敢于表扬和批评,但要注意方法。领导者在检查工作时,必然要对下级的工作作出评价,或表扬或批评,目的是更好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做好工作。为此,首先要坚持原则,敢于讲话,是非要清楚,功过要分明,正确的坚决支持,错误的坚决纠正,好的要表扬,坏的要批评,不能含糊敷衍,模棱两可。其次,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头。表扬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批评要诚实中肯,恰如其分,严而不厉,同时不抹煞对方作出的努力和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口服心也服,便于今后改进。
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凡是不从实际出发看问题,而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就是主观性。片面性就是不能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表面性,就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检查工作的大忌,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下去之后,不要带框子,抱成见,而要一切尊重客观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话坏话都要听,缺点成绩都要看;要扎扎实实,了解真情况,获取真知识,不要作风飘浮,浅尝辄止,等等。
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只看病不治病,只调查,不解决,是一些领导者检查工作时常犯的毛病。为什么要检查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业推向前进。当然,与发现问题比起来,解决问题是要费力气的,领导者就是要知难而上,努力从解决问题上看本事,见高低。凡是当时就能解决的,就要立即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也要本着为事业负责的精神,创造条件,抓紧做工作,争取尽快解决。
领导干部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抓好落实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明确坚持“八反对、八提倡”。
反对虚于应付,提倡认真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方针政策,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风。但是,现在有一些领导者,缺乏事业心,没有责任感,工作起来或者浮躁潦草,马虎从事;或者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或者遇事推诿,不负责任。有的甚至把“难得糊涂”奉为信条,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像这样,是断难抓好落实的。
反对浮在上面,提倡深入实际。现在,不少领导非常忙。忙于参加会议的坏风气,必须痛加革除。各级领导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取信于民。
反对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近些年来,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不按政策和原则办事,在招工、转户口、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编造假情况,徇私舞弊;有的向上级汇报工作,隐匿实情,报喜不报忧;有的企事业单位,明明亏损严重,却在账面上做手脚,欺骗上级,坑害国家。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弄虚作假情节恶劣的,必须严肃处理;对于那些纵容或诱迫下级说假话的领导者,一定要追究责任。必须明确,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是一条重要的党规党法,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我们要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努力在党内树立起不说假话说真话,不搞浮夸干实事的好风气。
反对职责不清,提倡分工负责。人浮于事、职责不清、遇事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在一些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因此,必须进一步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凡上级部署了的工作,要层层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反对只发号召,提倡具体指导。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者一定要注意不能把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要实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以点带面。要重视解决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按轻重、难易、缓急,抓住重点,攻克难点,统筹安排,逐一去办。
反对空作安排,提倡督促检查。近些年来,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工作仅仅停留于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制发文件,却很少监督检查,甚至只布置工作任务,不检查落实情况。这是我们的一些工作不能很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注意充分发挥督查机构的作用。无论哪级领导机关,在提出任务之后,都要及时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和交流各单位贯彻的情况。对落实工作搞得好的,要表扬;对落实工作搞得不好的,要批评;对不抓落实的,要处理。
反对办事拖拉,提倡雷厉风行。现在,有一些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工作总是紧张不起来。在这些机关和部门中,办事节奏不快,工作效率不高,再急再大的事也是你推来,我推去,久拖不决。有些领导干部,精神不振、松松垮垮,干起工作来慢慢腾腾、拖拖拉拉,没有一点利索劲。这样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坚决反对。
反对言行不一,提倡身体力行。目前,有一些领导者,尽管对许多事情的必要性说得头头是道,对搞好很多工作的重要性讲得十分动听,但就是不下工夫真抓实干,有的甚至只说不干。这种只说空话,不办实事的坏风气,必须痛加革除。各级领导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取信于民。
现场办公是指领导者亲自深入现场,对某个事件、问题、方案当场作出决定,以推进领导工作进程的方法。现场办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验性;二是灵活性;三是时效性;四是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领导者现场办公的,只有当领导者对遇到的问题真正了如指掌,而且在下属无法解决或不去解决时,这种领导方式才是有效且必要的。这种领导方式一般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二是某一项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三是工作进程遇到了重大困难;四是需要运用现场办公协调和解决工作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时;五是领导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失误,引起了不良后果,仍需领导者出面挽回影响;六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情况不太明了,条件不太成熟,需要到现场去边观察边研究边解决。选用现场办公方式的关键在于,现场发生的情况是否需要领导者到现场指挥,需要哪一级领导者到现场指挥。现场办公时机选用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不好,容易牵扯各级部门的工作精力,打乱工作秩序。
把现场办公与培养下属成员结合起来。领导者在现场办公时,不要忙于作指示,提出答案,要善于引导、启发下属成员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下一次遇到同类问题时知道“就这么做”。
不为诸多矛盾所缠绕,抓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有重点指挥,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
现场办公不可能一次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严格按分工,按时限工作。对于下一级职权范围的事,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无论其如何处置,都不能横加干涉。在其遇到困难时应主动为其撑腰。
力戒戴有色眼镜,避免感情用事。领导者现场办公有不少即兴因素,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精神愉快时,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有可能信口开河,随意决断;在心情不快时,遇到了讨厌的问题,可能听不进逆耳忠言。因此,在现场办公时,领导者应戒戴有色眼镜,尽量不要把个人的感情带到现场办公中来。
尊重事实,不怕丢面子。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办公,由于上阵急促,准备不足,对现场中的问题不一定都有能力拍板解决,对那些不宜现场拍板解决的复杂的重大问题,不要硬行现场解决,以免留下后患。
实施现场办公,由于直观指挥现场,各类矛盾尽收眼底,因此,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擅自打乱工作程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想抓西瓜,又舍不得扔芝麻,本级工作想管,下一级的也想管。这是现场办公的一大忌,弄得不好,将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贻误时机,也将影响工作效率。怎样在现场办公中既能保证高度统一,又能尽职尽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呢?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从近些年现场办公的实践看,领导者要使现场办公卓有成效,应掌握现场办公的艺术和技巧。
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注意保护下属的积极性。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不必指责,以防干扰下级领导者。即使是批评,也应当注意场合以暗示为主,劝导其自行改正,不能什么事都直接端出来一捅到底。那样只会使人难堪,其效果不佳。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一定要弄清事实,并要掌握好“度”,留有余地。
听取汇报是领导者了解下情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日常众多的汇报中,从程序上,既有按组织程序的逐级汇报,也有越级汇报。从形式上,既有有组织(或代表组织)的集体汇报,也有特殊情况下的单独汇报;既有不拘形式的顺便汇报,也有爱登领导家门的秘密性汇报。从内容上,既有建议和报告工作的实情汇报,也有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虚假汇报;既有捉摸上司心态,观测风向的汇报,也有拨弄是非、贬低他人的恶意汇报。因此,领导者常被真真假假、花样翻新的汇报所困扰。为不误人误事,实现科学决策,树立良好政风,领导者在听取汇报时,应坚持“八要八不要”,严格把好接待关,力争使自己听的汇报富有实效,并在众多错综复杂的汇报面前耳聪目明。
要听职能范围的汇报。对部属各层次范围的事,下级怕负责任,故意上交矛盾,或玩忽职守,出了问题汇报而开脱自己的,不要含糊放纵。
要听主渠道的汇报。不是代表组织的个人汇报和借口陈述所谓“群众反映”的非原则性问题的汇报不听,因为听了只能因小失大,自寻烦恼。
要听按正规程序来的汇报。对不按组织程序和以不负责任的匿名信以及不符合送发文程序的“跳跃型”、传单式的汇报,不要失掉政治警觉。
要听怀着正确动机的汇报。对在非正常情况下,带有自私心理,巧施伎俩,实现“招”、“转”、“调”、“提”等非分要求的,应善于洞察,明确表态,不给留有半点钻空子的余地。
要听正面人物的汇报。对利用老婆参政和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甚至内部职工队伍中的后进层无原则地捆成一团,以汇报工作为名,互相抬轿子,诬陷好人的应予制止,不要轻信。
要听多数人的汇报。对个别人为着某种企图,人为夸大事实,故弄玄虚,采取“加油放醋,添枝加叶”的汇报,在没有取得多数人印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定性表态。
要选择适宜听汇报的地点。对非特殊情况或非紧急公务的登门汇报,特别是勤于串门的“常客”,应坚持家中不谈工作或不予接待。
要听合理化建议的汇报。对不是出于公心为了事业,而是编造谎言、以假乱真或借题发挥,制造矛盾的,不要偏听偏信。
一些单位长期不安宁,正气难树起,歪风难顶住,不能不看到部分汇报者的虚假和听汇报者的不规范所产生的负效应。因此,要鉴别众多汇报的真伪,不妨一试,来个“八要八不要”,带头兴规矩、讲程序、堵邪门。
打开国内外管理专家和企业家的着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领导者要想提高自己领导和管理能力,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问题。其中,日本的中山谕建议:要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从容不迫地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时既没有上级也没有下属在场,安静的环境会给你创造一种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反省本单位工作的良好气氛,能使你把平常完全不能考虑的问题认真思索一番。这样的思索最好每月都要有一两次,每半年再较系统地回顾一次,每一年进行一下全面总结。他说这“的确是以高水平考虑事物的一种方式”。
这种做法,用习惯的话说,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做工作只有计划而无检查和指导不行,光有检查指导而无总结也不行。因为: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现领导工作中的规律性。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对以往工作实践中的感性经验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提炼的过程,它能使零星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从中揭示出若干规律性的东西。不善于总结,头脑中就永远是一团乱麻、一堆杂物,有价值的东西就永远清理不出来;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客观规律,实施科学的领导。发现规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和运用规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通过总结经验,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成功了;哪些事情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失败了;就不会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所谓科学领导也就成了空话。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有些同志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也不算少,可领导水平却十分平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把实际工作经验加以条理化。哪些事做对了,为什么对?哪些事做错了,为什么错?在他那里是一笔糊涂账,当然他就找不到使自己的领导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楼梯”。所以,领导者既要考虑问题于事前,又要注意总结经验于事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好“事后诸葛亮”,才能成为“事前诸葛亮”,因为这次的事后正是下次的事前。不愿在事后下功夫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事前诸葛亮”。那么,领导者应当怎样总结经验呢?
不要只总结成功的经验。正面的、成功的经验固然需要,但从错误和挫折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往往更为宝贵。“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当既重视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又善于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
不要面面俱到。无论是领导者自己,还是他所领导的单位,需要总结的东西很多,不能不分大小主次,一起总结。每次总结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抓住要点。它包括三个意思: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那些最有用的、最基本的东西来总结,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重点总结那些符合时代特点、有开拓意义的新经验,以便使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不要总在老题目上做旧文章。三是在总结经验时,要把那些偶然性的、表面性的东西舍去,抓住那些带有必然性的、能够说明本质问题的东西,加以总结提高。
不要“一点论”、“一分法”。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回避,既报喜又报忧。切忌好大喜功,搞虚假浮夸。同时,要注意这些经验与当时当地主客观因素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这样就可以明确,哪些经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继续沿用和推广,哪些经验则不能;哪些经验虽然在其他条件下可以运用,但要作哪些改进等等,这样,可以少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不要请人代劳。领导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当然要自己总结,别人不能代替。对于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者最好也亲自动手,不要让秘书或助手代劳。因为这样可以使领导者对做过的工作进行重新清理,加深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思想得到升华,同时对领导者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对于一些大型总结,如领导者因事实在不能亲自动手写,也要做到“三管”:一管总结的开始,明确总结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指定人员,提出设想。二管总结的过程,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大调查要亲自参加,重要的汇报和座谈会要亲自听。三管总结的结束,把自己的认识与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概括,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有指导意义的总结。对于那种为总结而总结、一切由“秀才”关门干的办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提高领导能力、改进工作毫无帮助,完全失去了总结工作的意义。
不能一劳永逸。工作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新的课题需要人们去实践,新的经验教训需要人们去总结。所以总结经验不能一次完成,一劳永逸。一个领导者,既要善于有计划分阶段地总结经验,又要善于随时随地总结经验,要工作到老,总结到老,不断向更高的境界和水平前进。
不要囿于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总结经验是一种很复杂的脑力劳动,既需要经验式思维也需要理论性思维;既需要平面思维也需要立体思维;既需要单维式思维也需要多维式思维;既需要封闭式思维也需要开放式思维;既需要同性思维又需要异性思维。就拿比较法来说,它实质上包含多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好与坏、落后与先进。使人们认清差距,找出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但如果思维方法不灵活,不科学,也容易出毛病。譬如,比较法只有在事物之间有了可比性时才适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如,跳出本单位的小圈子,用开放式思维来总结经验当然好,可以使人们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如果不善于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结合起来,进行立体思维,而是单独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就会产生片面性。还有,比较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以己之长比人之长、以己之短比人之短等多种,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而且要尽可能多选择一些比较对象。如果只与一个对象比,而且只用自己的长来比人家的短,就会导致盲目乐观,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给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向下级布置工作的正确做法应当是:
交代必须明确。在布置工作时,以下各项应当十分清楚:什么任务,属什么性质,有什么意义;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什么时候完成;向谁请示汇报;应遵循哪些政策原则;执行任务者在人、财、物和处理问题方面有哪些权力;步骤、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当然,以上各项要因人因事而宜。重要的事就要交代得严肃、明确、具体,简单的事就可以粗略一些;对于头脑聪明、经验丰富、一点就透的人,可以简明扼要,不必耳提面命,啰啰嗦嗦;对于新手和能力差的人,要尽可能把想到的东西都告诉他,使他少走弯路。
要同下属商量。下达指令、布置任务之前,自然要充分准备,把问题想得周密些。但在向下属交代的时候,还是应当抱着商量的态度。对于自己感到不太有把握的意见,要虚心向下属征询,如果下属的意见有道理,就要及时采纳;即使对于自己的设想感到很有把握,也要善于启发下属动脑筋,提看法,以便使指令更完善、更切合实际;如果执行者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供,可以通过适当的问话,来检验一下他对指令是否充分理解了,是否变成了他自己的思想;对于那些执行者有权随机处理的细枝末节,则不必过多纠缠,议论不休,以免束缚下属的手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形成领导者居高临下,一二三四布置一大套,执行者俯首听命、机械服从、不置一辞的僵硬气氛。事实证明,在布置任务时只有对下属抱着信任、尊重、平等、虚心的态度,下属才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也才能更好地执行。
任务与职能相称。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你所分配的任务应当是他的职责范围之内的,是属于他岗位责任制范围之内的事,而不能把本应属于上层的事交给下一层去干,把下层的事交给上一层去干,或是把本应由甲完成的任务让乙去做,乙的事让甲去做。如果那样乱摊派,势必打乱工作秩序,使人无所适从。当然,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任务,也需要临时变通,但不能太多,特殊情况一过,还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所分配的任务要与他的能力相一致,有多大能力的人就分配给他多重的活儿,如果不然,让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去干简单的活儿,既浪费了人才,又使他心情不舒畅,认为领导瞧不起他,重要的事不让他去做;如果让能力差、水平低的人去完成复杂、艰巨的任务,不仅容易误事,而且执行任务的人也会反感,认为领导是故意找别扭,强人所难。此外,在工作量上也要考虑,工作交得太多,会使他感到承担不了,太少又使他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有布置而无检查,是领导者失职的表现;虽有检查,但不得其法,缺乏这方面的领导艺术,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许多领导者的经验,要做好检查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事先要有准备。检查工作是一件严肃而细致的事情,如果毫无准备,心中无数,就不要下去,而应准备好了再说。所谓准备,就是对所要检查的工作,在总形势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方针政策上比较熟悉,对倾向性问题也要心中有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不然,下去之后,就容易出现一问三不知,或说错话,出歪主意的现象。同时,对检查的重点在哪里,哪个是关键部位,何处是薄弱环节,也要基本掌握,不然就会收效甚微。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复杂的检查项目,事先要有一个较详尽的计划,人力如何配备、时间如何安排、达到什么要求、采取哪些方法步骤,都应事先讨论明确,然后按照要求分工,各负其责。
不要为检查而检查。检查下属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看下属是否准确迅速、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各项任务,这是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但检查工作不是一件单一的、孤立的事情,如前所述,它也是搜集信息、考察培养干部、推进工作、提高自身领导素质的重要渠道。既然检查工作这件事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应当把它放到应有的突出位置上,下大力量抓好。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为检查而检查,或把检查工作看得过于简单,在行动上,就不会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而是自觉地把上述要求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坚持标准,从严要求,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检查要有标准。检查工作没有标准,大家就无所遵循。一般地说,要以原来制订的目标和计划为标准,但是又不能把这个标准看死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是说必须拿目标、计划作为尺度来衡量实际工作情况,非此不成为检查工作。所谓不确定的,就是不能削足适履,硬要客观事实符合主观认识。为此,检查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以既定目标和计划为标准,衡量工作进展情况及绩效;第二步是以实践结果为标准,同时,也有利于领导者集思广益;第三步是专门班子与领导者相结合。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洞察一切,即使是有才干的领导者,也无法靠自己来检查一切工作、掌握一切信息。所以在检查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反馈系统、监督系统等职能机构的作用,或者组成临时性的专门班子,吸收各种职能机构的专家参与工作。然而,领导者亲身参加检查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检查总结是领导者的一项职能,不亲身参加,就难以对贯彻执行决策的情况有深切了解和亲身感受,当然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检查工作的作用,对于再决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有需要指正的地方,也要看准了再说,不要乱表态。作为上级领导的意见,下面的同志是很重视的。如果乱发议论,不但会使自己被动,降低自己的威信,而且会给下级造成思想压力,形成瞎指挥,给工作带来损失。
要敢于表扬和批评,但要注意方法。领导者在检查工作时,必然要对下级的工作作出评价,或表扬或批评,目的是更好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做好工作。为此,首先要坚持原则,敢于讲话,是非要清楚,功过要分明,正确的坚决支持,错误的坚决纠正,好的要表扬,坏的要批评,不能含糊敷衍,模棱两可。其次,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头。表扬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批评要诚实中肯,恰如其分,严而不厉,同时不抹煞对方作出的努力和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口服心也服,便于今后改进。
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凡是不从实际出发看问题,而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就是主观性。片面性就是不能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表面性,就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检查工作的大忌,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下去之后,不要带框子,抱成见,而要一切尊重客观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话坏话都要听,缺点成绩都要看;要扎扎实实,了解真情况,获取真知识,不要作风飘浮,浅尝辄止,等等。
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只看病不治病,只调查,不解决,是一些领导者检查工作时常犯的毛病。为什么要检查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业推向前进。当然,与发现问题比起来,解决问题是要费力气的,领导者就是要知难而上,努力从解决问题上看本事,见高低。凡是当时就能解决的,就要立即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也要本着为事业负责的精神,创造条件,抓紧做工作,争取尽快解决。
领导干部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抓好落实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明确坚持“八反对、八提倡”。
反对虚于应付,提倡认真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方针政策,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风。但是,现在有一些领导者,缺乏事业心,没有责任感,工作起来或者浮躁潦草,马虎从事;或者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或者遇事推诿,不负责任。有的甚至把“难得糊涂”奉为信条,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像这样,是断难抓好落实的。
反对浮在上面,提倡深入实际。现在,不少领导非常忙。忙于参加会议的坏风气,必须痛加革除。各级领导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取信于民。
反对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近些年来,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不按政策和原则办事,在招工、转户口、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编造假情况,徇私舞弊;有的向上级汇报工作,隐匿实情,报喜不报忧;有的企事业单位,明明亏损严重,却在账面上做手脚,欺骗上级,坑害国家。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弄虚作假情节恶劣的,必须严肃处理;对于那些纵容或诱迫下级说假话的领导者,一定要追究责任。必须明确,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是一条重要的党规党法,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我们要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努力在党内树立起不说假话说真话,不搞浮夸干实事的好风气。
反对职责不清,提倡分工负责。人浮于事、职责不清、遇事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在一些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因此,必须进一步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凡上级部署了的工作,要层层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反对只发号召,提倡具体指导。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者一定要注意不能把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要实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以点带面。要重视解决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按轻重、难易、缓急,抓住重点,攻克难点,统筹安排,逐一去办。
反对空作安排,提倡督促检查。近些年来,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工作仅仅停留于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制发文件,却很少监督检查,甚至只布置工作任务,不检查落实情况。这是我们的一些工作不能很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注意充分发挥督查机构的作用。无论哪级领导机关,在提出任务之后,都要及时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和交流各单位贯彻的情况。对落实工作搞得好的,要表扬;对落实工作搞得不好的,要批评;对不抓落实的,要处理。
反对办事拖拉,提倡雷厉风行。现在,有一些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工作总是紧张不起来。在这些机关和部门中,办事节奏不快,工作效率不高,再急再大的事也是你推来,我推去,久拖不决。有些领导干部,精神不振、松松垮垮,干起工作来慢慢腾腾、拖拖拉拉,没有一点利索劲。这样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坚决反对。
反对言行不一,提倡身体力行。目前,有一些领导者,尽管对许多事情的必要性说得头头是道,对搞好很多工作的重要性讲得十分动听,但就是不下工夫真抓实干,有的甚至只说不干。这种只说空话,不办实事的坏风气,必须痛加革除。各级领导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取信于民。
现场办公是指领导者亲自深入现场,对某个事件、问题、方案当场作出决定,以推进领导工作进程的方法。现场办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验性;二是灵活性;三是时效性;四是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领导者现场办公的,只有当领导者对遇到的问题真正了如指掌,而且在下属无法解决或不去解决时,这种领导方式才是有效且必要的。这种领导方式一般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二是某一项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三是工作进程遇到了重大困难;四是需要运用现场办公协调和解决工作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时;五是领导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失误,引起了不良后果,仍需领导者出面挽回影响;六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情况不太明了,条件不太成熟,需要到现场去边观察边研究边解决。选用现场办公方式的关键在于,现场发生的情况是否需要领导者到现场指挥,需要哪一级领导者到现场指挥。现场办公时机选用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不好,容易牵扯各级部门的工作精力,打乱工作秩序。
把现场办公与培养下属成员结合起来。领导者在现场办公时,不要忙于作指示,提出答案,要善于引导、启发下属成员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下一次遇到同类问题时知道“就这么做”。
不为诸多矛盾所缠绕,抓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有重点指挥,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
现场办公不可能一次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严格按分工,按时限工作。对于下一级职权范围的事,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无论其如何处置,都不能横加干涉。在其遇到困难时应主动为其撑腰。
力戒戴有色眼镜,避免感情用事。领导者现场办公有不少即兴因素,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精神愉快时,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有可能信口开河,随意决断;在心情不快时,遇到了讨厌的问题,可能听不进逆耳忠言。因此,在现场办公时,领导者应戒戴有色眼镜,尽量不要把个人的感情带到现场办公中来。
尊重事实,不怕丢面子。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办公,由于上阵急促,准备不足,对现场中的问题不一定都有能力拍板解决,对那些不宜现场拍板解决的复杂的重大问题,不要硬行现场解决,以免留下后患。
实施现场办公,由于直观指挥现场,各类矛盾尽收眼底,因此,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擅自打乱工作程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想抓西瓜,又舍不得扔芝麻,本级工作想管,下一级的也想管。这是现场办公的一大忌,弄得不好,将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贻误时机,也将影响工作效率。怎样在现场办公中既能保证高度统一,又能尽职尽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呢?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从近些年现场办公的实践看,领导者要使现场办公卓有成效,应掌握现场办公的艺术和技巧。
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注意保护下属的积极性。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不必指责,以防干扰下级领导者。即使是批评,也应当注意场合以暗示为主,劝导其自行改正,不能什么事都直接端出来一捅到底。那样只会使人难堪,其效果不佳。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一定要弄清事实,并要掌握好“度”,留有余地。
听取汇报是领导者了解下情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日常众多的汇报中,从程序上,既有按组织程序的逐级汇报,也有越级汇报。从形式上,既有有组织(或代表组织)的集体汇报,也有特殊情况下的单独汇报;既有不拘形式的顺便汇报,也有爱登领导家门的秘密性汇报。从内容上,既有建议和报告工作的实情汇报,也有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虚假汇报;既有捉摸上司心态,观测风向的汇报,也有拨弄是非、贬低他人的恶意汇报。因此,领导者常被真真假假、花样翻新的汇报所困扰。为不误人误事,实现科学决策,树立良好政风,领导者在听取汇报时,应坚持“八要八不要”,严格把好接待关,力争使自己听的汇报富有实效,并在众多错综复杂的汇报面前耳聪目明。
要听职能范围的汇报。对部属各层次范围的事,下级怕负责任,故意上交矛盾,或玩忽职守,出了问题汇报而开脱自己的,不要含糊放纵。
要听主渠道的汇报。不是代表组织的个人汇报和借口陈述所谓“群众反映”的非原则性问题的汇报不听,因为听了只能因小失大,自寻烦恼。
要听按正规程序来的汇报。对不按组织程序和以不负责任的匿名信以及不符合送发文程序的“跳跃型”、传单式的汇报,不要失掉政治警觉。
要听怀着正确动机的汇报。对在非正常情况下,带有自私心理,巧施伎俩,实现“招”、“转”、“调”、“提”等非分要求的,应善于洞察,明确表态,不给留有半点钻空子的余地。
要听正面人物的汇报。对利用老婆参政和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甚至内部职工队伍中的后进层无原则地捆成一团,以汇报工作为名,互相抬轿子,诬陷好人的应予制止,不要轻信。
要听多数人的汇报。对个别人为着某种企图,人为夸大事实,故弄玄虚,采取“加油放醋,添枝加叶”的汇报,在没有取得多数人印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定性表态。
要选择适宜听汇报的地点。对非特殊情况或非紧急公务的登门汇报,特别是勤于串门的“常客”,应坚持家中不谈工作或不予接待。
要听合理化建议的汇报。对不是出于公心为了事业,而是编造谎言、以假乱真或借题发挥,制造矛盾的,不要偏听偏信。
一些单位长期不安宁,正气难树起,歪风难顶住,不能不看到部分汇报者的虚假和听汇报者的不规范所产生的负效应。因此,要鉴别众多汇报的真伪,不妨一试,来个“八要八不要”,带头兴规矩、讲程序、堵邪门。
打开国内外管理专家和企业家的着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领导者要想提高自己领导和管理能力,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问题。其中,日本的中山谕建议:要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从容不迫地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时既没有上级也没有下属在场,安静的环境会给你创造一种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反省本单位工作的良好气氛,能使你把平常完全不能考虑的问题认真思索一番。这样的思索最好每月都要有一两次,每半年再较系统地回顾一次,每一年进行一下全面总结。他说这“的确是以高水平考虑事物的一种方式”。
这种做法,用习惯的话说,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做工作只有计划而无检查和指导不行,光有检查指导而无总结也不行。因为: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现领导工作中的规律性。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对以往工作实践中的感性经验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提炼的过程,它能使零星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从中揭示出若干规律性的东西。不善于总结,头脑中就永远是一团乱麻、一堆杂物,有价值的东西就永远清理不出来;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客观规律,实施科学的领导。发现规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和运用规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通过总结经验,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成功了;哪些事情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失败了;就不会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所谓科学领导也就成了空话。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有些同志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也不算少,可领导水平却十分平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把实际工作经验加以条理化。哪些事做对了,为什么对?哪些事做错了,为什么错?在他那里是一笔糊涂账,当然他就找不到使自己的领导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楼梯”。所以,领导者既要考虑问题于事前,又要注意总结经验于事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好“事后诸葛亮”,才能成为“事前诸葛亮”,因为这次的事后正是下次的事前。不愿在事后下功夫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事前诸葛亮”。那么,领导者应当怎样总结经验呢?
不要只总结成功的经验。正面的、成功的经验固然需要,但从错误和挫折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往往更为宝贵。“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当既重视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又善于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
不要面面俱到。无论是领导者自己,还是他所领导的单位,需要总结的东西很多,不能不分大小主次,一起总结。每次总结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抓住要点。它包括三个意思: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那些最有用的、最基本的东西来总结,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重点总结那些符合时代特点、有开拓意义的新经验,以便使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不要总在老题目上做旧文章。三是在总结经验时,要把那些偶然性的、表面性的东西舍去,抓住那些带有必然性的、能够说明本质问题的东西,加以总结提高。
不要“一点论”、“一分法”。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回避,既报喜又报忧。切忌好大喜功,搞虚假浮夸。同时,要注意这些经验与当时当地主客观因素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这样就可以明确,哪些经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继续沿用和推广,哪些经验则不能;哪些经验虽然在其他条件下可以运用,但要作哪些改进等等,这样,可以少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不要请人代劳。领导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当然要自己总结,别人不能代替。对于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者最好也亲自动手,不要让秘书或助手代劳。因为这样可以使领导者对做过的工作进行重新清理,加深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思想得到升华,同时对领导者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对于一些大型总结,如领导者因事实在不能亲自动手写,也要做到“三管”:一管总结的开始,明确总结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指定人员,提出设想。二管总结的过程,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大调查要亲自参加,重要的汇报和座谈会要亲自听。三管总结的结束,把自己的认识与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概括,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有指导意义的总结。对于那种为总结而总结、一切由“秀才”关门干的办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提高领导能力、改进工作毫无帮助,完全失去了总结工作的意义。
不能一劳永逸。工作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新的课题需要人们去实践,新的经验教训需要人们去总结。所以总结经验不能一次完成,一劳永逸。一个领导者,既要善于有计划分阶段地总结经验,又要善于随时随地总结经验,要工作到老,总结到老,不断向更高的境界和水平前进。
不要囿于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总结经验是一种很复杂的脑力劳动,既需要经验式思维也需要理论性思维;既需要平面思维也需要立体思维;既需要单维式思维也需要多维式思维;既需要封闭式思维也需要开放式思维;既需要同性思维又需要异性思维。就拿比较法来说,它实质上包含多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好与坏、落后与先进。使人们认清差距,找出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但如果思维方法不灵活,不科学,也容易出毛病。譬如,比较法只有在事物之间有了可比性时才适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如,跳出本单位的小圈子,用开放式思维来总结经验当然好,可以使人们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如果不善于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结合起来,进行立体思维,而是单独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就会产生片面性。还有,比较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以己之长比人之长、以己之短比人之短等多种,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而且要尽可能多选择一些比较对象。如果只与一个对象比,而且只用自己的长来比人家的短,就会导致盲目乐观,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给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