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可敬的老人
1989--1983年
毛泽东指定的三个接班人,刘少奇、林彪和华国锋,有的去世了,有的下台了。邓小平所选定的第一个接班人胡耀邦,结果也是这样,现在轮到赵紫阳。6月底,李鹏呈交中央委员会一份关于赵紫阳在反党反社会主义动乱时期所犯错误的报告书,大体上是说,赵没有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刚和没有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说他对动乱的发生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①。从组织角度上讲,赵紫阳的命运与邓小平在1968年和1976年所遭遇的命运一样,他丢掉了中央委员的职务,以及以中央委员身份出任的一切党内职务,只是在他的名字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允许他保留党籍。从此以后,他完全销声匿迹了。时不时地他也打一两次高尔夫球,这说明他还不是犯人。1992年传闻,说他有复职的可能,但在秋末,中央委员会公布不改变对他的处理,这一谣言不攻自破。
除赵紫阳本人失去了政治局和国家的职务之外,还对其他几个中央委员作了降职处理,胡启立失去了他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职务。常委名单中增加了三名新常委:江泽民、宋平和李瑞环。江泽民担任总书记。
江泽民是一位未在预料中的人选。像李鹏一样,他原也是一位技术工程师,在60-70年代担任许多技术部门的工作。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喜欢大笑。江在上海长大,兴致来时,也会唱唱英语歌,喜欢40年代美国电影。年轻时,为了逃避国民党军警搜查共产主义分子,他曾藏在校长汽车的行李箱里逃出了校园。江既是一个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敌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热心人。
李瑞环是一位年轻活跃的人。1958年他曾以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工程而获得"青年鲁班"的美名。他担任过天津市市长,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能干的市长,他好像是一团火,谈话从不死板。他鼓励海外对天津投资,这点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提升也与江泽民一样,代表邓小平希望持续进行改革。
中央委员会会议两个月后,邓小平未接受其他同志的劝阻,准备辞去中央军委主席之职。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邓小平离开工作并非是完全放弃政治。邓小平很明白地声明,即使他完全退下来,也还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他十分清楚,对于一个一党制的国家,领导人离开办公室之后的命运有两种可能:一是成为元老领导人,一是失势。作为一位具有七十年政治生涯的领导人,即使完全退休,党和国家也还会向他请教问题的。
在辞职信中,邓小平说他的身体仍旧很好。应该说,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一事实。但是,看上去忽然间邓显得老了许多。就身体状况来说,他选择这个时候退休是正确的。退休后他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呢?大部分时间他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的孩子们大多也是中年人,他似乎与小女儿邓榕关系最亲近。1992年10月在十四次党代会上扶着他走进会场的就是她。邓继续打桥牌,还是与他的老牌友一起,包括万里和杨尚昆。他偶尔也接见外国来访者。1989年秋,他会见了基辛格和朝鲜的金日成。
邓小平仍旧关心国际事务。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共产主义制度在1989-1990年的崩溃,坚定了他的看法:中国应该振作起来反对西方企图推翻世界社会主义的联合运动。邓小平看到了国际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990年初,他和党的中央告诫人们说: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敌人的所有矛头将会对向中国。他们会利用各种借口制造麻烦,增加我们的困难和对我们的压力。不管怎样,中国需要稳定,稳定,再稳定。
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以后的三至五年将是相当困难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垮下了,中国的历史将会倒退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根据原文译出。--译注)邓小平和党的新领导人就是以这种态度来看待西方国家"六·四"事件以后对中国进行的制裁。
邓小平相信,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制定了在整个共产主义世界中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邓小平主张中国在外交上采取谨慎的态度。他提出要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在国际上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做好自已的事,实现奋斗目标,而不搞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
邓小平的观点受到重视。由于执行了邓小平的思想,其结果,中国逐渐取得了优势。西方的经济制裁宣告失败,西方的部长们又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1992年,杨尚昆在北京接待了笑容满面的叶利钦。耐心与谨慎果然使中国获得了成功。在一些事件的帮助下,特别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得西方国家必须在联合国争取中国的支持。于是,中国又恢复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上也取得了胜利。这要归功于他在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那篇讲话,以及他提升了江泽民。因此,"六·四"之后,在继续贯彻80年代的政策上没有严重的障碍。农业上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的范围并夫扩大;对国外投资者的奖励政策没有改变。而且,邓小平还要扩大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
由于邓小平不再在党的会议上作报告,也很少接见外国访问者,所以要了解他的思想发展是不太容易的。不过,在1990年初至1991年底,他经常与党的高级领导人谈论改革之事。有一点很清楚的是,很多人对他的观点漠不关心或表示反对,1991年春,上海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阐述他的观点的文章,而一些全国性的报纸甚至不曾提到这篇文章。
1992年初,他开始南巡。巡视华中、华南、华东,包括他的话能很快被香港报道出去的地方。他访问了武汉、深圳特区、珠海和上海。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发表讲话。很快,他讲话的全部内容和一些引语出现在香港的报纸、电台和电视节目中。观看香港电视的成千上万华南观众很快获得这一消息,不久消息遍及全国各地。
从北京对此事反应的速度来看,中共领导阶层未经过太多的争议就已决定支持邓小平的观点了。2月21日。邓小平作南巡的最后讲话。28日他讲话的部分内容以中央委员会文件形式大量下发到各级党组织。
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谈到两个大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是正确的,不能改变,必须大胆地、创造性地贯彻这条路线。在一段讲话中,他说出了一段在思想上有重大突破的话。这段话即使胡耀邦这个当年最激进的改革者听了也会大吃一惊。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②。
邓小平同样批判了那些对经济改革持批评态度的人。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③。
这些话很清楚:对自由化的反应过头了,甚至已威胁到经济发展和全民士气,所以需要阻止这种反作用力。
在政治上,同他过去多次所说的一样,主张搞好社会秩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排除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决不能手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青年人提拔到党的领导岗位上来,创造性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最后,他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还说:"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的讲话在夏初的《人民日报》发表后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了政治的转折点。从此,中国的政治形势向着邓小平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的成功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成为定局。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把邓小平比喻成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并指出,大会的任务是把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加速改革、开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并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最后一天,当邓小平在邓榕小心的搀扶下缓慢地经过会见大厅时,他完全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邓小平没作任何发言,也没呆很久,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说明,人们对这位总设计师的热爱比对舵手毛泽东更胜一筹。代表们将会很想念他。因为,代表们知道,有许多人帮助过邓小平设计过中国现代化,并创建起一套基础理论,但是,他们也知道邓小平一直是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如果没有了邓小平,中国将会怎么样?确实,在新的领导层中,或者说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无论在声望、经验或能力方面,没有任何人能与邓小平相比。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③同上书,第375页。
结论邓小平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他去世以后,中国又将会怎样呢?
邓小平的第一项成就是担任了中国的领导职务,这也是他取得其他成就的前提条件。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年轻是他的最大优势;当他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时,他比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要年轻五岁甚至更多,所以他能活得比他们长。但是20、30年代,他在党内的地位和远远落后于他们,甚至不如与他同辈的一些人,如陈云。1945年以前,他不是中央委员,更不是政治局委员。他当选为中央委员时,已经四十多岁了。1952年他从四川调到北京时,在新的国家领导人当中,也不是排在前几名。尽管1956年以后他被迅速提拔,当上了总书记,并没有人将他视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倒了,大家以为他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更不用说超过周恩来、林彪或其他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了,邓小平能够东山再起的确应归功于毛:1968年他没有开除邓小平的党籍;1972年他接受了邓小平请求复出的要求,决定让邓复出。当然,这也不排除邓的政敌的愚蠢。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邓本人的优秀品质。他坚强、不屈不挠,并结交了很多忠诚的朋友。从1976年他再次失势到当年9月毛泽东逝世这段时间,"四人帮"一直无法对他下毒手,就是因为他的朋友保护了他。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取得的两大成就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国际生活的主流。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经济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并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经过二十年的革命,人们渴望安定与经济发展。是他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得党中央有可能把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也是他的讲话促使中央委员们当着华国锋的面否决了"两个凡是",并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消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方法上,邓小平的贡献不多。他是第一个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对经济特区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且使经济特区成为开放政策的最有力的证明。但具体的细节问题,他总是交予其他人去办。这样或许比较好。
邓小平所提倡和推动的改革,虽然脚步还有些蹒跚,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令人瞩目的。从1980年到1992年的十三年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8%,这一发展速度同亚洲"四小龙"相当,并远远超过了欧洲国家的发展速度(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撰文指出,中国比美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快6.4%,如果这一速度保持不变,十一年以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从1980年到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三百八十亿美元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中国从一个外贸活动很少的国家,进步到以外贸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所吸引的外资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到1990年,外国资本已在中国兴建或扩建了三万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了二十亿美元(还有更多的资金已签订了引进合同)。诚然,在内地一些省份,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贫困,但就是在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已有了改善。
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是通货膨胀。1988年到1990年,国家零售商品的物价指数也在上升,这与1989年的政治动乱不无关系。1992年国民经济再度增长,创造了年增长10%的好成绩,但是却又出现了新的通货膨胀。第二个问题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政府把许多产品的征税权下放到了省,因而使得各省的上缴国家的税收在国家总收入中的比例从1979年的47%下降到1990年的16%,远远地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第三个问题涉及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要负担所有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的各种福利,而且经常要按照很低的固定价格出售产品,因而,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高达二百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收入的5%。
问题是严重的。但是同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同苏联和东欧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的领导结束之后所产生的动乱相比,这些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么,中国共产党经济改革成功的秘密何在呢?有三点可以指出。第一,中国改革的起点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和商业。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粮食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极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为城市改革创造了条件。第二,在实施价格改革的过程中,避免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具体的做法是对那些旧经济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和企业进行耐心的劝说,而不是强迫他们投身竞争更为激烈的经济领域。消费者也没有因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下降而反对改革。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最高点是18.5O%(1988年),苏联1991年的通货膨胀率是91%,而且以后更为严重。第三,置政治改革于经济改革之后。这当然令很多人感到失望(因此造成了1989年那场可怕的悲剧)。但这也表明,国家仍然可以控制那些不赞成改革的人,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下负责制定计划的人和享有各种福利和退休保障的大型企业的工人,改革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在没有属于自己的报纸、工会或政治组织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党内施加他们的压力,但这些压力将会被党内相对的压力化解。换言之,整个改革计划不会因外在的政治活动而被迫停止,也不会因此而被迫修改可能对社会某一特殊团体非常不利的一些计划,即使是那些最不受欢迎的改革计划,也能继续加以实施。
这并不是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所采取的无产阶级专政很仁慈。不是的。也不是说,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其他的领导人希望将来有朝一日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会被多党制和行政与立法机构的竞选所代替,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而是说,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政治秩序。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逐步地实行民主,只有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彻底地实行民主。
从1950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前,中国一直与世界隔绝。即使在其他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人民的心目中,中国也是一块遥远和神秘的地方。当然,朝鲜、蒙古和越南除外。造成中国与世界隔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自朝鲜战争后一直对中国实行封锁。另外毛泽东本身的有些做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对于世界的大多数地区不感兴趣,对于他唯一出访过的一个国家--苏联也不喜欢。因此,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少,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同样越来越狭隘。
邓小平改变了这一切。在他的指引下,中国引进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工商业技巧,以满足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让中国在处理国际与地区争端问题时,发挥与中国国力相当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再强调革命和战争。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一直致力于消除世界的紧张局势,设法使一些"热点"地区降温。中国还加入了许多国际性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刑警等。她还向许多发达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美国就有中国留学生三万多人,另外她自己也接受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顾问、学者和学生。北京国际机场每天都有十几次班机飞往欧洲和美国,而十五年前,每天只有三至四次班机。
未来的中国将会怎样呢?中国是如此之大,发展又是如此之快,因此要想预计她的未来是困难的。如果我们以中国过去的发展为借鉴的话,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描述她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政治方面。邓小平百年后,将有一个人(在本世纪之前,中国的这位领导一定是男的)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最后成为国家的领导人,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和争执。中国的传统和民主集中制都需要一位最高领导人。这并不是说集体领导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说新的领导者的最亲密的人将是他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同事。
第二,社会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断增加,社会的知识水平相应地提高,因而对社会与文化自由的要求将越来越强烈,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及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将会就放弃一党执政是否明智这一问题展开争论。因此,中国可能会像香港早期那样,允许甚至加强各种自由,但多党制的进展却很缓慢。
第三,经济和社会方面。目前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一亿,而且还会迅速增长,到本世纪末将突破十二亿。粮食问题将成为新的问题,甚至会减少对每个家庭的粮食供应。是重新实行配给制,还是增加粮食进口,这是中国方面必须要作出选择的。
第四,是政治和文化方面。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将会要求享有更多的文化自由和政治自治。到目前为止,世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藏。但是,新疆的少数民族在回教复兴主义和前苏联境内回教兄弟姐妹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影响下,会更为坚定地要求文化自由与政治自治。
与此同时,中国人将要对毛去世后一直领导他们的这个人作出判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看到他身上的一些弱点。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因为是他领导他们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以往闻所未闻的水平,而这是他们的父辈做梦也想不到的.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毛泽东指定的三个接班人,刘少奇、林彪和华国锋,有的去世了,有的下台了。邓小平所选定的第一个接班人胡耀邦,结果也是这样,现在轮到赵紫阳。6月底,李鹏呈交中央委员会一份关于赵紫阳在反党反社会主义动乱时期所犯错误的报告书,大体上是说,赵没有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刚和没有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说他对动乱的发生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①。从组织角度上讲,赵紫阳的命运与邓小平在1968年和1976年所遭遇的命运一样,他丢掉了中央委员的职务,以及以中央委员身份出任的一切党内职务,只是在他的名字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允许他保留党籍。从此以后,他完全销声匿迹了。时不时地他也打一两次高尔夫球,这说明他还不是犯人。1992年传闻,说他有复职的可能,但在秋末,中央委员会公布不改变对他的处理,这一谣言不攻自破。
除赵紫阳本人失去了政治局和国家的职务之外,还对其他几个中央委员作了降职处理,胡启立失去了他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职务。常委名单中增加了三名新常委:江泽民、宋平和李瑞环。江泽民担任总书记。
江泽民是一位未在预料中的人选。像李鹏一样,他原也是一位技术工程师,在60-70年代担任许多技术部门的工作。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喜欢大笑。江在上海长大,兴致来时,也会唱唱英语歌,喜欢40年代美国电影。年轻时,为了逃避国民党军警搜查共产主义分子,他曾藏在校长汽车的行李箱里逃出了校园。江既是一个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敌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热心人。
李瑞环是一位年轻活跃的人。1958年他曾以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工程而获得"青年鲁班"的美名。他担任过天津市市长,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能干的市长,他好像是一团火,谈话从不死板。他鼓励海外对天津投资,这点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提升也与江泽民一样,代表邓小平希望持续进行改革。
中央委员会会议两个月后,邓小平未接受其他同志的劝阻,准备辞去中央军委主席之职。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邓小平离开工作并非是完全放弃政治。邓小平很明白地声明,即使他完全退下来,也还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他十分清楚,对于一个一党制的国家,领导人离开办公室之后的命运有两种可能:一是成为元老领导人,一是失势。作为一位具有七十年政治生涯的领导人,即使完全退休,党和国家也还会向他请教问题的。
在辞职信中,邓小平说他的身体仍旧很好。应该说,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一事实。但是,看上去忽然间邓显得老了许多。就身体状况来说,他选择这个时候退休是正确的。退休后他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呢?大部分时间他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的孩子们大多也是中年人,他似乎与小女儿邓榕关系最亲近。1992年10月在十四次党代会上扶着他走进会场的就是她。邓继续打桥牌,还是与他的老牌友一起,包括万里和杨尚昆。他偶尔也接见外国来访者。1989年秋,他会见了基辛格和朝鲜的金日成。
邓小平仍旧关心国际事务。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共产主义制度在1989-1990年的崩溃,坚定了他的看法:中国应该振作起来反对西方企图推翻世界社会主义的联合运动。邓小平看到了国际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990年初,他和党的中央告诫人们说: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敌人的所有矛头将会对向中国。他们会利用各种借口制造麻烦,增加我们的困难和对我们的压力。不管怎样,中国需要稳定,稳定,再稳定。
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以后的三至五年将是相当困难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垮下了,中国的历史将会倒退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根据原文译出。--译注)邓小平和党的新领导人就是以这种态度来看待西方国家"六·四"事件以后对中国进行的制裁。
邓小平相信,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制定了在整个共产主义世界中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邓小平主张中国在外交上采取谨慎的态度。他提出要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在国际上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做好自已的事,实现奋斗目标,而不搞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
邓小平的观点受到重视。由于执行了邓小平的思想,其结果,中国逐渐取得了优势。西方的经济制裁宣告失败,西方的部长们又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1992年,杨尚昆在北京接待了笑容满面的叶利钦。耐心与谨慎果然使中国获得了成功。在一些事件的帮助下,特别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得西方国家必须在联合国争取中国的支持。于是,中国又恢复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上也取得了胜利。这要归功于他在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那篇讲话,以及他提升了江泽民。因此,"六·四"之后,在继续贯彻80年代的政策上没有严重的障碍。农业上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的范围并夫扩大;对国外投资者的奖励政策没有改变。而且,邓小平还要扩大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
由于邓小平不再在党的会议上作报告,也很少接见外国访问者,所以要了解他的思想发展是不太容易的。不过,在1990年初至1991年底,他经常与党的高级领导人谈论改革之事。有一点很清楚的是,很多人对他的观点漠不关心或表示反对,1991年春,上海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阐述他的观点的文章,而一些全国性的报纸甚至不曾提到这篇文章。
1992年初,他开始南巡。巡视华中、华南、华东,包括他的话能很快被香港报道出去的地方。他访问了武汉、深圳特区、珠海和上海。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发表讲话。很快,他讲话的全部内容和一些引语出现在香港的报纸、电台和电视节目中。观看香港电视的成千上万华南观众很快获得这一消息,不久消息遍及全国各地。
从北京对此事反应的速度来看,中共领导阶层未经过太多的争议就已决定支持邓小平的观点了。2月21日。邓小平作南巡的最后讲话。28日他讲话的部分内容以中央委员会文件形式大量下发到各级党组织。
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谈到两个大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是正确的,不能改变,必须大胆地、创造性地贯彻这条路线。在一段讲话中,他说出了一段在思想上有重大突破的话。这段话即使胡耀邦这个当年最激进的改革者听了也会大吃一惊。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②。
邓小平同样批判了那些对经济改革持批评态度的人。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③。
这些话很清楚:对自由化的反应过头了,甚至已威胁到经济发展和全民士气,所以需要阻止这种反作用力。
在政治上,同他过去多次所说的一样,主张搞好社会秩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排除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决不能手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青年人提拔到党的领导岗位上来,创造性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最后,他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还说:"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的讲话在夏初的《人民日报》发表后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了政治的转折点。从此,中国的政治形势向着邓小平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的成功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成为定局。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把邓小平比喻成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并指出,大会的任务是把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加速改革、开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并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最后一天,当邓小平在邓榕小心的搀扶下缓慢地经过会见大厅时,他完全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邓小平没作任何发言,也没呆很久,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说明,人们对这位总设计师的热爱比对舵手毛泽东更胜一筹。代表们将会很想念他。因为,代表们知道,有许多人帮助过邓小平设计过中国现代化,并创建起一套基础理论,但是,他们也知道邓小平一直是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如果没有了邓小平,中国将会怎么样?确实,在新的领导层中,或者说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无论在声望、经验或能力方面,没有任何人能与邓小平相比。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③同上书,第375页。
结论邓小平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他去世以后,中国又将会怎样呢?
邓小平的第一项成就是担任了中国的领导职务,这也是他取得其他成就的前提条件。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年轻是他的最大优势;当他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时,他比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要年轻五岁甚至更多,所以他能活得比他们长。但是20、30年代,他在党内的地位和远远落后于他们,甚至不如与他同辈的一些人,如陈云。1945年以前,他不是中央委员,更不是政治局委员。他当选为中央委员时,已经四十多岁了。1952年他从四川调到北京时,在新的国家领导人当中,也不是排在前几名。尽管1956年以后他被迅速提拔,当上了总书记,并没有人将他视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倒了,大家以为他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更不用说超过周恩来、林彪或其他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了,邓小平能够东山再起的确应归功于毛:1968年他没有开除邓小平的党籍;1972年他接受了邓小平请求复出的要求,决定让邓复出。当然,这也不排除邓的政敌的愚蠢。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邓本人的优秀品质。他坚强、不屈不挠,并结交了很多忠诚的朋友。从1976年他再次失势到当年9月毛泽东逝世这段时间,"四人帮"一直无法对他下毒手,就是因为他的朋友保护了他。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取得的两大成就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国际生活的主流。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经济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并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经过二十年的革命,人们渴望安定与经济发展。是他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得党中央有可能把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也是他的讲话促使中央委员们当着华国锋的面否决了"两个凡是",并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消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方法上,邓小平的贡献不多。他是第一个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对经济特区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且使经济特区成为开放政策的最有力的证明。但具体的细节问题,他总是交予其他人去办。这样或许比较好。
邓小平所提倡和推动的改革,虽然脚步还有些蹒跚,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令人瞩目的。从1980年到1992年的十三年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8%,这一发展速度同亚洲"四小龙"相当,并远远超过了欧洲国家的发展速度(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撰文指出,中国比美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快6.4%,如果这一速度保持不变,十一年以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从1980年到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三百八十亿美元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中国从一个外贸活动很少的国家,进步到以外贸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所吸引的外资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到1990年,外国资本已在中国兴建或扩建了三万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了二十亿美元(还有更多的资金已签订了引进合同)。诚然,在内地一些省份,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贫困,但就是在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已有了改善。
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是通货膨胀。1988年到1990年,国家零售商品的物价指数也在上升,这与1989年的政治动乱不无关系。1992年国民经济再度增长,创造了年增长10%的好成绩,但是却又出现了新的通货膨胀。第二个问题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政府把许多产品的征税权下放到了省,因而使得各省的上缴国家的税收在国家总收入中的比例从1979年的47%下降到1990年的16%,远远地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第三个问题涉及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要负担所有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的各种福利,而且经常要按照很低的固定价格出售产品,因而,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高达二百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收入的5%。
问题是严重的。但是同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同苏联和东欧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的领导结束之后所产生的动乱相比,这些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么,中国共产党经济改革成功的秘密何在呢?有三点可以指出。第一,中国改革的起点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和商业。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粮食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极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为城市改革创造了条件。第二,在实施价格改革的过程中,避免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具体的做法是对那些旧经济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和企业进行耐心的劝说,而不是强迫他们投身竞争更为激烈的经济领域。消费者也没有因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下降而反对改革。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最高点是18.5O%(1988年),苏联1991年的通货膨胀率是91%,而且以后更为严重。第三,置政治改革于经济改革之后。这当然令很多人感到失望(因此造成了1989年那场可怕的悲剧)。但这也表明,国家仍然可以控制那些不赞成改革的人,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下负责制定计划的人和享有各种福利和退休保障的大型企业的工人,改革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在没有属于自己的报纸、工会或政治组织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党内施加他们的压力,但这些压力将会被党内相对的压力化解。换言之,整个改革计划不会因外在的政治活动而被迫停止,也不会因此而被迫修改可能对社会某一特殊团体非常不利的一些计划,即使是那些最不受欢迎的改革计划,也能继续加以实施。
这并不是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所采取的无产阶级专政很仁慈。不是的。也不是说,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其他的领导人希望将来有朝一日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会被多党制和行政与立法机构的竞选所代替,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而是说,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政治秩序。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逐步地实行民主,只有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彻底地实行民主。
从1950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前,中国一直与世界隔绝。即使在其他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人民的心目中,中国也是一块遥远和神秘的地方。当然,朝鲜、蒙古和越南除外。造成中国与世界隔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自朝鲜战争后一直对中国实行封锁。另外毛泽东本身的有些做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对于世界的大多数地区不感兴趣,对于他唯一出访过的一个国家--苏联也不喜欢。因此,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少,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同样越来越狭隘。
邓小平改变了这一切。在他的指引下,中国引进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工商业技巧,以满足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让中国在处理国际与地区争端问题时,发挥与中国国力相当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再强调革命和战争。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一直致力于消除世界的紧张局势,设法使一些"热点"地区降温。中国还加入了许多国际性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刑警等。她还向许多发达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美国就有中国留学生三万多人,另外她自己也接受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顾问、学者和学生。北京国际机场每天都有十几次班机飞往欧洲和美国,而十五年前,每天只有三至四次班机。
未来的中国将会怎样呢?中国是如此之大,发展又是如此之快,因此要想预计她的未来是困难的。如果我们以中国过去的发展为借鉴的话,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描述她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政治方面。邓小平百年后,将有一个人(在本世纪之前,中国的这位领导一定是男的)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最后成为国家的领导人,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和争执。中国的传统和民主集中制都需要一位最高领导人。这并不是说集体领导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说新的领导者的最亲密的人将是他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同事。
第二,社会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断增加,社会的知识水平相应地提高,因而对社会与文化自由的要求将越来越强烈,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及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将会就放弃一党执政是否明智这一问题展开争论。因此,中国可能会像香港早期那样,允许甚至加强各种自由,但多党制的进展却很缓慢。
第三,经济和社会方面。目前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一亿,而且还会迅速增长,到本世纪末将突破十二亿。粮食问题将成为新的问题,甚至会减少对每个家庭的粮食供应。是重新实行配给制,还是增加粮食进口,这是中国方面必须要作出选择的。
第四,是政治和文化方面。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将会要求享有更多的文化自由和政治自治。到目前为止,世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藏。但是,新疆的少数民族在回教复兴主义和前苏联境内回教兄弟姐妹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影响下,会更为坚定地要求文化自由与政治自治。
与此同时,中国人将要对毛去世后一直领导他们的这个人作出判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看到他身上的一些弱点。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因为是他领导他们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以往闻所未闻的水平,而这是他们的父辈做梦也想不到的.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