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3)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
有一次去泰山,俞敏洪感慨地说:“坐缆车上泰山不再有双足之苦。但像泰山这样的山,一路历史,一路文化,一路沧桑,如果不是自己爬上去,怎么体验得到?”
真正的旅程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
后来回忆起这次旅行,俞敏洪要说的话也很多:“登山便利了,但泰山的挑夫们却失业了。尽管现代工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们在失去泰山挑夫的同时,是否也在同时失去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和精神呢?人类文明是否会因此变得浅薄呢?”一路上,俞敏洪还看到了那些成群结伴一路烧香的朴素农民,他们从泰山脚下的岱庙开始,经过山神庙、各个佛教寺庙、关帝庙,一直到玉皇顶这一路上,也不分神灵是谁虔诚地逢庙就拜。俞敏洪对此感慨道:“中国的老百姓在现实中被欺负得只要见到当官的就低头,反映在宗教上就是见到什么神像都拜……”虽只是只言片语,却足以使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俞敏洪,一个热爱生活,心向远方的俞敏洪。
如果说经历是必然的,那么体验则是应该的,作为一个北大学子、教师和企业家,俞敏洪相信生命的宽度是由自己掌控的,在同样的一段历程之内,自然应该去充分的体验,去拥有更加深沉的情怀,不仅要体验生活,更多的是去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这些将是永恒的美好财富。
在《赢在中国》的点评中,俞敏洪直接指出:“一个人的经历多并不等于境界高。”因为,如果经历并没有提高你的境界,而经历又基本相同的话,经历再多也是无益的,个人魅力与思想境界的提升还需要倾心注入的体验。
一直以来,俞敏洪坚持把读书作为每天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俞敏洪曾经说:“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我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人文精神无疑将是医治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虚弱症候的最好良药,人文精神其实也是中国最富有的“教书匠”——俞敏洪最深沉的信仰,俞敏洪凭借人文精神维系了新东方的长足发展。无论做什么,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文化,对此,俞敏洪与新东方是最好的证明。
人文精神的获取,恰是对生命的充实体验、沉淀后的一种收获。俞敏洪相信,人应在现实的经历中进一步追求心灵的体验和灵魂的升华,他这样写道:“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如此的不同。”
如果说经历人生是一条现实之路,那么体验则是一条心灵之路。
有一次,俞敏洪到国外旅行,跟朋友一起去钓鱼,朋友告诉俞敏洪,这次钓鱼是钓着玩的,是“catdrelease”,意思就是“抓了就放”。当时,俞敏洪心想:“抓了就放有什么好玩的,没事找事。”可是当他真的到了现场,却发现现实的情形出乎他所料,每次钓上来一条鱼大家全都兴奋得要死,尽管最后又把鱼都放了,但是俞敏洪和朋友们却收获了一天极好的心情。
这件事让俞敏洪深受触动,收获心情有时候比收获具体的东西更加重要,而要收获心情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亲自参与和努力,他说:“如果我们从农贸市场上买回来这些鱼虾,我们能够收获同样的心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如果我们仅仅坐在河边,我们能够收获什么呢?一定是无所事事所产生的烦闷,看到别人得到鱼虾所产生的失落,因为别人的欢乐所产生的嫉妒,因为别人难忘的过去所产生的空虚。”
显而易见,体验其实是一种如何对待时间的问题,是置身时间之外,还是热切地投身其中,相比之下,俞敏洪在时间的长河中选择了积极参与,努力收获,快乐生活的生存体验方式,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现在能够采取的最正确的态度。所谓生命在追求什么呢?生命追求的就是欢乐和难忘,而不仅仅是活下去,欢乐是活在当下,难忘是品味过去。
俞敏洪用13年的时间锻造了一个上市公司,这样的经历注定是难忘的,因为他从其中获取的不仅仅是财富、经历,还有更多的快乐,他说,“全中国用了13年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的人也不是很多,但这个标准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我觉得衡量的标准是13年你过得是不是愉快,是不是值得,如果不愉快,就别过这种生活了,如果觉得还值得,就继续过下去。”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如果说经历是必需,体验是积累,那么升华则是人生的质变。这一点,从新东方精神中可以得到最切实的应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最沉重的现实中寻求最终的升华。俞敏洪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他用新东方的精神激励那些“屡败屡战”的学子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是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虽然所谓的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一言蔽之。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之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创业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过海重新创业的激情,是王强放弃贝尔实验室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心;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老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劳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与绝望中探索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败后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每一个熟悉新东方的人都知道的一句口号。但是,对于俞敏洪来说,这却更像是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呐喊,因为在俞敏洪的生命里,上帝至少有三次把他扔在了绝望的深渊。每一次挫败,都可以把他放入失败的谷底,最终沦为一个不被人知的小角色,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他用卓绝的努力把一次次挫败变成让他高高跃起的跳板。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都与它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分不开的,新东方也不例外,探求新东方的精神内核,应该从俞敏洪的苦难开始。
第一次是高考的失利。当年来自农村的俞敏洪,第一年高考溃不成军,第二年参加高考依然是名落孙山,最终在第三年考入北京大学。失败、努力和成功交织的滋味让他永生难忘,因此,他将新东方的校训定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二次是留学梦的破灭。当年中国经济尚未腾飞,个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留学成为名校毕业生的首选,留学热潮中的北大,热度可想而知,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俞敏洪也加入了进来。天有不测风云,美国留学政策的紧缩将成绩不算特别优秀的俞敏洪关在了门外,在努力了三年半之后,他痛苦地放弃了留学梦。没能出国深造的俞敏洪留在国内发展,作为资深“托派”,俞敏洪对各种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对莘莘学子的备考难关和心理动态更有丰富的切身体会,这些经验对他办好新东方至关重要。后来,几位当年风光留美的同学先后回国投身于新东方,俞敏洪再一次从失败获益。
第三次是被北大“放逐”。毕业留校后,出身贫寒的俞敏洪为了筹集出国资金到外面去兼课教书,因触犯北大的利益而被记过处分,为了挽回颜面,俞敏洪不得不离开北大。工作没了、住房没了,租住在农民的平房里,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抵房租,在周围人的眼里,他的前途暗无天日。但是一边在北大任教一边到外边兼职代课的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辞职后俞敏洪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培训,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如果留在北大,俞敏洪充其量是个副教授,没留在令人仰慕的北大,却成为俞敏洪人生中最大的机遇。
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面对永远微笑并幽默的俞敏洪,谁能读懂他从脸上到心灵的沧桑?这是他人生中曾经的屈辱、坎坷和背运所锻造出来的,就像安徒生一生也不曾被女孩子们爱慕过,但是却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爱的童话一样,大学四年没有被一个女孩子爱过的俞敏洪却拥有了几百万可爱的学子。
俞敏洪对《赢在中国》的选手说:“男人的坚强是体现在笑容背后,而不是体现在外表很严峻。”男人俞敏洪凭借笑容后的坚强,在苦难的经历中体验人生,默默积累力量,终于一次次地从现实的火海中脱颖而出,获得令人骄傲的新生。这就是人生的升华,它只留给那些长期准备、心地虔诚能够忍辱负重的灵魂。
其实人生的意义还远不仅限于新生与发展,事业和工作也是在一次次的升华中获取了更为普适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俞敏洪的梦想最初只是改变个人命运,最终却改变了社会对培训业、对出国潮的价值认识,不仅如此,俞敏洪的杰出意义还在于完成了一种“兼容”,在中国崛起的市场经济的“主板”上,因为掌握了“知识资源”,从而完成了一次“商业革命”——打破了古老东方有史以来的一个“纪录”:教师与商人的整合。
即使不成功,也不将一片空白,在这种思维下一路走来,却往往产生更具价值的社会影响。一个人能否被这个世界铭记,更多的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他所奉献的价值是否怀着感恩与敬佩,而这种价值,在此前是根本规划和设想不出来的,惟有脚踏实地、沉心静气地走在认定的路途上,也许有一天世界终将惊讶地发现你的存在、你的价值,这,就是升华的全部意义,于烈火中重生,于平凡中成为奇迹。
一个梦想,一个有价值的梦想,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实体验、寻求升华,这行路的过程,竟是这样一个慢慢扩充、慢慢伟大的过程,的确如此,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急事慢做的,容不得浮躁与懈怠。
##永恒
无尽的路途
当《赢在中国》一个赛季、一个赛季的激烈推进,我们目睹着一批又一批的行路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的时候,当他们把智慧与荣光带给更多的人,而自己最终退下这方舞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为,一切仿佛都已经结束了。
但一切却又从未结束,创业其实是一场驶入单行线的追逐,是一次只有起点绝无终点的行进,在这条被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先驱者们走过的路上,我们后来的每一个游戏者一旦驶入,便绝无停止的可能,因为人生在世本就无法停下脚步,这是浮士德先生上天入地之后方才体悟到的真理,当我们感叹于“停下来吧,人生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我们也向魔鬼交出了灵魂。
比赛可以有场次有输赢,但现实却不会,我们关注《赢在中国》,关注谁会是那个最终的胜利者,如同我们关注俞敏洪的人生路径,然而,其实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在现实之中的、那些一直“在路上”探索、尝试和摸爬滚打的人们。
更何况,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直“在路上”。
一个人的创业之路也许看似只是个人独立的抉择,但其实这条路从来都不通往私人的秘密花园,先行的创业者们已亲身验明它的四通八达——直接与社会需求接壤,与国家、经济、责任、信仰这些宏大庄严的主题相通。甚至,这条路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在路上的那些人们,他们曾凯歌高进,他们也曾功亏一篑,但正是他们深深浅浅的足迹,为中国经济发展史做出了最为鲜活的注解。
所以,作为一个行者,在这无尽的路途上,你别无选择。
哪怕你是俞敏洪——你的名字如今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已几乎超过了中国的任何一位大学校长;哪怕由你创办的北京新东方学校主宰着北京、乃至全国的出国培训市场,经新东方培训过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数以万计;哪怕你精通英语,擅长词汇,所著的GRE词汇丛书,被新东方的学生们称为“红宝书”;哪怕你的学员中屡屡有人在TOEFL和GRE考试中拿到满分,以至于你被他们尊称为“留学教父”。
企业在很多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生命,你缔造了它,呵护它,然后它一日一日发展壮大,在一定的时刻,它会完成蜕皮,变得更加强大,或者生病受伤,再或者它甚至会拥有它的后代。这个过程,看似可以控制,有时却很难压抑。
所以,俞敏洪在十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到今天的新东方拥有的实力和地位,而今天,俞敏洪也将难以想象若干年后新东方的情状,对于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欢做大事的俞敏洪来说,他身上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种子”成全了他的伟业,我们实在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俞敏洪一定拥有某种成功者的素质,他曾经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如果当时没有办英语培训班,我还会做其他的事,比如开个酱油店,也许现在我已经把它搞成一个大型连锁商城了。”
如今,新东方的一切成绩都成为事实,活生生的存在,俞敏洪所流露出来的,依然是真诚而平和的笑容,他甚至还会时不时袒露出“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的真实心迹,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真实、坦然的,尽管新东方上市之后,要对国际股东负责的俞敏洪其实已经别无选择了,他必须面对此后企业会发生的种种状况,丝毫没有退路。
而俞敏洪,也正如人们所评价:在他朴实又平和的“羊”一般的外表下,却有着“狼”一般的坚定和雄心。2001年,新东方的上层矛盾激化,几乎到了分崩离析的程度,俞敏洪再一次面临难关,高层的剧烈动荡让新东方就像一艘根基不牢固、结构又存在巨大缺陷的巨轮,急剧的扩张使之不堪重负,几乎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几经努力,俞敏洪终于力挽狂澜,奇迹般地使之脱胎换骨,迈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新东方犹如经历了一次凤凰涅般的再生,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结构的新东方。虽然毫无疑问,在这次动荡中,俞敏洪是付出代价了,但他获得了更多的回报,不仅树立了绝对的领导权,还赢得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他说:“如果真得到了*股权维护自己领导地位的地步,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情,也将意味着你领导权的终结。”俞敏洪的洞察力与魄力,再一次经受了考验,他用自己的行动稳定了自己作为新东方总舵主的地位,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回报,再一次显示出他的坦然与自信。
的确,自信的俞敏洪,雄心一如既往。新东方一路走来,挑战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而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新东方的进一步规划和设想。早在2000年10月,新东方广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时,俞敏洪就表示了想把新东方办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中国的哈佛和耶鲁的想法,他还特别强调了私立大学的价值,私立大学将代表一种很高的办学境界和理念,将是对呆板的中国教育体制的补充。
他不仅没有停止,而且一直有超前的眼光和明确的方向。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俞敏洪的成长历程就不难发现,他的理想似乎全都没有超过他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当年他一心只想拔掉农根,却鬼使神差地上了北大,后来怀着出国的梦想,却最终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新东方教育集团。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将眼前的理想,变成将来的事实。
我心永恒
生而在世,就会面临哀苦和伤痛,面临绝境。生命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所以,在这无尽的路途上,梦想不息,挑战和困境也将一直存在。既然是一条永恒的路,自然就应有永远年轻健硕的行路人。
佛经里这样说:“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
尽管俞敏洪和新东方的校长们曾经多次讨论过是否要改变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校训,讨论过它是不是还适合现在的时代?但是,俞敏洪一直坚持地认为这是一种永恒的人生哲学。的确,绝望是一种现实困惑或人生困惑,而这种困惑不会因为财富、地位的增加而不存在。俞敏洪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也是这样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学生的,他希望学生们能更加坚强,希望能让学生感受和明白:要在历经痛苦时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后坚忍不拔地继续追求,在颤抖后重新积聚力量。在新东方培训过的学生们,很多都把新东方描述成一所精神的母校,他们在这里除了研究如何应付国外的入学考试,如何签证的方法之外,还知道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保持信仰和生命力的永恒出路。
正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俞敏洪,他的灵魂始终是不安分的,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他仿佛注定要过一种热情似火的在路上的生活,这是一种年轻的生活,因为有向往、有希望。
2006年9月初,距离新东方上市还有几天,正在美国的俞敏洪接通了徐小平的电话。两人情不自禁聊起当年的创业史,说到兴奋处,俞敏洪忍不住对即将赴美的徐小平说:“小平,顺便带点招生简章过来,在纽约地铁里发一发……糨糊就算了,这里有的是不干胶。”这是徐小平在一次新东方上市庆功会上对那段故事的一个生动描述,俞敏洪的书生意气、纯粹性情仿佛一如13年前的那个俞敏洪,冬天提着糨糊桶在凛冽的寒风里四处贴广告的艰难岁月始终是他记忆中的一个结,比起他的创业传奇,这个亲手缔造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留学教父”,内心里其实一直都对创业初始阶段那种火热拼搏的生活念念不忘,并深感欣慰。
就在几天后,2006年9月,新东方上市了,担任新东方董事长和总裁的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其总资产至少达到了2.7亿美元。新东方上市不只是让俞敏洪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还造就了一批教师富翁,除俞敏洪外,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持有新东方10%的股份,包凡一持有4%的股份,钱永强持有2.5%的股份。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6.67%,俞敏洪身价一下子超过19亿人民币,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那天他坐在纽约哈里逊河边,他看了两个多小时的景色,没有一丝激动的感觉,“我还能左右我的未来,左右新东方的理想吗?”他告诉记者,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新东方的未来。
人们曾经目睹了俞敏洪的财富增长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人们还将继续目睹俞敏洪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但是,在这些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并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来自江淮的农家子弟,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永远是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的身份大相径庭。谈起自己的成功,他说:“有历史定论的东西才叫成功,商人无所谓成功与否,因为商海永远是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把自己定义在商海中就没有成功的出头之日。假如写一本书,受到历史定论,千百年都有人捧读,那是成功,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冯巩的小品,就是成功。新东方现在还没有这种永恒的东西。”
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没有那些一夜攀富人群的狂妄和浅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沉静和坦荡的心,一如年轻一无所有之时。
1995年,在温哥华,徐小平问俞敏洪还缺什么?俞敏洪沉吟片刻说:“还缺少一点崇高感。”也许就是这一点崇高感,使得俞敏洪在其财富一夜间飙升至19亿时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俞敏洪若干年来无论财富和地位有何等变迁却一直保持着纯粹的心地和饱满的状态。
这份永恒的心态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征,他们无论痛苦与荣耀,都坚守着这种理想的底色,俞敏洪在这片底色上已经写下了、并将继续书写只属于他的现实的人生历程,仿如一份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版”人生教案,而当我们阅尽了这其中的人间万象之后,心中如果能凭增几多期许、几多坚定,那么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终将成为一份成功的教案,就让我们和俞敏洪一般,常常地给予自己力量和希望吧:愿我努力前进,勤奋不懈,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有一次去泰山,俞敏洪感慨地说:“坐缆车上泰山不再有双足之苦。但像泰山这样的山,一路历史,一路文化,一路沧桑,如果不是自己爬上去,怎么体验得到?”
真正的旅程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
后来回忆起这次旅行,俞敏洪要说的话也很多:“登山便利了,但泰山的挑夫们却失业了。尽管现代工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们在失去泰山挑夫的同时,是否也在同时失去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和精神呢?人类文明是否会因此变得浅薄呢?”一路上,俞敏洪还看到了那些成群结伴一路烧香的朴素农民,他们从泰山脚下的岱庙开始,经过山神庙、各个佛教寺庙、关帝庙,一直到玉皇顶这一路上,也不分神灵是谁虔诚地逢庙就拜。俞敏洪对此感慨道:“中国的老百姓在现实中被欺负得只要见到当官的就低头,反映在宗教上就是见到什么神像都拜……”虽只是只言片语,却足以使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俞敏洪,一个热爱生活,心向远方的俞敏洪。
如果说经历是必然的,那么体验则是应该的,作为一个北大学子、教师和企业家,俞敏洪相信生命的宽度是由自己掌控的,在同样的一段历程之内,自然应该去充分的体验,去拥有更加深沉的情怀,不仅要体验生活,更多的是去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这些将是永恒的美好财富。
在《赢在中国》的点评中,俞敏洪直接指出:“一个人的经历多并不等于境界高。”因为,如果经历并没有提高你的境界,而经历又基本相同的话,经历再多也是无益的,个人魅力与思想境界的提升还需要倾心注入的体验。
一直以来,俞敏洪坚持把读书作为每天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俞敏洪曾经说:“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我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人文精神无疑将是医治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虚弱症候的最好良药,人文精神其实也是中国最富有的“教书匠”——俞敏洪最深沉的信仰,俞敏洪凭借人文精神维系了新东方的长足发展。无论做什么,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文化,对此,俞敏洪与新东方是最好的证明。
人文精神的获取,恰是对生命的充实体验、沉淀后的一种收获。俞敏洪相信,人应在现实的经历中进一步追求心灵的体验和灵魂的升华,他这样写道:“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如此的不同。”
如果说经历人生是一条现实之路,那么体验则是一条心灵之路。
有一次,俞敏洪到国外旅行,跟朋友一起去钓鱼,朋友告诉俞敏洪,这次钓鱼是钓着玩的,是“catdrelease”,意思就是“抓了就放”。当时,俞敏洪心想:“抓了就放有什么好玩的,没事找事。”可是当他真的到了现场,却发现现实的情形出乎他所料,每次钓上来一条鱼大家全都兴奋得要死,尽管最后又把鱼都放了,但是俞敏洪和朋友们却收获了一天极好的心情。
这件事让俞敏洪深受触动,收获心情有时候比收获具体的东西更加重要,而要收获心情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亲自参与和努力,他说:“如果我们从农贸市场上买回来这些鱼虾,我们能够收获同样的心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如果我们仅仅坐在河边,我们能够收获什么呢?一定是无所事事所产生的烦闷,看到别人得到鱼虾所产生的失落,因为别人的欢乐所产生的嫉妒,因为别人难忘的过去所产生的空虚。”
显而易见,体验其实是一种如何对待时间的问题,是置身时间之外,还是热切地投身其中,相比之下,俞敏洪在时间的长河中选择了积极参与,努力收获,快乐生活的生存体验方式,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现在能够采取的最正确的态度。所谓生命在追求什么呢?生命追求的就是欢乐和难忘,而不仅仅是活下去,欢乐是活在当下,难忘是品味过去。
俞敏洪用13年的时间锻造了一个上市公司,这样的经历注定是难忘的,因为他从其中获取的不仅仅是财富、经历,还有更多的快乐,他说,“全中国用了13年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的人也不是很多,但这个标准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我觉得衡量的标准是13年你过得是不是愉快,是不是值得,如果不愉快,就别过这种生活了,如果觉得还值得,就继续过下去。”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如果说经历是必需,体验是积累,那么升华则是人生的质变。这一点,从新东方精神中可以得到最切实的应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最沉重的现实中寻求最终的升华。俞敏洪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他用新东方的精神激励那些“屡败屡战”的学子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是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虽然所谓的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一言蔽之。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之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创业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过海重新创业的激情,是王强放弃贝尔实验室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心;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老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劳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与绝望中探索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败后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每一个熟悉新东方的人都知道的一句口号。但是,对于俞敏洪来说,这却更像是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呐喊,因为在俞敏洪的生命里,上帝至少有三次把他扔在了绝望的深渊。每一次挫败,都可以把他放入失败的谷底,最终沦为一个不被人知的小角色,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他用卓绝的努力把一次次挫败变成让他高高跃起的跳板。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都与它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分不开的,新东方也不例外,探求新东方的精神内核,应该从俞敏洪的苦难开始。
第一次是高考的失利。当年来自农村的俞敏洪,第一年高考溃不成军,第二年参加高考依然是名落孙山,最终在第三年考入北京大学。失败、努力和成功交织的滋味让他永生难忘,因此,他将新东方的校训定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二次是留学梦的破灭。当年中国经济尚未腾飞,个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留学成为名校毕业生的首选,留学热潮中的北大,热度可想而知,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俞敏洪也加入了进来。天有不测风云,美国留学政策的紧缩将成绩不算特别优秀的俞敏洪关在了门外,在努力了三年半之后,他痛苦地放弃了留学梦。没能出国深造的俞敏洪留在国内发展,作为资深“托派”,俞敏洪对各种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对莘莘学子的备考难关和心理动态更有丰富的切身体会,这些经验对他办好新东方至关重要。后来,几位当年风光留美的同学先后回国投身于新东方,俞敏洪再一次从失败获益。
第三次是被北大“放逐”。毕业留校后,出身贫寒的俞敏洪为了筹集出国资金到外面去兼课教书,因触犯北大的利益而被记过处分,为了挽回颜面,俞敏洪不得不离开北大。工作没了、住房没了,租住在农民的平房里,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抵房租,在周围人的眼里,他的前途暗无天日。但是一边在北大任教一边到外边兼职代课的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辞职后俞敏洪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培训,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如果留在北大,俞敏洪充其量是个副教授,没留在令人仰慕的北大,却成为俞敏洪人生中最大的机遇。
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面对永远微笑并幽默的俞敏洪,谁能读懂他从脸上到心灵的沧桑?这是他人生中曾经的屈辱、坎坷和背运所锻造出来的,就像安徒生一生也不曾被女孩子们爱慕过,但是却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爱的童话一样,大学四年没有被一个女孩子爱过的俞敏洪却拥有了几百万可爱的学子。
俞敏洪对《赢在中国》的选手说:“男人的坚强是体现在笑容背后,而不是体现在外表很严峻。”男人俞敏洪凭借笑容后的坚强,在苦难的经历中体验人生,默默积累力量,终于一次次地从现实的火海中脱颖而出,获得令人骄傲的新生。这就是人生的升华,它只留给那些长期准备、心地虔诚能够忍辱负重的灵魂。
其实人生的意义还远不仅限于新生与发展,事业和工作也是在一次次的升华中获取了更为普适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俞敏洪的梦想最初只是改变个人命运,最终却改变了社会对培训业、对出国潮的价值认识,不仅如此,俞敏洪的杰出意义还在于完成了一种“兼容”,在中国崛起的市场经济的“主板”上,因为掌握了“知识资源”,从而完成了一次“商业革命”——打破了古老东方有史以来的一个“纪录”:教师与商人的整合。
即使不成功,也不将一片空白,在这种思维下一路走来,却往往产生更具价值的社会影响。一个人能否被这个世界铭记,更多的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他所奉献的价值是否怀着感恩与敬佩,而这种价值,在此前是根本规划和设想不出来的,惟有脚踏实地、沉心静气地走在认定的路途上,也许有一天世界终将惊讶地发现你的存在、你的价值,这,就是升华的全部意义,于烈火中重生,于平凡中成为奇迹。
一个梦想,一个有价值的梦想,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实体验、寻求升华,这行路的过程,竟是这样一个慢慢扩充、慢慢伟大的过程,的确如此,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急事慢做的,容不得浮躁与懈怠。
##永恒
无尽的路途
当《赢在中国》一个赛季、一个赛季的激烈推进,我们目睹着一批又一批的行路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的时候,当他们把智慧与荣光带给更多的人,而自己最终退下这方舞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为,一切仿佛都已经结束了。
但一切却又从未结束,创业其实是一场驶入单行线的追逐,是一次只有起点绝无终点的行进,在这条被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先驱者们走过的路上,我们后来的每一个游戏者一旦驶入,便绝无停止的可能,因为人生在世本就无法停下脚步,这是浮士德先生上天入地之后方才体悟到的真理,当我们感叹于“停下来吧,人生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我们也向魔鬼交出了灵魂。
比赛可以有场次有输赢,但现实却不会,我们关注《赢在中国》,关注谁会是那个最终的胜利者,如同我们关注俞敏洪的人生路径,然而,其实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在现实之中的、那些一直“在路上”探索、尝试和摸爬滚打的人们。
更何况,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直“在路上”。
一个人的创业之路也许看似只是个人独立的抉择,但其实这条路从来都不通往私人的秘密花园,先行的创业者们已亲身验明它的四通八达——直接与社会需求接壤,与国家、经济、责任、信仰这些宏大庄严的主题相通。甚至,这条路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在路上的那些人们,他们曾凯歌高进,他们也曾功亏一篑,但正是他们深深浅浅的足迹,为中国经济发展史做出了最为鲜活的注解。
所以,作为一个行者,在这无尽的路途上,你别无选择。
哪怕你是俞敏洪——你的名字如今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已几乎超过了中国的任何一位大学校长;哪怕由你创办的北京新东方学校主宰着北京、乃至全国的出国培训市场,经新东方培训过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数以万计;哪怕你精通英语,擅长词汇,所著的GRE词汇丛书,被新东方的学生们称为“红宝书”;哪怕你的学员中屡屡有人在TOEFL和GRE考试中拿到满分,以至于你被他们尊称为“留学教父”。
企业在很多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生命,你缔造了它,呵护它,然后它一日一日发展壮大,在一定的时刻,它会完成蜕皮,变得更加强大,或者生病受伤,再或者它甚至会拥有它的后代。这个过程,看似可以控制,有时却很难压抑。
所以,俞敏洪在十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到今天的新东方拥有的实力和地位,而今天,俞敏洪也将难以想象若干年后新东方的情状,对于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欢做大事的俞敏洪来说,他身上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种子”成全了他的伟业,我们实在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俞敏洪一定拥有某种成功者的素质,他曾经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如果当时没有办英语培训班,我还会做其他的事,比如开个酱油店,也许现在我已经把它搞成一个大型连锁商城了。”
如今,新东方的一切成绩都成为事实,活生生的存在,俞敏洪所流露出来的,依然是真诚而平和的笑容,他甚至还会时不时袒露出“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的真实心迹,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真实、坦然的,尽管新东方上市之后,要对国际股东负责的俞敏洪其实已经别无选择了,他必须面对此后企业会发生的种种状况,丝毫没有退路。
而俞敏洪,也正如人们所评价:在他朴实又平和的“羊”一般的外表下,却有着“狼”一般的坚定和雄心。2001年,新东方的上层矛盾激化,几乎到了分崩离析的程度,俞敏洪再一次面临难关,高层的剧烈动荡让新东方就像一艘根基不牢固、结构又存在巨大缺陷的巨轮,急剧的扩张使之不堪重负,几乎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几经努力,俞敏洪终于力挽狂澜,奇迹般地使之脱胎换骨,迈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新东方犹如经历了一次凤凰涅般的再生,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结构的新东方。虽然毫无疑问,在这次动荡中,俞敏洪是付出代价了,但他获得了更多的回报,不仅树立了绝对的领导权,还赢得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他说:“如果真得到了*股权维护自己领导地位的地步,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情,也将意味着你领导权的终结。”俞敏洪的洞察力与魄力,再一次经受了考验,他用自己的行动稳定了自己作为新东方总舵主的地位,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回报,再一次显示出他的坦然与自信。
的确,自信的俞敏洪,雄心一如既往。新东方一路走来,挑战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而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新东方的进一步规划和设想。早在2000年10月,新东方广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时,俞敏洪就表示了想把新东方办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中国的哈佛和耶鲁的想法,他还特别强调了私立大学的价值,私立大学将代表一种很高的办学境界和理念,将是对呆板的中国教育体制的补充。
他不仅没有停止,而且一直有超前的眼光和明确的方向。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俞敏洪的成长历程就不难发现,他的理想似乎全都没有超过他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当年他一心只想拔掉农根,却鬼使神差地上了北大,后来怀着出国的梦想,却最终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新东方教育集团。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将眼前的理想,变成将来的事实。
我心永恒
生而在世,就会面临哀苦和伤痛,面临绝境。生命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所以,在这无尽的路途上,梦想不息,挑战和困境也将一直存在。既然是一条永恒的路,自然就应有永远年轻健硕的行路人。
佛经里这样说:“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
尽管俞敏洪和新东方的校长们曾经多次讨论过是否要改变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校训,讨论过它是不是还适合现在的时代?但是,俞敏洪一直坚持地认为这是一种永恒的人生哲学。的确,绝望是一种现实困惑或人生困惑,而这种困惑不会因为财富、地位的增加而不存在。俞敏洪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也是这样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学生的,他希望学生们能更加坚强,希望能让学生感受和明白:要在历经痛苦时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后坚忍不拔地继续追求,在颤抖后重新积聚力量。在新东方培训过的学生们,很多都把新东方描述成一所精神的母校,他们在这里除了研究如何应付国外的入学考试,如何签证的方法之外,还知道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保持信仰和生命力的永恒出路。
正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俞敏洪,他的灵魂始终是不安分的,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他仿佛注定要过一种热情似火的在路上的生活,这是一种年轻的生活,因为有向往、有希望。
2006年9月初,距离新东方上市还有几天,正在美国的俞敏洪接通了徐小平的电话。两人情不自禁聊起当年的创业史,说到兴奋处,俞敏洪忍不住对即将赴美的徐小平说:“小平,顺便带点招生简章过来,在纽约地铁里发一发……糨糊就算了,这里有的是不干胶。”这是徐小平在一次新东方上市庆功会上对那段故事的一个生动描述,俞敏洪的书生意气、纯粹性情仿佛一如13年前的那个俞敏洪,冬天提着糨糊桶在凛冽的寒风里四处贴广告的艰难岁月始终是他记忆中的一个结,比起他的创业传奇,这个亲手缔造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留学教父”,内心里其实一直都对创业初始阶段那种火热拼搏的生活念念不忘,并深感欣慰。
就在几天后,2006年9月,新东方上市了,担任新东方董事长和总裁的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其总资产至少达到了2.7亿美元。新东方上市不只是让俞敏洪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还造就了一批教师富翁,除俞敏洪外,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持有新东方10%的股份,包凡一持有4%的股份,钱永强持有2.5%的股份。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6.67%,俞敏洪身价一下子超过19亿人民币,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那天他坐在纽约哈里逊河边,他看了两个多小时的景色,没有一丝激动的感觉,“我还能左右我的未来,左右新东方的理想吗?”他告诉记者,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新东方的未来。
人们曾经目睹了俞敏洪的财富增长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人们还将继续目睹俞敏洪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但是,在这些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并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来自江淮的农家子弟,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永远是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的身份大相径庭。谈起自己的成功,他说:“有历史定论的东西才叫成功,商人无所谓成功与否,因为商海永远是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把自己定义在商海中就没有成功的出头之日。假如写一本书,受到历史定论,千百年都有人捧读,那是成功,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冯巩的小品,就是成功。新东方现在还没有这种永恒的东西。”
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没有那些一夜攀富人群的狂妄和浅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沉静和坦荡的心,一如年轻一无所有之时。
1995年,在温哥华,徐小平问俞敏洪还缺什么?俞敏洪沉吟片刻说:“还缺少一点崇高感。”也许就是这一点崇高感,使得俞敏洪在其财富一夜间飙升至19亿时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俞敏洪若干年来无论财富和地位有何等变迁却一直保持着纯粹的心地和饱满的状态。
这份永恒的心态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征,他们无论痛苦与荣耀,都坚守着这种理想的底色,俞敏洪在这片底色上已经写下了、并将继续书写只属于他的现实的人生历程,仿如一份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版”人生教案,而当我们阅尽了这其中的人间万象之后,心中如果能凭增几多期许、几多坚定,那么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终将成为一份成功的教案,就让我们和俞敏洪一般,常常地给予自己力量和希望吧:愿我努力前进,勤奋不懈,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