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徐州概况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皖、豫四省交界。辖五区五县一市,即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矿区、郊区、铜山县、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县和新沂市。
徐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公元前573年的春秋时期,作为宋邑的彭城就耸立在我国的大地上,至今已有2,563年的历史。它曾沿用过彭城、徐州、北徐州、武安州等名称。
徐州古称彭堀,简称古彭,历史上又曾称彭祖国、彭城郡等。之所以与“彭”结缘,盖因尧封彭祖于大彭国(大彭氏国)。
毫无疑问,彭祖竹钱铿堪称徐州第一大人物。
徐州彭祖研究专家朱浩熙在其专著《彭祖》中,对“彭”之于徐州作了详实的考据:“联系徐州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可以对大彭之所以为彭,作出以下几种解释:其一,大彭之所以为彭,是因为此地古时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兵家必争之地,战鼓常闻,嘭嘭之声屡屡响起,于是,便很有可能命名此地为彭。其二,大彭之所以为彭,是由于此地风险浪急,波涛澎湃。古彭城之北,获水西来,东入于泗,二水交流,惊涛拍岸,常令古人叹为观止。立国河畔,以彭名地,谁曰不宜?又,泗水中产磬石,扣而铿飞翘的凌檐是否浮现出古老的谶语?铿,犹石钟之声。《礼·乐纪》云:“钟声铿。”竹钱铿又称彭铿。彭铿者,钟鼓之声也。其三,大彭之所以为彭,是出于褒奖竹钱铿在养生之道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强壮有力者,彭也。尧因以彭字命名竹钱铿之封地,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大彭之为彭,其声响亮激越,催人昂扬向上。壮哉彭也!
是故,徐州的雄伟又怎说不是遗传的呢?800岁的老祖宗拯民于水火、救人于疾困,道门深似海、声名响似雷!大彭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到了商代,大彭国竟成了五霸之一。彭祖也因此被“先秦人视为大贤,汉代视之为硕仙”。
徐州市区出土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徐州的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着、生活着、繁衍着。其首领就是彭祖,他是古帝颛顼玄孙陆终氏第三子,唐尧将其封在这里,史称大彭氏国,也称大彭国。它是一个力量强大、具有国家雏形的氏族部落。彭城由此得名。至于徐州,它得名于“徐方”。相传徐方是伯益的后裔,东夷族的一支,史称“徐夷”。自远古以来,他们就生息在泗水流域,约在商代即建立了国家,名为徐方或徐国。
上古时期的徐州,是一个辖地广大的区域。据《尚书·禹贡》称那时全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徐州是九州之一。
徐州地处南北要冲,早在战国秦汉之际便是我国东部地区政治军事重地。战国时宋国定都彭城;秦汉之际,楚怀王孙心和西楚霸王项羽先后以彭城为都城;两汉王朝先后在徐州封王18人。汉代的“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繁华盛极一时。
徐州,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东濒黄海,西带中原,素称“军事雄镇”,是历代军事家们瞩目的设兵布防之所。自彭伯寿率师征西河之后,战事不断,春秋中叶发生的晋、楚争霸中原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南北朝的拉锯战,唐代的藩镇割据,庞勋起义,元代芝麻李起义,明代的“靖难之役”……在四千多年的岁月里,发生在徐州及其附近的正义和非正义战事,数不胜数,规模较大的战争不下200多起。“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悠悠古城,曾摇曳着多少刀光剑影,曾弥漫多少战火硝烟?!朱德曾指出:“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
和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古都比起来,徐州的确只能算作一个小弟弟。但徐州籍的开国皇帝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演绎的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却丝毫不比这些“老大哥”逊色。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开始使用“皇帝”这个称号,到1911年满清末代王朝倒台,2132年间徐州籍的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徐州,因此便有了“帝王之乡”的美誉。
徐州人最熟悉、最敬仰、最津津乐道的当然首推刘邦。对这位西汉开国皇帝的许许多多的传说,徐州妇孺都耳熟能详。据专家考证,刘邦乃秦末丰邑中阳里人,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十余里的地方落户,此地现为沛县安国乡的刘邦店。西汉年间,丰邑“升格”为县(今丰县)。所以至今丰沛两县人仍因为刘邦的“祖籍”颇多争执,好在有一个“丰生沛养”的说法,才让两县人握手言和。
1997年,徐州籍作家王兴仁(铜沛行人)用近百万言,为刘邦树碑立传,书名曰《大争霸》,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拉回到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看到了刘邦得胜后衣锦还乡时,大邀乡邻子弟举杯按剑,纵情诗酒的豪气。那刘邦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史书放大了许多一天,高祖即兴赋诗,留下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徐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古代爆发过许多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篇章。徐州人民在近代,积极响应并支持北京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1925年6月徐州即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尔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中,徐州人民组织起游击队“破铁路,炸桥梁”,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1948年12月1日,徐州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获得了新生,从此古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无数人的血汗浇铸的这根石柱,无意中也成了一种纪念碑。
彭祖,姓竹钱名铿,系古帝颛顼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约生活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与尧、舜、禹是同时代人,为尧帝封于大彭氏国(地当徐州及其周围一带),是大彭国的始祖,故亦称彭祖。先后任过殷贤大夫、商伯、守藏史等职。
彭祖是带领古大彭国先民用双手开创徐州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第一人。他谙熟烹饪技艺,以烹调味道鲜美的雉羹(野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鸡汤)奉献给尧帝而被赞赏。人类从当年的茹毛饮血,到文明的钟鸣鼎食,应该有彭祖的一份功劳。他不愧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职业烹饪大师、烹调鼻祖。
彭祖性淡泊,恬静寡欲。他善于以导引行气之术修身养性,后人根据其锻炼体魄的一套程式,整理成“彭祖经”传世。
彭祖以寿长著称,孔子称他“老彭”;屈原说他“受寿永多”;《荀子·修身》注曰:“铿,尧臣,七百岁。”葛洪《神仙传》称,殷末,彭祖已经七百六十七岁,而身体并不衰老。《列子·力命》说他活了“八百岁”。
彭祖既擅烹调,又擅气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注意锻炼身体,说他是位寿星是可以理解的,但说他活了“八百岁”,未必是事实,未免带有神话传奇色彩。这实际上反映了彭祖所创建的大彭氏国,延续了八百年左右的历史。
徐偃,古徐国的国君,史称徐偃王。关于其名“偃”的来历,古人多有解释,战国晋人尸佼在《尸子》书中称:初生时“偃王有筋而无骨,故曰偃”。西晋人张华在其《博物志》中记载更富传奇色彩:古徐国的“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浜。孤独母有犬名鹄仓,得所弃卵,衔以归母。母覆暖之,遂成小儿。生而偃,故以为名。”所谓“偃”,即倒下仰卧之意。可见,徐偃王患有先天性软骨症,便以“偃”命其名。
古徐国(或称徐方)辖地在淮泗流域地区,约当今天的徐淮一带。西周之际,东夷部落中的徐国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几经战争,仍不能稳定局势。到周穆王时,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便采取了权宜之计,册封徐偃王为徐国的国君。他在徐国施行仁义之政治理国家,势力日益强大,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36个卫星国。据《后汉书·东夷传》称:“(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说明徐国在当时是东夷中的一个庞然强国。
周天子对徐国的强盛感到震恐,便令楚国出兵攻打徐国,徐偃王“不忍斗其人”。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可见徐偃王在徐淮一带是得人心的。
刘火山而(?——前197),刘邦父,史称“刘太公”,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农民出身,妻王氏,吏称“刘媪”,生刘伯、刘仲、刘季三子。刘邦行三名季,少时游手好闲,不务农事,刘太公斥之为“无赖”之徒。
楚汉战争中,公元前205年,项羽大败刘邦于彭城,刘太公、刘媪、吕雉为项羽军俘获,作为人质扣押楚军中近三年,前203年楚汉议和于鸿沟,中分天下后,均得以生还。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后,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前198年在长安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奈,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火山而无言以答。太上皇在长安生活非常不习惯,常常闷闷不乐,刘邦问其由,他说:“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足菊,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刘邦为了使其父欢欣,便选定离长安不远的临潼丽邑,仿故里沛县丰邑形制改建,称新丰,并“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汉高祖”。秦末沛县丰邑中阳里(今丰县)人。出身农家,少时不肯从事农业劳动,广交游,乐助人,义气豁达,胸怀大度。儿时避乱迁到沛县以北30里的地方落户。据说,就在现今安国乡的刘邦店。西汉年间,丰邑始置县。因此,当地有“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成年后,刘邦当了乡村小吏泅水亭长。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9月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在他的号召下,人民杀死县令,立他为“沛公”。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孙心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在与秦军作战中,刘邦善用人才,讲究战术,纪律严明,成为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前206年,刘邦率军西进,一路所向披靡,占领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入关后,刘邦与秦中父老约法三章,以定民心。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分封十八个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前205年,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借口,率诸侯共击楚。楚汉之间,经过四年征战,于前202年,决战垓下,项羽兵败别姬南逃,于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汜水之北即皇帝位,西都洛阳,汉朝宣告建立。以后又迁都长安,从而奠定了传位13帝,统治长达214年的西汉王朝。
刘邦在位只有短短的7年,但他还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重本抑末,执行与民休息制度,注意恢复农业生产;在法制上,制定了《汉律》。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吕雉(前241—前180),字娥拘,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皇后,故史称“吕后”。刘邦微时,她从事农业劳动,刘邦斩蛇起义反秦时,她常随军中。公元前205年楚汉彭城大战,刘邦失利,吕雉与公婆一起被楚军所执,三年后,在鸿沟议和时始得还汉。吕雉生女鲁元,生子盈。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皇位后,吕雉以皇后身份为刘邦出谋划策,特别在翦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中,吕后出力最多。
吕后为人性刚毅,果断有能力。前195年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时,尚无治理国家的能力,朝廷大权实际上由吕后一人操纵。前188年汉惠帝死后,吕后便从后台走上前台,临朝称制。执政期间,起用诸吕,培植亲信,排除异己,控制军政大权。
在吕后掌权期间,对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绥舆里人。南朝宋开国皇帝。东晋时,北方残乱,其先人侨居京口(今镇江)。他早年丧父,家庭贫苦,他在年轻时以种地为业,兼以樵夫、渔夫及贩鞋谋生。
刘裕入北府军当兵后,由于随刘牢之镇压浙东农民起义和攻打阴谋篡夺晋帝皇位的桓玄有功,拥有南徐、南青和北府军的军政大权。
晋义熙五年(409年)和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奉晋帝之命两次率兵北伐,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北伐的胜利,对北方广大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帝,自即帝位,国号宋。他在当政3年中,有许多政策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应当说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一位开明、节俭、关心民生发展的皇帝。他实行了抑制豪门贵族,有利农民的“土断”法;精减州府官吏数目;减免桑梓租税;寡欲守法度,不收礼物,“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卧木床,穿木屐,把原来他种田时曾经用过的尚好的器具收藏起来,“以留于后”,时称之为“田舍公”。由于他幼时家贫未得读书,做皇帝时,对兴学办教育尤为重视,曾下诏说:“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他要求“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让主管部门“考详旧典,以时施行。”
刘裕有镇压农民起义之过错,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可一味苛求古人;但他在执掌朝政时为南北方尤其是南方的经济、文化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日弁(889~943),字正伦,南唐政权建立者,彭城人,是唐宪宗李纯的五世孙。李日弁的祖父李志当过徐州的判司,父亲李荣,在唐末战乱中下落不明。李日弁随伯父流落到淮西濠州(今定远)、凤阳、嘉山、泗州(今宿迁东南)一带避难,为淮南节度史杨行密(后封为吴王)部下徐温(后为吴国宰相)收养,即随温姓,改姓名为徐知诰。在随徐温参加政治活动中,因功被提拔为升州(今南京)刺史,时年24岁。
当时,地方吏政腐败,李反其道而行之,廉洁奉公,招揽四方人才,实行开明政治,初步显示出锐意进取的才干。徐温迷恋升州,想在此长期享乐,便把知诰调润州(今镇扛)当团练使,政绩显著。
徐温坐镇金陵,命其子徐知训驻广陵(今扬州)处理事务。公元918年,徐知训因骄傲残暴,被吴国旧臣所杀。徐知诰抓住这一时机,领兵北上扬州,去酷政,改浮靡,很得人心。公元927年,徐温病死,知诰操纵了吴国军政大权。公元937年,废吴国皇帝,在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政权,改年号为升元,国号大齐。两年后,他正式恢复李姓,改名日弁,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其时,北方相互征伐,李日弁谨慎缓进,避免了改朝换代的内乱,堪称五代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日弁即皇位时,已49岁,经过六、七年的治理,南唐呈现兴旺景象。他渴望能长生不死,亲自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大吃丹药,结果毒气攻心,聚为恶疮而死。由于他主持改革政治,起用文人,倡导文治,招抚流民,劝农耕桑,整顿法制,废除诸多时弊,使统治区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因此在他病死时,出现了百姓皆涕泣、辍食的情景。
全书结束!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徐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公元前573年的春秋时期,作为宋邑的彭城就耸立在我国的大地上,至今已有2,563年的历史。它曾沿用过彭城、徐州、北徐州、武安州等名称。
徐州古称彭堀,简称古彭,历史上又曾称彭祖国、彭城郡等。之所以与“彭”结缘,盖因尧封彭祖于大彭国(大彭氏国)。
毫无疑问,彭祖竹钱铿堪称徐州第一大人物。
徐州彭祖研究专家朱浩熙在其专著《彭祖》中,对“彭”之于徐州作了详实的考据:“联系徐州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可以对大彭之所以为彭,作出以下几种解释:其一,大彭之所以为彭,是因为此地古时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兵家必争之地,战鼓常闻,嘭嘭之声屡屡响起,于是,便很有可能命名此地为彭。其二,大彭之所以为彭,是由于此地风险浪急,波涛澎湃。古彭城之北,获水西来,东入于泗,二水交流,惊涛拍岸,常令古人叹为观止。立国河畔,以彭名地,谁曰不宜?又,泗水中产磬石,扣而铿飞翘的凌檐是否浮现出古老的谶语?铿,犹石钟之声。《礼·乐纪》云:“钟声铿。”竹钱铿又称彭铿。彭铿者,钟鼓之声也。其三,大彭之所以为彭,是出于褒奖竹钱铿在养生之道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强壮有力者,彭也。尧因以彭字命名竹钱铿之封地,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大彭之为彭,其声响亮激越,催人昂扬向上。壮哉彭也!
是故,徐州的雄伟又怎说不是遗传的呢?800岁的老祖宗拯民于水火、救人于疾困,道门深似海、声名响似雷!大彭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到了商代,大彭国竟成了五霸之一。彭祖也因此被“先秦人视为大贤,汉代视之为硕仙”。
徐州市区出土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徐州的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着、生活着、繁衍着。其首领就是彭祖,他是古帝颛顼玄孙陆终氏第三子,唐尧将其封在这里,史称大彭氏国,也称大彭国。它是一个力量强大、具有国家雏形的氏族部落。彭城由此得名。至于徐州,它得名于“徐方”。相传徐方是伯益的后裔,东夷族的一支,史称“徐夷”。自远古以来,他们就生息在泗水流域,约在商代即建立了国家,名为徐方或徐国。
上古时期的徐州,是一个辖地广大的区域。据《尚书·禹贡》称那时全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徐州是九州之一。
徐州地处南北要冲,早在战国秦汉之际便是我国东部地区政治军事重地。战国时宋国定都彭城;秦汉之际,楚怀王孙心和西楚霸王项羽先后以彭城为都城;两汉王朝先后在徐州封王18人。汉代的“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繁华盛极一时。
徐州,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东濒黄海,西带中原,素称“军事雄镇”,是历代军事家们瞩目的设兵布防之所。自彭伯寿率师征西河之后,战事不断,春秋中叶发生的晋、楚争霸中原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南北朝的拉锯战,唐代的藩镇割据,庞勋起义,元代芝麻李起义,明代的“靖难之役”……在四千多年的岁月里,发生在徐州及其附近的正义和非正义战事,数不胜数,规模较大的战争不下200多起。“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悠悠古城,曾摇曳着多少刀光剑影,曾弥漫多少战火硝烟?!朱德曾指出:“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
和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古都比起来,徐州的确只能算作一个小弟弟。但徐州籍的开国皇帝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演绎的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却丝毫不比这些“老大哥”逊色。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开始使用“皇帝”这个称号,到1911年满清末代王朝倒台,2132年间徐州籍的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徐州,因此便有了“帝王之乡”的美誉。
徐州人最熟悉、最敬仰、最津津乐道的当然首推刘邦。对这位西汉开国皇帝的许许多多的传说,徐州妇孺都耳熟能详。据专家考证,刘邦乃秦末丰邑中阳里人,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十余里的地方落户,此地现为沛县安国乡的刘邦店。西汉年间,丰邑“升格”为县(今丰县)。所以至今丰沛两县人仍因为刘邦的“祖籍”颇多争执,好在有一个“丰生沛养”的说法,才让两县人握手言和。
1997年,徐州籍作家王兴仁(铜沛行人)用近百万言,为刘邦树碑立传,书名曰《大争霸》,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拉回到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看到了刘邦得胜后衣锦还乡时,大邀乡邻子弟举杯按剑,纵情诗酒的豪气。那刘邦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史书放大了许多一天,高祖即兴赋诗,留下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徐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古代爆发过许多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篇章。徐州人民在近代,积极响应并支持北京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1925年6月徐州即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尔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中,徐州人民组织起游击队“破铁路,炸桥梁”,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1948年12月1日,徐州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获得了新生,从此古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无数人的血汗浇铸的这根石柱,无意中也成了一种纪念碑。
彭祖,姓竹钱名铿,系古帝颛顼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约生活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与尧、舜、禹是同时代人,为尧帝封于大彭氏国(地当徐州及其周围一带),是大彭国的始祖,故亦称彭祖。先后任过殷贤大夫、商伯、守藏史等职。
彭祖是带领古大彭国先民用双手开创徐州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第一人。他谙熟烹饪技艺,以烹调味道鲜美的雉羹(野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鸡汤)奉献给尧帝而被赞赏。人类从当年的茹毛饮血,到文明的钟鸣鼎食,应该有彭祖的一份功劳。他不愧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职业烹饪大师、烹调鼻祖。
彭祖性淡泊,恬静寡欲。他善于以导引行气之术修身养性,后人根据其锻炼体魄的一套程式,整理成“彭祖经”传世。
彭祖以寿长著称,孔子称他“老彭”;屈原说他“受寿永多”;《荀子·修身》注曰:“铿,尧臣,七百岁。”葛洪《神仙传》称,殷末,彭祖已经七百六十七岁,而身体并不衰老。《列子·力命》说他活了“八百岁”。
彭祖既擅烹调,又擅气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注意锻炼身体,说他是位寿星是可以理解的,但说他活了“八百岁”,未必是事实,未免带有神话传奇色彩。这实际上反映了彭祖所创建的大彭氏国,延续了八百年左右的历史。
徐偃,古徐国的国君,史称徐偃王。关于其名“偃”的来历,古人多有解释,战国晋人尸佼在《尸子》书中称:初生时“偃王有筋而无骨,故曰偃”。西晋人张华在其《博物志》中记载更富传奇色彩:古徐国的“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浜。孤独母有犬名鹄仓,得所弃卵,衔以归母。母覆暖之,遂成小儿。生而偃,故以为名。”所谓“偃”,即倒下仰卧之意。可见,徐偃王患有先天性软骨症,便以“偃”命其名。
古徐国(或称徐方)辖地在淮泗流域地区,约当今天的徐淮一带。西周之际,东夷部落中的徐国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几经战争,仍不能稳定局势。到周穆王时,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便采取了权宜之计,册封徐偃王为徐国的国君。他在徐国施行仁义之政治理国家,势力日益强大,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36个卫星国。据《后汉书·东夷传》称:“(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说明徐国在当时是东夷中的一个庞然强国。
周天子对徐国的强盛感到震恐,便令楚国出兵攻打徐国,徐偃王“不忍斗其人”。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可见徐偃王在徐淮一带是得人心的。
刘火山而(?——前197),刘邦父,史称“刘太公”,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农民出身,妻王氏,吏称“刘媪”,生刘伯、刘仲、刘季三子。刘邦行三名季,少时游手好闲,不务农事,刘太公斥之为“无赖”之徒。
楚汉战争中,公元前205年,项羽大败刘邦于彭城,刘太公、刘媪、吕雉为项羽军俘获,作为人质扣押楚军中近三年,前203年楚汉议和于鸿沟,中分天下后,均得以生还。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后,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前198年在长安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奈,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火山而无言以答。太上皇在长安生活非常不习惯,常常闷闷不乐,刘邦问其由,他说:“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足菊,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刘邦为了使其父欢欣,便选定离长安不远的临潼丽邑,仿故里沛县丰邑形制改建,称新丰,并“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汉高祖”。秦末沛县丰邑中阳里(今丰县)人。出身农家,少时不肯从事农业劳动,广交游,乐助人,义气豁达,胸怀大度。儿时避乱迁到沛县以北30里的地方落户。据说,就在现今安国乡的刘邦店。西汉年间,丰邑始置县。因此,当地有“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成年后,刘邦当了乡村小吏泅水亭长。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9月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在他的号召下,人民杀死县令,立他为“沛公”。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孙心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在与秦军作战中,刘邦善用人才,讲究战术,纪律严明,成为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前206年,刘邦率军西进,一路所向披靡,占领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入关后,刘邦与秦中父老约法三章,以定民心。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分封十八个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前205年,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借口,率诸侯共击楚。楚汉之间,经过四年征战,于前202年,决战垓下,项羽兵败别姬南逃,于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汜水之北即皇帝位,西都洛阳,汉朝宣告建立。以后又迁都长安,从而奠定了传位13帝,统治长达214年的西汉王朝。
刘邦在位只有短短的7年,但他还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重本抑末,执行与民休息制度,注意恢复农业生产;在法制上,制定了《汉律》。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吕雉(前241—前180),字娥拘,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皇后,故史称“吕后”。刘邦微时,她从事农业劳动,刘邦斩蛇起义反秦时,她常随军中。公元前205年楚汉彭城大战,刘邦失利,吕雉与公婆一起被楚军所执,三年后,在鸿沟议和时始得还汉。吕雉生女鲁元,生子盈。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皇位后,吕雉以皇后身份为刘邦出谋划策,特别在翦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中,吕后出力最多。
吕后为人性刚毅,果断有能力。前195年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时,尚无治理国家的能力,朝廷大权实际上由吕后一人操纵。前188年汉惠帝死后,吕后便从后台走上前台,临朝称制。执政期间,起用诸吕,培植亲信,排除异己,控制军政大权。
在吕后掌权期间,对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绥舆里人。南朝宋开国皇帝。东晋时,北方残乱,其先人侨居京口(今镇江)。他早年丧父,家庭贫苦,他在年轻时以种地为业,兼以樵夫、渔夫及贩鞋谋生。
刘裕入北府军当兵后,由于随刘牢之镇压浙东农民起义和攻打阴谋篡夺晋帝皇位的桓玄有功,拥有南徐、南青和北府军的军政大权。
晋义熙五年(409年)和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奉晋帝之命两次率兵北伐,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北伐的胜利,对北方广大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帝,自即帝位,国号宋。他在当政3年中,有许多政策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应当说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一位开明、节俭、关心民生发展的皇帝。他实行了抑制豪门贵族,有利农民的“土断”法;精减州府官吏数目;减免桑梓租税;寡欲守法度,不收礼物,“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卧木床,穿木屐,把原来他种田时曾经用过的尚好的器具收藏起来,“以留于后”,时称之为“田舍公”。由于他幼时家贫未得读书,做皇帝时,对兴学办教育尤为重视,曾下诏说:“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他要求“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让主管部门“考详旧典,以时施行。”
刘裕有镇压农民起义之过错,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可一味苛求古人;但他在执掌朝政时为南北方尤其是南方的经济、文化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日弁(889~943),字正伦,南唐政权建立者,彭城人,是唐宪宗李纯的五世孙。李日弁的祖父李志当过徐州的判司,父亲李荣,在唐末战乱中下落不明。李日弁随伯父流落到淮西濠州(今定远)、凤阳、嘉山、泗州(今宿迁东南)一带避难,为淮南节度史杨行密(后封为吴王)部下徐温(后为吴国宰相)收养,即随温姓,改姓名为徐知诰。在随徐温参加政治活动中,因功被提拔为升州(今南京)刺史,时年24岁。
当时,地方吏政腐败,李反其道而行之,廉洁奉公,招揽四方人才,实行开明政治,初步显示出锐意进取的才干。徐温迷恋升州,想在此长期享乐,便把知诰调润州(今镇扛)当团练使,政绩显著。
徐温坐镇金陵,命其子徐知训驻广陵(今扬州)处理事务。公元918年,徐知训因骄傲残暴,被吴国旧臣所杀。徐知诰抓住这一时机,领兵北上扬州,去酷政,改浮靡,很得人心。公元927年,徐温病死,知诰操纵了吴国军政大权。公元937年,废吴国皇帝,在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政权,改年号为升元,国号大齐。两年后,他正式恢复李姓,改名日弁,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其时,北方相互征伐,李日弁谨慎缓进,避免了改朝换代的内乱,堪称五代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日弁即皇位时,已49岁,经过六、七年的治理,南唐呈现兴旺景象。他渴望能长生不死,亲自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大吃丹药,结果毒气攻心,聚为恶疮而死。由于他主持改革政治,起用文人,倡导文治,招抚流民,劝农耕桑,整顿法制,废除诸多时弊,使统治区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因此在他病死时,出现了百姓皆涕泣、辍食的情景。
全书结束!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