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计 “赞”而无形传真情 赞得好不如赞得巧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分寸拿捏好,就是一种智慧。适度即为美,赞美自然也要恰到好处。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分寸拿捏的尺度不同,后果也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是不得当的赞美成为阿谀,难免就会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
在镇压太平军的军营中,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怎么样?”
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人人听了齐拍手叫绝。
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后曾氏问手下:“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为事还谨慎。”
曾国藩听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了。
如果这位后生第一个把赞美的话说出来了,就不显得他的突出了。他选择在别人说不下去的时候,把赞美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才显得他的机智。
把握时机,就是要做到你的赞美应该是和你们眼下谈的话题有所联系的,请留意你在何时用什么事当作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讲述的一个经历,或是他所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他向你解释的一种原因,都可以用来当作引子。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你就自己“谱”一段适合的“赞赏前奏”,不会使对方感觉这赞扬来得太突然。不妨用一句谦恭有礼的话来开头:
“恕我冒昧,我想告诉您……”
“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说说我对您的一些看法……”
这种“前奏”还有两个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诚恳亲切。
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弄巧成拙。就像你本来用很昂贵的材料煲了一锅汤,但是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好,那么再好的材料也不会煲出味道鲜美的汤。因此,赞美好似煲汤,火候很重要。只有火候掌握得好,赞美才会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否则,赞美变得夹生了或者糊了,就坏了。这就要做到:
一是赞美时,不要打折扣,不要在甜言中加点“盐”。
有人错误地把赞赏他人当成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以为能够通过打了折扣的赞赏来证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也出出风头,显出他们的理性和水平。比如,他们会说:“您这一生中不断获得成功。不过有一回,那次金融风暴时您的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可话又说回来,谁都不会十全十美嘛……”
任何赞赏打了折扣,都会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就像雪白的桌布沾上一块黑色的污迹,使人们怎么看这块白布,还是会看到它“美中不足”。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赞赏的一方原有的喜欢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么几句“额外搭配”的非议让人难以忘怀。
要小心这种错误的观念,别以为打了折扣的赞赏会更真实可信、更有分量。这是错误的念头。有时你必须对某项工作作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论,这样一来,赞赏和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毕竟,人们更认可批评前总是要拿表扬做个铺垫的这种批评方式。
二是不要过度赞美,不要突然大肆赞美。
某人第一次被他兄弟的新婚妻子请去吃晚饭时,新娘给他做了西红柿果冻。他本不喜欢这道菜,但为表示对她的感谢,他夸张地说:“这果冻真是太棒了!”新婚妻子记住了他的奉承。以后的15年里,每当他到她家做客时,西红柿果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菜肴!
赞美随时随地都能听见,有时候,面对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有点儿恭维奉承之嫌。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对方,说:“难怪某某一直说你很不错,今日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很高兴。因此,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会令人感到虚假,怀疑你是否出于真心,而间接地在背后赞美对方,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你所要赞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话音未落”式的尴尬状况并不少见。你刚夸他做事小心谨慎,他却冷不防地捅了个大娄子让你看。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轻下赞词。因为说不定就在最后关头,事情却宣告失败了。有些人见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赞叹,甚至夸下海口:“这回肯定赢定了。”结果却失败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因此,在赞美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赞”。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东西,如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容貌等称赞起来较容易,而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等,往往不容易琢磨,因此称赞时一定要小心。俗话说:“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的好事就难了。”因为人迫于某种压力和需求,有时难免会做错事。因此,赞美一个人时千万不要就事论事,否则一不小心,你就成了一位目光短浅的人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在镇压太平军的军营中,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怎么样?”
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人人听了齐拍手叫绝。
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后曾氏问手下:“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为事还谨慎。”
曾国藩听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了。
如果这位后生第一个把赞美的话说出来了,就不显得他的突出了。他选择在别人说不下去的时候,把赞美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才显得他的机智。
把握时机,就是要做到你的赞美应该是和你们眼下谈的话题有所联系的,请留意你在何时用什么事当作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讲述的一个经历,或是他所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他向你解释的一种原因,都可以用来当作引子。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你就自己“谱”一段适合的“赞赏前奏”,不会使对方感觉这赞扬来得太突然。不妨用一句谦恭有礼的话来开头:
“恕我冒昧,我想告诉您……”
“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说说我对您的一些看法……”
这种“前奏”还有两个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诚恳亲切。
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弄巧成拙。就像你本来用很昂贵的材料煲了一锅汤,但是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好,那么再好的材料也不会煲出味道鲜美的汤。因此,赞美好似煲汤,火候很重要。只有火候掌握得好,赞美才会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否则,赞美变得夹生了或者糊了,就坏了。这就要做到:
一是赞美时,不要打折扣,不要在甜言中加点“盐”。
有人错误地把赞赏他人当成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以为能够通过打了折扣的赞赏来证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也出出风头,显出他们的理性和水平。比如,他们会说:“您这一生中不断获得成功。不过有一回,那次金融风暴时您的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可话又说回来,谁都不会十全十美嘛……”
任何赞赏打了折扣,都会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就像雪白的桌布沾上一块黑色的污迹,使人们怎么看这块白布,还是会看到它“美中不足”。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赞赏的一方原有的喜欢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么几句“额外搭配”的非议让人难以忘怀。
要小心这种错误的观念,别以为打了折扣的赞赏会更真实可信、更有分量。这是错误的念头。有时你必须对某项工作作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论,这样一来,赞赏和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毕竟,人们更认可批评前总是要拿表扬做个铺垫的这种批评方式。
二是不要过度赞美,不要突然大肆赞美。
某人第一次被他兄弟的新婚妻子请去吃晚饭时,新娘给他做了西红柿果冻。他本不喜欢这道菜,但为表示对她的感谢,他夸张地说:“这果冻真是太棒了!”新婚妻子记住了他的奉承。以后的15年里,每当他到她家做客时,西红柿果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菜肴!
赞美随时随地都能听见,有时候,面对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有点儿恭维奉承之嫌。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对方,说:“难怪某某一直说你很不错,今日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很高兴。因此,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会令人感到虚假,怀疑你是否出于真心,而间接地在背后赞美对方,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你所要赞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话音未落”式的尴尬状况并不少见。你刚夸他做事小心谨慎,他却冷不防地捅了个大娄子让你看。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轻下赞词。因为说不定就在最后关头,事情却宣告失败了。有些人见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赞叹,甚至夸下海口:“这回肯定赢定了。”结果却失败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因此,在赞美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赞”。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东西,如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容貌等称赞起来较容易,而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等,往往不容易琢磨,因此称赞时一定要小心。俗话说:“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的好事就难了。”因为人迫于某种压力和需求,有时难免会做错事。因此,赞美一个人时千万不要就事论事,否则一不小心,你就成了一位目光短浅的人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